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宝生涯-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多小时后,钱林喜的老婆和大哥赶到。
钱林喜的老婆名叫方叶琴,她一过来就焦急地问道:“我丈夫情况怎么样?”
“医生还没出来,我们也不知道情况。”孟子涛说道:“不过,想来应该没多大问题吧,不然的话,护士肯定会出来通知家属了。”
钱林喜的大哥钱林李说道:“这位兄弟说的对,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弟妹你不用太担心了。”
话虽这么说,没有一个准信,方叶琴肯定放心不下,暗自祈求老天保佑。
“还要请问两位贵姓。”钱林李问道。
“免贵姓孟,孟子涛。”孟子涛把元林也介绍了一番,又把刚才事情的经过简单说了一下。
“谢谢,谢谢!”方叶琴连声表示感谢。
钱林李也感激地跟两人握着手:“今天的事情多亏了你了,要不是你们,我弟弟很可能支撑不到医院了。”
孟子涛摆了摆手:“没什么,那种情况,能帮的肯定会帮的。”
“对了,医药费应该是你们付的吧?”钱林李问道:“多少钱你说一下,这钱现在肯定要给你们的。”
孟子涛拿出发票,说:“单据都在这里,你们看一下。”
方叶琴看了发票,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孟子涛笑了笑:“对不起啊,我手上的钱不太够,我现在去银行取一下,还请你们稍等片刻。”
孟子涛和元林都笑着表示没关系。
接下来,方叶琴去取钱,钱林李留了下来。
钱林李说道:“两位应该有事的吧?耽误你们了,真是不好意思。”
元林说:“也不是什么急事,再回去也来得及。”
钱林李问道:“你们要去哪,我叫辆车送你们去。”
第三百三十五章 意外得知
钱林李认真地说道:“这不是麻烦不麻烦的事情,你们救了我弟弟的命,这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你们不答应,我们心里都会过意不去。”
孟子涛闻言再没有推辞,笑着答应了下来。
钱林李拿出手机准备叫车过来,问道:“你们去哪?”
“去西庄。”元林回道。
“什么,你们要去西庄?”钱林李十分惊讶。
“西庄有什么不对吗?”孟子涛问道。
钱林李摆了摆手:“不是,我们就是西庄人啊!”
“这么巧?”孟子涛和元林也都有些讶然。
“可不就是嘛。”说着,钱林李还拿出自己的身份证,给孟子涛看了一下。
元林笑道:“嘿,还真得挺巧的。”
钱林李笑了笑,问道:“你们去西庄是准备拜访什么人吗?”
元林想了想,觉得有人事先介绍一下情况,可以降低打眼的机率,问道:“彭阿东这个人,不知道你认不认识?”
“彭阿东?”钱林李想了一会,恍然道:“你说的是老瓜吧?”
看到元林显得有些疑惑,钱林李解释道:“他长得一张窝瓜脸,所以我们叫他老瓜。”
元林点头道:“他确实是长了一张窝瓜脸。”
钱林李迟疑了一下,问道:“元总,不知道你和老瓜是什么关系?”
“算是生意上的合作关系吧。”元林并没有说出实情,毕竟彭阿东的东西来历可能有些不太光明,他能不说还是不说的好。
钱林李马上说道:“冒昧地问一句,你们是不是做古玩生意的?”
元林微微一怔,不过既然钱林李都猜出来了,他也就不再隐瞒:“我是古玩好爱者,钱先生,听你的意思,有好多人去找他买古玩?”
钱林李说道:“多是挺多的,不过大部分人都被他给骗了。”
元林一惊:“这么说来,这家伙真是‘埋地雷’的?”
“埋地雷?什么意思?”钱林李问道。
孟子涛把这个词的意思解释了一下,钱林李点头道:“对,这家伙就是个‘埋地雷’的,许多人,特别是外地的,都上过他的当。不过,怎么说呢,因为他儿子的缘故,他家到也有一些真东西。”
“怎么说?”元林问道。
钱林李说道:“他儿子就是电视上说的盗墓贼,反正吧,我劝你们,他的东西能不沾最好不沾,不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这样啊。”元林有些迟疑,好不容易来一趟,而且把孟子涛也都请过来了,难不成空手而回?
“孟老师,您怎么说?”
孟子涛说道:“我随便,你想去就去,不去也没关系。”
“怎么,你们不会是专门过来的吧?”钱林李问道。
元林点头道:“前几天,他给我打了电话,说是因为有急事,手上的东西想要处理掉。”
钱林李说道:“说起来,老瓜家里最近确实出了一件事情,估计他还真得急用钱。”
“出了什么事?”元林好奇地问道。
钱林李哂笑一声:“还不是他的儿子嘛,自作孽被抓进去了……”
原来,彭阿东的儿子彭木然这个土夫子,是自学的堪舆和盗墓手段,算是土夫子里面的独行侠,当然,他到也不是一直很独,有时候发现大墓,也会叫上朋友帮忙。
前段时间,彭木然进山“寻宝”,在踩点过程中发现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古墓,经过仔细查看后,他发现古墓已经被人盗挖过,只遗留下两块斑驳的石碑和两根石柱。
两手空空的彭木然当即咒骂不已,但又十分不甘心这么回去,就将目光锁定在了这些墓碑和石柱上。
彭木然查看了墓碑上的书法,以及石柱上的纹饰,觉得这些墓碑和石柱应该能卖不少钱,就想着把东西拿出去卖了。
打定主意后,彭木然就打电话叫来了两名同伙,3人带着工具,费了好大劲终于将两块石碑和两根石柱搬到山脚下。随后,他们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准备将赃物运回他家。不巧,遇到了山下村庄的一位老年村民。
刚开始,老年村民还以为这3名男子是在搬迁祖坟,好奇之下,就上前攀谈了几句,但在交谈时发现,3人神色慌张,且听出来口音和本地的不太一样,他十分警觉,瞄了一眼墓碑上的字,判断3人应该是盗墓贼。
于是,这个村民连忙大喊了起来:“大家快来,这三个人是盗墓贼。”
听到那个村民的喊声后,附近的村民立即围过去,抓住了彭木然和他的一名同伙,并扣下了墓碑和石柱,另外一名同伙则趁乱逃脱。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将彭木然他们和涉案物品带回派出所调查。经审问,两人认了罪。
钱林李说道:“后来,彭家那个小子被处以行政拘留十五天,石碑和石柱也被送往文物部门鉴定,而且警察还在调查,前两天,还到他家去搜查来着,也不知道有没有搜到什么东西。如果还查出其它的东西,那小子肯定不止关十五天了,也许老瓜想要卖掉一些东西,去打点一下吧。”
听了钱林李的介绍,元林想了想,对着孟子涛说道:“要不,咱们去看看?”
孟子涛无所谓地说:“随你的意思吧,不管怎么样,我肯定会尽最大可能反你把好关的。”
元林笑道:“有孟老师您在,我肯定放心。钱先生,我们去的话,不知道还有什么要注意的的?”
钱林李说道:“这方面,我还真不太懂,而且老瓜这人油盐不进,村上人带去的,他根本不给面子,该多少还是多少,有时候,反而不能杀价,我也不好叫人带你们过去。”
孟子涛想到了一件事情,问道:“钱先生,是不是现在警察对他家的东西盯的比较紧?”
“对对对,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买明显是挖出来的东西。”
钱林李连连点头,又拿出真人真事想要劝他们别去:“我有个表妹夫,他们那里经常有古墓,一次砖厂取土时,又挖出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大墓,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不做,拿着铁锹把青铜器挖走,高兴地抱回家中。”
“我表妹夫也得到了一个龙纹青铜鼎,后来不知怎么,传到了生意人耳朵里,当晚就有老板找到了我的表妹夫,想要买龙纹青铜鼎,不过,表妹夫不知道价格,就暂时没有卖。”
“没想到,这事惊动了博物馆的人,第二天就有警察过来,对现场轰抢的文物进行了收缴,并对轰抢人每人罚款一万元。我表妹夫钱没赚到,反而赔了一万块钱,那叫个后悔,每回到我家喝酒,喝多了之后,就念叨这个事情。”
听了钱林李说的事情,元林有些犹豫了,毕竟沾上警察的事情,他还是不想碰。
“算……”
元林正准备打退堂鼓,手机就响了起来,他拿出一看,有些古怪地说道:“是彭阿东打来的电话,也不知道有什么事情,我去接一下。”
孟子涛连忙说道:“你趁机把话给挑明了,如果是出土器,咱们还是不要碰了。”
“行,我听您的。”
元林起身到一旁接了电话,如实问了彭阿东几个问题,之后又走了回来。
“他怎么说?”孟子涛问道。
元林说:“我跟他实话实说了,他回答我说,东西都被警察过过手了,肯定不会有问题,我现在担心的是,那些东西到底值不值得咱们去一趟。”
也难怪元林会这么想,刚开始,彭阿东对他说,东西都是挖出来的,到现在又说警察已经过手,保证没问题,前后矛盾是个人都会觉得有问题。
孟子涛看到了元林表情中的迟疑和不甘,说道:“咱们还是去一趟吧,如果没有合适的,那就不买,但错过了机会,心里肯定会有些不舒服的。”
元林点头道:“您说的对,就是麻烦您跑一趟了。”
孟子涛笑道:“没事,权当免费旅游了。”
钱林李本来准备给他们叫辆车,见时间差不多要到十一点了,就提议先去吃午饭。
这个时候,方叶琴取了钱回来,还给了孟子涛。之后,钱林李带着孟子涛他们去吃了午饭,这才叫了辆车,把他们送去西庄。
钱林李提着一些吃食回到手术间门口,看到方叶琴的神色,既轻松了一些又有些担忧,问道:“弟妹,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方叶琴说道:“刚才有个护士出来了一趟,我问了一下林喜的情况,护士说,问题应该不大,估计可以救的过来。”
钱林李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了喜色:“那就好,那就好,这也算是吉人自有天相了。”
方叶琴点对道:“是啊,林喜也算是福大命大了。”
钱林李想到方叶琴神色中的担忧,问道:“弟妹,我看你好像在担心什么事情?”
方叶琴苦笑道:“大哥,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给小辉买房,就要花一大笔钱,林喜这边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才能治好,哎……”
第三百三十六章 定窑小碗
方叶琴的儿子在市里工作,找了一个市里的女朋友,对方到没什么特别的条件,就是一点,需要方叶琴的儿子在城里买房。女方到也不需要全款购房,只要能够付得清首付就行了。
本来,方叶琴他们两口子,已经准备好了钱,准备过几天就去把房给买了,到时也就可以准备结婚的事情了,没想到却出了这趟子事情。
钱林李说道:“弟妹,你也别急,这回的事情,完全是渣土车的责任,就算那个司机死了,车肯定跑了不了。”
方叶琴苦笑道:“你不知道,刚才小辉打电话过来了,那个车子是曹广发公司的,就他那个黑心肠,你觉得他会赔多少?”
钱林李愕然道:“不会吧,居然是曹广发公司的车子?”
“也不知道是倒了什么霉了。”方叶琴苦笑道:“就他那个德性,医药费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呢。”
钱林李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弟妹,要不这样吧,把老爷子那里的东西卖掉吧,你看怎么样?”
方叶琴摆了摆手:“千万不行,老爷子以前卖掉了一件东西,就茶饭不思,过了半年才正常,那件东西就算要卖,也得等他百年之后再说。”
钱林李说道:“那怎么办?小辉那边都已经讲好了,如果突然变卦,对方心里肯定不舒服,闹不好会生一些变故。哎,如果小娟不出国,我到是能够帮忙,现在……”
方叶琴说道:“大哥,你家的情况我们都知道,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吧……”
话分两头,孟子涛这边一路无事,平安到达西庄。
车子在彭阿东家门口停了下来,考虑到这边打车不方便,元林让司机在这边等一会,并谈好了价钱。
下了车,孟子涛就注意到坐在门口的一位长着窝瓜脸的老人,想必就是那个彭阿东了。
彭阿东起身迎向了孟子涛他们:“元老板,可把您给盼来了。”
元林打了个哈哈:“没办法,路上遇到了一件意外,又回了一趟市里,来晚了一些,还请彭大爷您见谅啊。”
彭阿东摆了摆手:“客气什么,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等一会也是应该的。”
“鬼个老交情,要不是凑巧,不知道还要被你蒙在鼓里多久呢。”
元林心里冷笑一声,说起来,彭阿东现在的表现,和以前给他的印象已经是判若两人了,这也是彭阿东知道了元林得知了自己的情况,恢复了本来面目。
不过,元林也没有提起这件事情,大家算是心照不宣地把这事给过了。
元林嘴上问道:“没有耽误你什么事情吧?”
“没什么……”彭阿东心头一动,有些不以为然的说道:“我说了,咱们也算是老交情了嘛,总要顾着你的,有人打电话过来想要看货,我都推了。”
“装,你就装吧!”元林暗自不屑地撇了撇嘴,表面感谢道:“彭大爷,那真是太谢谢了,那咱们现在看货吧。”
“好的,你们跟我来。”
彭阿东带着两人走进屋里,随后就关上了门,边走边说道:“元老板,今天你算是来巧了,我最近正好得了一件定窑的瓷器,包你满意。”
元林惊呼一声:“什么!你说是定窑?宋朝的定窑?”
彭阿东有些得意地说道:“对,就是你说的定窑。”
宋代的五大名窑,对收藏界的人来说,那真是如雷贯耳了,大凡收藏古瓷的,哪个都想有朝一日能够淘换到一件宋代的五大名窑瓷器,最次的收藏一只紫铜镶口的定窑碗也行。
只是聪明的收藏者,都有自知之明,深知定窑以外的官、汝、哥、钧的存世量很少,价格也相当昂贵,远非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起的,因此谁也不敢轻易涉足这类藏品。
现在听说,这里有宋定,元林那叫个激动,但马上他就想到,其实,宋代定窑的存世量与其它四种相比,虽然稍多了一些,但总量和其它瓷器相比,也是很稀少的。再加上彭阿东不堪的名声,他的心情马上就平静了。
彭阿东可能猜到元林的想法,笑道:“元老板,你是不是觉得,我老彭骗你的?”
“哪里,老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你这里有定窑也算不得什么稀奇的嘛。”元林笑着说道,心里则对此事不太相信。
至于旁边的孟子涛,对彭阿东这里有定窑瓷器,到不是太奇怪,而且就算有也没什么。他之所以这么想,源于定窑的历史。
定窑起源于唐代,是我国北方早期烧制白釉的窑址之一。定窑原先只是民窑,生产的是民间大量使用的日用瓷,后来宫廷插手,部分生产御用瓷,这是“民转官”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当时定窑一度垄断了我国北方的白釉瓷器市场,同时也成为最早进入北宋宫廷的御用瓷之一。特别是北宋的中晚期,定窑的瓷器在宫廷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一般来说,民窑的东西比起官窑来,要活泼许多,定窑一开始的装饰手段只有刻花,非常灵动流畅,题材都是民间常见的图案。因为大量生产,工匠越来越熟练,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后来因为市场需求量大,大批量生产没法逐个刻花了,于是出现了“陶范”,也就是模子,产生了印花。就算这样还不够,工匠后来又发明了“覆烧”这个工艺。
要说,在“覆烧”发明之前瓷器的烧制都是一匣一器,一个匣钵里面装一件瓷器,北方都是馒头窑,一匣一器能够烧制的量就很少了。所以为了批量生产,定窑的工匠们发明了采用覆烧法来提高产量。
但历来陶瓷的产量和质量就是一对矛盾,定窑使用的这种覆烧法就有致命的缺陷,就是碗口沿处留下了一圈无釉涩胎,这种“芒口”无论是外观还是使用安全性都出现了大问题。
虽然“芒口”可以镶嵌金属圈来弥补这个缺陷,但仍然大大影响了定窑器的品质。所以到北宋晚期,宫廷中就很少使用定窑了,于是才出现了后来的汝窑。
所以说,市场上出现的高价定窑瓷器,至少要是镶嵌金属圈的定窑,剩下的普通品种,其实并不怎么值钱。
正因为这样,孟子涛对彭阿东手里有定窑瓷器,并不觉得奇怪。
彭阿东眼睛一瞥,注意到了元林眼神中的那丝不以为然,笑着说道:“我这人也喜欢用事实说话,如果不是宋代的定窑,我把它吃了。”
“彭大爷,您也不怕噎着。”元林笑着开了一句玩笑,心里则有些疑惑,暗道:“难道这家伙真有定窑瓷器?”
这么想着,元林看向了孟子涛,发现对方老神在在,好像对此事并不怎么在意,心里更加疑惑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连定窑都不在意了?”
孟子涛感觉到元林在注意自己,就回了一个稍安勿躁的表情。
元林有些放下心来,接着边走边聊道:“彭大爷,您家里就您一个人啊。”
彭阿东叹道:“老伴死的早,家里就有那个不孝子,哎,要不是我家就只有这根独苗,我都不想管他。”
元林说道:“毕竟是自己的孩子。”
彭阿东摇了摇头:“话是这么说,不过这小子就是整天不消停啊,我都愁死了。我寻思着,把东西都卖了,让他做点小生意,娶个老婆,等有了孩子,应该能安下心了。所以,还要请元老板帮忙啊。”
元林呵呵一笑道:“只要是好东西,价钱又合适,我肯定照单全收。”
彭阿东哈哈一笑道:“既然元老板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
说着,彭阿东拿出钥匙打开了房门,接着先走进屋内,开了灯。
“请进。”
孟子涛和元林走进房间,看了看幽暗的灯光,元林有些讥讽地说道:“彭大爷,您还真够节约的,这灯能有几瓦?”
彭阿东好像没有听出元林话中的讥讽,说道:“我也不经常来这里,没有必要太亮,咱们小家小户,只能节约一点了。而且,你们不是有手电嘛,将就照一下。”
“我可没带手电。”元林淡淡地说道。
“要不我去拿?”彭阿东呵呵一笑。
看着彭阿东的笑容,元林心里就有些气:“得了,你快把你说的定窑拿出来吧。”
“行,你们稍等一下……”
说着,彭阿东就走到一边的柜子前,又拿出钥匙准备打开上面的锁。
“这家伙不去做演员真是可惜。”元林冷笑一声,想到先前彭阿东表现出来的傻样,他心里就来气。
孟子涛轻笑一声:“至少你先前了也占到便宜了不是。”
元林呵呵一笑:“这到也是,这家伙估计心里也挺郁闷的吧。”
说话间,彭阿东带着盒子走了过来,并放到了桌子上打开,从里面拿出了一只小碗。
“孟老师,您先看吧。”
孟子涛点了点头,拿起了那只碗,只见此碗芒口,深腹,圈足。器身内外施白釉,釉面呈乳白色,白中闪黄;外刻花卉纹,采用所谓的“半刀泥”法,深峻,流畅,丝毫不拖泥带水。形制简洁,色泽淡雅,纹饰秀美,典雅大方,独具一格。
第三百三十七章 拿出了重器
这只小碗确实符合定窑的风格,而且还以做工特点来看,应该是北宋定窑,但此碗虽然不错,却和孟子涛之前想的一样,确实是普通的日用品瓷,并不属于贡瓷。
当然,虽说它只是供应民间的日用品瓷,而且当时定窑作为日用瓷散落民间的量比较大,但并不意味着不值钱,没有收藏价值。
因为,北宋到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特别是北宋战乱的时候砸了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数量众多的定窑瓷器。
因此,哪怕供应民间的定窑产品基数比较大,留存到现在的数量其实也不是很多。
特别是,北宋灭亡之后,到了金代,由于金人的审美完全不同,定窑的工艺水平大幅下降,所以定窑从金代开始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因此,现在我们一般认为,有价值的定窑都是在北宋时期生产的,到了南宋质量呈直线下降。
如果以以上说的几个原因来讲,真正有价值的定窑产品的存世量也不多,有道是物以稀为贵,所以最近一两年拍卖市场出现了一些定窑,也是拍得很好。
孟子涛把定窑小碗放了回去,元林就询问孟子涛结果怎么样,孟子涛示意让他看过了再说。
过了片刻,元林也把小碗鉴别过了,彭阿东笑着问道:“我说的没错吧,是不是定窑?”
元林看向孟子涛,孟子涛反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元林迟疑了片刻,说道:“好像是定窑,但做工和我以前看到的定窑差别有些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