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是全能大明星-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不是,我现在80多岁身体还这么好,就因为我常年呆在农地里。这里空气新鲜,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要是让我天天跑去大城市,我非得70多岁就挂了。”
  “您老可不能这样说,国家还等着您做贡献呢。”
  “唉,一把老骨头了,就算有心也无力了。相信你也知道,虽然我们包括全世界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最近几年,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此之前我也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种降低杂交水稻技术复杂度的办法。只是思来想去,可能脑袋缰化了。直到你在微博上一说……虽然我不敢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的确是一条难得的思路。不过,我们先不谈这个,我倒是很想知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
  说完,袁老抓起一把秧苗:“走吧,一起。”
  “一起。”
  也不二话,卷起裤脚,莫白便赤脚下了农田。
  “好样的,等等我。”
  袁老亦是一笑,也跟了上前。
  “袁老,刚才正如您所说,正是因为你们身在其中,一时可能有一些没有考虑到。而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科研人士,站在局外,或许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我们乃至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全都来自于三系法的理论。虽说三系法理论非常严谨,但也不得不说他的缺陷。以三种水稻为例,【恢复系】只占正常水稻里的10%,保持系只占5%,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少见的雄性不育系,恐怕连0。1%都不到……本来这个技术就无比复杂,三种水稻所占比率实在是又过于太少。这不仅增加了我们杂交水稻的技术复杂度,更增加了研发其他品种的难度。”
  昨天一晚上的消化理论知识也不是白做的,一边插秧,一边对着袁老说道。
  “是呀,正因为雄性不育系实在是太过于难找。基本上在80年代初期,我们寻找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都是从野生水稻里意外得来的。不过哪怕如此,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寻找到的优良雄性不育系型号仍是非常少。”
  袁老也是感慨。
  “不过,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三系杂交水稻理论仍是最为严谨的理论,如果如您所说,没有保持系,那我们这一个理论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可能培制出杂交水稻。”
  这时,两人终于说到了重点。
  “袁老,三系杂交水稻只适用于三系杂交水稻,而保持系只是为了给不育系授粉,令他生长出来的仍然是不育系。如果不育系自己会生长呢,那要保持系做什么?”
  “不可能。”
  袁老摇头:“既然叫不育系了,首先就证明他已经是不育了,不育就不可能自我繁殖,他怎么可能自己生长呢?”
  “万事无绝对,袁老,打个比方吧,一些成熟于夏天或者秋天的菜,但经过大棚改造,我们在冬天,在春天也可以吃到这样的菜。”
  “这一点我理解,大棚是影响了农作物的温度,所以改变了他们生长的习性……”
  袁老正要说下去。
  突然,袁老一愣,看着莫白说道:“莫白,你是说温度?”
  “是的。”
  莫白点头:“准确的说,不只是温度,还包括阳光。”


第444章 科学杂志论文:两系法杂交水稻
  “温度,阳光?”
  袁老停了下来,仔细的考虑了许久:“莫白,你说的温度我们曾经考虑过,不过,温度对于水稻的影响却是表现在产量,生长,病情……这一些,这对于我们的杂交水稻并没有太多作用。”
  “袁老,这可不一定,说不定,温度还能将原来的不育系水稻变成可育。”
  “这应该不太可能吧?”
  袁老虽然没有摇头,但却并不赞同。
  “这方面全世界都还没有出现过,而且,也没有实验证明。”
  “虽然全世界没有出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莫白所说的可是前世“石明松”先生研究出来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其中温度与阳光是首要条件。
  不过,哪怕你知道温度阳光也没用,因为你不知道该控制多少的温度。
  一旦超过这个温度,那么,一切的实验都没有效。
  “对了,袁老,我准备写一篇论文。”
  “什么论文?”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两系法,这就是您之前提到的去掉一个步骤,也就是不需要保持系?”
  “是的。”
  “看来莫白你早有准备呀。”
  “袁老,虽然我脑洞有一些大,但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就胡说八道,那就太对不起你们这一些奋斗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了。”
  “很期待你的这篇论文。”
  “袁老,走,去你办公室,这就将论文发给你。”
  差不多将秧苗插完,袁老将莫白带到了科研室。
  “袁老,这就是我写的这篇论文,当然,现在还处于理论阶段,还没有通过实验证明。”
  莫白通过U盘将这一篇论文发给了袁老。
  袁老拿起老花镜,认真的细看。
  一个多小时之后,袁老赫然站了起来:“莫白,我将你这篇论文推荐到科学杂志上。”
  科学杂志是全球最为权威的科学论文杂志,虽然并不见得登上了科学杂志的一切论文都是真实的,但是科学本来就是在不断推翻当中进步。三系法杂交水稻理论出现几十年了,是该出现一个全新的理论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袁老推荐莫白写的这一篇【两系杂交水稻】论文在生物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初开始是震惊这一篇文论的出现。
  杂交水稻由三系改变成两系,如果实验,这将改变全球国家粮食的格局。
  只是,在震惊之后,无数的质疑却是纷纷出现。
  “两系杂交水稻,有没有搞错,三系杂交水稻当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两系法怎么可以搞得出杂交水稻?”
  “这个莫白是谁,他是生物界的吗?”
  “莫白是谁不知道,但袁平可是赫赫有名呀。”
  “我估计这篇论文是袁平写的,中国人包括袁平一直都非常遗憾三系杂交水稻理论不是他们发现的,没想到他竟然弄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两系法。”
  “八嘎,三系法理论可是我们大日本帝国最先提出来的。”
  “滚蛋,小日本是不是又要嫉妒我们袁老了。哪怕三系法理论是你们提出来的又如何。可惜,你们却无法将这一理论推广。真正让三系法发扬光大的,并推向世界的是我们的袁老先生。”
  科学杂志并不是地区杂志,也不是某个国家的杂志,而是一部全球性的杂志。
  别说是这一篇如此影响力的论文,哪怕是一篇比较单一的论文,亦会引来无数的争论。
  当然,除了这一些争论之外,更多的人是认为不可能。
  “我认为不可能,温度与阳光不可能将不育系水稻变成可育。”
  “我也认为不可能。”
  “当然,如果可能,我想,这是最近几十年来杂交水稻最伟大的一项发现。”
  “说的是,如果实验可以证明,我觉得那个叫莫白有资格提名诺贝尔生物学奖。”
  其实,不只是其他国家。
  哪怕就是国内,当科学杂志刊登了莫白这一篇论文之后,也遭受到了无数人的攻击。
  “我去,那个娱乐明星真敢玩呀,之前在微博上胡说八道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妈蛋,科学杂志是吃屎的吗,怎么允许一个娱乐明星发表论文。”
  “袁老先生也是,竟然推荐了他,是不是老糊涂了。”
  虽然我们一直都称袁老为杂交水稻之父,并且袁老在大都人士心中,也是杂交水稻的代名词。但事实上国内研究杂交水稻的也并不仅仅只有袁老,除了袁老之外,还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当然,更多的是种子公司,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机构。
  他们对于袁老是很尊敬的,但对于莫白嘛,那就不客气了。
  “两系法一看就是笑话,别说是推广了,哪怕就是实验也不可能完成。”
  “是的,华国各个地方不同气候,不同温度,不同日照,你能够控制大自然的温度吗?”
  “请莫白滚出科研界……”
  如此前微博上一样,甚至比上一次微博更为凶狠。
  无数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学者,全都站了出来。
  “这帮家伙。”
  看到这么多人对自己的攻击,莫白有些无语。
  “莫白,是不是感觉大家都针对你。”
  一边的袁老笑呵呵地说道。
  “这一些家伙思想太顽固了,根本一点儿都不知道变通。”
  “其实也不是他们思想太顽固。”
  “哦,袁老,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
  “当然有。”
  袁老点了点头:“当年我搞杂交水稻的时候,受到的压力,碰到的阻拦可不比你小。至于为何,是他们这一些人恨我吗,是他们认为我年轻吗,都不是……直到后来,我才知道,他们不是因为我人怎么样,他们也不是觉得我搞不出来。他们真正攻击我的,是杂交水稻威胁到了一些团体机构的利益。”
  “我懂了。”
  袁老一说,莫白便心中明悟。
  三系法杂交水稻早就推广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虽然没有彻底的普及,但已大面积的种植。
  在这里面,各个种子公司,机构,都是利益参与者。
  两系杂交水稻能不能搞出来他们不知道,但他们却知道,一旦搞出来,绝对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那袁老,我就先行告辞了。”
  “啊,你要回去?”
  “是呀。”
  “你不想在我这里实验,我这里可是有大面积的实验田呀。”
  “呵呵,袁老,在您这个机构里做实验恐怕不方便吧。”
  莫白有一些为难地说道。
  “你这小子,我以为你回去做什么呢,原来是这个呀。你放心,我袁某虽然种了几十年地,但却不搞什么政治,不搞什么团体,更不参与什么利益分割。但是我袁某在杂交水稻这一块还是能说得上几句话的,只要有我在,就没有人敢对你怎么样,你就安心在这里实验吧。”
  “太感谢袁老您了。”
  莫白由衷的感谢。
  “谢什么谢呀,我已经80多了,自知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时间越来越少,我可想在有生之年见证杂交水稻真正的普及世界呢。”
  说着说着,袁老不知道哪里生起一股劲,无比炽热的看着莫白说道:“莫白,加油。不要怕失败,科学的进步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出现的。”
  “嗯。”
  莫白重重的点头:“我会的。”


第445章 成功,实验成功啦……
  随后的时间,莫白便投入到了二系法杂交水稻当中。
  一个月之后,市场当中没有了莫白的消息。
  两个月之后,市场当中也没有再出现有关杂交水稻的关系。
  三个月之后,人们已渐渐忘了莫白曾经提过杂交水稻。
  四个月之后,哪怕就是莫白的铁杆,也都忘了莫白在干什么了。
  “各位各位,大白最近去哪了?”
  “不知道。”
  “消失4个月了,到现在都没有动静。”
  “不会挂了吧。”
  “汗……你会挂大白也不会挂呀。”
  “就是,你以为装逼小王子这么容易挂吗?”
  “对了,好像大白说去搞杂交水稻了。”
  “呃,不会是真的吧。”
  “我也不知道,上次大白说过杂交水稻的事儿,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应该不可能,大白还是写写小说,唱唱歌,炒炒股比较厉害,杂交水稻算了吧。”
  “是呀,杂交水稻有袁老在搞呢,要大白干什么?”
  “估计这会儿大白在憋着什么大招呢,等出来的时候,要吓我们一跳。”
  不少铁杆不时说道。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此时的莫白,却是早已化身为农民伯伯。
  这四个月当中,莫白不知道赤脚进入了农田多少次。
  这四个月,莫白不知道流了多少的汗水。
  这四个月,莫白却是真正的体会到了老百姓的辛劳。
  只是哪怕再苦再累,莫白亦是坚持下来。
  坚持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实验。
  坚持,而是为了真正将【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造福老百姓。
  让全华国所有人都能吃上更好,更健康,更为安全的大米。
  只是很可惜。
  虽然莫白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正确的,但并不代表就能将此理论转化为技术。
  理论转化成技术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有的时候只需要一段时间,有的时候是一年,而有的时候,需要一百年。
  正如二系法杂交水稻一样,有一次实验眼看着快要成功了,但因为突然一下子升温,超过了原有的23。5度。一瞬间,原来的实验全部白费。而也有一次,眼看着也要成功了,突然一次降温,长达几天低于19度的时间,却是令水稻连花苞都没有开。
  不是不,莫白在其他的一些实验田里采用了大棚。
  而哪怕如此,尽管用了大棚,但有的时候温度过高,着急的莫白连中央空调都直接搬了上去。
  当然,莫白知道,这种实验不可能在未来大规模的推广。
  但这并不是现在实验所要考虑的。
  只要将理论真正的实验出来,未来有的是方法加以全面推广。
  幸好,虽然莫白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袁老却在一边不断为莫白鼓励。
  更为难得的是,袁老还在一边不断的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莫白。
  这也让莫白在二系法杂交水稻的实验过程当中少走了很多变路。
  别小看这里面的经验,也就是除草,施肥,除病,人工授粉……看起来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但是,这里面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研究,却决定着我们日常所吃的口粮。其中任何一块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直到第6个月,在大量的实验之中,莫白终于看到了一丝丝希望。
  其实,如果论水稻成熟来说,他只需要4个月就成熟了。
  但是,因为此前大量的失败,莫白也错过了很多的时间。
  甚至,最后错过了时节,莫白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地域进行播种。
  幸好,此前所有的努力没有浪费。
  在第6个月,莫白实验半年之后,雄性不育系在阳光及适中温度之下,终于变成了可育,制造出了“二系法杂”第一批杂交水稻种子。
  “成功了。”
  “成功了。”
  “袁老,您看,我们成功了。”
  手中捧着金灿灿的稻谷,莫白热泪盈框。
  “成功了。”
  “哈哈哈,我们成功了。”
  “世界又一大奇迹……”
  这一天,整个实验田全体沸腾。
  当然,更为沸腾的是媒体。
  【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二系法杂交水稻取得第一批杂交水稻种子。】
  【由三系变成二系,这代表着杂交水稻下降了一半的难度。】
  【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完成的二系法杂交水稻,并由中国科学家独立实验成功。】
  【杂交水稻技术,中国已经不是世界一流,而是世界第一。】
  这一天。
  华国是兴奋的。
  这一天。
  中国是激动的。
  这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受到无比的自豪。
  虽然看起来从三系变成两系,只不过是稍微进了一步。
  但这只是进了一步,却为杂交水稻技术降了无数的难度。
  而且,别小看这一点进步。技术难度的降低,他不仅让制作杂交水稻变得更为的容易,更为厉害的是,他将促进更多新型杂交水稻品种的出现。一旦人们找到了一种无比适合我们人类口粮的品种,那么,他所产生的价值……应该来说,只能用无价可以形容。
  “哈哈哈,杂交水稻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了,中国万岁。”
  “是呀,国家太牛逼了,农民伯伯有福了。”
  “看来还是袁老牛叉呀,有袁老一人,可以档美帝一个军团。”
  “可不是,为袁老感到自豪。”
  几乎是下意识的,人们直接就称赞起袁老来。
  不管怎么说,在所有人的记忆里,只要是有关杂交水稻的,那就是与袁老有关。
  事实上这本来也是。
  作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近几十年的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基本上与袁老分不开。
  杂交水稻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也与袁老密不可分。
  当三系法杂交水稻突破到二系法杂交水稻之时,人们却是脱口而出,直接赞道。
  只是,就在无数网友赞喻之时,来自袁老的一条微博,却是令无数人懵逼。
  “今天的确是值得庆祝的一天,不过,二系法杂交水稻理论可不是我发明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也并不是我实验成功的……大家不用夸奖我,大家应该称赞另一人。”
  另一人?
  这什么情况?
  难道这个技术不是袁老研究出来的吗?
  不可能呀。
  在杂交水稻这一块,还有谁比袁老更吊的存在?
  看到袁老的微博,一众人士有一些不敢相信。
  只是,对于某一些有印像的人来说,看到袁老的这一条微博,此时他们却是全身颤抖不已:
  “不是袁老,难道,会是他……”


第446章 连“东风导弹”都出来了
  难道会是他?
  “不可能。”
  “不可能是他的。”
  “怎么可能是他。”
  所有人都对自己冒出的这一个想法而吓了一跳。
  “大龙,会是他么?”
  “这个,我也不知道。”
  “好想是他呀。”
  “还要说,我也想。”
  “不过,恐怕不可能吧。”
  “是呀,希望太渺茫了。”
  一众白玉堂弟子有一些激动,又有一些叹气。
  ……
  人民代表大会堂。
  “候总,你说,今天的这一项大奖会搬给哪个单位?”
  “不知道,今年竞争太激烈了,哪个夺奖都有可能。”
  “是呀,今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也被提名了,实力太恐怖了。”
  “何止是北斗二号,东风导弹系统也被提名了,啧啧,真不知道会是谁。”
  “听说袁老也来了。”
  “嗯,这可是造福千年的技术,看来这一次有得一拼了。”
  “不对,听说这一次理论与技术创新不是袁老打头?”
  “不是袁老?”
  “那还会有谁。”
  “这一块技术方面,在国内还有谁能超过袁老呢?”
  “这就不知道了。”
  大会堂各个科研机构,各个单位,各个专业领域顶尖人才汇集一堂。
  今天,国家将在这里搬布华国最高级别奖项之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怎么样,感觉如何?”
  “袁老,你不说还没什么,你一说,感觉压力好大呀。”
  “呵呵,没事,没事,我第一次来这里时还不如你呢。”
  “多谢袁老,没有你的帮助,我们的技术绝对不可能完成。”
  大会堂里,莫白与袁老并坐在一块。
  这半年多时间里,莫白对于袁老却是无比的感谢。
  如果没有袁老,哪怕莫白真的认为二系法杂交水稻没有什么问题,但要想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恐怕也不可能完成。而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项技术的完成,竟然被提名进入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名单。
  要知道,这可是国家五大最高科学奖项之一。
  任何一种技术获奖,都将影响空前。
  “莫白,你也不要妄自菲薄,这半年我就教了你一些种地的工夫,其他的,都是你自己。”
  “不不不,袁老,没有你的经验,恐怕我做几十年实验也未必能完成。”
  “好吧,好吧,反正这一次技术虽然不是由我打头,但不管怎么说,我也跟着沾了一点光,说起来,我还要感谢莫白你呢。”
  “袁老您说哪里的话,您可是当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选,按影响力与重要度来说,在科学技术进步项之上,我这一点光算什么呀。”
  “那可不能这么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搬给的只是个人,虽然论影响力可能比较大,但这只是媒体炒股。按我来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搬给的却是技术,以及技术团队,这是群体的力量。真论技术含量的话,绝对超过最高科学技术奖。你看看,那边是东风导弹的研究单位……”
  顺着袁老的目光,莫白看向了左边。
  看着上面挂着“二炮”部队的标志,莫白差点吓尿。
  随后,却是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可是国之重器。
  几十年华国能够如此安定和平,也正是因为他们这一群国之重器存在。
  “莫白,你再看看边上北斗二号卫星团队。”
  顺着目光,莫白又看向了北斗二号卫星那一边。
  不过,北斗二号卫星那一边人群穿着的标志莫白不认识,也不知道属于哪个单位。
  但是,当在新闻上听说北斗二号卫星取得的无数成就,莫白亦是情绪止不住的无比激动。
  华国的强大,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些人的存在呀。
  “莫白,是不是感觉压力又大了。”
  “嗯。”
  莫白点了点头。
  刚来之时莫白还无比的激动,以为自己无比牛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