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星从综艺主持人开始-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着未播即火的新综艺,大牌来了的制作团队都很开心。
  这年头,不怕喷子。
  就怕没人喷。
  喷至少代表有火的可能,没人关注,则一定是最快被遗忘的。
  相比制作团队的欢乐,洛一明的压力则越来越大。
  他自然希望通过他的影响力,通过这种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大牌来了。
  同时,这样一档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引发中国青年思考的节目,洛一明亦觉得,应该为更多人看到。
  只是……期望越大,可能失望越大。
  观众们建立了对这档栏目的高期待,如果真正播出时候,并没有get到那个爽点。
  观众们的批评声纷至沓来,一定会摧毁这档综艺。
  那将是一场灾难。
  洛一明能做的,只有是投入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把第二期的录制做好。
  和梅葆九大师共同练习新贵妃醉酒。
  这首歌曲的韵味比起前世来,更加醇香如酒。
  比起第一期开录的草率,这一期,无论是乐队,戏班子,还是现场的舞美,都是洛一明带队亲自安排的。
  而为了现场能有更多的观众可以近距离的感受梅葆九大师的魅力,洛一明还把演播厅要求换到了更宽敞的1200演播厅。
  音响的效果,保证音色在现场能够最好。
  舞台的布景,洛一明特意在出场的小舞台,设置了梅花和梅字的布景。
  还请了专业的舞蹈团,在梅葆九大师出场时,把阵仗做地大一些。
  不光如此,并且这一场来到现场参加节目的观察员,除了保留下杨慧和那个口诛笔伐的董浩之外,其余的三位,洛一明也是让团队专门去找喜欢京剧表演,对京剧表演有过学习和研究的年轻人。
  当然了,梅派大师的表演,不光光是唱。
  尤其是旦角的演,很重要。
  而演的话,舞台的灯光,道具,服装,团队也要提前准备。
  花了两天的时间,跑遍了十所附近的高校,郭小可带领的两位新编导终于是面试成功了三位爱好京剧的年轻人。
  比起第一期录制,设计的主题火药味弥散,梅葆九大师这个大牌自然是毫无争议而言的。
  董浩这期所以存在,也是因为第一期的节目,董浩在网上受到的争议很多,将他放在节目中,已经和杨雪一样,成为了一个看点。
  这一期的节目,如果存在争议,那也是京剧是否可以创新,和流行因素结合,开创新的表演艺术形式,大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的探讨。
  不过,这种探讨随着洛一明和梅葆九老师的合作后,一定是会统一口径的。
  那就是京剧需要改革,就像是梅派也是把以前的听戏改革,变成了现在的连听带看。
  融入一些现代流行因素,与歌剧,流行乐结合,将是京剧真正可以开辟一片天地的新舞台。
  几天的筹备工作后,第二期大牌来了的录制终于在3月10号上午就绪。
  这一次,换到了1200演播厅,到场的观众朋友比起上回更多。
  不光是罗欣,宋文典也来到了现场,包括独家冠名本次节目的杨太平和苏枚,也以看女儿杨慧的节目为由,坐到了观众席。
  PS:每打赏一万起点币加更一章,加更还在持续中,游戏没有结束,只要你敢赏,那么我敢更!求推荐票和月票!


第一百四十四章、京剧引发的思考,洛一明的救赎(为毒蝎智广加更)

  今天的录制工作,在开始之前,洛一明唯一的一个难点,还是在梅葆九老师身上。
  在现场最后进行准备的时候,洛一明是和老师梅葆九谈话。
  这一次的谈话内容,也是洛一明就一会的录制,把他所有想要表达,能够呈现的录制效果,讲给梅老听。
  为什么洛一明一定要跟着梅葆九大师学习京剧,为什么洛一明不单单是让台里去邀请梅老参加节目,这件事非要亲力亲为。
  实际上,洛一明在最初的时候,就想到了。
  如果不是这样,梅老一定不会同意按照这样一种形式,去开始他的有温度,有思考的演讲。
  虽然台里会在嘉宾要求的情况下,润色他的演讲稿,甚至代写主要的演讲大方向。
  但如果嘉宾没有要求,洛一明当然不会限制梅老的演讲内容,他会保证大牌来了演讲的真实性,自发性。
  可,这一期,洛一明必须要跟梅老沟通好这个关键问题。
  因为,他的开场就会对传统京剧来一个深度的思考。
  这种思考是出自一个年轻人对于京剧最真实的热爱,希望发扬京剧,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京剧的初心。
  可这份思考…如果没有沟通,很可能让老师心中介怀。
  洛一明必须确保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
  更加,京剧目前的地位超尴尬,它被奉为国粹,但可以说,很多同学对京剧并不感冒。他们可以做到表面的尊重,实际上,内心还是对京剧拒绝的。
  这一期,洛一明的主题是传承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推广新京剧,如果不能让京剧焕发出一丝生机,洛一明觉得第二期的大牌来了就是失败的。
  梅老已经同意和自己在台上表演一小段新京剧的内容。
  所以,梅老的演讲上,洛一明也想要他这个京剧大佬对新京剧有个表态的支持。
  洛一明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冒失。
  因为他知道,前世,03年,太合麦田就曾宣布将联合梅老推出京剧唱片。
  而在多年的精心筹备之后,一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京剧唱片尘埃落定,也是在07年随电影《梅兰芳》同步上市。
  前世《梅兰芳》中梅兰芳先生的全部京剧唱段,全都是由梅老代父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的《太真外传》、《贵妃醉酒》两部大戏除了继承父亲弘扬京剧艺术的遗志,保持了京剧传统精髓。
  梅老还大胆尝试与时代契合的全新表达方式。
  在《贵妃醉酒》、《太真外传》唱片中,梅老将中国民族音乐、西洋管弦乐等元素与京剧融合,将京剧从传统戏曲上升到音乐作品的高度,开创了中国京剧界一个新的里程碑。
  洛一明前世作为新京剧的爱好者,他可记得这些。
  实际上,梅葆九无论生活习惯还是爱好都相当“时尚”,绝对不是墨守成规的。
  他是准专业级音响爱好者、唱片收藏家甚至汽车爱好者。
  他前世偶尔还会自驾车出行。
  对于那套07年他发行的唱片,梅葆九就表示过戏曲前途的趋势是跟大众需要和时代而变化的,我愿在新的道路上求发展。
  正因为此,洛一明才能够这么大胆的要梅老在他的演讲中,加入对新京剧的这段表达。
  梅派艺术的传人,又是京剧界资历最深的大佬,如果他认可了新京剧的形态,这期节目播出后,势必会产生媒体,包括京剧评论家,甚至网友们的热议。
  而各路京剧表演艺术家,或许会因为梅老的这番话,开始京剧的探索之路。
  当然,传统的京剧势必要保留,传承,但新京剧的异军突出,相信很快就能达到。
  梅葆九先生,其实就是个音乐发烧友。
  他每次去外地出行。返程的行李都是大包小包的,而且大多都是从秋叶原淘的音乐器材。
  而邓力君、四大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席琳迪翁等人的唱片也是梅葆九的挚爱。
  洛一明可不知道,梅老家中还设置一间专用音响房,设备可是豪华先进。
  梅老早就知道,现代京剧的存在很尴尬,只可惜,他已经老了,就算有心去振兴京剧,可岁月不饶人,心有余力不足啦。
  洛一明在这个时候,跟他说这些。
  如果不了解这个人,梅葆九不确定,洛一明的目的。
  但这段时间的接触,梅老晓得,洛一明是真心实意想要推动京剧发展。
  在自己的演讲中,加入一段对于新京剧意识形态的支持,号召喜欢京剧的年轻人探索京剧的出路,用新京剧的形式表演,梅老觉得未尝不可。
  一番“促膝长谈”,两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现场导演这时通知一切准备就绪,洛一明也是先走上演播厅的讲台。
  “今天这一期节目是有关于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的。在这一期节目开始前,我想先提问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京剧吗?”
  不知道洛一明的梗,当洛一明一脸严肃站在那,开场后,同学们是懵的。
  前排反应超快的几个,扮演了托,道:“喜欢。”
  可声音并不整齐,还有点迟疑不决。
  “佐妍,你喜欢京剧吗?说真话。”
  佐妍想了下道:“我喜欢,但是,只觉得那是很高雅的存在,我可能还没有欣赏它的能力。”
  洛一明继续看向张薇薇:“你呢,薇薇。”
  张薇薇沉默了。
  “我可以认为你不说话,是你不喜欢京剧吗?”
  张薇薇还是沉默不应对。
  这才是她内心真实的反应。
  洛一明不再提问,面向着台下的观众,洛一明的声音加重:“为什么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听京剧呢?”
  “是京剧的艺术性太高,如左妍说的,我们欣赏不了?还是现代社会的浮躁。”
  “我觉得不全是!”
  洛一明的话锋突转,这让所有观众一时间懵逼了。
  今天可是请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所以主题的节奏,抛砖引玉不是这么玩的啊。
  洛一明这感觉是要搞事情。
  洛一明的确是要搞事情。
  这一期节目,洛一明就要搞出一点事情来。
  他站在讲台边,依旧严肃,认真:“我们从来不缺乏高度复杂的艺术,而艺术本身想要不断发展,务必要不断更新自己。”
  “京剧是传统艺术,以京剧而言,他并没有过分复杂和过高的门槛,其创作初期,即清朝末年,是完全契合当时的语境和心态的。”
  “比如著名的苏三起解,发生在明代山希,但是这幕剧里的唱念可是地地道道的老京片子,其中反映的社会结构甚至官职也都是如假包换的清朝设置。”
  “这也是为什么京剧在当时几乎成为流行文化,从王公大臣到走卒贩夫都会哼哼几句,也会“看着直掉眼泪”或“看的满面通红”。
  “所以年轻人不喜欢,我想是因为它无法契合现代人的生活,无法形成代入感。”
  “今天的大多数人更喜欢看电视剧,每天上班,大家可能会讨论一下剧情啊、明星啊、八卦啊什么的。这些可能更有共鸣。”
  “所以,谁还爱听京剧。”
  哗。
  如果说前边节奏还没有那么明显。
  可说着说着,洛一明这就更不像是做一期京剧的节目,而像是要批判京剧了。
  PS:稍后还有一更,求订阅和打赏,求月票!


第一百四十五章、梅葆九大师的演讲(为大辉头的加更)

  “洛一明是要干什么?”
  “我怎么感觉他是要毁京剧啊?”
  “不对不对,我觉得洛一明是要欲扬先抑,这小子总是不走寻常路,他的套路你永远猜不透。”
  “是呢,洛一明这么一说,我倒对京剧的这期节目很感兴趣了,实际上,要不是我闺蜜来,我真的提不起兴趣的。”
  ……
  台下的观众开始议论。
  而洛一明的开场,让梅葆九先生也知道了,为何洛一明要和他谈那么久。
  为什么洛一明一定要自己表态支持一下新京剧。
  传统的京剧,的确存在洛一明说的这些问题。
  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在没有电视,电影也很贵,相声、快板、大鼓什么的都不够全面的情况下,作为当时覆盖面最广的大众媒体,京剧变成了承载意识形态宣传任务的最佳载体。
  几十年前,大家聚在一起是讨论京剧的,剧情啊、唱腔啊、明星啊什么的,各种花边新闻,各种追星,圈内各种烂七八糟事儿。
  跟今天是一样一样的。
  自上而下的,大家都在推广京剧。
  无论是行政性的,还是自发性的,或者其他性质的,全民追捧的情况下,京剧在那个时代火了。
  而从前的京剧,可不全是陈腐的才子佳人,它各种类型片都有。
  就像是今天的电影电视,武打、刑侦、言情、战争、历史、官场、惊悚,应有尽有。
  那时的京剧也不都是墨守陈规的。
  自己的父亲梅兰芳、还有其他名旦程砚秋、尚小云都排过现代装束的戏,一样受欢迎,甚至还有取材自印度民间故事的舶来品京剧。
  曲调音乐也是与时俱进的。
  就说杨宝忠除了京胡一绝。
  当年在现代装束的戏里还能穿西装在台上用小提琴伴奏,曲调也都是新创的。
  自己为何后来都是穿着西装表演。
  梅葆九先生,也是想要告诉现代观众,他也有一个时尚观念,他也会创新京剧。
  所以,以前的听京剧,变成了边听边看。
  梅葆九先生也在表演上丰富了京剧的形式。
  可纵然是这样,洛一明还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京剧的问题。
  现在那些传统剧目,表现的角色,唱腔没有一个能让一个现代观众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代入感。
  这是可怕的。
  而现今,即使是资深票友,也大多沉迷于技法,没见几个能对作品本身表现的人物和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是悲哀的。
  像洛一明说的,二十几年前,那时的人们,他们宁愿走好几个小时的路,也要去看戏。
  现在,哪里还有年轻人会做这种傻事。
  他们应该只会为了和女票看场电影,在售票门口排长队了。
  时代过去了,京剧没落了。
  虽然他不想承认,但洛一明的话,是让他不得不清醒。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在那一刻,梅葆九先生决定,就帮助洛一明在这一期节目上,提倡年轻的京剧爱好者,去探索京剧新的表演形式。
  或许,这才是真的挽救京剧的唯一出路。
  在全场都在议论之时,洛一明还在讲着:“比起别的曲艺来,京剧可能是最不幸的那一个。”
  “同样是时代都过去了,相声还存活在小剧场里,还存活在网络视频里,还能接地气,还有好角儿、好作品。京剧呢?可能除了资深戏迷,年轻人很少看到听到了。”
  “就连春晚节目播到京剧时,可能也是大家的上厕所时间。”
  洛一明果然开始细思极恐的主持了。
  他一开始这样,观众们就知道,这节目要升华了。
  小高潮要来了!
  “难道,我们的国粹艺术,我们的京剧就这样没落?”
  “就这样成为沧海遗珠。”
  “难道我们的京剧艺术就真的代入不了年轻的我们?”
  “至少……我很喜欢京剧,但我不觉得,我喜欢,你就一定会喜欢。我也不觉得,京剧是国粹,所以你明明不喜欢,还要去喜欢。”
  “京剧不会死。”
  “京剧会活着。”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梅派艺术的传人。著名的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儿子,当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九先生。”
  “让他给我们讲一讲,梅派京剧的故事,和京剧的明天。”
  洛一明把他要表达的说了。
  而在梅葆九大师把演讲说完,洛一明就会和梅老带来那一首新贵妃醉酒。
  然后,新京剧的概念就会由梅老和自己一并提出。
  这样,新京剧就不会只是一期节目中的名词,会被社会各界关注,从而真的引发一场风暴。
  洛一明是要为京剧的创新,发展,做出一点贡献的。
  他不是玩票行为。
  作为知名主持人,洛一明也觉得能够为弘扬京剧事业,振兴京剧艺术,尽一点绵薄之力,是他应该做的。
  起初,梅葆九先生和洛一明的合唱,他可能只是一个合作伙伴的关系。
  可洛一明前奏带风,把传统京剧的困境说出,梅老受到启发后,就不得不去思考京剧的未来。
  而且,如果之前是用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做借口。
  可洛一明的新京剧梦,让梅葆九先生对于京剧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洛一明是他的徒弟,能和自己的“爱徒”,在京剧的道路上,将京剧,将梅派艺术再次推向另一个巅峰,再能够代入年轻观众们,梅葆九觉得,那又将是京剧艺术的盛世。
  拿着一台仿古留声机登台,梅葆九先生也是要追忆曾经岁月。
  这台留声机,是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11周年而制作的全球“限量版”,总共只有399套。
  这台留声机里有解析梅兰芳大师录唱片、拍电影,促进京剧艺术现代化传播的种种探索。
  梅葆九先生打算将这样的对话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他的演讲也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曾经梅派艺术的辉煌,第二部分则是洛一明给他启发的,关于京剧的未来,新京剧破土而生的必要。
  梅葆九先生开讲了。
  从梅兰芳先生讲起,到梅派京剧艺术的辉煌。
  从父亲的勤奋,一度被第一位老师认定为“老天也不赏饭吃”,但自己却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勤奋,用功,采百家之所长成为一代大师。
  到住在香江半山的时候,日人的炮弹落在床上,坚决不让佣人过去,而让自己的儿子去排弹,要炸也炸自己人。
  还有,在日人面前,梅兰芳大师留起胡须罢演的风骨。
  梅葆九先生的演讲让大家听得热血沸腾。
  最后,梅葆九先生说出了新京剧,说自己并不是一个守旧的人。
  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坚持革新,包括《蝴蝶夫人》、《卡门》等国外唱片,自己都有学习。
  而今,是时候,在新京剧这条路上,做一个先行者。
  节目达到了录制的高潮。
  PS:为了你们不说我水,梅葆九大师的演讲我精简了,但是效果就差了一丢丢。求打赏和月票,推荐票!


第一百四十六章、可以,这波真的可以(为魔伟帅少加更)

  “穿皮鞋、理分头,开着大摩托上西单”,爱猫人士,爱巧克力。
  不缺乏时尚观念的梅葆九说出支持新京剧的探索,这并不叫人意外。
  梅葆九在台上说了梅派京剧的发展,说了父亲对京剧的探索和贡献。
  可随着戏园子变少,真正唱京剧的后辈越来越少,京剧的传承,和欣赏都出现了问题。
  加上西方音乐的冲击,年轻人们往往去学习英文歌曲,流行歌曲,也不爱听京剧,就让传统的京剧艺术变成了少数人,小众化的表演。
  梅葆九在讲述京剧的历史和现在时,不禁表露出他愿倾尽毕生精力去复苏,振兴京剧文化。
  可时光无情,年迈的他有心无力,担心京剧艺术就此没落,传承失序的那种无奈和伤感。
  梅葆九的演讲拉近现实,京剧说白了,就是在我们身边的艺术,这种艺术说远很近,说近却因为你的不在意,马上可能就会疏远。
  在最后梅葆九先生希望当代的年轻人可以去试着探索新京剧,让国粹艺术真正能成为国之骄傲,民之所乐。
  因为只有这样,华夏的传统文化才能够世世代代熠熠生辉,终不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梅葆九大师的演讲结束。
  他言辞恳切,说到情深处,眼泪都要落下来的那个画面,引发了广大的年轻人们思考,让那些并不反感京剧,还有喜欢京剧的年轻人,想要去摸索一下新京剧。
  弘扬一下自己国家的国粹。
  梅葆九先生下台。
  洛一明重新执掌话筒,他走上舞台,背后的布景已经换成了新京剧的字样。
  京剧的明天在哪里。
  就得去探索一种新的表演形式。
  站在那,洛一明的表情格外严肃,梅葆九先生的演讲对他触动很深。
  他感觉心被扎了下,看着台下的青年学生,洛一明道:“中国的戏曲曾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五大剧种,又以京剧为首。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艺术,我认为京剧文化应该去探索一种新的发展形态,京剧不能死。”
  “我这里大胆的想象一下,如果京剧可以博采众长,将其他表演艺术的优势融合进来,与民乐,流行音乐结合,有一种新京剧诞生,是不是,京剧的明天会不一样?”
  “我想,我可以试着去探索一下。”
  “因为今天很荣幸请来了梅葆九先生,我想和他在舞台上,合作一首歌。”
  “梅老会唱京剧,我唱流行,下边给大家带了这一首新贵妃醉酒。”
  终于迎来这一刻了。
  洛一明这一期节目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刻的大高潮的来临。
  新贵妃醉酒。
  前世,在李煜钢演唱时候,就让观众们觉得惊艳无比。
  谁都没有想到,京剧还可以这么玩。
  可前世,李煜钢的新贵妃醉酒,在京剧的表演形式上,还比较稚嫩。
  他所学习的戏曲也仅仅是自学和二胡表演艺术家马洪才老师的点拨。
  所以歌曲上边的更多惊喜,是他男女嗓的切换带来的,说他的演唱能力,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