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才重生(微语)-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位领导,我们别在这儿站着聊了,演出就要开始了,那边的位置也给大家留好了,我们过去坐吧。”我笑道。
“对对,你看看,光顾着说话了,居然让陈秘书站了这么久,真是太不好意思了,陈秘书,请请。”陈计堂说着,谦恭地微微弯着腰,对陈一山做了个“请”的手势。
几人坐到了事先留出的位置上,一边聊着一边准备看音乐会。
我陪着坐了一会儿,看看演出时间快到了,便说要去后台换服装,起身告辞了。
七点五十分,穿着整齐的华夏国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带着乐器走上了舞台,开始进行着音乐会最后的准备。
八点整,音乐会正式开始了。没有报幕,一身黑色衣服,上身则穿了一件红色立领的我,神采奕奕地走上了舞台。
第二百四十八章 激情《红旗颂》
我一上场,立刻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首大的学生们更是边鼓掌,边大声喊着我的名字,一时间,气氛热烈之极。
手扶着钢琴,我向着舞台下方的观众深深鞠了一躬,随即转过身,脸上带着精神的笑容和指挥握了握手,随即又转身和对面的首席小提琴握了手,随后,整个乐团也站起来,向舞台下方的观众鞠躬示意。
随后,我坐到了钢琴前,舞台下方渐渐地安静起来,一万多道目光,都注视着场地中央钢琴旁那个红色的身影。
舞台后方的电视墙上,出现了一面巨大鲜红的五星红旗,中间打出了曲目的名称《红旗颂》作曲:吕其明,钢琴演奏:李利,伴奏,华夏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华夏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何飞明,望着钢琴前面的我,得到示意后,右手举起指挥棒,同左手一起提至胸前,示意准备。
随着何飞明双手有力地向上抛动,指挥棒划出了一道充满活力的弧线,同时,小号那嘹亮的音色响了起来,源自华夏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的旋律庄严地响起,清亮的声音传遍了舞台的每个角落。长笛和单簧管则用快速的华彩乐句作着背景衬托。接着,大号那低沉有力的声音加入了进来,奏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主题,如同东方巨人的怒吼一般。
伴随着这声怒吼,我的目光仿佛瞬间被一种激情点燃了一般,脸上的神情变得庄严而神圣。双臂大幅度地抬起,又落在键盘上,奏出铿锵有力的和弦,带着赞颂般的感情,音乐如同潮水般从钢琴中涌出。
与此同时,舞台的四周,数十道明亮的电子烟花直窜而上,合着音乐地强拍,将整个舞台瞬间点亮,也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台下一片欢呼声。
小提琴奏出悠扬柔美的旋律,和这有力的节奏和着,倾诉着对祖国的赞颂之情。
第一遍主题奏完后,音乐由C调转到了D调上,旋律更显明朗。陆维的双手,几乎都是在键盘上大幅抛动,整个旋律,都由强力度的和弦组成,左手快速的八度三连音,如同奔涌不息的江水,烘托着右手的坚毅旋律。更显得气势汹涌澎湃。
舞台后方巨大地电视墙上,画面不断地变幻着,这一刻。是王诚手握爆破筒,纵身向敌群跃去,下一刻,又是狼牙山五位壮士慷慨赴义的壮举,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满是弹痕的五星红旗在战火中屹立,迎风招展,如同华夏儿女胸中不屈的精神。呈现在众人的眼前。
画面一转,出现了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告世的镜头,广场上欢呼地人潮如同海洋般。正中央,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蔚蓝的天空下迎风招展,伴随着舞台上雄壮地音乐,刹那间唤起了每位观众胸中的华夏情节。
我的整个身体,都随着每一个强力度和弦而起落着,这段颂歌般的旋律。倾注了我对祖国的强烈的热爱之情。我的脸上,带着无比自豪的微笑。眼神中,却露出无比地坚定,每一条旋律,都如同我心底最真挚的诉说,仿佛在这一刻,伴随着这庄严雄壮的旋律,我的心,已经同伟大的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再也不能分开。
年逾七旬的朱光祥,神情严肃地听着,一颗满是银发的头,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但十分坚定地点着。这是打动人心灵的音乐,我用我倾情的演奏,向人们传达着对伟大祖国地热爱,这感情,深切地感染了在座地每一位观众,在这一刹那,每个人的心底,都涌上了一股深深地自豪感,那是身为一名华夏儿女所特有的自豪,是每一个华夏国人深藏于灵魂深处的骄傲!
弹到忘情处,我闭上了眼,嘴里却仿佛在有力地念着什么,头轻轻地摆着,脸上满是自豪与向往的神色。
随后,音乐进入了舒缓的回忆性的主题,在长笛和小提琴安静的伴奏下,我的右手,在高音区无比轻柔、无比亲切地奏出了叙事般的旋律,仿佛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的回忆,又像是对祖国美好的景色的流连。巨大的电视墙上,也出现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景象,唤起了人们对那段峥嵘岁月的记忆。
蓦然,音乐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小提琴和长笛奏出危险的旋律,如同日寇在华夏大地上疯狂扫荡,祖国大地一片告急之声!
随即,如同号召般的小号响起,仿佛在号令全华夏国人民万众一心,拿起武器,同敌人展开斗争。
依然是一开始的主题,却变成了小快板的节奏,我的右手,弱奏出轻快的主题,仿佛是群山中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同日寇展开了紧张的斗争。
随即,音乐发展成了进行曲旋律,如同抗日的洪流汇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滚滚向前,势如破竹!
我的身体在钢琴前坐得笔直,目光坚定,双手如同指挥般在琴键上有力地跳动着,每一个和弦都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台下的观众们,也随着这坚定有力的旋律变得振奋起来,脸上写满了信心。
随着颂歌部分的再现,整首曲子达到了gao潮,在雄壮的交响乐的伴奏下,我用手臂的力量奏出了再现部的强和弦,雄壮的音乐向人们展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与富强,更昭示了华夏人民不可战胜的必胜信心!
最后,整个交响乐团奏出了整支曲子的最强音,我则以双手八度上行的激情演奏,弹出了激荡的音流,同交响乐团交相辉映。
随着斯坦威雄浑的低音C和弦响起,整首曲子落下了帷幕。
同时,炫丽的电子烟花再次照亮了整个体育馆,将现场的气氛推向了最gao潮。
静坐了几秒钟,我起身干脆地离开了钢琴,笑着向指挥何飞明走了过去,当我向何飞明伸出手去时,却看到何飞明脸上分明闪着激动的泪光。
“原谅我的失态,李利,这是我指挥《红旗颂》最美妙的一次,也是我的指挥生涯中最满意的一次,你的琴声打动了我,李利,谢谢!”何飞明紧紧握着我的手,双唇紧抿着,向我重重地点着头。
“谢谢!”我笑着上前,用力地抱住何飞明,两个人互相在对方后背上大力地拍着,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激动之情。这样的音乐,无论对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我向指挥和首席小提琴致谢的同时,台下山呼海啸般的掌声一直持续着,当我转身谢幕时,舞台下的闪光灯如同炫丽的烟花般闪了起来,这一刹那的精彩,也不知道谋杀了多少底片。
记者们震惊了,我的钢琴才华,第一次暴露在如此多的闪光灯下,这让一直认为我只是一名歌手的记者们大跌眼睛。娱乐记者对音乐一般都有十分深厚的鉴赏力,我刚才这段改编自《红旗颂》的钢琴协奏曲,显然让他们大感意外,没想到我在演唱之外,居然有如此之高的钢琴水准。
陈一山看着谢幕的我,心里暗道:“李利,我真是没有看错你啊,真是精彩的演出!”
几位市里的领导也纷纷交口称赞,对于我的精彩演奏,脸上都是一副自豪的神色。
首大的师生们反应最为热烈,不但掌声最响亮,更有不少同学早就打出了准备好的标语,大力地晃动着,来表示自己对我的支持。
另外一块儿掌声热烈的,是首都的驻地部队,这次的演出,也同样给他们发放了两千张门票,我那带着强烈爱国色彩的演奏,深深唤起了他们心中的军人使命感,此刻,他们用军人特有的热诚,为我献上了最热烈的掌声。
掌声经久不息,我和乐团不得不数次谢幕,最后,当一袭红色晚礼服的主持人董卿手持话筒微笑着走上舞台时,掌声才渐渐的弱了下来。
“感谢李利的精彩演奏。听着这样震撼人心的音乐,我想此时此刻每位华夏儿女的心中,都有着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董卿站在舞台一侧,微笑着说道,气质大方,让不少观众眼前一亮。
“这个主持人不错嘛,哪儿找来的?”陈计堂问边上的江副市长道。
“不认识,可能是李利的朋友吧,气质挺大方。”江一琴看了看舞台上的董卿,说道。
“……下面我宣布,《华夏情》交响音乐会现在开始!首先有请歌手戴遇强,他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是《松花江上》,有请!”
董卿微笑着朝舞台一侧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一身灰黑色长袍,披一条白色围脖的戴遇强走上了舞台。
第二百四十九章 “利强”组合
戴遇强来到舞台中央,向台下的观众鞠躬示意后,同样和乐队指挥、首席小提琴手握手示意。
徐缓的弦乐奏出了沉重的主题,如同缓缓的江水涌动。
《松花江上》(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gao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调,悲愤的情绪,控诉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东北人民要求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尾声,唱出了呼天唤地似的旋律,使歌曲达到了gao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反抗斗争的力量。),作曲家张寒晖写于1936年,著名的男高音抒情歌曲。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身三十年代知识分子打扮的戴遇强,用那如同述说般的歌声,诉说着那段苦难的岁
虽然在场的观众,大部分对美声唱法没有很高的欣赏能力,但这首老一些的人都耳熟能详的歌曲,仍然唤起了人们的共鸣,不少带着孩子来的家长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戴遇强的演唱轻松写意中透着深情,脸上的表情像是在追忆那段岁月,目光中流露着深切的悲痛,投入的歌唱,具有十分强烈的感染力。
我和祖海他们坐在为演员准备的休息室,听着舞台上戴遇强的演唱,都是一脸欣赏之色。我们都是专业学过美声的,对于这样的艺术类歌曲自然不乏鉴赏能力。戴遇强的演唱气息流畅而富于弹性,音色极富光泽,更难得的是他的演唱不仅仅限于面部的表情,肢体的语言也十分富有感染力。虽然每个歌唱演员演出时,都要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思想,但大多数要么看上去很生硬,要么很程式化,但看着戴玉强的演唱,却能够感觉到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下意识的、被歌曲的情绪所带出来的,极度的自如,那是全身心沉浸到音乐的世界里才能够做出表现。听着这样的演唱,才真正是顶级的享受。
“师兄不愧是师兄,这样地美声男高音,我看全中国也找不出第二个了。”我由衷地说着。
“哈。这么谦虚干嘛,你唱得也很不错啊,来的时候金老师还说你来着,说你和戴师兄的演唱风格很像,水平也十分接近呢。”祖海笑道。
“真的啊,没骗我吧你。”我笑着说道。
“真的,不信你去问金老师嘛。”知道我是在和她开玩笑,祖海不以为意地笑着。
优质的音响效果,将戴遇强那漂亮的音色传到了体育馆的每个角落,他那投入而富有激情的演唱,深深地迷住了在场的每个观众,不少人第一次发现,原来美声也可以唱得这么好听地。
文慧娟坐在首大的老师们中间,看着舞台上戴遇强的演唱。目光中满是欣赏之色。这个歌手可以说是她最为推崇的一个美声歌手,平日里给学生上声乐课的时候,她就经常拿戴遇强做例子,经常盛赞他是全华夏国第一男高音,家里也有许多他演唱的CD,如今亲自看到了他的演唱,文慧娟地心里很激动。那美丽的音色和浑然自如的演唱技巧,让她听得痴迷不已。
“哎,看看人家,这才叫美声呢。你们这帮小子天天不知道天高地厚,总以为自己唱得很好,这下看到了吧。你们听听人家那发声位置、气息,你们啊,差远着呢,文慧娟对着身后声乐小组的几名男生说道。
“唱得是不错哎,不过文老师我觉得李利唱得也挺好的啊,对了,文老师,你觉得他们俩谁唱得好啊。”张杰晃动着他那颗戴着眼镜的大脑袋。一边听一边小声地问道。
文老师还是用她那特有的,如同做发音练习般的声音说道:“那当然是戴遇强唱得好啦,李利他才学多长时间呀。”文慧娟用理所当然的语气说道。
“不过高老师,我听说李利也和华夏国音乐学院的院长金铁林学声乐呢,戴遇强的老师也是他吧。”张杰有些好奇地问道,关于我的一些事,是他们这些声乐小组的成员们最喜欢打听地,我不知道的是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了声乐小组里所有学生崇拜的偶像。
“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啊,不过李利唱得还是不错的。”文老师想了想,自认为“中肯”地说道,不过如果她听到金铁林这位无可争议的声乐权威对我的评价,肯定会为自己刚才说的那番话感到不好意思。但这也难怪他,这段时间,我基本上没参加几次声乐小组的活动,对于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声乐水平,文慧娟自然是不大清楚。虽然事实上,原来我的水平就已经十分高了,但一直没有一个对比的文慧娟,还是认为我的声乐水平,仅仅是比较出色而已,并没有达到她心目中一流美声歌手的标准。
舞台中央,戴遇强的演唱渐渐到了gao潮,随着那句“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戴遇强的双手向前伸出,脸上的表情虽然苦痛,但却透着一股强烈地希望,目光执着而坚定,那明亮地音色透过良好的共鸣,如同带着一层明亮地金属光泽般,从舞台中央向四面八方射去。
一曲唱罢,戴遇强脸上的神色从刚才的情绪中转化过来,变成了灿烂的微笑,只见他微微退后了两步,面对观众,干脆地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那头极富艺术气质的卷曲长发,也随之飘舞,看上去洒脱之极。
全场的观众,都对他精彩的演唱报以热情的掌声。
但接下来,戴遇强却向舞台一侧的方向伸出了手,脸上的笑容不减,似乎在邀请着谁。
“呵呵,师兄叫我呢,我先上去啦。”看到戴遇强手势的我,起身和祖海、宋祖音他们打了个招呼,走上了舞台。
“哎,师弟,原来没有这个节目啊。”祖海奇怪地在后面问道。
“今天上午我们俩商量好的,呵呵。”我头也不回地向台上走去。
此刻的我,已经换上了一件黑色的燕尾服,白色的衬衣上,端正着打着黑色的领结,一副标准的音乐会演唱家的装扮,显得十分精神。
正在奇怪戴遇强在等什么的观众们,看到我上场,顿时明白过来,热烈的掌声再度响了起来。
“好,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由戴遇强、李利共同为大家带来的歌曲《那就是我》”董卿走到舞台一侧,优雅地报着节目。
“这首歌好听,我最喜欢戴遇强的这首了。”文慧娟身后的张杰高兴地道。
“这首还行吧。”文慧娟看着身后有些激动的张杰,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舒缓的伴奏下,戴遇强双手轻轻捧在胸前,双眼轻闭,如同低语般。
“你听听人家这发声,这弱音的控制,多棒!”文慧娟一边听一边对身后的张杰说道。
“我思念,故乡的岁月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噢,妈妈,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那就是我……”随着戴遇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我也唱了起来。右臂轻轻地扬起,仿佛托着儿时的梦想般,声音轻柔而不乏弹性,竟然与戴遇强的音色不分上下,而在感情的投入上,却带着一丝更加质朴的感觉,仿佛如同远方的游子在悠然地倾诉着自己的思乡之情。
看着这自如大气的演唱,刚刚准备说我的演唱还欠些火候的文慧娟,硬是把到了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她没有想到,这个在自己的声乐小组上了不到几天课的李利,对美声的把握竟然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虽然有听过我和祝海唱的《为了谁》,但毕竟那是界于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之间的演唱形式,还不能算得上是纯美声,然而,此刻我的歌声,让她第一次对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尽管我在声乐上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但文慧娟从来没有认为我是一个专业的美声学生,因为对于美声唱法来说,需要经过长期的,大量艰苦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自如的境地,这样的过程是任何一个学习美声的学生都不能够跳过的,然而今天,文慧娟很不可思议地看着我打破了她心里固守的这条定律。那几乎无可挑剔的演唱,让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和自己学习了没几天的学生。、
“我思念故乡的渔火,还有沙滩上美丽的海螺!……”随着音乐的情绪进行到gao潮,我和戴遇强的音色如同华丽的缎子般扶摇直上,伴随着这充满激动的高音,舞台周围再次升起了炫目的电子烟火,带给所有的观众们强烈的视听冲击。
第二百五十一章 真正的实力派
我和戴遇强精彩的演唱,赢得了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我们两人的精彩表现,同样赢得了乐队指挥何飞明的大力赞赏,特别是我,刚才那精彩的钢琴演奏带给他的震撼还没有过去,又听到了如此精彩的演唱,这让他看向我的眼光中都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神情。
戴遇强走下了舞台,我则继续留在了台上,董卿笑着走上舞台,继续报着幕:“接下来,请继续欣赏李利为大家带来的歌曲《多情的土地》”
舞台下一万多名观众的目光齐齐地注视着舞台上的我,没有谁发出一丝声音,人们都自觉地遵守着秩序,同时期待着我再次为他们带来美妙的歌声。
《多情的土地》(当初任志萍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的说起来这歌词的出炉还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任志萍家里有亲戚在日本他们回国探亲看到中国当时物质还很匮乏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于是亲戚力劝他出国深造。回日本后亲戚多次写信来告诉任志萍不是说日本现在怎么怎么发达就是说日本的电器如何如何好有多少人到日本大到电视机小到电熨斗都要从日本买回国信的末尾还要附带一句话:如果你到日本肯定比国内生活得好。到底出国还是不出国任志萍也反复琢磨了一阵但最终他决定不出国了自己生长在中国尽管这里并不是很富裕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要自己离开这片土地的话心里会觉得非常难过。因为只有在这里任志萍才觉得是在自己的家里觉得亲切更重要的是自从自己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摘掉帽子再到1978年真正平反有了正式的身份后正是干事业的时候而且国内的形势也越来越好了。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