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仙丹)-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了。”李国栋挠了挠头道:“今天晚上我还要去婷婷家里。”

“哈!行啊!”楚琛拍了拍李国栋的肩膀:“看样子,李哥你是要修成正果啦!”

李国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还不知道婷婷的父母是什么态度呢!”

文玉婷握着李国栋的手,说道:“没事,到时只要你到时表现好一点,我爸妈应该不会反对咱俩在一起的。”

“那先祝你们有情人终成眷属喽!”楚琛笑容满面的说道。

“嗯!……”

…………………………

四天后。

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楚琛的别墅总算全部改造好了,原本是昨天就可以接收的,不过昨天的日子不是太好,就把接收的时间定在了今天。

吃过了早饭,楚琛就带着父母,驾车往玉华庭驶去,等楚琛他们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施教授已经带着学生、施工方的负责人,还有安全设备的负责人,在那等着他们了。

下车后,楚琛为父母和施教授他们简单做了个介绍。

“您是楚书记?”施教授看到楚永宁,有些不敢相信的问了一句。

楚永宁和施教授握了握手,笑道:“施教授,别来无恙啊!”

施教授激动的说道:“上一次见您还是五年前,您的精神还是这么好,我都已经是老头子了。”

楚永宁微笑着说道:“我觉得您是老当益壮,和上次也没多大变化。……”

接下来,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施教授就领头带着一行人走了进去。

整个人别墅区经过改造之后,显得非常的幽深雅致。一路上,大家走在鹅卵石铺成了小道上,欣赏着两旁是各种花草树木,觉得是那么的轻松惬意。

而在庭院中,那些新增的古朴自然又十分精巧的建筑,给整处环境,又增加了几许别样的韵味,再加上那美丽的小瀑布,潺潺的流水,还有那重新装饰的别墅外墙,一副小桥流水人家般的优美画卷,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可惜的是,现在的池塘里面还没有养上金鱼,不然有生机的点缀,会让这里显的更加的自然。

改造过后的庭院,让楚琛觉得非常的满意,而楚永宁夫妇也对这里是赞不绝口。

赵芸琳笑道:“阿琛,你这里的花园可以和你舅舅那边的媲美了,不过那边太大,住在那感觉太空旷了,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这边。”

“那等这里通风之后,您和爸就搬过来住呗。”楚琛笑眯眯的说道。

“行,到时我们就搬过来住!……”

第两百九十七章兔毫盏

之后,在施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又走遍了别墅内的各处角落,那古色古香又充满自然情趣的装修风格,再搭配上从秦州买回来的雕漆家具,看起来既舒适又尽显大家风范,体现了一种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这样的装修风格,让楚琛和父母都觉得非常的满意,再检查过安防设施之后,楚琛马上就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之后一行人就驱车前往银行转帐,而后就相互告辞而去了。

看着楚琛的车子远去,施教授的那位女学生,好奇的问道:“老师,那位楚书记是谁啊。”

施教授摇摇头道:“叫你们平常关心点时政就是不听,连楚永宁你们都不认识?”

那位施工负责人马上反应过来,惊讶的问道:“楚永宁?施教授,你说的是楚老的二儿子,纪检部门任职的那位?”

“对,就是他,听说不出意外的话,他下一界就要成常务了,到时可就是国家领导人了。”施教授感慨的说道。

听了施教授所言,在场其他人全都一副面面相觑的表情,没想到刚才看上去挺温和的一家子,居然会有这么一个显赫的背景,实在让他们有些难以相信。

“哼!还是纪检部门的呢,居然买的起这么大一幢别墅,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人。”那位女学生嘟嘟哝哝的说道。

“小杨,别乱说!”施教授表情严厉的说道:“这幢别墅的钱,全都是小楚赚来的。根本和他家里人没有一点关系!”

“不可能吧?他才多大啊,凭他自己怎么可能赚这么多钱!”女学生满脸不信的说道。

“这叫人不可貌相!”说到这里。施教授把从刘琴舒那听到的楚琛赌石的经历,给大家简单的说了一遍。听的一干人是目瞪口呆。其实别说是他们,当初施教授听刘琴舒说起的时候,也不比他们好多少。

………………………………

楚琛回到锦绣苑不久,就接到了牛局长打来的电话,原来是他的儿子昨天回来了,于是今天就想请楚琛吃个饭,表达一下谢意。

电话里,牛局长非常的热情,盛情难却之下。楚琛也只能答应了下来。

之后,楚琛又看了一会书,等时间差不多了,就跟母亲打了声招呼,驾车往约定的地方驶去。

牛局长定的饭店,居然就在赵齐瑞开的那家“八珍玉食”,等楚琛到那里时,牛局长和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子,已经在门口等着他了。

牛局长看到楚琛下了车。连忙带着男子迎了上来。

“楚少,您来啦,我给您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牛俊峰。”牛局长中楚琛打了声招呼过后,连忙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了楚琛。

“楚少您好!”牛俊峰连忙恭敬的给楚琛打了声招呼。

楚琛和他握了握手,笑道:“别这么客气。说起来,你的名字还和我二哥挺像的。他叫楚俊风,不过他是“大风”的“风”。”

说话的时候。他还趁机把牛俊峰打量了一番。

要说这牛俊峰的形象到也和他的名字挺符合的,不但相貌颇为英俊,长的也非常高大,身高估计有一米九还多,看上去虎体猿背,彪腹狼腰,而且身上还带有一种军人常有的那种无所畏惧的气质,整个人看上去颇为不凡。

楚琛听舅舅说,牛俊风在部队里的表现,一贯很出色,再加上他对牛俊峰的第一印象感觉很好,这让他看向牛俊风的眼神中渐渐生出了欣赏之意来。

牛局长知道自己儿子为人有些死板,要不是儿子为人太过死板,凭他的功绩,和领导求个情,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一个名额都搞不到。

也正是因为儿子太过死板,牛局长之前也担心他会不会在楚琛面前失了形象,现在看到楚琛对儿子的印象不错,这让他顿时欣喜万分。

双方寒暄了几句之后,牛局长领着楚琛来到了他预定的包间,并让服务员开始上菜。

八珍玉食的上菜速度是不用说的,没一会,桌子上就摆满了美味的菜肴,牛局长和牛俊峰敬过楚琛之后,大家就开始一阵觥筹交错。

牛俊峰虽然为人有些死板,不过讲起部队里的事情来,却是非常的能说会道,正好,楚琛对这方面也挺感兴趣,一个问,一个说,席间到也挺热闹,而这也让之前担心席间会沉闷的牛局长,不由大松了一口气。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牛局长就拿了两个锦盒出来。

见此,楚琛马上说道:“牛局长,您这是什么意思?”

牛局长笑呵呵的说道:“楚少,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您放心,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我家祖传下来了老东西而已。”

楚琛并没有接过东西,皱着眉头说道:“这可不行,我这次帮您,也是因为您之前帮了我,有道是无功不受禄,东西您还是拿回去吧!”

牛局长笑容满面的说道:“楚少,我这一家子都是粗人,像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也是暴殄天物,我觉得留在您的手里,才算是物尽其用。”

“不行!”楚琛坚定的拒绝道:“牛局长,您再不收回去,我就走人啦!”

牛局长见楚琛坚决不肯收,只能换上了备用方案,他装作迟疑了一会,说道:“楚少,我们家里确实也没谁喜欢古玩的,留在家里无疑是埋没了它们,要不这样吧,我把它们转让给您,您看行不行?”

楚琛考虑了一会,觉得这样都不答应也有些不近人情,于是说道:“牛局长,转让到是可以,不过有一点,咱们事先可得说清楚了,东西可得按市场价收。”

“楚少,您到底帮了俊峰这么大的忙,如果按市场价收,那如果说出去,别人不得戳我老牛的脊梁骨啊!还是打点折吧,好不好?”

“那你想打几折?”

“五……”

“嗯?”

“八……那就九折吧,现在商店里的服装,不都打个八五折什么的,九折已经也高啦,楚少,您就别拒绝了。”

楚琛看牛局长那愁眉苦脸的模样,不由哑然失笑,想想今后双方也算是一条线了,到不用搞的那么生分,于是说道:“行了,我答应了。”

牛局长闻言之后非常高兴,连忙把锦盒递给楚琛道:“楚少,那您先看看吧。”

“咱现在这样也不能看啊,还是等吃完饭再说吧。”楚琛指了指桌上的菜肴说道。

“对对对!您看我,都忘记这茬了。……”

酒足饭饱,牛局长让服务员把桌子上收拾一下,又让服务员给每个人泡了一杯茶,然后就把两个锦盒放到了桌子上。

牛局长边打开其中一个锦盒,边说道:“楚少,您先看看这两个小碗,之前听鉴定师傅说,这是什么盏?”

楚琛往锦盒里一看,笑道:“这叫兔毫盏。”

“对对对!就叫兔毫盏,您先看看,满不满意。”牛局长点头道。

“行,那我先看看。”

说着,楚琛拿起了一只兔毫盏,仔细的打量起来。

兔毫盏,其实就是位于东南省建阳的建阳窑,所烧制的一种黑釉瓷。

建阳窑即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其始于晚唐,盛于宋,而衰于元。主要是烧制青瓷、黑釉瓷、青白瓷等。

建窑烧制的小碗最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

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其实像兔毫盏之类的黑釉瓷,原先并不受人重视,其兴起,也是有着当时的历史渊源的。

在宋代初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就开始在东南省的民间开始盛行起来。“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

而随着斗茶的兴起,为衬托白色茶汤,及分辨水痕,因此厚胎保温的“建窑黑釉兔毫茶盏”,成为当时士大夫、文人间的最爱,也是茶诗中最常被提及的茶器。至此,建窑兔毫盏开始闻名于世。

楚琛手中的这只兔毫盏,翻边,束口,内外全施黑釉,外壁挂釉不及底,釉厚,上薄下厚,故口沿一圈呈赭褐色,底部淌釉有垂釉痕。

内外黑色釉层中排列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像野兔毛毫,细长拥挤,又如成千上万条小虫子在黑色泥土中朝下爬动。

产生这种奇观是因为建窑黑釉含铁量高达9%以上,在高温烧造中,釉下气泡将铁质带到表面,然后流成条条针状,形成以黄、白、褐、蓝为主的窑变色。

其中以黄、白、蓝色居多,民间俗称“金兔毛”、“银兔毛”、“蓝兔毛”,还有的称之为“金银兔毫”。

第两百九十八章成化鸡缸杯

此盏釉色肥厚,窑变焕发出金银色的光芒,纹理流畅均匀,十分难得。底足露胎呈色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

楚琛用手抚摸釉面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有一种凹凸不平的感觉,在对着光源以45度角观察时,就能够很清楚地看到那些“兔毫丝”都是凹陷于黑色的釉面之下的。

而在高倍放大镜下,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点缀着雪花片般的金星、银星。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呈色上浓下淡,以至消失,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

从以上几个特征来看,楚琛觉得,这只兔毫盏应该是一件真品,用异能检验过后,也确实和他想的一般。

宋建窑黑釉碗甚多,但如此件这么好的釉水显然非常少见。关键是此兔毫盏的圈足内刻有竖行“供御”二字,说明这是贡瓷,可谓是非常难得。

接着,楚琛又拿起另外一只兔毫盏,仔细打量过后,同样也是一只“供御”兔毫盏。

等楚琛把手中的兔毫盏放回锦盒之后,牛局长连忙问道:“楚少,不知道您觉得这对小……哦,兔毫盏怎么样?”

“这对兔毫盏不错,我确实挺喜欢的。”楚琛呵呵一笑道。

牛局长闻言心里很高兴,连忙说道:“古玩我们也不懂,楚少,还是您开个价格吧。”

楚琛想了想,伸出两根手指。刚想说话,牛局长就满脸惊讶的说道:“楚少。这对小碗能值两万?也太多了点吧!”

楚琛哭笑不得的说道:“不是两万,是二十万!”

听到楚琛的回答。坐在对面的牛俊峰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牛局长同样也是震惊的目瞪口呆,过了半响才有些张口结舌的说道:“您……您没搞错吧,这这么一对黑不溜湫的小碗,居然值这么多钱?”

这么精美的一对兔毫盏,到牛局长嘴里就变成黑不溜湫的小碗了,实在让楚琛有些无语,他开口说道:“牛局长,这对兔毫盏本身就是难得的精品,而且您要知道这可是贡给皇宫里用的。价值当然就不一样了。”

“那也太多了吧?”牛局长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楚琛有些无奈的说道:“牛局长,我可是买方,难道我还能照着原价翻几番不成?我跟您说,就这个价了,如果您觉得不合适的话,那就算了!”

牛局长闻言,急忙嘿嘿笑道:“这哪能啊,我不是怕您吃亏嘛!不说这个了,您看看这个盒子里面的。”

说着。他把另外一个锦盒打开,接着说道:“您看看,这对小杯子,之前听鉴定的人说叫作什么鸡缸杯。说是清代仿的,之前那人还劝我转让给他,不过那时候。我并不缺钱,就没答应。”

“什么?鸡缸杯?”

话音刚落。楚琛已经顾不得其它,迫不及待的向锦盒里面看了过去。

只见锦盒里面放着一对小巧玲珑的杯子。杯敞口微撇,口下渐敛,平底,卧足。杯体小巧,轮廓线柔韧,直中隐曲,曲中显直,呈现出端庄婉丽、清雅隽秀的风韵。

杯壁饰图与型体相配,疏朗而浑然有致。外壁绘出雌鸡带领数只雏鸡悠然觅食,雏鸡各有盼顾,情态可爱传神,间以湖石、月季与幽兰装饰,观之颇为情趣盎然。

从外形上看,这正是大名鼎鼎的斗彩鸡缸杯。

在古玩界,斗彩鸡缸杯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则是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每当说起成化斗彩鸡缸杯,人们都禁不住眉飞色舞,心神向往之情。

而且斗彩鸡缸杯不禁是现在值钱,最早载有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的明代万历《神宗实录》中就有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另据明代万历沈德符《野获编》中称:“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

而乾隆皇帝更是曾赋诗《咏鸡缸杯》赞曰:“朱明去此弗甚遥,宣成雅具时犹见。寒芒秀采总称珍,就中鸡缸最为冠。”

斗彩鸡缸杯在古代就如此名贵,到现在那更可以说是价值连城了,而且成化斗彩瓷器的存世量本来就不多,据不完全统计仅有两百五十件左右,而且基本上存于宝岛和京城故宫,民间极少。

而这两百多件中大部分存于宝岛,存于京城故宫的并不多。而鸡缸杯在其中又只是极少的一部分,更为稀缺,京城故宫都仅有几件而已,在民间可以说谓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斗彩鸡缸杯的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

正因为斗彩鸡缸杯如此出名,以至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其中以康熙时仿品最佳,从造型到纹样都贴近原作。

以眼前的就对斗彩鸡缸杯而言,光以绘画的风格和精细程度来说,如果是清仿的,那最大可能是康熙年间的仿品,不过至于到底如何,那还要上手之后才能知道。

楚琛郑重的把杯子从盒子里面拿到手中,他首先观察的就是底心,只见内写有青花双方栏内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款,字体看起来有些歪斜不正。仔细观察,每到笔锋转处则稍慢,停笔时都会出现钻料集中的情况。

看到这种独特的款识,让他心里不禁一震,因为从款识上看,这并不是牛局长所说的清仿,而是成化本朝的款识。

纵观成化一朝写款皆是这种稚嫩略显笨拙的年款,这也是成化瓷器的一大特色,而且仿起来不易。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有成化款之仿作。仿品的色彩和款识与真品虽有相近之处,但仍有破绽可寻。

明时的仿款显得笔画粗重,排列稀疏,圈栏过大,与成化款的笔法貌似而笔力不同,色彩也浓而不艳,只有云朦、气泡与成化窑相似。而清三代仿品款较明代仿款为优,特别是在调配颜色和款识写法上,与真品甚似。

不过,成化真款都显有一层云朦,有气泡如珠,字体青花色晦。而清代仿款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出云朦很淡,气泡不匀,字的青色亦显涣散,胎色微透黄或白色闪青,底足釉砂相连处少微黄色。

因此,以款识来判断,这只杯子很可能就是成化鸡缸杯。

楚琛没想到,手中的杯子居然有可能是件真品,这让他禁不住双手都有些个发颤。

要知道,近数十年以来,成化鸡缸杯前后只有三次出现在拍卖会上,皆为太仓仇氏释出,分别见于香江苏富比1980年秋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一”第31号拍品和1981年春拍“太仓仇氏抗希斋珍藏瓷器专场三”第429号拍品。

成交价已经是528万港币和418万港币,其中一件后现于香江苏富比1999年春拍第409号拍品,成交价更是惊人的2917万港元,成为当时我国古代瓷器成交的最高记录。

如果这真是一件成化鸡缸杯真品,不说价值如何,就以其稀缺性,他也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它买下来。

楚琛深吸一口气,接着专心致志的研究起来。

要证明这是不是一只真品,那胎和釉是最主要的判断依据,楚琛细细观察,只见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可谓胎薄如纸。如果是真品,那迎阳光看,胎质呈牙黄与牙白色,圈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有窑红。

楚琛走到窗前,迎光打量鸡缸杯,果然看到上述的表现,而且圈足露胎处有粘沙现象,此沙是钾果炼釉剩下的颗粒状细沙,经过烧制后的产物,看起来晶莹透亮。而清三代仿品窑红较淡,新仿窑红较重,足底粘沙是黄沙,此沙不透明,无油光。

看完了胎,再看釉,此杯白釉呈鸭蛋青色,柔和莹润,表里如一,这也正是真品的特征。如果是清三代仿成化鸡缸杯,则釉薄泛青白色与粉白色,油润不如成化。新仿鸡缸杯釉很像成化釉,青中泛黄,但是整体釉混浊不透明。

楚琛又用放大镜细致的观察此杯的颜色,而此杯的颜色也和真品一般无二,鲜艳明亮,特别是黄绿色的玻璃感很强,入眼呈黄绿姹紫色,而红色则艳如鸡血。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纹饰布局合理,笔法流畅圆润,画意生动活泼。其绘画是由宫廷御用画家,设计好了图样之后,上报御批,而后由“仁智殿”的老师亲自在小杯上以半工笔手绘而成。

如是成化真品,那两组鸡群定是描绘的姿态栩栩如生。画中山石清秀,兰草幽青,一派盛世景象。而眼前的这只鸡缸杯上的绘画也是如此。

所以,根据以上几个特点,楚琛已经有了八、九分的把握,可以肯定这是一只真品了,不过毕竟是价值数千万的东西,出于谨慎的心理,他还是用上了异能,而结果并没有出现意外,他手中的这只鸡缸杯确实是成化年间的真品!

第两百九十九章成化鸡缸杯(续)

楚琛长呼一口气,小心的把杯子重新放回盒内,又拿出另外一只杯子来,而结果也让他既激动又有些犯愁,激动的是,这只杯子同样也是一件真品,而犯愁的是,这样一来,他的钱根本就不足以把两只杯子都买到手。

虽然牛局长他们应该不知道这两只杯子的真正价值,但在这种情况下,楚琛可做不出故意报个低价这样的事情。

于是楚琛把手中的杯子放好之后,就连忙打了个电话给赵齐瑞,而赵齐瑞听到楚琛所说,惊愕之后又激动万分,挂了电话之后,就心急火燎的赶了过来。

等楚琛挂了电话,走回桌前时,牛局长就说道:“楚少,冒昧的问一句,您刚才打电话,是不是钱不够啊?”

“呵呵,确实如此,还要麻烦牛局长你们再等一会了。”楚琛笑呵呵的说道。

“嗨!”牛局长摆了摆手,道:“钱的事情您根本不用这么急着给我的,可以等您手头宽裕了再说嘛!”

楚琛看他说话时的表情,就知道他根本不清楚这对斗彩鸡缸杯的真正价值,他暗自摇了摇头,心想,这牛局长到是运气好,如果他出售的话,除非去拍卖公司,不然没有几个人会按照真正的市场行情买他的这对杯子的。

“牛局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