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4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装预计要两到三天的时间。
同时,宿舍食堂所需要的东西也开始进入,锅碗瓢盆床桌凳椅等。
几乎是双管齐下。
这些东西布置倒不需要多少时间。
等宿舍食堂里的设备完毕,就开始接待家长。
就算人家的孩子是残疾人,但也是自己家的孩子,那些被录取员工的父母和直系亲属组团到福利厂来参观。
面对花园式的厂区,整洁的宿舍和食堂,这些家长们太满意了,当然还有收入情况。
周永义作为福利厂的第一任负责人,把他招工时的那套说辞又重复了一遍。
员工的基本工资是九十元,食宿全免,夏天有高温防暑费,冬天有取暖费,划拉到一起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元的收入。
按照八九年的工资标准,这工资属于正常的标准,在将威偏低一点。
但加上吃饭不要钱,这个标准就不算太低了。
一个吃饭一个月怎么也得个二十元吧,这要是算上基本就处于将威地区的中游水平了。
这些个家长们带着忐忑的心情而来,带着满意的心情归去了。
等厂里的设备安装完毕,这些员工们就会到工厂报道开始自己崭新的生活了。
道边这些带着防雨罩出现的电话亭成了将威现在一道新的风景。
每天打电话的人都是络绎不绝的。
湾口五门电话几乎没有多少清闲的时候,万峰每次经过都会看到有人拿着话机哼哼哈哈的。
真不知道在没有电话通讯基本靠吼的时候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打电话的当然多数都是青年男女,从表情分析都是神神秘秘、暧暧昧昧的。
许斌和滕媛媛因为打电话扯着蛋了,不知这些年轻人有没有扯着蛋的时候。
一个男青年估计就是被扯了,他从电话亭出来急急忙忙地跑进张璇卖传呼机的店铺里,一分钟又急急忙忙地跑出来拿着卡插到电话机里拨号接着打。
显然这青年刚才一张卡的钱打光了,这又急急忙忙地买了一张。
自从有了电话后,张璇的心情就像春天的小花一样充满了明媚。
她的传呼机现在销量终于又回到正轨了,以每天几十台的数量在增加。
传呼机卖的不错,服务户数自然也就增加了。
到九月五号,好利传呼台的服务用户早已过了三千,现在正在以每天几十个帐号的速度向四千户奔去。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年底突破五千户没有问题。
与服务户数增加成正比的是自己帐号上的财产也在飞快地上涨,好像从传呼台开业到现在,除了收回了全部投资外还多了几十万。
张璇几乎一天到晚把自己锁在传呼台里,除了到营业部勒帐外几乎在外面很少看到她的影子。
第1586章 合作
在麻将还没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是不知道这玩意为何物的。
麻将在别的地方什么时候出现万峰不清楚,但是却清楚地记得它在北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八九年的冬腊月。
当年将威第一个买麻将的人是小树屯一个叫许奎的人,他花了一百九十元在百货商店买了一副淡黄色的二号麻将。
在将威开启了麻将人生。
这玩意其实就是一个赌博的工具。
福利厂生产麻将这算不算是歪门邪道?算不算是助纣为虐?
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万峰没有去考虑过。
纸牌当初发明的时候也不是当做赌博工具出现的,是当做一种娱乐和算命的工具出现的,最后不也成了赌博的代表了吗。
麻将在福利厂出来就是一种产品,产品本身是没有什么对错的,对错在利用它的人而已。
在福利厂的设备安装完毕,员工进入厂子开始学习的时候,万峰已经和韩广家杨建国悄然离开了将威。
他们从渤海坐飞机到达了后世被人称为魔都的尚海。
尚海,解放前就以十里洋场而蜚声国际,但那并不是一段什么光彩的时光,以殖民地形式存在就是一种耻辱。
尚海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历史记载,据称是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的封地,因此有申的别称。
这是万峰平生第一次来尚海。
在虹桥机场下飞机的时候,万峰心里十分的平静,竟然没有点什么激动的情绪,这不正常。
前来接机的是谭胜。
这货西装革履,人模狗样俨然一副老板的派头,与他现在的光辉形象相比,万峰反倒像个尚海人嘴里的瘪三。
但谭胜自己却有清醒的认识,紧跟万峰的步伐,在从机场往外走的时候把尚海这边的事情大概说了一遍。
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在尚海政府眼里确实是个老大难问题,在国家不支持这个行业后,这个行业朝不保夕一天不如一天。
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政府也想把这些半导体行业进行重组分流,但是这一行业有上万的从业者,一是没有那么庞大的接受单位,二是也不愿接受。
这就造成了这个企业不上不下的状况。
就在这不上不下的当口,有人要承包政府当然是喜出望外,不但支持还给了一些优惠条件。
但是阻力出自基层,部分员工担心自己的权益没有保障,提出了一些条件,程功不敢做主。
这种事情不奇怪,每一个企业也是一个社会,当这个小社会出现变动的时候自然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触及利益也就等于激发矛盾,矛盾自然也就产生了。
“他们都提了什么条件?”
“其它的条件都还可以,什么实现工厂正常运转保障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等这都不是问题,但有一条不得进行企业任何的人事变动这一条比较难办,这一条陈工不能做主。”
要说企业换了一个领导者,不换人那是不可能人的。
如果一个人不换那承包者怎么去监督工厂的运转?
那不是拿钱打水漂玩吗!
但是为了维持稳定万峰还真没有换多少人的想法,一是因为人生地不熟,一是因为他现在手里没有管理人员。
派谁过了管理?
过来三个两个人真的能玩转一个一千五百人的厂子?
其实十多天前万峰对于承包五厂就有点后悔,一旦承包到手指挥不动这些本地人,这不白浪费时间吗?
“既然承包不顺利那么退而求其次合作方面谈的怎么样?”万峰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一点沮丧反而还有一点开心。
如果承包不行合作也可以,万峰这边提供货源,对方加工生产。
这样谁也不管谁,大家公平合作。
“合作陈工也谈了,对方对合作倒是没有什么抵触行为。”
那就合作。
合作的时候把对方的科研人员全部都借调到南大湾去进行科研,这总可以吧。
谭胜带着万峰很快就见到了陈工。
一个多月不见,陈工略显憔悴,可见干这活儿比科研还累。
一见到万峰程功就诉苦:“哎呀万总!这活真不是我这样的人干的,我真的干不了这样的活儿。”
“哈哈!陈工!您辛苦了,咱们先好好地吃一顿,边吃边聊,尚海这边有什么有特色的小吃介绍介绍。”
“那你得问谭胜了,他知道得比我清楚。”
“啥?我派他过来是协助你忽悠……和人谈判的,敢情这货专门研究小吃了?”
“万总!我可没有!我只是在工作之余闲着没事儿四处走走的时候记住的,我记性好!”
吃的记性!
“那带我们去吃饭吧。”
谭胜就把他们带到一个当地比较有名的小吃部,叫了一些这个小店有名的小吃。
什么油豆腐线粉汤,三鲜小馄饨,蟹壳黄,排骨年糕什么的。
也没吃出什么特别的,尤其那蟹壳黄,万峰还以为是蟹肉什么的,谁知只是发面做出的食品。
“万总!承包的事儿……”
万峰没有让程功说下去:“谭胜和我说了。既然承包阻力大,那就谈合作吧,等将来有机会再说。”
如果万峰想把元件五厂打造成华国的泰机电,那么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较保险,防备被人摘了桃子。
“如果谈合作就好办多了,他们对咱们要生产的芯片还是很有兴趣的。”
“我对承包和合作的兴趣远没有那些科技人员大,说说元件五厂有多少科技力量。”
程功就说起了元件五厂的科技队伍。
元件五厂总共有职工一千四百三十九人,但却有一支二百六十八人的科技队伍,这是一个怎么比例的企业?
该厂现在能生产微波低噪声晶体管、中功率晶体管、双极模拟集成电路、PMOS电路、部标CMOS电路,国标CC4000系列CMOS数字电路、S模拟电路、NMOS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等9大类、300多个品种。
年产晶体管208。61万只,集成电路245。94万块,工业总产值1496万元,实现利润3万元。
这就是八九年元件五厂的状况。
生产了这么多东西才三万元的利润?
这还怎么玩呀?
第1587章 不留个纪念不白来了吗
谭胜这货是才华把万峰震惊的差点噎死。
万峰就随后问了一句尚海半导体企业的情况,这货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足足说了半个多小时。
万峰听到后来饭都忘了吃了。
他绝对想不到魔都竟然有这么多的半导体企业。
仅仅从无线电一厂开始算起就冲到了三十七厂。
还元件也是十几个企业。
这还不包括做收音机电视机的。
哎呀我去!这是多少厂子呀?
这些厂子有盈利有亏损的。
盈利的从三万两万到三四十万,就这样了。
亏损的也差不多,从三万五万到最多亏损三百来万。
这正说明,尚海的半导体业正出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集体亏损步入深渊的局面,最后破产倒闭。
如果处理好还能起死回生,重振雄风。
谭胜这货是怎么想住这些东西的?
看来这货在尚海这一个多月也没专门找吃的,还是干了一些实事的。
“说说这些厂子的技术人员,挑多的说,不到十个的就别提了。”
于是,谭胜就列出了一大片目录。
元件五厂技术人员268人,实现利润3万元;
无线电七厂技术人员243人;实现利润65万元;
无线电十厂技术人员92人;实现利润6。3万元;
无线电十四厂技术人员365人;实现利润2万元;
无线电十七厂技术人员167人;实现利润17万元;
无线电十九厂技术人员261人;实现利润12万元;
……
上边这是盈利的,下边还有一片亏损的。
谭胜又说了半个小时。
虽然这些数字非常的枯燥,但是万峰听得还是非常认真。
万峰在听这些枯燥的数字时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科技人员越少的企业亏损的越多。
这些科技人员过百的企业管是盈利三万还是两万起码还没亏损。
这充分说明了科技就是生产力这个千古不破的真理。
明年,国家改变政策降低关税开放半导体市场后,这些企业估计有一半得活不下去。
今年是不是来早了?明年来好了。
既然他们明年说不定就活不下去了,万峰觉得今年就应该试试挖角,到了明年说不定就被人家挖去了。
谭胜对这些事情这么了解这个工作就交给他了。
“明天你和程工就和五厂谈合作吧,我们给他们芯片生产的任务,他们赚取加工费,先把这条线拴上,将来它们实在不行的时候我们在全盘接手。我还要交给你一个任务,你程功回去后你就留在尚海,你的任务就是联系这些厂家里比较厉害的人物。”
“啊!程工要是回去了就我自己留在这里呀?”
“这里可是大都市多好呀?说不定你还能勾引一个尚海姑娘,南方姑娘白白净净的,你若是领回去多有派头。”
万峰不不知道,谭胜这货还真就在尚海忽悠到了一个姑娘,这姑娘是无线电十四厂的一个技术员,才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十四厂。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认识上的,反正现在和人家黏黏糊糊的。
他谁也没说过,万峰也不知道,如果知道说不定要提醒他别犯了作风问题。
“我光在这里联系他们?”
“你主要是挖人!如果挖不来能认识也不错,将来他们走投无路的时候你再出面不就水到渠成了吗?我会提供给你活动经费的。”
谭胜挠头:“你怎么一说活动经费我怎么感觉我像特务一样,不会挨揍吧?”
那时的小人书里的特务都是有活动经费一说的,谭胜联想到这方面也不奇怪。
他要干的工作确实和间谍有几分相似,不过不是军事间谍,而是商业间谍。
“我不会让你白干,高级的技术人员介绍一个到南湾厂我给你一千元的辛苦费,普通技术人员就只能给二百元了,如果能把国内有声望的专家介绍过去,一个我给五千元。”
要想让人卖命,不给好处怎么能行。
谭胜一听当时来了精神:“一个一千,十个就一万;一百个就是十万,一千个一百万,一万个……哇塞!我要是能划拉到一万个,这辈子是不是就可以在家里躺着享福了?”
万峰无语了,这货怎么先算开这个了?你能划拉到一万个吗?
全尚海这样的人员他也没有一万个吧!
“万总!你说话可算数呀?我可马力全开了。”
“我什么说话不算数了,就拿这次来说,虽然承包没谈成但是合作若是谈成了,我一样会给你们奖励,只不过比原来能少一些而已,跟我工作没有白出力一说。”
“万总!拉钩!我保证年前就弄个百八十个回去。”
拉钩?小孩呀拉钩,谁跟你拉钩呀!
“万总!要不把你那大哥大借我装装门面怎么样?有这玩意儿说不定我的挖人计划会进行的更加顺利。”
“大哥大借给你没问题呀!但你确定你能交得起话费?这玩意一个月少来少去的打也得几百元,稍微多打几个电话就是过千元。我给你的活动经费估计够打电话了。”
一听这样谭胜当场撒气:“那不要了,等我有钱……”
“不用等你有钱,你要是头年能给我介绍个三十二十人回去,我奖励你一台大哥大,外加两万元的话费。”
刚才已经精神了一回的马上又精神了一回。
“说话算数?拉钩!”
“滚一边去!谁和你拉钩,你挖人不要紧,但是别弄那些假大空的玩意儿,在我给你的条件范围之内,你怎么忽悠都行,但是不许凭空给我乱许承诺。”
谭胜把胸脯派得山响:“乱许承诺那不是骗子吗!咱是凭本事说事的人可不是骗子。”
万峰怎么感觉这货怎么看都像骗子。
尚海现在是有信号的,因此万峰这次是带着大哥大来了。
谭胜就羡慕万峰拿大哥大的样子,幻想自己什么时候也来一个,那多有派!
到现在万峰是明白了,他这趟尚海是白来了,什么事儿没干。
既然什么事儿没干,旅旅游总可以吧?
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尚海不在黄浦江里撒泡尿不特么白来了吗!
第1588章 方便面的发展计划
作为幕后的人万峰是不方便在程功和元件五厂谈判的时候出现的,他就是出现无非也就是旁听。
因此在加下来程功谭胜和元件五厂谈合作的时候,他就带着韩广家和杨建国在尚海好一顿的溜达。
因为有此前一个多月接触的底子,再加上程功出自五厂的身份,和元件五厂关于合作的谈判就非常的顺利的。
仅仅两天双方就签订了合作合同。
第一批华国一号的芯片制作为十万片,因为不是世面上最先进的芯片,因此这块芯片的成片成本并不算高。
通常芯片的成本大多等于零售价的十分之一,像现在一块英特尔的486芯片,市场价一千几百元,它的成本也许还不到一百块钱。
华光一号的晶片成本、掩膜成本、封装成本、测试成本外带加工费加在一起一块芯片的成本还不到十五块钱。
而此时市面上同类的286型芯片的售价依然高达二百多元。
而386芯片依然处在五六百元的高位上。
这块芯片万峰并没指望它能赚钱,只要不赔就行,现在看来还有点赚头。
合同签完了,程功还要留一段时间在这里进行产品指导,直到对方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万峰三人在尚海也逛得差不多了,准备回去。
万峰准备回去的时候到北晶去转转,有些事情他要谈谈。
就在三人准备回去的时候,万峰接到了张石阡的电话,让他参加分厂落成典礼。
分厂的落成是在计划之内的,这个时候也该落成了。
此时,南湾厂第三条二十万台发动机的生产线也正好上马,那条十万台的生产线也被替换了下来。
只要把这条线拉到东莞安装上即可。
前期换下的两条五万台的生产线已经被张石阡拉到东莞去了。
万峰临时决定先去东莞,然后背上去北晶。
而更加凑巧的是,在张石阡给万峰打完电话后不到五分钟,夏影莹也给万峰打了一个电话。
万峰这个一个月加起来通常也响不了两次的大哥大破天荒在十分钟的时间里响了两次。
夏影莹的电话说有外国人要找他谈谈。
这倒是让万峰有些意外。
外国人找他?老外里他认识最多的也就是苏联人了。
如果是苏联人还情有可原,但除了苏联人他并不认识什么外国人。
苏联人找他自然不会通过夏影莹,他们之间根本就没联系。
而且现在苏联人也没功夫找他,现在他们正闹动乱呢,哪里有时间搭理他?
而通过夏影莹这层关系找来的老外大概就只有荷兰人居里特和卡尔德了。
这些家伙要和自己谈什么?谈合作?
好像可能性不大呀,这还不到两个月就准备和自己谈合作了?
时间好像太快了点吧!就是谈他们也应该明年来谈呀?
如果是合作倒是天大的喜事。
临行前万峰交代了程功和谭胜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就和韩广家杨建国直飞广州。
九月十五号,万峰三人出现在东莞大岭子乡大潭村。
被张石阡命名为西大湾的工业基地里已经有模有样了。
这里的一切从厂房建设的风格布局到污水烟尘处理几乎照搬了南大湾的一切。
万峰进入西大湾的时候,还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山湾里多了几个小型工厂。
很明显,这是几个为摩托车做配套的小厂。
建筑风格也是和南大湾一样,为了节约土地,这些小厂的工作车间也是采用三层小楼的结构,这样可以节省下大量不必要占用的土地。
这几个小厂也不是都给摩托车做配套的,其中一个就是康师傅方便面的分厂就和摩托车没什么联系。
万峰刚到这里就看到了在这里建方便面分厂的夏秋隆。
“兄弟!你来了,哥感觉好久没看到你了。”
夏秋隆上来就给了万峰一个熊抱,这让万峰十分郁闷。
这货啥时候学会毛子那一套了?
“夏哥!你这出来多久了?”
“半年多了,这半年多我就在这山沟里待着来着。”
“我上次来怎么没看到你呀?你工地上的人每一个我认识的。”
“上次?就是一个半月前那次?我不是去广州了吗,等我回来的时候张哥说你已经走了,把我郁闷的够呛。”
“嘿嘿!哥!你这在这里一待就是半年,你就不怕嫂子找个拉帮套的?你这心可真大。”
“就知道你小子三句话不说完就奔下三路,你嫂子的为人我可是比你清楚,她可不是那样的人。哎小子,这方便面厂你也是股东呀,你咋就一点没关心这分厂的建设呀?”
“谁说我不关心呀,我已经给方便面的发展准备了建议了,这叫不关心?”
夏秋隆纳闷:“啥建议呀?我怎么不知道?”
你当然不知道了,我还没说呢!
“现在市面上除了我们的方便面,已经开始有厂家开始投产制作了,咱们不能老躺在功劳簿上睡觉,不能老指着一款食品打天下。下一步我们要开发新类型的方便面,争取在明年底或后年春夏上市,名字我都起好了,就叫老坛酸菜面。”
“老坛酸菜面?配方呢?”
“没配方呀,不是告诉你研发吗?”
“还没研发呀?那研究这一款面得多少科研经费?”
万峰想了一下:“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准,大概要几百万吧!”
别以为研究一款方便面容易,那投入的经费也是百万千万计的。
口味的搭配就需要无数次的实验,质量的安全这都是至关重要的。
辛亏方便面厂建立之初,万峰就让夏秋隆他们注意科研队伍的建设。
负责科研队伍建设的是刘赫,他已经建立了一支有几十人的科研队伍。
“握草!几百万呀!”夏秋隆有点大惊失色。
“鉴于我在方便面厂属于甩手掌故一类的人,因此这次科研的费用我认购三分之一,余下的三分之二你们五人出总可以了吧,也算是对兄弟们平日辛苦的一些补偿。”
“这怎么好意思呢。大家都是兄弟。”
“别扯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