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逍遥(农民)-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可以。
潘宝山说典型和示范的作用当然需要,但也要关注那些成为典型和示范的受体的需要。有些地方的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生活和乐安定,可以说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距离不算远,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渴求并不是很大。而有些地方的农村连公路都不通,甚至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更别提看病、上学了,那些地方是最需要、也是最渴求新农村建设的福及。
讨论才算是刚开始,万军开口了,像领导发言总结一样,说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肯定是正确的,只是在推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差异,但最终是要实现农民上楼集中居住的城市化生活。
潘宝山一听立刻接话,说让农民过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好日子毋庸置疑,但是不是非要像城市居民一样住进大楼、实行城市化管理还有待商榷,因为农村的环境和农民的习惯那些固有的因素还要考虑。
遭到驳斥,万军有点不乐意,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新农村建设做过一些了解,有一定的观点。他说让农民搬迁集中上楼,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一种改变,而且也是集纳土地的需要,实行集中居住,差不多能集纳出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土地,把那些土地用于农业生产,将会是一个明显的提升。
这个观点潘宝山也不同意,说农村的发展要靠精细化,靠增加土地量来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还是属于粗放式增长,并不值得提倡。
万军有点急,红着脸说集纳出土地不是为了粗放式增长,而是为了管理有效统一,到时大片大宗的耕地出现,可以使用现代化的农业器械耕种,大大提高劳作效率,以前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亩田,以后一个人每年可以种一百亩。
那闲下来的九十九个人怎么办?潘宝山间不容缓发问。说都到城市打工是不可能的,让他们闲在家里也不合适,总之没有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只会带来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还有,在没找到出路之前,农民还舍不得丢掉吃饭的家伙,那些钉耙锹镐等农具,还有鸡鸭牛羊等家禽家畜还是舍弃不掉的,难道也带到楼上?
万军显然是跟潘宝山较上了,他要跟潘宝山算一笔账,说土地相对集中后,会有投资商来搞统一经营。眼下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农民种一亩地一年收入五六百元,而投资商来了则能付给农民七八百元。也就是说,村庄搬迁集中居住后,农民什么活不用干,收入比一年干到头还多。然后,把这一年的时间拿出来干点别的,多少又是一笔收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怎么没有保障?
潘宝山听了一笑,说干点别的?当那么多失地农民涌成一个大潮的时候,干点别的只能是一句口头禅。
那就是什么都不干,收入也比原来要强是不是?万军黑着脸说。
潘宝山的脸上还是带着笑,说先不讲游手好闲是怎么形成、危害又有多大,只是说收入来源问题。投资商是商业行为,他们投资是为了赚钱,如果赚到钱很好,但经营不好的话没有利润便会撤出,到时谁给农民按每亩七八百元发钱?靠政府?那不太可能。如此一来,农民吃饭都成了问题,饥寒交迫了,情况有多么严重可想而知!
第二百五十七章省委党校(下)
潘宝山的从容让万军有些按捺不住,但碍于场面也只能是摆摆脸色,他有点气急败坏地对潘宝山说,如果问题那么多,干脆什么都不搞,把新农村建设只当成一个口号就是。
万军的表现让潘宝山考虑到是不是该收口,毕竟不能伤了和气,不过看万军那的样子又忍不住要说,就是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也得再讲讲,帮他矫正一下认识也好。
潘宝山依旧心平气和,说新农村建设不是不搞,而是要循序渐进地搞。比如集中居住的问题,就现阶段来说,让农民进大楼还是不可取的,虽然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不止是原有村庄面积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二还要强,但那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农民住楼,还是要住联排别墅式样,那样节约出的土地面积虽然相对要少一些,但符合现时期的规律。另外,如果想集纳出大宗统一耕种的土地,可以把有必要搬迁的村子移走,也就是小村并大村,同样可以解决问题。再者,土地也是不可再生资源,村庄的那点存货是最后的底牌,不能真的走到山穷水尽那一步,多少也要为子孙后代留点余地。
最后这句话,潘宝山说得有点调侃味,因为他想活络一下氛围,万军剑拔弩张的情绪太重,需要调和一下,让大家笑一笑。
但事与愿违,众人的呵笑对万军来说简直是更无情的打击,他咬着牙根,苦思冥想如何进行新一轮的反驳。
讲师看得出来,不能让讨论的火药味太浓,他开始插话打圆场,说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对和错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讨论课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要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
这么一来,气氛又稍有点缓和。
讨论还是要继续的,讲师又问,谁想谈谈新农村建设到底该怎么个建法。说话的时候,讲师把目光投向了潘宝山。
潘宝山再次站了起来,说新农村怎么建是个很宽泛的话题,他只是说一点自己不一定成熟的看法。
农村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这是潘宝山摆出的第一句话。潘宝山说,现在到有些地方看看,不难发现原野中很突兀地就长出了农民集中居住的高楼,还美其名曰“田园小区”、“世外桃园”等,根本就是不伦不类。新农村建设中,新村建设不是要模仿城市建大楼,把田园也变成“水泥森林”,而是要根据农村的生活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就目前阶段来说,农民还需要一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庭院,大小不限,但必须有。
潘宝山的这个论断,同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调研的精神不相符。
经过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的几次分头调研,现在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联排别墅式新村建设,对集纳土地起到的作用没有达到最大化,大都认为要建多层住宅楼,以便腾出更多的土地。
讲师把这个算是“权威”的观点亮了出来,问潘宝山怎么看。
潘宝山略一思索,就这个问题说前面断断续续已经说了一些,就不再说了,只有一句话:让不了解农村、不懂得农民的人对新农村建设指手画脚,很可笑,也很可怕。
讲师对潘宝山点点头,说明白他的理念。
从讲师的表情来看,这差不多算是对潘宝山的认可,不过潘宝山似乎并不领情,很认真地说讲师并不明白他的理念。
这让大家很吃惊,包括万军,他哼地一声笑了,说没想到班上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高级顾问。
潘宝山不理会万军,他只是对皱着眉头的讲师说话。潘宝山说,新农村建设需要靠强大的农村基层经济来支撑,农民有钱了,怎么建都行。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的经济发展十分薄弱,村级集体力量匮乏,根本就没法满足村民对收入增长的需求。
万军又插嘴,有点幸灾乐祸,说照这意思看,新农村建设根本就没有出路,前途一片黯淡,还不如趁早放弃了算。
潘宝山很严肃地对万军摇了摇头,说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到困难而看不到出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事业,要分步走,就目前的阶段来说,他认为应该搞“新乡镇建设”。
新乡镇建设?讲师一听,眼中闪出了亮光,问为什么。
潘宝山说,从农村基层来看,乡镇作为次基层集体,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有一定优势,把乡镇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发展好了更容易激发出活力,可以释放出足够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乡镇工业企业发达,可以带动地方的商贸餐饮、休闲娱乐各个方面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影响到农民,让他们放下铁锹锄头,到乡镇来打工淘金,时间一长,观念转变便会自觉要求跟进乡镇前进的脚步,那时的新农村建设,是自下而上的需求,易如反掌,而不是现在这样,自上而下强行推进,步履维艰。潘宝山特别加重了口气,说那种艰难行进不只是困难的“难”,还有灾难的“难”,看看一些地方农村的强拆,发生的血案令人深思。
这段话说过,教室里出现了少许沉没。
潘宝山一看情况不太对劲,忙呵呵地自笑了几声,说其实他最担心的是宋代的大诗人陆游。
怎么又扯上了陆游?大家都疑惑地望向了潘宝山。
潘宝山说,现在新农村建设大有村庄消灭战的架势,那花红柳绿、翠荷青苗相互掩映的村子会越来越少,直至最后不见。所以“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怕是就找不到印证了,没法跟后人交待。
大伙又笑了,讲师也笑了,就是万军没笑。
讨论就此结束,最后讲师作总结发言,说今天的讨论很热烈,要感谢万军和潘宝山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一课。
其实讲师这么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帮万军圆圆场子,因为从情形上看他明显是处于下风,无论是从基层经验来看,还是从观点的深入性来看,他都要比潘宝山差一些,充其量只是个小捧哏。所以多少得给他长点面子。
万军是何人,会让讲师对他有如此看待?
万军,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处长,也是省新农村建设调研组成员。当然,万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万少泉的儿子。现在的万少泉是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官,不小呢。
所以,讲师要给万军多谢关照。
不过讲师虽然对万军有照顾,但对潘宝山却是另眼相看。他对潘宝山说,可以就相关观点,特别是“新乡镇建设”的看法写篇论文发表,效果好的话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形成调研材料上报。
这对潘宝山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当然,他更多的是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一时间还颇有点自豪感。
自豪归自豪,但他不骄傲,还没忘记为什么要来这里学习。
松阳,那是即将要回去战斗的根据地,不能真的就抛在脑后。潘宝山时常会打电话回去问问情况,松阳那边也时常有电话过来汇报情况。
培训班快结束的时候,潘宝山接到了沈欣丽的电话,向潘宝山表示感谢。潘宝山一听就知道,她的副总编问题解决了。这让潘宝山很高兴,开玩笑地说怎么一句话感谢就算完事?
沈欣丽娇喃一声,说过两天她要去省记协参加一个为期三天的活动,可以的话就去找他,当面感谢。
一切不言而喻。潘宝山笑了,说可以。
几天后,沈欣丽就站到了省委党校门口。
这一次见面可谓是酣畅淋漓,远离松阳的私会,总是夹着一股莫名的兴奋。不过这当中也有一丝惶恐,毕竟人生地不熟,万一出了事一点辙都没有。所以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时候,他们把地点转移到了沈欣丽入住的酒店。
省委党校招待所是不能去的,将近两个月的相处,学员们大多都面熟,而且有一些还聊得比较热乎,很不方便。
其实在哪儿都无所谓,关键是要身心放松下来找快活。
三天很快过去,沈欣丽也很满足,高兴地回松阳而去。潘宝山还要等几天,培训班的课程已基本结束,现在等的就是结业。
这期间,潘宝山接到了王三奎的电话。王三奎说邸章庆终于坐不住了,向他发出邀请,要请他吃饭,不知道能不能赴宴。潘宝山想了想,说可以,但要注意关系不能走太近。
王三奎还说,阳光矿泉休闲会馆现在正搞基建,要上什么住宿项目,看样子规模还不小。潘宝山听了直点头,有个规律大家都知道,每一座大楼的竖起,查一查肯定要倒下去一批人。这个机会一定不能放过,要把邸章庆扳倒,从而打开攻击赵铭的缺口。
潘宝山想到了卞得意,正好可以让他切入进去。于是告诉王三奎,说跟邸章庆接触的时候,略微提一下会馆住宿项目兴建上面,建材和施工的一些事,到时要介绍个人打进去。
这事一安排,潘宝山倍感轻松,在对付赵铭的问题上,终于摸到了点门路。
不过这种轻松马上就被一件事给冲得一干二净,潘宝山知道了万军是万少泉的儿子。课堂上把万军给得罪了,在万少泉那边的影响会如何?
这个要回去问问徐光放,了解一下万少泉的为人。如果他深明大义,那无所谓,反之,弄不好便会是一场无妄之灾。
第二百五十八章时势
青干班波澜不惊地结业,潘宝山几乎没有什么留念,拿了通讯录、毕业照和结业证,归心似箭。
离开松阳两个月,潘宝山有种被游离的感觉。当然,家的温暖却来得更为亲切和细腻,刘江燕的电话总能荡起他心头的眷恋。但温暖的家并不是潘宝山踏到松阳的第一站,徐光放的办公室是潘宝山第一个造访之地。
徐光放对潘宝山先表示了祝贺,然后说放他两天假,回家好好团聚一下。潘宝山说不用,在省委党校学习的时候,跟家里通话比平常任何时候都多,没少交流。现在他心急的是工作上的事情,毕竟离开了两个月,很多情况都不了解。
“除了个别的人事变动,其他没什么。”徐光放道,“石白海已经是市委副秘书长了,兼任市委办主任,高厚松去了广电局做局长。”
“哦,广电局也很好。”潘宝山点点头,又问起了欧晓翔的事,“徐市长,去学习之前,我听欧秘书说你要让他做政府办主任?”
“小欧跟着我做秘书,方方面面都做得不错,有些事得为他考虑考虑。”徐光放道,“当然,他的能力我也知道,顶多也就是到哪个局去干干,县区是不能去的,综合性太强,他应付不过来。”
“所以说让他到政府办主任的位子上过渡一个正处,到时平调出去?”潘宝山问。
“开始我是那么想,但后来觉得有点不妥。”徐光放道。
徐光放这么一说潘宝山就明白了,现在的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是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开元兼任的,他跟的是常务副市长何易庶,在政府口除了那些市长级别的人物以外,位置仅次于市政府秘书长魏希桦。如果把赵开元政府办主任的职务拿下,相当于是削弱了他的实力。当时潘宝山听欧晓翔说过后就觉得有点不妥,那可是很伤人心的事。现在,徐光放果然有所考虑,收回了打算。
“那怎么安排欧秘书?”
“让他做副秘书长。”徐光放道。
潘宝山一愣,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级别是副处,除非像赵开元那样兼政府办主任才是正处级。那么一来,欧晓翔还是副处。
“给他高配个正处。”徐光放看到潘宝山一脸疑虑,解释了一句。
“哦,那就妥了。”潘宝山点点头,“否则欧秘书移来移去也还是个副处。”
“是啊,那样级别问题是解决了,但同时也有了个难题。”徐光放呵呵一笑,“我打算是等你的副市长身份确定之后,让小欧跟着你。可他是正处,而其他跟副市长的副秘书长还都是副处呢。”
这话潘宝山也明白,现在松阳市,政府口这边的人员安排,除了为市长服务的市政府秘书长外,还有多个副秘书长,每个副市长配一个。从习惯上说,副秘书长的排名是根据副市长的排名来的。目前潘宝山在副市长中的排名最后,而欧晓翔高配正处后,排名仅次于魏希桦和赵开元,排第三。
“嗯,让欧秘书跟着我,我也觉得有些不妥,原因不单单是他的级别问题。”潘宝山笑笑,“还有我们平时相处得太熟,担心到时一个不在意对他发号施令了,会有些尴尬。”
“嗯,这个我也有过考虑,他是看着你一步步起来的,也担心他心理上也会有点异样。”徐光放笑道,“不过我跟他聊过,那不是问题,他对你还是很钦佩的,很想跟在你后头多学学。往后呢,你也多用点心带带他。”
一听这话,潘宝山张着嘴巴望向徐光放,“徐市长,你还是决定让欧秘书跟着我?”
“对!”徐光放道,“惯例不是条例,而且就算是条例,也有被打破的时候,什么都有例外嘛。”
“好的,既然徐市长这么决定,我也很乐意。”潘宝山笑道,“那间接上来说,我也高配了,高配了个副秘书长。”
徐光放听了哈哈笑了起来,“嗨哟,小潘,说笑归说笑,你就应该有那个高配的魄力,眼界要宽,看得要长远,要为以后尽早做打算。”
“以后?”潘宝山一愣,副市长的问题还没解决,又来了个以后?
“呵呵。”徐光放见潘宝山又是一脸疑虑,笑道:“当了副市长,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常务副市长。”
“啊!”潘宝山实在没想到,“那,那要熬久了呢。”
“谁规定要熬久的?”徐光放道,“只要表现到位,又赶上机会,也不一定要非要熬资历排辈分。”
“这个……”潘宝山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到时看情况吧。”
“年轻人得拿出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来!”徐光放道,“你是胆怯,还是不好意思?”
“不胆怯,也好意思!”潘宝山一直身板,响亮地回答道。
“对嘛,这才对路。”徐光放满意地点点头,“有了目标事好干,下一步,就看严景标的动作了,最近媒体上对城建方面的宣传报道更是紧锣密鼓,尤其是对旧城改造的氛围营造,非常强势,如果不出意外,旧城改造大幕的拉开,已经是箭在弦上。”
“百源区的旧城区域面积不小,而且街道狭小拥挤,好好造一番确实也不错。”潘宝山道,“就是资金问题不知怎样,万一要是断链,那百源区可就要沦陷在大建筑工地之中了。”
“也不一定,那要看严景标的手笔甩得大不大。”徐光放道,“他要是稳住步子,先从道路下手,让交通局尽快拿出道路拓宽改造方案并抓紧实施,同时要求各大机关、局和事业单位改造提升办公设施,该建大楼的建大楼,该翻新装修的就翻新,也应该很快能见效。”
“手笔应该不小。”潘宝山道,“从报道里能看出点痕迹来,市区道路拓宽改造似乎排在了第一位,严景标想大框架理出来,然后可以更方便实施相关城建计划。”
“我们静观其变,该配合的也要尽力配合好。”徐光放道,“毕竟这也是事关松阳的面子工程。”
“是的,我们凭良心做事。”潘宝山笑道,“徐市长,这次参加青干班学习收获很大,觉得在思想境界上有了一定提升。”
“呵呵,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彻底摆脱青干班的学习环境影响。”徐光放笑笑,“相信过上一段时间,你会回到以前的某种状态。当然,思想境界有一定提升也是自然的,多少会有一些。”
潘宝山不是太懂徐光放的意思,但也不发问,那不是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在青干班讨论课上有关“新乡镇建设”的想法,现在要好好说一说。
“徐市长,这此学习期间就新农村建设方面我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得到了讲师的认可,而且我觉得也可以实施。”潘宝山道,“就像有关新乡镇建设的问题。”
“新乡镇?”徐光放略一皱眉,看着潘宝山,想听他细说。
“就是小城镇建设。”潘宝山道,“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新村建设,但重要节点我认为在乡镇,抓好乡镇的小城镇建设,必将大大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讲师对这个观点也很看好,还鼓励我就此写篇论文。”
“行,新农村建设开始就是交给你的,你有发言权。”徐光放道,“不过有一点要提醒你的是,你马上就是副市长了,分管的工作会很多,要照顾到全面的问题。”
“一定会的!”潘宝山道,“所以趁这段时间还宽松,全力抓好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
“可以。”徐光放道,“试点选好没?”
“夹林乡。”潘宝山迅速回答。
“哦。”徐光放点点头,“富祥现在是冯德锦的地盘了。”
“那个应该没事。”潘宝山道,“我把这想法跟严景标也说一下,他应该会同意,然后就以他的旗号打下去,让冯德锦就范。”
“行,你试试看。”徐光放道,“实在不行就换个地方,像古河县、同丰县也可以。”
“好的徐市长。”潘宝山道,“不过我对夹林有把握!”
“嗯,有信心就好”徐光放道,“你打算什么时候对严景标说?”
“徐市长,你有安排?”
“没有,我的意思是越早越好。”徐光放道,“待会去就很合适,你就说刚从青干班回来,抓小城镇见识是省里的意思。”
“哦,明白!”潘宝山点点头,刚要离开,突然又想到了万军的事,于是问道:“徐市长,市委秘书长万少泉那人怎样?”
“万少泉?”徐光放一惊,“他到青干班讲课了?”
“没有,是他的儿子也在青干班学习。”潘宝山道,“而且在新农村建设的问题讨论上,我跟他有争执,他对我意见大得很。”
“哦。”徐光放长长地应了一声,道:“万少泉为人不是很磊落。”
徐光放这么一说,潘宝山就差不多知道了,万少泉应该多是睚眦必报之人,不由得一阵担心。
但更担心的还在后头,徐光放又说了些他和严景标各自在省里的关系,那万少泉竟然恰恰又是严景标的靠山。
第二百五十九章安排进入
徐光放告诉潘宝山,严景标在省里靠得最靠近的人就是万少泉,他的关系是省政府办公厅主任焦自高。四年前,他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