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门(叨狼)-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说而已嘛,不用那么紧张,买下来我也养不起。”叶开打了个哈哈道。

叶开心里面很清楚,如果苏联一旦解体,那么立刻下手购买这艘未完工的航母瓦良格号,才是最佳时机。

事实上,苏联解体前后几年当中,原加盟共和国的乱象,几乎令人不可想象。

甚至连手提箱核弹都被私下卖出去几百只,更别提什么普通武器了,就像有一部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战争之王》里所描述的那样,国际军火贩子一度相当猖獗,只要买家付得起钱,只要是苏联军火库里面有的武器,都能给你搞出来。

当年的中国商人,拉了一车皮食品日用品去乌克兰,换回来两架飞机的事情,也绝对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事实上他所得到的东西要比说出来的更多一些。

还得等一等啊!叶开恋恋不舍地又看了船坞中的“瓦良格号”一眼,终于和钟离妤一同离开了。

他这一次来乌克兰,要做的事情真是不少,黑海造船厂是他早就瞄准的一个重要目标。

他看上的是乌克兰的成熟造船技术,建造万吨级十万吨级巨轮的技术,以及成熟的产业工人。

如今苏联国内的情况很糟糕,黑海造船厂的情况也非常糟糕,虽然能够凭借民用造船订单来维持生计,但是开工率不到三成,多数工人都处于勉强维持生活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叶开估计自己是可以忽悠一批乌克兰人前往中国淘金的。

尤其是他来到苏联之后才发现,事实上很多苏联人对于中国并没有多少排斥的心理,甚至很多年纪大一些的老人,还亲热地喊他们“中国同志”。

显然,由于现在戈尔巴乔夫将苏联国内搞得一团儿糟糕,人民群众对他和现任政府早已怨声载道,更加怀念起当初那个强大的红色苏联,对于同属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中国,自然也有很多好感,毕竟当初曾经是“同志加兄弟”,而且中国据说现在发展的不错,大家有的吃有的穿。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对苏联有诸多怨念,但是苏联人却没有吃中国人的什么亏,所以他们的普通百姓对于中国并没有什么恶感,提起来的时候还觉得有些亲切。

叶开有打算在明珠市的外围地区,投资建造一个大型的造船厂,先把架子搭起来,慢慢地将黑海造船厂的底子给掏空了,等到时机成熟了,再将瓦良格号给买过来,接着建造。

不过这么一来的话,叶开就发现,好像自己的钱有点儿不够用了。

虽然说他上一次转了7亿多美元,可是这笔钱是计划投入香港楼市赚钱的,如今计划突然有了改变,真是让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不过,从黑海造船厂这边儿挖上几千人回国,倒是也用不了多少钱,现在的这些人,只要你答应给他们全家管饱,科学家都愿意跟你走啊!

第八十七章 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你怎么对黑海造船厂感兴趣了?我们国内的船舶工业也正值发展时期,没有必要照搬苏联人的,再说了,民用造船技术方面,江南重工等等都是相当不错的。”叶子平听到儿子跟他谈起想要在黑海造船厂挖一些技术人员回去的时候,显然有些诧异。

这个时期的干部们,对于人才的认识还非常肤浅,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完整的技术团队,能够给国内的造船工业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国内造得出航母吗?”叶开一句话就把叶子平的话给堵回去了。

“中国不需要航母,我们不搞霸权主义。”停了好半天,叶子平才说道。

叶开撇了撇嘴,这种说法都是什么时候的认知了,现在还有这么大的市场。

一个国家想要走向强大,不可能只通过自立自强就能够达成目标的,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须去走对外扩张的道路,一个国家的崛起,就意味着周边国家的被奴役,虽然现在不流行搞什么殖民地半殖民地了,但是经济侵略却是无处不在。

适当的时候,完备的武力威慑也是必要的。

再说了,中国不需要航母吗?仅仅是南海问题,就需要不止一只航母编队才能够解决争端问题,其他的就不说了,美国人的第七舰队可是给中国人造成了长大半个多世纪的麻烦了。

所谓的中国不需要航母,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一名思想成熟的政治家,不应该说出这么幼稚的话来。”叶开也没有好意思给老爸上一上政治课,最后只是这么说了一句。

和平崛起,真有那么容易?叶开很怀疑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几近于零。

这个世界信奉的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你不去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来欺负你。

其实,国内即便是军方,对于航母的作用,认识也是比较浅薄的。

国内有此考虑,其实跟清末的购舰运动不无关系,当时满清吃够了外国人坚船利炮的亏,咬咬牙,勒紧裤腰带购买了大量最先进的铁甲舰,想要自强一回,结果却完败给东洋鬼子,这事儿一直被引以为耻。

因为有了这事儿在前头,所以即便是海军方面偶尔想要提一提建造或者购买航空母舰的事情,总会被人斥之为不切实际,好大喜功,时间久了,再也没有人愿意提这事儿了。

另外还有一些客观原因,随着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防卫方面,航母的作用已经有所下降。

就以美国海军为例,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航母曾成为美国海军实力的象征。

在八十年代前,小型战舰的火力,主要还是一些短程炮火。但随着远程导弹发展起来,现在的几乎所有的驱逐舰、巡洋舰和攻击潜艇,都配有战斧式导弹。它们攻击目标的距离,已经超过舰载飞机的路程,而且还不用飞行员冒生命危险。

相比之下,航母的体积大,能耗大,目标也大。

不仅航母本身的造价惊人,而且为了保护航母,也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建立护卫舰队。

美国海军很多人也认为,应该将拥有一些大型航母的海军,改造成一支拥有很多小型舰只的海军。而且海军建造更多的小型战舰,也可以更好地迷惑对手,搜集情报也更方便。

由于这种理念的出现,所以在八十年代,中美军事关系走向密切之时,美方曾经“乐见中国制造航母”,也曾多次邀请中国军方领导人前往参观美国的航空母舰。

中国的海军军官也曾获邀到停泊在香港附近海域的尼米兹号上参观,美国人表示,“你们想看什么都可以。”

此行让中方人员深受震动,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国海军的强大实力,登上航母,你就感觉到自己变成了大海的主人。除了航母的规模、武器装备令他们震动、汗颜并羡慕不已以外,航母上的生活设施也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军中高层对于是否建造航母,却深怀顾虑,航母的造价太高了,中国造不起,就算是造出来,连美国人都感到烧钱的后期维护费用和使用费用,中国人承担得起吗?

如果像苏联那样,跟美国人搞军备竞赛,最后不是生生地把自己的经济给搞垮了?中国人肯定不会上美国人的当,跟他们在一起交流,实在是得多长好几个心眼儿才行。

叶开想到这些事情,自己也有点儿无所适从,不过他总觉得挖些人回来总是没错儿的,而且造船工业在相当长的一段儿时间内,肯定是能够派的上用场的,自己想要开办造船厂的想法,绝对不是没有道理。

叶开跟叶子平说这事儿,也不是为了征求他的同意,只不过是认为这事儿由政府官员来说的话,苏联人会觉得比较可信,也会积极配合。

至少,黑海造船厂的厂长会感到非常高兴,这可是给他解决大困难来了。

叶子平在了解到儿子的经济实力之后,呆了半天,最后才勉强接受了这个事实,不过他明白之后,就开始积极地操作此事,而黑海造船厂方面也觉得挺兴奋的,这是解决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好办法啊!

最后双方签订了比较正式的何通,三个月内向中国国内输送成熟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共计三千人,家属问题随后解决。

因为甩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包袱,黑海造船厂方面还将一部分不是太敏感的技术资料送了出来,作为报酬,这个叶开倒是很麻利地接受了,不要白不要啊。

随后的一个星期之内,叶子平和叶开父子俩,有针对性地访问了乌克兰的好几处工业基地,甚至是军方重量级人物,在叶开的美元攻略之下,双方都相谈甚欢,建立了友好的联系。

叶开为此一共扔出去上百万美金,不过他倒是花得一点儿都不心疼,因为他很清楚,再过一段儿时间,这些投入都会连本带利地收回来的。

很快就到了月底,整个访问团也该到了回程的时刻了。

不过,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很意外的消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要接见叶子平一行。

第八十八章 理想主义者

“副总统迎接,总统欢送,这接待的规格好像是提高了一格儿啊。”叶开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有些诧异。

不过对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这个人,叶开了解得并不是很多,虽然后来也有过关于他的一些文章、传记之类的东西出版,但是写在纸上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能相信,真还不好说。

戈尔巴乔夫接见叶子平的时间只有一刻钟左右,毕竟叶子平只是一名享受正部级待遇的副部长,能够得到苏联总统的接见,估计还是因为戈尔巴乔夫了解到,他是叶相乾的儿子,否则的话,人家未必会打理他。

叶开自然也在被接见的随员之中,他还特意带上了钟离妤,号称是企业家代表,来苏联寻求合作项目的。

近距离地观察戈尔巴乔夫之后,叶开就发现这人讲话非常有感染力,讲话不带打草稿的,却很轻易地就能够左右谈话的节奏和走向。

只是很可惜,对于苏联这个沉疴难起的老大帝国而言,所需要的更多的是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并非是政客的夸夸其谈,这一点上戈尔巴乔夫做的并不好。

直到后来很多年,有人说如果戈尔巴乔夫不改革,苏联至今犹存,他现在仍是苏联的领导人。如此说来,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改革的最大输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假想,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

苏联的历史发展证明苏联模式是不成功的,民众要求改革的意愿在赫鲁晓夫时期和勃列日涅夫时期都有,但由于民众没有表达意见的正常途径,他们的愿望并不能成为苏共的政策。危机不断积累,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修修补补的改革已经无济于事了。

已经在老人政治下生活了十几年、在不到3年时间里接连为3位总书记举行国葬的苏联人,迫切盼望出现一位讲话不用讲稿、思维正常、行动方便的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运而生。人们对新的、年轻的总书记寄予厚望,希望能尽快改变国家的现状。

戈尔巴乔夫这些在苏共二十大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领导人,也切身感受到苏联体制存在的问题,感受到苏联的发展日益离开了世界的潮流,已被世界新科技革命的大潮抛到了后边,再像勃列日涅夫、契尔年科之流那样回避矛盾和问题、只为保住自己的权势而掌权,是极不负责任、也是极不道德的。

面对苏联发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危机,戈尔巴乔夫只能进行根本改革。

戈尔巴乔夫开启了苏联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之路,但他只不过是历史使命不自觉的执行者,走上这条路并非他事先设计好的。

叶子平的神情比较淡定,毕竟是见多了场面。

叶开也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儿,东瞧瞧西望望,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感兴趣的样子。

钟离妤的心里面就很震动,自己居然见到戈尔巴乔夫了哦,苏联的总统,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真是如同在做梦一般。

要知道这不可是从电视屏幕上看到,而是真正的面对面的交流,相聚不到十米远的距离,这要是跟同学说出去的话,估计都没有人会相信。

钟离妤向后看了看,就发现几名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人,伺立一旁,眼睛不断地扫来扫去,不用问就是那种保镖,没准儿就是苏联的克格勃什么的。

戈尔巴乔夫接见叶子平,也不过是兴之所至而已,最近他过得比较累,国内的事情一团儿糟糕,经济改革没有见到成效,国民经济几近崩溃,而他转而启动了政治体制改革,却将原本就摇摇欲坠的政局推倒了分崩离析的境地。

尽管他曾经无可争辩地君临世界上最大的帝国,尽管他一个命令就可以使全世界毁灭十几次,尽管他掌握着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秘密警察力量,尽管他动动小指头就可以让任何一个反对者尸骨无存……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随心所欲的人,什么权力,财富,地位都不在话下。甚至,他还可以篡改历史,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人,当他拥有了这一切时,却开始替自己掘墓。

从这方面来看,戈尔巴乔夫应该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要给人们自己选择自己政府的权力,自己却无可奈何地失掉了权力;他要给人民以说真话的自由,自己却从被讴歌的领袖变为被咒骂的罪人;他要让人民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实状况,自己却因为打破了多少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而失掉了特权;他要给人民拥有自己财产的权利,自己最后却沦落到靠卖书和演艺谋生……真不可思议,他竟然还是那么乐观。

在了解到钟离妤这个年轻女孩子,竟然拥有博士头衔,此外还掌控着一家大的投资集团之后,戈尔巴乔夫表示了赞许,认为中苏之间也应该加强贸易合作关系,并且表示苏联对于中国的日用品和食品也很感兴趣。

钟离妤则按照叶开的吩咐表示,食品有些敏感,不过日用品贸易可以考虑,如果苏联方面给开绿灯的话,一个月之内就可以组织价值上亿美元的中国日用品输入苏联境内。

戈尔巴乔夫对此表示了赞赏,并且吩咐他身旁的办公厅主任,要跟进此事。

接见结束之后,叶子平就跟儿子谈起了戈尔巴乔夫这个人。

“这人虽然掌握了权力,却并没有驾驭它的能力,你说得对,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或者我觉得,戈尔巴乔夫并没有阻止这一进程的想法。难道,他对权力真的一点儿眷恋都没有?”叶子平有些狐疑地对儿子说道。

“大家的想法不同罢了。”叶开沉思了一下才回答道,“虽然戈尔巴乔夫有可能把苏联搞垮,但是他却结束了冷战。什么是伟人?伟人是那些改变世界历史,使人类免于灾难的巨人;而那些改变世界历史,让人民陷入苦难的便是恶魔。如果苏联解体,对一小撮人来说他是罪人,对于广大苏联民众来说,他解放了他们,为他们送走了一个纠缠他们七十年之久的幽灵,他就是天使一样的人物。”

第八十九章 载誉归来

天使一样的人物,自然不可能到机场为叶子平等人送行,不过莫斯科市的市长一行,以及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的办公厅主任等人,都来为他们送行了,副总统也派了人过来,并以小纪念品相赠。

在得知叶开是叶子平的儿子之后,苏联人还特意松了他一具模型,瓦良格号的仿真模型,当然了,是缩小了n倍之后的版本。

直到此时,瓦良格号尚未完工,但是从苏联人送来的模型上就可以看得出来,一旦瓦良格号完工,其威慑力量很是很足的,尤其是防御力量堪称第一。

“苏联人怎么会送你这东西?”叶子平看到叶开在飞机上摆弄那具航母模型,不由得有些诧异地询问道。

“我去瓦良格号上转了一圈儿,估计克格勃早就知道了,只是没有把我当回事儿而已,这件小礼物,不过是投其所好罢了。”叶开猜测道。

破船也有三千钉,苏联虽然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但是大名鼎鼎的克格勃依然在有效地运转着,只不过,在戈尔巴乔夫的温和政策下,克格勃也不似往日的威风了,否则那些反对党的主要骨干,又有哪个能够逃得脱他们的幕后制裁?

从这方面来讲,苏联在戈尔巴乔夫的带领下,确实进步了。

叶开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丘吉尔,英国1945年大选选举之后,丘吉尔面对令他难以置信的失败结果,悲痛万分。他坐在那里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身边是他哭泣的女儿。

虽然丘吉尔对大选失败郁闷、愤恨,但他毕竟还是一个有民主素质的人,在获知选举结果、半晌无语之后,说了一句,“英国人民成熟了。他们学会了选择,他们不需要一个英雄领导他们重建家园。”

据说,后来斯大林遇到丘吉尔,幸灾乐祸地对他说道,“丘吉尔,你打赢了仗,人民却罢免了你。你看我,谁敢罢免我!”

丘吉尔却不以为然地回应,“我打仗就是为了保卫人民有罢免我的权利。”

戈尔巴乔夫渴望作民主的政治家,不愿意作专制的领袖,所以他把斯大林锁起来的民主给放了出来,还给了苏联人民,只是他并没有领导苏联取得经济建设胜利的能力,所以他得到了跟丘吉尔相同的结果,但他自己并不后悔,因为他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知道自己其实已经赢了。

再想一想国内的情况,叶开的心情顿时很沉重,难怪方和同志的改革事业举步维艰,即便是在取得了丰硕的经济建设成果之后,依然会遭到众人的攻击和否定,甚至想要推翻,因为他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的政治体制改革,实在是一柄悬在众人头上的利剑,随时会砍下来,将他们手中的权力给砍掉。

这是很多人所绝对不能够容忍的一点,没有人愿意放弃手中已经获得的权力,即便是这种权力已经影响到国家的正常发展,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想要举一个例子的话,中顾委的存在,其实就是这种权力观的一个缩影。

苏联摆脱了老人政治,中国也在试图摆脱老人政治,为此方和同志带了一个头儿,主动从领导位置上退了下来,虽然他没有了任何职务,但是加在他身上的光环,足以照亮任何人。

叶开考虑良久,就觉得自己推动父亲叶子平进入中政局,实在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但是光有父亲入局,似乎还不够,想要改变老人政治,将领导人队伍年轻化,至少也还要再将两位较为年轻的同志推进中政局常委行列之中。

他立刻就想到了方和同志中意的接班人,曾任西陲封疆大吏的古建戎同志,以及跟古建戎同志年龄相差不大的一直在中枢任职的翁清源同志。

当飞机在首都机场安全降落之后,众人的心里面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之前的旅行都很顺利,就是到了国境以内后,遭遇了强对流天气,颠簸得很厉害,幸好没事儿了。

打开舱门之后,叶子平第一眼就看到了前来接机的中办主任翁清源,不由得愣了一下。

中办主任的级别,现在只是正部级,虽然后来提到了由中政局委员兼任,但那已经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不过翁清源的出现,基本上可以代表一号首长江成同志的态度,他来接机,意义重大啊。

虽然叶子平也是正部级,但是他那个是享受正部级待遇,跟翁清源这个实打实的正部级比较起来,还是有差距的,尤其是翁清源这个中办主任的身份,更是举足轻重。

叶子平紧走了两步,翁清源同志也笑着迎了上来,他比叶子平的年纪要大了一些,大概有十岁左右的差距,之前也打过交道,不算是生人。

“子平同志辛苦了,首长让我来接一下你。”翁清源握着叶子平的手说道。

“有劳翁主任了。”叶子平客气地回应道。

严格地说起来,两人不算是同一个阵营里面的人,不过倒是也没有过什么冲突,毕竟以前叶子平在宣传部里面,也是属于打酱油的角色,前面有何云部长顶着,倒是不需要担心有什么大纰漏。

只是这一次出访苏联,虽然是被人赶出去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叶子平居然能够峰回路转,来了一次众人意料之外的大翻盘,始作俑者此时心里面也别提有多懊悔了,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这一点,原想着把他扔到冷门的地方去,却没想到叶子平因地制宜,竟然搞出了一系列的大动作,震动了整个高层。

对于国内的具体反应,叶子平虽然知道一些,但是毕竟苏联那边儿跟国内的联系很不方便,所以详细情况并不了解。

但是从此时的表现,中办翁清源主任亲自来接机这件事情来看,叶子平的心中大定,儿子叶开的策略果然奏效了,此时自己已经是载誉归来了。

至于说幕后是否还存在什么更为深层的交易,估计还要等见到叶老爷子之后,才会搞清楚,想来,情况应该还是比较乐观的。

第九十章 楚大小姐也吃飞醋

叶子平被中办主任翁清源给接走了,剩下的随员也各有各的去处。

叶开和钟离妤两个人没有经特别通道离开,而是顺着普通通道向外走了几步,就发现机场外面围了好多人,不知道在做什么?

仔细一看,就发现众人都翘首以盼,还举着长长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某某巨星”之类的大字,原来是香港某巨星来大陆举办演唱会,这是歌迷来迎接来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帮人的反应还真够快的。”叶开见状,不由得笑了起来。

钟离妤听得叶开讲话,有点儿没头没尾的意思,不由得好奇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