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最强人生-第9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管后面会怎么样,或者后面还有买这些洋楼的机会,但现在先趁着被杜先生敲了一笔,名正言顺的买下一些沪海的优质外国风格洋楼,却是很正确的决定。
东方敏珠塔的那么1亿人民币,可不是那么好出的。
还有买鹿家嘴的土地的10亿美金,杜先生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为了这事儿,今天早上殷俊便和包船王、霍先生、李超人都打电话联系商量了。
当殷俊询问他们要不要一起在沪海安个家的时候,他们当然是欣然同意。
作为房地产商人,他们自然知道这些房地产的重要性。
还有它们的这些历史痕迹。
毫不夸张的说,每一栋这样的小洋楼里面,都有着著名的历史人物住过,它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万国风格的外表和建筑,还代表着它见证的历史。
能买这样的一些小洋楼,比起在华京买四合院,更符合这些人的口味。
就拿包船王来说,他当年离开沪海的时候,已经是小伙子了,对于这些沪海的小洋楼,那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的。
如今能将买一栋在手上,那真是无比惬意的事情,比他在普东修房子更让他有衣锦还乡的感觉。
一开始殷俊只是跟几个关系好的富豪们说了,大家一起来买,这样无论在谈价上面,还是选择上面,都有很大的余地。
包船王他们当然都同意了,可没想到的是,消息不知道怎么的泄露了出去,在临近中午的时候,殷俊去酒店和包船王他们吃饭商量,就遇到了陈启踪等人。
他们也要求参与到这个购房计划之中。
殷俊巴不得越多人去谈判越好,所以也很爽快的答应将他们加进来。
然而少年万万没有想到,一顿饭没吃完,邱得拔等一群东南亚商人也同样找上门来,也要求加入这个计划。
好嘛。
这下子可真是集体行动了。
凡是昨天去拍卖土地的富商们,全部加入,没有一个落下。
毕竟大家都不是傻子,深知道要在沪海买这样的万国洋楼是多么难得的机遇。
况且以后沪海的发展肯定好,在这里给自己和家人安排一个舒适又大气的住宅,绝对是很英明的决定。
反过来说,这么三四十个富豪一起出手的威力,哪怕是杜先生,也是不可忽视和敷衍的吧!
想到了此处,殷俊打开了车门,对莉智道:“走吧,车里空气不好,我们去逛逛,猜一猜以后哪些算是咱们的。”
“嗯~~”
莉智欢喜的跟着殷俊走了出来。
要真能在这里安家,可绝对是让无数人都羡慕得紧的福气呢~~
……
第1889章 自费留学潮
前几年的时间,国家对于出国留学都是非常谨慎的态度,审核非常严格。
但萧老和云老等人看着殷俊等海外华人华侨,对国家的建设有着如此大的作用和贡献,也期望着能有更多的人出去闯一闯,在国外能学到真的知识,取得成就之后报效祖国。
另外也就是,50年代、60年代那批放弃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的老科学家们,已经老去了,如果不积极培养人才,那么华国的科技发展就会出现一个极大的断档。
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走出去,像是三位钱老爷子等那样,掌握国际顶尖的技术之后,再回来接班,也是上面这些老爷子们的梦想。
当然了,他们也不奢求去了的都回来。
拿云老的话来说,“哪怕是出去十个,回来一个,也是很好的。”
这也证明他们早就知道了国内国外的差距,也没有那么的不切实际。
事实也的确如此,出去了的人,回来的十不足一。
哪怕是他们在美国刷盘子,得到的薪水也比国内高十倍,然后还有那么繁华的世界,还有很现代的生活享受,真的是很少人能拒绝这些,回到国内来。
而到了30年之后,情况恰好就反了过来。
外国的城市建设,在80年代之后就一直停滞不前,反而是华国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发展得比国外好多了。
各种快递、外卖、网络商贸、手机运用等等,甩了外国更是十几条街。
所以去国外留学的,十个有九个都会回来。
因为不习惯外国那么荒凉冷清的环境!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不便利。
哪怕不是富裕人家的孩子,大部分的人也习惯了在留学结束之后,回到国内找工作。
回到眼前来。
不管上面的大佬们怎么想,反正全国各地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沸腾了起来。
为什么?
因为这个年代的出国,就代表着改变命运,就代表着能有更好的未来!
你瞧瞧那些国外的人吧,人家挣的是美元,工资比起国内来要高几十倍、几百倍,天天吃肉,什么东西都有,多好啊?
特别是那些这几年赚了点小钱,有一些资产的人们,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和幸福,当然是愿意送孩子们出去留学的。
大家自己苦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见识,现在好不容易儿女们有了机会,那真是砸锅卖铁都要让他们去打的!
更有不少穷困的家庭,打着出国留学的名义,实际上是拿着留学签证拼命打工,以便能寄钱回家里盖房子、存钱给自己娶媳妇儿。
总而言之,出国的热潮一下子就在全国蜂拥了起来。
但是有个问题。
除了签证的那一关以外,在国外用的钱也是一个最大的难题。
这几天消息灵通的已经去打听了,虽然自费留学政策已经放开了,但这换钱还是和从前一样的。
拿到护照后,去银行凭护照兑换60美金,一分钱都不多。
这和十几年之后,出门旅游还能拿着护照直接兑换2000美金;或者二十多年后,不用拿护照,想兑换多少美金都行的年代,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哪怕大家再是没有出过国,没有什么见识,也知道60美金是完全不够的。
你说60美金能干什么呀?
留学就不用说了,肯定得多准备一些钱,让孩子们能不用担心吃穿住用,认认真真的去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打工也是一样。
你能有把握一去就能找到工作,就能稳定自己的工作?
身上没有一点救命钱怎么行?
所以为了送孩子们出去,无论是打工的,都到处去找人换美金了。
美金的官方汇率是3:1,还只能是3块钱的外汇券换1美金,不能直接换人民币。
老外直接在华国用人民币,实际上是违规犯法的。
但实际的操作中,许多不那么高大上的地方也能接受老外的人民币,监管单位当然不可能直接去抓人——用钱的都是使领馆人员和他们的家人,还有外资公司的职员,你能把人家给抓进监狱关着?
老外们又不是傻瓜,3:1的官方汇率,比起几个大银行背后的巷子里的黄牛们的6。3:1的汇率,可是低了一倍多!
因此除非是很有必要,不然他们一般也就是找黄牛换钱。
如果是私人拿着美金去换人民币,那还同样是3:1的官方汇率,然后1美金给你3块钱人民币。
你想要反过来,用3块人民币兑换1美金……呵呵,对不起,不可能。
故而大家想要从正常渠道换美金,那是不可能的。
别说是华国人,就连外国人你想在华国国内换美金,那也只有一句“对不起”。
哪怕你拿着日元想换美元,也不行,只能日元换成人民币。
毕竟这个年代的华国内地外汇储备少啊。
少得可怜。
虽然不像是78年左右,全国上下就20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但这么7年左右过去了,华国的外汇总储备都不会超过100亿美金。
当然也不是存到现在才有这么多。
而是每年都会有大笔的开销,去国外购买各种各样的先进仪器,以及各种材料用品。
花钱是花得国家心疼,所以哪怕是每年卖各种东西出去,也能收入不少,但也绝对是不敢乱用一分钱的。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国家怎么可能让你私人来换美金?
现在是85年,但哪怕是95年都不行。
也就是在2000年之后,才陆续的慢慢放开这个口子。
毕竟那时候国家的外汇储备就达到了1万5000亿美金以上,到了2010年更是突破2万亿美金,在2014年破天荒的突破了3万亿美金!
如果不是隔三岔五的去甩到几百亿美金、上千亿美金,早在2018年就突破4万亿美金的外汇储备了。
到了那个时候,民众们的日常旅游等外汇需求,也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许多对外贸易的单位,比如说石油厂、矿场、文物古董、工艺品出口、茶叶丝绸出口等等,当然收入大部分是美金。
可这笔钱你也别去惦记,一分一毫都是有记录的,保证全部都要上缴给国家,不可能让你在单位上就用了。
谁敢用直接就是抓监狱里面去,甭管你是谁。
如果没有严厉的手段,只要有一丝松懈,这些外汇就全部都会一分钱都收不上来。
只不过呢,通常情况下也没有那么严重。
因为这些外汇,汇款过来的时候,是通过华国的极大商业银行的。
绝大部分单位和公司的这笔钱,都不用从银行里面取出来交给国家,而是外汇局直接就在这里截流了,你看都看不见。
截流了外汇过后,他们才会按照比例,来给予你这边的单位各种补贴和回馈。
虽然现在都是属于国家拨款应对生产生活的,但通常创汇越多的单位,这效益也就越好,得到的资金也就越多。
就比如说上美厂。
他们每年跟麒麟文化的合作,赚取的每一分钱都是港币,从1000万港币到3000万港币,再到去年的1。2亿港币,这可全是外汇啊!
在上面的人眼里,只有外汇才是钱,其余的人民币就不算什么钱。
外汇中最值钱和最宝贵的当然是美金,其次下来就是日元,然后才是英镑和德国马克。
但港币就相当于是美金了,因为它就是按照发钞行存1美金就发行7。8港币来存在的,拿到任何一个银行,都能给你这么固定兑换美金。
再加上华国的好几个巨头国企,都在香江有公司,靠着香江这个中转站,买许多的东西回国,所以港币也是非常管用的。
正是因为这个,上美厂的创外汇便得到了高度的赞赏。
上级单位给他们拨款的金额,可都是严格按照他们所挣的来的,而不像是别的一般挣外汇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来返还。
这几年上美厂的良好待遇,各种工资、奖金、住房都是沪海超一流的,也就是源自于此。
所以,哪怕是这些创外汇很厉害的工厂和单位,手里其实也是没有外汇的。
至少说是没有大量的外汇,人们想要换外汇,根本不能指望他们。
想要换取大量的外汇,只有去找那些黄牛。
黄牛们一向是神通广大的。
他们不但是能从来华国的外国人手里换到外汇,还能从各种渠道换到外汇。
不然你觉得就凭着那些来工作和旅游的外国人,手里那一点点美金,能满足国内那么多的公私需要吗?
别那么天真了!
事实上这一部分的美金,还不够流通领域美金的十分之一份额。
80年魏小范回到内地,上百万的港币,就是交给黄牛换成了人民币的。
前两年李联杰的上百万港币,也是这样。
今年回内地发展的王钢的上千万港币,同样也是如此。
这么成千上万的香江人,很是提供了一大笔的港币给黄牛们。
有了港币就很简单了,直接能在香江那边去换成美金。
或者兑换都不用,到了国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花旗还是摩根,或者是三井、苏格兰皇家银行,都能直接换成美金。
如今全面放开了自费留学,黄牛们的好日子,也是来临了!
第1890章 苦恼的何家父母
江南,姜山县。
姜山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距离成为县级市,还有2年的时间。
其实县级市也就仅仅是喊得好听而已,说出去就是“我是姜山市的人”,比起“姜山县”要听起来高大上一些。
除此之外,无论哪方面都没有什么直接的效应,工资不会涨,级别也不会涨。
越是这样的小县城,居民们就越是享受缓慢的时光,一辈子在这里生息繁衍,不愿意去背井离乡。
这也是华国的小县城的常态了……嗯,也不能说是华国,其它的国家,无论是欧美还是日韩,差不多也都是如此。
习惯了,就I不愿意再动弹,不愿意再去折腾。
比如说何琴的父母便是如此。
哪怕是他们已经在华京住得很习惯了,到处都是认得的人,一天到晚都能在华京逛来逛去,很是惬意。
但两人临到春节的时候,还是回到了姜山县老家,走亲访友,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
这里有着自己的亲戚朋友,有着自己生活工作了一辈子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生活记忆,才是记忆中最为深刻的,无法让他们忘怀的。
如此的眷恋,恰好就是那些去往异国他乡的人们,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泪流满面的原因。
何琴自然也是在春节那几天回来了的,家乡出了这么一个超级大明星,她的回来,自然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
连带着县里的电视台,也派人来给她拍了一个录像,在大年初一播放了出来,恭祝大家新年快乐。
何琴在家里的时候,自然是每天都挤满了人。
全都是家里的亲戚朋友,还有看着自己长大的街坊邻居,这又推脱不得,只能是享受着着拥挤热闹的过年气氛。
等到何琴赶回华京继续去拍《红楼梦》了,大家也开始上班了,何家才慢慢的没有那么拥挤热闹。
只不过呢,随着前几天报纸上刊登了、电视上也播出了“取消自费出国留学资格审核”这个事儿,何家又开始变得人来人往了。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何琴是香江麒麟集团的内地分公司签约演员,她在为香江人干活儿。
既然都是香江公司了,而且何琴又是大明星,怎么的也能有渠道拿到美金吧?
她获得美金的难易程度,肯定比起普通人要好多了吧?
大家怀着这样的急切愿望,赶到了何家,一阵各种恳求,只求何家能帮忙换点美金。
倒不是大家为难何家。
这里面还有不少人是有钱人,对何琴的父亲何瑞都说了,老何你不用管价钱,能拿到就算老哥(老弟)欠你一份人情。
既然这些人有钱,为什么不去找黄牛呢?
原因也很简单。
这一下子开放了自费留学的事儿,来得太猛太快,黄牛们根本没有什么准备。
他们手里的美金,可不是放在手里玩儿的。
在没有大规模需求之前,他们有的还放在了国外、放在了香江的一些基金会或者股票上面,用来以钱生钱。
平日里手里的美金倒是够用了,但忽如其来的猛烈兑换需求,还是在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手里的美金给换光了。
哪怕是汇率已经涨到了8:1的惊人地步,也是绝对的供不应求。
只要拿出来,就一定会被买光。
做黄牛其实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坑蒙拐骗和坐地起价,真正想要把黄牛的生意做好,那么信用是必须要有的。
你可以涨价,但不可能无休止的涨价。
且不说别人承受得了不的问题,这涨价得太多,明显是吃定了人家的感觉,非常不好。
一旦人家渡过了这个难关,下一次再有需求的时候,能选择另外的黄牛,就绝对不可能选择你。
所以大部分黄牛们的价格也就是8:1,偶尔有点9:1,10:1的,也就是小黄牛,属于赚一笔就走的,那他们就可以不在乎信誉,不用维护老顾客。
然后另一方面,囤积资源也是有风险的。
黄牛们也是有一层一层的上下游。
底下拿货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黄牛们,都是讲究快进快出,早点把这些资源给卖出去,换成了实际的利益,才会心里踏实。
比如这个美金。
从之前的6。3:1,涨到了现在的8:1,并不是说里面的差价都被一批人吃了。
而是最上面的人吃一点,中间的人吃一点,底下的人也吃一点。
要是你这边底下的人把价格抬得太高,一时半刻卖不出去,那么另一批人忽然把价格定在了7:1,大规模的出货挣钱,你这8:1甚至更高的,不就砸在手里了吗?
因此,一个成熟的、做得熟练的黄牛,肯定不可能一天到晚想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方法来赚钱,而绝对是按照市场规律,讲究规矩的挣钱。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连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的黄牛们,都陷入了没有美金可换的地步,就更别说在姜山县这样的小城市的黄牛们了。
实际上这里基本上也就几个小黄牛,人家换大笔的美金,都得到临近的临安去。
问题是临安也没了啊。
所以没办法,大家只能找到何家,希望让何琴想想办法。
何瑞和韩小红都有点苦恼。
要是一两家人请他们帮忙的话,那事情真是一点儿都不难。
区区几千美金,女儿给他们的钱里面就有,就放家里呢。
他们知道女儿能挣钱,兑换美金也比较容易。
而且更重要的是,女儿的男朋友是殷俊,是堂堂的世界首富,能少了美金吗?
但是来找他们的人太多了,小城市里面都是知根知底的,如果你帮了这个,不帮那个,你说得过去吗?
人的年龄大了,不就在乎一个在大家心目中的口碑吗?不就在乎一个名声吗?
传来传去把你都给传坏了,那才叫一个无可奈何。
其实大家要得也不多,大部分只要1000、最多2000美金就差不多了,剩下的让孩子在那边打工或者干什么来补贴。
再不行就等到第二年的时候,这边有新的留学生或者打工的过去了,又给带过去一两千美金就行。——都是街坊邻居和亲戚,这么一两万人民币虽然很多,但也不至于就这么的把名声都搞臭了。
这样还有好处就是,可以减少家庭的压力,不要一次拿四五千美金出来,那真是没有几个家庭能承受得了。
可关键在于,十个一千、百个一千、几百个一千,那就太多了!
不是不够。
除了家里身上有的几千美金,女儿给的银行存折里面,人民币有几十万,美金也有十万。
如果再要的话,从麒麟集团那里兑换了都行。
但别人却不会以为你是帮忙兑换的,只以为是你自己有的。
那这笔财富就有点吓人了,上百万的人民币财产,全姜山市都没有一个人能有。
遇到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来一个抢劫或者绑架的话,岂不是生命都有危险?
因此,何瑞和韩小红一直都没敢松口。
直到何琴每周一次的打电话回来,他们才把这个苦恼跟女儿说了。
“不答应不就行了吗?”
“我们也想啊!可你大伯、你三姨、你大爷爷……这些都是亲戚啊,他们家里有人想要出国,都是很急迫的,一天到晚逼得很急啊!我们真不好推脱的。”
“那就把他们几个的名额解决了吧?”
“不行啊,如果给了他们,那一些好朋友,还有以前的同事、老上司等等,他们的请求怎么办?不全部给,就是得罪人!”
“嗯,的确是这样……那你们等着吧,我找俊哥想想办法!”
……
女儿挂了电话,本来两口子想着下周再打电话的时候能知道结果,却没想到,第二天下午,就有几个西装笔挺的人上门了。
为首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何瑞和韩小红还见过,叫做郑融,是麒麟集团华京分公司的一个经理,来他们华京的家里好几趟了,不是帮忙办事儿就是拿礼物过来,说是殷俊给送的。
“叔儿,婶儿,等我们准备一天,你们明天上午就给大家打电话,然后咱们在县里的招待所就把事情办了!”郑融这样对他们道。
何瑞依言办了。
虽然他不懂郑融这么做的原因,可既然郑融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
郑融就是未来女婿的手下,这次过来自然是未来女婿派的,当然不可能害他们。
待到他们第二天8点钟赶到招待所时,都差点没有被吓呆了。
只见招待所门口,站了不下有一百个人,连警察都有十好几个,在维持秩序,让他们排成两行队伍。
明明他们只是告诉了十几个关系最好的亲戚朋友,怎么来了好几倍的人呢?
而且看这架势,还不断的有人过来,到底这消息是传了多远啊?
“老何!”
“韩姨!”
“红姐!”
“瑞二哥!”
“……”
大家一窝蜂的把他们给围住,七嘴八舌的,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有一个麒麟集团的员工看到了他们,赶紧将他们迎到了里面去。
进到了里面,两口子才发现一楼的接待大厅已经摆放起了三张长桌子拼成的桌子。
桌子后面坐了好几个年轻人,一看佩戴的标识和服装,居然是华国银行姜山县分行的员工。
他们的身旁的椅子上就是一个个的小箱子,走近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