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佳影星-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蕾切尔·薇姿走后,马修没有在这里多待,很快回到了自己入住的酒店,简单的收拾了下行李,准备明天返回洛杉矶。
  娜塔莉·波特曼和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这边,看上去已经走在了蕾切尔·薇姿计划的道路上。
  既然蕾切尔·薇姿主动去找米拉·库尼斯,肯定有了完备的计划。
  第二天,马修坐上班机返回了洛杉矶,刚下飞机不久,就接到了索菲亚·科波拉打过来的电话,尼古拉斯·凯奇那边有强烈的合作意向,对于他提出的那些条件并不怎么抵触,愿意跟十三号工作室这边详谈。
  马修也跟詹姆斯·温打了个招呼,有尼古拉斯·凯奇这样的演员加入他未来的恐怖片计划,还不会过多占用制作费用,詹姆斯·温也很乐意。
  双方间可以说极快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但具体的谈判,要等《潜伏》上映之后再说。
  跟好莱坞所有投资人一样,马修也非常现实,如果《潜伏》不成功的话,也意味着跟詹姆斯·温接下来的合作,就要好好斟酌了。
  尼古拉斯·凯奇那边也不是很着急,还在拍摄一部叫做《女巫季节》的中世纪魔幻电影。
  就在马修这边与尼古拉斯·凯奇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时候,威尼斯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在刚刚落幕的威尼斯电影节上,索菲亚·科波拉的《在某处》拿下了最高的金狮奖。
  这部电影获奖引起一片哗然,批评评委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的声音连绵不绝,甚至有其他评委公开表示正是昆汀·塔伦蒂诺近乎独裁般的强力推动,才有了《在某处》拿下威尼斯金狮。
  就像奥斯卡一样,批评和非议永远不会少,却无法改变结果。
  再说了,这也不是威尼斯电影节第一次做出类似的评奖结果。
  马修特别关注了另一部影片,《黑天鹅》剧组在威尼斯电影节期间突然爆发出各种内部矛盾,最终一无所获,目前整个剧组已经返回纽约,据说准备开始备战北美颁奖季。
  纽约,曼哈顿的一家餐厅里面,娜塔莉·波特曼挽着一个男人的手,从转门当中走了出来。
  “你去哪?”
  来到车前,本杰明·米派德问道,“我送你?”
  娜塔莉·波特曼早已下定决心,说道,“去我那?关于接下来的宣传,我有些计划想跟你商议一下。”
  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女星如此主动,担任《黑天鹅》舞指的本杰明·米派德当然不会拒绝,当即拉开车门让娜塔莉·波特曼上车,然后驾车赶往长岛。
  坐在副驾驶上,娜塔莉·波特曼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威尼斯时,她就深思熟虑,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是良伴,她也不可能去吃回头草,但肚子里的孩子关系到接下来的冲奥计划,必须给这个孩子找个合适的老爸,最好还是她能控制的那种。
  她很快就想到了本杰明·米派德,这位纽约芭蕾舞团的舞者,早在拍摄时就对她有些痴迷,勾他上手很容易,而且他算是个舞痴,对舞蹈之外的事情都不太关心,既好糊弄,还有利于奥斯卡宣传。
  反正才怀孕一个多月,只要操作好,让本杰明·米派德喜当爹不是难事。
  至于本杰明·米勒皮现在有个女朋友,那根本不是事,抢男人这种事已经做过一次了,再来一次也有经验,而且肚子里的孩子对本杰明·米派德也是杀手锏。
  她想的非常清楚,今天就把本杰明·米派德推了,然后三过来。


第870章 重度患者
  “娜塔莉·波特曼与纽约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本杰明·米派德纽约街头牵手,据说两人结识于《黑天鹅》拍摄期间,现已坠入爱河……”
  回归《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剧组没多长时间,马修就看到很多娱乐媒体在炒作娜塔莉·波特曼的绯闻,这位来自纽约长岛的犹太裔女星,似乎迅速摆脱了威尼斯的伤心之旅,又找到了一段属于自己的爱情。
  还有小报报道,本杰明·米派德为了跟娜塔莉·波特曼在一起,踹掉了原来的女朋友。
  尽管娜塔莉·波特曼身材比例不好,腿粗的非常彪悍,但大部分男人被这样一个著名的女星倒追,恐怕都把持不住。
  况且,娜塔莉·波特曼也有点身家。
  虽然跟商业明星无法比,但好莱坞红过的明星,只要不自己作死,比个纽约芭蕾舞团的舞者挣的钱多多了。
  可能很多明星都像马修这样,对于金钱永远都不会自我满足,不过明星的有钱程度真的是普通人无法想象的,不说什么一二线的当红明星,单说收视率比较高的电视剧,那些戏份比较多的配角吧,拍上一两集所能赚到的钱在,就可以在洛杉矶买到一套三层楼的中上阶级别墅。
  至于地位稍高点的明星,其它收入的来源也很多,例如拍广告、代言商品等等。
  女明星还有一个很吸金的收入来源,设计女性衣服或者其他女性用品,当然不是明星自己设计的,有专门的公司雇佣人设计,明星只要挂个名就好了。
  听上去,这个商品或者公司是女明星所有,宣传效果没得说。
  实际上,往往是挂名外加各种分红。
  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奥尔森姐妹和杰西卡·阿尔芭。
  奥尔森姐妹不用多说,那是全美少女品牌成功的典范;杰西卡·阿尔芭挂名的公司价值上十亿美元,很多影迷都以为杰西卡·阿尔芭也有十亿身家,其实她还不如奥尔森姐妹。
  就连娜塔莉·波特曼也设计过鞋子,跟其他公司合作创立的鞋子品牌,不过很快淹没了在市场浪潮之中,因为定价失误,定价太高,而娜塔莉·波特曼名气又远远大于市场价值。
  普通人既没有兴趣,也买不起,有钱人谁会对娜塔莉·波特曼设计的鞋子感兴趣。
  当然,明星赚钱的数量惊人消费数量也惊人。
  比如尼古拉斯·凯奇,习惯了大手大脚,让他缩衣节食比什么都难受。
  所以,不管是在太平洋对岸,还是好莱坞,很多过气的明星都会厚着脸皮复出,为了还债,为了过上以前习惯的生活。
  名利比毒品更可怕,一旦沾染上,怎么都戒不掉。
  马修自己也承认,他已经是个名利上瘾的重度患者了。
  像娜塔莉·波特曼,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享受过的名利,与本杰明·米派德之间的纠缠,恐怕就是在做最后一搏。
  不知道本杰明·米派德知不知道娜塔莉·波特曼已经怀孕这件事?还是说老外对于喜当爹或者接盘侠之类的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马修在这方面深受东方式的思维影响,曾经的那些观念仍然发挥着作用,反正他是无法接受,但一个美国男人怎么想,他倒是不好猜测。
  或许在真爱面前,这些全都不是事?
  敲门声突然响起,马修放下手里写有“娜塔莉·波特曼最新恋情”的八卦报纸,说道,“请进。”
  这是他在《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剧组的制片人办公室,过来找他的是肯定是剧组的人。
  推门进来的斯蒂芬·索莫斯,跟马修打了招呼,说道,“送过来的试镜录像你看了吗?”
  马修回到剧组,先看了几个新角色的试镜录像,当即点头,“看过了。”
  “杰伊小姐这个角色。”斯蒂芬·索莫斯试探问道,“你觉得谁更合适?”
  “几个人都不错。”马修含糊道。
  说实话,他没有特别属意的人选,几个候选人里面,寇碧·史莫德斯和玛格特·罗比是相对来说有点熟悉的,前者刚刚与漫威影业签下玛利亚·希尔特工的长约,后者他曾经看过小丑女,那叫人深刻到癫狂的造型,到现在还有些印象。
  不过,这两人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谁出演都无所谓。
  斯蒂芬·索莫斯专门过来问,恐怕是有自己的人选了。
  这样只是一个配角的角色,马修并不是很在意,干脆问道,“斯蒂芬,你是不是有人选了?”
  两人关系很好,斯蒂芬·索莫斯也不绕圈子,直接说道,“阿德琳妮·帕里奇不错。”
  这个名字马修有印象,是杰伊小姐的几名候选演员中身高最高的一个。
  “我前段时间见过阿德琳妮·帕里奇。”斯蒂芬·索莫斯继续说道,“她有接近六英尺高,非常强壮。”
  马修轻轻点头,身高一米八的女人,加上查理兹·塞隆那样的体格的话,出演强悍的女性军人角色,外在条件不会有问题。
  斯蒂芬·索莫斯又说道,“最重要的一点,阿德琳妮·帕里奇出身于一个军人家庭,她虽然没有参军,但对于武器和枪械非常熟悉。”
  “好。”马修轻轻点头,“派拉蒙影业和孩之宝那边同意的话,我没有意见。”
  其实只要他们两个达成一致,这种角色的人选基本就能定下来,派拉蒙和孩之宝虽然因要花费极高的片酬而对两人有所不满,但还是非常信任他们在电影方面的能力。
  马修又跟斯蒂芬·索莫斯聊了几句,两人都是老朋友了,也没什么可掩饰的,他能隐隐听出来,斯蒂芬·索莫斯好像与阿德琳妮·帕里奇现在关系匪浅。
  斯蒂芬·索莫斯还有一大堆工作要做,很快离开了他的办公室,马修看着办公室的门打开又关上,不禁叹了口气,好莱坞的大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太大了,连斯蒂芬·索莫斯这样有口皆碑重视家庭的导演,好像都沦陷了啊。
  至于阿德琳妮·帕里奇是不是真的被斯蒂芬·索莫斯潜了,马修没有探究的兴趣,这种交易在好莱坞太正常了。
  曾经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他见过网络上有人天真的问好莱坞有没有潜规则,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表示好莱坞行业法规健全,绝对没有潜规则之类的。
  好莱坞确实没有男女关系那方面的潜规则,因为那是稍微了解点好莱坞就知道的明规则。
  以马修的切身感受来说,好莱坞的潜规则主要是钱,谁有钱谁上位。
  不止是演员,像导演、制片人和投资人都是这样。
  只要手里有足够的钱,哪怕是大卫·埃里森这种蔑视好莱坞六大的人,砸钱都能砸出一条路来。
  至于拉到投资或者借助家里的投资成为主要角色乃至男女主角,多了去了。
  除了钱和男女关系之外,不成文的规则还有很多。
  比如谁有后台,比如家人在圈里有地位的,上位也容易很多,这方面科波拉家族的堂兄妹和斯皮尔伯格的教子教女们无疑都是典型。
  当然,有后台有钱未必就会成功。
  因为演员需要和很多人合作,还牵涉到演技啊,选角什么的,而且还要与大牌的导演和制片人搞好关系,相对比较复杂。
  至于和导演制片人上床这一类的潜规则,文艺圈子多过商业大制作圈子,电视圈多过电影圈。
  电视剧拍得粗糙一些只要不是在观众现场拍摄的,演员演技差点也OK。
  但是电影,尤其是投资上亿美元的大项目,演员光跟导演上床没有用,首先得演技过关,适合某个角色类型,对方才有兴趣潜。
  像马修这种大佬,自然非常清楚,好莱坞各种潜各种妹纸,都是大批送上门来的。
  但到了他这种等级,一般人根本瞧不上。
  作为一名辛勤的伐木工,不仅仅要致力于伐木的数量,更要看树木是不是名贵品种。
  保质保量那才是真正的伐木累。
  当然,好莱坞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混蛋,洁身自好的导演和制片人还是有的。
  以前的斯蒂芬·索莫斯算一个,现在……马修也不知道还算不算。
  另外,圈里公认的最正派最敬业的导演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这位已然站在顶级导演位置上的英国人,迄今为止没有跟任何女演员传过绯闻,马修也没听到过关于他在男女关系上的八卦。
  很多时候,他都挺佩服克里斯托弗·诺兰的。
  有文采,有傲,有抱负,有执行能力,怎一个帅字了得。
  这大概就是自己越在某个方面做不到,反而会越佩服能做到的人。
  不过佩服归佩服,马修说什么都不会像克里斯托弗·诺兰学习和看齐,那对他来说生不如死啊。
  剧组在九月中旬确定了所有演员,然后预留出整整两个月的时候,用于拍摄前的枪械、动作和军事技能训练。
  在训练之余,还有文戏的排练。
  马修在顾及自己投资几个项目的同时,也参与了训练与排练,军事动作题材他得心应手,没有遇到多大麻烦。
  一直持续到十月中旬,马修才暂时离开剧组,因为詹姆斯·温执导的《潜伏》在北美以120家影院的规模小范围上映了。


第871章 大卖的潜力
  没有声势浩大的首映式,也没有铺天盖地般的宣传炒作,《潜伏》就跟所有小制作电影一样,稍微显得有点沉默。
  这部片子的宣传主要集中在了三个方面:马修、詹姆斯·温和莉莉·德普。
  随着不断获得成功,马修自带光环效应,他先后在无数个公开场合卖力推荐《潜伏》这部电影,自卖自夸对于电影投资者来说是必须的,用他的话来说,《潜伏》是2010年度最值得观看的恐怖片之一。
  另外,从进入十月份开始,以TMZ打头,突然爆出马修原先在伯班克北郊居住的那栋房子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凶宅,那里曾经发生过极其残忍的凶杀案,凶手至今还关在监狱里,没有被执行死刑。
  这事放在其他人身上,根本没人关注,但放到马修这样一个超级巨星身上,立即成为热点新闻。
  大批媒体争先恐后的报道,将这栋房子和曾经那起凶杀案的来龙去脉翻过来覆过去不停炒作,甚至有两个大胆的狗仔翻墙跳进无人的院落当中,拍摄了一些视频。
  这栋房子之前因为拍摄《潜伏》,被詹姆斯·温改动过,破败阴厉的氛围,缺乏人气的环境,怎么看都是名副其实的凶宅。
  在一次《潜伏》的宣传会上,作为投资人和制片人出席的马修,也被记者问到了所谓凶宅的问题。
  “当时没有考虑太多,我需要一个稳定的住所,但我的演绎事业刚刚起步,没有太多钱,只能选择便宜的住所,所以就买了这栋房子。”
  面对众多媒体记者,马修难得说了一次实话,“住在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一直觉得很好,从来没遇到过古怪的事情,或许是我这个人天生胆子大。”
  最后,他又说道,“詹姆斯·温导演拍摄《潜伏》,需要一栋有点历史的老房子,我认为那栋房子不错,就借给剧组用于拍摄了。”
  用一栋凶宅拍摄的恐怖片,明显更能制造相应的氛围,这也引起了喜好恐怖片的影迷们的极大关注。
  另一个重要的宣传点则放在詹姆斯·温身上,虽然在电影圈内地位不高,但凭借几部《电锯惊魂》,詹姆斯·温在恐怖片爱好者当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电锯惊魂》之父詹姆斯·温的恐怖片新作《潜伏》,这样的宣传造势还是很有效果的。
  还有一个宣传点就是莉莉·德普了,作为约翰尼·德普的女人,莉莉·德普对于媒体和部分影迷来说也不算陌生。
  不说别的,单单是约翰尼·德普的女儿、马修·霍纳和凯拉·奈特莉的教女这点,就注定了莉莉·德普不是一般人。
  因为儿童保护法案的关系,莉莉·德普本人无法出席影片的宣传活动,剧组还是适当的利用她和约翰尼·德普做了些文章,网络上甚至给莉莉·德普起了一个“海盗公主”的雅号。
  相比于其他小演员,莉莉·德普能带来的关注要多上十几二十倍都不止。
  大牌明星的星二代永远都是娱乐媒体的关注点,也是好莱坞非常强大的一股势力。
  《潜伏》整体的宣传规模不大,却很有针对性。
  这部影片的制片成本就决定了,不可能在宣发方面一开始就投入太多资金。
  本来投资那一百五十万美元,马修就有赌的成份,他赌詹姆斯·温还能创造像《电锯惊魂》一样的辉煌。
  任何一部影片的宣发稍微做大一点,一千万美元根本不够用。
  马修也在看有针对性的适当宣传之后,《潜伏》小范围上映的反响。
  另外,作为发行方的华纳兄弟也不会立即在《潜伏》上砸下太多资源,一来影片的规模和类型摆在这里,二来他们只是发行方而没有影片的版权。
  华纳兄弟跟马修有着深入合作,但商业公司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
  看不到足够的收益之前,华纳兄弟不会在《潜伏》上投入太多的资源。
  一百二十家影院,可以说是华纳兄弟看在与马修合作的关系上,给了优惠条件,否则只会以十几二十家影院试映,然后看试映反响再扩大规模。
  但针对性的宣传还是让《潜伏》拥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十月中旬上映首日,这部影片合计拿到425000美元票房,单馆成绩超过3500美元。
  有了首日不错的票房,加上观看影片的影迷口口相传的效应,到了上映的第二天周六,《潜伏》的上座率有了明显提升,当天的单馆平均票房上涨到了5000美元,个别影院甚至接近了一万美元。
  而在这个算是试水的周末过后,《潜伏》从北美120家影院合计收获142万美元,单馆票房超过1万美元!
  对于恐怖片来说,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毕竟这不是主流商业大制作,十月份更不是传统电影旺季暑期档和假日档。
  更为重要的是,《潜伏》在恐怖片爱好者中反响很不错,华纳兄弟在影院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那些恐怖片爱好者都给了这部片子相对较高的评价。
  “能把如此扯蛋的故事拍得那么惊悚恐怖,詹姆斯·温真是厉害!气氛营造几乎完美,前半部分的悬疑和惊悚让人浑身冒冷汗,后半部分剧情直转但竟丝毫没有破坏气氛,反而为剧情加入了紧绷的刺激感!摄影极为优秀,配乐更是令人战栗!非常优秀的恐怖片!”
  “看样子詹姆斯·温是要接手当代恐怖大师的称号了,那机位运动、那鬼怪出现的位置和时间都那么准确。虽然前半部分节奏稍微有点慢,但后面太精彩了,还有那个牛逼结局。这是这两年来好莱坞出品最好的恐怖片!”
  “恐怖片资深观众表示:真的很恐怖。男主角在教室里下课的时候,黑板上居然写着James Wan的名字……好有情趣啊这个导演。”
  华纳兄弟只是针对恐怖片爱好者做的影院现场调查,恐怖片是好莱坞电影的一大分类,却不是大众类型,绝大部分情况下,除了这个类型的爱好者,很难吸引到其他类型的观众进入影院观看恐怖片。
  好莱坞史上那些票房超级大爆发的恐怖片,例如《第六感》之类的片子,恐怖从来都不是最大的卖点。
  《潜伏》则属于非常纯粹的恐怖片。
  Cinema Score的影院观众评分中,《潜伏》平均得分“A…”,媒体综合评分70分。
  这对于一部恐怖片,特别是如今好莱坞模式化日渐严重的恐怖片类型来说,可以说是很难得了。
  “詹姆斯·温刻意避免着恐怖片的俗套,影片中角色的反应与行动正是银幕下观众在此种情况下正会做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潜伏》的先行版预告片并未透露太多内容,将影片恐怖、血腥的镜头快速拼接的手法虽传统但也足够吓人。”
  “影片在众多密闭空间鬼片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导演从来没有懒惰的打算靠血浆来喷射观众,刻意避免了俗气的故弄玄虚,直接抛出实在的硬货,让很多影迷被吓得魂飞胆散。”
  媒体评价方面,《潜伏》也普遍获得了好评。
  综合市场各方面的表现,不难看出《潜伏》有票房大卖的潜力。
  所以,马修和华纳兄弟都对这部影片信心倍增,相应的提高了在宣传发行方面的投资。
  首先就是扩大放映,从周一开始,《潜伏》的放映院线数扩大了接近600家,华纳兄弟还在调集资源和拷贝,特别是拷贝,从制作再到铺盖到院线,都需要时间。
  马修与华纳兄弟有过足够的沟通,在《潜伏》表露出了足够的潜力的情况下,华纳兄弟明确表示,会本周周末,将影片的放映规模最大化,以争取万圣节来临前这个周末最大的市场份额。
  随后的四个工作日里面,《潜伏》每天都能保证平均单馆1000美元以上的进账,四天又累计增加了240多万美元的北美票房。
  新一个周末到来之前,《潜伏》的北美票房累计已经接近300万美元。
  即便后面的扩大放映不顺利,马修收回150万美元的投资也完全不是问题,毕竟还有海外市场和周边的电视与网络版权等等。
  《潜伏》上映一周,他的投资已然获得了成功。
  马修也与詹姆斯·温详细的聊了一次,《潜伏》的剧情明显有作为铺垫的意思,世界观根本没有展开,完全可以去制作续集,还有詹姆斯·温提过的新的恐怖片系列,同样也有运作的价值。
  作为一个投资人和制片人,马修非常现实,这也是好莱坞普遍的状况,否则分分钟被一些不靠谱的项目坑到哭。
  跟太平洋对岸一样,在好莱坞,那些拿着一些所谓的电影项目招摇撞骗的导演和制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