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紧张,这两位都是我的好朋友。”他拍了拍张弘的肩膀。
  “恩。”张弘总算吱了一声,但还是不回答肖志杰的问题。
  “他叫张弘,今年上初二,爸爸是装饰公司工程部的项目主管。”冯一平只好替他答了。
  这家伙后来也一样,在陌生人面前,就像个闷嘴葫芦,不大说话,但偏偏又是个犟脾气。
  这样的场合,张彦应对起来就自如得多,在黄静萍的介绍下,跟郑佳怡和黄沁萍打了招呼,“你们这是刚回来?”
  “对,刚刚到的,过几天一平他家要搬到新房子里去,不能耽误了日子。”
  “对,这是大事,他不能缺席。”张彦也知道盖新房子,对农村人家的意义。
  黄沁萍像条猎犬似的,鼻子特别灵,当然,也许是对一切靠近姐姐男朋友身边的女性,她都保持高度不信任和警惕,不客气的插了一句,“你是怎么和一平哥认识的?”
  “我爸就在装饰公司,当初还是一平和梅叔叔到我们县里把他找来的呢。”张彦笑着说。
  “我是问你们怎么认识的?”黄沁萍还紧追不放。
  “他们送我爸回家的时候。”
  “黄沁萍!”黄静萍在妹妹头上打了一下。
  黄沁萍这下收声了,她很清楚,姐姐连名带姓的叫她的时候,是真生气,可是,我这是为你好好不好?她摸着脑袋,有些委屈的看着姐姐。
  姐姐却不理她,笑着和张彦她们说话。
  见了张彦,郑佳怡有一种终于见到了亲人的感觉,过去的这一个月,她可被黄沁萍折腾的够呛,当下也出手帮张彦一把,“一平家的房子,现在才建好?那以前住的是什么,土砖屋吗?”
  “对呀,他家以前是土砖屋,我家现在还是,张彦,你家呢?”
  “我家也是。”
  郑佳怡真的有点不理解,“你们几家,按理说条件都不错吧,特别是一平家,到处都买了房子,怎么家里新房才刚盖起来?”
  黄静萍听了就笑,“呵呵,所以说你大小姐不知道农村的难处,一平高二的时候,也就是前年冬月,他们村才通了公路,路没通的时候,楼房怎么盖?十几里的山路,水泥、砖、钢筋,怎么搬进去?另外建房子不像买房子,就从准备材料到打地基,最后盖好装修好,不要一年,至少也要大半年,花钱不说,还费时费力的,同时田地还要照种,牲畜还要照养,所以这对农村人家来说,真是大事。其它的不说,据我观察,没有一家人盖完房子,大家不瘦一圈的。”
  这差不多一个月相处下来,黄静萍了解郑佳怡的脾气,不是个能不能开玩笑的人。
  “哦对,确实是,我想起来了,好像他们村修那条路的钱,还是一平他们公司先垫资。”郑佳怡有些尴尬。
  她本来是想给有些同病相怜的张彦解围,没想到因为不了解乡下的情况,问了个蠢问题,挺不好意思。
  “我家离县城近,路是早通了,不过以前存了好多年的钱,但建新房的钱不够,这两年有了点钱,但听了一平的,在省城买了套房子,家里的老房子,依然是没钱改建。”张彦说。
  她这一说,也算是缓解了郑佳怡的尴尬。
  “对对,我也听说他一直在鼓吹这个。”郑佳怡说。
  ……
  梅义良订的地方,是一家土菜馆,地道的家乡风味,对他们几个在首都玩了个把月,遍尝各种风味的人来说,真的很对胃口。
  男的一拨,女的一拨,一气都点了不少菜,末了,冯一平问服务员,“卤菜有吗?猪耳朵。”
  “刚好有。”
  “那也来一份,”冯一平拍了拍旁边依然低着头,拘谨得很的张弘,“你爱吃的,对吧。”
  他清楚的记得这个小舅子,就好这一口。
  黄沁萍见了又有意见,“一平哥,你还不知道我最爱吃什么呢。”
  “以前你喜欢吃鸡腿,现在你喜欢吃大虾,放心,都有点。”以前不知道,现在这么会不知道?
  黄沁萍其实想说的是,冯一平不能对其它姐姐的弟弟这么关心,但是看自家姐姐和张彦现在谈的挺好的,怕惹姐姐生气,眼珠子一转,马上就把注意打到了低着头的张弘身上。
  “哎,你叫什么?”
  “张弘。”这会大家稍微熟了点,又是同龄的女孩子问起,张弘总算开了金口。
  “张弘,你和一平哥见面多吗?”她小声问。
  “这是第二次,怎么了?”
  “那就好!没什么。”听张弘这么一说,黄沁萍总算放心了一些。
  坐冯一平旁边的王昌宁碰了他一下,笑着小声说,“恭喜你,有个这么关心你的小姨子。”
  这样的话,他们这一个月里,说了太多遍,冯一平早就习惯了。
  “应该恭喜静萍,有一个这么关心紧张她的妹妹,”肖志杰更是眉开眼笑的说,“呵呵,还好秋玲家只有她一个。”
  “恩,别忘了我们那不但严厉,而且高要求的张校长。”彼此太熟悉,王昌宁轻轻一句话,就说到了肖志杰的七寸上。
  也算是都到了自己地盘,大家都很放松,除了两个还在接受初等教育的,其它人都喝了点小酒。
  郑佳怡和大家朝夕相处了个把月,已经是熟人,刚加入这个小圈子的张彦,和同样是读师范的张秋玲,以及同是农村的于莲,都有话说,加上黄静萍对她又很照顾,很快,几个女孩子就打成了一片。
  冯一平看着那边经常朝这看上一眼,处的不错黄静萍和张彦,不知怎么有些眼晕。
  这是他们三个人,第一次在一起。
  一个是曾经的初恋,现在的女朋友,一个是后来的老婆,现在的朋友。
  一个是曾经自己青春岁月里,最难以磨灭的回忆,就和童年时那几个粗糙的玩具,弹弓、木头手枪、陀螺等,以及当年那些大人们看起来可笑,但自己喜欢得不得了的游戏,还有后来的学校和同学一样,代表着自己的青春。
  一个曾经相濡以沫,无怨无悔的伴着自己从青涩走向成熟,从相识相知到血脉相连,唇齿相依,还共同孕育抚养了一个小家伙,刚在一起四处搬家的酸楚,终于有了个窝的欣喜,在一起时间长了以后的平淡温馨,那十几年,是自己曾经人生的菁华。
  过去、将来、现在,在这一刻交错,上辈子,这一世,彼此交融,不知不觉,还没喝几杯酒,冯一平感觉就醉了。


第四章 群贵毕至
  这次搬家,虽然意义重大,但是冯振昌早就放出了风声,这一次,不会摆酒,不会请客。
  不仅如此,他们还商量过,以后除了女儿出嫁,儿子娶妻这样的大事,其它的事都不会大办。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现在要是他们摆酒席,村里的,肯定一家不落都会来,周边几个村子,现在有惠及到的,一定会来,那些暂时还没惠及到,但是希望将来能惠及到的,也会来,还有镇上的一些人家,以及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亲戚,加起来,没一千吧,至少也得八百。
  麻烦不说,还好像有点变相收礼的意思,可他们现在,还真不在乎那点礼金。
  然而,现实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搬迁的头一天,冯一平和姐姐一起,带着肖志杰和王昌宁刚到家,冯振昌就接到赵县长本人的电话,县长大人以不容推辞的语气说,他明天会莅临恭贺。
  跟着不久,王淦青的电话就打了进来,“冯总,你这可不够意思啊,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兄弟说一声,让赵县长又责怪我关心的不够。”
  “哪里,这样的小事,真不好麻烦大家,”冯振昌挂了电话,有点想不通,“黄镇长那里,我特意嘱咐过,不让他往外说的啊,他们怎么知道的?”
  冯一平也觉得奇怪,赵县长是怎么知道这事的?
  不过,现在也没时间琢磨这些事,既然县长和镇长都要来,至少得招待他们吃个中饭,那菜品得张罗好点,得找个好厨师,好烟好酒也少不了。
  好酒好菜,比如茅台和海鲜,镇上还真没有,得抓紧从市里或省里带,好在现在橱柜厂每天都有货车在镇里到省城这一路往返,交代一声就行。
  但是,有些事,现在就得动起来,比如卫生,其它地方不说,村部和工厂,总得好好打扫一下。
  不等他给弟弟打电话,当村长的弟弟就给冯振昌打了过来,而且挺高兴,“县长要来?镇里刚刚通知我,他们会给村里送来一车办公设备。”
  因为县长要来,所以连带着村部的硬件都抓紧升级,老实说,这样的因果,冯一平他们也没想到。
  借到镇上取置办好的酒菜,顺道把邻居,也就是镇政府里的厨师,冯家升接回家的工夫,冯一平去了黄静萍家一趟。
  黄妈妈高兴的把铺子关了,和黄静萍一起,带着冯一平往家里去,周围那些原本在大热天的中午,精神应该萎靡不振的人,这会一个个都精神的很,两眼放光的看着冯一平,明明知道他是谁,还非得问一句,“这是静萍的男朋友吧,真精神,小伙子是哪里人啊?”
  偏偏黄妈妈很受用这一套,高兴的替冯一平回答,“静萍的初中同学,冯家冲的。”
  旁边的黄静萍,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却不愿意松开冯一平的手。
  黄承中也回家了一趟,他也有点疑惑,“赵县长和王镇长怎么知道的,家里都准备好了吧。”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现在有多少人关心一平家啊,什么事打听不出来?”黄妈妈说。
  好像也有道理,筹建中的桑蚕丝基地大人不清楚,镇上两家工厂的人,都清楚这个事。
  “都准备好了,只是叔叔阿姨,我来是想商量一下,要么明天静萍还是别上去吧,另挑个日子,你们说呢?”
  原本说好,明天黄静萍会跟着爸爸一起上去,也算是上门,但既然县长明天也去,那自然会抢走她的风头。
  “不好吧,我不是刚好可以上去帮忙吗?”黄静萍说。
  “也好,明天事多,静萍下次去也可以。”黄妈妈拉了女儿一下,不然明天女儿和丈夫,跟县长一起上去,又跟县长一起下来,主角肯定是县长。
  “那我也不能去吗?”黄沁萍不高兴的说。
  “都那么忙,你还上去添什么乱?”
  “我不在乎这些的,这么大的事,我是真的想上去帮帮忙。”送冯一平出来的时候,黄静萍说。
  原来她不是没想到。
  “不急在这一时,下次啊。”冯一平捏了捏她的手。
  搬家很简单,除了衣服被褥和锅碗瓢盆,老房子里的其它东西,都不用搬到新家去,早上赶上来的外公和两个舅舅,再加上邻居们的帮忙,一次就搬到位,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冯一平他们,就算是乔迁新居。
  冯一平看着身后冷清下来的老房子一眼,也有了那么点小感慨,从小学三年级到现在,这房子,也承载了他不少过往。
  “走吧,”抱着一床被褥的冯玉萱说道,“它又不拆,不是还在这吗?”
  一进新家,梅秋萍他们在大厨冯家升的带领下,就忙了起来,看着新厨房里的设施,过来帮忙的小媳妇都啧啧称奇,“三奶,你们家这厨房真好!”
  能不好吗,就这厨房的装修,花的钱比客厅的还多。
  ……
  今天的冯家冲,真比平时娶媳妇还热闹,不是有非常要紧的事,大家都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田地里活,明天还可以做,可是县长,这会以后,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回来。
  于是,路边人家的屋前,村头的树荫下,都等满了看热闹的人,几个头发都白了的老爷子在那里感慨,“三皇五帝到如今,我们这一块,可从来没有来过这么大的官!”
  可不是吗,以前的时候,哪有百里侯,会朝他们这个山旮旯里钻?
  “是,我们都是沾三爷爷他家光。”
  “是啊,要不是他家在镇里办了这么多厂,县长怎么会来我们塆?”
  “你们啊,还是想得浅,只要三叔家这么发展下去,我估计,将来市长省长找上门来,也都不稀奇。”一个和冯一平平辈的人说。
  “我看你也想得浅,要是他们家在村里再多办些厂子,把我们村建得和电视里说的那些第一村,第一庄一样,将来说不定会有中央领导来视察呢!”
  这是一个有想法的家伙!
  出于礼貌,接到蔡磊说已经从镇里出发的电话后,冯振昌和四叔,带着冯一平在村口迎接县长一行,快十点的时候,王淦青的吉普车打头,一共来了四辆车,看来县长这次出行,挺低调。
  见到等在路边的他们几个,车队停了下来,赵县长气色特别好,看来他这一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不过他下车后,和这边打了个招呼,并没有马上过来,而是走向第三辆车,这是整哪样?难道还有大领导?
  第三辆车里先跳出一个人,笑着对这边喊,“一平。”
  这下冯一平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赵县长会知道他们家搬新家的日子,当然是听这刚从车里跳出来的郑佳怡说的。
  “你来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冯一平跟爸爸和叔叔小声说了一下她的身份,“市长的女儿?”
  这下冯振昌也明白赵县长为什么知道,为什么回来,难怪呢!
  这还没完,那车里还出来一个人,冯一平一看,忙着又补充介绍了一下,“市长他丈夫。”
  “郑叔叔好,没想到还惊动了您。”
  “呵呵,我们来的冒昧,你不见怪吧,”郑博赡笑呵呵的说,“这一定是冯老哥,你好你好,不告前来,多有打扰!”
  “郑主任您太客气,你能来,我非常荣幸,这点小事居然都叨扰到你,真的很过意不去。”冯振昌握着他的手说。
  “哪里哪里,老方她刚好要去省里开会,不然她也会来,说实话老哥,我是早就想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地方,才能培养出一平这样的人才?也顺道跟你们取取经,教育子女,也是一门科学啊!”
  他们这边寒暄得很热烈,那边的王淦青,今天好像特别高兴,小声对坐他车来的黄承中说,“这方市长的女儿,好像和一平也是同学?你别说,这姑娘长的也真不错,你看看,她和一平站在一起,是不是也挺好?”
  他总算没有直白的说出“般配”来。
  在这个问题上,黄承中不打算忍让,“是啊,像一平这样优秀的孩子,和谁在一起,看上去都挺好,这也说明了我女儿眼光好!”
  “你可真会给我找事。”大人们上车继续走,郑佳怡不,她要让冯一平陪着她一路走回去,说是要好好感受一下乡村风光,你说这大太阳底下的,有什么好感受的?
  “你们不都说乔迁新居,这是大事吗?作为朋友,当然应该来凑个热闹。”说是恭贺乔迁新居的,郑佳怡明显把这当成了观光游,而且像个二傻子一样,对遇到的人,都笑得很开心,然后看着冯一平跟那些人解释他们的关系。
  看着这一片葱绿的田园风光,看着这些淳朴的乡亲,还有路上带着几只小鸭子一起,呱呱走过的鸭子一家,还有那些刚刚从泥塘里打滚起来,哼哼唧唧的猪,路边树上结的板栗和柿子,路旁菜园里的各色蔬菜,郑佳怡很真诚的说,“我觉得,这农村,也挺好的啊!”
  “对,好多人也会觉得城市太拥挤喧闹,农村挺好,但是最后,大家还是都去了城市。”
  前面,赵县长受到了群众们发自内心的热情接待,看着那一个个激动的上来争着和自己握手的乡亲,他也很激动,这感觉,就像是在上一堂党课。


第五章 认不出来的老地方
  “回学校之前,到我们那住几天,放心,不会让你帮着牵面的。”村口,大舅笑着对冯一平说。
  贵客们来得快去得也快,夹道欢送走了市县镇三级的领导,舅舅和外公他们也要回去。
  这几天太阳很大,很热,连能降降温的阵雨都没有,但对挂面作坊来说,却是能高产的好天气。
  要是以前,这样的大事,外公至少的多住几天,但今时不同往日,路通了,又都有车,上来下去都方便得很。
  “干活我不怕,只要你们不嫌我添乱就行。”牵面这事,也是个技术活。
  家里这会还不得消停,客人虽然都走了,但是塆里的人还在,肖志杰提议,“走,去你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听说你放牛是一把好手。”
  “那行,去山上转转吧,说起来,都有好几年没去过山上。”
  “你看看,忘本了吧。”王昌宁说。
  马上遭到了反驳,“你还不是一样。”
  这一走起来才发现,变化真的很大。
  老屋后面的山岗,长满了茅草、蒿草、灌木,这是冯一平打小就没见过的景象,从记事起,这山岗上,什么时候不是光秃秃的?那些野草刚冒出个头来,不是被猪拱了,就是被鸡啄了,哪能长这么高?
  以前冯一平去外公家,去初中,要走的那条山路,现在因为很少有人走,都被野草占据了,站在山岗上看,那路,现在只有细细的一线。
  等走到那条小河边的时候,他们手中都拿着一根棍子,这是从一家人菜园的篱笆里抽出来的,没办法,这一路上,草太深,太密,想必里面蛇虫不少。
  “变化太大了。”冯一平杵着棍子,站在河边说。
  眼前的小河,和印象中的小河,变化太大,怎么说呢?他好像也重新焕发了青春。
  比如说,窄窄的河滩边,现在野生芹菜泛滥,长势好得很,杆白叶绿,高能有五六十公分。
  这条小河边能采到芹菜?这放在几年以前,怎么可能?
  之前这儿别说野菜,连野草都长不深,稍长起来一点,不是被牛羊吃了,就是被人割了,现在岸边茅草长的繁茂,平均一米多高,就是把胖胖的肖志杰藏里面,等闲也看不出来。
  站在河边这一小会,就能看到里面有小虾米和拇指长的小鱼在游,这在几年前,也是不可能的事,那时隔三岔五的,就有人拿着背着电瓶,顺着小河来回电,河里基本上是鱼虾绝迹,连横着走的小螃蟹躲过去的也少。
  在荫凉的河边歇了会脚,他们继续朝山上走。
  虽然几年没来这山上,但他们的基本功都还在,走到冯一平当年和姐姐把松树往下滚的那片石板坡时,出汗最多的肖志杰掬起清凉的山泉洗脸,“舒服!”
  “这一看就知道,你们塆现在是真富了。”王昌宁说。
  塆里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带来一个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旁边这些山上的田地,不管是后来自己开荒的,还是村里分到户的,现在都没人愿意种,太费事,也算是自发退耕还林吧。
  他望了望,自家当初费大力气开出来的那几块地,已经找不到一点痕迹,想当年,不但地里种满了庄稼,地沟里也见缝插针的种着高粱,沟坎上,还种着一片葫芦,妈妈每天中午从山上回家的时候,会拣一个合适的摘下来,回家切成小块煮,然后烙一个麦饼,就是全家的中饭。
  肖志杰把手上的水往他们俩身上摔,“所以那些叫嚣着要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的人,都搞错了方向,只要让农民富起来,让他们不再问这些山要效益,或者是觉得费力气问这些山,这些地要效益很不划算,生态自然会恢复。”
  这话在理,其实冯一平后来看一些国外的风光片,比如英国的,他就挺想不通,路两边那么大块大块的土地,就让它荒着长草,多浪费!就不能开出来种粮食,或者是围起来养牲畜?
  除了他们可能相对人口少,肖志杰说的这点,应该是主要原因。
  就比如现在,塆里的人在厂里上班,一个月的工资,就比以前在这些大山上的地里,辛苦侍弄大半年庄稼的收入还要高,那他们怎么可能还花那么多的精力来种这些地?
  要不是自己种的粮食吃起来放心,要不是食品厂需要原材料,估计塆附近的那些田地,都有不少会撂荒。
  冯玉萱正用一把大扫帚在扫门前的地,一见他们手里拿着的芹菜,就喜欢上了,“这是谁家种的?这么精神,比我在农贸市场买的好多了,”她生吃了一小截芹菜杆,“味道真好,妈,晚上给我炒芹菜,我们家种了这个吗?”
  梅秋萍一看就知道,“这个还用种?应该是那条河边采的吧。”
  “啊?真的啊!呵呵,那我们明天就去割,这么好的芹菜,在面馆里做配菜,绝对能卖出个好价钱来。”
  “玉萱姐你不知道吧,河边的那些田地,现在种的也少,河水里也不会有农药或者化肥的残留,这绝对对是无污染,纯有机的野生芹菜,你一定要把它卖出肉价来。”肖志杰说。
  中午饭吃得喧闹,晚饭就实在很多,不过,梅秋萍却不大高兴。
  “你看看你们,鱼和肉都不动,偏偏抢那个,都吃了那几年还没吃够吗?这有什么好吃的?”梅秋萍看着他们三个几筷子就把那一盘腌辣椒炒腌豇豆给扒拉完,笑骂道。
  “姨,还是这个吃着下饭。”肖志杰说。
  “那也不能光吃那个,”梅秋萍用公筷给他又是夹鱼又是夹肉,“还是你爸妈有本事,小时候你家日子过得好,所以你长的这么好,你看看昌宁和一平,到现在还长不胖。”
  肖志杰看看冯一平和王昌宁,那两个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