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佳影星-第4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围一片寂静,那些叫嚣的士兵全都安静了下来,这里是属于硬汉的军营,向来不欢迎娘娘腔。
“还有谁?”马修站起来环顾四周,显得特别硬气。
没有人再过来,营中扳手腕最厉害的几个家伙全输了。
“你厉害。”有个高个士兵说道,还向马修翘起拇指,“好莱坞中的第一硬汉名不虚传!”
好多士兵都开口了。
“我们承认你是个硬汉!”
“马修,我是你的影迷了!让那些演军人的娘娘腔都去死吧!”
第958章 发生了大事
“如果人们看了这部电影,开始更加关注退伍老兵和他们曾做过的牺牲。”
军事基地对外开放的媒体区里,因为视频爆红的玛格特·罗比对众多跟随采访的记者说道,“这对于电影来说就已经是种胜利了。”
“罗比小姐,请问……”
记者的提问还在继续,玛格特·罗比却不再回答问题,在美国大兵的开路下,走出媒体区,上了停放在路边的一辆奔驰商务汽车,将所有的提问都隔绝在了车门外边。
“开车。”马修先吩咐司机,接着对玛格特·罗比说道,“很不错的应对。”
玛格特·罗比笑了笑,“剧本台词写的好。”
奔驰商业汽车缓缓向着大门那边开去,由于是在军事基地当中,速度并不快。
“还是第一次有这么多记者围着我。”玛格特·罗比回头看了一眼。
马修平静地说道,“很快你就会习惯了,走红了就这样。”
玛格特·罗比拍了拍额头,直言不讳,“我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红了。”她看向马修,“我之前演了不少角色,拍了不少电视剧和电影,结果还不如一个视频管用,这也……”
叹了口气,玛格特·罗比还是忍不住将后面的半截话吐了出来,“这太打击人了。”
“这就是混蛋的好莱坞。”马修不紧不慢地说道,“在你还没做好准备的时候,突然就红了。”
玛格特·罗比点了点头,“我倒是有心理准备,但那是在影片上映之后。”她说话还是很直接,“我原本想着,既然跟你搭戏了,电影上映之后怎么也能混个脸熟吧?”
马修看了看窗外驶过的悍马军车,又说道,“这样不是很好吗?”
“杯子女孩?这名字不好听。”玛格特·罗比似乎有点无奈,“视频一出,我经纪人接到了不少动作片的邀约。”
听到这话,马修来了兴趣,收回目光,问道,“有哪些?说说看。”
玛格特·罗比说了几个名字,马修都没有听说过。
“应该都是些小投资的项目。”玛格特·罗比解释了一句。
马修轻轻点头,华纳兄弟什么时候筹备那部有小丑女的电影?自己要不要提醒他们一下?话说弄上一堆女性角色在同一部影片里面大打出手,也挺有趣的,估计应该有人买单。
玛格特·罗比这时问道,“听说你这两个月一直在澳大利亚拍片?还在多尔比?”
“是啊。”马修的行程是公开的,只要稍加注意就能看到,“昆士兰州的一座小城市。”
“有没有到处转转?”玛格特·罗比问道。
马修回忆了一下,“我跟肖恩·宾和泰瑞斯·吉布森去打过猎,收获很丰厚。”
玛格特·罗比听到打猎这个词,眼睛都在放光,“我都好久没回去了,真怀念我那支留在多尔比的猎枪。”
马修以前听玛格特·罗比说起过,这个澳大利亚女演员相当彪悍,从十岁出头就开始骑马摸枪,死在猎枪下的野兔和野鹿之类的,据她自己所说,都能上三位数了。
这是个连成年袋鼠都敢揍的女人。
原本马修以为欺负袋鼠也算不了什么,这次去澳大利亚拍片,才发现很多袋鼠体型高大健壮,比起迈克尔·泰森好像都不逊色,能揍成年袋鼠的人,绝对需要不小的勇气。
他从多尔比当地的报纸上看到过,有成年男人直接被站立的袋鼠用拳头打成脑震荡的。
“我老家就在多尔比。”玛格特·罗比不用马修问,自己先泄了老底,“不过好几年没有回去了,等你再去那里,我请你去农场打猎。”
马修随口应了下来,“好啊。”
他在《火星救援》中的戏份全都拍完了,什么时候才会再去多尔比这种地方?
早知道玛格特·罗比的老家就在多尔比,该让她在《火星救援》里面客串个角色,这样打猎还有个去处。
奔驰商务汽车驶出基地门口,走出没多远,马修透过车窗,看到外围稀稀疏疏有些人扛着抗议的海报和标语。
这些人倒是很冷静,似乎知道这是军事基地,只在远处默默抗议。
马修多看了几眼,发现这些人似乎有点像中东那边的人,确切点来说,看长相都是阿拉伯人。
另外,那些写满大字的标语上,大多都出现同样同一个名字——《穆斯林的无知》。
马修知道这个名字,这是一部电影的片名,而且是引起很大非议的影片。
这部片子并没有在北美的影院中上映,只是被制作方上传到了油土鳖,在内容庞大的油土鳖上,也没引起几个人关注。
上一周,有人将这部片子翻译成了阿拉伯语,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引起轩然大波,不但中东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反美抗议,连北美很多地方的阿拉伯后裔们,也纷纷站出来抗议。
这部带着极端主义的影片,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
马修知道这部影片之后,只是了解了一下,又看了眼影片的预告,随即就扔到了一边,毕竟这事与他没有多大的关系。
任何牵扯到宗教的事,都会变得极其麻烦,他非常清楚这一点。
不说别的,《美国狙击手》这部片子,连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种老而弥坚的硬石头,都尽可能的淡化了宗教。
看看车窗外面,这些阿拉伯后裔明显非常克制。
“这是怎么回事?”玛格特·罗比好奇的问道,“这么多人抗议,针对我们的吗?”
马修摇头,“不是。”
他大致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一遍,玛格特·罗比听过之后,也没什么兴趣,这可以说是西方白人普遍的观点。
除了少数的圣母,没几个人真正关心中东地区那些人的情况。
话说回来,经济危机爆发没几年,北美的经济还没有根本性的好转,大部分公众每天要忙着挣钱维持生活或者养活家庭,谁有闲情关注自己国家以外的事。
马修在这个国家最底层生活过,多少了解普通人的想法。
当然,要是牵扯到自己的国家,就像太平洋对岸一样,会有很多人站出来。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充满热血的人,爱国主义也是最正确的价值取向之一。
全美有句话流传的很广——若要美利坚完蛋,除非德州红脖子死绝。
表面上看,马修也是德州人,曾经的那位是从达拉斯的贫民窟里面走出来的。
只不过,他本质上与德州红脖子截然不同。
根据克里斯·凯尔的经历,马修总结过彪悍的德州男人的特性:从小跟着爹打猎,长大带着弟打架,在侮辱和鞭策中爬行,用酒和荷尔蒙灌妹子,草她,生娃,再草,再生,有人惹上门?冲去杀他全家,草他屁股开花。战争反思?只是遗憾怎么没特么多杀几个!看看伤残老兵,心有戚戚?嘿,哥们快扶我起来试试!
这才是传统的德州人。
至于马修,用酒和荷尔蒙灌妹子擅长,上战场什么的有多远躲多远。
抵达机场之后,马修和玛格特·罗比搭乘不同的航班离开,接下来两人要分头跑宣传通告。
这部影片最主要的市场肯定是北美,市场决定宣传,因此剧组的映前宣传完全围绕北美在进行,像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方,要到影片在北美上映之后,马修和玛格特·罗比这样的主创才会前往。
《美国狙击手》不会全球同时开画,而是会先在北美一地上映,等北美票房爆发之后,再陆续在各个主要的海外市场放映。
北美票房大爆的影片,海外票房起码不会差,只要《美国狙击手》北美票房能像马修过往的影片一样大卖,海外票房也不会是问题。
这片子中东地区的票房可以划掉,好莱坞电影在中东能卖出点票房的也没几部。
再就是太平洋对岸,马修和华纳兄弟的脑袋都很清醒,知道这样的片子不可能过审,连进入的打算都没有。
马修在东海岸地区转了一圈,最后来到纽约曼哈顿,参加了“911”的纪念活动。
如今已经是2012年,那场惨剧虽然过去足足十一年,但没人会忘记,所有美国人一听到恐怖袭击,还会触动敏感的神经。
恐怖袭击,绝对是这个国度最为痛恨的行为。
借用“911事件”的纪念活动,马修继续低调而坚定的为《美国狙击手》做推广,9月11日当天晚上,还在NBC举办的一个官方活动上,通过摄像机镜头呼吁保护儿童和妇女,痛斥恐怖主义行径。
即便拉灯同志与美国有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也要保持立场,任何同情的言论,都会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作为一个趋利避害的人,马修怎么可能会做傻事?
参加完活动,时间已经很晚了,他也没打算离开纽约,干脆住在了华尔道夫大酒店,等第二天再乘坐航班返回洛杉矶。
第二天,天刚刚亮,马修刚从酒店健身室回来,还没洗完脸,就接到了海伦·赫尔曼打来的电话。
“发生了大事,快去看整点新闻,与我们的电影有关!”
第959章 血腥黑色
挂断海伦·赫尔曼打来的电话,马修去了客厅,赶紧打开电视,换到CNN新闻台,这是一家重要新闻不断滚动播放的电视台,他等了没多久,就看到了海伦·赫尔曼所说的重大新闻事件。
马修看得直挠头,这“911”对老美来说,真的是个不寻常的日子。
当地时间9月11日晚10点左右,美国驻利比亚东部大城市班加西的领事馆遭遇重火力袭击,其手段包括而且不限于空投炸弹、烈火焚烧、激烈枪战等等。
直到12日凌晨2时利比亚安全部队赶到控制局面,袭击共持续了4个小时之久,导致美国驻利比里亚大使史蒂文斯在内的四人死亡。
这是33年来美国驻外大使首次死于武装袭击。
毫无疑问,又一个血腥的黑色“9·11”深刻在美国人的记忆中。
马修关掉电视,给海伦·赫尔曼打了电话,对这次事件交换了看法,接着他借用酒店的设备,召集剧组和华纳兄弟发行宣传部门的相关人员,开了一个远程视频会议。
随着更多更详细的新闻出现,马修和这些人不难确定,这次恐怖袭击事件,将会触动美国人本就对恐怖袭击非常敏感的那根神经,而像《美国狙击手》这类明显带有反恐怖色彩的影片,可能会从中获利。
电影从来都不是单纯存在的,深受当前社会形势的影响。
9·11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无疑会影响到《美国狙击手》和很多观众。
不过,马修、剧组和华纳兄弟并不打算借此进行大规模的宣传炒作,那是非常愚蠢的行为,借势宣传一定要适度。
果不其然,随着消息传播开来,这次事件引起了美国公众极其强烈的反响。
没有经历“911事件”的人,很难想象美国人对于在“911”当天又一次面对恐怖袭击的情绪,也很难想象对于恐怖袭击的痛恨。
公众不会去管恐怖袭击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即便有不少媒体报道,恐怖袭击可能是因为《穆斯林的无知》所引发的大规模抗议而导致的流血冲突,但他们所关注的只有一点——我们又遭受了恐怖袭击。
短短半天的时间里,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仿佛落进费油中的水滴,引爆了全美各个社会阶层。
到了下午,很多广告牌和媒体宣传栏上的《美国狙击手》海报悄然完成更换,新的海报上面赫然多了一句醒目的话——当恐怖袭击来临,我选择守护家人!
整个事件已然引爆全美,却远远达不到“911”事件的影响,而且袭击不是发生在本土,也不会造成恐慌,给电影市场带来的肯定不是911之后的一地鸡毛。
华纳兄弟经过专业分析,认为这件事反而会刺激到公众的神经,导致他们对恐怖主义行径更加痛恨,而与此相关的电影,会在最近这个时间段内,普遍更受到关注。
所以,他们也加大了对于《美国狙击手》的资源投入。
马修得到的消息,华纳兄弟不仅加大了《美国狙击手》的宣发投入,另一部更加接近这次恐怖袭击的影片《逃离德黑兰》,甚至被华纳兄弟摆上了颁奖季头号种子的重要位置。
可以想象,在这次事件造成全美震动的影响下,同样是大使馆遇袭题材的《逃离德黑兰》,只要影片质量有一定的保证,极有可能成为颁奖季的赢家之一。
好莱坞电影深受社会形势的影响,从来都没有与政治分割开来。
甚至,在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的加成下,《逃离德黑兰》这样的影片,都可能会拿下奥斯卡最佳电影。
听说这些消息之后,马修这才发现,幸运儿不止自己一个,本·阿弗莱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比他更加幸运。
有谁能想到,本·阿弗莱克拍摄的这样一部题材的影片,能凑巧遇到这样一次事件?
套用某些喜欢阴谋论的人的观点,这里面一定有牵扯……
当然,傻瓜才会这么认为。
只能说这也太凑巧了。
《逃离德黑兰》这个项目,早在三年前马修就听说过,这是根据一位传奇特工的自传改编而来,两年前确定由本·阿弗莱克执导并且主演,那个时候谁会想到有人在911当天对美国驻利比里亚领事馆发动恐怖袭击?
马修为《美国狙击手》选择9月11日之后的一个周末开画,原本是想借用全美对于“911”纪念带来的余波的影响,以吸引更多人因为恐怖主义而走进影院,根本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曾经他生活在太平洋对岸时,是不是也发生过美驻班加西领馆遭袭事件?对于当年关注娱乐八卦更多于时政新闻的他来说,跟很多普通人一样,老外的死活关他鸟事?
所以,马修根本就不知道。
但这种巧合发生了,不拿来用用真的太对不住自己的投资。
随后的几天里,《美国狙击手》的宣传都在围绕恐怖主义展开,低调而又有针对性。
或许是受到这次事件的刺激,影片的票房预售再次爆发,单日预售出的票房额度,比起之前平均上涨了接近百分之三十。
这次事件,必然会让某些影片成为市场上的赢家。
在网络上面,《美国狙击手》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剧组最新放出的男主角狙击恐怖分子的一小段视频,短短一天时间,点击量就突破了500万人次。
马修临时改变行程,在纽约多待了几天,一方面是配合影片新的宣传策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接到了罗南·法罗的电话,对方想要跟他见一面。
对于罗南·法罗的请求,马修没有拒绝,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罗南·法罗跟他有牵扯。
另外,除了伍迪·艾伦的儿子的身份之外,罗南·法罗丝毫都不引人关注。
在华尔道夫大酒店的一间会客室中,马修见到了这位年轻的记者。
相比于两年之前,罗南·法罗看上去成熟了很多。
“调查进行的怎么样了?”马修也不废话,直入正题。
“事情比我想象的还要庞大,还要复杂。”罗南·法罗就像是个发现了幕后真相的侦探,“我联系了接近四十位女性,已经说服其中超过二十人站出来,还拿到了一些关键的录音和影像证据。”
马修问道,“你认为这些足够吗?”
如果可以的话,他发动手头所有的力量,几个月之内就能掀起针对哈维·韦恩斯坦的行动。
罗南·法罗摇头,“我需要更多的证据和证人。”
马修微微皱眉,“这么多还不够?”
“真的不够。”罗南·法罗极其认真地说道,“越深入的调查,我越加发现哈维·韦恩斯坦编织的人脉关系网的巨大,那会成为他的保护伞,我们需要足够多的证据和更多的人让那些与哈维·韦恩斯坦有牵扯的人靠边站。”
他想了想,说道,“我前段时间试探过一次,将很边缘的一点材料发给了一家报社,但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有人给报社打电话,警告了他们,报社也决定压下不发。”
马修轻轻点头,“这种事很常见。”
罗南·法罗却问道,“马修,你知道打电话的人是谁吗?”
“谁?”马修很好奇。
罗南·法罗说出了两个大名鼎鼎的名字,“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
马修摩挲着下巴,“他们一向与哈维·韦恩斯坦交好,这在好莱坞很多人都知道。”
“只是我以某个受害人的名义发的一点很边缘的材料,结果就有人站出来帮哈维·韦恩斯坦擦屁股。”罗南·法罗颇为无奈地说道,“如果有更多的东西出现,是不是还有势力更强大的人出来帮哈维·韦恩斯坦说话?”
“肯定会有。”马修淡淡地说道。
罗南·法罗却不沮丧,“不管阻力有多大,我都不会放弃!”
马修对好莱坞何其了解,忽然笑了,“罗南,当你放出的证据强大到不容反驳时,你猜类似本·阿弗莱克和马特·达蒙这些人,会是什么反应?”
罗南·法罗明白马修这话的意思,“肯定很精彩。”
马修点点头,“这个圈子的良知埋没的太久了。”
罗南·法罗握紧拳头,“我已经开始整理一份报道了,相信我,马修。我会改变现在的局面。”
马修平静地说道,“有需要的,尽管联系我。”
“我会的。”
罗南·法罗没有在这里多待,跟马修聊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告辞离开了。
马修也看了罗南·法罗留下来的资料,哈维·韦恩斯坦过往强迫的女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其中不乏捅到媒体和司法部门的存在,却全都压了下去。
钱、势力和关系网这些东西,在所谓自由民主社会,依然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在罗南·法罗搜集到的材料中个,马修就看到本·阿弗莱克、马特·达蒙、杰克·尼克尔森和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人,都主动出面帮助哈维·韦恩斯坦摆平过媒体或者受害人。
这些人,为了拿到奥斯卡小金人,底线比他这个著名的好莱坞渣渣低多了。
见过罗南·法罗,马修离开纽约,返回洛杉矶准备《美国狙击手》的首映。
第960章 太受欢迎怎么办
不可避免的,《美国狙击手》增加了很多所谓的爱国主义色彩,带上了浓厚的政治气氛。
首映式当天,许多退伍老兵和他们的家属,以及克里斯·凯尔之前的战友,都被马修请到了首映地——好莱坞大剧院。
还有,大批抗议恐怖袭击的人群,也出现在了首映场馆外围,数量之多,吸引了无数媒体关注。
为了这部影片的票房,马修和华纳兄弟煞费苦心。
当老美的爱国主义可以拿来利用时,好莱坞从来都不会犹豫。
其实不止是好莱坞,全世界打着爱国主义旗号狂赚钱的电影多的数不胜数。
这些是好莱坞惯用的手段,用起来可谓轻松熟练。
为了突出反恐和老美的爱国主义,马修甚至将红地毯男主角的位置让给了克里斯·凯尔。
他不需要这种风头,老牛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同样也需要,红地毯最为醒目的环节,让给了玛格特·罗比和克里斯·凯尔夫妇。
马修走过红地毯,特意跟一群退伍老兵合过影,进入采访区简短的接受了采访。
同样,在他和华纳兄弟的用力烘托下,克里斯·凯尔和塔雅·凯尔成为了众多媒体记者围攻的对象。
“马修说过,你本人的魅力其实给这个角色加分不少。”有记者向克里斯·凯尔提问,“你在生活中,也像战场上这么冷静吗?”
经过出书、采访、成名和老兵枪击都众多事件的洗礼之后,克里斯·凯尔已经不是那个缺乏社会经验的老兵了,他笑着回答道,“我生活中随和,工作中好斗,完全是两个人,需要不停切换。”
也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这么友好,有人尖锐的问道,“你为什么要出书?是为了出名吗?”
克里斯·凯尔也算锻炼出来了,说道,“如果我不写别人就要替我写了,我还是自己写吧,纪念我的兄弟们。”
这话倒也算是实情,北美的图书市场,写传记之类的根本不需要得到当事人的同意。
“能谈谈你在两公里之外干掉另一个狙击手的壮举吗?”有记者问道。
克里斯·凯尔显得很谦虚,“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我用了比他精密的多的仪器和枪支。”
还是那个记者,又尖锐的提问,“你射杀了200人,对此后悔吗?”
“总是有人问我这个问题,很显然这缺乏对现代军人应有的尊重。”克里斯·凯尔应对的很沉着,“我不后悔我杀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威胁了我战友的生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