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换一种方法。
按道上的规矩,有文谈武斗之说。
一旦发生了矛盾,谈不拢就干,干不成就谈,二选一,总得有个说法。
那就请对方喝茶!
第二天一早,请茶的帖子就送到了吴大厨食府。
从酒店回到吴大厨食府的吴小正,拿到帖子后稍稍有些吃惊。
他吃惊的不是周建伟的请茶,而是对方打听消息的能耐。
因为帖子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他和刘志军的名字。
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快就把他和刘志军的来历给摸清楚了,这说明他们打探消息的本事,未必会比公安差。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
这话看来还真的不假。
吴小正知道,不管是在哪朝哪代,如非必要,官府向来就没有把市井混混清除干净的打算,原因就在于这里。
一来,这种人是清除不净的。
只要政策稍稍一放松,就会又有无数市井小人物冒出来,打着擦边球在社会上讨生活。
二来,市井有市井的生存之道。
很多时候,官方难以打探到的消息,市井人物很轻松就能打探出来。
因此,在很多时候,官方对市井人物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合理的控制。
这就是吴力华这样的体制内大人物,会跟周建伟这种道上人物有来往的原因。
很多初出江湖的市井人物看不明白这一点,政策一放松,就很容易嚣张,行事越来越无所顾忌。
殊不知,这正是大祸临头的做法。
关键就在于合理和底线两个词上。
一旦行事不合理,做事严重越过了官方所设定的底线,那就是被清算之日。
现在看来,这位城北的大佬周建伟,应该是混明白了这一点的!
如此看来,这人在道上确实还算得上是个人物了。
不过越是这样,吴小正就越没啥好担心的。
人在江湖,怕的不是周建伟这种懂规矩的大佬,而是那种啥都不懂、只知道乱来的二愣子。
“怎么样?这茶去不去喝?”刘志军在一边问了起来。
“去,干嘛不去!”
其实这茶还真不是这么好喝的,因为周建伟请茶的地点,就在他的大本营,中山路的金源茶楼。
吴小正相信,喜欢讲规矩的周建伟,一定会按长市道上的规矩,有一些特殊的准备。
而且,对方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吴小正二人,这就是一场道上的鸿门宴,看你敢不敢来。
这茶真的不好喝!
刘志军又问道:“怎么去?带哪些人去?”
吴小正问了一句:“海哥他们四个到了没有?”
海哥他们,指的就是刘志军原来的那几个战友,现在吴大厨安保部的黑衣卫士。
“到了,今天凌晨就赶到了,现在让他们在康宁小区那边休息。”
发生了这么严重的事,刘志军还是非常重视的,因此他昨晚就让海哥等四人连夜驱车赶了过来。
他知道,吴小正已经打定主意要在长市玩猛龙过江这一招,那他就得全力配合。
在这么严峻的情况下,把最强实力的实力调过来是必要的。
就算是这样,他还是有所担心,自己这边是否人手不够?
毕竟要去的地方,是长市道上大佬级人物的大本营。
“那就你我,再带上海哥他们四个。”
吴小正又是一锤定音。
正文 第589章 下马威
对于长市的道,吴小正真的有过研究。
在他看来,去喝长市道上本地大佬请的茶,其实是没啥好担心的,就算中间有点波折,也不会有太过于严重的事情发生。
原因在于,长市本地人就算是在道上混,行·事也还是有所顾忌的。
这样的大佬听着威,其实真的没啥好怕的。
他开始安抚刘志军:“放心吧,没啥好担心的,又不是去面对邵市的大佬。”
神经绷得有点紧的刘志军放松了下来,笑道:“还好不是要面对邵市人,否则打死我也不会同意你去。”
这里的邵市人,指的是湘水下面邵市的道上人物。
没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不知道这个年代的邵市道上人物到底有多可怕。
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
1986年,邵市出了一个黑恶势力“中国枭雄会”。
就是这个仅有6名主要成员的年轻团伙,在这一年的3…5月,竟然制造了6件凶杀案,而他们杀人的理由,仅仅是“为了试胆量,锻炼胆子”,而被杀害的人,大部分是无辜群众甚至民警。
更为嚣张的是,“中国枭雄会”在杀害一名警察后,竟然在政府门口贴出告示:“枭雄会”处决警察一名,告诉你们一声。
尽管这个黑恶团伙仅仅延续了几个月的时间,但这已意味着邵市治安的彻底恶化,也意味着邵市道上人行·事的无所顾忌。
按邵市本地人的说法,就是邵市的治安已崩盘。
最让人恐怖的是,1988年到1990年间,单是邵市市区里面,就有超过25件剁手指、挑脚筋的恶性案件,弄得邵市老百姓人心惶惶。
直到1990年年底,新华社湘省分社的三名记者抵达邵市明察暗访,这才把这里恐怖的治安状况捅到了中央。
由此,在1990年底至1991年间,由中央大佬直接下令,在邵市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特殊严打。
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特别严打中,光是被判处死刑并已执行的道上人物就有172人。
非常的可怕。
而据吴小正前世的记忆所知,邵市这样的严打,从1990年到2002年间,一共进行了起码四次。
最让现在的吴小正担心的是,每次一严打,邵市道上的漏网之鱼就会往外跑,而相当一部分就到了长市,在东城火车站附近讨生活。
火车站,一个吴小正想避开也避不开的地方,因为吴大厨的产品很快就要从那里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大市场。
这才是吴小正要借机在长市猛龙过江的原因。
吴大厨要想在长市立足,就必须先把道上的局面打开,给那些道上人物一定的震慑力。
而在立足未稳的情况下,挑软柿子捏就是最好的选择。
城北本地的道上人物,无疑就是吴小正看中的软柿子。
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吴小正带着刘志军等人出发了。
他要去试探一下长市的水到底有多深。
中山路金源茶楼离长丰大厦其实并不远,吴小正等人很快就到达。
这阵势确实有点大。
吴小正一到,就见识了长市道上传说中的“站墙子”。
在金源茶楼的门口,此时正密密麻麻地站着两排大汉,一水的圆领白T恤、黑色武术练功裤、白袜子、平底黑布鞋。
吴小正瞄了一眼,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人,分成了两排抱臂叉腿相对站立,只在中间留了一条一米来宽的过道。
这样的阵势,一般只有在电视里看到。
这就是长市本地话里的“站墙子”。
站墙子的说法源自于清末。
在清末,湘军之勇天下闻名。而湘军与其他绿营军队相比,最有别于他们的一个长处,即为“站墙子”。
所谓“站墙子”,就是防守营墙。
不过到了现在,站墙子的味道完全变了。
从八十年代起,长市的道上出现纷争时,开始流行站墙子,就是摆出阵势,靠人多来向对方示威的意思。
这看起来真的很幼稚。
而且吴小正还知道,站墙子的这种做法,再过几年后又会慢慢消失不见。
因为这种做法,就是本地道上人物从港台影视剧里面学的,能唬人一时,却唬不了一世,而且还容易成为官方的目标。
吴小正冷笑了一声,开始器宇轩昂地带着几人往里走,对于这些木偶一般的站桩人物,他正眼都懒得给一个。
周建伟越是摆出这样的阵势,他就越是安心。
只有底气不足的人,才会摆出这样的阵势来吓唬人。
吓唬人的阵势还在继续。
进茶楼后,大大的厅堂里面,只在正中央摆了一张大围桌,其它的座椅都被清到了一边。
在这张桌子的正后方,大刀阔斧地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
在这中年男人身后,又站着十几个抱臂叉腿而立的汉子。只是这些人的衣服不再是统一的了。
这又是影视剧里的架势。
吴小正看了就想笑,但他强忍住了。
到了别人的地盘,就算再有把握,也还是不能太无理。
按照江湖规矩,吴小正先上前行了一个抱拳礼。
抱拳礼是很有讲究的。
抱拳礼的完整动作分好几步,也各有含义。
先是左脚上步,右脚跟上并步站直,意为视对方为尊,迈步趋前以示敬仰。
然后两臂平颌,环抱当胸,曲拢成圆,意为五湖四海是一家。
接下来,右拳抵左掌,掌为文,拳为武。左掌四指伸直,意为江湖之人应艺德齐备;拇指弯曲隐藏,意为不逞强不作大。右拳紧握抵于左掌中指下端,意为武不犯禁、勇不滋乱,就文止武。
最后,两手手心向外推,意为我心光明,有缘相会是朋友,恭请师友前辈指点,拳眼向胸则意为友情记心间。
就算吴小正再有猛龙过江之心,在这种文谈场合,规矩还是不能坏,否则就会被道上人物耻笑。
“见过周老大。”
在行抱拳礼的同时,吴小正简短的问候语也随口而出。
接下来就可以随意点了。
吴小正看到,周建伟此时还在面无表情、眼神冷峻地看着他,既不见礼,也不请坐。
看来,他铁定是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了!
吴小正一声冷笑,大大咧咧地在周建伟对面的一张凳子上坐了下来。
规矩咱讲过了,接下来就未必吃你那一套了!
正文 第590章 约战
吴小正就那么大大咧咧地坐在那里,玩味地看着周建伟,想看看他再玩什么。
说实在的,周建伟这一套,吓吓那些没见过世面的人还行,但对他来说,完全没用。
他来的时候,甚至任何武器都没带,就是算准了周建伟胆子已经混没了,不敢在这里动手。
现在已经不是旧社会,周建伟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邵市人!
这还真不是吴小正看不起长市道上的人。
据他前世所了解,自十三太保以后,从八十年代起,长市道上就没出过风云级别的人物。
像眼前的周建伟,在十几年之后,吴小正连他的名号都没听说过。
足以见得,这人真的只能在这小片地方混点小名头。
而且,他还听说,本地道上的人还有叫脑壳的说法。
所谓叫脑壳,就是指蛮横不讲理、脑袋一根筋的人。
而在长市,更多的是指那些嘴上叫得凶,胆子却有点怂的人。
比如说昨天的大米小米兄弟,欺负张颖马丽时嘴巴叫得很凶,但实际上连一个江湖过气人物的照相馆都不敢冲,碰上吴小正和刘志军之后更是连一句狠话都不敢放,就是典型的叫脑壳。
周建伟一下就被自己弄得下不来台。
他之所以摆出这样的阵势,目的是想向几个外地人示示威,让他们见识一下自己的实力,从而生出敬畏之心。
谁知对方竟然不吃这一套。
这下该如何是好?
向对方说软话?
这绝对不行啊!
要是没手下在,他随便客套几句,然后协商一下大米小米的事,要个台阶下,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可现在当着这么多手下的面,一旦说软话,那不仅之前的场子找不回来,又会再次落了自己的面子。
关键时候,他身后一马仔帮他出头了:“小子,见了建哥也没礼貌,不想活……”
吴小正蹭地一下站了起来,冷笑着对那马仔说:“上一个敢这么说我的,牙齿已经没了。”
面对吴小正阴寒的眼神,那马仔吓得立即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周建伟暗暗叹了一口气。
唉,又丢人了!
说实在的,这些年来,他手下的人,有胆识有魄力的能人还真少见了,没几个能比得上八十年代的那帮人,可惜八十年代的那帮人,脾性也被那场严打磨没了。
正当他骑虎难下时,吴小正却没有再坐回去,反而冲着他开口了。
“周老大,既然你还没想好怎么谈,那暂时就别谈了。咱们按规矩来,先约战一场,决个胜负再说。”
“我也不欺负你,时间地点都由你来定,定好了,派个人通知我一声,我一定准时到战。”
说完,吴小正竟然就这么走了,他直接带着刘志军等人扬长而去。
周建伟:“……”
这小子也太他妈有性格了一点吧!
我只不过自持身份,稍稍摆了一下架子,他就不谈了?
还懂不懂尊重江湖前辈啊?
还有,他一个湘水人,初来内地,就敢跟我约战,到底是有恃无恐还是无所畏惧?或者是不知天高地厚?
可不管周建伟怎么想,他就这么被吴小正逼上了梁山。
按道上的规矩,如果有一方约战了,那另一方就得应战。如果不敢应战,那就表示认怂、服输,以后在对方面前就没有话事权了。
如此一来,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得去准备这场约战了。
可周建伟心里真的没底啊!
自86年过后,周建伟就没带人打过这种大规模的约战了。
而据他所知,湘水人在约战这一块,远比长市人要凶悍得多。
周建伟更加骑虎难下了。
而吴小正这边,大家刚一出门,刘志军就笑着问了起来:“你真想跟他们干上一架?”
说实在的,吴小正很不想去干这一架。
如果可以,他希望这辈子都能不再干架,因为他并不想在江湖扬名。
但在这个年代,这却是迫不得已的事。
要想吴大厨不想被道上人物骚扰和盯上,那就得像在湘水一样,必须来立威。
他笑着回道:“不干不行,咱们要想在长市安安静静地做生意,不在道上留点名气还真不行。”
他又问道:“到时就我们几个去哦,你怕不?”
吴小正这话还真不是吓唬刘志军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吴大厨的人马主要都还驻站在湘水,在长市这边,能上场干架的,也就现在这几个人。
如果只是去向周建伟示威,那还可以把食府的男员工拉出去。
可要是真打架,那些人就不管用了。
很多时候,带没干过架的人上场,反而是累赘。
刘志军自然是不会怂的,他回道:“如果对方上的是今天摆阵势的那些人,还真没啥好怕的,那些人一看就是花架子,根本就不经打。不过有一点你得小心,得当心对方动刀动枪。”
刘志军这话在理。
道上人约架,稍稍一过火,就很容易使用违禁武器。
包括长市八十年代的南北大战,双方就没少使用砍刀、三棱刮刀、土铳等违禁武器。
这也早在吴小正的算计之中。
他笑道:“放心吧,我早有准备,我保证,对方到时除了棍棒,其它啥也不敢用。”
说完,他摸出了大哥大,直接给吴力华去了个电话:“吴局,我准备跟周建伟约个架,到时你去看个热闹呗!”
刘志军:“……”
干架还可以这么玩的?
道上打群架,竟然可以拉公安分局的局长去观战?
这也太搞了一点吧!
很显然,刘志军虽然架没少打,但吴小正的玩法,却完全出乎了他的认知。
而让他惊讶的是,电话那头的吴力华竟然还爽快地答应了。
“这样也行?”他忍不住惊讶地问道。
“为啥不行,我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对方,不管玩白的,还是玩黑的,我都可以碾压他们!”
这就是吴小正的如意算盘。
架要打,威要立,但他又不想跟道上的人牵扯太深,把自己弄得无休无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黑白一起出,以碾压的姿态绝对震慑住对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么做,有点不合规矩,但最有效。
正文 第591章 江湖事江湖决
吴小正所没想到的是,自己约战周建伟的事,竟然那么快就传开了。
一到晚上,郁子轩就在易洪江、吴力华的陪同下,阴着个脸赶到了吴大厨食府。
一见到吴小正,郁子轩就咆哮起来:“小子,好好的生意不做,你跟街上那帮流氓去闹什么?活得不耐烦了是吧!”
吴小正没好气地瞪了吴力华一眼。
很显然,绝对是这个大嘴巴的家伙,把消息泄了出去。
可此时的吴力华,竟然厚着个脸皮笑了笑,啥也不说。
吴小正服了。
难怪这家伙一跟自己认识,就能和自己打得火热,也难怪这家伙能跟地盘上的各路人物混得滚瓜烂熟,原来是个八面玲珑的官场老油子。
还真的就差点看走眼了!
可对于吴力华的油,吴小正又很无奈。
一来,省城不是湘水,这里的局势比湘水要复杂得多,一个公安局长,如果不油一点,可能应付不了这种复杂的局面。
二来,在省城这种官员多于牛毛的地方,他也不能像在湘水一样,去给人上眼药,然后毁人前途。
在这里,他还没那个能耐。
因此,他只能指望在关键时候,吴力华能尽量不掉链子。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事,还是先平息郁子轩的怒火。
“大佬,小小地玩一下,你至于这么紧张吗?”
郁子轩差点被气哭。
实际上,最紧张的并不是他,而是老爷子。
当他从易洪江嘴里得知这一消息后,就立即告知了老爷子。
老爷子一听就火了。
要知道,现在可是老爷子进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湘水县酒厂的改制。
老爷子知道,如果吴小正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整个吴大厨就散了,那样后果很严重。
“这么一点屁事,你让易洪江他们去解决就是了,干嘛非要把自己置之险地去玩命?”
郁子轩根本就不管吴小正的嬉皮笑脸,继续严厉地质问。
吴小正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事如果不能好好跟郁子轩解释清楚,说出个一二三来,还真没法继续往下弄。
稍稍整理一下思路后,吴小正又开口了。
“老郁,我来好好给你解释一下,为啥要这么做吧。”
一听吴小正愿意解释,郁子轩终于肯安心坐下来了。
“我先告诉你一句真理:八十年代比谁狠,九十年代比钱多。”
郁子轩顿时就被弄得一头雾水,纳闷地问:“这话啥意思?”
吴小正笑道:“我说的是街头流氓混混的发展趋势。”
郁子轩还是弄不明白。
“在八十年代,街头流氓谁最有名气,比的不是谁的钱多,而是比谁更狠。到了九十年代,一味的狠已经不管用了,越狠越容易招政府镇压。”
“因此,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流氓也与时俱进了,这时不再一味比狠,而是比谁钱多,比谁更有实力、更有背景。”
郁子轩还是有点糊涂。
一方面,他不知道吴小正为啥要跟他说这个。
另一方面,站在他的位置,跟这种市井底层人物接触得很少,还真没感觉出这种变化。
“有这样的趋势吗?”他疑惑地问道。
没等吴小正回话,吴力华插嘴了:“郁厅长,还真别说,小正说的还很有道理。比如说现在跟他有冲突的周建伟,先是开了一家茶楼,现在看舞厅生意很火,又准备开舞厅了,正在办牌照。”
“还有,以前那些一直在街上胡混的,确实一个个都做起生意来了。”
吴力华的话,算是帮郁子轩释疑了。
但他立即又问吴小正:“你跟我说这个干嘛?这跟你准备干的那荒唐事又有什么关系?”
吴小正笑道:“当然有关系啊!我来跟你说说,这些流氓转型后干的都是些啥行业。”
他开始板着手指头数了起来。
“第一个,餐饮业。开餐饮业既能解决手下的吃喝,又能广迎天下客,便于流氓拉关系交朋友。”
“第二个,娱乐业。比如歌厅、舞厅、宾馆,以后还有足浴、桑拿等,既能打擦边球,又很来钱的那种。有的甚至会开地下赌场。”
“第三个,各大商品批发市场,可以欺行霸市的地方。”
郁子轩低头沉思起来。
吴力华、易洪江也是如此。
他们发现,吴小正所说的还很有道理。
事实上,早在解放前,这些行业就是江湖市井人物混杂的地方,原因就在于这些地方上手快、来钱快,并且又适合打擦边球、玩潜规则,跟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