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殇-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是干预不到后宫之事,对此事亦是毫不知情,多杀一人反而多留一条线索。

清流内心挣扎一会后便把张冕一事全盘说出,她只当小顺子是楚澈之人,或多或少总会有些门路,若是万一,许能救下张冕也不定。

小顺子听完之后,一声叹息,又劝到:“奴才不过一介内侍,到时若是张公子有什么万一,奴才怕也是鞭长莫及,姑娘可曾想过,若是那人心狠手辣,定要斩草除根,只怕姑娘不过枉死。”

大周宫训,内侍不得干政。张冕又在军中任职,这小顺子说得也是实情。

清流也知刚才所想不过是安慰自己罢了,一想起未入宫前与张冕相处的点滴来,不由泪如雨下。

小顺子见她有所松动,趁热打铁道:“奴才虽没有法子保张公子的平安,皇上却可以。事已至此,姑娘只要肯将此事俱实禀了皇上,将功赎罪,哪怕姑娘身犯死罪,张公子却是无辜,皇上乃是明君,定不会为难张公子,到时幕后之人被揪出,公子转危为安,姑娘也不算白死。”

清流听小顺子所言也有几分道理,只是她又担心若是不死,那人心狠手辣,立时除了张冕,只怕她是后悔莫及。

小顺子听寅时更鼓已过,知时间紧迫,若是再不走只怕来不及,跺一跺脚道:“姑娘莫要再犹豫了,只要姑娘赶紧将此事禀了皇上,还怕皇上做不来主么?”

一语点醒清流,是以她也不再迟疑:“清流一切皆从公公安排。”

小顺子心中的弦这才松了,急急带了清流出了侧间,找了一个日间周德福指点的暗间,将清流藏了进去后迅速将此事禀了周德福知晓。

“什么清流失踪了?”皇后闻言大惊,又听安奉仪禀报,知晓至昨日到今晨,除了楚澈之外并无宫人进出永巷,宫禁森严,如此想来,那清流应该还在永巷之内。

一念及顾念语此刻也在永巷之内,皇后只觉心中不安,若是那清流见机逃了出去,面见顾念语,将事情全数托出,后果是不堪设想,想到这里,她见殿下跪着的两个嬷嬷瑟瑟不已,不由大怒,正欲责备她们监管不力之罪,却又想出一计来,她们常年守这永巷,对这永巷可说是再了解不过了,于是威严道:“清流已疯,此时逃脱,恐怕对语才人不利,若是逃出永巷,恐怕危害更大,本宫给你们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若在日落之前找到清流,本宫便饶恕你们看管不力之罪,若是她反抗,便仗杀了,绝不能让她为祸后宫。”皇后又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与她们一起找寻。

这两个嬷嬷见有免罪之机,更是尽力寻找,四人将永巷里里外外翻了一遍,因奉皇后之名,这过意殿自然是最有嫌疑之处,全力查找,却还是一无所获。

所幸的是,昨晚月柔心神不定,总觉得隐隐有事发生,是以天色微亮,便起来洒扫,洒至墙角,见了血书却也是一惊,展开一看,更觉兹事体大,也顾不得许多,便将念语叫起,递与她看。

念语看后亦是一惊,清流传出血书,大抵是她自己也知道她时日无多了吧,所以才留书一封,念语看向清流被关押的方向,心中亦觉苦楚,不由忆起随父征战的岁月来,虽说刀剑无情,却是明刀明枪的争斗,胜负亦是光明磊落,不比现在,暗箭难防。

待到日出东山之后,月柔听到外面一阵吵嚷之声,张望一番后,才发现竟是清流失踪,皇后正派了人四下找寻,说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料想过意殿定是此番寻人的重中之重,于是急忙提醒念语收好血书。

幸得他们不知清流还递了一封血书出来,念语将其放入衣中夹层,也无人想到要搜身,跺过一劫。

只是清流下落不明,念语心中也是担心的紧,要洗脱罪名只凭一封血书是绝不够的,况且现在形式不明,也不是将血书呈上的时机,现今之计,不过等而已。

若似月轮终皎洁(五)

话说刚刚刷新了一下,一下子多出来三条评论~因为某沫在简介中说过的话,所以哪怕只有几章存稿而已,也只能滴血的送了上来。。。今日加的第一更~话说心里忽然觉得有点惴惴不安起来了。。。汗!

----------------------------------------------------------------------------------------

日头西下,四人眼见着夕阳慢慢落了下去,却依旧是无所斩获,四人心里皆是惴惴不安,那两个嬷嬷尤甚,清流无故失踪已是大罪一件,眼见着将功赎罪的机会慢慢流失了,心中大急。

那个素日里较为镇静的嬷嬷听见宫内的传膳之声,计上心来,托了其中一个公公去向皇后回话,说是一番调查之后,虽然找不到清流,可是可以确定的便是清流此刻定在永巷中,眼见用饭时间已到,只要多派些人手在永巷四处巡逻,若是她是自己逃跑,仓促之间,无粮无水,定挨不过三五日,哪怕是被人救出,那人也未有机会送些吃食,这样即使找不到清流,也可以将她逼上死路。

眼下情况紧急,永巷之内定要人留守,因此想来皇后也不会责怪她们未亲去回话。

那公公见她说的有理,便应下回去禀了皇后,皇后亦觉此计甚好,依言多添了些人手。

而往日里一向平静的永巷已是暗流汹涌,连过意殿中也被派了人监视,念语哪怕是想有动作也是难事。

三日过去,皇后之人还是一无所获,只是依着他们定下的计策,那清流断粮断水已久,想也挨不了多久了,因此,他们的监视也有些松懈了。小顺子循了个空隙,送了些食物给清流,又告知了她楚澈已知此事,只叫她坚持,若有机会定会救了她出去,这才使原本已是快要奄奄一息的清流又萌出了生意。

而这三日里,雁荥关的半月一期军报不断呈上,顾清丞却是命八百里加急军马原封不动的送入京城,换作往常,这些军报都是一式两份,顾清丞阅后一封送去雁荥关,一封则呈给楚澈。

顾清丞的不满之意此刻愈加明显,楚澈既将念语贬入永巷,由不得他疑心楚澈是想要借机削他权势,若是如此,不若假意退步,依着往年来看,冬日已过,突厥粮草不足,定会在夏初进犯一番,大周虽兵强马壮,只是若是论到与突厥作战,非顾清丞无人能敌之。

是以楚澈虽恼顾清丞有意相胁,心中恼怒,却还是只能不断安抚,只是这样一来,更坚定了他除将之心。

这几日里,楚澈不仅时常入颐华宫与太后商谈,更是频频召见应锦权,相谈之时,虽是屏退左右,却也偶有消息透出,而最让皇后担心之事便是因顾清丞步步紧逼,为了西陲安宁,楚澈不得不将顾念语自永巷之中放出来,这个消息一出,对于皇后不啻于是一个晴天霹雳,处心积虑这么久,到头来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虽有安奉仪苦苦相劝,她却不愿收手,眼见着皇后越陷越深,安奉仪也是毫无办法,只能在皇后行动之后,对所遗漏之处进行修补,只期将来彻查那一日,不会查到皇后身上来。

而淑妃虽不知幕后之人是谁,却知道眼下顾将乃是能唯一牵制宁相的人物了,亦听说了顾将以“教女无方,御下无道”为由上递请罪辞呈,近日里更是有交出军权之意,她深深担心若是楚澈与宁相顺水推舟准了这一奏,那么朝中宁相独大,父亲夏孺廷恐怕下场凄惨,是以,对她而言,这唯一能让她与顾将搭上线的顾念语不容有失。

清流下落不明,顾念语即将复位,看那人行事,但是一招出手,对顾念语已是伤筋动骨之举了,可是他却仍不放心,这先后三招,已是压得顾念语翻不过身来,若不是她还有个做将军的父亲,恐怕是一入永巷永不回了,因此淑妃断定,现在情势利于顾念语,那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在加之近日来,时有心惊肉跳之感,更不放心,幸得夏孺廷虽然迂腐,却也是当世大儒,未入仕之前,广收桃李,教而无类,而宫禁之中的一个名唤常青的侍卫正是他的学生之弟,这个学生自幼家贫,夏孺廷见他乃是可造之才,也不介意他是否能凑出学费,尽心教之,一年之后那学生得中进士,入了翰林,是以兄弟俩侍夏孺廷入父。

淑妃此刻担心念语安危,便记起这人来,兄弟俩一文一武,也算人才了,那弟弟如今荣升了二等侍卫,掌管的正是这皇宫西南之处,于是淑妃着了苁蓉让那侍卫护念语周全。那侍卫感念夏孺廷之情,如今终于有机会报答,自是应下不提。

满月之后便是下弦之月,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皇后终于按捺不住出手了。一个黑影蹿入永巷之中,才入没多久,就已觉察到身后有人跟踪,疾步掠至两殿之间的小道时,猛然持剑回刺,幸得常青机灵,一个侧身险险避过,那人之剑却犹不收势,一个斜劈,直直斩向常青胸口,常青只能狼狈提剑来挡,其道狭窄,常青自知不是此人对手,便赶在剑落下之时,放出暗号,此时他一被迫至墙边,剑离他的咽喉不过一寸只许,而常青的剑也抵在那人左手手臂之前。

蒙面人见永巷之内人声嘈杂,脚步声纷乱,便知今日行刺一事已然暴露,也不愿久留,退开一步,剑却未动,猛然间踢出一脚,趁势转身便逃,常青重重被踢至墙上,却也凭了回弹之势,向前掠去,与黑衣人重又厮杀在一起,黑衣人眼见人多,恐有高手,便露出一个破绽,诱常青向右攻去,常青毕竟稍逊一筹,未看出黑衣人虚晃之意,便朝其右路刺去,黑衣人在空中强扭了身形,终还是从左路逃出了。

地上众人见常青落败,正欲拔剑相追,却被常青抬手拦下,方才他攻其右肋之时,见其腰间似有闪光之物,后,那人又向左方逃逸,便给了常青这个机会偷出了他腰间之物。

借着火光,常青细察此物,见是一块青玉兽形玉玦,形制古朴,他任侍卫虽不过几年,却也知道这大周朝中稍有权势的大臣家中护卫所佩之物,若是不出所料,这玉玦乃是宁相府中护卫做带之物。

此时念语在小顺子和月柔的陪伴下从过意殿旁的一间小殿中步出,朝常青微福表过谢意之后,因了场内侍卫众多,也不便久留,故此不过以一笑向其余侍卫略表感激,便又入了过意殿去。

常青看着手中玉玦,在火光照映之下,隐隐有光泽流动,自知此事重大,须立时向楚澈禀报,解下兵刃,急急赶向侍卫夜值之所,层层通禀上去,才见了领侍卫内大臣周斐。

常青自然不会说出是淑妃告知念语有难一事,只说近日巡逻中发现永巷一带似有人窥伺,因永巷向来不是宫中守卫之中,恐有人利用其防守不紧,入宫行大逆之事。

虽然常青并没有只说那兽形玉玦似丞相府中之物,但是周斐也非尸位素餐之辈,连常青都能看出之物,他自然是明了的很,因此常青这一番话,虽未明讲,却也隐隐指向了宁相心怀不轨,意图刺驾。

周斐状似无意地看了常青一眼,眼中暗含锋芒,这一眼竟看得常青心惊肉跳,只是一想到,他这番话并未明指,若从侍卫一职出发,也是无可指摘之处,由是定了心神,周斐见他神色不便,加之今日之事亦有众多侍卫佐证,便挥了挥手,叫常青退下。

他自己则要细细思虑该怎样将此事禀了楚澈,他深知,能做到这个领侍卫内大臣之位,乃是楚澈看中了他行事不偏不倚,从未结党营私之故,而眼下顾将即将入京,若此事禀得有失偏颇,免不了楚澈会以为他乃顾将之人,借机打压宁相。

思虑一番之后,料想定已有人将此事详禀了楚澈,若是此刻匆匆去报,反易造成他急于对付丞相之意,只是却也不能再睡下去了,于是当下便起来,赶去了永巷,细察此事,若有什么线索便是再好不过,至于禀报一事,明日一早去也不迟。

若似月轮终皎洁(六)

翌日一早,早朝之前,宁相便得了消息,只是事发突然,况且有刺客潜入永巷一事并未未大肆张扬,朝中也只有少部官员知道昨夜宫禁中似有事发生,至于何事,却也并不清楚,而其余大臣则是一无所知,若是此时宁相显出一丝知晓的意思来,恐怕嫌疑更甚,即使无辜,也会落个窥视宫禁之罪,因此在早朝之上,宁相也故作不知。

而楚澈看宁相一派贤相之风,神色如常,也只能在心中暗叹宁相这只老狐狸,因为昨夜之事现下尚未明了,一众事宜,还有召过周斐细问之后才能定下应对之策,是以对此事也是一字未提。

而那略微探得风声的大臣见君相绝口不提,自也识趣地将种种表白心迹,心系皇室的堂皇之语咽了回去。

早朝散后,楚澈立即召见了已等候多时的周斐。

周斐将昨夜常青所述之事讲后,见楚澈并不做声,便再接下去讲了自己在永巷察看一事。

因那黑衣人在永巷逗留时间不长,甫一露面,便与常青打斗上了,是以除了常青解下的那一块兽形玉玦外竟是全无线索。

在昨夜知晓念语无恙之后,楚澈也放下心神来思考行刺之事,那刺客一击不中之后迅即撤离,再听周斐所禀,那刺客功夫不弱,更在常青之上,若是他能潜伏更久,那么从永巷潜入中宫,刺杀自己也是不难做到,只是这刺客竟像是冲着念语而去,事先似也不知永巷中有伏一事。况且事发至今,还未听过有人强闯出宫之事,由此看来,此事更像是宫中之人所安排下的。

伸手轻抚玉玦,楚澈眼中寒意一现,薄唇却划起一个自信的弧度,既如此,何不将计就计呢?

如此想来,眼中笑意更甚,却是转瞬即逝,此刻脸上已是怒意顿现,而低头禀报的周斐自然不知楚澈这一番神情变化,楚澈只下令叫他严守宫中各出口要道,加强防守,若那刺客并非宫中之人,那么也要叫他插翅难逃!

待周斐退下之后,那周德福也从颐华宫回来了,转述了太后之意,眼下自然只有将顾念语复位了。

实则出了行刺之事,楚澈也知此刻定有人对顾念语虎视眈眈,按了他的心思,是不愿将念语迁出永巷的,毕竟将她放在此刻严加守卫的永巷比让她回到这个激流暗涌的后宫要安全的多,只是如今顾将已有不满之意,而刺杀一事,又是将宁相拖了下水,此时若不加利用,待将相联手已成之后,只怕是追悔莫及。

楚澈看一眼周德福,默然不语,半晌之后,眼中愁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坚毅之色,回了御座,也不叫秉笔太监,自己亲笔写下圣旨,将念语从永巷放了出来,怜惜其受刺客惊吓,特准重回霁月殿,封正五品小媛,特赐封号暻。

此召一出,后宫皆为之侧目,楚澈定的年号为景琰,顾念语的赐字却为暻,景从日旁,眼下何意,众人怎会不察?此等殊宠,大周建朝以来亦是未曾有过。

念语接过圣旨,联想近日之事,自然也想到了,楚澈是有意借了此事,挑起将相间的矛盾,连一心盼着念语出永巷的月柔在见到“暻”字后,亦觉不安,如是一来,走出争宠漩涡不久的念语自又成了众人的焦点,虽说有楚澈圣宠相互,只怕也是躲不过那些个明刀暗箭。

“还请暻小媛随奴才一道回了霁月殿,皇上早有吩咐,殿中一切事物皆是按小媛从前的样子摆设的,小媛若有什么需要,尽请示下便是。”周德福一如从前微躬了身子道。

“请公公稍等,待月柔收拾一番之后,便随公公回那霁月殿。”

“月柔姑姑不必忙了,如今小媛今非昔比,这过意殿中一尽事物怎还配的上小媛的身份?请小媛这就随奴才走吧。”

念语轻轻拍了拍月柔的手背,示意她不必担心,清流那封血书,她这几日里都是贴身带着,绝不敢离身,微笑道:“念语这便有劳公公了。”说完便迈步向来时之路走去。

不过短短数日,她已是心境大变,本以为依仗父亲之势,不必争宠也可以在这后宫之中生活下去,不希冀能独宠后宫,但求能平安度日,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她终究还是将这后宫,将这后宫中人想得太简单了一些,如今,她身边只余一个月柔,回首来时路,仿若隔世,唯有忆起致远,才能觉得一丝真切,只是以后恐怕以后也不过是一段镜花水月而已。

来到出入永巷的清德门前时,见昨日的小顺子已等在那里了,念语以为他是来送自己的,正欲言谢,却见小顺子跪了下来,口说:“皇上说小媛此刻身边服侍的人手不够,所以指了奴才给才人。”

念语一听是楚澈的意思,也不好推辞,只是看着低头顺目的小顺子,不免又想起从前霁月殿中的人来,清流失踪,小印子被逐了出去,其他人的下场自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一想到这,她便转身对周德福道:“公公,不知我霁月殿中其余人等现在如何?他们无辜受牵连,念语深觉不忍,不知……”

周德福自然明白她话中意思,回道:“小媛既已重获清白,那么原霁月殿中一干人等理应无罪获释,待老奴禀过皇后娘娘之后,定会给小媛一个交代。”

念语谢过周德福之后,也不再多做停留,跨出了清德门之后,终究还是忍不住慢了步子,忍不住想回头去看,却还是强压了下去,只是这一步已然踏出,若再回头,不过徒增伤感罢了,既然想通,那么便只得狠下心来,头也不回,迈步向前了。

终于还是在午时前走到了霁月殿门口。

念语站在门前的空地上,凝视着门额上的“霁月殿”三字,铁画银钩,入木三分,怔怔出了一会神,神情莫测。

而翊坤宫的刘培盛今日一早就等着门口了,见念语归来,急忙上前道:“奴才恭迎暻小媛。”

雨雪既止,霁月当现。这“霁月殿”三字端的是好彩头啊!她在心中微哂道,见刘培盛上前问安,也收了思绪,微笑道:“念语这一出一入的,劳烦刘公公了,”话毕转身又谢过周德福:“有劳公公一路相送,想必皇上这时还等着公公回话呢,念语就不多留公公了。”

周德福也猜到她重回霁月殿,想必也有许多事要做,要吩咐的,自己在这也确是不便的很,于是微微屈膝道:“老奴谢过小媛体谅。那老奴就告退了。”

目送了一会周德福之后,念语才迈步入殿,那刘培盛在一旁讨好地笑着:“殿中一应事物都是依着小媛在时的样子摆着的,不敢有何变动。”

念语只是淡淡点了点头,入殿时看到霁月殿右边的那座小偏殿,心中微动,于是随意地问了一句:“那云常在可还住在这永寿宫中?”

刘培盛略闪过一丝不安,回道:“回小媛,云美人还是住在淑景殿中,不曾搬离。”

晋了位分啊,念语在心中自言一句,也不详问,对小顺子道:“去备了热水罢。”又对刘培盛道:“若是晚秋她们来了,叫她们洗漱一下之后再来见我吧。有劳公公了。”

不过片刻,一应洗漱用具都已备齐了。念语看着水汽氤氲的房间,心中渐渐平静下来。

月柔轻轻地替她褪去衣服,服侍她入了木桶沐浴……

满目山河空念远(一)

“语小媛有何言语?”楚澈阖上手中的奏折,在拿起下一本的时候问了一句。

周德福微闭了双目:“回皇上,小媛只叫奴才把原霁月殿中一干奴才再送了过去,除此并无他言。”

“就照着她的意思罢。”楚澈打开奏折,提了御笔,正欲落笔却顿住了,吩咐身边的小刘子拿来纸张,略一沉吟,便已写就,递给小刘子道:“传朕的手谕,着大理寺详查小媛遇刺一事,另,叫他们速将京中谣言之事的折子递上来。”

周德福待小刘子出去之后,才又压低声音道:“皇上,那清流……”

“她人现在何处?”楚澈也不停笔,随口问道,“恩,还有那个张冕现在怎样了?”

“回皇上,永巷自此一事,戒备森严,奴才不敢冒冒然将她带出来,是以她现下还在暗室之中,至于那个张冕,奴才派人盯了他许久,应是安然无恙。”

楚澈微皱一皱眉道:“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你找个机会把清流带出来吧。朕要亲自问她。若是大理寺查不到什么,那便只能引蛇出洞了。朕倒要看看,是何人竟敢在朕的后宫这般放肆!”

“娘娘,皇上方才下了旨意说是要大理寺严查此事。”安奉仪眼含担忧地看着皇后,虽说目前还无任何证据可以证实此事与皇后有关,只是楚澈的态度却隐含了定要水落石出的意思,不由她心中难安。

皇后脸上也显过一丝紧张的神色,安奉仪替她扫尾一事她是清楚的,可也难保一时疏忽,落了空隙,思虑许久,她才定了主意道:“宫中那般嬷嬷们也不能白养着,就叫她们传了消息出去吧。”

未过几日,宫人们之间便暗暗散播开一个传闻来,说是宁贵人因皇上那日抛了她去了霁月殿之事不满,故而对暻小媛心怀不满,所以便趁了这次机会对小媛斩草除根。

这些下人在宫中除了伺候上位之外并无它事可做,因此也最喜传嘴,若是有哪位宫妃出了事,那么不出三日,必定会被添油加醋一番地传遍整个后宫,而其中便以在宫中呆了多年的嬷嬷们最甚。因此虽宫规明令禁止这些宫人们议论宫妃,却也是屡禁不止,因此若非闹出大的动静来,这些主子们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况且若是有对其他妃子不利的流言,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