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棋人物语(不语)-第3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说完全不会影响,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影响到底会有多大呢?这才是关键所在。三星杯的本赛共有三十二名棋手参加,其中十三名种子棋手直接进入本赛,另有十九名棋手通过预选赛进入本赛,十三名种子选手包括上届进入四强四名,韩国四名,日本两名,中国两名以及主办方推荐一名。。。。。。”孙贤周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地分析道。
    “。。。。。。上届比赛的前四名为朴胜熙,林海涛,李光朴,赵元武,韩国棋手四占其三,日本参赛棋手,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是井上宏野和上阳三生两位,中国呢,大概是陆一鸣和孙浩,所以十三名种子选手中韩国棋手至少有七名,占据了半壁山河,多一位优势不多,少一位优势不少,摊在三十二强中,更是显不出什么。既然如此,咱们又何必一定把这张外卡留下呢?说实话,因为上一届我国棋手的优异表现,四强中占了三强,两位超一流棋手朴胜熙,李光朴直接入围,加上咱们可以直接推荐的四个名额,韩国顶尖的几位棋手全都囊括在内,论资排辈,连续三年,韩国几位够资格的元老级棋手差不多都轮过一圈儿了,这么短时间重又拿外卡参赛,未免让人觉得不公平,但不给他们,又难找出其他让人信服的人选,若是得到外卡的人资历,名气不够,更可能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反弹。既然如此,干脆放弃这个名额,那些麻烦不就都没了。”孙贤周说道。
    “。。。。。。,嗯,说的很有道理。。。。。。,既然你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应该也想过外卡发放的人选了吧?依你之见,今年的这张卡发给中国还是日本合适呢?”赵林昌想了想后问道。
    “哦,别说,这个问题我还真仔细想过。我知道,理事会里有几位理事一直坚持外卡应该发给韩国棋手,理由就是担心会影响到三星杯上的各国棋手实力对比,虽然对这样的想法我不是很认同,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故此我觉得这次外卡还是发给日本棋手比较容易通过。日本棋手在国际比赛中的表现历来不佳,近四年间,不要说拿到世界冠军,连进入四强也只有屈屈两次,八强五次,日本棋手既然不可能给我国棋手造成威胁,外卡发给他们也就不会受到太多的阻碍了。”孙贤周答道。
    “。。。。。。那具体的人选呢?”赵林昌问道。
    “两个,一个是加藤秀吉九段,他是曾经七连霸王座位的棋手,无论名气还是资历都符合外卡发放的要求,另一位是坂田浩二九段,他曾经是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冠的同时拥有者,年事虽高,今年已有六十二岁,但还坚持在棋战一线奋斗,外卡发放给他,我想没有一位棋手会对此提出异议。”孙贤周答道。
    “唔。。。。。。,听你的意思,似乎是更偏向于坂田浩二九段更多一些?”赵林昌问道。
    “是呀,坂田先生于我而言也是高出一辈的棋手,当我刚在棋坛展露头脚时,他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高手,从他那里,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吧。若是能请他来首尔出席比赛,正好可以借机见一面,叙叙旧,也算是我自已一点儿小小的私心吧。”孙贤周笑道——日本围棋的职业化很早,国内比赛的收入有的甚至比世界比赛还高,所以日本棋手大多热衷于国内棋战,对世界比赛的兴趣远不似中韩两国棋手那么高(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和他们在世界棋战中的表现不佳有关,终究没有谁是喜欢输棋的)。
    “呵呵,明白,您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赵林昌理解地笑道。
    “当当。”问题说完,正在赵林昌准备起身送客时,门口传来两下轻轻的敲门声,随后女秘书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总长,中国棋院三星杯的参赛名单发来了。”
    “呃。。。。。,怎么这么晚才发过来?”孙贤周闻言一愣——照以前的惯例,名单不是一个星期前就该送达吗?
    “是呀。中国棋院方面的解释是今年报名三星杯预选赛的业余棋手太多,远远超过了十名,所以他们要先办一个选拔赛,时间就要往后拖了一些。”赵林昌笑着解释道,接过文件扫了一眼,“咦?”他忽然不自觉得轻咦出声。
    “怎么了?”孙贤周见状好奇问道。
    “。。。。。。明明说是因为参赛棋手太多才要办选拔赛,可这份名单上业余棋手只有七名,还差三个才到名额上限,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搞选拔赛?”赵林昌自言自语道。
    “呃?是吗?名单能让我看看吗?”孙贤周闻言也是一愣——即然参赛棋手的人数没有超出比赛限定的数量,自然也就没有办选拔赛的必要,用句不太雅的歇后语讲,那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费那道手续’。
    只是一份名单,没什么可保密的,赵林昌把手中的文件递了过去。
    孙贤周把文件接在手中看了一遍,果然和对方说的一样,业余棋手的名单中只有七个人。
    “是挺怪的。。。。。。,哦,这个人也在呀。”孙贤周对中国业余棋界的情况并不怎么了解,以他的立场也完全没有那个必要,所以名单中的棋手他大部分都没有印象,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却引起了他的注意。
    “谁呀?”赵林昌问道——名单他已经大致看了一遍,和他预先估计的差不太多,基本囊括了中国国内的一线棋手,虽不至于每一位棋手都耳熟能详,但大部分也并不陌生,他想不出来,这份名单里有哪一个人值得孙贤周这样经多见广的老棋手特别在意,如果有,自已也应该有所感觉吧?
    “王仲明。”孙贤周答道,同时把文件递还给对方。(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九章 名人之技
    “王仲明?王仲明是谁?最近刚冒头的新秀吗?”听到这个名字赵林昌一愣,在其位,谋其政,对于中,日,韩三国但凡有一点儿名气又或者有发展前途的棋手他都有所关注,但对这个名字,他却没有什么印象,低下头,他忙着在名单上找这个名字。
    “业余棋手那一栏。”孙贤周提醒道。
    果然,赵林昌在业余棋手栏目中找到了排在第一列的那个名字,“王仲明。。。。。。,这个人您认识?”他抬起头来问道,心中纳闷儿,孙贤周为什么会对一位业余棋手这么大的反应。
    “嗯,有过一面之缘。上一次陪朴志炫去北京参加bc卡杯决赛,第一场比赛时在对局研究室一起研究过棋局,那是一位给人留下很深印象的人。”孙贤周答道。
    “很深印象?怎样的印象呢?”赵林昌好奇的问道。
    “才气。” 孙贤周毫不犹豫地答道。
    “才气?。。。。。。呵,能得到您这样评价的人可是不容易呀。这个王仲明多大年纪?是所谓的冲段少年吗?”赵林昌笑道,中国的冲段少年和韩国的院生中有很多可以称之为‘没有职业段位的职业棋手’,其实力甚至比职业棋手的平均水准还高,他以为孙贤周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位‘业余棋手’,如果真是如此的话,自已就要加以关注,看这个人会否冲段成功,成为韩国棋手在世界赛场上的重要对手之一。
    “三十左右吧。。。。。。,应该差不太多。”孙贤周想了想后答道。
    “三十左右?。。。。。。”,听到这样的答案,赵林昌瞪大了眼睛,这实在是超出他的想象——小孩子之所以容易得到天才的评价又或者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才能表现,一方面固然有其超长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和其年龄的反差有关。比如说三岁的小孩子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会被许多人叫做神童,五岁的孩子只能叫做一般,如果到了八岁,这样的表现有可能会让孩子的父母有送其去专业机构检测智力的担心。所以,孙贤周如果见到一位十几岁的少年棋手有着优异的表现而惊讶于其才气并不奇怪,但三十左右的人了,还能被孙贤周这种见多识广,在棋坛打拼二三十年,几乎与当今所有一流超一流棋手都有过交锋的元老级棋手称之为有才气就让人很难想象了。
    “对,那个人在棋上的才能之高远超一般人的想象。不夸张的说,棋院人才资料库里收录的所谓极有发展潜力,所谓的天才,神童,在他面前就象是麻雀之于苍鹰,完全没有可比性。”孙贤周的目光变得炽热起来,大概是又回忆起那天在奥林匹亚饭店对局研究室的一幕。
    “呃。。。。。。。,孙老师,您的形容是不是太夸张。太感性了一些?拥有那么高的才能,三十岁的却还是一位业余棋手,这怎么可能呢?”尽管对于孙贤周的阅历和看人的眼光很钦佩,但对于这样的评价赵林昌还是很难认同。
    “问题是事实就是如此。那个人的才气,只要和他面对面的在棋盘旁交流一次你就才会感受得到。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他的才能,而且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进入职业棋界,但总而言之。做为棋手,那是一个极其厉害的角色。”孙贤周非常认真的答道,他知道自已所说的这些很难让对方信服。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自已问心无愧。
    “。。。。。。。;极其厉害?怎么个厉害法?有没有个比较,比如说和哪位棋手相比?”见孙贤周说的认真,赵林昌也不好坚持自已的判断,于是改个问法来问,以确定那位棋手到底属于哪个层级。
    “和哪位棋手相比?。。。。。。据我所知,他至少两次战胜过吴灿宇,时间就在今年的五六月份。”孙贤周答道。
    “什么?吴灿宇?今年的五六月份?我怎么不知道?”赵林昌一愣,忙着打开电脑,调出棋谱资料库,想要查看吴灿宇五六月份的比赛记录。
    “不用找了,都是非正式的比赛,资料库里没有记录,不过虽然是非正式的比赛,但都是公开的,第一盘时,吴灿宇的父亲就在旁边,至于第二盘棋,则是在王仲明现在就职的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家民间棋社里,当时在现场看棋的人有很多,其中还有金伍中,刘志峰等人,另外这盘棋的棋谱据吴灿宇讲还被记者写文章登在中国最知名的围棋刊物《围棋天地》中,找一找七八月份的杂志,应该能够找到吧。”孙贤周笑着提醒道。
    “哦?是吗?”赵林昌将信将疑,不过孙贤周既然连资料来源的大致范围都讲出来了,查一查也费不了多少功夫,于是他拨通棋院资料室的电话,让那里的管理人员将五月份以后的《围棋天地》,包括中文版和韩文版都送到总长办公室来。
    资料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很高,不到五分钟,一摞十几本杂志便都摆在了赵林昌的办公桌上,两个人一起动手翻看查找,不大一会儿功夫,果然找到了那篇文章。
    “还真有这么回事儿。。。。。。孙老师,您应该是看过这盘棋吧?您对这盘棋的评价如何?是不是和文章里的观点一致?”赵林昌虽然也是有着业余六段实力的业余强豪,不过粗略地扫看一遍棋谱,他也知道那绝不是自已所能评价的进行,所以虚心地向孙贤周请教到。
    “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遮住对局双方的姓名,单就棋谱的质量而言,这是足以列入年度最佳对局的一篇,双方都在计算上都没有明显的失误,在局部的交手冲突出,黑方更是手筋迭出,精彩非常,但白方的境界明显高出一筹,进退自如,转换灵活,攻如侵火。守若磐石,任对方如何左突然右撞,始终把握着大局的走向,没有给对手以任何机会。如此娴熟的表现,完全可以称之为‘名人之技’。”孙贤周答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章 超高效率
    名人之技?!
    听到孙贤周如此的评价,赵林昌一时间沉默无语。
    所谓的名人之技在棋界是一个特别的名词,它并不是类似于段位那种棋手等级的划分,也不是技术指标的泛称,想要真正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首先就要知道所谓的‘名人’为何。
    《辞海》中的解释,‘名人’可以指著名人物,又可称作名流,狭义上的名人是指知名人士,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显要人物。广义上的名人,则是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这里的范围是相对的,小到邻里、单位部门,大到国家、世界,在其相对范围为众人熟知的都可称之为名人。
    但在棋界,‘名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现在提到名人,大多数棋迷最先想到的是‘名人战‘,中,日,韩三国都有‘名人’战,虽然历史长短各有不同,规模大小,赛制设定也不一样,但本质上都是一项比赛,比赛的冠军获得者被称为‘名人’,这个‘名人’和‘天元’‘王座’‘棋圣’等等称号并无分别,不过这并非是‘名人之技’中‘名人’的含义,如果有谁把‘名人之技’理解为‘得到名人战头衔者的技艺’,那就难免会被人笑话了。
    名人,做为一个名词出现在棋界,最早是在日本,日语中的名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
    战国时代末期,日本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是个棋迷,耳闻寂光寺日海和尚棋艺高超便约相见,本来织田信长对自已的棋艺颇为自负,不料日海让他五子仍然是游刃有余。织田信长对日海棋技拜服之极,便称他为‘名人’,这便是围棋名人的起源,时年日海还只有二十二岁。
    织田信长死后。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丰臣秀吉也酷爱围棋,认为围棋和兵法有相通之处,大力提倡在贵族和武士学下围棋,同时还为日海成立‘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在‘棋所’位置上的棋手即被称为‘名人’。此后四百年间,‘名人棋所’成为日本围棋的领导中心,名人一词也从形容词变成特定意义的名词,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棋力象征,直到日本棋院‘大手合’的开办。末代名人本因坊秀哉将头衔赠予日本棋院。
    孙贤周是棋坛宿佬,对于这些棋坛典故自然是耳熟能详,他所说的‘名人之技’不问也知,肯定是‘一个时代最强者的技艺’之意,这样的评价甚至比‘冠军级棋手’更高,因为现代棋战中种种规则和制度的限制,冠军的获得者未必就是‘棋力最强者’。
    一位业余棋手,却能得到孙贤周这种有实力,有声望的棋坛长者如此高的评价。这正常吗?
    送孙贤周离开办公室后,赵林昌回到自已的办公桌后,看着那份中国棋院刚刚发来的文件发了会儿呆,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喂,通知林宣根,让他过来一下儿。”
    五分钟后,办公室的门敲响。随后一位四十多岁,身材壮实,理着个平头的干练男子走了进来。“总长,您找我?”行了个礼,这位男子问道——林宣根,事务局下属事务次长,主要负责棋院对外事务,是赵林昌手下最为得力的干将之一。
    “嗯,这是中国棋院刚刚发来的三星杯参赛选手名单,你应该已经看过了吧?”赵林昌指了指桌上的文件问道。
    “是的。”扫了一眼桌上的文件,林宣根答道。
    “上次听你讲,中国棋院将提交参赛选手名单日期推迟一周是因为业余棋手报名者超过预期,要办选拔赛将报名人数缩小,但这份名单上的业余棋手只有七人,比分配给中国棋院的名额还少三个,这是怎么回事儿?”赵林昌问道。
    “噢,关于这个问题,在收到这份文件时我已向中国棋院围棋部主任孙文东电话了解,据他讲,选拔赛是在上周周六周日举行,参赛棋手共有十八名,经过两天四轮的比赛,本以决出十位棋手,但这十位棋手在得到参赛权后宣布弃权,所以送过来的名单上只有七位棋手。”林宣根答道。
    “呃。。。。。。,得到了参赛权又放弃?什么原因?一个两个还可以理解,怎么会有三个之多?既然参加三星杯的意愿如此薄弱,当初为什么要报名,为什么又要参加选拔赛?”听到林宣根的回答,赵林昌有些不满,心想那些人把三星杯当成什么?说参加就参加,说弃权就弃权,小孩子玩儿过家家吗?
    “侧面了解,三位放弃参赛权的棋手在中国业余棋界非常有名,与名单中的第二位武亦东合称为‘业余四大天王’,网上传闻,此次‘业余四大天王’一起报名参加三星杯赛是要与这次选拔赛排名第一的王仲明争名头,但在选拔赛中,除一人因比赛轮次较少没有与王仲明交手外,其余三人均遭致惨败,我想,他们之所以弃权,或许会与这个有关。”林宣根答道。
    “王仲明。。。。。怎么又有这个人的事儿?”赵林昌自言自语道。
    “呃。。。。。,您说什么?”赵林昌的声音很轻,林宣根没有听清楚。
    “噢,没什么。对这个王仲明你知道多少?”赵林昌问道。
    “也不是很多,只知道他是中国业余棋坛今年才突然冒出来的一位业余棋手,实力很强,曾经战胜过数位职业棋手,其中还包括我国棋手吴灿宇。”林宣根答道。
    “唔。。。。。。,好好调查一下儿这个人。”从林宣根的回答来看,对方虽然比自已了解的情况多些,但多的也有限,不过这倒也不能怪人家,在迎来送往,每天碰到的见到的总是职业棋手的韩国棋院,事先没有任何指示,让事务局的次长去特别留意一位国外的业余棋手,实在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事情。
    “。。。。。。调查王仲明吗?”林宣根一愣,他很意外,不过是一名参加三星杯预选赛的业余棋手,至于让自已的顶头上司如此重视吗?
    “对,孙贤周孙老师对这个人的评价很高,你调查的要尽量详细一些。”赵林昌吩咐道。
    “是,我这就去办。您还有其他事吗?”既然是上司的特别吩咐,自已照办就是,没必要刨根问底,林宣根应声答道。
    “噢,没有了,你去忙你的吧。”赵林昌吩咐道。
    从总长办公室出来,林宣根回到了自已的办公室,具体的调查资料的工作自然用不着他这个次长亲自去做,叫来一位职员,他把任务交待下去,一方面在网上搜集资料,另一方面通过在北京的关系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坐下来还没有十分钟,那位被指派在网上搜集资料的职员就敲响了他办公室的房门,手里还抱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这么快就把资料找全了?”林宣根有些意外的问道,虽说现在网络资讯发达,很多信息足不出户就可以得到,但短短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做到一位远非知名人物的详细资料,自已手底下的人工作效率未免也太高了些吧?该不会是因为快到下班时间而糊弄自已吧?
    “还没有,不过我觉得已经找到的这条信息就够震撼的了,所以才马上向您汇报。”这位职员叫李德铭,今年二十五岁,进入韩国棋院事务局工作才有半年左右,捧着笔记本电脑,他的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显然是在网络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
    “哦,什么样的消息?”林宣根问道,心想,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太沉不住气了,不过一是位业余棋手,至于这么激动,甚至说出‘震撼’这种词吗?
    “您看。”李德铭忙来到林宣根的办公桌旁,将手中的笔记本电脑放下给对方看,屏幕上显示的并非是韩国的网站,而是中国某个网站论坛的页面。
    “。。。。。。,我不是让你查王仲明的资料,你给我看这个干嘛?”页面上,是两个年轻人在中国棋院大门前顶着棋盘的图片,林宣根虽然因为工作的关系,也曾经在中文上下过相当的功夫,但那终究不是他的专业,日常交流会话问题不大,但让他看大段的中文资料,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您看,这个人是谁?”熟练地操作着电脑,李德铭把那张图片放大,重点落在左边顶着棋盘的年轻人身上。
    刚才图片很小,林宣根并没有仔细去看,因为那两个人明显不过十七**的样子,和王仲明的年纪明显对不上号,现在听李德铭特别强调,他这才凑近屏幕仔细去看,“咦。。。。。。这个人好象叫溥家齐,是中国国青队的主力成员吧?”。
    “对,就是他。”李德铭答道。
    “。。。。。。;他为什么要拍这样的照片?这和王仲明又有什么关系?”认出了照片上的人是谁,林宣根更加的糊涂,虽然他也承认,这可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消息,不过自已派下的任务是查找王仲明的资料,做为具体执行者,除此以外任何行为都是不务正业,这个家伙是想讨骂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一章 老友相逢
    “因为他输给了王仲明。”既然献宝似的主动向林宣根来汇报,李德铭自然先看过这篇网文的内容,见林宣根的情绪似乎有不耐烦的趋向,他连忙用最简单的语句将主题说出。
    “什么。。。。。。,你说什么?!”李德铭刚想开骂,却被下属所讲的情报惊住——溥家齐是什么人?那是中国新生代棋手中的代表性人物,其在中国棋界的位置,与韩国的吴灿宇,金伍中这些棋手相差无几,难道连他也会败在王仲明手下?
    “不只是他,这篇文章中还讲国青队的另外一位主力队员魏国清也输给了王仲明。”李德铭进一步说明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你从头讲一遍。”国青双璧的名气林宣根当然知道,听说中国国青队的两位标志性人物双双败在王仲明的手下,他怎么会不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