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三驾马车里面,吴小正现在最欣赏的其实是军哥,因为他是三人里面最早进入状态的一个。
刘志军不愧是军人出身。
在吴小正把销售的主动权交给他以后,他已经开始主动去考虑问题,并有了一些相对大胆的决策,只是在关键问题上,因为涉及到运作的成本,他还不敢自作主张。
他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配送跟不上了的问题。
随着代销点的不断增多,现在的配送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食品加工厂现在的仓库是在响水村,并且由于条件限制,现在的配送方式是人力三轮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配送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这也是吴小正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拓展太快,快到出乎他的想象。
不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很难解决。
“咱们现在不是开始赚大钱了吗?那就干脆在县城租一个仓库和一个办公场所,整个公司除了生产部门以外,都搬到那边去。”
“然后先租一两台运输车,从工厂往那边仓库运送产品,再从那边仓库往代销点配送。配送距离近了,配送跟不上的难题自然就解决了。”
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很多企业惯用的方法,那就是公司和工厂分离,工厂只负责生产,而经营事务交给公司去运作。
吴小正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走到这一步而已。
关键还是市场拓展速度太快。
“啊?那这又得多花不少钱啊。”吴敏霞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她这段时间虽然有进步,但还是不够沉稳。
吴小正有点不满地瞥了她一眼,说:“钱赚了就是用来花的。再说,花钱是为了解决问题,好让公司去赚更多的钱!”
吴敏霞识趣地不说话了。
吴小正又思考了几秒,说道:“干脆这样,如果钱够的话,公司干脆去买一到两台农用三轮车,来承担工厂到销售仓库那边的货物运送。”
这确实是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
按照现在的销售规模,不管会不会在县城那边租用销售仓库,用人力三轮车已经没法解决配送问题。
而配送对公司来说,这是天天都必须的事,既然如此,与其去租用别人的运输车辆,还不如自己买,免得被动。
按照吴小正的想法,如果现在资金足够的话,他现在要买的不是农用三轮车,而是轻卡。
可现在公司真的还很缺钱。
并且在这个年代,汽车真的是一个贵价东西。
轿车就不用说了,一台普通桑塔纳就得20多万,一台天津夏利得6…7万,就算最便宜的天津大发面包车,也得3万多元。
至于卡车,最便宜的轻卡也得2万5左右。
农用三轮车倒是便宜多了,一台只需要四五千块,而运力比轻卡差不了多少,进市场还方便。
当然,长远来说,卡车也还是要买的,尤其是拓展外县市场之后,而刘志军显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了,不过又衍生了新的问题。
刘志军问道:“在县城租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得租多大?”
看来,最早进入状态的刘志军也还存在同样的问题,决策的胆子还不够大,主动思维的能力也还不够。
吴小正没好气地回道:“这个问题得问你自己啊,你得看哪里更方便,至于场地大小,我建议你胆子再大一点,市场的发展远比你想象的要大、要快,不租大一点,过不了多久又得折腾。”
因为是公司会议,吴小正可没顾忌刘志军的师哥身份。
被小师弟怼的刘志军显然还有点不适应,他尴尬地说道:“那我去县城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一直在旁听的李翔翼,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举起了手,示意有话要说。
吴小正忍不住笑了。
这种感觉很像是在课堂上,一个学生想向老师发起提问,有有些胆怯的样子。
这也不能怪李翔翼,因为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
他发现,上次那个在聚会上笑容满面、看似人畜无害的吴小正,现在却一本正经地在主持会议,并且连吴敏霞和刘志军都敢训,这不能不让他有所畏惧。
“飘哥,有话你就直说吧。”
对于李翔翼这种新人,吴小正自然不能像对待军哥他们那样,态度得暂时和蔼一点,否则他担心会吓坏他。
李翔翼说道:“我听我朋友说,供销公司在县城有一栋仓库和一栋办公楼,就在运动场附近,现在职工下岗缺少安置费,准备把那里买了,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出租。”
吴小正一听,好事啊!
他对那里还是有一定的印象的。
运动场附近,差不多就是县城的中心,离现在的县政府不远,离一中也很近啊!
很难找到比那里更好的位置了。
吴小正立即就动心了:“吴敏霞,你立即跟刘志军去看看,合适的话,看看能不能把那里弄下来。”
吴敏霞问道:“要是他们不愿意出租呢?”
吴小正接下来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
“不愿意租,那就想办法把它买下来。”
把它买下来?我没有听错吧?
所有人都惊呆了,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吴敏霞的老毛病又被吴小正给逼出来了,她质问道:“买下来?你疯了吧?你知道那里有多大吗?要多少钱吗?你哪来的钱买?”
这次没人觉得吴敏霞大嘴巴了,包括吴长和跟吴奶奶。
大家都好奇地看向了吴小正,想看看他有什么说法。
正文 第229章 又要玩大动作
供销公司原来叫供销合作社,属于县级国营单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可是一个吃香的单位。
在那个时候,它在各个乡镇(以前叫人民公社)都有下属单位,负责承担国家向农村分配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和生活资料如柴米油盐的一种商店。
在那个物资由国家统一划拨、供应的年代,供销社的效益自然非常好,因此在城里也有大量的资产,比如说百货商店、物资仓库、供销大楼等等。
但到了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开始兴起,物资由国家统一划拨、供应的局面逐渐发生改变,供销社也开始走向没落。
特别是湘水县这样的小地方,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各乡镇的供销社已陆续承包给个人,物资的采购已不再纯粹依赖县供销社,县供销社的效益开始变差,后来更是进入亏损状态。
到了八十年代末,县供销社改制为供销公司,很多亏损单位陆续关停,但因为大量冗余人员的存在,还是难以继续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职工分流下岗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职工的分流下岗是需要安置费的,早已亏得一塌糊涂的供销公司哪来这个钱?因此变卖资产就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
当然,供销公司的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这一切必须在县国资办的监督许可下进行。
李翔翼刚才所提到的这个地方,就是供销公司下属的一个物资仓库,另外还附带有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是供销门市,二楼三楼原来是用作部分人员的办公场所。
三层小楼后面的物资仓库和大院就先不说了,光是那栋砖混结构的三层小楼,占地面积就有近400个平方,三层加起来光建筑面积就上千个平方。
按照现在湘水县城普通商品房近200块一个平方来算,光是这栋小楼,折旧后算下来,起码也得近20万吧,如果再加上仓库和大院,没有个三四十万能拿得下来?
现在吴小正轻飘飘地说把它买下,这怎能叫吴敏霞不吃惊?
对于吴敏霞有点失态的质问,吴小正竟然难得地没有发飙。
他笑道:“我在日收入几百块的时候,就能买下八万块的地,现在每天收入七八千了,为什么就买不下一个小小的供销仓库呢?不管行不行,我们都可以试试啊!”
魔一般的自信。
吴敏霞反驳道:“现在建工厂要钱,买机器设备也要钱,采购原料也要钱,发工资也要钱……到处都要钱,你哪来钱买?另外租个地方不行吗?”
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公司现在的销售收入确实不差,但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在很多事情都没有明确下来之前,吴敏霞每花一分钱都很谨慎,哪里还敢去动这种几十万的大项目。
看来,想要说服吴敏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小正还是很有耐心,他开始做思想工作。
“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你的思维方式要发生转变,胆子也要大一点。”
吴敏霞不解地看向了他,弄不明白胆子大不大跟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快就来了。
“上次买地的时候,你们也在担心钱的问题。可你们有没有发现,地被买下来之后,这块地就成为了公司的固定资产,可以用它向银行去抵押贷款,重新变成钱!”
关于工厂用地抵押贷款的事,在杨贵平的协助下,现在也已经有了眉目,就等土地的规划变更手续办下来之后,就可以运作了。
吴小正现在把这事来当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之所以要买供销公司的这个地方,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只是租一个地方,大家会发现,租了十年八年之后,除了付出租金,什么都没有剩下,而租金累计下来的费用已经差不多够买下那个地方了。”
“直接买下来就不一样了,不仅省了资金,它还会变成公司新的固定资产,需要的话,又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重新变成钱。”
吴小正还有一个原因没说。
那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方的地皮价格也会飞涨,如果现在能把这里拿下来,就算什么都不干,在那里放个十年八年,也会赚大钱。
当然,这种预言性的话他是不能说的。
吴敏霞竟然无话可说了,她只是再次重复了一句:“现在咱们缺钱,你拿什么来买?”
吴小正说道:“先接触吧,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到时候我亲自去谈,我觉得有办法的。”
迫不得已,他又开始揽事了。
并且,他总觉得这事真的有机会谈成。
既然吴小正主动承担责任了,吴敏霞也不再反对。
反正成不成,到时费力的都是吴小正自己,她才懒得理会那么多了。
第一个问题总算勉强有了解决办法。
可剩下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吴小正回家时本来就不早了,再加上刚才的争执耽误了时间,现在天已经快黑了。
“转移阵地,一起回家弄饭吃,吃完后继续开会。”
吴小正干脆作出了这个决定。
他每周回来的时间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充分利用,因此只能辛苦大家加班了。
不仅如此,他又对刘志军说:“通知所有的销售人员,明天回来加班开会。”
按照公司的规定,周日是放假的,销售人员也不例外。
但对吴小正来说,现在公司这一块,销售是重点,虽然他已经甩手给刘志军,但在起步的关键时候,他还是得帮忙统一思路。
这不是问题,正好这个点几个销售人员都已回来,刘志军带着李翔翼去通知大家。
走到门外,李翔翼就低声说:“军子,这吴小正的胆子真大,那么大的地方他说买就买,你觉得这事能成吗?”
军子低头思索了几秒,说道:“依我对这小子的了解,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感觉能成。”
“这么厉害?”李翔翼惊问。
“你千万别小看他了,这小子很能折腾,又诡计多端,很多不可想像的事到他手里都不算事。”
在所有人里面,对吴小正最有信心的还是军哥。
正文 第230章刘学文的机会
听到要回家,最高兴的自然是吴小莉。
因为又可以坐自行车了。
刚在外面玩得正开心的她,立即就往二八大杠奔去。
“哥,今晚上是你做饭吗?”
坐了自行车还不满足,吴小莉竟然又问起晚餐的事来,看来是好久没吃到吴大厨做的美味,又有点想了。
这对吴小正来说不是问题。
他也好久没做饭了,酷爱厨艺的他,并不介意偶尔露一手。
而且,三驾马车一直在为工厂的事情操劳,他这个甩手掌柜确实也该犒劳大家一下。
吴家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因此家里的菜蔬已比过去要丰盛多了,再加上吴奶奶知道吴小正今天要回来,早就已经准备了一大堆鱼肉之类的食材。
有了专业大厨水准的吴大厨亲自出马,速度自然比吴奶奶她们做菜要快上了许多,一顿七八人份的家常菜,很快就在吴小正手里变了出来。
因为还要继续开会,因此大家并没有喝酒。
在大快朵颐之后,会议又继续。
在刚才做菜的时间里,吴小正又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了一下,所以晚上的会议调理更清楚。
“接下来是吴敏霞所提到的公司架构问题,我们现在把思路明确一下。”
公司执照办下来之后,因为需要正规化运作,那首先面临的就是公司的部门和人员架构问题,在这方面没有经营的吴敏霞很是头疼,只好又把锅甩给吴小正。
“根据食品公司的需要,我们原则上暂时把公司划为三大块,一是管理,二是销售,三是生产。各部门的架构原则上在这三大块下再细分,以后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整或扩充。”
吴小正一开讲,三驾马车暂时只有认真聆听和记录的份。
“先说管理这一大块。在这一块里,人事、行政、财务是三个主要的部门,这三个部门将承担整个公司的所有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必须先建立起来,部门的人选可以先兼,也可以逐步补充,但架子得搭起来。”
“至于其它的辅助部门,可以以后根据需要再慢慢扩充。”
在这方面,吴小正的思维是非常清晰的。
公司虽然刚刚起步,但规划必须做好,架子也必须搭起来,否则公司运作会成一团乱麻。
并且,现在销售的情况远远超过吴小正的预期,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他估计公司很快就会扩展得很大。
这一块是吴敏霞的事,她很认真地记了下来,并稍稍询问了一下各部门的职能。
“接下来先说生产板块。”
“生产这一块,主要就是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还有技术研发。”
蒋丽华也开始认真地记录起来。
“技术研发这块先放一放,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生产这一块,可以按现有的分组模式,慢慢扩充到车间。工厂正式建立后,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原料车间、加工车间、成品车间、分装车间等,这一块到时我再跟蒋丽华去细说。”
在生产这一块,吴小正暂时还没打算那么快放手,最起码技术研发这一块暂时还得靠他自己,而生产和管理那一块,蒋丽华也还需要他再带一带才行。
这是整个公司的核心。
“其实除了刚才的三大块以外,公司还有很大的一块,那就是采购部门。这一块以后的工作量非常大,可能需要独立出来,不过我建议暂时归属到生产这一大块下面去。”
吴小正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照现在的运作情况,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暂时是吴长和在经手,但随着原材料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的正规化运作才行。
说到采购这事,吴敏霞又插了一嘴:“采购部确实是需要成立,可部门负责人呢?这一块可是很重要,一般的人信不过啊!”
因为人事是归吴敏霞管,她自然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
她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
不管在任何企业,采购都是一块大肥肉,没有可靠的人选,很容易就滋生贪腐现象,这是吴敏霞不希望看到的。
这也是吴小正不希望看到的!
那么采购部的负责人选还真的成为了大问题,一般人根本就信不过。
想了想,吴小正冲刘志军问了一句:“刘学文现在表现怎么样?”
刘志军稍微楞了一下,他不知道吴小正为啥突然问起了这个。
“你还别说,刘学文的表现一直很不错,很踏实,很有责任心,做了这么久,一点差错都没出过,你还真是捡到宝了。”
一说起刘学文,刘志军又不得不送上一个服字。
当时吴小正说服刘学文的时候,刘志军是在场的,他没想到,一个懒汉刘学文,被吴小正说了一通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如此有责任心的人。
由此可见,吴小正在用人方面也很有一套。
刘志军现在对吴小正越来越服气了。
听刘志军说完之后,吴小正突然来了一句:“大家觉得让刘学文来当这个采购负责人怎么样?”
“啊?”吴敏霞立即惊讶了一声。
其他人都没有做声。
这是因为对刘学文没有把握。
看来,得把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了。
“大家别看刘学文以前懒,但那是跟他父亲闹别扭的缘故。从本质上来说,他这个人非常正直,不贪小·便宜,又很有责任心,也有点文化,因此我觉得可以让他试试。”
“我赞成。”
吴小正这么一说,刘志军第一个表示赞成,他也觉得吴小正说的很有道理。
“那就让他试试吧,不过监管这块要做好。”吴敏霞也不再反对。
吴小正也点了点头。
确实是这么个理。
刘志文的人品再可靠,但在制度上来说,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就得通过规范的制度来监管。
“那这样,采购部业务上听从生产部门的需求,财务上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爷爷这边,也适当参与一下,应该就比较稳妥了。”
他这个意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可能连刘学文自己都没想到,曾经身为懒汉的他,在吴小正这边却有机会获得如此的重任。
正文 第231章 销售是重头戏
每个人的成功都必定有其成功的原因。
比如说吴小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聪明能干、敢闯敢拼之外,另外就是他很能吃苦,还有就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
当然,就算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未必是人人都能成功的,但起码机会要比别人多一点。
在吴小正看来,刘学文身上也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一旦被人欣赏,就会让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比如说他的正直、不贪小·便宜,比如说的说一不二,又比如说他的认真和踏实,吴小正就非常的欣赏,觉得他这样的人用对了地方,就会比一般人做得更好。
吴小正坚信这一点,所以他决定给刘学文这个机会。
“好了,接下来该说销售这一块了,这一块可是重头戏,军哥你可是要记好咯!”
毫无疑问,销售部门是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核心部门。
以食品加工厂为例。
就算吴小正所开发的食品味道再好,品质再有保障,但如果销售不得力的话,那永远也无法把那些产品变成利润,工厂或者公司就谈不上有任何发展可言。
这也是吴小正要把销售部门这一大块的架构放到最后讲的原因。
“先纠正一个概念,大家不要认为销售部门就只是简单的卖东西,我们的销售部门,发展的目标将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吴小正先抛出了一个在这个年代还算比较前卫的概念,最起码在座的这几位都还没听说过。
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这是什么东东?
对于这个小县城的人来说,大家听说过销售科、销售处、销售部之类的,因为现在的国营企业全部是这个架构。
但所谓的市场营销体系,大家真的没听过,这一方面是眼界所限,一方面是学历所限,毕竟大家的接触面还是太窄了一点。
吴小正接下来所说的,大家更加像是在听天书。
“所谓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售前、售后、客服、市场、配送等等。”
见大家听得一脸蒙圈,吴小正只好耐心的作解释。
“所谓售前,就是军哥你们现在干的活,就是拼命地去发展代销点、拓展销售渠道等,让咱们的产品有地方可卖,这就是售前。”
吴小正这么一说,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了。
那什么是售后呢?
答案来了。
“所谓售后,就是代销点发展出来后,咱们不能不闻不问,得有人去跟进,去了解销售情况怎样,什么产品卖得好,什么卖得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里。还有就是去帮助代销点卖得更好,挖掘他们的销售潜力,等等。”
“简而言之,售后就是和渠道做沟通、做服务的,一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