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0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们夫妻俩这一次去巴黎购物,其实还有避风头的意思。
对已经不年轻的刘继忠来说,被人堵在公司不敢露头的经历,真的是有一次就够了。
为了不让东成大厦的事,影响到他刘老板的声誉,影响到航空公司的声誉,他们还不得不花了不小的代价,把那些负面消息,控制在省内。
加上政府一些部门的配合——在年底这样的节骨眼上,他们尤其希望能呈现出安定团结的好局面,这些消息,其实在省里都没怎么大规模传播。
但外界还是有人听到了些风声,所以,刘继忠和沈雪此次欧洲行,准备大把撒钱的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他们不差钱。
越是没钱的时候,就越是要大把的花钱,这虽然听起来很荒唐,但还真不是笑话。
虽然刘继忠对她说过,因为到了年底,受还贷等原因的影响,集团是在资金的周转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
然而沈雪知道,这次估计并不乐观。
好歹她也曾经是省台的台柱子,也到一线采访过,对新闻,还是有些敏感性。
大趋势,好像是越来越差,而银行的银根,也越来越紧,加上他们本来就得罪了省内的银行,接下来要从银行融资,很难。
那出路,自然只有找其它人投资。
而东成集团,最容易拉来投资的项目,自然是让他们夫妻一下子跻身名流的东成航空。
但鉴于老公对航空公司的看重,以及航空业的特殊性,就是找到了投资,要让相关机构批准,也不是一两天能办到。
届时,也不知道远水能不能救了近火。
可是,为什么原本一片大好的局势,竟然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彻底反转,而且很可能翻不了盘呢?
沈雪相当不解,也相当不甘。
车这时突然停了下来,刘继忠也睁开眼,“怎么回事?”
司机朝前看了一眼,又侧耳听了一下,“临时限行,可能是有要客经过。”
对机场工作人员来说,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让本该降落的飞机,在天上排着队打转的事,对他们来说也是寻常,何况是这样临时的封路?
果然,没一会,在一辆警车的引导下,一个车队从他们前面的路口快速驶过,目的地恰好也不远,就是不远处的一个工地。
司机朝那边看了一眼,想了一下,“我大概知道刚刚过去的人是谁了。”
“是谁?”摘下墨镜朝那边张望的沈雪马上问了一句。
她原来也想过,用类似那样的方式,让自己正式在这座城市里亮相。
“那边是机场在建的2号航站楼配套的酒店项目,嘉盛假日酒店。”
“嘉盛的冯总今天刚刚抵达,这应该是他去视察施工进度。”
一提到冯一平,这位原本不苟言笑的司机就有些激动。
“冯一……冯总他,还不能享受警车开道的待遇吧。”刘继忠马上问了一句。
这么说,刚才在机场停机坪上看到的那些商务机中,有一架就是冯一平的湾流?
司机马上完美的回答了他的质疑,“冯总在市里这样的行程,自然会有市领导同行。”
这下,刘继忠更不爽了。
这就意味着,冯一平一定是在市里主要领导的亲自陪同下,来嘉盛假日酒店的工地视察。
而自己呢,不过是机场几个工作人员出面接待了一下,然后派了一辆车而已。
他又一次闭上了眼睛。
就多余睁开。
无论是冯一平,还是嘉盛假日酒店,都没带给他什么好的回忆。
眼不见,我心不烦。
司机这会好像打开了话匣子,“哦,刘总刘夫人,对冯总应该也熟悉吧,你们是老乡啊。”
“是的,”沈雪笑着说,“继忠和冯总算是老朋友了,他们以前还合作过一个项目。”
她没说的是,那是刘继忠主动找上门去寻求合作,结果连正主都没见到,就被干脆利落的拒绝了。
“难怪刘总这么成功,原来早就和冯总有过合作。”司机捧了一句。
只是,这恭维听在刘继忠耳中,却怎么也不是滋味,我成功,和冯一平有一毛钱关系?
“一平本来想投资我的航空公司,”他真的一副和冯一平很熟稔的样子,“但知道我们目前不缺钱,所以就没有勉强。”
“你知道,一平那个人……”
“对,”司机看起来好像也和冯一平很熟,“冯总和人合作,一向不会占人便宜。”
“哦,对不起啊,我这话,没有别的意思。”
“明白,明白,”心底在骂的刘继忠脸上在笑,“我们都知道,一平行事厚道。”
我为什么要这样瞎扯呢,扯到现在居然要主动去夸冯一平?
“是,我们也非常佩服冯总这一点,冯总他就很少和人争,越是大家扎堆去做的事,那些来钱快的事,他越是不涉足,比如房……”
后排沈雪笑着看着他,他连忙住口,说得兴起,一时忘了后座的这位航空新贵,本就是靠房地产发家。
“就说冯总美国公司上个月底推出的安卓,以及主导成立的那个手机联盟,他做的,都是国内公司做不了,也没人想做的事。”
“嗯。”刘继忠点了点头,又闭上了眼睛。
他实在是不想再接着夸冯一平,那太难受。
谈性正浓的司机只得安静下来。
只是,一把刘继忠他们送到外滩边的酒店,就马上忍不住跟人打电话,“我在路上碰到了冯首富的车队!”
刘继忠这时朝江对面看了一眼,一眼就看到了离东方明珠塔并不是太远的嘉盛大厦。
他的腰塌了一些。
旁边的里弄里,有些时代感的歌声,随风飘过来,“……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后面的那三个字,一下子击中他的心,他的心里,不停的在重复着,“好辛苦”“好辛苦”“好辛苦”……
一想到即将到来的08年,他又觉得更苦了。
无端的,他就想起以前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的一句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2007年还没过去,他就开始怀念它。
第三百六十章 峭壁边缘
当宪法大道上的樱花,财政部大院里的木兰,都含苞待放的时候,当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天空,一天比一天晴朗的时候,62岁的保尔森感觉到,真正艰难的时日,即将来临。
在已经过去的07年冬天,美联储数次降息,虽然一度让相关的数据比较好看,但那样的权宜之计,效果必然不会长久。
进入08年以后,如同完全不懂经济的佩洛西老奶奶所说的那样,美联储那常用的两板斧,终于还是失去了效用。
尽管美国政府都冻结了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利率,还降低了直接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这些都没能阻止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数据表明,失业在进一步上升,而消费,在持续下降。
2007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要知道,那时的美国,可是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美国——情况之糟糕,由此可见一斑。
但糟糕的事,远不止如此。
不久前,全美最大的行业协会,拥有72万会员,在全美有54家州协会,120O家地区(市)协会的美国房地产经济人协会,宣布了一组权威的数据。
2007年,美国旧房销售量下跌了13%,为25年来最大降幅;旧房中间价下跌了1。8%,为每套21。78万美元,为1968年有相关记录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跌。
这里必须要补充说明一点的是,我们的城市化还任重道远,但美国早就完成了城市化。
因此,在美国住房市场上,旧房销售是主力军,其销售量占到了整个房市销售量的约85%。旧房市场的好坏,几乎也就等同于整个房市的好坏。
他们公布的这些数据,终于无遮无拦的把美国房市大逆转的局面,毫无争议地显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就连华尔街和国会山上那些一贯擅长睁眼说瞎话的家伙,也不好说美国房地产市场依然向好。
那些活得岁数长一点,或者擅长做对比的人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在很多很多年之后,美国第一次出现房价下跌。
美国上次房价下跌,可能一直要回溯到‘大萧条’(1929年至1933年)时期。
也就是,这是近80年来,美国房价第一次普遍下跌。
就像后来国内对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时,总是顾忌多多,因为房地产行业是发展,还会是衰退,都将会对上下游行业多个领域造成直接影响。
在美国,类似的联动,也是一样的。
现在几乎是个商学院的学生,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正确的结论:美国经济的报告,就是一个衰退的报告。
衰退就好像病毒一样,正从美国一个行业传染到另一个行业——因为美国房地产业、金融业已病毒缠身,制造业因此看起来也朝不保夕……
而随着经济状况的恶化,就业市场自然也在劫难逃。
而同样是一个商学院的学生就知道,就业,对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多么重要。
如果只用一个数字来描述经济发展的状况,就业,会始终是数字第一位的那个,如果它是零,那么,无论后面的数字表现有多好,那都没有意义。
而现在,这个数字正越来越小……
保尔森此时已经不止一次的推算过,如果出现最坏的局面时,失业率会高达多少。
但他没有一次完整的推算完,总是在推算到失业率超过25%的时候,他就停了下来——他有些不敢再推算下去。
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再推算下去,也没有意义,因为失业率只要达到25%,那就是另一次大萧条。
而和80年前的那次不同的是,因为现在经济总量远超80年前,因此这次大萧条的威力,也将远超那一次,因而,后果将更严重,持续时间也将更长。
保尔森现在每天的感受,就像是看着美国经济背上长着一个大脓包,一直酸痒难耐,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破。
而他知道,那一定会破。
问题是,脓包自己还感觉良好——华尔街的所有机构,此时对外的表态空前一致:我们很好,我们好得很!
我们是由于次贷造成了一些损失,但整体而言,那些损失不值一提。
没有一家承认自己有问题。
除了他们不愿意玷污自己的名声,还因为,这些华尔街的家伙,都明白一个残酷的道理:在这样的时候,谁承认自己有问题,那么,那个问题就会变成致命的问题。
进一步演化一下,也可以这样说,当华尔街的一家金融机构承认可能要死的时候,那它一定会死,而且只会死得更快。
因为,同行们不但不会再借钱给它续命,还会因此逼债,抢着瓜分它的资产。
也就是,现在的局面是这样,保尔森知道美国经济身上长了个或许今天,或许明天,或许后天会破的脓包。
而脓包却说,你多虑了,我们只是一个可爱的小疙瘩,过一阵子就会消失。
问题还在于,很多人根本就不相信,美国经济身上长了个大脓包,比如国会山上的那些家伙。
这些天,保尔森不停的和国会里的一些领导会面,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最坏局面做准备,但国会山上的不少人,对此相当不以为然,因为,危机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的选民。
另一方面,美国民众,也许意识到了这个大脓包,但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让它破,早点破。
大家巴不得早点看到华尔街的那些家伙倒霉。
甚至此时还有不少民众持这样一个观点,华尔街不缺钱,华尔街怎么可能会缺钱呢?
他们之所以说缺钱,是因为他们把钱都藏了起来而已。
所以,破吧,早点破吧!
但他们并没有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任由华尔街的那些机构垮台,华尔街那些令人不喜的家伙,自然相当于受到了惩罚,但那样一来,所有在华尔街有投资,或者买了华尔街债券的人,都将蒙受损失。
如果任由华尔街崩溃,那么,整个美国的所有人,都将面临世界末日一般的状况。
……
在这样的时刻,大部分美国民众,除了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相关负责人,到时一定会从帽子里变出一只兔子来,化解被各路专家渲染的危机,把他们平安的从峭壁边缘带到通向罗马的大道上,他们还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经济界的知名人物。
股神巴菲特保持沉默,但他致股东的信中的一些片段,被人披露了出来。
他在邮件中感慨道,房价下跌,导致大量愚不可及的错误被曝光了,“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哪些人不穿裤子就下水了,对于美国一些最大的金融机构,我此时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民众在他这里,不但没有寻求到安慰,反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哇凉哇凉的。
再看比尔盖茨,这位美国首富,此时重点想对大家表达的是,“我们的基金会,在减少非洲疟疾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很多人此时非常期待,他也常常疟疾的滋味——这个时候,你能先关心关心我们自己国家的民众的疾苦吗?
硅谷也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很高调。
比尔盖茨的另一个老对头,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跳出来,“微软的股价下跌正常,但为什么我们的股价会跌?这完全没道理!”
“我们的基本面非常好,我们的各项数据也非常好,我们的股价应该是上涨而不是下跌……”
大家很快把目光从他身上移开。
就算是你甲骨文的股价会上涨,那又如何呢?你难道还以为,普通民众,此时还有闲钱来买你的股票吗?
原来这样的时候,这些家伙,都靠不上。
在这样的时候,还是有媒体代表美国民众,找上了冯一平。
那是在洛杉矶沿海一个花香四溢的餐厅里,那是他旗下的高档餐饮品牌满庭芳,在美国的第二家店。
面对记者的询问,冯一平面色凝重,“我知道,我说出这话后,肯定会被广泛批评,但我还是想说,从现在开始,就准备好对华尔街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吧!”
顿时,舆论一片哗然。
第三百六十一章 坠落
客观的说,美国人,真可以算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被领导的一群人。
他们当然也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们同时热爱自由,他们还爱自己的财产。
从热爱程度来说,这三样是依次递增。
也就是,如果你动了他的财产,妨碍了他的自由,那时的他,肯定不会爱国。
而且他们还会有理由,一个不能保护民众的财产,还妨碍民众自由的国家,凭什么还想要我去热爱?
所以,一如冯一平所说,在他的“准备救助华尔街”的言论见报后,顿时马上批评声一片。
理性一点的批评是这样的,哈佛商学院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说,“冯的出发点固然值得肯定,但如果市场参与者,揣测政府总是会介入救助一个垮掉的机构,那么这些市场参与者就不会对该机构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审查……这无疑不会有助于这些机构的发展和提高。”
不太理性的批评是这样的,福克斯新闻台在连线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会组织,美国汽车工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唐纳森时,对方说,“我们想知道,冯先生在发表这样言论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如果冒险失败,赔钱的时候,会有政府用纳税人的资金来救助。”
“那么,他们在冒险成功,大转特赚的时候,有没有让纳税人也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等等,我查一查相关的资料,”他低下头做查找状,几秒种后就抬起来头,“我查到了,一次都没有!”
“这个其实也不用查的对不对,因为大家都知道,华尔街只会要我们的钱,从来不会给我们钱。”
“所以,最成功的创业者,同时还是全球知名的年轻学者,以及一向以虑问题周全出名的冯先生,为什么会发表这样有失偏颇的言论?”
“无论如何,我想,这一定会是华尔街的那些冒险者们,此时最高兴听到的言论了……”
因为不需要像在电视上一样直面摄像机,或者像是在报纸上要署名,在相对更自由的网络上,相关的评论无疑要更激烈一些。
“冯他是不是还没有倒过时差来,所以忘了他这是在美国,而不是在中国?”
“或许类似的事情在中国很常见,但在奉行市场经济的美国,我们不存在让政府救市的这个选项。”
还有更加直接些的人身攻击,“由此可见,在关键问题上,硅谷那些总是标榜着鄙夷华尔街的富豪,其实和华尔街的那些蛀虫们,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冯,就是代表!”
当然,网络的自由,也体现在既然有踩冯一平的,那就会有顶冯一平的。
“先不论冯这番言论正确与否,相比其它那些被我们寄予厚望的富豪的表现,冯这至少算是针对目前的局面,拿出了具体的方案。”
“支持楼主!那些抨击冯的这个建议的人,面对目前的情况,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无论如何,这样的危机,总不可能靠用键盘骂人化解。”
“支持楼上!一帮估计连什么是次贷都考不清楚,连金融机构的社会属性都搞不清楚的家伙,哪里有资格来评判冯的建议?”
“顶楼上!”
“+1!”……
但让很多人有些好奇的是,一贯在这样的热点问题上,从不缺席的国会山,对冯一平的这番言论,竟然集体保持了高贵的沉默。
议员们就是被当面问到这样的问题,竟然都高度一致的笑而不语。
去年底,冯一平不过轻轻松松的授意马斯克说了几句话,就把小半个国会山闹得不得安宁,让骂小布什总统都毫不留情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都不得不主动示好的事,没几位议员不清楚。
当然,要说国会山上的那些政客们,从此就怕了冯一平,那也是天大的笑话。
要是国会山能这么轻松就收拾掉,美国也就不是美国了,小布什目前也不会憋屈得总是去休假。
何况,从很多方面来说,如果把冯一平和国会山上的很多议员相比,他才是那个穿鞋的人,而大多数议员才是光脚的。
国会山上的议员们,之所以不对冯一平的这番话发表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从舆情来看,支持冯一平的说法,显然会对自己的支持率不利。
而反对冯一平的说法,那就更会对自己的支持率不利。
因为,此时反对冯一平的说法,那就等同于反对华尔街。
而国会山上的这些家伙们,又有几个没有得到华尔街直接间接支持的?
这也是大多数人美国人都是一根筋,放在我大天朝,普通老百姓此时都能明白这事是怎么回事。
虽然他们笑而不语,但实际上,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支持冯一平的。
因为,在这样的时候,不反对,就是代表着支持。
……
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因为冯一平的这句话而引发的热议,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让相关机构上调了冯一平个人的商业价值。
冯一平的公司,近来虽然动作很多,但他在美国,已经很注意把自己放在幕后,比如安卓发布会以及开放手机联盟的首次亮相,全程都让鲁宾作为主角站在C位上。
Facebook也渐渐把扎克伯格和桑德伯格推到前台,Youtube和奈飞是伦道夫和哈斯廷斯……
但因为一句话,而引发这么广泛的关注,这让很多人,再一次领教了冯一平的影响力。
从这样的热度来讲,冯一平已经稳稳的跻身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几位商业领袖的行列。
所以,尽管公关部门对老板没和他们商量,就说出这样明显带有争议性的言论,意见不小,但在见到后续的发展时,依然忍不住有些兴奋。
这意味着,他们的工作,从此也随之升格了,他们已经是在为世界最顶级的商业领袖服务。
这让他们在研究公关策略时,也是一边头痛着,一边快乐着。
毫无意外的,冯一平的这番言论,也引起了白宫和财政部的注意。
作为小布什身边统揽经济全局的人,这些天,保尔森也一直在和小布什会面,今天恰好就有一次。
看到相关的通报后,本来一直听严肃小布什第一时间笑着说道,“汉克,你是不是应该要感谢冯?”
保尔森看了看具体的报道,最近不太笑得出来的他也挺高兴,“看起来,我们都应该要感谢他。”
按照原定的计划,保尔森将在3天后,也就是3月7号,在国家记者俱乐部,对记者们发表演讲,解释次贷的起因,以及目前的状况。
如果有可能,他也将探探大家的口风。
而再一周后的3月14号,小布什总统将应邀到纽约经济俱乐部,这个由美国工商金融业精英人士成立,可以说美国在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一个公共论坛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他显然也要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