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价钱不菲但这么每天都是顾客云集。
好在万峰他们来的时候才十点多,尽管这里已经有不少人就餐,依然还有很多空闲位置。
为了清静点,他们还是选择到二楼。
这里没有封闭的雅间,但是有间隔就像火车硬铺座位似的由一个个小单位组成。
桌子也不是圆桌,是四方的,整的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
诸国雄和米广南坐里面,万峰陈道和万首吾坐外面。
穿着白大褂的跑堂拿着菜单过来了。
万峰扫了一眼菜单,见菜单上的菜大多在十元左右,最贵的有十八九元的。
万峰把菜单递给诸国雄,这里他的岁数最大,让他先点。
没想到诸国雄把菜单给了米广南:“老米,你今天是主角,你来点。”
米广南看了半天菜单转手给了万首吾。
万峰无语,看来这菜单转回到自己手上一个菜点不出来。
果然,万首吾把菜单递给陈道陈道看都没看就放到万峰面前。
“服务员,你就说说你们店有什么最拿手最有名的菜吧,你念叨念叨。”
服务员面带微笑地像说相声报菜名一样说了一套,万峰一个没记住。
“你这说得太快了,慢点。”
“我们点最有名的就是水晶肘子和菜包鸡了,绝对的历史悠久,有几十年历史了。”
“这两算上,再念叨。”
接着万峰又让跑堂的记了八个菜,一共十个菜。
除了水晶肘子和菜包鸡外,还有蟹黄豆腐、京酱肉丝、葱爆羊肉、腐乳红烧肉、酥闷带鱼、罗汉虾、鸭卷和熏肉。
这里面除了蟹黄豆腐外,几乎全和肉有关。
那个时候下饭店不吃肉吃什么?吃菜还用到饭店里吃吗。
作为一家老字号酒店,没有茅台就说不过去了。
茅台一百四十元一瓶,万峰咔咔就要了三瓶。
万峰要这酒可没算陈道,如果算上他,这三瓶酒还不够他自己喝的呢。
这一桌酒菜绝对的上档次了。
酒菜上齐,大家开始举杯。
“在座的几位都是京城大拿级别的任务,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举杯,我非常的荣幸,这里我年纪资历最小,我就先干为敬了。”
这种场合万峰就不能喝啤酒了,反正一两的小酒杯也不大。
万峰先喝了一杯,酒桌上其余的人也都干了一杯。
“我不知道大家的酒量,这一杯后我也就不劝酒了,大家也别见外,随意!我虽然不劝大家也别客气,酒有的是,来!吃菜吃菜!”
开场酒喝完,宴席正式开始。
一边吃一边天南海北的聊。
京城的人因为生活在皇城脚下,对时事的兴趣比外地的人大的多,聊得大多都是国际大事儿。
当然也有当时国内的一些事情。
八九年的京城可不算是风平浪静,也是暗流涌动。
万峰一看要扯到这上面来了,赶紧出来打圆场。
“政事就谈到这里,接下来就莫谈国事了,说点别的吧。”
说什么万峰要起个头了。
这个时候已经酒过三巡了,也该扯点正经玩意儿里了。
万峰就转向万首吾:“一家子叔,昨天咱们商量的事儿,你考虑了没有?”
“你小子急眼,不知道今天礼拜天吗,都放假了我和谁商量去?”
“对对!我忘了今天是礼拜天。”
然后转向米广南:“米叔!不知道我万叔有没有对您介绍我,不管介没介绍我自我介绍一遍,我叫万峰,和我万叔五百年前是一家,我是一个个体户吧,今天认识您很高兴。”
说话间万峰小心地伸出手。
他怕米广南不伸手可就尴尬了。
米广南一点没有万峰想的那样小肚鸡肠,大大方方地伸手和万峰握了一下。
“小万和我介绍过你了,说你造摩托车和学习机的,了不起!了不起!”
“混饭吃!万叔说你们脸响在生产电脑,说实话吧,我也觉得电脑是将来人们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东西,我们也想做电脑。”
“噢!你们也要做电脑?做组装?”
万峰摇头:“不做整机,暂时不做,我们想做其中的一些部件,比如芯片储存什么的。”
“你们要做芯片!”米广南的声音高了一个分贝。
“是的!我觉得做芯片将来能赚大钱。”
米广南笑了,边笑边摇头:“小伙子,芯片可是电脑的心脏,现在技术都在IBM,摩托罗拉和英特尔等外国人手里,想做难呀。”
“我知道难!但是难也得做呀。”
“那可是数百万投资都不一定能做好的东西。”
数百万要是能做好,万峰就跑大街上去磕头烧香了,他可以准备了上亿元,如果人才够用就往里砸了。
第1505章 倒了是好事儿
米广南沉思了一下后问了万峰一个问题:“小伙,既然你要做芯片,那么我问你一句,你能解释清楚什么是芯片吗?”
这个问题要是回答起来,用一句歇后语形容就是六月天冻死老绵羊——说来话长了。
“用一句话解释的话,芯片就是一种微电路。”
米广南点头:“不错,那你能再详细解释解释吗?”
这怎么感觉像是面临考试一样?
“说芯片就不能说集成电路,五十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离散晶体管的工作效率,把无数的离散微晶体管集成到一个小的纯硅晶片上就出现了芯片。它与离散晶体管相比有两个巨大的优势,一是成本二是性能。”
米广南显露出了兴趣:“说下去。”
“成本就是成本低,这是由于芯片把所有的组件通过照相平版技术,作为一个单位印刷,而不是在一个时间只制作一个晶体管,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单只晶体管制作的材料成本。”
米广南点头。
“性能高是由于组件快速开关,消耗更低能量,产生更多的效率。”
“虽然解释的稍显笼统,但大致是对的,没想到你们对芯片还真的有研究,那么你能否说一下芯片的加工流程?”
这个问题以前万峰是不怎么太明白的,不是上一世在网络上没看过,而是太枯燥没啥意思,走马观花般一眼扫过没记住多少。
但是最近闲着没事儿和顾红忠秦光辉瞎聊的时候,顾红忠曾经用一个盖房子的说法让万峰记住了芯片的制作流程。
“我们知道盖一栋房子的步骤是打地基,垒砌墙壁,上梁封顶这么几个主要步骤,对吧?”
米广南和万首吾点头。
“如果把制作芯片比喻成盖房子,首先就是要给芯片打地基,经过早年的多次试验,国外确定制作芯片基础的最佳材料是圆晶,也就是单晶硅薄片。它就是整栋大厦的地基,地基的好坏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质量。”
“继续!”
“别看单晶硅薄片听着一派高大上的样子,但它是出身一点都不高贵,俗点说就是沙子,高雅点说叫石英砂,水泥里也有大量的硅元素。制作芯片的单晶硅薄片对纯度的要求非常的高,纯度就算达不到百分之百但也得达到百分之九十九,我们国家从五十年代末期制造出第一根硅晶片算起,也算是有三十多年制作硅晶片的历史了,这一点上倒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看到酒桌上的人听得聚精会神的,万峰喝了一口饮料润润嗓子后继续说道。
“也不是说除了单晶硅就没有别的材料可以替代了,砷化镓也可以,我们国家好像是六十年代有工厂制造成功。”
“六二年,天晶一个工厂生产出砷化镓。”
“我们现在有了材料,就开始打地基了,将这些纯硅制成硅晶棒,成为制造集成电路的石英半导体的载体,将其切片就是芯片制作具体所需要的晶圆。晶圆越薄,直径越大生产的成本越低,但对工艺就要求的越高。”
米广南听了不住的点头。
原本他就是随口一问,就是想看看这个信口雌黄要制造芯片的小家伙肚子里到底有多少油水,没想到这货一张嘴就口若悬河了。
“有了地基我们就正式开始盖楼了,从涂抹到显影蚀刻烘干制造,这个过程就非常的复杂,对工艺的要求极高,我们现在落后外国就在这个阶段。”
米广南的脸上略显沉重。
“这个阶段过后晶圆上就形成了一个个格状的晶粒。通过针测的方式对每个晶粒进行电气特性检测。将制造完成晶圆固定,绑定引脚,按照需求去制作成各种不同的封装形式,房子也就盖好了。”
“你的解说很有意思,听了你的解说看来你们要做芯片并不是热血上头拍脑袋决定的,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的,不知道你们对现在芯片行业有多少了解?对芯片将来的发展又有多少展望?”
“现在世界上主流的芯片的386,接下来就是486……今天的四月底了,英特尔的80486已经发售了吧?”
“80486?”米广南有点迷糊,他还真不清楚这块传说中的芯片已经发售了。
“80486是基于它的上一代80386的延续性产品,指令集与80386非常相似,只有增加少量的指令,结构有很大的突破。它有内置资料快取芯片,一个浮点运算处理器,和多重管线。120万个晶体管,工艺达到了一微米。这应该是微米级的最后一块芯片,以后芯片的工艺开始进入纳米时代,从五百纳米到三百五十纳米直至十纳米。”
“十纳米?”米广南心中的震惊无以复加。
这是什么概念?人是细发是六十微米,一微米等于一千纳米。
这十纳米?
“真的会达到那个阶段吗?”
“我可以确定,您老要是身体保持健康,七十多岁的时候说不定就看到了。”
米广南皱着眉头沉默了半天。
“小伙!说说你的计划吧。”
“英特尔的芯片马上就要进入纳米阶段了,我估计再有五六年就会出现,我们的差距和人家已经有点远了,这个市场我们再不抓紧就全部被人家占领了,将来这可能是一个千亿米元级别的市场。这是我们下决心发展芯片的目的,若只是说赚钱这还俗了点,将来的军工也会用到大量的芯片,您想一下我们的导弹飞机用着外国的芯片,您觉得这是让人放心的事情吗?”
米广南的神色开始凝重。
“真是这么个道理呀!”
“这还不是重要的,一旦到了战争年代,外国卡一下不供应我们芯片了,我们还有胜算吗?”
米广南看向万峰目光有了质的变化,这个思想层面就高了。
“所以,我们要研发芯片和半导体,哪怕砸锅卖铁也得上,但是我们缺少人才,不知米叔你有没有到我们企业供职的想法?脸响给你多少钱,我给你三倍的工钱,包括你的团队。”
对于挖角脸响万峰没有一点压力,这样的企业,存不存在没有多大的价值。
现在倒了也许是好事儿。
第1506章 你们的理念不同
米广南现在脸响一年的工资六千多元,他团队的平均工资在四到五千左右。
万峰一张嘴就喊出高于脸响三倍的工资,这让米广南多少还是有些动容。
三倍的工资就是两万多元,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但疑虑也在心中诞生,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这货有这样的实力吗。
万峰大概也看到了米广南心中的疑虑,拍着胸脯说:“我说话算话,如果你带着你的团队到我公司来,高于脸响三倍的薪水,如果有成绩薪水还会成倍上涨。”
米广南一年六千多元的工资真的不多,南湾厂赚这个档次薪水的人有一大把,顶尖的几个人都是一万二的年薪。
想陈道李达还有两个留下的苏联专家马克西姆和柯察金也是这个工资水准。
这个队伍到年底还会扩大,顾红忠明年就会上涨到这个层次。
“暂时我还没有离开脸响的打算,我在这里做得挺好。”
“脸响是个没什么前途的公司,您留在这里将来只会陡增烦恼。”
不管谁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家或者公司不好都是不乐意的,米广南也不例外。
“小伙,你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怎么知道我们公司没有前途?”
这有什么怎么知道的,我可是过来人当然知道了。
脸响两巨头在九四年底出现分歧,他要走技工贸道路,另一位巨头一心要当买办走贸工技道路。
九五年矛盾无法调和出现裂痕,九六年撕破脸,米广南九九年离开脸响。
“我没有故意贬低你们公司的意思,之所以说这句话是你和联系另一个老总理念不是怎么合拍,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分歧最后一定会弄的脸红脖子粗的。”
“这是你的臆想吧?我们现在合作的挺好的。”
“那只是暂时的,不出五年你们一定会有分歧的。”
米广南有点不高兴:“说说你的理由。”
“小万!你这话说得有点极端了,还不给米老道个歉。”万首吾看米广南有点不乐的样子,出来打圆场。
万峰可没有道歉的想法,他又不是胡说,只是说早了一点而已。
既然话说出口了,往下也就得接着说了。
“米工,我想问你的理念是什么?”
“现在我还没什么太大的目标,就是让脸响立足活下去。”
“假设你们明年推出的电脑取得了成功,脸响立足了,然后呢?”
“继续做下去去呀?”
“用外国的硬件组装电脑,外表写上自己的名字,忽悠华国人说是民族品牌?”
脸响后来就是这么干的,这也是后期国人明白后唾弃它的原因。
“不会,我们要做自己的产品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如果你们公司的另一个巨头却想走我刚才说的那条路呢?那可是一条省时省力的路,买来现成别人成熟的部件,组装在一起就卖多省事呀,自己研发多少钱扔进去说不定都会打水漂,你能将就他吗?”
米广南坚决地摇头:“不能!”
“还是他能将就你?”
米广南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是呀,刘质会将就他搞自主品牌吗?
“不能!”沉思良久,米广南答道。
万峰微笑着点点头:“这样他要走组装的路,你要走自己发展的路,谁也不会将就谁,结局会是什么?”
米广南没有立刻回答万峰的问话,而是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是呀!如果那样该怎么办?
他也是很清楚刘志的脾气的,别看他现在在将就自己,那是因为自己带来了汉卡帮着脸响走出了倒爷的层次。
“不管怎么说,米工!如果将来你有离开脸响的哪一天,我们南湾集团的大门随时向你们敞开,而且不管那时候你多少工资,我们都给你三倍的价钱,这包括你的团队,你来多少人我们就收多少人,而且你们有的福利我们都有,你们没有的我们也有。”
万峰觉得有必要回去把自己的公司改改名称了,感觉在吸引人才方面,集团可比工厂拉风多了。
这次回去还要印一些上档次的名片,到时候掏一张递上去显得比格十足。
上面印着南湾集团总裁:万峰。
就是拿出拉来唬人都能唬一愣一愣的。
对!就这么办,回去就让闫凌给自己设计名片。
对于万峰的这个建议米广南没有反对。
这时,万首吾说了一句让万峰差点抱着他亲两口的话:“老米!五一过后咱们到小万的企业去看看怎么样?我对他的企业很有研究的兴趣,就当出差了。”
“以什么理由出差?”
“他们厂子不是生产出学习机了吗?你们脸响不是还有一些贸易项目吗,你就说去考察看看有没有代理仿制的价值不就完了吗!你一个副总连这也用别人教真没前途。”
被万首吾鄙视的米广南并没觉得有什么难堪。
“这个主意不错,我也对这小家伙的企业有很大的兴趣,去看看他的企业什么样子。”
“欢迎欢迎,你们若是去了,我们一定扫榻相迎。”
万峰赶紧表示热烈欢迎,基本上他可以确定只要万首吾和米广南去了就一定会爱上南大湾。
他的研究大楼里的环境和设备和华科院比可能没什么优势,但是和脸响比却是绰绰有余。
八九的脸响资本都不一定比他下面一些配套厂的老板实力雄厚,拿什么和他比。
好歹他那些实验设备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苏联来的呢,就是国内的也都是最好的。
这些设备被他手下一堆七级八级技工已经改造的比原厂设备先进了很多,就是和一些西方国家的设备比也不落后多少。
他们不喜欢才是怪事儿。
从事研究的人对实验室的感情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这顿酒喝到十二点半,散局后,万峰和万首吾、米广南握手道别。
结完账后,万峰和诸国雄陈道也回到了驻地。
诸国雄确实有料事如神的本领,他就知道一旦给万峰牵线就会没完没了。
果然,接下来的几天,万峰就缠着他见这个见那个。
着实见了些实权派人物。
第1507章 不知好歹的华国人
这些人都是京城的无线电厂、半导体厂的厂子,其中就包括后期叫京东方的774厂。
774厂曾经是华国最大的晶体管厂,现在依然是晶体管生产的老大级别。
万峰几乎再京圈转了个遍,广交天下朋友。
当然现在还不能算是朋友,仅仅也就认识而已。
为了顾及影响,这些人万峰也没有请吃饭也没有送礼,顶多见面的时候撒两包烟。
当然这些天万峰混在一起最多是宝利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马姓的经理。
他也给万峰介绍了不少半导体方面的牛人给万峰认识。
万峰没送什么礼物给那些厂长经理什么的,但是私下里可是给了这马姓经理不少东西。
名义上是感谢他介绍了不少人给他认识。
但暗地里有什么目的万峰可对谁都没说。
当这一圈转悠完的时候,苏方代表团坐着会飞的机也来到了北晶。
再过一个月,西方国家再次开始对华制裁,从八零年开始的华国和西方的短暂蜜月期到此为止。
华米两国历时四年半,耗资两亿美元的和平典范无疾而终,寄予军方厚望的尖八二胎死腹中。
这样一来作为两手准备的苏27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当然军方虽然做了两手准备,但是还没料到华米两国的合作这么快就结束了。
若不是华国人天生的谋定而后动,这下子可真的手忙脚乱了。
苏方到达后经过一天的短暂休息后,便在华方人员的陪同下走访了当时名声最响的大珊栏。
主要是看看华国的市场上都有什么货。
这一看之下苏方人员下巴差点惊掉下来。
琳琅满目、目瞪口呆、呆若木鸡、激动不已。
想不到华国的市场上竟然有这么多式样的货物,很多货物同一个物种竟然有多达十几个厂家十几个样子。
这些货物在他们苏联是不可想象的。
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知道以货易货这个形式太明智了。
就是华国给他们米元,他们也是得用来买物资。
哪里有华国这么品种齐全的货物?
起码经互会内是不会有这么齐全的物资的,至于西方世界,他们就算有钱人家也未必会卖。
苏方的随行人员写呀写记呀记,记了半天白忙活了,华国这边已经把主流的商品汇编成册,印了一本小书。
苏方不知道,瞎忙了半天。
苏联人关起门来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最后确定了什么商品。
后世网上流传的苏方交易了三样东西:手电筒、暖水瓶、裘皮大衣。
对这个传言万峰表示不太信。
他和苏联打过交道,手电筒和暖水瓶都有过交易,但裘皮大衣却是一件没有。
而且手电筒和暖水瓶并不是交易的主流,它们在万峰交易过的商品里,甚至都进入不了热门交易商品的前十。
它们甚至不如手套袜子鞋交易的量大。
苏方人看也看了,研究也研究了,那么也就该进行谈判了。
谈判是在五月三号下午开始的,第一天的谈判桌上刀光剑影,硝烟弥漫。
苏方提出每架苏27五千万米元,一个子不能少。
“我们认为,S27与米国的F15具备同等性能,都是双发、远程重型歼击机,F15是5500万米元一架,那么S27至少要5000万米元一架,一分钱不能少!”
阿尔巴特军区的将军安德烈维奇是主要的谈判手,这货一脸横肉态度傲慢。
苏联人直肠子的性格暴露无遗,上来就开门见山,直接就亮出了底牌。
“安德烈维奇将军,谈判不就是谈吗?你这上来就定了这么个调子,这往下就难了,我觉得咱们应该和和气气地好好谈。”华国这边一个中年少将语气温和地应对。
“我们的时间很宝贵,今天最好能谈出结果,谈好了我们就尽快回去,所以没什么可好谈的,你们如果觉得不行,可以不买。”
今天万峰是进场了的,只不过属于列席旁听之类的,光有听的权利没有发言权。
这个安德烈维奇肚子里的肠子是不是蛔虫多了?
万峰断定他这不是唱白脸,而是天生就这味儿。
如果放在苏联鼎盛时候,你玩爱买买不买滚这一套还凑合。
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