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悔九二-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颖不满地回道:“你能有多少钱!”

    吴小正直接把装电话剩下的那几百大元掏了出来,递给张颖:“这些应该差不多了。”

    张颖又有点呆。

    一个学生身上带着四五百元的还真很少见。

    “我不能借你的钱。”

    在张颖看来,这应该是吴小正家里给他的,可能还有别的用途。

    “放心吧,这是我自己赚的钱,你先拿着,就当是我提前给我妹妹交学费。”

    说完之后,吴小正直接把400元塞到了张颖的手里,然后起身去买单,他下午真的还有别的重要事情要办。

    看着头也不回地离去的吴小正,张颖还一直在发愣。

    她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似的。

    因为上午碰到这么一个神秘的少年,自己的未来似乎要发生改变了。

    这个少年不仅给她指明了方向,告知了方法,竟然还借给了自己这么多钱,这也太神奇了一点吧?

    他不会是真的喜欢上了自己吧?

    可是不应该啊,因为张颖并没有在吴小正的眼神里察觉到那种欲望,他跟自己的相处更像是一个朋友。

    对,是朋友!

    张颖顿时就觉得暖暖的。

    同时,她也开始正在对吴小正的来历好奇起来。

    不知道好奇心会不会害死猫。

    吴小正倒是没想这么多。

    在他看来,经过短暂的接触,张颖这个美丽的女子本性不错,性格也很好,可以当作是一个很好的朋友。

    还是那句话:多个朋友多一条路。

    至于现在,他真的还有重要事情去做。

    他得去一趟玻璃厂,去解决一下罐头瓶的问题。

    这段时间,随着腌萝卜产量的增加,现在所用的罐头瓶都是吴长禾一趟一趟地拉回来的。

    这也没什么,最多吴长禾辛苦一点而已。

    可吴小正所不满意的是,现在所用的那些罐头瓶都是500毫升装的那种通用大肚罐头瓶。

    对于要做品牌的吴小正来说,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他想要有自己的品牌专用罐头瓶,而且是后世大家普遍接受的那种300毫升左右的手雷式罐头瓶,也就是老干妈常用的那种。

正文 第107章 国企的悲哀(2/3)

    自重生以来,吴小正所做的所有事情都还称得上顺风顺水,有些事情虽然有一些小波折,但最终也还是顺利解决。

    于是他遭受了真正的挫折。

    因为长期拿货,并且量也比较大的关系,玻璃厂零售部的几个人对吴小正已经比较熟悉。

    一见到吴小正,负责零售的肖阿姨便惊讶地问道:“吴小正,你怎么来了?你爷爷不是刚拉了一车罐头瓶走吗?”

    吴小正笑道:“肖阿姨,如果我想定制一批自己的瓶子的话,得跟谁去谈?”

    “你要定制自己的瓶子?”

    肖阿姨是一位40多岁有点微胖的妇人,她惊讶地问了一声之后,立马又说道:“这事你得找咱们厂的销售科,走,我带你去。”

    湘水县玻璃厂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边缘地带,占地面积近2万个平方,有职工近400人。

    在前些年,这家厂可谓是湘水县的明星企业,整个周边的罐头瓶、酒瓶、汽水瓶等,差不多全部是由这里供货,效益相当的不错,职工们的福利也羡慕死人。

    不过这两年好像不怎么行了,吴小正听肖阿姨他们说,现在连基本工资都经常拖欠了。

    吴小正摇了摇头,心想,应该是从这一两年开始,很多国企的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尤其是这种小地方的国企,最先走在了破产、倒闭的前列。

    不过这与他无关,他继续跟着肖阿姨往厂里走去。

    玻璃厂的厂办大楼就在厂门口的左侧,走进去一会就到了。

    而销售科就在厂办大楼的二楼,可是那里的门现在是紧闭着的。

    难道没人?不可能吧!

    他一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隐约的声音。

    “一个2,没人要得起了吧,一对3,没了,给钱!”

    吴小正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里之所以大门紧闭,是因为里面在打牌赌钱,打的是跑得快。

    肖阿姨对此好像是习以为常的,她镇定地在门上敲了敲。

    “进来,门没锁。”一个男声从屋里传了出来。

    吴小正跟着肖阿姨走了进去。

    这是一个十几人的大办公室,里面摆放着十几种稍显陈旧的办公桌,不过现在里面只有五六个人的样子,正围在靠里的一张办公桌前,办公桌上散乱着一副扑克。

    肖阿姨径直走到了一位看似30岁左右,身着花衬衣的男子面前。

    “石科长,我们门市那边有个老客户想定制玻璃瓶,我带他过来跟你谈谈。”

    花衬衣的石科长此时嘴里正叼着一根烟,他闻言歪着脑袋眯着眼睛看了吴小正一眼,问了一句:“就他?”

    肖阿姨回道:“他家是开食品加工厂的,在门市拿货量挺大的了,一天能拿二三十箱玻璃罐。”

    按照玻璃厂的包装,一箱罐头是30瓶,二三十箱就是每天七八百的样子。

    石科长没有再理会肖阿姨的话,手里拿起桌上的牌开始洗牌,然后又歪着头冲着吴小正问了一句:“你家要定做专用的玻璃瓶?私人的还是单位的?”

    问完之后,看都没看吴小正了,开始专注地洗起牌来。

    吴小正已经有点不爽了,但他还是回道:“工厂用的,不过工厂正在注册,手续很快就要下来了。”

    “每个月要的量有多少?”石科长又问了一句,头还是没有抬起来。

    “一开始每个月大概三四万的样子,之后……”

    吴小正的话还没说完,就立即被这石科长给打断了。

    “量太少了,我们制模的成本都不划算,等你们工厂的手续办下来,每个月的量达到10万以上,你再来吧!”

    然后石科长把洗好的牌放桌子上,又带头抓起牌来,没有再理会吴小正的意思。

    吴小正对此非常的无语。

    按照正常的商业行为来说,像玻璃厂的这种销售科,理应主动出去挖掘客户才对,可现在他们竟然对自己这种主动找上门来的客户都没耐心接待,那就有点过了。

    他正想再说点什么,肖阿姨却扯了扯他的衣服,示意他别说了,先跟她走。

    莫非另有隐情?

    吴小正识趣地没有再说了,跟着肖阿姨往门外走。

    这时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风风火火地推门闯了进来,一进门就叫了一句:“石哥……”

    吴小正稍稍一愣,冒出了一句:“李伟?”

    那青年停了一下,问道:“你谁啊?”

    语气相当的冲。

    “我军哥的朋友。”吴小正只好回了一句。

    “哦。”

    然后那青年根本就没再搭理吴小正,头也不回地走向了牌桌那边。

    这家伙还是这么冲、这么没礼貌!

    吴小正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跟着肖阿姨往外走。

    “肖阿姨,你为啥不让我继续说了啊?”

    “这石科长脾气不太好,我怕你把他惹急了容易吃亏。”

    吴小正楞了一下,又问道:“不是吧,我可是客户,难道他还能把我给怎么样?”

    肖阿姨回道:“这可说不定,他可是徐厂长的亲侄子,手下又带着一帮小年轻,凶得狠,在厂里没人敢惹他。”

    吴小正顿时就明白了。

    这叫人浮于事,这也是这个所有国企的通病。

    他又问道:“这帮人就是怎么做销售的?那你们厂子还能维持得下去吗?”

    肖阿姨无奈地回道:“早就不行了,以前还有好几家罐头厂、酒厂、汽水厂给撑着,现在那些厂子效益也不行了,咱工厂也只能勉强维持,再这么下去,这个厂子迟早会被那帮当官的给弄垮。”

    似乎难得发泄一下,肖阿姨又说道:“这帮当官的,就知道把好处往自己的口袋里捞,那管厂子的死活,反正厂子完了,他们也不会吃亏。”

    这话似乎是针对那个徐厂长跟他外甥石科长这些人说的。

    吴小正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是他重生以来所碰到的第一件很无奈的事,面对那石科长爱理不理的样子,他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

    看来定制专用罐头瓶的事情得另想办法了。

    他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李伟会在这里?莫非他就是这里的工人?

    如此说来,玻璃厂明年就会破产了?

    PS:文中李伟为书友好书还有木有客串。

正文 第108章 聚会的消息(3/3)

    吴小正对李伟实在是太熟了一点,因为在前世,这个家伙就是军哥的小舅子。

    他还清楚的记得,大概在明年的这个时候,军哥就会跟他的同班同学李华结婚,然后不久之后,李伟就会出现在军哥的店里帮忙做事。

    在那个时候,吴小正差不多一有时间就跟军哥泡在一起,所以他对这个家伙非常的熟悉。

    他曾经问过这家伙为啥会到军哥的店里,这家伙答了一句:“厂子破产了。”

    现在李伟既然出现在了玻璃厂,那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玻璃厂到明年就会破产了!

    问题真的很严重,因为吴小正的食品加工厂是少不了玻璃灌装瓶的。

    这又是一个难题。

    可现在碰到花衬衣这种销售科长,吴小正一点解决的办法都没有。

    看来暂时只能先回家了。

    然后他又想起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自己上午刚刚把那伙扒手给欺负了,按照自己的理解,那伙人现在肯定在车站跟到城关镇的线路上堵自己。

    这下好了,连公交车都没法坐了。

    那就跑回家吧!

    这里离家里也就五六公里的距离,对于师父要求每天跑十公里的要求都还差老远,反正现在又是早春期间,天又不热。

    于是告别肖阿姨之后,吴小正真的就跑路回家了,连公交车站那一方都没有去。

    单枪匹马去不得!

    回到家之后,吴小正发现军哥跟刘学文都已经回来了。

    刘学文第一个上来表功:“今天我可是圆满完成了任务,没有偷懒。”

    吴小正笑了笑,心想你还知道自己被人叫成了懒汉啊!

    他看向了军哥,军哥作证道:“确实没有偷懒,做得很扎实。”

    吴小正点了点头。

    谁知道刘学文竟然又说道:“吴小正,你这样送货可不行,有点没效率。”

    吴小正纳闷地望向了他。

    刘学文继续说道:“以今天为例,城南市场的那一家,昨天进的货就还没卖完,现在要送的点少问题还不大,要是点多了,送货的就会做无用功。”

    哦,好像说服了刘学文确实有意外的收获哦!

    吴小正有点诧异,他没想到这个刘学文第一天干这事,就会有这样的觉悟,这说明他确实是用心在做事情。

    于是他反问道:“那依你看,这个配送的事要怎么做才比较好?”

    吴小正这是有考究的意思。

    按照食品加工厂的正规运作模式,销售这一块应该分为售前、售后、配送这三块的工作,售前是来开拓市场的,售后是来为客户服务的,而配送是为了满足代理商进货需求的。

    等食品加工厂真正发展起来之后,这一块还可以再进行细分,只是现在因为人手不够的关系,吴小正才把这个混在一起,但长期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刘学文说道:“依我看,最起码应该装个电话,然后再把这些代销点编个号,哪个点缺货了,提前一天来个电话,再报上编号,我们就知道哪里该送货了。”

    正解!

    吴小正没想到的是,这个刘学文竟然连给客户编号的事情都给想到了,这远比他所期望的还要好。

    于是他说道:“电话今天我已经报装了,这样,刘学文,以后配送这一块就交给你来做,你自己先定个章程出来,我跟军哥看过之后没问题的话,咱们就照你的章程来实施。”

    刘学文大喜。

    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需要的就是认可,只要他所提的意见被认可和接受,那他的干劲就更足了。

    吴小正接下来跟军哥聊起了市场开拓的事情。

    “我按你说的,城北城西城南的市场,今天我又各发展了一个代销点,然后我还在城东市场又发展了一个点,再过一两天,整个城里的菜市场应该都可以铺上货。”

    然后军哥又说道:“从这几个市场的销量来看,现在最好的是城北,城西也还不错,城南稍微差点,可能是名气还没起来的缘故。不过真要起来了的话,咱们的货好像不够卖,尤其是城北市场,两个点600瓶一下子就卖完了,现在看来咱们的产量还要加大才行。”

    这就是食品加工厂所面临的问题,产能跟不上,估计代销的点再扩大的话,那这个问题就会更严重。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村小学那里的临时场地赶紧弄好,然后再增加生产的人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从零起步,很多事都需要慢慢协调才能逐步走向正轨。

    不过这也算好消息,最起码市场认可和接受这些产品。

    然后军哥聊起了聚会的事。

    “我跟华仔说了,明天晚上我在城里请大家喝酒吃饭,你也一起去吧,认识一些人,对你也有好处。”

    这个必须得去。

    军哥的那些兄弟,在前世吴小正基本都见过,很讲义气的一帮人,吴小正也有点想他们了。

    他笑道:“钱够不够,要不要我赞助一点。”

    吴小正知道,那帮家伙可都是一帮酒鬼,一个个都挺能喝的,估计军哥这次要破费不少。

    “不用,现在不用开店了,这点钱我还是有的。”军哥推辞道。

    吴小正没有再坚持。

    男人都是要面子的,更何况军哥。

    然后他又开始期待起来。

    他最好奇的是,不知道李华那婆娘会不会去?

    不对,她现在还不是婆娘,而是一个未婚女子。

    不过那也是个人物。

    李华作为一个女人,中学时代期就喜欢舞枪弄棒学武术。这也就罢了,可她还喜欢跟着军哥出去干架,比很多男的都凶猛,连军哥那帮兄弟一个个都怕她。

    她弟弟李伟就更不用说了,都上班赚钱的人了,在她面前竟然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实在是一个彪悍婆娘。

    不过这婆娘也特讲义气。

    再前世,这婆娘在军哥进去之前给他生了个娃,然后始终不离不弃,不仅帮他把娃给养大了,还对军哥的父母特好,可谓是一个女人扛起了一个破碎的家。

    对这个女人吴小正只有一个字:服!

    他现在好奇的是,李华明天会出现吗?她又会和军哥勾搭上吗?

正文 第109章 好消息?(1/3)

    一想到这,吴小正的恶趣味忍不住又犯了。

    他问军哥道:“军哥,你快21了吧?还不找个老婆结婚啊?”

    军哥摆了摆手,说道:“才21,急什么,先多玩几年再说。”

    吴小正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前世,军哥也是这么说的,结果半年不到,他就被李华逼着带她回家见父母了,然后又过了几个月,他俩就结婚了。

    为此,他老丈人还差点闹上他家门来了,因为当时李华可是城里的工人,而军哥只是一个还看不到前途的小批发店的老板,负债累累,他老丈人有点看不上他,结果还是李华把她父亲给拽回去的。

    在吴小正看来,最适合军哥这顺毛驴的的还是李华那彪悍婆娘,也就只有她,才能让军哥那暴脾气稍微收敛一点点。

    对于李华那彪悍婆娘,吴小正是真的服。

    论性格,李华跟吴敏霞有点像,但她讲道理,嘴巴也没那么泼辣,话不多,也很少损人,但一说就很到位,别说她弟弟李伟,连军哥都有点怵她。

    吴小正现在就在想,明晚要不要捣点乱,提前促成一下军哥的好事?

    一想到这,吴小正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军哥有点楞,一本正经地问道:“你笑什么?”

    吴小正今天忽悠张颖时的一本正经,就是从军哥这里学的。

    “没什么。”吴小正回道。

    接下来,他又带了军哥去了一趟村小学,去看看场地的修整情况。

    两个木匠师父早已经到位,正在乒乒乓乓地修整着门窗、套间的家具等,然后再过一两天,大案板等生产加工必要的实施一弄好,这里就可以正式启用了,到时生产加工的瓶颈应该又可以缓解一下。

    稍稍了解了一下进度之后,吴小正又带着军哥返回了家中,他却发现家里又突然多了三个人,原来是吴敏霞夫妇又陪着杨贵平来了。

    “吴小正,你又玩这么大,可千万别把我给害死了啊。”

    一见面,杨镇长就冲吴小正来了这么一句。

    很显然吴敏霞已经把吴小正一次性拿下了近20亩地的事情跟杨贵平说了。

    杨贵平确实有点小郁闷。

    他发现,不管自己怎么追,似乎都有点跟不上这个少年的思路。

    上次因为吴小正的一个主意,他准备顺着这个思路再搞大一点,弄得更稳妥更成熟一点,于是他又临时回了一趟省城。

    可等他从省城回来,他发现吴小正又玩大了,竟然一次性就签下了近20亩地。

    “你到底是怎么想的?20亩地可是近8万块钱,到时你的资金能周转得过来吗?”

    这正式杨贵平担心的问题。

    对他来说,他今年可是把宝全押到吴小正的身上了,吴小正的工厂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了问题,那整个计划全废了,这个后果杨贵平承担不起,如果出现那样的后果,他的前途影响巨大。

    吴小正嘿嘿一笑,对军哥说道:“告诉杨镇长我们现在一天的收入有多少。”

    因为不熟,在杨贵平面前,军哥还稍稍有些拘谨,他说道:“今天的销售额大概有1200块的样子,明天应该能突破一千五。”

    “这么多?”杨贵平又小小地吃了一惊。

    据他所知,吴小正在年前的收入最好的一天也就在四五百的样子,没想到现在突然就翻了一个倍还不止。

    吴小正补偿说道:“如果不是现在的产能有限,再多都有可能,我估计,要不了半个月,日销起码就能达到两三千。”

    等杨贵平稍稍消化一下这个概念,吴小正又说道:“我不怕告诉你,在现在不用交税的前提下,我的毛利可以达到销售额的6到7成。这么一算,就算我不再扩大规模,这些地的钱我也能用三到四个月就能赚回来,这样你还觉得玩得大吗?”

    杨贵平又被震惊了。

    他仔细算了一下,日销三千的话,一个月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8到9万,毛利按六成算,那也有差不多5万一个月,再刨去其它折旧分摊成本,再怎么算下来利润也有3到4万,确实上个月就能赚回来。

    实际上,杨贵平所不知道的是,因为不可预测的风险实在是太多了一点,吴小正已经把这个数字说得非常非常保守了。

    作为一个重生人士,如果他的经营目标才这么一点的话,那他根本就不会费这个心思来折腾这个食品加工厂了。

    实际上,在吴小正的心里,他一直在想着怎么样一步一步把这个食品加工厂来玩大,然后玩成一个绝对的庞然大物。

    当然,他怕吓着了杨贵平跟其他人,很多计划他都还一直憋在心里,准备在合适的时候才一点一点地拿出来。

    接下来该杨贵平分享他的好消息了。

    杨贵平脸上露出了少许得意的表情。

    “第一个好消息,你的这个打包推广方案,我通过报告的方式上到了省里,现在已经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将会以农业厅的名义,下达文件到地区,要求地区重点扶持这个项目。”

    “因此我估计,到时这个签约仪式一弄,地区会下来人,县里肯定也会更加重视。而且,到时还会有省级媒体来对这个项目进行专题报道。”

    这下轮到吴小正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在想,能把这件事折腾到这个程度,这个未来的杨市长他的背景到底得有多大?

    这下真的玩大了。

    “第二个好消息,这个项目一旦第一期试验成功,那到时省里还会有专项资金下来,再把规模扩大,有可能的话,将把其当成一个新农村经济合作的典型来进行推广。”

    这原本是一个更好的消息,可吴小正却悄悄地皱起了眉头。

    真的玩太大了。

    他敏感地意识到,对省里来说,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农商合作和科学种植,而他的这个企业只是成为了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旦这个项目有了第二期,而他的企业又消化不下的话,省里势必又会扶持其它的企业参与进来分这一杯羹。

    这是在逼自己迅速发展壮大,否则就会很容易沦落成为这个项目中的一枚弃子。

    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