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悠闲-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主意的女孩,心里面有着自己的打算。
从最开始她受到叶雷阳的影响去红星福利院做志愿者,到后来她想要留在福利院工作,到最后确定要努力赚钱来帮助更多的人,王美谕做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理想在里面。
她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的女孩。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最难得的不是什么都拥有,而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前者是命运可以决定的,但后者决定的却是命运。
叶雷阳想了想,拿出电话,想要拨通王美谕的电话,犹豫了一下,却没有按下拨通键,既然她没有告诉自己,那或许她有自己的理由吧。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要走的路也不一样,身为朋友,叶雷阳能做的不多,只能是默默祝福,然后在对方需要的时候,出现在对方身边而已。
几个人的行李并不多,准确一点来说,东西都已经在蒋智的车里面了,该留的留下,该扔的扔掉,用蒋智的话来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不过当他们开车走到女生宿舍门前的时候,顿时就被惊呆了。
整整齐齐足足六个大箱子摆在眼前,蒋智惊讶的说:“娜娜,你这是要把你们宿舍几个人东西搬过去啊?”
马丽娜俏脸微红:“什么叫几个人,你什么意思?”
蒋智一脸莫名其妙:“当然是字面意思啊,这么多个箱子,难道还能是你一个人的啊。”
出人意料的是,马丽娜居然没有反驳他,而是脸色红红的没说话。
蒋智瞬间就斯巴达了,整个人愣在了原地,这时候就算他再迟钝也明白了过来,闹了半天,这六个大箱子,还真的就是马丽娜一个人的。
“你牛!”蒋智冲马丽娜竖起大拇指:“牛逼!我服了!”
他是真没想到,原本以为那起码是两个人的东西,没想到居然只是马丽娜自己的。
赵东健则是满脸苦笑走过去开始搬箱子,至于叶雷阳,他压根就没说话,早就跟着赵东健搬东西去了。
蒋智还是太年轻了,根本不知道女人搬家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她们恨不得把一根牙签都带走,虽然马丽娜不算是已婚女人,但性别可没什么差别。
最终东西还是没装下,实在是因为马丽娜的东西太多了。
“要不这样,咱们先把这些送回去,然后再回来取剩下的。”蒋智无奈的对赵东健和马丽娜说道:“车上实在是没地方了。”
马丽娜虽然想一次性把所有的东西都搬到新家去,奈何实在是没有空间了,只好无奈的点点头:“那我把箱子搬回宿舍去?”
蒋智摇摇头:“不用,我们几个先把这些东西都送过去,你在这等我们就行。”
反正马丽娜她们宿舍里其他女生都已经离开了,有的人已经找到工作,直接去了单位。有的人则是找不到工作,直接回了原籍。
马丽娜点头答应下来,三个男生七手八脚的挤进车里,一路晃晃悠悠的朝着学校外面开了过去。
公寓的地点在市中心博物馆附近,周围有火车站,有医院,还有学校,用蒋智的话来说,这里就算是买下来,也绝对物超所值。
当然,叶雷阳还知道,五年之后,这里将会成为滨州地铁的一个站点。
第619章 同居日子
此时此刻,蒋智无比后悔自己租了六层楼作为几个人的公寓。
原因很简单,因为马丽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宝马车在公寓和学校之间来回了两次,才堪堪把她的东西搬完,好死不死公寓的电梯居然坏了,来来回回爬了几次楼之后,连叶雷阳都怂了。
“呼呼呼……”
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三个大老爷们相对苦笑不已。
“你看看你们几个,怎么这么废物呢,才爬六层楼就累成这样,这要是指望你们保家卫国,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能不能放心了?”
马丽娜自由自在的吹着风扇,一脸幸灾乐祸的表情。
压根没有人搭理她,不是叶雷阳几个人不想说话,实在是爬楼太累了,根本就没有反驳马丽娜的力气,蒋智都已经平躺在地上摆出一个大字型了。
“哎,我说你们几个,房间分好了么?”马丽娜悠然自得的走到沙发上坐下,踢了踢躺在那喘气的自家男朋友,开口问道。
赵东健指了指门口:“六零二现在没人,咱们俩过去住。叶子和蒋智住六零一,怎么样?”
马丽娜一愣神,随即摇摇头:“不要,我才不跟你住在一个屋呢。”
“啊?”
这下子赵东健傻眼了,咕噜一下爬了起来,满脸都是惊讶的看着马丽娜:“娜娜,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马丽娜压根没搭理他,转头看向房间,眼睛转悠了一圈,点点头道:“这间归我和欣欣了,你们三个,去六零二吧。”
欣欣?
下一个,叶雷阳抬起了头,看向马丽娜:“你说什么?”
马丽娜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道:“我说我和欣欣啊。”
“唐欣也要住在这里?”
这下连蒋智也惊讶的坐了起来,大家原本都以为唐欣会留在北海,或者去京城,根本没有人想到她居然也会留在滨州。
“我跟欣欣通过电话了,说起咱们租房子的事情,她说给她留一个房间。”马丽娜对赵东健说道,又看向叶雷阳:“怎么着,你不知道?”
叶雷阳苦笑了起来,唐欣看样子这是打算给自己一个惊喜啊,居然之前一点风声都没透露给自己,自己还以为她没有接受自己的意见,打算留在北海考公务员呢。
“那你可别说是我告诉你的。”马丽娜笑嘻嘻的说着,然后踢了一脚赵东健:“走,帮我把东西搬进卧室去。”
这间公寓很大,属于是三室一厅的房间,正好三个大男生一人一间。
几个人收拾利落之后,蒋智提议道:“今天算是乔迁之喜,要不要去吃个饭?”
七月份的北方,天气热到什么地步?
街道上白天基本上没什么人,除了上下班的人流之外,根本看不到有多少人逛街。只有一早一晚才会看到人,公园里阴凉处人满为患。
所以当蒋智提出去外面吃饭的时候,赵东健和叶雷阳对视了一眼,果断的摇摇头:“不去!”
马丽娜看了一眼外面高悬在半空当中的太阳,耸耸肩瞪了蒋智一眼:“要去,你自己去好了。”
开什么玩笑,外面三十一摄氏度,蒋智这家伙居然张罗去吃饭,是他疯了,还是自己疯了?
蒋智看了几个人的动作和表情之后,又看了看外面,也明白了过来,尴尬的笑了笑,二话不说直接回了自己的卧室。
叶雷阳笑了一下,对赵东健道:“外卖算我一份。”
说完,也回了宿舍,留下面面相觑的赵东健和马丽娜。
马丽娜翻了一个白眼,忽然对于未来的合租生涯有点无奈了,这几个家伙,根本就是还没有摆脱大学时代那股子邋遢习惯。
“我……”赵东健张张嘴,话还没有说完,马丽娜已经瞪着眼睛道:“你闭嘴,跟我买饭去。”
无奈的点点头,赵东健只能感慨,有女朋友的人果然不自由。
吃着马丽娜和赵东健买回来的外卖,叶雷阳坐在电脑前,看着省广播电台的资料。
省广播电台的前身是一九三二年建立的滨州广播电台。九一八事变之后被改名为滨州中央放送局。抗战胜利之后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开国大典期间省广播电台用马车拉着喇叭实况转播了开国大典,让全省人民第一时间收听到了建国的消息。
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省广播电台也开始了它跨越式的发展,从最初的马车直播到数字化的播出设备,从笨重的钢丝录音机到先进的MD采访机,从剪刀加浆糊的编播方式到无纸化办公,从建台初期的二十几个员工到现在的三百多名工作人员,从几间平房到十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广电大厦,省广播电台见证了社会的发展的同时,也坚实地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卫星电视、报业密集化布点的兴起,广播这一传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压力,迎接挑战,省电台逐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九九年年投资三百多万元,购进了数字化自动化播出设备,建立了音频工作站,实现了节目数字化播出。二零零年十月,省广播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并于今年年初搬迁到了最新的地址。
然而,广播毕竟是广播,随着时代的发展,叶雷阳记忆当中,用不了几年,省广播电台就要和省电视台合并。
而现在,则是省广播电台领导们最后的一次努力了。
“在看什么呢?”蒋智敲了敲门,走进来对叶雷阳问道。
叶雷阳耸耸肩,指了指电脑上的资料:“省广播电台的资料,毕竟我就要去上班了,得了解一下环境啊。”
蒋智一阵无语:“拜托,这种大路货一样的资料,你能了解到什么?”
叶雷阳笑了起来:“怎么着,你还有内部消息啊?”
他也知道这么查资料没什么效果,不过除了钱瑞卿之外,自己在省广播电台又没有熟人,杨梅家里虽然在宣传部门有关系,但叶雷阳不想因为这点小事麻烦人家。
“要不然,我带你去省广播电台转转?”
蒋智嘿嘿一笑,对叶雷阳说道。
第620章 新人报道
蒋智的建议,被叶雷阳毫不犹豫的否决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又不是去选美,还提前踩场子,知道的是自己去看看工作场地,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有什么别样的心思呢。
二零零五年七月十日,叶雷阳正式入职省广播电台。
他拒绝了蒋智开车送自己去的建议,零五年的时候开着私家车上班的人是极少的,毕竟还没到十年之后大部分家庭都有车的地步,这时候的人要么坐公交车,要么就骑自行车。
尤其是每天早上的时候,满大街都是人,着实让人感慨华夏果然不愧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
省广播电台的位置叶雷阳早就已经熟记于心,坐上一辆公交车,叶雷阳的运气不错,捞到一个靠窗的位置。
好在今天早上的天气不错,虽然是夏日炎炎,但有一点微风拂面,总算让叶雷阳可以舒服一点的坐在车里。
不得不说,蒋智这家伙选择的地址不错,从几个人的住处到省广播电台,只有大概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叶雷阳每天上班也不需要太着急。
叶雷阳的报道过程很简单,拿着介绍信到单位,很快就有人带他去了办公室。
小说和影视作品当中经常会见到所谓的职场倾轧,或者欺负新人之类的事情,实际上这根本不可能。大家都是在一个单位工作,在没有涉及到利益争夺的情况下,鬼才会在意一个刚刚出现的新人,再说了,广播电台这种地方又不是什么热门单位,也没有多少利益值得去你争我夺。
省广播电台现在拥有生活、交通、新闻、音乐四大热门频道,以及数个小频道,每一个频道的员工都多大百余人,分成数个节目组,这些节目组按照各自不同的规模大概有几个人,最多的不超过十个。
即使下个月马上就要开设一个经济频道,但只要在各个频道里抽调一些人手也就够了,根本不需要招聘新人。
但偏偏叶雷阳就这么进来了。
不仅是他一个人,还有几个同样是新人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的出现在省广播电台。
初来乍到,在一个负责人的带领下,众人开始熟悉环境,随即就是分配工作。
任何一个单位,新人就是打杂的代名词,即便叶雷阳是钱瑞卿这个副台长亲自招聘来的也是一样,不过幸好钱瑞卿提前打了招呼,叶雷阳被分到了生活频道,算得上是不好不坏的一个频道。
原因很简单,广播电台如今本来就被电视台挤压了生存空间,所以即使是电台内部,也有热门和冷门的频道之分。
像新闻、经济和音乐这一类的,都是听众比较多的热门频道,而少儿频道和乡村频道,则稍微差了一点。
其中新闻类节目每天大概有三个小时,早中晚三次播放,算得上是广播电台的主打招牌。
而音乐和曲艺类的节目,则相对差一些。
至于生活频道,属于那种不冷不热,谈不上高收听率,但也不会低到没几个人听的地步。
而叶雷阳作为一个新人,被分配到生活频道滨州之声节目组做编导,也算是一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因为滨州之声的播放时间只有不到半小时,而且还是两天一播。
栏目组只有三个人,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另外一个,则是一脸络腮胡的中年大叔。
“老黄,这是叶雷阳,分配到你们组做编导了。”负责带叶雷阳过来的人对那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说道。
老黄抬起头,露出一个笑容来:“好啊,欢迎欢迎,小叶是吧。”
说着,他指了指自己旁边的一个办公桌:“你的位置在那,坐吧。”
“人我交给你了,走了啊。”带路的人直接离开,只剩下滨州之声栏目组的几个人。
“我是黄德海,算是咱们节目组的组长,你叫我老黄就成。”老者对叶雷阳笑着说道,说着他指了指那个中年大叔:“那是摄像李雷。”
又指了指那个三十多岁,画着淡妆的女人道:“她叫韩梅梅,是主持人。”
噗!
叶雷阳一口水差点没喷出去,李雷和韩梅梅?
脑海当中瞬间脑补初中课本的某个片段,叶雷阳觉得自己今天简直就无语了。
“想笑就笑吧。”韩梅梅是个很有气质的女人,圆圆的脸,修长的身材,声音也很好听,并不像大多数北方人那么洪亮,稍微有一点吴侬软语的味道。
叶雷阳微微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啊,韩姐,我只是想起我们中学时候的英语课本而已。”
李雷和韩梅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十世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中英语教科书里的两个主要人物。二零零一年改版后不再出现。叶雷阳记忆当中,今年年底以后网络出现了集体回忆李雷和韩梅梅的相关内容,有漫画,有歌曲,甚至还有话剧。
所以他才会被这两个名字给逗笑了。
李雷笑了起来:“没事儿,她和我都习惯了。”
看的出来,滨州之声节目组这几个人性格都不错,虽说年龄差距稍微大了一点,但叶雷阳能够感觉的到,几个人对于他的到来,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李雷和韩梅梅是主持人和摄像,而黄德海是组长,原本的编导因为受不了枯燥的工作,想办法调动去了电视台,好不容易叶雷阳来了,虽说是个新人,但毕竟是一个新鲜血液,大家当然欢迎了。
“对了,小叶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啊?”这一批招聘的人里面,大部分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所以黄德海才随便问了一句。
叶雷阳笑了笑:“我是滨州师大英语系的。”
“啊?”
“英语系?”
“真的假的?”
三个人全都愣住了,他们设想过叶雷阳可能是中文系毕业的,设想过叶雷阳可能是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的,设想过他可能是传媒学院毕业的,但怎么都没有想到,叶雷阳居然是个学外语的!
学外语的搞广播,这事儿靠谱么?
第621章 专业
人们常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某个方面。
比如有的人擅长游戏,有的人擅长跑步,有的人擅长计算。
换句话说,专业的往往比业余的要在自己擅长的某个事情上面更加厉害。
原本李雷和韩梅梅等人以为既然台里专门去招聘的人,起码叶雷阳也应该是专业对口才会被招进来,可怎么都没想到,他居然是外国语学院毕业的!
“小叶,你,你不是开玩笑吧?”黄德海目瞪口呆张大了嘴巴对叶雷阳说道。
“是啊,是啊,这事儿可不能说笑?”
“可不是么,你到底是什么专业毕业的?”
李雷和韩梅梅也忍不住对叶雷阳问道,毕竟这件事太过于匪夷所思了,一个滨州师大外国语学院毕业的人,竟然跑到广播电台来做编导,这也太荒谬了。
叶雷阳一阵无语,最后只好拿出自己的毕业证,递给几个人一一展示:“我的毕业证。”
传看着上面带着印章的毕业证,几个人面面相觑。
“小叶,你,你是怎么进来的?”
半晌之后,黄德海惊讶的对叶雷阳问道,在他想来,叶雷阳既然以非对口专业进入的省广播电台,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背后肯定有某位大人物。
叶雷阳一笑:“就那么招聘进来的啊。”
他这是实话实说,确实是钱瑞卿亲自去滨州师大招聘的他,当然,至于以后的安排,钱瑞卿没有说,她的意思很简单,让叶雷阳先熟悉熟悉广播电台的情况,然后再考虑去哪个部门。
“噢。”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都聪明的没有继续问下去,毕竟都是职场里的老油条,哪怕最年轻的韩梅梅,也已经三十多岁了,怎么可能会不懂这些规矩。
“黄老师,咱们组平时都需要做什么?”叶雷阳看气氛不错,笑了笑对黄德海问道。
黄德海是组里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整个广播电台的老人了,自从当年毕业了就一直在广播电台工作,算得上是百事通。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采访一下素材,回来的话,剪辑一下就可以播出了。”黄德海笑道:“对了,以前是我的工作,以后要归你了。”
他也很清楚台里面的意思,自己眼看着就要到了退休的年轻,李雷除了摄像和剪辑别的不会,至于韩梅梅的话,主持播音可以,让她采访的话偶尔也可以,但想要撑起一个栏目组,很明显还差得远。
原本以为这次来的大学生里面,或许能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来代替自己。
可现在来看,这个小叶或许人不错,但毕竟专业还是不对口,这滨州之声栏目组,还得靠自己一个人撑着。
想到这里,黄德海笑着对叶雷阳道:“今天小叶第一天上班,晚上咱们出去吃个饭,怎么样?”
叶雷阳一愣神,随即笑了起来:“好,我请几位前辈吃个便饭。”
李雷和韩梅梅对视了一眼,哈哈一笑没说话。
叶雷阳百思不得其解,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们笑什么。
黄德海摆摆手:“你小子心意我们几个老家伙领了,不过这顿饭不用你请,咱们组里的经费绰绰有余。”
经费?
这一下叶雷阳迷糊了,心说第一次听说栏目组吃饭,还有经费的。
韩梅梅笑了一下,给叶雷阳解释了一番,他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脸上的表情越发古怪了起来。
滨州之声作为省广播电台生活频道广播的栏目组之一,虽然收视率一般,但胜在有一批稳定的听众人群,所以每年的经费倒是足额足量,但因为最近几年一直都是两天一期,再加上平时也没有什么大型采访活动,所以组里面的经费十分的充裕。
充裕到了什么地步?
栏目组总共四个人,黄德海经常以采风的名义带着几个成员出去聚餐,回来全部都报销。
这么做也谈不上什么占国家便宜,用韩梅梅的话来说,开始的时候他们几个也不好意思,总觉得应该为台里面省一点经费,可后来发现,每个节目组几乎都有这样的规矩,索性大伙儿就习以为常了。
“咱们不花,这钱省下来也是拨到电视台那边,凭什么给那帮人省钱?”韩梅梅气呼呼的说道。看的出来,她对于电视台那边是怨气满满。
不过叶雷阳倒是也能够理解,毕竟广播电台在六七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还占据着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大家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看电视,大部分人的生活娱乐都是听广播节目。
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电视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有图像的电视机自然要比只有声音的广播节目来的吸引人,所以广播电台受到了电视台巨大的冲击。
“那好,咱们晚上好好喝点。”叶雷阳笑着对几位“前辈”说道。
他是聪明人,自然明白,职场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初印象,自己刚刚到栏目组里,虽然说有钱瑞卿这尊大佛在背后罩着,可也不能事事都指望她出面,总不能一点小事都要惊动副台长大人吧。
所以,大部分时候,叶雷阳都得靠自己。
尤其是同事之间的关系,更需要自己来维护。
几个人简单的聊了几句,黄德海开始给叶雷阳介绍他以后要负责的工作,因为是新人,所以黄德海的意思很明确,叶雷阳就负责帮忙打下手就可以,等熟悉了之后,再具体负责事物。
叶雷阳对此倒是无所谓,他是来做导演的,但毕竟对广播这个行当不了解,熟悉熟悉情况是最好不过了。
很快就到了午休的时间,几个人收拾好东西,朝着楼下走去,结果刚出门,就遇到了另外一伙人,大概也有个六七个人的样子,为首的是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
对方看到黄德海和叶雷阳这一行人之后,居然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来。
“哟,这不是老黄么,怎么着,你们组这是要吃散伙饭了?”
满是讽刺的声音从中年男人的嘴里说出来,却让叶雷阳顿时就愣住了。
第622章 危机
叶雷阳不是那种喜欢出风头的人,几十岁的心理年龄,尤其如今已经不在学校里面,进入社会当中,他更不会轻易去做那个出头鸟。
但即便是这样,叶雷阳听到那个中年男人的话,脸色也微微变了变。
人是比较感性的动物,或者说绝大部分人都比较感性,亲疏远近这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