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别说,就是全国,也没几个能到斯坦福商学院深造的。”冯玉萱继续挽救。
“那是,一平可是第一个以本科生学历进斯坦福商学院的人,那在世界上都是第一个。”
冯振昌他们连这事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可见他们有多骄傲。
他们还是和原来一样,在人前有些耻于谈钱,但是,非常乐意跟人显摆儿子在读书上的成就,在学术上的成就。
冯一平当初决定重读一遍,考个好大学的努力,现在看来,再正确不过。
……
晚上十点,广场那边的热闹也消停下来,但早就躺在床上的梅秋萍,听着楼上的动静,却怎么也睡不着,“哎,”她推了推冯振昌,“我去玉萱房里看看。”
“去吧。”冯振昌马上说,看来他也清醒得很。
“玉萱,睡了吗?”梅秋萍在门外问了一句。
“妈,你不是早睡了吗?”冯玉萱有些意外的拉开房门。
“有些睡不着,”梅秋萍看了房间里一眼,“收拾这些干什么?要带的东西,不是早就收拾好了吗?”
“我就是把这些不常用的东西归置一下,以后这里可以做客房。”
“你这个房间永远是你的房间,再说,我们哪还少客房,公司的那几栋楼里,有的是,”她走到女儿床边坐下,止不住眼眶有点润,“以后的中秋节,你就不能在这过了。”
“妈,谁说的,我想回家里过中秋,有什么不行的。”冯玉萱反过来安慰妈妈。
“玉萱,”梅秋萍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睛,“我和你爸现在觉得,最过意不去的,就是都没能让你把初中读完,那几年,真是苦了你。”
“妈,我就知道你是为这事来的,我刚才也就是说顺了嘴,当初哪是你和爸不让我读,是我真读不进去,一门心思的只想着出去见世面。”
“要是当初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你也不会有那样的念头,怪我和你爸当初没用。”梅秋萍很自责。
为人父母的总是这样,不管如何,儿子都读到了大学毕业,女儿初中都没上完,一想到这一点,他们就觉得心里非常过意不去。
“妈,快别说了,这真跟你们没关系,你看,林慧她家条件好吧,她在初中的那几年,不也全是玩,等于是白浪费钱。”
“我出去的那一年,班上一起走的女同学,也不是一两个,她们很多人的家里,不也都挺不错?这事,真的跟你们没关系,是我们当初真读不进去书,看着书就头痛。”冯玉萱认真的回忆着。
和弟弟一对比,她有时候也会有怨气,但是,细想想一想,那还真怪不了爸妈。
初中没读完,固然有家里的条件差这个原因,但主要的还是在于她自己。
“好在你现在过得也不错,也拿到了大学文凭,我们心里多少好受点,玉萱,你要是埋怨,就埋怨我和你爸,别埋怨你弟,当初不是因为供不起你们两个,所以不让你读,保你弟弟。”
“当初家里本来就欠了不少钱,你把初中读完,不过是再多欠几百块的外债而已,后来慢慢还,我们拉扯得起。”
“我知道,我知道,”冯玉萱低下了头,“那一点都不怪你们,更不怪弟弟,要怪只能怪我自己。”
“妈,出去的那几年,我也不对,一出去我就忘了家里,家里那么困难,我那几年一分钱都没寄回来,弟弟学费总是欠着不说,他连一套穿得出去的衣服都没有,我在外面,买了一堆没穿几次的衣服,我现在想想,好后悔。”她忍不住靠着妈妈哭起来。
“没事,”梅秋萍像小时候一样,轻轻的在女儿的后背上拍着,“哪个姑娘家不爱好看?我们不能给你买,你自己给自己买有什么错?这不是都过来了吗。”
憋在心里好长时间的心结,终于在女儿出嫁前夕解开,母女俩,自冯玉萱初中那年出去之后,也难得有现在这样温情的时刻。
“妈,我越想越舍不得家里。”冯玉萱越哭越厉害。
“你个傻姑娘,总有这一天的。”梅秋萍眼圈也红了起来。
楼下,冯振昌翻了个身,把头埋在枕头里……
第六百四十九章 杂音
黄家铺。
村后山上晨雾未散,屋旁树上露珠未干,虫子还在草丛里叫着,炊烟还在屋顶缭绕,村前的公路上都没有几辆车通过,村里的打谷场上,就已经热闹起来。
扎着一个冲天辫,穿着自家工厂生产的一套小牛仔服,脚蹬一双黄色牛皮靴,戴上一顶帽子,就是标准的牛仔装扮的阿曼达,带着几个比她大了好几岁的孩子,兴致勃勃的在打谷场上赶着和牛仔们类似的勾当——追着一群鸡跑,“去,去山上吃虫子,吃了虫子多下蛋。”
她这话说得,是英文里夹着些普通话,但就是这个范儿,让后面那些比她大的孩子,佩服不已,周围的那些大人,也是没口子的称赞。
打谷场边上,站着、蹲着、坐着好大一圈人,上到白胡子的老爷子,满嘴牙齿都掉光了的老奶奶,下到还含着奶嘴的小宝宝……几乎是家家都派出了代表,有些家更是全家出动。
小宝宝不明白妈妈把自己抱到这里是为什么,咿咿呀呀的去摸她的脸,旁边站着的几条看家狗同样也搞不清楚状况,同样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冲着场中间“汪汪”的叫了几声。
因为一个小家伙的到来,黄家铺今天这一大早,都跟元宵节时闹花灯一般热闹。
“黄大哥你真是好福气,”一个这会已经穿上了毛线背心的老爷子,跟端坐在那把椅子上,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的黄静萍爷爷说,“曾孙辈都这么大了。”
“来,抽袋烟,”他打开自己烟杆上的烟丝袋,“咦,你的烟杆呢?”
老爷子抿了一下嘴,眼睛有些不舍的从老兄弟的烟杆上离开,“今天没带。”
“黄叔现在哪还抽那个,”一个拿着个大碗的大肚汉说,“他现在什么烟不能抽,你说是不是,黄叔。”
“跑慢点,”老爷子朝曾孙女喊了一声,“我啊,还就是抽旱烟抽得惯。”
那位老爷子已经装好一锅烟,“你用我这个。”
“不用,这两天不是静萍带着孩子回家住嘛,我忍两天,”老爷子又补充了一句,“听说外面现在讲究这个。”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是,忍两天好。”
这样的规矩,在这的其它家里是行不通的,但搁在阿曼达身上,大家又觉得再理所当然不过。
“说起来,我们比一平还会享受啊,又抽烟又喝酒。”冯一平不喜烟酒这事,好多人都知道。
“所以他才能做那么大的事。”
“要说,这个小家伙真不愧是一平的女儿,你看,你家的那几只鸡,她还真就没认错。”又有人变着法的夸阿曼达。
这几年,黄家铺的变化也挺大,房子越做越多,越做越好,车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冯一平家的带动,尤其是他们家在镇里投资的越来越多的工厂。
为什么一直以来,国家一直大力强调发展工业,因为工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太大,而且很容易带来示范作用。
比如,一个地方如果有了一家成功的服装厂,可能很快就会冒出好多家,进而形成一个集散地,进一步稳固和扩大在该领域的优势。
黄家铺几乎所有的人家,都直接间接的得益于冯一平家的投资,所以今天围着的这些人,看的不是黄老爷子,看的都是他的曾外孙女。
只是,跟那小家伙搭不上话,只能跟老爷子说。
“厉害得很,昨天一回家就到处捡鸡蛋,捡到一个袋子里面看得紧紧的,谁都不让动。”老爷子笑眯眯的说。
“哟,她还会数数不成?”
“可不吗,”老爷子就是等人问这个,“多少个鸡蛋,心里有数得很。”
“哇。”又一大堆夸奖蜂拥而至。
老爷子听着也乐意的很。
他们这一块,一直就算不上富庶,也绝不是所谓的文风鼎盛之地,倒是世道乱的时候,弄枪舞棒的人不少,也还真有在行伍间混出不小名堂的。
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那个观念,在这就是传承得很好。
一个家庭,不管家境如何,只要家里出了个聪明孩子,那做父母的不管去哪,腰杆都能更直一点,所以大家最喜欢听到的话,就是夸孩子聪明。
……
聪明孩子的妈妈,这会正被人说不聪明。
“静萍,本来你说先带着阿曼达去看看他外公,也没什么错,”二婶手上麻利的把面擀成薄薄的饺子皮,嘴上也没闲着,“一平爷爷奶奶都不在,外婆也走了多年,祖辈里就只有这一个外公,听说跟一平感情也非常好,你和阿曼达也难得回来一趟,回来后首先去看他,挺好。”
“但那是一平和你一起回来的情况下,回家之前,顺道先去外公那里看看,现在一平不是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黄静萍还是有些不明白二婶这么说是为什么,和堂姐静姝一起熟练的包饺子,“那还不是一样的,一平也这样想。”
“我的傻姑娘哟,”二婶看着她说,“你怎么不想想,对你来说,公婆和外公,哪个重要?当然是公婆,是不是。”
“还有啊,虽然大家都知道,你就是他冯一平的老婆,你也得到了他家里的承认,可是,毕竟,你们还没有拜堂成亲或者领结婚证不是?你说你现在这样的身份,带着女儿去他外公家看外公,不怕人说闲话吗?自然是让人带着你……”
“妈,你说什么呢,”黄静姝先不干,“静萍,你别听我妈的,她又不了解一平和他家人。”
“没关系的,我不怕闲话。”黄静萍淡淡的说。
黄妈妈看着妯娌,脸色也不太好看,“有谁会说闲话?静萍和孩子以前又不是没去过?”
“好好好,就当我多心,好不好,静萍你就按你自己的来吧,我可是好心。”
“差不多了静萍,走,我们去找阿曼达。”黄静姝拉着堂妹朝外走。
“你别在意啊,我妈还是按老一套的来,你千万别听她的,把简单的事给搞复杂起来。”黄静姝替妈妈向堂妹道歉。
“我知道,我还不知道二婶的性子?”黄静萍说。
但是黄静姝看到堂妹的脸色依然不太好,不由得有些埋怨老妈,卖弄你那一套干什么?平白无故的得罪人。
孩子出去后,屋内的妯娌两个之间,沉默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黄静姝妈妈先低头,“嫂子,你看我……”
“我知道,”黄妈妈没听她说完,“以后这样的话就少说点吧,静萍他们现在过得好好的,我去把这些先煮起来。”
此时黄静萍已经被一大群人围了起来,各种问候声不绝于耳。
这些乡亲们,倒不像他二婶想的那么多,他们只觉得,村里出了个静萍,是他们大家的福气。
……
这个时候,五里坳镇里的怡佳酒店,两位来自首都的客人,在商业区转了一圈,最终选了一家看起来门脸还不错的面馆吃早餐。
本来他们是准备好了各种嫌弃的,这个小地方的餐馆,能比那些苍蝇馆子好多少?
谁知道一进门才发现,我去,竟然是这么好?
这家小面馆,这装修水平和水准,包括服务,肯定比他们平常对付早餐的地方要好,甚至比那些首都的那些老字号还要上档次,但是价格,却实惠了太多。
看得出来,光顾这里的人,都是镇上的一般居民。
“这小地方,倒真挺让人惊奇的。”他们第一次有些好奇的、认真的打量着周围。
毕竟是从首都下来的,又是老陈手下的人,见多识广眼界高,这家小面馆能让他们眼前一亮,还真有些出乎他们的意料。
第六百五十章 拒之门外
昨天来的路上,他们接连走错了几次,导致最后赶到这时已经挺晚,火大得很,没有那个心情仔细看看,只觉得好像这个地方并不是太繁华的样子,就是绿化和照明设施不错。
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有点没睡醒,一路也看了看,看到了周围山上的那些建筑,感觉这个有个很土的名字的小镇,占地嘛,倒还过得去,就是太散,一点都不紧凑,让见多识广大的他们,居然都看不出镇中心在哪。
所以他们就朝着楼高的地方跑——别说,不愧是见多识广的,他们还真是凭经验就找到了商业区。
你看看,这山下不是还有这么多地吗,干嘛把那么多房子建在山上,就不能学学规划?
当然,这个地方,地价肯定便宜得要死,不然,怎么会空着那么多地方种树种草不盖房子?所以,哪还用得着规划,怎么方便怎么来呗!
还有,这个小地方的官员,肯定惰政得厉害,不然,要是把山上的那些房子全部挪下来,集中在这一块,那至少看上去还挺像大都市的一角,至少会让那些来视察的领导觉得这地还算有点发展。
当然,估计这地方也没什么大人物来就是,来这最大的,怕就是一个县长吧。
就因为略略的看了几眼,就找出这么多明显的毛病来,优越感一下子高到了天际,这小地方,就是小地方啊!
他们顿时觉得,坐在这里的这家小面馆里,那还真是大大的屈尊!
他们看了看菜单,大排面、牛肉面、炸酱面……得,这样的地方,那些有肉的怎么敢吃?不定是什么肉呢!
“就来碗素面,加两颗小青菜,加一个鸡蛋,记住,鸡蛋不要剪得太熟,只煎一面就好。”小关说。
长着颗小虎牙的服务员笑着记下。
“我和他一样,也来一碗素面,不过我要煎双黄蛋,同样别太老。”小边说。
“好的,我可不可以给两位推荐一下,大骨汤面是我们店的招牌……”
“不用。”那两位斩钉截铁的说,谁知道你那是什么调味料调成的?
“记住,素面就好,其它包括虾皮之类的,一律不要。”
服务眼依旧笑得露出小虎牙来,“好的,我记住了。”
他们有些骄傲的看着周围的那些一看就是出自小地方的食客,哟,那大排,那牛肉,你们还真敢吃,还吃得那么欢,能别那么响吗?
但是遗憾的是,并没有人为他们这么返璞归真的挑剔吃法侧目,其实压根就没人关注他们俩,这些人彼此之间看来挺熟的,边吃边聊。
但他们马上就开始关注这些小地方的人,因为刚点完单,就听到了他们关心的那个名字,“冯一平。”
好吧,虽然这是个小地方,但和湘川的方言的一样,他们这的土话,对首都人来说,并不是很陌生。
“听说,一平姐姐出嫁,他们家不但不准备大操大办,还把原来准备用来举行婚礼的钱,全都匿名捐出去。”一个食客说。
“我还听说了,这是一平定的规矩,他家以后的嫁娶,都按照这个做,包括他在内。”
“呵呵,别人家这样的事,是怕排场小了,就一平家,就怕排场大了,别人家愁没人送礼,他们家愁送礼的太多,提前几个月就在到处做工作,不操办,不请客,不收礼。”
“你说说,本来早打算好了,这次跟着去热闹热闹呢,结果,连机会都没有。”
“哎,你们说,这次他们家会捐出去多少?”也有人对数字感兴趣。
“依他们家的条件,我看至少也得是八位数,当然,再多我就真不敢猜。”送面的小姑娘也加入了讨论。
“呵呵,小叶,看来你家为你出嫁,也准备了不少啊。”一个中年人笑道。
那两位听了,小声的讨论着,“呵呵,这些人,因为冯一平有钱,就觉得他做什么就都是对的。”
“对,匿名捐款,谁知道真假,我还说我捐了好几亿呢。”
“就是真捐了又如何,冯一平那样精的人,捐出去8位数,肯定会设法捞回来9位数。”
这也是他们见多识广的结果。
慈善的观念,此时也在国内慢慢普及开来,各种名目的基金会,这些年多了不少。
不过,跟国外的基金会,多是有有钱人设置的不一样,国内的基金会,目前大都是由有权的设置的,就比如老王总的夫人,王总的妈妈,也和一些单位合作办了一个公益性质的基金会,所以小边和小关两位,对所谓的慈善这事,那是门清得很!
但他们忘了隔墙有耳,“你们说什么呢?”好一声吼,让他们俩一个激灵,也让其它的食客一愣。
他们回头一看,那个刚才看着还挺可爱的虎牙妹,这会一点都不可爱,怒目圆睁,大有一言不合,就把那两碗面扣在他们头上的架势。
“小姑娘,你这是干什么?有你这么当服务员的吗?马上给我们道歉,老板,老板呢,你看看你这服务员?”反应过来后的小边,怒不可遏的叫。
这什么素质?顾客就是上帝,你不知道吗?
一个穿着洁白的厨师服,带着厨师帽,满脸和气的胖子从里间走过来,“两位,对不起,我向两位道歉。”
他把小姑娘朝身边一拉,“小叶,怎么回事?”
“是啊小叶,怎么发这么大脾气?”吃面的那些人问。
“他们,”小叶气鼓鼓的指着小边和小关说,“他们说一平他家捐款,是为了十倍的捞回来。”
“真的?”老板的满脸和气,一下子变成了满脸怒气。
“不信你问他们。”虎牙妹指着那俩说。
“两位,你们说了这样的话吗?”老板问。
“我们为什么要告诉你?”小边觉得恼火之至,“你不知道偷听别人谈话是违法的吗?”
这就相当于是间接承认了他们就是说了类似的话,恼火的两个人没有发现,不但是老板脸色不好,连其它的那些食客,脸色也都不太好。
“真是没素质!行了,你这里的面,我们也不敢吃,你是老板,对吧,让那个小姑娘给我们道歉,我们就走。”
“道歉?”老板森森一笑,“门都没有!”
刚才还挺和气的老板叉着腰指着他们,“就你们这样的家伙,我们这不欢迎,就是把面喂猪喂狗,也不给你们吃,门在那,马上给我滚蛋!”
小边和小关都觉得有些恍惚,我这还是在党的治下吗?什么年代了,居然都有这样的黑店!
“老少爷们,你们给评评理……”小边的话说了一半就住口了,怎么这些食客,看起来也都是怒目相向,蠢蠢欲动的样子?
“老吴,你在北方呆过,那边的话,怎么说这两个家伙的?”
“棒槌。”刚刚开那个小叶玩笑的老吴,淡淡的说。
“你们两个棒槌,马上给我滚蛋,自觉点啊,别让我赶你走。”老板抖着用来擦汗的毛巾。
好汉不吃眼前亏,小关拉着气得发抖的小边,“咱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我们去工商投诉,你们等着。”
“找工商投诉是吧,电话在这,工商局就在对面山上,我在这等着你们,”那胖胖的老板硬是把他们送到门外,还对着街坊四邻喊了一句,“大家互相传个话,这两个家伙,在我店里大放厥词,说一平的坏话,我老周不做他的生意。”
看着旁边那些本来看上去挺和善的人,听了这个胖老板的话之后,也都变得面目可憎,看向自己这边的那一个个的眼神,就像刀子一样,小边气得浑身发抖,特么的还真是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第六百五十一章 融合
在遥远的大西北的戈壁荒漠上,此时也已经喧闹起来。
7点多天一亮,经过一夜的休整,精神头十足的大部队,便立马开始了今天的徒步。
昨天晚上的安排,非常及时。
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相声表演,是非常有效的减压方式,有力的缓解了大家心理上的压力。
如果说徒步的第一天,还是好奇居多,徒步的第二天,也还能坚持,徒步的第三天,这里等闲难得一见,苍茫大气又动人心魄的美景,对大家已经很难有吸引力。
连续两天60多公里的徒步,大家的体力消耗也已经到了极限。
虽然并没有一直担心的中暑,或者是其它更严重的情况出现,让阵仗那么大的保障设施,完全排不上用场,但是,队伍里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伤患。
这些终年工作在大都市设施完善的写字楼里,甚至都已经忘记了热和冷是什么感觉的人,在这原始荒凉的野外,要是不出一些问题,那才怪呢。
截止到昨晚,包括经过那片骆驼刺时不小心被扎伤的四位,目前一共有16个人带伤在身。
大多数都是肌肉拉伤。
至于脚上起泡,因为太过普遍,那也就压根算什么。
连续徒步的后遗症也已近出现,包括冯一平在内,浑身,尤其是四肢,酸痛肿胀不已,而这才刚刚完成一半的目标。
昨天晚上刚开始的相声,后来大家自发的倾诉和分享,至少让大家在心理上轻松很多。
也正是受轻松的心态影响,今天一早,大家才能拖着已经有些麻木的身体,继续未完的旅程。
“很有效果,冯,你的安排很棒。”站在路边的德鲁克对冯一平说。
“我也很欣慰。”看着眼前的队伍,冯一平说。
金翎没说话,“啪”的一声,打死了两只蚊子。
经过两天的朝夕相处,尤其是昨天晚上之后,今天的队伍,在冯一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