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第7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他们看着那个网站,背单词捐大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具体的运作也很简单,”冯一平站在一张桌旁开始操作,“只要我们点击答题,你们看,页面上就会出现一个盘子,像我这样,如果答对了,那么,盘子里就会多出20粒大米来。”
  “当然,这只是开胃的小菜,随着你答对的次数越多,难度也就越高,但好的一面是,答题时间并没有限制,确实拿不准的,可以谷歌一下。”
  “我们目前推出了英语和汉语的单词,所有的这些题目,都是由我们请来的十几位专家共同设计的,对提高我们的词汇量,一定会很有帮助。”
  既然是自己办这个网站,那么自然要加上汉字。
  而听了他的这番介绍,记者们自然明白,至少,这并不是一个临时起意的慈善项目。
  “那么这个盘子里虚拟的大米,如何变成那些缺少食物的民众口中的粮食呢?”
  “我们的计划是,网站的赞助商、广告商,会向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提供和盘子里数量一样多的大米。”
  加藤又一次面如灰土,怎么会这样?说好的道歉呢?期待的看你的狼狈相呢?
  “我们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民众,来关心饥饿问题,我们也非常希望,大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顺道做慈善,我们也希望,能给那些关心饥饿问题的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渠道。”
  “我们事先做过测试,大约50粒大米,重为1克,而一个成人,每天需要消耗10000粒大米。”
  “假如我们愿意,每天能花上几分钟时间,答对5个单词,那么,就相当于我们每个人每天捐出了2克大米,那么100个人,就能让一个成人摆脱饥饿,如果每天参与这项活动的,有100万人,1000万人,甚至是一亿人呢?”
  “那我们每天能在学习的同时,解决几十上百万人的饥饿问题。”冯一平的声音高亢起来。
  “当然,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个计划面临的所有困难,要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真正的能被那些饱受饥饿困扰的人吃进嘴里的粮食,具体运作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
  “而一个慈善项目,最终如何落实,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所以这个网站,我们其实一早就设计了出来,但是因为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落实,所以它一直被束之高阁。”
  “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在我们积极的联系和解决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得到了不少知名公司的帮助,尤其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对这个方案也非常支持。”
  “在他们的帮助下,目前,我们已经解决了全流程的所有问题。”
  这么说,肯定不是临时起意的慈善项目。
  “我们觉得,是时候让更多的人正视饥饿问题,所以我们决定,我们的网站,今天正式上线,期待大家的宣传和参与,谢谢!”
  “顺便说一句,在一切走上正轨之后,我们会把这个项目,整体移交给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再一次谢谢大家,别忘了帮我们多宣传哦。”
  “冯先生,”“冯先生,”台下的叫喊声此起彼伏,记者们都想冯一平再多说两句。
  因为,如果说这是对昨天开始的流言的回应,那么,这确实是最好的回应。
  冯一平果然不愧是天才,连慈善的主意,都这么与众不同,又有着浓浓的硅谷特色。
  他们这样,才像是认真做慈善的,和他的这些准备一比,确实,莎朗斯通发起的那场临时募捐,还就是一次作秀。
  冯一平只是笑呵呵的看着,和那位粮食计划署的助理干事,肩并肩的朝楼上走去。
  “对不起,今天我们不接受采访,同时,每天的相关数据,我们的网站都有专门的统计版块,累计到一定数量后的去处,也有明确的说明,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也期待媒体界朋友们的宣传推广。”郑佳怡站出来说道。
  这是他们今天第三次希望媒体界帮着推广。
  “我们已经有了周密的推广计划,包括在各搜索引擎做广告等,但是,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关注,我们希望能和各位携手,让这个项目,尽快的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谢谢大家。”
  有记者也理解了她这话里的潜台词,之所以不在现在就把这个项目移交给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因为在推广的过程中,显然需要投入不菲的费用。
  而这些支出,显然冯一平和他的公司,希望一力承担,但他们并没有提起过一次。
  这种类似东方人做好事不留名的现象,虽然不太符合西方人的慈善观念,但自然会让一些昨天还因为他捐款数额过低,而对他有看法的人觉得羞愧。
  慈善,他们也是用心在做的,而且丝毫不张扬。
  ……
  冯一平他们走了,好多记者也急匆匆的走了。
  他们急着赶回驻地,希望尽快能把这篇稿子发出去。
  有些记者,干脆抱着电脑,在酒店大堂里席地而坐,马上噼里啪啦的在电脑上写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存心向善的,他们也是希望,自家的平台,能为这个免费大米网,好好的宣传一波。
  加藤面色铁青的走出冯一平下榻的酒店,小野跟上来,“前辈,需要现在就把这些资料传回国内吗?”
  加藤凶狠的白了他一眼,没说话。
  传回去干什么?免费帮他宣传他的正面形象吗?
  本来今天报道的题头都想好了,就叫“偶像的陨落”,希望让国民看看,那个国家的首富,是多么的没有社会责任感,但是现在的情形,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好吗?
  这简直就是“偶像的全面崛起之慈善篇”好不好。
  加藤相信,有很多记者在报道今天的这桩新闻时,会提到冯一平硅谷成功的创业者的身份,就是连慈善,都这么有新意。
  加藤却尤其关注另一点,他的这个计划,是在利己的同时,还能利他。
  加藤相信,这样的项目,肯定会更有生命力,因为他相信,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在不会影响到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他们还是乐于给他人提供帮助,因为那会带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
  所以,冯一平的这个项目,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那么,他的这个项目,存在哪些缺点?加藤又按照惯有的思路思考起来。
  ……
  惠特曼今天心情特别好,甚至都今天觉得达沃斯的天空比昨天更明媚了些。
  想想那些有关冯一平的闲言碎语,她就有些忍不住笑,呵呵,叫你舍不得那点小钱。
  没错,相关的消息,她身边的人,也是主要的源头之一。
  “嗨,最近怎么样?”“你上午的发言非常精彩,”中午走进餐厅时,她热情的跟看到的人打招呼。
  刚坐下来,就有一位来自法国的熟人跟她攀谈,“硅谷确实很有特色,你们连慈善,都做得那么有创意。”
  我不过就是捐了5万美元而已,谈不上什么创意吧,“谢谢你让。”
  “回去之后,我一定让我公司的员工,每天多背5个英语单词。”
  这一下,惠特曼就真的有些不明白了,“让,你说的是什么?”
  “哦,你还不知道?就是你们硅谷最年轻,但非常知名的那位冯先生,今天推出的那个免费大米项目啊,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绝佳的点子,我的公司,也希望能成为广告商之一。”
  冯一平?惠特曼看了助理一眼,“是,做慈善也会紧密的结合我们现有的科技成果,这正是我们硅谷的特色。”
  ……
  莎朗斯通今天就有些郁闷,好像从十点钟以后,就没有记者愿意采访自己,这是为什么呢,昨天,我不还是你们的宠儿吗?
  她特意去了记者最集中的主会场一次,也依然是如此,甚至,好多记者看着她,别有意味的样子。
  但终于,中午进餐厅之前,有位记者拦住了她。


第九百零一章 出乎意料
  看着拦住自己的记者,莎朗斯通面露喜色,这才对嘛,昨天自己创造的那起新闻的时效性,不可能这么短。
  她分开助理走上去,“你们好。”
  “你好斯通,我们是20 Minuten的记者。”
  一个助理小声在她耳边提醒了一下,她一喜,也不错,这也是瑞士的一家知名报纸。
  “你们好。”她摆出一个妖娆的姿势来。
  只是,我们得说,不管摆什么样的姿势,最终的效果,主要还是看脸,而莎朗斯通那张实力证明了什么叫岁月不饶人的脸,配上这样的姿势,那效果,真是相当以及极其的不可描述。
  拿着话筒的那位还好,摄影的那位小哥则是觉得,今天中午这饭钱,是真的可以省下来。
  但是,以这样的方式省下一顿饭,他不希望再有第二次。
  “斯通女士,请问你对冯关于临时募捐的说法怎么看?你有意识到你昨天的募捐,有可能会给相关慈善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吗?”
  莎朗斯通都忍不住想掏自己的耳朵,exo me,这是你们想要问的问题?
  冯在今天的发布会上,提到了我昨天发起的那场募捐?而且好像还被当成了反面教材?
  这是他对我泄露相关的信息表示不满?
  和惠特曼一样,她也瞪了助理一眼,这样的消息,为什么不去关注?
  助理感觉挺无辜的,我们不是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吗?现在看来,这也是一场倏忽即逝的美梦?
  “今天上午,我们的行程安排很紧张,并没有出席冯的那场发布会,所以并不清楚他说过些什么。”
  “我想说,冯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位企业领袖,我也非常相信他在商业上的一些判断,但关于慈善,我觉得,只要都把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放在心里,具体的表现形式,完全可以多样化,包括临时募捐在内。”
  这回答,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但是,记者们可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她,“那么,也就是你在发起募捐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一个计划,把你募捐来的那些财物,如何换成他们蚊帐,并且送到最急需它们的那一批人手中?”
  怎么,难道我用我的名声和影响力来募捐了上百万美元,这依然不够吗?
  她朝后退了一步。
  两个助理连忙拦上来,“对不起,斯通小姐现在必须要去赴约,我们只是想提醒公众一点,斯通小姐用她自己的影响力,自己也带头认捐,结果在短短的5分钟时间内,就募得了126万美元的爱心捐款,这就是实打实的成绩。”
  “斯通,你以后还会发起这样的临时募捐吗?”记者朝着莎朗斯通的背影大喊。
  斯通加快了脚步。
  她现在非常不明白,为什么在昨天,在今早,自己的那起募捐,还是人人称道的事,怎么到了现在,突然间就变得,我好像全做错了一样?
  他们很快从餐厅里退出来。
  他们无心用餐,还有一个原因,是餐厅里那些人的目光,也让他们相当不痛快。
  回到酒店后,他们马上从网上找到了相关的信息,他们聚精会神的看完了冯一平那场简短的发布会的全程。
  发布会刚开始不久,冯一平对临时募捐的批评,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他之所以这么说,不过是为自己在慈善方面的吝啬,找理由而已。
  但是,随着冯一平说起饥饿问题,最终推出他那个准备多时的免费大米网时,他们也不由得变得气馁起来。
  因为很明显,两相对比,自然是冯一平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做慈善。
  获得过金球奖的莎朗斯通同时也承认,冯一平在发布会上的情绪控制,确实比自己做得更好。
  他恰到好处的停顿和哽咽,眼里闪烁的那些泪花,要么是发自内心的伤痛惋惜,要么就是那个家伙,有奥斯卡金像奖影帝般的表演功底。
  总之,他的发言,确实比自己的更能打动人。
  她完全也能想到,自己以后依然会被到这里的人提起,只不过,肯定是作为反面的例子被提及。
  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冯一平你为什么要跟我过不去?
  她也不想想,如果不是她想踩着冯一平,让自己的这个话题再热几天,因而透露了冯一平的捐款金额,可能就不会有那些愈传愈烈的流言,冯一平可能还会按照原计划,让马灵在好莱坞发布这个项目。
  说白了,这一切,就是她自找的。
  ……
  冯一平此时面对的,自然是和她截然相反的情况。
  他在去餐厅的路上,又遇到了很多主动和他打招呼,交换名片的人……短短的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发生的事,生动的演绎了什么叫做趋利避害。
  当天晚些时候,首长一行人抵达达沃斯,而冯一平,就是他首批接见的嘉宾之一。
  第二天,当冯一平还在达沃斯听着我们的副首长发表特别致辞的时候,他昨天推出的那个慈善项目,已经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离得最近的《新苏黎世报》,自然是最早报道的报纸之一。
  “用实际行动消弭流言。”新苏黎世报二版,用这样醒目且立场鲜明的标题,报道了冯一平昨天举办的那场发布会。
  “他不是不热心慈善,而是希望更好的做慈善。”对冯一平的那个慈善项目,他们评价道。
  相信从今天开始,欧洲会有更多的人成为冯一平的粉丝。
  而在世界上,比新苏黎世报影响更大的《华尔街日报》,则在头版报道了这一消息。
  虽然和美国有关的问题,每次都是达沃斯经济论坛年会的主要讨论内容,但近两年,美国在那个论坛上,却有些普遍的不受待见。
  这除了他们自行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也因为他们近来采取的经济政策。
  所以小布什政府,此次明智的没有派出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出席这次论坛。
  而出席论坛的前正副总统,也以非常顺应民意的来抨击现政府的一些政策,这些,就真的不太好来报道了。
  冯一平昨天推出的那个慈善项目,一下子让他们眼前一亮,看看,这才是我世界头号强国该做的事。
  在头版,他们不遗余力的介绍了冯一平的这个新项目。
  从形式上,这样的慈善项目,才是我们高科技的美国企业会做的事,这才是我硅谷公司的本色。
  在设计上,他的想法也非常出众,决定捐出大米数量的,是热心民众,而为他们捐出的大米买单的,是热心企业,最后落实的,是联合国粮食计划署。
  三者之间,彼此联系,还互相监督,这样的设计,也绝对是首创。
  而这个项目能不能做大的关键,就在于吸引用户的参与。
  而这个问题,对他来说还是问题吗?相信只要在NEXTDOOR的平台上宣传一下,那些已经有了孩子们的主妇们,还是乐意每天抽出来几分钟时间,少玩一会小游戏,少点赞别人的照片,来学习几个英语或者汉语的单词……
  总之,相比达沃斯论坛上讨论的其它那些华而不实,或者最终得不到实施的问题,冯推出的这个新颖的慈善项目,绝对会是今年达沃斯最闪耀的那一点。
  老实说,冯一平之前的那么创举,都没让他们这么下力气来夸,这一次之所以这么追捧,背后自然那也是有原因的,谁叫这一次,美国在达沃斯论坛上就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呢?
  这次虽然政府没派人出席,但是国会却有不少人去凑热闹,他们的大老爷脾性不改,把达沃斯论坛的讨论会,当成了他们在国会山上闲聊和瞎扯的场合。
  来自康涅狄格州的一位参议员,甚至在一场由BBC和CNC总裁出席的讨论会上,当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叫嚣,“西方价值观,就是全人类的价值观。”
  拜托,虽然我们也承认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你能那么直白的在那样的场合喊出来吗?
  而其它的像麦凯恩那样的资深议员,他们的风格就一个,“稳”,因此,也实在找不到什么亮点。
  冯一平的这个,怕是少有的能和他们扯上关系的一次。
  至于说由此可能会影响到好莱坞某日渐不知名的女明星,那又有什么所谓呢?冯说得极对,好莱坞的很多明星从事的慈善,说到底,都是作秀,都是他们为了给自己增加热点和吸引关注的手段。
  不然,以好莱坞的那些明星们发起的种类繁多的慈善计划而言,我们不但早就能拯救地球,此时应该已经走在拯救太阳系的路上。
  现在出了一个这样的人,叫出了大家都知道的那个答案,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
  加藤也发在日经新闻上发表了一篇相关的报道。
  我们都知道,对和中国有关的新闻,他们的报道,看了之后总是让我们有一种说不出的别扭——不是报道的人三观不正,就是我们自己三观不正。
  这次也不例外,他先概略的介绍了冯一平的这个项目,大致的肯定了他契合硅谷特色的做法,跟着就大篇幅的忧心忡忡起来,“慈善,不应该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事业吗?当一个慈善项目,染上了过多的商业气息,那么它还会纯粹吗?”
  “这个免费换大米的慈善项目,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商家投放广告,那么,这样的具有商业交换本质内核、以利益为主的慈善,它能走远吗?”
  话说,你也别指望狗嘴里能吐出象牙来不是?
  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同样出乎冯一平的预料。
  他觉得,和自己其它的成就相比,昨天这事,真没有太值得说道的地方。
  但他完全想错了。
  从昨天凌晨,国内的相关网站抢先报道,到今天早上各电视台的跟进,甚至央视也在早间新闻里,提及了他的这个慈善计划以后,背单词捐大米这事,就在国内迅速被热炒起来。
  那些还没放假的学生们最积极,他们今天的口头禅已经变成,“你答对了几题?”
  其它单位里也是一样,好多参加了工作后,除了byebye,就很少说过其它英语的人,在这一天,也决定检验一下,自己以前苦学的那些,究竟还剩下多少。
  一时之间,又有些全民动员学英语的气象。
  这并不是说这些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是有多么盲目的喜欢冯一平,而是因为冯一平的这个项目,补齐了我们的一个短板。
  抛开立国之初,那些对其它国家的援助不说,在慈善这个领域,我们确实是没有太能拿得出手的项目。
  在日子逐渐好了起来,在我们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时候,大家也希望在其它领域,同样能齐头并进。
  但遗憾的是,在慈善这个听起来就格调很高的领域,我们还真是没有什么建树。
  包括那些明星们力推的项目,什么不穿皮草,不吃燕窝之类的,那都是很扯淡的事,拜托,你们正是那些奢侈品最大的消费群体好不好?
  尤其让人失望的是,就是这样的项目,也都是跟风的行为。
  现在好了,冯一平一出手就补齐了这块短板,我们的人,终于也发起了一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慈善项目。
  至于汉字和英语一起并列作为网站的两种单词,大家自然也是与有荣焉。
  于是在中午,冯一平刚走出会场,就看到康明斯在激动的朝自己挥手。


第九百零二章 毫无疑问的成功
  “有什么好消息?”冯一平问道。
  “冯,你知道截止到现在,网站已经捐出了多少大米吗?”康明斯激动的反问。
  “有多少?”
  “超过两亿粒,”康明斯骄傲的竖起两根手指,“目前还在高速增长中。”
  如果平均按一个人回答正确5道题,捐出100粒大米来算,那也就是有差不多2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
  冯一平看了看表,“已经过去近25个小时,我并不认为这是多么让人振奋的成绩。”
  尤其是在自己的几个项目,已经有那么大的用户群的基础上。
  “不好这样算,我们事先没有任何宣传,上线的消息,也是在今天才广泛的被世界范围内的人知道,我们自己的平台,也才刚开始宣传。”康明斯认真的解释。
  “即便如此,一个慈善项目才推出不过25个小时,就已经有200万左右的用户参与,这确定无疑的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成功。”
  “你说得对,我们干得不错。”冯一平拍了拍他的肩膀。
  也是,主要因为时差的关系,这一消息也是到今天,才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好吧,自己是因为几个平台都有几千万的用户,所以有些看不上眼,但对任何人来说,200万人,无论如何都不是个小数目。
  就是从商业角度而言,一个才上线不过25个小时的网站,就已经有200万用户光顾,这就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鲍里斯已经连着给我们发出了两封贺信,祝贺我们取得了非常让人惊喜的成绩。”
  可不是嘛,这才是第一天而已,就有这么多用户参与这个项目,也就是,在今天,有百万级的用户关注了饥饿问题,这对他们粮食计划署的工作,自然是极大的促进。
  很多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就是因为了解的人太少,饥饿问题也是一样。
  在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为自己的肥胖揪心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想象得到,此时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填不饱肚子?
  “要现在就对外发布这个消息吗?”郑佳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