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英强撇嘴:“哥!现在是冬天,你家有苞米地呀?”
这货还特么挺能对付的。
“港口那边活儿干完了?”
“没有多少活儿了,于哥手下的车也不少,自己干估计都喂不饱,我不准备去凑热闹了。”
“那你跟着谭春的工程队干你那三四台破车也吃饱了。”
像谭春这么大的工程队,就是拉材料也得个十台八台车的,就诸英强那五辆小翻斗好干什么的。
“哥!基建队的活儿环境太差了,埋汰!我想干个能开车还干净最好是能经常看到姑娘的那种活儿。”诸英强眉飞色舞,恨得万峰想抽他。
这货怎么看着都像个色狼。
老诸家好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呀!
“我想想。”
万峰往沙发上一靠,开始思考。
让诸英强搞物流?万峰怎么都感觉这家伙不带架,他弄个年入几十万的买卖万峰觉得还可以,再大了他根本玩不转。
算了,还是给他弄个小买卖吧。
“那你搞公汽吧,咱们红崖县正好没有公汽,将来红崖扩建后上公汽是必须的,你买二十台车现在就在县城里转转,一年弄个几十万怎么样?”
九六年的红崖别说公汽就是出租车都没有,有的就是大街上的人力三轮车。
当时县城小也不需要什么公汽和出租车。
但是马上从撤县化市以来,红崖城区也在逐渐扩大,原来那种一个小时逛遍全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2072章 试车
诸英强疑惑地问:“怎么弄?”
对于他来说,公汽是个非常陌生的名词,长这么大除了红崖外他基本没到过别的地方,连渤海市都没去过,哪里会知道公汽是什么玩意儿。
“红崖现在有两条主街,一条是新开路,一条是老街。你要做的就是先把这两条街的公汽开通,东线从山石乡政府到红光,距离大概有十四五里地吧,另一条线从海洋村到庙岭,距离差不多也是这么多。车辆就在这条线上一辆接一辆来回的跑,从早晨跑到晚上不间断地跑明白了?”
诸英强点头,这个他倒是懂,怎么也是养了两三年车了。
“至于收费,不管路程多远上车的人就收一块钱,一个人你就赚这一块钱。”
“坐多远都是一块钱?”
“对了,就是有闲的蛋疼的人在车上坐一天只要不下车也是一块钱。”
“哥!这能赚钱吗?”
“赚不赚钱跑起来看,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等我到黄海给你订二十辆车。”
南湾集团没有客车目录生产不了,但是东丹黄海客车厂是生产客车的,这边自己设计个公汽的样式让他们生产就完了。
红崖开公汽是在九九年,用的那种憋憋咔咔的小客车,一车大概能做个十几个人,跑了很多年才换了大一点的公交车。
直到二零零八年才算换上了正式的公交车。
一个车做十多个人的小客车哪里能满足交通的需求。
万峰直接就上了后世的那种宽敞标准的公汽车,一下子就把红崖的公汽拉到了二零一六年的水平,就算一步跨入共产主义了。
和上一世二零一六年后的公交车相比,唯一的差别这些的车是烧油的,而上一世二零一六年的公汽都是电动的了。
说干就干,万峰当场就画了一个前脸超大风挡模样富丽堂皇里面宽敞异常的公交车。
万峰拿着图样看了半天满意地点头:“就这样了,派人送到黄海客车厂,问他们接不接这个单子?”
这也是百万级别的单子,黄海没有理由不收的。
万峰回到将威的第六天,诸国雄带着一个略显庞大的代表团来了。
二十多个人。
这些人可不全是北方军区的,乃是全军的人,各战区的代表主要还是总参后勤部的人多。
他们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就是看看南湾汽车制造的六轴重卡。
万峰先在将威最好的酒店招待了这些不平凡的客人,然后用一辆黄海大客把这些人全部送到了黑礁开发区。
提前接到消息的南湾汽车在门口举行了一个简单又不失隆重的欢迎仪式。
南湾汽车的负责人文光华致了欢迎辞。
仪式完毕,在万峰和文光华以及南湾汽车高层的陪同下,一众人进入了南湾汽车的厂区。
在六区的广场上,那辆六轴重卡披红带绿威武地站在广场中央。
“哎呀!挺好看的!”有人忍不住发出一声赞美。
这辆六轴的重卡就是二十多年后在一五抗战阅兵上出现的东风26的载重车。
前二后四的轴距排列,看着显得很扁的车头有点蠢萌。
在外观来看,这车型可是比当时白俄罗斯造的玛斯系列车好看多了。
诸国雄带着这些人围着大车转了一圈。
文光华就给这些军方人介绍这车的构造,什么双叉臂独立悬挂,多连贯通式驱动桥和多轴超重型越野汽车油气弹簧平衡悬架装置。
非常省油且扭矩巨大的发动机和液力机械变速箱,六轴全驱动等。
其中,文光华着重介绍了南湾拥有独立技术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全驱动的驱动底盘。
虽然这些东西脱胎于玛斯7912,但是已经和原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辆车现在进行了空车越野试跑,行程超过一千公里,负重十吨二十吨各跑了有一千公里。负重五十吨跑了有四百多公里。”
文光华又介绍了这辆车路试的情况。
“跑跑让我们看看。”一位领导发话。
文光华一挥手,早已等待在一边的司机爬上了车,随后发动机的轰鸣声就在这个小广场上响起。
一轰油门的声音如同雷鸣,充满了金属感。
接着就有领导热情大发爬上车要出去溜一圈。
南湾汽车在这里有一个试车场,就是被挖掉去填海的那座小山。
这座小山被挖去填了海形成了一个有近两平方公里大小的坑坑洼洼的地盘。
这块地就被南湾集团买了下来,变成了一个显得简陋的试车场。
之所以显得简陋因为是才修的原因,等再过几年这里将来是要修一个现代化的试车场的。
南湾汽车这么大一个车企没有自己的试验场怎么能行。
试车场现在虽然简陋,但是一些实验跑道却是一应俱全。
最外圈为高环跑道,高环跑道内拥有搓板路、卵石路、高速路、坡路、山路等整车测试路面。
大客车又把这些客人带到了这里。
这辆车咆哮着跑了出去,先是绕着高环跑道转了一圈。
驾驶室非常的宽敞,坐个三个五个人不在话下,因此这一批领导们坐完了,下一批领导又上了车。
大车在高环跑道跑了四五圈,这些领导们几乎都上去过了一把瘾。
领导们过完瘾,他们带来的司机该上去过瘾了。
在弄明白这辆大家伙的驾驶要领后,这些军队的司机在南湾汽车试车司机的陪同下就把大家伙开进了车场。
也是先跑了两圈高环跑道,大概是试试这车的最高速度,然后车就拐进了其它路面,搓板路、卵石路、高速路、坡路、山路统统跑了个遍。
一直跑到天快黑了,这些军队司机才恋恋不舍地从车场里出来了。
“第一次开这么大的车,真爽!”
“这么大的车在搓板卵石路上一点不觉得颠簸,开着感觉太棒了。”
诸国雄和这些军方的人并没有回将威,他们就在黑礁镇一个旅饭店住了下来,明天他们还要看看这辆车的负重表现。
如果负重表现合格,这辆车几乎就会被签下来了。
第2073章 战略定位
诸国雄他们在开发区待了三天,在通过空载负重测试后,基本上对这款大车持赞赏态度。
“这种车你们还能开发出多少个品种?”为首的一位总后勤部的领导问。
“经过这次研发,我们确信六轴到八轴的车我们全可以开发。”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文光华,自信满满。
这款车他们算是整整鼓捣了两年了,期间攻克了无数的难关,但是专利就申请了近百项。
“六轴以下的呢?”
“我们万总说了,六轴以下的就不研究了,饭不能都自己吃了,国内不是还有其它的企业在研发吗!”
当时万山也在研究特种车,严格来说万山研发的时间比南湾还早,只是他们的技术储备没有南湾强,才会让南湾后来居上。
不说别的,当时万山整个企业的员工还没有南湾的技术人员多,它们整个企业的人数甚至没有南湾一年招收的大学生多。
南湾这几年起来的做出成绩的人都是大学生。
所以它们拿什么和南湾比?
但是万峰还真没有往六轴以下发展的计划,六轴以下的载弹车技术难点相对低一点,让给别人做也未尝不可。
有饭大家吃有钱大家赚是万峰的做人准则。
华国军方现在对六轴七轴是有要求的,因为有一款洲际导弹有上车的想法,至于八轴联动的车暂时还没有对应型号的导弹配套。
“这辆车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它还要经过沙漠戈壁和热带雨林的试验,这一项试验完毕就可以生产。”
这是两个必须要测试的项目。
那位大领导没有再说什么。
在万峰送这些人离开了开发区的时候,诸国雄问起了南湾增援的事情。
“顾红忠带队,他正在挑人,年后这些人会到军区去。”
诸国雄满意的点头。
“你这车如果量产了一辆会值多少钱?”
“不会低于二百万,具体成本我也不太清楚,我只是说个大约的数字。”
起码可以肯定,这辆车出厂真的不会低于二百万,成本最低也在百万之上。
这一回诸国雄倒是没有嫌贵的意思。
送走了军方的人后,万峰和文光华又商讨了一些南湾汽车在九六年度该干的事情。
万峰在车间里看到了正在组装的大型翻斗样车。
看完样车又去看了发动机变速箱研究所。
柴油发动机的研究单位也随卡车到开发区的时候跟着来到了这里。
这个研究所现在有技术人员二百八十多号,几乎清一色的理工大学毕业生,带队的青年叫臧俊冠,人送外号臧军官。
这里有十几款发动机和液力机械变速器在研发,从五到六升开始到十升的发动机都有。
当然也少不了小型柴油机的研发。
将来南湾微汽依然会有乘用车面世,小型柴油机现在就是不用也不能扔下研发。
九十年代中后期,国内的中重卡发动机市场其实是非常混乱的。
重汽发动机和康明斯合资,名噪一时的CQ6140发动机逐渐退出市场。上柴在6135柴油机彻底沉沦之后,才发现前方无路,只好和日野合资生产P11C发动机,一方面则进军中卡发动机配套市场生产配件。
杭柴在吃光X6130的老本后,发现斯太尔WD615发动机在华国市场水土不服,销量一直不见起色,于是在其基础上研制起了WD415发动机,意图到中卡发动机市场上去分一杯羹。
潍柴那时还没大名鼎鼎,正依靠其传统的船用发动机业务捱日子,和德国道依茨合资生产7升排量的226B柴油发动机,也是准备进军中卡市场。
走运的是潍柴这期间捡了个便宜,趁着斯太尔被德国曼恩集团兼并之际,勒紧裤腰带从奥地利人手里捡来了两块宝贝:斯太尔的铸造生产线和WD618型12升柴油发动机技术,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日后企业腾飞的基石。
纵观这个时期的国内个柴油机厂,似乎处在迷茫和混乱之中,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瞎跑乱撞。
这个时候只有各整车厂商的柴油机厂因为有自己企业整车分配状况还好一些。
这几年在国内已经闯出一些名堂的红崖柴油机因为给南湾汽车配套,已经越来越大。
红崖动力集团正在考虑收购渤柴。
这个渤柴不是一汽的那个渤柴,而是另一个也叫渤海柴油机的企业,坐落在北辽瓦房市。
这几年渤海柴油机也陷入了困境,他们没有研发出什么新产品,也没有和外国的发动机厂商合资,老是生产传统的6100发动机,已经是每况愈下,企业已经到了快破产倒闭的边缘。
渤柴是一个有上千人企业的大厂,若是倒闭这些人无法分流的话将对本就失业率高的东北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于是,瓦房市委就牵头希望红柴能兼并下渤柴。
江洪国一边在红崖北部山区找地方建分厂,一边在考虑兼并下渤柴。
虽然红崖动力现在有两个生产基地,但是因为汽油机的上马,他们的生产压力越来越大。
这个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但那时红崖动力的事情,怎么解决万峰管不了,但你必须满足我的生产需求,就是这么不讲理。
他们自己只负责发动机的研发而不经营生产。
“将来是重卡的天下,我们主攻的目标是十升以上的大排量发动机,这就是我的预判,其余低于这个标准的发动机可以进行辅助研究做技术储备,用于乘务车的最小排量发动机除外,至于具体的研究由你们自己决定。”
万峰一句话就决定了南湾柴油机的研发方向。
“我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从现在开始在研究发动机的时候要尽量的考虑排放的问题,排放越小越好。”
虽然二零零一年和二零零三年实行的国一和国二并没有让柴油机厂家伤筋动骨,但是二零零七年的国三出现的时候可是正经有一批发动机企业倒在了这个门槛下。
现在南湾发动机就要在这方面做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
万峰相信凭南湾的技术实力十年后达标国三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现在就能做出那样节能的发动机岂不是更好。
万峰回到将威的时候时令已经腊月了,离九六年的春节也没有几天了。
第2074章 未接触过的挑战
九六年的春节对万峰来说除了自己又长了一岁和往年也没多大区别。
这一个春节他干的最多的事情就是陪儿子放小鞭。
堂堂南湾集团老总背着一个书包领着儿子在小树屯的大道上溜达。
万重洋穿得像一个南极企鹅,这一套装备是张璇设计制作的,小棉袄故意做得很大一直到他的小腿肚,而且里面絮了很多羽绒,弄得鼓鼓囊囊的,再加上外形就是按照企鹅的形象设计的,怎么看都是一只企鹅。
张璇其实还给万峰做了一套这样的装备,并试图劝说万峰穿上,但被万峰严词拒绝。
万重洋穿上冒充企鹅还过得去,他这么大个人也整的像企鹅似的,像话吗?
万重洋穿着企鹅服戴着小手套,手里拿着一支一尺多长的香,放一个小鞭在地面上,然后离老远用香头去点,通常一个小鞭要点好几次才能点着。
当看到小鞭冒烟了,小家伙一边嘎嘎地笑一边跑,然后啪的一声。
如此循环。
万峰不时看看自己背着的书包里满满一包小鞭然后叹一口气。
怎么没一次都没见少,这一包子小鞭放到天黑也放不完呀!
张璇这娘们她也有闲心思,她把这些小鞭拆开了便于万重洋一个一个的放,这要是不拆是不是一盘盘的点燃,一会儿功夫就放完了。
还有这个任务应该栾凤干才对呀,她不是爱放小鞭吗?
可惜随着年岁的增大,栾凤的放鞭水平也跟着增加,人家已经不屑于放这种小屁鞭了,不放则已一放专门来大个的。
所以陪小孩放小鞭的任务就只能落在万峰的头上了。
“儿子!冻手不?”万峰非常的弄不懂,这小王八蛋怎么就不嫌冻手呢?冻手了咱们就往家走。
“不冻!”万重洋回答的非常清脆。
他才不傻呢,一说冻手老子就要带他回家,在上过几次当以后他再也不上当了。
麻痹的你不冻手老子还不冻手吗?不知道老子的手一点不扛冻。
这时小树屯几个小孩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万峰心里一喜。
“儿子!小鞭分给他们放好不好?”
“不好!”
“这不对!儿子!记住高兴的时候要大家一些高兴才是正确的,做人不能自私,人自私会没小吉吉的。”
万重洋对老子的话半信半疑,但还是同意了万峰建议。
于是,这几个小孩子每人都得到了几大把小鞭。
待分完小鞭,书包里也就没剩多少。
“没了,这回可以回家了吧?”万峰把书包口撑开让儿子看。
当然刚才还剩一些小鞭被他偷偷倒沟里了,这都晌午了。
“不回家!”
“啊?还不回家?是不是给你自由过了火,你特么忘了你老子是我了?再不回家信不信我打你?”
万重洋突然撒腿就跑,但是刚跑了两步就被万峰一把抓了回来,嘎嘎的笑声像阳光雨一样落在爷俩的身上。
万重洋被万峰扛在肩膀上扛回家了。
“去找你二妈去。”万峰把万重洋放到地上,小家伙就跑去找张璇去了。
张璇抱起万重洋叭地亲了一口,万重洋马上也在张璇脸上亲了两口。
栾凤一看不干了,也把脸凑过去。
可惜,万重洋小手一挥把栾凤的脸推开了。
栾凤火了:“我才是你妈。”
张璇笑的花枝乱颤。
万峰进了一楼父母住的屋子,陪老子下象棋。
万水长是很不乐意和儿子下象棋的,这小子下棋经常玩一些马走田,炮隔两重山就打过来的把戏,最可恶的是小兵有时候不小心就往回走,这谁受得了。
美其名曰陪他高兴但往往把他气得够呛。
“爸!你这一天老在家待着不腻歪吗?”
“有啥腻歪的?”
“我想好了,今年夏天我给你安排几个人,你带着我妈全国都走走,别人活了一辈子全国都没走遍,多没意思。对了,连我大爷和大妈都带着,你们组成一个旅行团把全国都转一转。”
对万峰的这个建议,万水长倒是没有反对,天天在家待着也确实没啥意思,出去走走也未尝不可。
“别动!你这马是从哪里跑过来的?给我说清楚。”
又来了,这回更过分,这回不是马走田了,这回是马走目把他一个车给吃了,老子才五十多岁还没到老眼昏花的时候!
于是,爷俩又开始了一次激烈的争论。
还是栾凤会来事儿,进来直接就把万峰的老将揣兜里了:“好了,你输了爸赢了,可以吃饭了。”
万水长得意洋洋,你就是再一肚子阴谋诡计,我有两媳妇收拾你。
……
万峰在家里蛊惑父母出去走走,而顾红忠却是真的要出去走走了。
年前顾红忠就选好了五十个人,初十这天整装待发地出发了。
他的任务就是协助军方研发新一代的雷达。
雷达是防空系统的眼睛。
当时西方的防空系统接触不到,能接触到的雷达防空系统都是毛子六十年代的产品,比如SA…6,SA…8什么的。
其实华国的防空系统本身是不差的,五十年代,世界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就是华国人实现的。五九年,华国用改进的SA…2干掉了RB…57D,这是世界第一例地空导弹干掉飞机的事例。
只是那十年期间,雷达方面的所有工作都停滞了,没有研发也没有新雷达,到了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全面的落后了。
海湾战争后,国家开始重视雷达的发展,但是这要一个了解和追赶的过程。
单是只靠自己的力量似乎难以在短时间内缩短和世界先进雷达系统的距离,这也就有了北方军区这次在有良好合作体验的南湾集团借人研发新雷达的举措。
北方军区过来一个校官带人。
万峰亲自送顾红忠这一队人上车,并祝愿他们马到成功,早日返回。
顾红忠临行之前,LCD的设计基本已经宣告完成,余下的任务晶东方的人安装设计试验改进也就行了,再者顾红忠也留下了一个叫单仁辉的人。
所以,顾红忠是没什么牵挂地走了,去执行从未接触过的挑战。
第2075章 麦霸
顾红忠是没什么牵挂地走了,但万峰的事儿还老鼻子了。
又过了两天,也就是三月一号,清风车队再次踏上了测试的旅程。
现在南湾集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整车测试系统,在经过各种环境的极限阶段测试后,再进行一次十万公里的长途测试,整个测试才算圆满完成。
清风各阶段的测试已经完成,现在就是进行这最后一个耐力试验。
预计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流程一结束,只要获得生产许可,清风轿车预计年底就会在国内上市。
设备生产部门已经开始设计清风的流水线了。
这个春天,南湾集团销售最火爆的既不是轿车微面也不是手机传呼机,最火爆的是VCD。
去年下半年,国内尤其是南方沿海一带三十多个厂家引进了大批量压制CD盘的设备,拥有能制造STAMPER压膜设备的厂家至少有八家。
VCD的制作技术和CD盘几乎是同一个技术,同时,广东还有四十余条LD黑线转向工艺相同的VCD盗版盘领域。
因此去年的下半年,市面上的盗版光盘是铺天盖地,到八月份至少已经有六七百个品种的节目出现在北晶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
当时盗版光盘的成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