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第6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看来这款四不像车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除了四不像外,还有那个已经不知道停车多少年转让给洼后机械厂的一吨翻。
  一吨翻转让大概也有十年了。
  看到一吨翻,万峰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到洼后机械厂去看看的念头。
  自己好像有好几年没去过洼后机械厂了。
  不知道洼后机械厂现在都干些什么东西?肖德祥现在还在不在了?
  万峰起身离开办公室,和自己的秘书打了个招呼就坐车去洼后。
  文忠国现在就是万峰的专制司机兼保镖,一声不响地开车把万峰拉到了洼后机械厂。
  洼后机械厂已经不在原来的位置了。
  一个是空间不够地方太小,再一个是离洼后大集太近,影响了洼后大集的扩张。
  三年前,洼后机械厂在南山画出一片上百亩的土地,把厂子搬到那里去了。
  一同搬迁的还有洼后队办公室单位,老厂址和原来的小队办公楼都划给了洼后大集。
  现在洼后大集和工业产品集市几乎已经连上了,中间就隔着一条公路。
  人比以前更多了。
  这几年持续的下岗潮让做生意的人凭空多了起来,洼后大集上简直就是人山人海。
  现在山后队的大部分土地和洼后靠近老道口的那片水稻田全部都变成了停车厂,到处都是客车卡车还有一些轻卡。
  洼后村子现在和以前也是天翻地覆了,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几层高的楼房,有的出售了一部分有的干脆就留这自己住。
  一家那么五六口人住个四五层高的楼房,还真是奢侈。
  到了万峰家老房子那里,也就是万峰姥爷家和栾凤家门前,万峰叫文忠国停车,进去打了个招呼。
  这两栋房子现在也变成了三层小楼,在洼后众多四五层的楼房里不显山不露水。
  当初盖的时候,姥爷就发对盖太高,家里一共就五个人盖那么高干什么,最后就盖了个三层楼。
  姥爷和姥姥是明显的老了,这些年如果不是年年做检查保护的好,怕是早就驾鹤西去了。
  但即便如此感觉也是时日无多了。
  万峰和姥姥姥爷打了个招呼,然后到栾凤家和丈母娘丈人也打了个招呼。
  栾长远现在已经退休赋闲在家,这几年和儿子的关系也缓和多了,整天东走走西逛逛过得无忧无虑的。
  万峰来的时候他不知仙游到何处去了。
  栾凤的母亲今年六十多岁倒是越活越年轻了,参加了老年秧歌队,万峰进屋的时候正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估计有什么活动。
  栾凤的母亲和栾凤姐妹非常的像,虽然六十多了依然还有几分风韵。
  万峰非常担心她给自己泰山头上弄顶什么帽子戴戴。
  哈哈!当然只是在心里偷偷的想想,这要是被栾凤知道了估计会掐死他。
  洼后的南山并不都属于洼后自己,而是和洼前共有的。
  洼后机械厂所在的位置就是万峰当年卖瓜的老梁头的瓜地,只是地扔在老梁头却早已去西天取经去了。
  从这里往南走三四里地就是詹红贵加油站所在的被小树屯人叫西岗的地方。
  肖德祥今年五十整了,依然精神抖擞的,见到万峰和万峰热情握手。
  “小万!今天怎么有兴趣到这里来了?你可有年头没到机械厂来了。”
  “肖叔!一天到晚的瞎忙,洼后机械厂从搬迁后我还真一次没来过,今天有功夫我过来看看,没别的事儿就是来看看洼后机械厂的老人。”
  这个机械厂当年也算是万峰一手创办起来的,里面超过四十的人大部分他都认识。
  肖德祥就陪着万峰在机械厂参观。
  洼后机械厂的70摩托已经停产了,现在的产品主要就是两种:铲车和一吨翻。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洼后机械厂生产的移山牌铲车已经混到了全国前三的水平,大概除柳工徐工外就是它们了,它们被尊称为洼工。
  全厂现在有各种员工一千多人,铲车的所有部件都是自己生产,一年能卖个千八台出去,销售额一年在两亿元左右,一年的利润五六千万。
  基本上给工人开支还是没有问题的。


第2359章 辉煌计划
  像洼后一个村办企业,能做出铲车这样的产品并且还走在了全国先列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
  洼后的铲车生产从ZL10到ZL50。除了没有特大型号的外,别的型号都有,也算是型号齐全了。
  洼后铲车的最大优势是铲子非常的抗磨,同样一副铲子工作,别家的铲刀板和斗齿磨秃噜皮了,洼后的铲斗依然还可以嗷嗷干活。
  这不是技术方面的优势,完全就是优质钢材的作用。
  红崖钢厂生产的钢材除了军用外,民用方面的钢材几乎就被将威工业区包圆了,根本就不外销。
  用来造军舰的钢材做民用,你再不抗干你对得起自己的身份吗?
  因此将威工业区园区里只要和钢材有关的产品,都以抗干抗磨著称。
  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质量无可挑剔。
  洼后的铲车就凭这个在国内处于先列,但是一吨翻洼后现在也已经不生产了,反倒要生产一种万峰听了都肝颤的东西:挖机!
  “肖叔!你们这个计划可是挺吓人的,挖子可不同于铲子,如果说挖机是大学生的话,铲车就是个中学生,你们确定要研究挖机?”
  “我们已经买了一台小松的挖机进行拆卸分析,确实不同于铲车,太复杂了。”
  “不过!能做好铲车未必就做不出挖机,你们做吧,有什么不行的地方我们南湾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南湾汽车做了多年的大小翻斗,液压方面没有问题,发动机上也不存在问题。
  洼后铲车的发动机都是南湾集团提供的全套技术。
  这些技术有了,要生产挖子就剩下底盘了,包括行走的那套链轨和转盘了。
  这个如果解决不了可以求助于军方,坦克不是有链轨和转盘吗。
  和肖德祥在厂子里转了一圈后,两人就坐在向阳的地方。
  万峰还破天荒地陪着肖德祥抽了一支烟。
  “小万!还记得当年你第一次找我的情景吗?”得到南湾集团的支持承诺,肖德祥看来心情不错。
  万峰挠头:“年代太就远了,想不起来我第一次去找您是什么时候了?”
  这个确实想得不是很清楚了。
  有些事儿也是很奇怪的,万峰能记住上一世很多大事小事,但是这一世的很多事情反而记得不太清楚。
  “现在想起来有二十年了,你第一次到孤山机械厂找我是修自行车。”
  肖德祥一提万峰立刻想起来了,他在崔屯玻璃丝厂花……花多少钱买了一辆破自行车,在孤山机械厂让肖德祥给改装的。
  那辆自行车花多少钱万峰也想不起了,是花了五块还是十块呀?
  咦?那辆自行车哪里去了?
  有收藏价值呀!
  现在说把那辆自行车推到万峰面前,万峰会一点不犹豫地给他个三千五千的。
  想起自行车万峰又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些收藏品的,他还有两版猴票呢。
  现在怕是也值几十万了。
  只是已经没有卖的必要了,留着做个纪念吧,或者有需要的情况下送给谁就完了。
  “我记得那天要不是我侄子我才不会搭理你个小屁孩呢,不过你当时对那辆自行车的改装计划还是很让我吃惊的,大概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觉得你这小子不简单。”
  肖德祥似乎沉浸在回忆里,脸上有一种奇怪的表情。
  万峰也是一阵嘘嘘,按理说肖德祥是最早跟着自己干活的人,可惜最后两人却没有在一个单位同事,这也是遗憾了。
  “肖叔!当初你若是跟我走,现在南湾集团的总经理真的非你莫属。”虽然肖德祥的文化不足以胜任这个岗位,但是他的管理文平还是让万峰刮目相看的。
  “这个就别提了,虽然咱爷俩从那以后没在一起共事,但在我心里你始终是那个让我感到意外的人。我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着一天天发展,未尝不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肖德祥说得也许有他一定的道理。
  “我还能在干个十年八年的,我在想十年八年后你又会干出什么成绩?想想也是很激动人心呀。”
  十年八年后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万峰也不是没想过,但是不可说。
  十年八年说长很长,三千多天要一秒钟一分钟的过。
  但说短也很短,在某些人的眼里有就是弹指一挥间。
  万峰从重生到今天二十年了,现在后头看向身后也不过是一眨眼之间。
  万峰陪着肖德祥在洼后机械厂的门前一直坐到中午时分,才和肖德祥道别。
  坐着回忆过去只能当一种情怀,适当地回忆一下过去让人可以总结一下过去以便于好好地进行未来的规划。
  万峰和肖德祥缅怀完过去,回到南湾就开始规划未来了。
  他觉得现在确实要清晰地规划一下南湾集团的未来了。
  先做个十年期的规划吧。
  首先是汽车灵越。
  到二零一零年,南湾集团在汽车行业上要做到国内第一和世界三强之列。
  是必须做到而不是争取力争什么的。
  在二零零八年前后整合天汽、城都汽车以及广汽后,实现年销售汽车二百万辆+。
  这只是小车的产量,并不包括卡车和其它车辆。
  这个计划吹牛的成分不多,只要南湾人踏踏实实地做下去,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意外。
  至于半导体业,二零零八年之后,华光会把该拿的都拿出来,打败音特耳和三牲,收回自己的操作系统,争取在各个领域都做到最强。
  那个时候华国已经不太在乎西方人掀桌子了,该展露一下自己的实力了。
  这个领域只有老大没有老二老三之分,谁老大就可以赢者通吃。
  尽管这不是万峰的理念,但是和老外打交道你还就得用这套。
  谁让他们畏威而不畏德。
  某人看着自己制定辉煌计划洋洋自得。
  想了想,又在这份计划下加了一条。
  二零一零年南湾集团会发行内部股份,实行南湾人全民参股的政策,自己只保留百分之三左右的股份,其余的都分给员工。
  让所有人都当老板,所有人都得利。
  到那个时候,自己是不是也去玩玩登山什么的?


第2360章 都到了收获的季节
  《传奇》游戏经过两个月的公测期后,开始进入收费期,游戏里级别满十五级的玩家再玩下去的话就的买点卡充值了。
  如果不买点卡续命就只能半途而废了。
  在按小时计费的点卡外,华光网游还推出了四十元钱一个月的包月点卡。
  如果经济实力允许还是包月点卡比较合适。
  当年盛达小时点卡只要开通了,不管你玩不玩都是消耗时间的。
  而华光游戏卡则从角色出现在游戏里才开始计算时间,下机后就停止计算时间。
  其实如果华光网游心黑也完全可以玩盛达当初的那一套,但万峰没同意。
  当年他也曾经在网吧打过游戏,知道一个玩家辛苦和不易。
  自己不缺那点黑心钱,虽然最终目的还是赚钱,不过少赚点而已。
  这两种点卡随便玩家选择。
  如果玩家一天只玩两三个小时游戏,那么买小时卡就合适了,三十块钱一百五十小时大约能玩五十多天。
  但是对于在网吧里一泡十多个小时的玩家来说,用小时卡就不合适了。
  如果一天以在网吧待十小时算,用包月卡就能省二十块钱。
  华光网游可以说已经做到十分贴心了。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再没有对比的情况下同样也没人会说你好,说不定玩家照样在背后骂华光网游心黑什么的。
  这个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华光就当没看见就完了。
  开始收费的第一天,华光后台的数据是十个小时冲进了三千四百张卡,这仅仅是白天的数据。
  也就是十万块钱左右。
  别看此时华光网游已经开了三十个区,最多在线人数十三万,但是头一次有多少人买点卡充值他们心里也没数。
  当看到这个数值后,他们也算是小小地松了一口气,保本是没问题了。
  至于接下来能赚多少钱这个还得等了。
  到了晚上,后台显示又有三千多张卡充了进来。
  现在基本可以确定,按照这个保底算起,这款游戏一个月赚几十万应该没什么问题了。
  万峰根本就没问《传奇》游戏的充值情况,他知道它肯定差不了,现在只是开始它的辉煌还在后头。
  到《传奇》开始收费的时候,起点网已经收费五个月了。
  十一月二号,这一个月的作者稿费统计出来了。
  因为这个时期的小说字数还保持在五十万以下的规模,因此一本书的收费字数也就三十多万,因此作者的订阅收入上升的并不大。
  再加上读者付费的比例还不是太高,因此一个作者一个月一千多块钱的收入基本也就差不多了。
  虽然作者的收入没有增长多少,但是这个群体却在飞速扩大。
  到十一月,收入过千的群体已经超过十人,收入最高的是竟然是张璇的《修仙录》
  在万峰的指点下,这本起点网上的修仙开山之作建立起了完善的升级体系,并且对爽点的描写入木三分。
  上一世万峰是写重生半写实的类型,没写过仙侠类型的书。
  但是没吃过猪肉咱不还看过猪跑吗,仙侠玄幻类的书他也是看过不少。
  对于这类书的套路他还是了解的,现在拿来指点张璇没有一点问题。
  在别人都不清楚仙侠类是怎么一回事儿的情况下,《修仙录》脱颖而出也就水到渠成了。
  张璇的修仙录现在写了四十多万字了,在十几年后这就是个开头。
  可在二零零零年,这本书已经进入中期了,高潮跌现,读者们看的大呼过瘾。
  打赏哗哗的,虽然都是几毛钱的打赏。
  张璇的笔名已经改成温柔如花,现在这个笔名是起点公认的大虾。
  那时对网络上厉害的人的称呼还不叫大神,而是叫大侠,三叫两叫也就变成大虾了。
  张璇的笔名是万峰给改的,就是不知道十几年后在张璇知道如花是怎么回事儿后会不会揍他?
  不过那时候张璇也是四十多了,想来不会揍了。
  张大虾这个月的收入乱七八糟划拉到一起两千多元,是起点网第一个突破月收入两千元的人,被叫大侠当之无愧。
  之所以收入这么多是因为这个月她的书得了月票冠军,月票冠军的奖金就一千元。
  如果没有这一千元奖金,她的收入依然还是一千多元,也就多了三四百元的收入。
  张璇现在对万峰称呼她大虾已经不反对了,因为网上也是一片大虾大虾的称呼,这不是骂人反而还是一种荣耀。
  十一月,起点收入过千的写手达到了十三人。这些人现在统统被叫做大虾,海洋蓝也是其中之一。
  他这个月就差两块钱收入就过两千了,万峰还开玩笑为毛不自己给自己打赏五块钱,这样不就过两千了吗。
  海洋蓝很认真地想了两分钟说到:我自己给自己打赏!我这不是闲的吗!
  至于网站的大虾我是流氓我怕谁同志,依然有不少人在惦记。
  网站的编辑出面解释了,我是流氓我怕谁同志是起点网的老总,他最初写书是网站没有作者,他是写着凑数的。
  现在网站有作者了,作为老板在网站上写书赚钱一个是占用了其它写手的资源,另一个是怕让人背后说三道四,因此他封笔了以后不会再写了。
  这番解释竟然引来了一片赞扬,比如活该人家能成功,当老板还能写出这么好的书这样的称赞。
  其实哪有这么崇高,某人不过是懒了不想糟那个罪。
  除了这十三个收入过千的写手,收入近千的写手有三十多人,这个近千是指收入过了八百离一千距离不远的写手。
  万峰看了看这些写手名字,真就没有他听说过的。
  也许他对那个时代的写手孤陋寡闻,就是有出名的他也不认识。
  再往下,收入在三百到六七百的写手依然占据了大部分,达三百多人。
  这些人才是网站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来是可以被称作中神的人。
  最后是高达六七百人的签约底层写手,他们的收入在一百几十到三百之间。
  这批有收入的写手之后就是多大几千人还在混签约的写手。
  本月,起点网将支付出的稿费首次突破五十万元。


第2361章 涉嫌抄袭
  到十一月份中旬的时候,南湾集团接到了长城轿车订单高达十四万辆,而且订单还在源源不断地到来。
  一些已经运用长城车的政府部门对这款车的评价相当高。
  平稳舒适,安全性强。
  这样一来,其它还处在观望的政府部门就开始下单。
  长城的首条生产线的产能只有五万辆,在南嘴子设的第二条生产线是十万辆的年产量。
  南湾现在接到的订单就已经够这两条线满负荷状态下生产一年的了。
  产能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
  当然要解决了,这款车的利润可是非常高的,高到了商业保密的程度。
  卖一辆长城等于卖五辆清风三辆雄风的利润,凭啥不加紧生产呀!
  万峰开始思考在哪里再上新线的问题。
  在他还没考虑好长城的新开线在哪里落户的时候,一些杂言杂语开始出现了。
  行政车这块肥肉被南湾吞下自然会引起各方面的羡慕嫉妒恨。
  国企都没捞着凭啥给了一个民企?
  十一月十日,一篇以业内人士自居的文章在网络上出现了:《论南湾长城汽车的得与失》
  该篇文章先抑后扬,先是赞美了一番南湾长城的出现代表华国汽车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云云。随后春秋笔法一转,大肆列举了长城汽车的种种设计不足,从安全性上舒适性上把长城批了个一无是处,尤其是动力性方面更是被揪住不放,说南湾集团在这款车的动力上采用了自己最新式的发动机,但是这款发动机的动力仅仅相当于外国产品八十年代末期的水平。
  言下之意就是南湾的发动机根本不行,这种动力只能做小车。
  文章的最后还爆了一个雷,说长城的外型设计抄袭了常汽合资品牌奥地A6,并且还放了两款车的对比图。
  从图上看,两款车除了尾部有明显不同外,前脸和侧面相似度确实极高。
  这篇文章的首发地是心浪网。
  万峰在办公室里看到这篇文章皱起了眉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做人还是不能太高调了,你看以前南湾做小排量车的时候没有人说三道四,现在一介入中高档车,这毛病就来了。
  这篇文章的语言运用合理,言辞犀利,从明面到隐晦地说出了好几个意思。
  很明显有人对南湾做中高档车和行政车不爽了。
  万峰想了想一个电话打到了马誊的办公室。
  “马总!心浪网上有篇关于南湾长城汽车的文章你看了没有?”
  马誊一愣,心想心浪网上一天发出的文章和贴着成百上千,他不可能篇篇都看,那是编辑的责任。
  “万总!我还真没看,不过我马上看。”
  “马总!我觉得你有必要给咱们心浪网的编辑树立一下世界观,心浪网虽然是做新闻和讯息的,但不是什么文章都应该发出来。一些造谣抹黑个人和企业乃至国家社会的文章是不该出现在网页上的。”
  马誊已经听出了万峰语气里的不高兴。
  “万总!我马上就处理这个问题。”
  万峰放下电话还有点心气不顺,自己办心浪网虽然不想掌控舆论,但是也不是给别人制造舆论的阵地,更不是给自己添堵了。
  如果文章说的是实情,发出来情有可原,这明显就是一篇抹黑的文章竟然也堂而皇之的登在自己家的网站上,这编辑的脑袋里确定装的是人脑浆子?
  马誊接完万峰的电话,立刻就在心浪网上找到了那篇文章,在阅读以后马上就和值班编辑通了电话。
  虽然他对汽车行业不很清楚,但他也知道这明显是一篇抹黑诋毁南湾长城的文章。
  南湾长城这款车他是见到过的,外表看高端中带着大气,稳重中透着帅气,是一款非常好看又不失王者风范的车。
  他对车不太明白,但也有自己的衡量标准,他的标准就是好看的车都差不到哪里去。
  第一眼看到这车的时候他就想过自己什么时候能有这样一辆车呢?
  这款这么好的车又是行政车自然不会差,那么这篇文章的观点就有问题了。
  马誊对值班编辑说的话言简意赅,马上把这篇文章撤下去,理由是与事实严重不符,如果作者还说三道四就进行封号处理。
  很快这篇文章就在心浪网上消失不见了。
  万峰以为这事情就这么过去了,谁知道这篇文章转脸就出现在搜湖和网意上,并且作者还对心浪网说三道四,说什么心浪网打压民意,言论不自由。
  这语调可是真特么的熟悉。
  万峰在上一世重生前的几年,这种语气的文章可是看到过无数,通常都出现在西方的媒体里。
  像什么莺国的比比C呀,米国的C嗯嗯呀,一个比比一个嗯嗯经常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