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郭嘉都救不了你-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忘了去告诉子劭,下回她真要有甚么‘权宜之计’就喊世叔或者叔父,兄长也成,不许喊大伯。”曹操叮嘱。
  曹昂应声。
  曹操捋了把长须,哼了一声。
  她喊刘备大伯就让这家伙就在年纪上占便宜了好吗!


第40章 距离问题
  曹昂认真记下了曹操的话; 刚准备去找曹初; 结果发现她又不在司空府。
  “子劭呢?”曹昂问道。
  “女公子方才带着二公子和三公子去城北了。”侍人回答。
  曹昂颔首:“备马; 我去找她。”
  ……
  这会儿被曹昂惦念着的曹初正沿着来时的路回去。
  只见迎面而来的吕布神情忿忿,似乎遇到了极难忍耐的事儿。
  曹彰见了他; 征得曹初同意后就乐得跑了上去:“奉先!”
  吕布面色稍霁; 画戟一横,提溜着曹彰的领子把他放在了戟杆子上。
  这就是典型的欺负人了。
  曹彰只得紧紧地抱住杆子,防止自己掉下来。
  曹初疑惑地望了一眼他走过来的方向; 正是校场; 看样子吕布似乎是刚练完兵回来; 身后还跟着几个亲兵。
  “吕将军可是要去司空府?”她问道。
  吕布闷闷地应了一声:“我有事上禀曹公。”
  曹初点头; 也没多问,只道是同路。
  “子劭。”曹昂策马找到她; “阿翁召你过去。”
  曹初一愣:“可是为了荆州之事?”
  “这我倒不知。”曹昂摇头,“许是有事问你罢。”
  ……
  司空府。
  吕布率先开口了:“那青州兵毫无军纪; 明知军中禁酒却大肆作乐,平日里对民多有劫掠; 我看不惯便说了几句,谁知这几个混账玩意儿……”
  说道气处,他一拳砸在了案上,心里窝火。
  提起青州兵,这些人的来历倒还挺特殊。
  初平年间; 曹操讨伐青州黄巾; 与百万之众的黄巾相持许久; 后来那些黄巾在权衡利弊之下便主动投降了曹操。
  百万人被收编为三十余万,皆为黄巾精锐,由于是青州黄巾,就号称青州兵。
  虽说是青州兵,这些人却并不屯在青州,而是在初期时随着曹军主力四处作战。
  作为交过手并且把青州兵打得四散的将领,吕布跟他们简直是相看两相厌。
  黄巾是什么人?说好听点是以传教而壮大的起义军,说难听点就是一群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匪徒。
  自灵帝起黄巾就一直横行,虽被多次镇压,可他们只要稍稍得了喘息就能继续发展下去,所过之处裹挟百姓,一部分被他们杀死或是被劫掠,一部分则是被迫并入黄巾以壮大自身,新兵随着老兵继续去抢别人。
  这么一群人,即便编成了军队,受到了汉律的治辖,又有多少约束力呢?
  这年头真正军纪严明的军队实在是太少了,像一千多年后的岳家军或是戚家军那种整体都遵守军纪,不越雷池一步的军队才是特例呢。
  曹操自己带兵时的军纪的确是极其严明,但其他地方就不一定管得到,典型的就如青州兵。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根本不服管,而且已经养成了烧杀劫掠的恶习,若再要他们遵纪守法可谓是难上加难,一个把握不好还会酿成哗变。
  曹初蹙眉瞧着这样的气氛,开口道:“阿翁,我有一言。”
  “讲。”曹操点头。
  曹初的意见是彻底捋掉青州兵的作战性质,改军屯为民屯。
  青州兵的最大用处就是屯田,战斗力却着实难以恭维,既然这样,不如就让他们安心种田算了。
  这话确实有些道理,曹操若有所思地望了她一眼。
  曹初也偏头瞧他,见曹操看过来还对他眨了眨眼。
  曹操嗤一声笑了出来。
  程昱思忖:“主公,不若将其分离遣散,化为民,以汉律管束。”
  青州兵一向奉行利益至上的原则,即使是改军屯为民屯,他们也不会有多大的意见,说不定还会因为不再有人拿军纪说事而暗自窃喜。
  但这样一来,没了军队的约束,这些人反而会更放肆,不如一步步分化,再加以管束。
  真当汉律是摆着看的呢?
  曹操点头,接受了二人的意见。
  青州兵的事情搞定,接着曹操拿起了徐州的公文,递给曹昂:“念。”
  “东海太守昌豨反叛……”
  曹昂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怎么又反了。
  官渡一役前,曹操为保后方稳定便拉拢了各地的势力,典型的就如关西诸将韩遂、马腾等人。
  关西暂时安定,徐州的东海那边就开始闹了。
  闹的那个人名字叫昌豨,官为东海太守。
  原本徐州当地的豪强们就不怎么听命于朝廷,曹操拿下徐州后对此地的掌控力也并不如其他地方,一地太守如果想反其实很容易。
  更何况昌豨并不算是草包,随便派个守军过去打他肯定不行。
  他原本在官渡一役前就反过一次,被曹操亲征镇压了下来。结果这回他瞧见曹操打完仗回许都,也不知是不是闲得慌,又反了。
  这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虽说东海隔得远,那也好歹是自己的治下,肯定受不了啊。
  曹操揉了揉眉心:“孤本是想立即发兵北上。”
  他想专心怼袁绍啊!
  “主公,昌豨不过一反复小人,甚如墙头之草、随风之絮。此次定是以为主公战后疲惫,无力攻伐,故才反叛。眼下东海之乱不足为虑,可若主公不出兵于威望有损。”郭嘉拱手道。
  最好的结果就是昌豨主动投降。
  曹操点了点头,看了过来:“依奉孝看,如何?”
  “主公不若出兵北上击绍,如此一来,昌豨不战自降。”郭嘉一笑。
  昌豨反叛是以为曹操没有余力来打他,但如果曹操专心把袁绍怼得鼻青脸肿的话,昌豨自然会被震慑到,投降是意料之中的。
  攻打袁绍,夺取要地,这也是原先在曹操计划内的事情,如今不过提前了而已。
  曹操来了兴趣,对郭嘉道:“奉孝有何高见?”
  曹初见状放轻步伐,扶着门框默默地退了出去。
  不管是这见微知著、睹始知终的毒辣目光,还是一言即中、算无遗策,都让曾经那个只能在史书中寻到寥寥数语的“鬼才”郭嘉愈发鲜活。
  这样的思绪一袭上心头,曹初却觉得自己的距离与他愈发遥远了。
  她扯了扯唇角。
  不知什么时候,郭嘉走到了她身后:“你在笑什么?”
  曹初回头,眸子一弯:“我在想你三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郭嘉指自己,眼底浮上笑意。
  曹初点头:“说说嘛。”
  郭嘉漫不经心地收起了手中的扇子,伸出食指一点她眉心:“你猜。”
  ……
  许都城门。
  石韬和孟建立在那里,正等着守卫检查后入城。
  “元直!”孟建看见前面等着他们的徐庶,眼睛一亮。
  孟建和徐庶熟啊!他们既是颍川同乡,早年又是一块去的荆州求学,只不过徐庶先一步结识了诸葛亮而已。
  要说这两人为什么决定来许都,这还得感谢他们的友人诸葛亮。
  先前三人正在谈论黄祖之死,诸葛亮对友人的人品一向很信任,于是就旁侧敲击提醒他们荆州即将大乱,有人的手已经伸得很长了。
  石韬和孟建秒懂。
  但荆州确实被刘表治理的还算不错,至少名士的招牌被他利用的很好,对人也堪称礼贤下士。
  但刘表心里怎么想、以后怎么做就不一定了。
  诸葛亮见他们还对刘表抱有希望,又说了一番话。
  大意就是你们要是等尘埃落定再出仕,想出头肯定不太容易,立功的机会不多,稳扎稳打也不一定行。但如果在主公还面临着很多难事以及阻碍的时候帮助他,不管是大功还是小功都能被记着,升迁很快。
  自古以来都是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更何况是这种择主的事情,更要慎之又慎。
  谁都有理想,但理想也是要建立在仕途通顺的情况下,若最基本的仕途都不通顺,理想也就成了一句空泛不能实现的话。
  在乱世,出头的人才很多,被埋没的人才也多。要想不被埋没,只能自己抓住一切机会去争取。
  石韬和孟建一听有道理,于是收拾收拾包裹直接决定不隐居了。
  诸葛亮对友人的行动力并不惊讶,只是好奇道:“你们是要去……”
  孟建思量:“虽然可以去的地方有很多,不过既然元直在许都,那我就去许都了,反正也不算太远。”
  说起来,许都在颍川郡,他这还算是回归故里。
  石韬点点头,真诚道:“多谢孔明为我等指点迷津。”
  诸葛亮:“……”
  等等,他不是这个意思啊!
  望着友人离去的背影,诸葛亮的手指微微一颤,似乎想挽留,最终却放弃了。只是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目送他们远去。
  司马徽安慰似的拍拍他的肩膀:“天涯何处无友人。”
  诸葛亮闻言更郁闷了,就连手中羽扇上的羽毛都有点蔫哒哒的。
  荆州,隆中。
  草庐内,小童掀开帘子,望见里面一个男子正在抚琴。
  诸葛亮正面无表情地弹着一曲梁父吟。
  是的,这首葬歌已经被他改编成了琴曲。
  “先生。”小童托着腮,“您看上去好像很不开心。”
  琴音一顿,诸葛亮点头,幽幽长叹一声。
  他怎么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呢!


第41章 兵临仓亭
  石韬和孟建才不知道诸葛亮心里是怎么想的; 还在感动着友人的情谊呢。
  “一别许久。”徐庶笑着对他们道; “你们随我来罢,州平和士元在城内等你们。”
  孟建咦了一声:“你们都认识?”
  徐庶点头:“不仅如此; 他们也认识孔明。”
  石韬惊讶:“那可真是太巧了。”
  他们都认识诸葛亮诶!
  ……
  司空府。
  曹初此时正在屋内鼓捣着一个身侧侍婢从未见过的东西。
  “扇面给我。”曹初手一伸,随口吩咐道。
  侍婢忙不迭递上。
  最后完成固定好扇面的步骤,一把这个年代还没能出现的折扇就被曹初成功做出来了。
  倒不是她不想改变其他的诸如纸张之类的东西; 关键是曹初还真记不得这些,本就不甚熟悉; 过了那么多年没被忘得一干二净就不错了。
  之所以做这把折扇; 还是因为上回她不小心把郭嘉扇子上的羽毛给揪掉了,这才灵光一闪想起来的。
  半柱香的时间后; 曹初的指腹划过冰凉的扇骨; 满意地点点头。
  “这扇子的样式,还真未曾见过。”侍婢好奇道。
  “好看吗?”曹初打开扇子。
  侍婢抿唇一笑:“好看。”
  “成。”曹初把扇子合上; “那我就拿这个赔给郭祭酒了。”
  既然她不小心把人家的扇子弄坏了; 当然得赔。
  此时郭嘉应该在曹操那里议事。
  曹初把折扇握在手里,往里面瞧了一眼,随即立在外面等人。
  却不知是这次议事太过重要还是如何; 人半天都没出来。
  此时天色渐暗; 曹初上半身倚在墙上; 脑袋偏向一侧,昏昏欲睡。
  忽然; 似是有什么东西在她的面上轻轻拂过; 带起一丝微痒的感觉。
  曹初脑内一片混沌; 下意识抬手赶了赶。
  谁知刚消停了几息,脸上微痒的感觉又来了,并且大有一副不弄醒她不罢休的气势。
  曹初一个激灵清醒了过来,连忙伸手夺过了来人的作案工具——羽扇。
  “伤好了吗?”郭嘉问道。
  曹初点头,把折扇塞道他手里:“赔给你的,羽扇我拿走了哦。”
  郭嘉望了望手中的折扇,唰地一下把它打开。
  “诶,你怎么知道是这么开的?”曹初睁大眼睛。
  “你的眼神已经很明显了。”郭嘉挑眉。
  曹初疑惑地盯着他的眼睛瞧了半天:“……是吗?”
  郭嘉解下外袍给她披上:“快到宵禁了,你早些回去罢,别冻着。”
  “等等。”曹初把外袍重新披回他的身上,眉眼弯弯,“郭祭酒莫不是忘了身子不好的那个人是你才对,万一冻着了可不行。”
  郭嘉用扇骨点着手心,轻笑:“那我可走了。”
  “嗯。”曹初点头,望着他的背影。
  ……
  曹操的军队很快就出征了。
  袁绍的数十万精锐在官渡一役已经消耗不少,不乘胜追击,难道还要等袁绍喘气喘完了再打吗?
  即使此时袁绍尚且势大,可曹操必然要夺取一些重要的地方来图谋日后与他的对抗。
  医馆内,张机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随军。
  这时,有人跑到医馆来告诉华佗——先前被他医治过的那个广陵太守陈登病死了。
  麋竺还是因为华佗医治过陈登才有底气给曹操推荐他,结果这会儿陈登却身死,曹操肯定要追究这件事。
  华佗一拍脑袋:“哎呀,坏了,我给忘了!”
  “你忘了什么?”张机转头,蹙眉道。
  “先前我说他三期后病会复发,若寻不到人可以来寻我。”华佗努力回忆。
  张机挑眉:“然后呢?”
  华佗叹气:“然后我给忘了……”
  陈登的死因就是因为旧疾复发,恰好华佗给他治完一次就把人给忘了,这才咽了气。
  张机:“……”
  得亏你不随军。
  这件事不过是个小波折,在曹操伤心完之后很快就被揭过去了。
  若说戏志才的死让曹操痛心至极的话,那么陈登之死便是让曹操感叹良久。
  曹操送走的人有很多,像是黄河冲刷石子,一个接一个,却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让他落泪悼念的。
  就在大军行至东郡的时候,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传了过来。
  袁绍率七万步骑南下。
  曹操都快打到他家门口了,袁绍当然不可能视而不见。
  不过袁绍这次倒是学聪明了,就命人驻守在仓亭津以逸待劳,等着曹军行得人疲马乏的时候主动出击。
  仓亭津位于白马津和延津的东北位置,是与后二者同样重要的黄河渡口。
  曹营。
  张郃自请为先锋:“我本为袁公帐下,熟知仓亭地势,主公于我有知遇之恩,郃当万死不辞!”
  曹初望着他脸上的神情,默默思索。
  确实如此,张郃的作战方式就是善于利用地形,若他出击仓亭津,不说事半功倍,至少能省下很多力气。
  她下意识地望向曹操,但是曹操却拒绝了张郃的请求。
  用他的话来说,张郃刚降曹不久,如果曹操转头就让他去对付原先的旧主,那岂不是有损于张郃自己的名声吗?
  “主公之恩,万死难报!”张郃感动道。
  都这么感动了,张郃当然不肯把说出去的话收回来,接着他就对曹操表示自己不要名声,只要能为此战尽力就可以了。
  曹操把他扶起来:“我得儁乂,胜过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
  言下之意就是默认张郃为前锋。
  张郃的确没辜负曹操,他率领前军利用地形优势,这才第一个照面就突袭了一把,抢占先机把袁军给打蒙。
  这又不是春秋时期的打仗,还给敌方讲道理,诸如打之前要先喊一声才能开打的做法早已销声匿迹。
  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张郃早就深谙打仗的精髓,对敌人耍起流氓来不要太顺溜。
  袁营。
  “禀主公,我等坚守仓亭,奈何张郃攻势太猛,已有……溃退之势。”
  袁绍握着竹简的手顿了顿:“张郃?可是那个降曹的张儁乂?”
  “正是。”
  袁绍本就因先前败给曹操而郁愤,如今仓亭又被他夺了过去,心头更是生起了一种无名火。
  这张儁乂……方才从他帐下离开不久就迫不及待地为曹操效力,怎能不让袁绍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口。
  他握着竹简的手缓缓收拢,力道极大,越捏越紧,最终竟是把竹简捏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断裂的竹片划破他的掌心,鲜血顺着指缝缓缓滑落,最终化作指尖的一滴,溅落在地上。
  ……
  是夜。
  曹初方才想睡下,却突然听到营帐外传来一道异响。
  她披上外袍,把剑挂在身上,一把掀开营帐的帘子往发出声响的地方查看,心中疑窦丛生。
  一个士卒正在偷偷摸摸烧着不知是布片还是纸的东西,用身子挡住了微弱的火光。
  这会儿虽然已经有了纸,却因为技术的问题还未能普及,想来士卒手里捏的应该是布片。
  曹初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不对劲,质问道:“你在干什么?”
  “冤枉啊女公子!”士卒手一抖,手中的东西直接落入了草堆中。
  曹初在布片落入草丛的一瞬间借着火光似乎瞄到了几个字,疑道:“你识字?”
  士卒不敢说谎,点头如捣蒜。
  曹初状似无意地问道:“那……其他人知道你识字吗?”
  这年头识字的人并不多,而在那些士卒中识字的更是稀有。
  士卒摇头。
  曹初继续追问:“平日里跟着谁的?”
  “跟着……曹将军。”士卒脖子一缩。
  “哪个曹将军?把话说清楚了!”曹初见他还想蒙混过去,语气一冷。
  “曹仁将军。”士卒抬头瞄了她一眼,回答道。
  “行。”曹初抱着剑,微微颔首,“自己选一个吧,是押你去见曹仁将军,还是押你去见我父亲?”
  “女公子,我……小人真没写什么啊!”士卒苦着脸辩解。
  曹初慢慢走近,质问道:“那你为什么鬼鬼祟祟的?还特意选了这么个无人的地方烧东西。”
  而且曹初问他的时候他回答得支支吾吾,老半天交代不出个有用的信息来,要说心里没鬼……谁信啊?
  曹仁是曹操的从弟,自曹操陈留起兵以来就一直追随着他南征北战,忠心毋庸置疑。
  这样看来,如果他并没有说谎,那就是这个士卒自己的问题了。
  士卒冷汗连连,刚想为自己辩解什么,却被曹初一把提起了领子。
  “等等。”
  曹初的右手把灯抬起来,往他脸上一照。
  长得有些眼熟。
  这不就是官渡一役时搜出袁绍营内的通敌密信、并且把它们如数奉给曹操的那个士卒吗!
  先前曹操在攻破袁绍大营时,曾经得到过一些通敌密信。此事一出,由于通敌的人数量实在是太多,曹营内登时人心惶惶。
  好在曹操看都没看就把那些信给烧了,这才让人心渐渐稳定了下来。
  可通敌了就是通敌了,即便那些物证都被曹操主动烧掉,却还是掩盖不了这些人背叛过曹操的事实。
  对于这件事,曹初的印象可谓是十分深刻。


第42章 不懂欣赏
  她猛地松开士卒的领子:“你方才在烧什么?老实交代!”
  士卒低着头,眼珠子转了一圈; 摊开双手:“小人真没烧什么; 不过就是些用不着的布而已……”
  曹初随手从袖子里拿出一把羽扇指着他的颈侧; 仰头道:“你到底说不说?不说搁你脖子边上的就是把剑了。”
  士卒瞄了一眼她腰间的剑; 鼻尖滑下冷汗:“是小人先前不小心看到的东西,怕忘记就记下了,没敢用竹简; 就记在布条上。”
  “你既然记下了,那为什么又要烧掉?”
  曹初收回羽扇,有些好奇地低头望了一眼扇柄的样子,学着郭嘉的样子摇了摇。
  士卒抹了一把汗:“小人怕留着这些惹祸上身; 就……烧掉了。”
  “行,我现在给你布条,你把它给我写下来。”曹初揪着他的领子把人拎到了更偏僻的地方。
  士卒呆愣:“写; 写什么?”
  “通敌密信!”曹初嗤笑,“真把我当傻子呢?”
  “不是; 我真没偷看过; 我……”士卒急了。
  曹初挑眉:“你觉得我会信吗?”
  士卒沉默不语。
  “不说也行。”曹初继续揪着他的领子,扬声道; “守卫何在?”
  “女公子。”守卫听到声音立即赶了过来。
  曹初一指:“把他押去见曹司空。”
  可谁知就在守卫被惊动时; 方才沉默不语的士卒却开口了:“我承认!我看过通敌密信——”
  曹初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从衣角上撕下一块布堵住他的嘴。
  但已经晚了。
  通敌密信四个字一出; 立马有人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
  那士卒似乎还嫌局面不够乱似的; 趁着守卫不注意伸直脖子往刀上狠狠一撞!
  死了。
  曹初心中一震; 深吸一口气,出声道:“密信只有他一个人看过,如今他已畏罪自杀,尸首自当交给军正处理。”
  听了她的话,骚乱声这才慢慢平息了下来。
  的确,假设士卒真的看过那些密信,但他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具不会说话的尸体,也不会再有人知道这件事了。
  曹初环视一圈,始终惦记着士卒烧到一半就被她打断的密信,佯装转身回营帐:“没事了,都散了吧。”
  人群慢慢散去,士卒的尸体被拖走,夜晚看似恢复了平静。
  半盏茶的时间后,曹初再一次掀开帘子往原先发现那个士卒的方向走去。
  夜渐深,草丛里漆黑一片,她提着灯仔细寻找方才士卒遗落的布片。
  找了半天,曹初果然寻到了一片还没烧完的布条,它剩下没烧完的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