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仙丹)-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一会,工作人员整理好了赵义平经手的文物清单,并交到高馆长的手上。

高馆长仔细看过之后,又看了看时间,说道:“正好快要到中午闭馆了,趁这个时间,咱们把这些东西检查一遍。楚先生,不知道能不能请您帮个忙,一会帮我们把把关?”

对这个可以增加自己经验的要求,楚琛当然不会反对了,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七年来,赵义平经手的文物,还是非常多的,不过经过重新检查,在今年之前经他手中买下来的文物,都没有一点问题。

这让高馆长等人很高兴,纷纷猜想,也许今天还真的是赵义平第一次作案也说不一定。

不过楚琛并不这么想,他从秦教授他们的口中得知,赵义平这人鉴定瓷器的水平还是不错的,既然如此,那他为什么会拿出那么一件仿的水平并不高的东西出来?

楚琛估计,这应该是赵义平之前已经成功作过几次案,产生了松懈的情绪,所以当他看到这尊观音像还不错时,才只会草草的看了看就完事了。

而且楚琛联想到,之前赵义平听说收购要两个人签字时的古怪神色,也不相信他会是第一次作案。

果然,没过一过,一只标明是清代康熙年间的素三彩暗刻龙纹花蝶碗,就进入了楚琛的视线之中。

此碗侈口较薄,内施滋润的高温白釉,外壁先于瓷胎上雕刻出赶珠龙纹,再以素三彩绘花蝶纹,最后于彩上施低温白釉,入低温窑烧制而成,为康熙官窑之高品级经典品种。

照理说,这只碗看上去不错,画工很精湛,画面看上去也比较自然传神,一般人都会以为这件东西是件真品。不过就是这么一只看上去挺真的碗,楚琛的宝觉却没有反应,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于是楚琛拿起这只碗,仔细观察了一番,当即就看出了两个问题。

楚琛把碗重新放好,然后把高馆长他们叫了过来,说道:“高馆长,您看看这只碗。”

高馆长闻言心中一紧,不过看到是这只碗,他心中松了一口气,说道:“楚先生,这只碗我也知道,当初赵义平收下来之后,也有过争议,后来我们还专门进行过科学鉴定,证明它确实是件真品。”

楚琛听完高馆长所言,呵呵笑道:“高馆长,有时候科学鉴定并不是万能的,我认为,这只碗应该是老底接胎,而且所用的釉料也是从以前废瓷上提炼出来的,这种情况,用科学鉴定根本鉴定不出真伪来。”

科学上鉴定古玩的方法,一般常用的有两种,分别为“热释光断代技术”和“元素分析法”。

这两种方法中,热释光断代技术对年代的判断一般误差不超过五十年。不过它除了必须要钻孔取样之外,有个最大的不足之处,热释光对付反检测的能力比较差,如果所检测的陶瓷被日光长期照晒或经光照射,就会大大影响检测结果。

这事以前还有个笑话,某国海关查获了几件走私文物,看样子是我国的唐三彩,于是进行热释光检测,结果测出三件的年代分别为500年、1000年、3000年。

于是经手海关官员给上级报告,三件都是文物,一件是清三彩,一件是宋三彩,一件是商三彩!其实,三件都是九十年代我国的农民在自留山上土法上马烧出来,又用光照射,由于照射时间没有掌握好,而造成的。

而另外一种元素分析法,则认为现代仿古瓷为仿出某种古瓷特征,而在胎釉配方上加进一些含某些微量元素的现代化学制剂,而这些微量元素在古瓷真品上是不存在的或含量极少。

第两百五十一章蛤蜊光

由上所述,在检测的时候,只要检测出某瓷器含有这种微量元素或者这种微量元素含量偏高即可断定其为赝品,相反,如“样品成分”与古瓷“符合较好”即可排除赝品可能而认定为真品。

不过,不说别的,造古瓷赝品为什么非得加“含某些微量元素的现代化学制剂”不可呢?就像现在这只素三彩碗一般,伪造者用的是古瓷提炼的釉料,这种情况,用元素分析法,根本就分辨不出真伪来。

不过这只碗,又用了一些作旧之法,所以用元素分析法,到还是能够验出真伪的。

不过楚琛刚才发现,这只碗的底部,有一个米粒大的口子,看上去还很新,所以这肯定是用的热释光断代技术,进行的检测,不然结果也不会显示出这只素三彩碗会是真品了。

而如果用的是热释光断代技术进行的检测,这只碗,不说用光照射了,就是它所用的老底接胎,用热释光断代技术也只会检测出它是真的。毕竟做这种检测,除了底部,也不可能会在其它地方打口子。

高馆长听了楚琛所说,脸上大为惊讶:“啊!老底接胎?这怎么可能,这只碗明明是浑然一体,怎么可能是老底接胎啊?”

楚琛见高馆长不信,就指着碗内的一处位置,说道:“高馆长,这只碗确实仿的很真,但不得不说,它还是有破绽的,不信您摸摸这里,有没有感觉到起伏?”

听到这里。高馆长连忙用手上去感觉了一番,没想到确实如楚琛所说那样。那处地方确实比周围要高一些,这种情况不禁让高馆长是大吃了一惊。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比别的地方高一点吗,这又有什么问题?也许是当时的工匠失误所致呢?

不过高馆长知道,这种情况根本不会是失误所致,就算是平民百姓用的碗,内壁摸出来也是光滑的,更何况是官窑制作的东西呢?现在这种情况,肯定是仿者修胎的时候,一不小心没注意所导致的。

虽然高馆长知道这只碗八成是有问题的,不过在当时收购的时候。这只碗可是花了有十来万,如果是件赝品,不说他心疼,他还要负很大的责任,毕竟这只碗,当初可是他决定收下来的。

于是,高馆长不死心的问道:“楚先生,除此之外,不知道您还有没有发现其它的问题?”

“有!”

虽然这对高馆长有点残酷。不过这鉴定的是古玩,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楚琛还是肯定的点了点头。

“哪……”

还没等高馆长说完。就看到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还有一位三十五六,长相斯文的男子。急冲冲的来到了众人的跟前。

那中年汉子喘了口粗气,说道:“馆长。您急着让我们回来有什么事吗?”

“哎!”高馆长叹了一口气,说道:“还是让小张给你们说吧。”

于是。那位叫做小张的工作人员,就把事情简要的给两人说了一遍,两人听完了前因后果,也都惊讶万分。不过惊讶过后,那位中年汉子就笑道:“我早就说过那赵义平不是个好人,你们看,我说的对吧!”

高馆长斥道:“金炎,你现在说什么风凉话,既然你早就认为赵义平不是好人,以前我怎么没听你说过?”

金炎耸了耸肩,说道:“馆长,那不是我没证据嘛,不然我早就告诉您了。”

高馆长摇了摇头,说道:“马后炮谁都会放,你还是少说两句吧。来,我先给你们介绍一下。”

说完,高馆长为楚琛和金炎两人分别做了介绍,通过介绍,楚琛也知道了另外一位男子,名叫孙强,就是之前说的小孙老师。

两人看到楚琛这么年轻,到也没有看不起他,在这种场合,没有几分本事,高馆长也不会那么郑重其事的为双方介绍,再加上楚琛又是刘老的高徒,金炎和孙强对他的态度都非常热情。

不过两人到不是光对楚琛很热情,站在一边的李蓓蓓,也体会到了他们的热情。特别是孙强,和李蓓蓓握手的时候,就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她;那堪比花痴的表情;就差没有流口水了,而且握着李蓓蓓的手,就是不肯放。

不过李蓓蓓哪是这以好相与的,孙强马上为他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只见李蓓蓓恼火的使劲一握,孙强瞬间就从花痴的状态中苏醒了过来,痛的他是脸色发白,冷汗直冒,连连哀求李蓓蓓放他一马,那模样看的周围的人暗笑不已。小张更是暗骂一声活该,谁叫你这么好色,经常调戏女员工的,现在报应来了吧。

李蓓蓓冷笑连连,等他觉得教训的差不多了,才放过孙强,不过要不是现在的场合有些不方便,她可不会这么轻易的就饶过他。

此时,高馆长笑道:“好了,楚先生,您还接着说吧。”

他现在也已经看开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掩耳盗铃并不能解决问题,亡羊补牢,尽可能的挽回损失,才是他现在应该做的事情。

楚琛拿起那只碗,说道:“那好,咱们接着来说说这只碗的问题。”

见此,金炎奇怪的问道:“咦,这不是我之前认为不真的那只三彩碗吗?怎么,确实有问题吗?看来当初我说的没错啊!”

听到金炎这么说,高馆长肚子里的气真是不打一处来,怒道:“金炎,你别打马后炮了行不行,当初你说有问题,我问你问题在哪,你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现在你又这么说,那我问你,这东西问题到底出在哪,你说不出来,我就扣你这个月的奖金!”

金炎闻言之后,也有些不好意思,毕竟他是征集部的瓷器鉴定专家,看不出赝品的问题,也是他的耻辱,于是支支吾吾的说道:

“这个……馆长,我只是觉得这东西有贼光,不自然,照理说这么一件官窑的东西,应该不会有这种情况的,所以才得出的推断,不过具体的地方,我确实有些看不出来。”

听完金炎所说,楚琛说道:“金老师说的确实是对的,这东西就是有贼光,至于这贼光并不是别的,就是这蛤蜊光。”

“蛤蜊光?”

大家听了楚琛所言,纷纷向碗看了过去。

蛤蜊光,指的是含铅的釉上彩瓷、低温铅釉瓷,受外界物理、化学物质的侵蚀以及本身发生的变化,在瓷器表面产生的一种彩色膜状物。

含铅釉的瓷器经过几十年以后彩面自然会氧化出一种彩色光,迎光侧视,隐约可见五光十色位于彩色上面的光芒。

还有迎光侧视彩料的周围紧紧围绕着淡淡的五颜六色光圈。随着“瓷龄”增加,这种彩色膜状物也会慢慢地增加、增厚,达到一定厚度时,就会产生类似蛤蜊壳里面那种闪烁的“彩光”,故人们称它为“蛤蜊光”。

因为康熙朝的这些色地与彩绘均为低温含铅釉,烧成后釉面和彩釉的硬度较高,经过时间的推移,自然氧化作用之下,就会形成这种形成蛤蜊光。而眼前的这只黄地素三彩龙纹碗就有明显的蛤蜊光,看起来非常漂亮。

“楚先生,您是说这蛤蜊光是加上去的?我觉得挺真的啊!”金炎皱着眉头说道。

楚琛呵呵笑道:“金老师,这只碗上的蛤蜊光粗一看确实挺真的,但是,咱们对比细节之处,就有待商却了。”

“想来金老师您也知道,真的蛤蜊光紧紧围绕在彩的周围,很细小很均匀的光圈,彩浓厚的地方蛤蜊光比较明显,彩薄的地方蛤蜊光比较淡。而假的蛤蜊光圈比较粗大、片状的、不自然,而且浓厚彩四周的光圈和淡彩四周的光圈是一样明显的,没有真的那么自然。”

“那个人,确实很厉害,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办到的,有些细节方面做的跟真的一样,特别是真蛤蜊光那种跳动、活跃、灵动、深沉的感觉,居然也做出来了,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

“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你们看这处彩薄的地方蛤蜊光,居然和隔壁色彩浓厚的地方一样,你们想,真的会可能这样吗?而且你们再看,这两片叶子上,居然也会有蛤蜊光,虽然叶子上的蛤蜊光不多,但如果这是真的一只康熙年间的素三彩碗,你们觉得可能吗?”

自然形成的蛤蜊光只会在彩料周围,当然不会在彩料的上面,听到这里,就算对瓷器鉴定并不精通的秦教授等人,都明白这蛤蜊光肯定是人为加上去的了。

此时,金炎也总算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了。虽然这蛤蜊光做的确实很真,不过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窝粥一样,正是这几处地方,使的蛤蜊光显的不是那么自然,以致整体上就给了他一种别扭的感觉。

当然,这种感觉,也只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才感觉的到,一般人,只会觉得这只碗就是真品。

第两百五十二章震惊

虽然知道了具体的原因,但金炎却并没有高兴,相反这让他觉得有些脸红。要说这三处地方,只要仔细一点,就能找的出来,但正因为他先入为主的认为,这蛤蜊光就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才始终找不出这只碗是赝品的证据。

而后,金炎又从高馆长那了解到,楚琛之前说的那个破绽,这让他更是无地自容。

像这种常识性的问题,如果他不是那么马虎大意,根本很容易就能发现的到。这让他不停的责备自己,如果他能稍微细心一点,也就根本就不会给博物馆造成现在这样的损失了。

发现了这只素三彩碗之后,接下来,在楚琛的帮助下,大家又发现了五件高仿瓷器。这些瓷器无一例外,都足以以假乱真,要不然也逃不过高馆长他们的眼睛。

接着,经过对比,楚琛发现这六件赝品,应该都是出自同一个人的手中,而且他还了解到,这几件东西,都是通过赵义平所谓的熟人,或者像之前曹先生那样的情况购得的。

这个发现,让楚琛瞬间就想到,这赵义平的背后很可能有一个制假、售假,分工明确的团伙。而这样的团伙,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相应的行业,危害都特别巨大,

并且楚琛还发现,这六件赝品之中,有两件赝品的水准,明显没有其它四件高,而这两件东西,都是赵义平近两个月收购的,再加上刚才那件明显仿的并不怎么样的德化观音像,这其中会不会隐藏着什么问题。也值得深思。

于是楚琛连忙把这个事情,和齐保林交流了一番。

齐保林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刚刚经过了解,他也已经想到了。赵义平背后应该有团伙的配合。不过楚琛后来想到的这些,齐保林到真没考虑到,毕竟他不是鉴定专家,有些方面他也并不能面面俱到。

而且,凭多年办案的直觉,他马上就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不过这毕竟是本地的案件,他就算想的太多也插不上手,到时也只能提醒下本地的同行。

同样正是因为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李蓓蓓才没有显得有多兴奋,不然依她的性格,估计早就忍不住去询问案件的进展了。

最后经过统计,这六件赝品给博物馆带来的损失足足有五十万,这让高馆长他们心情非常复杂,特别是高馆长,神色更显黯然,这次如果不能从赵义平那里挽回损失,他八成就要引咎辞职了。

而且。就算挽回了损失,他也要受到处分,处分到没什么,关键是他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岂不是让他晚节不保?这一点,是最让他难以接受的。

想到这些。高馆长顿时就觉得有些头晕,踉跄了一步。要不是旁边的楚琛眼疾手快,说不定高馆长已经一头载到地上了。

“高馆长。你没事吧?”楚琛关切的问道。

高馆长定下了心神,摆了摆手,说道:“我没事,我有高血压,吃点药休息一下,就没事了。”

“馆长,你真的没事?”秦教授满脸担忧的问了一问。

高馆长摇了摇头,说道:“真的没事,我回去吃点药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你带着楚先生他们去吃饭吧。楚先生,真是抱歉啊,耽误你们时间了!”

楚琛连忙说道:“没事没事,高馆长,您还是快点去休息吧。”

“那恕我失陪了……”

看着高馆长显的有些伛偻的背影,大家心中是一阵叹息。

不过,虽然高馆长看上去很可怜,但这些几赝品之中,除了那只素三彩碗之外,其它的,无一不是钻了管理疏忽的漏洞。所以说,现在这个局面,也是因为他管理不善,所造成的,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

吃饭之前,秦教授私底下硬是塞给了楚琛一个红包,说是博物馆给他的的辛苦费,楚琛本不想接受,不过推脱不过,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下来。

大家吃过了饭,休息了一会,就乘坐下午两点多的火车,向古墓的所在地秦州出发。

秦州是陇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陇西东南部,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除此之外,秦州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被誉为“易学之都”。,

秦州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大小石窟六处,是名副其实的石窟艺术之都。

金城到秦州,坐火车的话,要五个多小时,到达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不过大家并没有在秦州久呆,第二天一早,就在秦州的相关人员带领下,前往这次的最终目的地,上邽。

秦州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就是楚琛他们现在去的上邽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秦州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因此,秦州的上邽一带可谓是秦朝的发祥之地,那里流传着许多关于先秦时期的各种传说,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游览。

在这些人中,除了寻访文化遗迹的学者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盗墓贼混迹其中,这些人不用说,肯定是被那些不为人之的宝藏所吸引去的。

大家坐车直接去了古墓的所在地,到了那里之后,他们就被眼前的一幕所惊呆了。

只见满山遍野全是洞,断崖上,地面上,没有一处地方是完好的,而这些洞,不用说也知道,都是盗洞。直到现在,楚琛才明白,之前秦教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这么多的盗洞,一时半会,你怎么找的到那处古墓的真正位置?

过了良久,楚琛才回过神来,震惊的问道:“秦教授,这里怎么会是这个样子?难道当地就没有人管吗?”

秦教授苦笑道:“这怎么管,我们有心也是无力,你也知道发掘和保护古墓可都要资金的,我们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秦教授所说的事情,楚琛到也知道,一般来说,出土的文物,由于突然的环境改变就会打破文物本身的稳定性,如果此时不进行保护,那文物就会因此而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坏。

另外,如果文物被战火焚毁、被拆除或维修不当失去原貌,铜铁器、书画、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护、搬运不当被损坏,还有自然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为了给这些文物恢复原貌,就要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

而无论是保护还是修复,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就以国内某个文物大省来说,估计现在至少就有五六万件重度腐蚀以上的文物急需进行抢救性保护,按照平均修复一件文物约需三千元计算,抢救性保护就至少需要经费1。5亿以上。

这还是抢救性保护所需的经费,还有其它日常保护的费用等等,可以说每年所花费的钱,都是天文数字。而且,光有钱也不行,修复的话,你总得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吧?

往往一省之中的专职文物修复人员,只有十来个而已,这还是多的,有些地方还更少,这同样也是制约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因素。

虽然文物保护看起来好像困难挺多,不过在楚琛看来,其实这还是源于国家对文物保护太不重视了。

就说某些人少吃点、喝点、用点,每年省下来的钱,用在文物保护上,根本就绰绰有余了,而相关的人员,国家只要扶持,也很快就可以解决。

当然,对于这样的建议,对某些人来说肯定是不会采纳的,现在可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于什么文物保护,还是请靠边站吧。

接下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楚琛他们还进入盗洞里面去看了看,只见,洞里面连着洞,里面的空间估计可以藏下整整一个村子的所有人。而且更让楚琛痛心疾首的是,满地都是被打碎的陶罐,光是看着,他就觉得心疼。

此情此景,李蓓蓓同样也看的是目瞪口呆,说道:“这也太猖狂了吧?”

楚琛问道:“秦教授,盗墓贼应该不至于这么猖狂吧?”

秦教授闻言苦笑道:“你觉得有这么大胆的盗墓贼吗?”

想想也是,如果盗墓贼能有这么胆大,那真是稀奇了。

于是楚琛皱着眉头,对一名随行员工问道:“这种情况你们这难道不应该管一管吗?”

那位员工苦笑道:“我们也是没办法,这里的人太穷了,又没什么文化,我们经常宣传,但是他们就是不听。而且我们文物部门本来就是清水衙门,既没钱又没权,谁都不拿我们当回事,我们想管也没法管啊!”

楚琛闻言摇了摇头,工作员工说的也是事实,要不是因为穷,当初,秦州西邻也不会发生那起震惊全国的秦公大墓被盗掘的事件。

第两百五十三章审讯

当时,秦公大墓被疯狂盗掘,以致大批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其中青铜重器百余件,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铭文。

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陇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秦公大墓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该墓地为秦公西陲陵墓区。但因为发掘时,墓地已遭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