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为关键的是,玻璃厂的情况比供销公司还要严重得多。
所以李新国一花心思串联,还真被他弄起了一帮人来。
李新国也没有急于搞事,而是先和大家商量起对策来。
玻璃厂和供销公司有所不同。
供销公司那边,肖荣华玩的猫腻虽然隐蔽,但毕竟根基不稳,得罪的人又太多,因此在很多事情上面还是留下了太多蛛丝马迹,让人有了告的证据。
而玻璃厂这边不同。
祝文在玻璃厂是老人了,他是从玻璃厂一步步爬起来的,在这里可谓是根深蒂固。
因此大家虽然知道他肯定有问题,但没人能提供可靠的证据。
因此,学供销公司那一套、向县委县政府实名举报是行不通的。
举报不行那就直接上访。
反正玻璃厂被祝文弄垮了是事实。
李新国带头罗列起祝文的罪行来。
第一条就是任人唯亲,用自家外甥当销售科长,导致销售科长期不作为,让订单全部被外县的竞争对手抢了,这是实情。
吴大厨的生意流失就是实证。
很快,祝文的一条条罪状被罗列了出来。
为了玻璃厂的生死存亡,必须干。
于是就在今天,大家行动了,一起聚集到了市民广场,堵住了县委县政府的大门。
事情就这么闹起来了。
正文 第391章 难以解决的麻烦
集体上访这种事,不管在任何年代,都是让官员们最为头疼的事。
对待这种事情,稍稍处理不慎,很容易就引发更大的群·体·事·件。
在九十年代,因为群·体·事·件处理不当而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并不罕见,如果真到了那个程度的话,影响就大了。
因此,玻璃厂的集体上访事件一出现,就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又是一件因国企效益不佳而引发的事。
既然跟国企有关,那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杨贵平自然得参与此事的处理,而且还得担当主力。
杨贵平这才发现,这个位置并不是那么好坐的。
处理集体上访事件是有一套成熟流程的。
首先自然是调派公安干警到现场为此秩序。
这一点很关键。
碰到这种情况,公安干警明里的态度一定要温和,一定不能激发矛盾。
但暗里却是要做一番工作的。
那就是要暗中调查有没有社会人员暗中煽风点火。
在这个年代,正是国内外矛盾冲突严重,国内思想也很不统一的时候,一旦出现群体时间,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比如说曾经很有名气的美国之音,就最喜欢报道国内的群·体·事·件,以在国际上丑化中国的形象。
另外,还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混混,也喜欢在群·体·事·件中浑水摸鱼,想把事情搞大,以发泄对政府的不满。
还好,有李新国这种很具正义感、又很有党性的老党员牵头,在这方面他们还是做得很好的。
被人利用的嫌疑首先被排除。
接下来就是谈判、安抚。
几位职工代表被请进了县委会议室。
为表示政府的重视,县委书记戴博艺亲自主持了会谈。
玻璃厂职工们的要求很明确,那就是求县委县政府给玻璃厂职工一条活路。
具体的要求就多了。
第一条,就是严惩造成玻璃厂亏损严重的罪魁祸首,让厂长祝文下台。
第二条,要求县委县政府帮玻璃厂要债,弄钱来发拖欠了半年多之久的职工工资。
第三条,要求县委县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整改玻璃厂,给其一条活路。
……
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方案也被提了出来,比如说要求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帮忙弄到吴大厨的订单。
吴大厨就这么被牵扯进来了。
对此,戴博艺很是头疼。
职工们的情绪要安抚,要求也要重视,但不能没原则。
比如说严惩祝文、让其下台这一条,既得讲组织原则,又要有真凭实据。
一个厂长,不是说弄下去就弄下去的。
还有,帮忙要债也是个难题。
比如说,玻璃厂的几个主要大债主,一家酒厂,几家罐头厂,都是湘水县效益不佳、亏损严重的国企,这些企业账上都没钱,状况跟玻璃厂一样糟糕,这让县委县政府怎么帮忙去要债?
还有第三条,县委县政府倒是想对玻璃厂进行深化改革,看看能不能重新盘活玻璃厂,可这是需要时间的。
现在供销公司的深化改革都还没处理完,还没形成行之有效的成熟方案,那么多亏损国企,这让政府如何去动?
唯一好办一点的就是牵线搭桥的事。
杨贵平不是跟吴小正关系很好吗?那就再让他来当说客呗。
这正是杨贵平这么晚又出现在吴家的原因。
这下吴小正难办了。
正如他跟李新国所说的那样,因为对玻璃厂的前景并不看好,也因为对祝文父子的憎恶,吴小正真的不想跟玻璃厂来做生意。
可问题是,现在找上门来的是杨贵平,吴小正该如何是好呢?
还好,杨贵平并没有急于要吴小正表态,而是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小正,依你看,玻璃厂还有没有救?要救又该怎么救?”
靠,又把我当成救世主了!
吴小正气得直想骂娘。
他虽然是重生之人,但对很多国企的生死真的没太多办法。
一来,他最熟悉的还是食品行业。
二来,就算他有重生的优势,那他也没那么多闲心去·操那么多的心,他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呢。
再说,体制内的企业毛病一大堆,并不是他一个体制外的人能轻易改变的。
可杨贵平既然问了,他能不回答吗?
既然要回答,那是不是又可以干点什么呢?
吴小正真的是很看祝文父子不爽啊!
那就再次上眼药吧。
“我不知道有没有救,就算要想救,那也得先把祝文这个厂长给撤了,把问题查一查,这样才能让玻璃厂的职工归心。”
“至于原因,你是知道的,一个任人唯亲、敢把工厂生意不当一回事的领导,我就不信没问题,我也不信这事不处理,就能平职工们的民愤。”
话没有说太明,可杨贵平却知道吴小正的意思。
当初吴小正找玻璃厂下订单被拒的事他是一清二楚的,并且湘南市那家玻璃厂还是他牵的线。
唉,自己种下的苦果啊!
杨贵平没想到,当初自己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没有顾玻璃厂的死活,帮吴小正牵了另一家的线。
没想到到头来,却又轮到自己来求吴小正给玻璃厂机会。
他知道,吴小正这人是很讲义气的,只要他开口了,这个忙他肯定会帮。
可他也知道,这小子向来就不是省油的灯。
一碰到公事,想要他松口,那必然会提条件,这小子向来就不是肯轻易吃亏的人。
基于这个考虑,他刚才就没有急于让吴小正表态。
现在好了,这小子话说得很委婉,其实却是在提条件了。
祝文的事不解决,估计这小子不会轻易松口。
可是,一个国企的厂长,真的是这么容易处理的吗?
一处理,说不定又拔·出萝卜带出泥。
湘水县可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小地震。
杨贵平不知道,戴博艺会不会还有决心,再来处理一位正科级的国企厂长。
可杨贵平也不得不承认,玻璃厂要想有救,祝文这种有问题的厂长不动还真不行。
玻璃厂的改革,这迟早还是杨贵平的事。
唉,头疼了!
“你小子多帮我想想玻璃厂的事,我回去跟戴书记商量一下再说。”
这下吴小正也头疼了。
如果可能,他宁愿杨贵平直接问自己要订单。
而听杨贵平的意思,是打算动玻璃厂了。
这次不会又想往吴大厨塞人吧?
正文 第392章 下一盘大活棋
如果往吴大厨塞人就能彻底解决问题,杨贵平还真想把人往这边塞。
可他知道,这样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这么做也相当不厚道。
正如吴小正在把杨贵平当朋友对待,杨贵平也是如此。
他也知道,因为各自的需求,两人的这种朋友关系并不纯粹,但杨贵平还是希望尽量纯粹一点。
友谊是需要维护的,而不是用来透支的。
在杨贵平看来,在他和吴小正的合作关系上,尽管他也一直在帮吴小正,但他帮到的很有限,反而是吴小正帮到他的更多。
因此,在玻璃厂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杨贵平并不想勉强吴小正去做他想做的事情。
可玻璃厂这事情又怎么解决呢?
从吴家离开后,杨贵平想了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他早早地来到了戴博艺的办公室。
“贵平,怎么样?吴大厨那边谈妥了吗?”一见到杨贵平,戴博艺就急切地问了起来。
他之所以急,当然是有原因的。
为了安抚玻璃厂的上访职工,以免他们继续集体上访,戴博艺这边采用了缓兵之计,答应先帮玻璃厂解决吴大厨这边的订单问题,让玻璃厂先有稳定可靠的收入,其它事再逐步解决。
这就是昨天杨贵平饭都没吃就出现在吴家的原因。
给了承诺,那就必须得尽快兑现,所以戴博艺这才这么急切。
“既没答应,也没拒绝。”
杨贵平先简单把昨晚跟吴小正会谈的结果说了一遍,并稍稍解释了吴小正跟祝家父子的恩怨。
戴博艺陷入了为难之中。
他明白杨贵平的意思,吴小正那小子也在提条件,那就是先查办祝文再说。
对于祝文,戴博艺不是不想查,而是怕又是一出拔·出萝卜带出泥的大案。
湘水县已经动过一次了,再动的话,恐怕会乱。
这个结果不是戴博艺希望发生的。
看到戴博艺这副表情,杨贵平试探性地说:“戴书记,我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
“你说。”
“我觉得玻璃厂这事,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种解决的办法,还是得想个一劳永逸的招才行。”
“哦,你有什么好主意?”
戴博艺顿时有了兴趣。
他现在最为头疼的就是对玻璃厂的事情没招,如果真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那是求之不得的是啊!
杨贵平开始斟酌用词。
“其实我针对的不止是玻璃厂,而是针对湘水县的国企。我在想,咱们有没有可能胆子大一点,针对整个湘水县的国企来下一盘大活棋。”
针对整个湘水县的所有国企来下一盘大活棋?
现在单是一个玻璃厂就把县委县政府弄得焦头烂额的,还想针对整个湘水县的国企来一个大招?
这口气未免也太大了一点吧!
戴博艺转念一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大招,那对湘水县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说:“你继续说。”
“戴书记你看啊。咱们刚把供销公司的大麻烦解决,现在又跳出来一个玻璃厂。玻璃厂的事情解决之后呢?会不会又有酒厂、罐头厂、纺织厂、印染厂等亏损企业跳出来?”
“如果跳出来一个我们就解决一个,会不会给其它企业的职工造成一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印象?”
杨贵平这一问题又得到了戴博艺的认同。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是大多数国人的共识。
杨贵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如果玻璃厂的职工集体来闹一下,政府就先解决玻璃厂的问题,那其它亏损企业就会有样学样,跟着一起来闹。
那样湘水县真的就会出大乱子了。
“你的担心是对的,继续说。”
“所以我就在想,咱们能不能组织人手,成立一个专门的国企改革工作小组,先针对所有的亏损国企来一次统一的摸查,找出问题来之后,来找一个统一的解决办法。”
戴博艺颇为意动。
杨贵平的这个方法,确实对安抚各企业的职工有很大好处,最起码这一举措,可以向那些难以生存了的职工们表明:政府已经动起来了,请稍安勿躁。
这样一来,集体上访这样的事确实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
“可摸查之后呢?统一的解决办法怎么找?你有把握能解决?”
戴博艺问出了他最大的担心。
杨贵平更加的慎重。
他也知道,他的这一想法确实有点吓人,但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他知道,当他一坐上国资办专职副主任这个位置时,湘水县一堆的烫手山芋就已经到了他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他要么就当一个堵漏专家,哪里出了问题就在哪里堵一下,安安稳稳地过上一两年再换个位置,再把这些烫手的山芋甩给别人。要么就大刀阔斧地来一下,成了就是巨大的政绩,败了就东山再起。
前一种方式自然不是杨贵平想要的。
那就只有大刀阔斧来大动作!
杨贵平就这么被逼出来了,他开始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考虑问题。
“具体的办法我暂时无法保证,不过思路是有的。”
“在我看来,一家亏损企业是否可以通过改革来挽救,首先就需要找亏损的原因。”
“挽救一个企业的方法无非是三种,一是开源,二是节流,三是甩包袱,如果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解决,那这样的企业就长痛不如短痛,干脆让其倒闭来止损,好让政府把精力投入到其它有救的企业。”
……
杨贵平侃侃而谈,第一次在戴博艺面前显示出了他的果敢。
戴博艺被吓了一跳。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些企业确实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边缘,但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几个领导敢来下这么大的决心,毕竟那事关一大批国企职工的前途和生存问题。
包括戴博艺在内,他也很难下定这样的决心。
难道真的被逼到了这一地步?
“能说说具体的思路吗?”
对于杨贵平的激情,戴博艺并没有粗暴反对,而是想更深入地了解,来看看这么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这真的是一盘大活棋吗?
正文 第393章 温文的温柔杀
下一盘大活棋,这就是杨贵平昨晚冥思苦想的结果。
尽管这个想法还没完全成型,但他还是决定先跟戴博艺商量一下,毕竟这个计划要想实施,必须得到戴博艺的大力支持,否则就只是一个空想。
面对戴博艺的询问,杨贵平再次仔细斟酌用词。
“企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依我看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思路,二是要有政策支持,三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咱们湘水县的亏损企业基本上都是面临这样的情况。”
“政策的问题还好办,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思路,我们可以尽量向上面争取,就好比供销公司那样。”
“资金的问题就不好办了,毕竟现在全省的国企改革都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但如果我们东打一枪、西打一枪,在单个企业上碰到问题就向上面要资金,就更加有难度……”
按照杨贵平的看法,如果湘水县每对一个企业进行改革,碰到资金问题就向上面伸手,这样要到资金支持的可能性基本很小,哪怕他杨贵平再有背景。
毕竟站在他姥爷的角度来说,他考虑的是全省的这盘大棋,依他的性格,如果湘水县的动作对全省的大局无益,他是不太可能徇私舞弊的。
而争取一部分资金的唯一可能,就是把整个湘水县当一盘大棋来下,针对湘水县所有的亏损国企拿出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并且能让这种统一解决方案成为全省深化改革的典范,才有可能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戴博艺不得不承认,杨贵平的这一看法又非常正确。
对于深化企业改革来说,最大的难题其实既不在于思路,也不在于政策,而是在于资金。
基本上湘水的每个企业都面临这个严重的问题,才导致改革无法顺利实施下去。
应该说,全省甚至全国都在面临这种情况。
“这样吧,你先弄一个完整的方案来,咱们先集体讨论一下,如果可行,我们再往上报,征求一下上级领导的意见再考虑实施。”
戴博艺拿出了一个比较稳妥的主意。
“行。”
杨贵平准备告辞。
但临走之前,他觉得有个问题还得提醒戴博艺一下:“戴书记,如果真正实施起来,恐怕又有一批企业领导会掉乌纱帽啊!”
杨贵平说得尽量委婉。
靠,这小子在威胁我,看来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戴博艺差点就想骂娘了。
在玻璃厂的问题上,职工们要求最强烈的就是严查祝文,但戴博艺怕又来一场官场大地震,始终没敢轻易松口。
没想到现在杨贵平却提起这事来,这不是在很委婉地表示不满吗?
不过他转念一想,要是杨贵平的这盘大棋如果真正可行,一旦动起来,那湘水县在这方面的任何动作,都会成为上面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捂盖子恐怕会出更大的问题啊!
“你先去弄方案吧。”戴博艺无奈地挥了挥手。
杨贵平之所以刻意提醒戴博艺这一点,他自然是有意的。
在他看来,很多国企之所以走向衰落,一方面有外在的原因,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领导人的不作为和贪腐,供销公司和玻璃厂都是这种情况。
对于这种情况,杨贵平是深恶痛绝的,如果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也就罢了,一旦成为了他所管的事,他就会零容忍,以免让这些贪腐领导带坏了风气,让其它企业的领导有样学样。
他不希望大家辛辛苦苦改革而来的成果再次被那些蛀虫破坏。
可以说,未来的杨市长即将露出他狠辣的一面。
……
这一天,吴小正这边也没得消停。
温文实在是太有责任心了一点。
她现在基本上是以班为家,除了上课、备课之外,她的时间基本上就泡在初二(1)班,早也来,晚也来,随时都可能在班上发现她的身影。
对此,初二(1)班的同学痛并快乐着。
温文并没有因为当了班主任而改变她对同学们的态度,她还是那么温和,还是能和同学们闹成一片,同学犯了错,她也很少有批评,要么只是笑笑,碰到实在有点过分的,她会耐心地跟人讲道理。
可同学们偏偏吃她这一套。
也因为吃她这一套,调皮捣蛋的事也少干了很多。
吴小正又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温和的杀伤力。
今天一早,吴小正就赶到了学校。
他到得确实有点早,大部分同学此时都还在食堂吃早餐。
可让吴小正感到惊讶的是,温文竟然已经在教室了。
一见到吴小正,温文就笑嘻嘻地问道:“正憨,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还顺利吗?”
“哦,还好。”
教室里还有一些同学在,吴小正并不喜欢当众提自己父母的事。
温文对吴小正的敷衍不以为意,继续笑着走到了他跟前,然后侧身在他前面的座位坐了下来,继续说:“你上次说,班里有事,你不会撒手不管的对不对?”
吴小正顿感不妙。
机智如他,立即就转移话题:“温老师,你年龄也不小了,为啥不去找个男朋友拍拍拖之类的,何必每天耗在教室浪费光阴呢?”
教室里的其他同学立马就哄笑起来。
温文也不生气,笑道:“我没男朋友啊,要不你给我介绍一个?”
“行,没问题,我认识一大把优秀男青年。”
在吴小正看来,温文的条件其实还不错的,有学历,性格又好,除了脸上多了几颗雀斑之外,人的身材长相也还不错,这样的姑娘理应有不少人喜欢才对。
他突然想到了沈默。
咦,是不是可以介绍温文给沈默认识呢?
“行,我等着。”
温文看似爽快地答应了,不过马上就冒出了另一句:“下周学校马上要开始班级篮球赛、排球赛了,你能不能牵头把咱班的篮球队给组织起来?”
吴小正:“……”
我可以不答应吗?
可是面对温文的笑脸,他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拒绝这一请求。
正文 第394章 伸向刘翼飞的手
在这个年代的一中,学校的文娱活动并不算多。
但为了展示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娱生活,有几项活动还是雷打不动的。
在运动方面,每年都会固定举行的,上半年是班级球类比赛,下半年是校运会。
而温文现在所提的自然就是班级球类比赛。
所比的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