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管我!”
李伟说话还是这么气人。
“我就管你,怎么,你不服?”
吴小正回得毫不客气,这也是李伟习惯的交流方式,在前世两人就是这么交流的。
李伟不说话了。
他不得不服。
现在的吴小正,不管是在哪方面,好像确实都有资格管他了。
因为之前的一场冲突,把吴小正的晚餐彻底耽搁了,他干脆把李伟拉近了一家小饭店。
“你不是说要停薪留职或者干脆辞职了的吗?怎么还跟那个姓石的混在一起?”
吴小正再次扯起了话题。
这个问题让李伟有点难堪,他弱弱地回道:“还没辞成,我爸不同意。”
“为啥?”
“我爸说你们厂是私人企业,虽然现在效益不错,但将来没保障。”
吴小正又一次无话可说。
他知道李伟父亲是怎么想的。
说起来还是那个老观念:宁抱铁饭碗要饭,也不要瓷饭碗吃肉。
原因就在于觉得瓷饭碗没保障,容易碎。
这些有着如此老观念的人可能还不知道,铁饭碗也马上就要打破了。
吴小正放弃了继续追问此事。
他之所以关照李伟,并非李伟是不可或缺的人才,而是看在前世兄弟的份上。。
实际上,因为李伟的性格太冲,吴小正对他工作上的能力一点都不看好。
可李伟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吴小正坐立不安。
“我姐跟军哥的事可能也不好办。”
“怎么啦?”
“我爹说,军哥配不上我姐。”
吴小正直接傻眼了。
在刘志军和李华的事上,吴小正可是费了不少心思。他原本以为,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应该是妥了,谁知道又出现了意外的波折。
看来军哥这个岳父不是一般的难搞!
“为什么?”
“我爹说军哥又是农村户口,又在私人企业上班,在城里还没房,现在就算收入高点,那也是一时的……而我姐可是国家干部……”
李伟说得吞吞吐吐的,似乎有点愧于说出口。
吴小正又懂了。
李伟他爸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和李伟要不要辞职进吴大厨的观念如出一辙,还是因为看不上瓷饭碗。
不过说起来,李华的工作确实算是不错的。
她现在可是在街道办事处上班,怎么说也算是国家公务员。
吴小正再次无话可说。
他知道,对于李伟他爸这样的老顽固,想靠说理是很难去说服他的。
那怎么办呢?
难道帮军哥在城里买套房?
咦,这是一个办法啊!
李伟他爹不是嫌军哥在城里连套住房都没有吗?
那咱就买啊!
现在城里一套100平方左右的三居室连两万块都不到,这对现在日进斗金的吴大厨来说不是问题啊!
在吴小正看来,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当然,怎么个帮法也是一个问题,肯定不能直接由公司掏钱买房送给军哥,这样不是理性的做法。
答应帮吴敏霞在城里买房的事也是这样。
吴小正的思维又快速转动起来。
他想的不光是买房的问题,而是吴大厨作为民营企业,如何让员工对其有信心、觉得有长远盼头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这还是市场经济刚刚地步的年代。
就好比李伟他爹,不管现在的吴大厨多红火,员工收入有多高,他还是看不起。
原因就在于觉得民企对个人没保障、没盼头。
跟李伟他爹有同样心思的人会有不少。
这对于地处内地贫困县、人才极度缺乏的吴大厨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会导致企业将来人才流失严重,甚至根本就吸引不到有用的人才。
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特别是像吴大厨这样的企业,它的目标是全国的大市场,在它的发展、壮大过程中,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
并且吴小正还知道,未来是竞争非常残酷的时代,吴大厨一旦做大做强了,自身培养的人才就会面临其它企业的挖墙角行为。
这是一个严重的隐患,吴小正必须提前有所准备。
想了想,他很快就有了主意,对李伟说:“回去跟你爹说,公司马上就会给军哥在县城奖励住房,而且是100平方的大三房。”
李伟一下子就惊呆了。
“靠,不会这么好吧!”
李伟真的觉得这有点难以置信。
在这个年代,就算是在国家单位,一般的工作人员就是是分一套五六十平方的小两房,也得是双职工、工龄超长才有可能。
至于100平方的大三房,就算是级别比较高的领导都比较难。
如果吴小正说的是真的,那绝对是大手笔。
李伟的心思活泛了,追问了一句:“是不是吴大厨的职工都有机会分房?”
“有可能,但得看工龄、看对公司的贡献程度。”
这就是吴小正的想法。
他打算弄一套长远的奖励机制来,让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员工能有个盼头,住房就是其中的盼头之一。
这看似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可有过企业经营经验的吴小正知道,这是值得的。
在他前世的企业,获得住房、汽车等奖励的高级人才并不少。
而在现在这个年代,在房地产还没有出现泡沫的内地,提前准备一下、方法得当的话,住房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吴小正相信未来的吴大厨承受得起。
李伟的眼睛亮了:“我敢保证,如果军哥真能在城里分到房,他跟我姐的事绝对成了!”
此时的李伟还在想,如果吴大厨有这样的福利,自己辞职的事情也有希望了。
这就是有盼头的力量。
尽管属于李伟的分房还遥遥无期,但他却看到了希望,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正文 三百章感言
上架才过去一个月零几天,这么快就到了三百章,照例来一个简短的感言。
先聊聊本书的节奏。
说实在的,写到现在,本书字数已经六十多万字,可书中才过了两个月都还不到,这节奏慢得连老黑自己都汗颜。
哈哈~
不过老黑认为,凭老黑现在的笔力,一本大架构的书,尤其是这种充满年代感的重生文,我只有把前期写扎实一点,才能保证后面尽量不崩,也尽量不扯淡。
这点还请大家谅解。
再说说本书的成绩。
本书上架时9000多收藏,首订却只有凄惨的266,首订比低得一塌糊涂,低得让老黑差点怀疑人生。
不过老黑没有任何怨言。
老黑知道,因为本书前期铺垫比较多,内容比较平,确实在节奏和期待感方面有点不如人意,比较差的成绩应该是正常的事。
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上架之后,在没有推荐的情况下,均订一直在缓慢增长,到上架已超过一个月的今天,均订已超过440,翻了一个倍还不止,离老黑预定的目标500均订也不算太远了。
谢谢大家的长期支持。
再聊聊后续的剧情。
老黑一早就说过,本书的内容包括商业、感情、校园、街头等,这些内容会穿插在一起进行。
在这四大内容里面,感情应该是重点,商业次之,校园、街头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为整体的剧情发展服务的。
在感情这条线上,亲情、友情已逐渐铺开,爱情却还不见踪影,这点还请大家理解,毕竟男主现在还只有十四岁。这方面还请大家期待后续的情节吧。
在商业方面,本书一开始就定位在脚踏实地的实业上,因此,股票、古董、彩票等那些有暴发户嫌疑的内容老黑不打算去写,这方面也请大家有所心理准备。
大家应该已经看到,最近的章节主要是围绕商业在写,尽管某些内容稍微有点扯,但算是为商业的起飞打下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基础。
……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还是请大家期待后续的情节吧。
再次谢谢大家长期的支持。
正文 第301章 风暴已经来临
暴风雨被压抑至极致后,终归是会爆发的。
风暴自然是从供销公司掀起的。
在戴博艺下达指示后,洪志高亲自带领纪检的人第一时间就控制了肖荣华,然后纪检的人兵分两路,一路先带走了供销公司内部的涉案人员,另一路外出调查与供销公司有可疑交易的外部单位和个人。
对于自己被双规,肖荣华自然很惊讶。
这太突然了一点,竟然一点预兆都没有。
一开始,肖荣华还心存幻想,指望有人来挖他,因此拒不交代自己违法违纪的问题。
不过这样的案子,只要认真查,想要突破实在是太容易了。
突破先是从肖荣华的手下开始的。
事实证明,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这种因利益而维系在一起的忠诚关系根本就不牢固。
在肖荣华先被双规的情况下,他手下的那些所谓的亲信,很快就开始交代自己的问题。
另一路也很快就取得了进展,那些被带回协助调查的外部人员,也很快就交代了相关涉案问题。
一个个问题交代出来之后,调查人员发现,不仅被举报的那些问题被一一证实,更多问题也同时被挖了出来。
结果是触目惊心的。
在肖荣华担任供销公司总经理的短短三年内,经他授意的违规交易涉案总金额竟然高达一百多万,其中一大半进入了肖荣华个人的腰包。
而供销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则更大。
并且,这些违规交易,正是导致供销公司效益迅速由好变差的主要原因。
在一项项铁证之下,肖荣华终于开口了。
他开始陆续交代自己的问题。
但他似乎还心存幻想,在某些关键问题上面,并没有轻易开口。
洪志高又一次敲开了戴博艺办公室的门。
“戴书记,问题很严重,这可能是咱们湘水县今年来在贪腐和职务犯罪方面的大案。”
洪志高开始汇报初步的调查结果。
肖荣华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几点。
一是经他授意的违规交易涉案总金额高达150多万,其中80多万落入了他的个人腰包。
在这些违规交易里面,常用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授意亲属注册皮包公司,并从供销公司这边大宗进货,货到手后即刻玩消失,导致货款成为坏呆账。
另一种是从亲友、亲信的公司里以正价采购假冒伪劣商品,其中大额差价落入个人腰包,并导致供销公司蒙受重大损失。
第二个问题是收受贿赂,低价将供销公司的货物大量供应给行贿的关系户。
第三个问题是用人唯亲,培养亲信、共同犯罪,涉案人员之多,实属罕见,在供销公司内部已经成为了窝案。
……
“戴书记,肖荣华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违**纪的问题,还涉嫌严重的经济犯罪,我建议邀请检察机关介入,和纪委联合办案。”
戴博艺点了点头:“那你亲自联系老杨,让他安排检察院介入此案。”
洪志高迟疑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有件事情需要注意一下,我们怀疑检察机关有人跟此案有牵连……”
纪检人员在审查过程中,还对举报材料中另外一件事情进行了核实,那就是之前每次投诉后,调查结果却是无疾而终的原因。
因为之前的投诉走的是经济犯罪举报,因此接受投诉的大部分是检察院的人员。
可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肖荣华却死不承认。
对于那些来历不明的大额报销票据,肖荣华的理由是帮检察院解决办案经费紧张的问题,绝不承认任何行贿行为,也拒绝交代相关人士。
单凭这一点,洪志高就怀疑检察院将有办案人员或领导与此案有牵连。
但因为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他汇报时稍微迟疑了一下。
戴博艺皱起了眉头。
对于此案,他已经有了证据确凿的心理准备,但他最担心的就是牵扯面太大。
现在看来,身为执法机关的检察院竟然先牵扯进来了,似乎又印证了他的担心。
看来湘水县真的要起风波了!
这不是戴博艺希望看到的,可他又无力阻止。
“老洪,你还有什么没说完的,干脆一起说完吧。”
洪志高稍稍纠结了一下,又冒出来一句:“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肖荣华贪墨的那部分非法收入,已有相当一部分去向不明,肖荣华又拒不交代这些资金的去向,我怀疑……”
洪志高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戴博艺已经听出了他的意思。
在体制内干部的违纪犯罪行为中,与贪腐伴随的往往还包括行贿受贿,而肖荣华之所以拒绝交代这些资金的去向,很可能是不想牵连他背后的人,或者是还对他背后的人心存幻想。
最可怕的事情又来了。
单单检察院的几个办案人员受牵连,戴博艺还不是特别担心,可要是涉及到其他湘水县的中高层领导,那问题真的就大了。
风暴就要来了!
见戴博艺紧皱眉头,洪志高咬牙又问了一句:“戴书记,如果这案子真的牵扯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层领导,那怎么办?”
“继续查吧,不要错过任何线索,希望不要涉及到县委的高层领导。”
戴博艺的语气听起来颇为有点无奈。
按照纪检部门的规定,对于县委常委以上领导干部的监督处理,权力属于上一级纪检部门,也就是地区那边。
如果此案真要是牵涉到县委常委以上领导,地区那边势必就会介入。
这样的话,这个案件又升级了,所造成的坏影响将会更大。
这是戴博艺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情。
洪志高稍稍有些吃惊。
他吃惊于戴博艺一查到底的坚决。
按照正常的思维,对于领导干部违法违规这种案子,只要不是特别严重,地方政府都会尽量自己来处理,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目的就是避免造成重大影响。
戴博艺似乎明白洪志高的心思,说道:“晚啦,这个案子已经被地委廖书记盯上,甚至省里可能也有重要领导盯上了。”
他拿起了当天的一份《湘省日报》递给了洪志高:“老洪,你今天的报纸还没来得及看吧!看看第二版的那篇文章吧。”
戴博艺的语气中又透露出一丝无奈。
正文 第302章 各方粉墨登场
杨贵平那篇修改过的文章,终于发表在了《湘省日报》第二版,标题也换成了“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问题和方法探讨”。
尽管不是在头版,但这样一篇探讨新的文章,能过发表在湘省影响力极大的党报上,而且还是相当显眼的二版重要位置,已经足够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了。
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省国资委随后就下了一个通知,要求各地市的国资委、县国资办的相关人员认真研读这篇文章。
虽然这个通知并没有附加其它具体的要求,但起码说明这篇文章引起了省里有关领导的重视。
在杨贵平的这篇文章里面,他把文章内容一分为二。
一方面,他以湘水县供销公司为案例,大致分析了供销公司由盛转衰的可能原因,建议国企在深化改革的时候,应该先把重点放在查找企业运转不善的原因上面。
并且,他在文章中还隐晦地提醒,要谨防企业内部领导人员失职给企业本身带来的重大伤害。
另一方面,他试探性地抛出了吴大厨的那份国有资产并购解决方案,探讨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可以说,在杨贵平的这篇文章里,重点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暂时只是做了抛砖引玉的试探。
省国资委的通知下发后,地委廖书记第一时间就给戴博艺来了电话,再次强调湘水县必须严查供销公司内部领导的违法违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戴博艺还怎么敢捂盖子?
他不仅不敢捂盖子,反而更加重视起来,并且还想了很多。
戴博艺知道,按照中央的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在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就是发展市场经济,而深化企业改革则是其中的重头戏,更是最近的工作重点。
戴博艺也知道,深化企业改革确实是势在必行的事。
就以湘水县为例。
在最近几年,大量原本效益不错的国有企业,比如说罐头厂、玻璃厂、酒厂、印染厂、纺织厂、供销公司等,现在都已陷入了严重亏损状态,成为了国家的负担。
而湘水县的这些国有企业,相对于地区、省、全国的国有企业来说,只不过是规模很小的小型企业。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
在深化企业改革这条路上,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由小到大,拿小型国企做试点,摸着石头过河,恐怕是最稳妥的办法。
这恐怕也正是省里那些大佬的想法。
联系到杨贵平的那篇文章、他的背景、省里下达的那份通知,戴博艺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点。
湘水县恐怕会成为全省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试点!
一个更深的念头从戴博艺的心中冒了出来。
这个念头一出来,连戴博艺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他在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到底是机会还是风险呢?
应该是机会大于风险!
如果湘水县真的能成为国企改革的试点,并且率先改革成功的话,湘水县的很多企业就会掉头成功,不仅不会再成为政府的包袱,反而会带来可观的利润。
并且,如果改革成功的话,这对整个湘水县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
这就是机会。
至于风险,则存在于改革失败的可能性、改革过程中所挖掘出来的贪腐问题等。
问题一想通,戴博艺就更加坚定了决心。
查,一查到底,如果存在大毒瘤,那就先把毒瘤挖出来!
……
手拿报纸的洪志高也动起了心思。
看了这篇文章和省国资委的通知后,洪志高也意识到,这事真的没法捂盖子了,谁敢捂盖子,就是给自己惹麻烦。
尤其是在戴博艺向他点明了地区和省里的重视后,他也坚定了这一看法。
看来,必须深查深挖了!
他立即对戴博艺说道:“戴书记,要不把老杨也请过来,一起协商一下吧。”
他嘴里的老杨,指的是湘水县政法委书记杨松德。
洪志高认为,介于检察院可能有人牵扯到本案,检察院介入本案的事,还是由主管领导杨松德来妥善安排比较合适。
戴博艺认可了这一看法。
很快,政法委书记杨松德也进入了戴书记的办公室。
三人开始协商起此案的下一步行动来。
……
肖荣华被双规的消息很快就在湘水县传开了。
这可谓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
对此,有人拍手相庆,有人却变得惶恐。
拍手相庆的自然是供销公司的职工,已经那些与此不相干、却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普通老百姓。
惶恐的人也不少。
一部分是那些与肖荣华有过密切往来的干部。
正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
这些干部生怕肖荣华的事情会牵扯到自己,因此变得惶恐和自危,并开始四处打听案件的进展。
还有一部分就是亏损国企的领导,比如说玻璃厂厂长祝文之类的。
在此之前,这些国企虽然运作情况不理想,但并不影响这些领导自己过得滋润。
在他们看来,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国企亏损是正常,亏的也是国家的钱,对他们影响并不大。
现在不同了。
湘水县就这么大,肖荣华为啥会被双规,其中的原因很快就被爆了出来。
因为贪腐、因为企业经营不善,引起了民愤!
说实在的,这些亏损国企的领导,屁·股底下多多少少存在一些不干净的事,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肖荣华。
因此,这些领导开始人人自危,他们一边打探事件的进展,一边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擦屁·股。
整个湘水县的官场开始乱了。
这这些人心惶惶的官员里面,级别最高的一个,恐怕得数湘水县的常务副县长谈仲海了。
原因很简单。
在湘水县政府领导职责分工中,企业这一块正好是归谈仲海。
他刚一到湘水县,肖荣华就主动向他靠拢,并且由他将其送上了供销公司总经理的位置。
这些年来,在肖荣华的主动之下,他和肖荣华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甚至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关系往来。
先如今肖荣华被双规了,并且任何消息都打探不到,这叫谈仲海如何不惶恐?
正文 第303章 夺命连环CALL
对于湘水县官场的不平静,谈啸天已有所耳闻,但他并没有放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