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鉴宝人生(仙丹)-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琛把袋子接到手中,和郑秋达认识了几年,他的品行还是知道的,楚琛可不相信,他会在这方面做假,再说了,这幅扇面最多也不过几万块钱而已,对他来说,用几万块钱认出一个隐藏在深处的小人,还是很合算的。

随后,他就笑问道:“那小偷都交待了?”

郑秋达点了点头:“是的,具体的咱们边走边说。”

看到郑秋达迫不及待的神色,楚琛就应了一声,跟着郑秋达边走边说道:“我说老郑,你这心态有点不对劲啊,一会还是注意一点比较好,不然被对方看出你这么心急,就算有意向,也可能临时变卦。”

郑秋达原先还准备说自己就是这样的性格,很难改正,但听楚琛说对方有可能会因此而变卦,连忙郑重的表示自己会注意的。接下来,他就把小偷的事情,跟楚琛简单的说了一下。

经警方审查,小偷交代了犯罪经过。他自称爱好古玩,不过平时零用钱不多,他又怕买到假货,只能过过眼瘾。

今年三月份,小偷到郑秋达的店里去欣赏古玩,无意中发现古玩店的后面是用木棍撑起来的。同时,在这期间,他还发现古玩店的安保措施十分松懈,于是,他就起了盗窃古玩回家收藏的念头,不过当时只是这么一想,并没有实施。

时间到了前天,小偷在市场上下手买了件古玩,不料回家一查,却发现是件现代的仿品,这把他气得够呛,再加上当天他和妻子因为琐事争吵,于是一气之下,他就离了家。

一路无意识的走走停停,等小偷回过神来时,发现自己居然到了郑秋达的古玩店门口,于是先前的想法又冒了出来。

不过,他并没有鲁莽,为了安全起见,他还化了妆到古玩店内部去踩了点,回家又详细的合计了一下计划,到了昨天晚上,才动的手。

得手后,小偷留了两件准备变现,其它的东西就被他放在了单位的杂物间,等小偷落网后,这些东西也都被找了回来。因此,对郑秋达来说,他除了受了点惊吓,浪费了一些功夫和时间之外,并没有多少损失。

“那真是恭喜了。”

楚琛笑着说道:“不过老郑,你那怎么还有癔造品,难不成你现在品味已经变得这么差了?”

“怎么可能!”郑秋达哈哈一笑:“这是我儿子和同学一起出去旅游时得到的,回来之后还得意洋洋的跟我说,捡了个大漏,当时就被我臭骂了一顿,接着东西就一直被放在我店里了,也一直无人问津。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当成了宝贝,还拿去给你做了鉴定。”

“所以说,这完全就是个蠢贼……”

说说笑笑间,楚琛就跟着郑秋达来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门。

“谁呀!”随着屋里传来一个令楚琛有些熟悉的声音,门就被人打开了。

“原来是你啊,我不是说东西不卖吗?”

对方说话间,楚琛也看清了她的容貌,这不禁让他暗道了一声“好巧”。

原来,说话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那处藏有魏忠贤宝藏的四合院主人的表姐,那位一直给他打听消息的老太太。

郑秋达好像没听到老太太说的话,笑容可掬的说道:“大娘,您上次不是说不认可我报的价格吗?这次我带了一位京城电话台的鉴定专家过来。”

老太太直接拒绝道:“这不是专家的问题,我家现在又不缺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我是不会拿来换钱的的。”

听到这里,楚琛心里有些无语,明明老太太根本连出售的打算都没有,郑秋达居然还说不同意他的价格,也不知道他到底是脸皮厚,还是因为太想得到那幅作品,从而产生了幻觉。

不过,楚琛觉得郑秋达的头脑应该是清醒的,不然他昨天也不会说出“无论他们想不想出售”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

郑秋达腆着脸说道:“大娘,这事咱们可以一会再商量,你看我都把专家请来了,是不是再让我们看一看啊?”

老太太心道,专家是你请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不过,正当她准备开口时,正好看清楚了楚琛的模样。这让她当即就愣了神,过了半响,她才回过神来,一脸惊讶的说道:“小伙子,你就是他说的专家啊?”

楚琛笑着和老太太打了声招呼,谦虚的说道:“我就是小打打闹,最多就是参加过京城电话台的几期节目而已。”

p:感谢“890”、“城里月光11”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粉丝

“小伙子,你这人其它都好,就是太谦虚了一点。”

老太太对楚琛的印象非常好,这也是因为楚琛先前没有因为她年纪大不懂古玩而故意骗她,再加上后来她又去问家和人表妹,他们对楚琛能给出这样的价格,也都觉得颇为惊讶,说这样实诚的生意人确实比较少见。

这也是后来楚琛请她帮忙,她一直非常尽心尽力的根本原因。

楚琛到是没想到,自己当初不想欺骗老太太的做法,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也算是一饮一啄吧。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有这个实力,如果他手头的钱不多,那肯定也不会这么大方。什么实力做什么事情,这一点无需多说。

“小伙子,先进来坐会喝怀茶吧。”

随后,老太太就热情的邀请楚琛和郑秋达进屋,但在郑秋达眼里,他好像是附带一样,这让他颇为郁闷。不过,他马上就安慰自己,如果没带楚琛一起来,他连门都很可能进不去,这也算是自己这段时间最英明的决定了。

老太太将两人带到客厅,只见有一位和老太太差不多年纪的大爷,正坐在沙发上,戴着一幅老花眼镜认真地看着报纸。

听到响声大爷就抬起头来,不过,当他看到郑秋达时,眉头又皱了起来,神情有些不悦的说道:“怎么又是你?”

郑秋达见此,脸上多少显得有些尴尬,而楚琛心里则很是无语,心想。老郑到底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让这对老夫妻对他这么反感。

好在。因为楚琛在,老太太马上就打了圆场。说道:“好啦!快去泡茶,没看到有客人吗?”

大爷听了这话一开始有些不解,心道,前天你吃饭的时候,还一个劲的说,这人像牛皮糖一样,下次如果再来,一定不让进门,怎么现在突然又改变态度了?

不过。当他看到站在后面的楚琛时,就微微一愣,随即眼睛瞪的老大,猛得站起身来,一脸惊喜的问道:“请问,您是《收藏天下》的那位楚老师吧?”

见楚琛笑着说是,大爷连忙快步走上了前,激动地和楚琛握着手,说道:

“楚老师。我是您的粉丝啊!《收藏天下》是需,我最喜欢听您的点评了,通俗易懂,特容易记。上个月。我根据您说的鉴定宣德青花瓷的几个要点,帮我一位朋友看出了一件赝品,朋友当时还觉得奇怪。我什么时候也成专家了,哈哈!”

楚琛笑着摆了摆手道:“关键还是您老能够活学活用。而且我说的那几条,也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其他专家都说过。”

大爷哈哈一笑道:“那是您讲的好,不然为什么我偏偏只记得您啊!”

接下来,两人又讲了几句客套话,直到得了老太太的提醒,大爷才连忙热情的请两人入了座,随后就进屋拿了包好茶叶来招待楚琛。

泡茶的时候,老太太小声问道:“我说,我以前怎么没听说你认识这个小伙子啊?”

大爷笑道:“你每次节目都没开始就睡觉去了,我跟你说这事干嘛?”

说到最后,他突然反应过来,问道:“嗳!听你这话,你好像你认识他?”

老太太点头道:“之前不是我帮我表妹卖过古玩,买的人就是他。”

“哦!原来是他啊,看来这位楚老师还真是德才兼备啊!”大爷恍然道。

二老给楚琛上了茶,大爷就笑着说道:“刚才听我老伴说起,我才知道,原来当初跟她买古玩的是楚老师您。也是她运气好,遇到了您,不然换个奸商,估计被人卖了还得替别人数钱呢!”

老太太听了这话,有些不满了:“我有你说的这么笨吗?”

“嘿!不知道前天是谁买个菜都差点被人给骗了。”大爷闷哼了一声,对着楚琛说道:“楚老师,您不知道,当时要不是我一位朋友正好经过,她最后不知道要被骗掉多少钱……”

原来,前天早上,老太太去菜市场买菜,快到一个三岔路口的时候,一辆白色小车在她旁边停了下来,上面坐着一男一女,开窗向她问道,称“那边有一位老中医能看病,许多疑难杂症都能治好”。

老太太表示不知道,这时就见一位四十多岁面容比较和善的女子走了过来,该女子随即告诉开车的男女她知道怎么走,并且声称她也知道那名老中医看病非常厉害。女子又说她住在附近的一个小区,答应买好菜后带着开车的男女一起去找老中医。

随后,老太太就和女子一起去买菜,女子趁机向老太太吹嘘老中医看病非常厉害,劝老太太说不妨一起到刚才那人问的地址去看看,就算自己觉得没病,让老中医看看也权当保健了。

老太太呼了很心动,最后就答应了下来。

正在这时,大爷的一位朋友正好走了过来,听说了这事,就奇怪的问那女子,他就住在女子住的小区,怎么平时都没遇见过她。

女子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随后便找了个借口跑掉了,这时老太太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了骗子。

说到最后,大爷就有些无语的说道:“就她这脑子,我平时都不敢把钱放她那保管,不过她到好,对这方面的事情特感兴趣,先前她表妹让她卖古玩,她也不跟我说,直接来了个先斩后奏,当时我听着都觉得后怕。”

“这不是好好的嘛!”

老太太有些不服气的说道:“再说了,这事上哪有那么多坏人,又正好被我遇到?”

“大娘,您这想法真要不得。”

郑秋达接过话,说道:“老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古玩市场上,为了几十上百块钱骗人的都有,您之前出售的东西想来应该不止这点钱吧?这也是您遇到了小楚,换个买家不死命压您的价格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大爷对这番话感同深受:“说的对,如果不是这行太容易被人骗,我之前也不至于买过几件东西之后,就不打算买了。”

老太太也知道先前的事情,自己处理的有些鲁莽,不过听着大爷的数落,也有些恼羞成怒了,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行了行了!我今后注意总行了吧!”

见此情形,大爷也就不再多说,和楚琛闲聊起来,在这期间,他还介绍了一下自己。

大爷姓陈,他向楚琛问了几个古玩上的问题后,就把话题转到了郑秋达关心的那幅张照的作品上。

“郑老板,今天楚老师在场,我就再跟您说一下,那幅张照的作品,是我祖上好不容易传下来的,而且在那段特殊时期,还差点被人抄了,能保存下来非常不容易,我也一直把它当作传家宝,想要一代代传下去。”

“当然,这件事情我多少也有些责任,要不是当初我喝了酒,有些犯迷糊,也不会答应老钱可以带着你过来看一看,这一点我要向你道个歉。”

郑秋达连忙摆了摆手,表示没关系,心里则非常遗憾,看来今天自己又要空手而回了。

郑秋达黯然的模样,陈大爷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正好楚琛也在,于是就以请楚琛帮忙鉴定为由,把那幅张照的作品,也和其它东西一起拿了过来。

这幅书法作品为张照的《草书临争座位帖》。

《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是其在唐广德二年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现在此作真迹已经失传,刻石存于西京碑林。

这幅草书作品,笔画转折多变,结字聚散适宜,气势贯通,浑朴雄健,确实是张照的草书风格,再加上张照的款识、钤印以及多位清代收藏家的鉴藏印,不但是幅真迹,也确实如郑秋达说的那样,是张照众多作品中的精品,颇为难得。

陈大爷听了楚琛对作品的称赞非常高兴,不过再看到郑秋达眼睛死死地盯着这幅书法的模样,心里也直打起了鼓,随后就连忙找了个借口把书法收起来,让老伴把东西放回卧室小心收好,不然他还真怕郑秋达突然情绪失控,出了意外。

楚琛看到郑秋达恋恋不舍还带着一些幽怨的眼神,暗自摇了摇头,不过古玩这行,像郑秋达这样的人也不少,到也没什么奇怪的。

觉得郑秋达这模样有些可怜,楚琛就说道:“老郑,既然这是大爷的传家宝,你就别老是惦记了,今后有机会,我帮你取一幅。”

郑秋达听了这话,立马来了精神,连连对楚琛表示感谢。楚琛的朋友和渠道可比他多的多,再加上张照的精品之作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凭楚琛的能耐,想要找到一幅还是非常容易的。

此时的陈大爷心里也松了口气,就郑秋达刚才那模样,他还真担心会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就算郑秋达做事不会极端,他想到郑秋达一直惦记着自己的传家宝,肯定还是会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楚琛的表态,他才彻底的放了心。

p:感谢“阿亚诺”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五十章木版水印

接下来,郑秋达拿出几件祖传的东西请楚琛点评了一下,不过这几件东西都比较普通,只有一件乾隆山水彩瓷瓶,还算不错。

可惜的是,这件瓷器并不是官窑,只是一件做工都比较精致的民窑作品,市场价值也就一两千而已,但如果换个官窑的身份,这件瓷器的价值估计就能上万,这也算是民窑的一点悲哀之处吧。

虽然自己的东西并不是精品古玩,不过对郑秋达来说,就算它连古玩都不是,也是祖上传下来的物件,自己必须好好的保存下来,争取能够完好的留给下一代,算作家族历史的见证。

这时,郑秋达把一只箱子拿了出来,打开之后,楚琛一看,只见里面是一个玻璃罩起来的小箱子,箱子内部展现的是旧时京城市井胡同的场景。

古朴典雅做工精细的手工四合院围墙,将热闹的市井与幽静的院落悄然分开,而院外则展现了洋车、冰糖葫芦、磨刀师傅、脚夫、下围棋、遛鸟、抖空竹等等您所了解与不了解的京城民俗。

整个场景虽然小巧,但从任何一个角度来欣赏都值得玩味,特别是那些艺“人”,还都是一只只看起来活灵活现的小猴子,更增加了作品的趣味。而这正是京城的传统手工艺品“毛猴”。

说起毛猴,现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多,这种京城独有的民间艺术品,相传出现在清代同治年间。

当时,京城有家药铺的小伙计受到帐房先生欺负。他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不由心中一动。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帐房先生”。

他选取了辛夷做躯干,又分别截取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下肢,后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个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现了,就这样无意间世上第一个毛猴诞生了。流传到社会后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渐形成现在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手工艺品。

眼前这些玻璃箱里的这些小猴子,浑身布满密密麻麻的棕色或白色的细绒毛,通体稍有些透明,乍一看。还以为是真毛猴儿的标本,制作的非常逼真,不但把猴子的机敏和活泼都表现了出来,也体现出了作者非常高超的手艺。

看到这些袖珍小猴,楚琛就笑着说道:“大爷,您这套毛猴制作的非常不错,取景设计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到位,是我这些年之中看过的做的最好。最有味道的毛猴作品了,很有收藏价值。”

陈大爷闻言一怔,原本他拿出这件毛猴作品,只是为了逗大家一乐。没想到居然也是件藏品,他挠了挠头,说道:“这件作品是我五年前。从一位制作毛猴的老艺人手里买来的,平时有事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个乐,我还真没想到。它也有收藏价值。”

楚琛笑着说道:“一件东西只要有艺术价值,当然可以收藏,更何况您这件毛猴作品还制作的这么有特点和韵味,当然更值得收藏了。说实在的,我现在也起了购买的心思。”

陈大爷有些遗憾的说道:“那实在不巧,那位老艺人去年夏天的时候,中风去世了。既然楚老师您喜欢,要不我这一件就送给您吧?”

“这怎么好意思!”楚琛连连摆手,表示不能夺人之好。

陈大爷先前也是头脑一热,才说出了这番话,话一说出口,他就后悔了,现在见楚琛这么说,他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也就不再劝说了。

就着毛猴的话题,聊了几件趣事,陈大爷就叫上老伴,准备刚才拿出来的东西收回去放好。

见此情形,楚琛就有些奇怪的指着桌上的一幅材质应该是绢的卷轴,说道:

“大爷,这幅还没看呢!”

陈大爷摆了摆手:“嘿!这是一幅赵佶的《柳鸦芦雁图》赝品,当初买的时候我看它画的逼真,也是财迷心窍,再加上那时我也不知道真迹在泸市博物馆收藏,就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下来,后来给朋友一看,才知道自己上了大当。”

楚琛听了这话,皱了皱眉头,说道:“我觉得应该是仿作,不应该是赝品吧?”

陈大爷呵呵一笑道:“真的是赝品,当初我去沪市博物馆看过真迹了,我这幅和那幅一模一样,根本不可能是仿作。”

“一模一样?”楚琛听了这话有些疑惑起来。

这时,郑秋达开口问道:“小楚,你刚才明明都没看过这幅画,怎么就说它是仿的呢?”

陈大爷夫妇闻言一怔,对啊,刚才楚琛看都没看,怎么说这是仿作呢?

“因为材质。”

说着,楚琛把卷轴拿到手中,说道:“你们看,这幅绢本看起来非常疏朗,光洁度也很差,说明这是用一梭一丝一压紧的操作方法织出来的,试问,又有多少人舍得用手工绢来作假?”

说着,他又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随后说道:“而且绢本的经线用的是双丝绢,纬线是单丝,绢丝粗细均匀,织得也紧密,这应该是明代绢本的特征。另外……总而言之,我认为这应该是一幅明代的绢本画,而且绢的质量非常高。”

听了楚琛的解释和结论,陈大爷夫妇不禁目瞪口呆。什么意思,难道这是不是赝品,真的像楚琛说的那样,是幅仿作?

郑秋达也显得非常诧异,过了片刻,他说道:“小楚,可是刚才大爷说过,明明和真迹一模一样,要说这是揭二层,但这明明是绢本画,想揭也揭不出来啊?”

见大家都看着自己,楚琛哈哈一笑:“老郑,你难道忘记‘木版水印’了?”

“对啊,我怎么忘记还有这种工艺了!”郑秋达拍了拍自己的脑门。

陈大爷连忙问道:“楚老师,什么是木版水印啊?”

楚琛笑着解释道:“木版水印字画是我国特有的复制工艺。它集绘画、雕刻和印刷为一体,根据水墨渗透原理显示笔触墨韵,既可用以创作体现自身特点的艺术作品,也可逼真地复制各类字画。”

说起来,木版水印字画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单色木版印刷已经具有相当水平。明末出现“饾版”、“拱花”等套色叠印,表明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

由于这项工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所以我国目前纯粹作为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从经济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惜工本的,但从取得的成果来说是巨大的。

楚琛接着说道:“木版水印字画的制作是一个极为专业,也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它分为勾描、刻板、水印、装裱这四个步骤,前三个步骤就是重之中重,而且非常的费工费时。”

“它不仅涉及制作人员把握原作的素养,也涉及其描绘、雕刻功底。在套色印刷时,更涉及制作人员的精湛技巧,材质、颜料、水分,甚至气温、湿度,稍有掌握不慎,都会导致前期劳动白费。”

“正因为如此,一幅木版水印字画的制作成功率相当低,以明代胡正言《十竹斋书画谱》为例,光一套木版就耗费了几十个专业人员前后十年的劳动,堪称工程浩大,投入不菲。此外,一套木版的使用次数也相当有限,通常情况下,整套有效使用不过百余次。”

听到这里,陈大爷就说道:“那也就是说,如果我这幅画是木版水印字画的话,很可能现在还存有不少幅,但如果真有的话,也早就传出来的吧?”

楚琛说道:“我是说使用次数不下百余次,但只印了一次或者几次也是有可能的。您要知道,赵佶的《柳鸦芦雁图》虽然分为上下两部分,不过在明代那会都是内府收藏的,不是皇帝本身或者皇族,怎么可能拿出来水印?”

“而对这些人来说,做许多事情往往都不惜工本,就算刻好了模板,只用一次就丢掉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且您说和沪市博物馆收藏的一模一样,不也正好证明水印模板的制作水平高吗?这更能够从侧面证明这一点了。”

听了楚琛的解释,陈大爷激动的搓着手,兴奋的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老太太说道:“行了,你心脏不好,就别激动了,还是先看看到底对不对吧。”

“刚才楚老师都说是明代的绢本画了,肯定错不了!”

陈大爷哈哈笑着把桌子小心的清理了一下,随后戴上手套,小心的展开了画卷。

只见,前段表现的为楼鸦在柳树上休息喜戏的场景,柳和鸦采用没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