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慈母之心-第3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见徐耀华神情有异,随口问了几句。石慧依旧是应付皇帝那几句话,引得太后拉着徐耀华好一番怜惜。
  这一日的百花宴算是过去了,自回家徐耀华便恹恹的,每日只缩在自己院子,石慧也不过问。
  没几日,宫里便降下旨意,朝运大将军的女儿朝亦淑为后,左仆射王大人的孙女为贵妃,另有婕妤、美人四人。皇帝宫中原来只有七品御女和八品采女数人,如今选了六人都是高门女,起点自然比宫人出身的御女、采女高。
  石慧那日只匆匆见了王家姑娘和朝家姑娘,那王家姑娘比之朝家姑娘更大气沉稳些。论家族底蕴,王家也更胜一筹。且按着圣旨,竟是贵妃先进宫,而朝家的皇后则要等礼部储备大婚诸礼。虽说自皇帝亲政之后,礼部已经早早开始准备,可帝后大婚至少也要半年后了。
  王贵妃若是心中有成算,这数月时间足以让她在宫里做许多事情。朝家姑娘若有些城府,没有让她看出深浅也就罢了。如今皇帝明显宠爱朝家姑娘,朝家姑娘还占优势。可若朝家姑娘只如所见,宫中怕是又有一番争斗。
  帝王只是帝王,若皇帝真爱朝亦淑,就不该选王家姑娘进宫。朝亦淑对于皇帝而言或许特别,却也只是特别而已。
  自百花宴后,石慧让人去打听了一下阳城大长公主的孙子。原主和大长公主交情好,不过大长公主的孙女常见,孙子却见的不多。打探回来的消息都说长公主这孙子虽然没有什么爵位,如今在禁卫军只是小小校尉,不过并没有什么恶习,与纨绔的父亲不同。
  过了几日,阳城大长公主又下了帖子,石慧赴会,大长公主才透露了些消息。大长公主的孙儿在禁卫军中,值守时碰到过进宫的徐耀华,少年慕艾,便动了心思。
  原先徐家有意送徐耀华进宫,大长公主只做不知。自前些日子石慧放出风声,徐家女不会再进宫,这小少年便又动了心思去求祖母。大长公主最疼这孙儿,不管成不成,总想试试。
  结亲不是结仇,大长公主既然有这个意思,石慧也没有隐瞒,只说要探探孙女的心思。又主动提及之前太后有意亲上加亲之事。
  大长公主长在宫闱,半生沉浮,倒也并非拘泥之人,对过去之事并不是很在意。反而笑着说起自己少年时去偷看新科探花之事,可惜后来没有嫁成翩翩才子,却嫁了个莽夫。
  大长公主的驸马虽为武人,只听说年轻时也是个英武的小将军。大长公主出嫁时,在位的已经是她的兄弟。先帝与大长公主虽非一母所生,感情却不错,当初为这个妹妹选驸马也是用了心的。驸马年少英武,颇得先帝重用。奈何在西南染了瘴毒,英年早逝。
  见大长公主是当真不在意旧事,石慧也放心几分。不过还是要探探徐耀华的心思和见一见大长公主的孙子玉秀林。若徐耀华尚未对皇帝忘情,那徐家是大大对不起玉家。她也要见见玉秀林,大长公主不在意徐耀华曾经仰慕皇帝之事,玉秀林是不是也不在意,这都是问题。
  王家的贵妃已经进宫,徐耀华黯然了一段日子,倒也默默接受了事实。听从石慧的吩咐开始安耐着性子重新开始读书,闲暇时便学学琴棋书画,免得东想西想。
  到了玉秀林的休沐日,石慧就让徐耀祖下个帖子请玉秀林到家中玩。说到玩,徐耀祖最擅长了,不用石慧叮嘱,小孩子就将一切准备的妥妥当当,那日在家乖乖招待许会成为姐夫的玉秀林。
  玉秀林到了府上,先由徐耀祖引着到见了石慧和何氏。小伙子皮肤略黑,浓眉大眼,是个英挺的少年。何氏只看了一眼,便喜欢的很,当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双方见礼,石慧请了玉秀林喝茶,随口考校了几句。长公主说这孙子不会读书,倒也不尽然。四书五经比不得那考科举的举子,却也是念过的,考校兵书更是言之有物。难得小小年纪喜读兵书,却并不拘泥于书本,性子活泛。
  玉秀林得了祖母叮嘱,今日见了徐家长辈,许就决定他能不能娶心上人,用了十二分心思准备。一开始还有些拘束谨言慎行,可到了考校兵书,立时忘了对面坐着的可是心上人的祖母和母亲,只说的眉飞色舞。讲到激动之处,还连笔带划。
  石慧偶尔接上几句,又抛出新的问题,他越发说的畅快。听得一旁的徐耀祖两眼冒金星,原以为是要带着准姐夫玩一日,那想着又是读书习武之事。
  “……老夫人实在是太有眼光了,难怪徐丞相那般厉害,定是老夫人您教导有方。”玉秀林一边说,一边还不忘捧一捧未来老丈人和心上人她祖母。
  徐楷士本得了老娘的命令,让他在书房等着见一见年轻人。那想着在书房做了半日,这女婿候选人在他老娘哪里就不出来了。连着让人催了几次,最后不得不自己找了过来。
  看他老娘和夫人脸上的笑容,便晓得母亲和妻子对着准女婿都很满意了。徐楷士心中酸涩,嫁女儿啊,怎么看起来,没他什么事。
  徐楷士想着有瞪了玉秀林两眼,只玉秀林已经从兵法扩张到去年和小伙伴打猎大展身手的风光事。别说注意到徐楷士的白眼,徐楷士什么时候过来他都没有发现。
  石慧让徐楷士和徐耀祖父子陪客人用了午膳,又让徐耀祖陪着去演武场投壶射箭,到来夕阳西下才放人回家。玉秀林来了一日,石慧没有让徐耀华出来相见,只徐耀华上午便坐在屏风后听他说话,下午又在楼阁上看他与弟弟投壶射箭,算是勉强见过面了。


第759章 皇亲国戚(六)
  阳城大长公主这一生,什么酸甜苦辣都已经尝试过。世间牵挂唯有两人便是一双孙儿,孙女年初已经出嫁,嫁的不是什么权贵,却是家风清正的人家。
  到了孙子虽然没有爵位,可大长公主还有一笔遗产可以留给孙子。日后孙子在禁卫军多少也能谋个不高不低的官职,若要选个名门淑女也不是难事。
  玉秀林容貌品性都肖似祖父,大长公主偶尔午夜梦回总会想起驸马在世时常眉飞色舞的与她说起当年自己一眼相中公主,向先帝毛遂自荐尚主的往事。
  当孙儿红着脸与她说自己心悦徐家大小姐,大长公主就想到了自己的驸马。可那个时候,京城都在传太后喜欢徐耀华要选侄女为后。阳城大长公主哪里敢开口和皇帝抢人,又怕孙儿失望,很是忧心。
  没想到徐家忽然放出消息,徐耀华不入宫了。大长公主想着,若徐耀华真的对皇帝非君不嫁,以徐家的地位,便是做不了皇后,贵妃之位总有的。徐家既然没有将女儿送进宫,可见徐耀华这心想必是收回来了。阳城大长公主自不会想到一向宠孩子的老闺蜜突然转了性子,雷厉风行切断了徐耀华的念想。
  丞相府的小公子送了帖子请孙儿过府,阳城大长公主便知道这门亲事有门了。待孙儿一去便是一日,大长公主更是心安不少。
  玉秀林一回府,衣服都没换就去给祖母请安。大长公主的儿子摔死不久,儿媳妇就一病去了。自从孙女出嫁,大长公主真算得上与孙儿相依为命了。
  阳城大长公主原想着问问孙儿今日在丞相府的事情,却见孙儿眉眼带笑,可见整日都很开心。
  玉秀林将手上的盒子递给一旁的丫鬟,撩起袍子跪下道:“孙儿给祖母请安!”
  “你这孩子不年不节怎行此大礼,地上凉,还不快起来。”大长公主忙伸手扶住孙儿,“这般高兴,莫非见到徐家大姑娘了?”
  玉秀林一愣,带着几分羞涩:“徐大姑娘是闺阁女子,徐家祖母没让我见徐姑娘。”
  “那你高兴成这样是为了什么?”阳城大长公主忍不住笑道,“在徐家呆了一日就陪着阿祖耍?”
  “下午和阿祖在园中玩了一会儿,上午都与徐祖母说话。”玉秀林眉飞色舞道,“徐祖母还送了我几件宝贝。”
  “原来是得了礼物,我倒是要看看什么宝贝让你这般高兴?”大长公主笑道。
  大长公主在宫里颇得宠爱,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她出嫁,皇兄也是赐了极为丰厚的嫁妆,其中不乏奇珍异宝。徐家虽然富贵,可总不能将那传家宝送外人。她孙儿可不是眼皮子浅的孩子,大长公主很好奇什么东西让他孙儿这般开心?
  “碧玺,快把盒子给我!”玉秀林从丫鬟手上接过自己的盒子,打开给阳城大长公主看。
  盒子里是三册书,不厚很新,可见不是什么古籍孤本,且她孙儿只爱兵书,并不喜欢读那些之乎者也。封面上也没有写字,大长公主取了一册打开,却是一本拳谱。
  “祖母不晓得类,徐祖母送我一本拳法、一本腿法和一本刀法,都厉害着呢!我若是学会了,我们统领都不是我的对手呢!”
  禁卫军统领林大人,那可是京中有名的高手。阳城大长公主不懂这些武功,笑道:“当真这么厉害?”
  “自然厉害了,这样的宝贝在军中那是倾家荡产都想换的。”玉秀林开心道。
  “那老夫人可答应将孙女嫁给你了?”大长公主打趣道。
  玉秀林一愣:“徐祖母将这个送我,不是喜欢我吗?”
  陪着未来小舅子玩了半日,玉秀林也知道徐耀祖不喜欢习武。他以为老夫人是看中了他,才将徐家的秘籍抄给他。这大约是要给徐大姑娘的陪嫁呢!只是这是武功秘籍,女孩子也不会去学,故此送他,要他学好了本事当徐家姑爷。
  阳城大长公主不由默然,他这孙子样样像祖父,唯独心眼比祖父少了两分。
  承恩公府邸,何氏也是操不完的心。想着玉秀林这少年,人品相貌都没有的说了。老太太亲自见了也考校过了,看样子是满意的。大长公主府那也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再没什么不好的。
  何氏想着老太太喜欢,这亲事就该是能定了。女儿已经十六了,好不容易死心跳出她表哥那个泥潭,难道不快点奔向新人生吗?但晚上提起此事,老太太又说要看华儿的意思。
  婚姻大事自古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凡事听着小孩子决定的。那玉家少年今年已经十八,若是再不抓紧,人家另定了亲,没了这好女婿,她可真是没地儿哭了。
  皇帝虽然好,对她这个舅母也算恭敬,可挑女婿何氏还是喜欢玉秀林这样的。皇帝再有权势富贵,女儿嫁了一家子都要讨好着皇帝,对女婿弯腰,纳妾那都是理直气壮的。玉家少年不一样,好人家的孩子那个会三妻四妾。
  何氏想着心急,让丫鬟挑了灯笼,就往芳华院而去。恰好徐耀华也没有歇下,母子俩可坐下说说话。
  “华儿啊,玉家那孩子你也见着了,可有什么想法?”
  “没什么想法,不过娘这事我想再考虑考虑。”
  “考虑什么考虑,好人家的儿郎不等人。如今京中这般清俊的少年人可不多了。”
  “你总让我想两日吧!我心里乱的很,您别逼着我行不行。祖母说了,便是我不嫁人,一辈子也是徐家的姑娘呢!”
  “你祖母便是太惯着你了!”何氏不悦道。
  何氏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明白婆婆行事,有时候又觉得她猜不透。可到底是长辈,何氏只能顺着老太太的心思动。
  何氏心急可是女儿任性,老太太偏惯着也是无可奈何。徐家不点头,玉家小少爷倒是有空就上门,打着找徐耀祖的名头,可他与徐耀祖相差三四岁,一个禁军校尉,一个混吃混喝小纨绔,能有什么可玩。哦,在徐家教徐耀祖武功也是个名头。
  玉秀林上门时常会带些小玩意送给徐耀华和徐耀祖,时间长了,偶尔也能“偶遇”几次徐家姑娘。不过大多数时候,玉秀林上门是陪长辈说话,和徐耀祖一起练拳射箭。
  阳城大长公主与石慧也时常约了一起进香赏花,不过结亲的事情倒是没有松口。大长公主都有些摸不着边际了,可看着徐家待他孙儿也是极好,许他与徐家姑娘说话,送武功秘籍,指点武功,这不是自家人才有的待遇么?
  阳城长公主也是个轴性子,想着我孙儿十八固然大了,可男孩子二十几岁也好说亲。你家孙女十六总该比我急些,我也不急,总能熬到你开口应了。
  这般僵持了两三月,徐耀华也不说愿意不愿意,倒是收了玉秀林拿着俸禄买的珠钗,石慧便拍了桌子允了亲事。玉秀林兴高采烈回家和祖母准备请媒人准备聘礼,这边何氏也终于放了心。
  自孙儿长大,大长公主便一直备着这些,徐家的嫁妆自也是早早开始准备的。徐家一应,次日大长公主已经带着官媒上门。两家都是雷厉风行,待旁人知道消息,两家都过纳吉了。
  过了纳吉,石慧才递帖子带着何氏进宫。
  到了宫里,太后的长信宫喜气洋洋似有什么喜事。石慧与何氏进殿方知是王贵妃有了身孕,太医确定了喜脉,王贵妃就到长信宫报喜了。
  虽说王贵妃和其他嫔妃先于皇后入宫,大家就该想到。不过听到王贵妃有孕,何氏心中还是忍不住念了一声佛,幸家中有老太太这根定海神针,没让她女儿进了这泥潭。
  皇帝心慕朝亦淑,并不影响他宠幸别的女人。正妻没进门,妾先有了身孕,还引为喜事也唯有皇家了。若是一般嫔妃怀孕也就罢了,偏偏是家世底蕴都不弱于皇后的贵妃。这贵妃若是诞下皇长子,日后怕是少不得又是一番嫡长之争。
  石慧笑着恭喜了太后和王贵妃,才与太后说起孙女定了人家的事情。
  “这是双喜临门的好事,哀家要做祖母了,我心爱的华儿也有了好人家。”太后先是高兴,旋即又埋怨道,“只是娘和大嫂也太谨慎了些,原说了华儿的夫婿要哀家帮忙过眼,竟然过了纳吉才说。”
  “定是老夫人怕母后担忧,才定了再与母后说,免得母后担心呢!”王贵妃笑着道。
  “娘一贯小心,只我华儿定了那家少年?”
  何氏抿嘴笑道:“是阳城大长公主的孙子玉秀林。”
  “阳城大长公主的孙儿?大长公主自是极好的,只是早年他那个儿子可是胡闹的很。”
  “秀林不像爹,像他祖父,年轻人很是不错,娘选的。”何氏忙道。
  “你大嫂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爱,如今便是阿祖都比不得秀林了。”石慧展眉道。
  “大嫂这般喜欢,可见是个好孩子。哀家早就说了,华儿出嫁,哀家是要为她添妆的。”
  “这样的喜事,母后定要让臣妾和小皇子也一道沾沾喜气。”王贵妃忙道。
  “你是个好孩子!”太后闻言欢心地拍了拍王贵妃的手背,“华儿陪了哀家几年,如今嫁人了,可不轻易得见喽。”
  “母后不嫌弃,臣妾自当日日叨扰,只是母后别嫌弃臣妾呱噪才好。”王贵妃笑望了石慧一眼,“老夫人莫要觉得妾抢了表妹的宠才好。”
  “太后娘娘喜欢热闹,有娘娘在跟前伺候,我心中只有欢喜。”石慧笑道。
  “你这促狭鬼,都是自家人,当叫外祖母。”太后高兴道。
  王贵妃似惊似喜,忙起身,就要行晚辈礼:“外孙媳妇叩见外祖母、舅母!”
  “娘娘可是折煞我了,快请起,可不要累着小皇子才是。”石慧伸手扶住王贵妃,何氏也忙回礼。
  “陛下最是尊敬外祖母,小皇子也是晚辈,当见过曾外祖母。”王贵妃笑道。
  “那就容老身托大一回了!”石慧退下手上的翡翠镯子道,“娘娘既然唤老身一声外祖母,这见面礼是不能免的。”
  “臣妾一声外祖母就得了外祖母厚礼,可是占大便宜了。”
  倒是太后语气酸酸的:“这镯子可是娘的陪嫁,当初哀家进宫都不舍得给的。”
  镯子是陪嫁不假,可是原主陪嫁的镯子少说也有几十副。时下不时兴翡翠,这翡翠镯子虽然水头极好,却算不得极贵重,自然也不是原主的心头爱。太后是怕王贵妃不喜欢翡翠镯子,有意给她做脸呢!
  “那臣妾越发赚了,望母后见谅。长者赐不可辞,外祖母所赠,臣妾可不能转赠母后的。”王贵妃将镯子戴上,还举起手晃了晃,表示欢喜。
  太后本就与娘家亲近,加上王贵妃在旁,善于调节气氛,长信宫半日里笑声就不曾断过。王贵妃进宫不过四五个月,已经得了太后喜爱,怕是宫中别处也是如此。那位朝家皇后进宫,若没些手段,这皇后的位子下面可就空了。
  “娘,太后看来很喜欢王贵妃。”回家的马车上,何氏开口道。
  “皇后也好,贵妃也罢都是太后的儿媳妇,生的都是太后的孙儿,太后哪有不欢喜的。”
  “我看着贵妃似乎对咱家特别客气。”
  “太后看重徐家,那贵妃但凡不想得罪太后,总要敬着我们几分。”贵妃虽为皇妃,可谁又会傻的去得罪两个国夫人。皇帝妃嫔看似高高在上,可也有许多事情是要倚仗他人的。
  “幸好咱们华儿没进那地方!”何氏小声道。不提皇帝那位还没有进宫的心头血,只这位王贵妃,依着她家莽丫头的性子都不是对手。
  “时过境迁,不必再说!”石慧沉声道。
  两家纳吉议定亲事,阳城大长公主本提过要去宫里求个赐婚旨意。玉秀林没有爵位,大长公主就像求道赐婚的旨意,让亲家面子好过些。只是阳城大长公主还没进宫,石慧他们给太后请安次日,皇帝就下了赐婚旨意。
  阳城大长公主一打听知晓是王贵妃有喜,皇帝去贵妃宫中探视,遇到王贵妃让人找东西要给徐耀华添妆,皇帝知晓此事,随手就写了圣旨赐婚。
  阳城大长公主对皇帝是有大功的,不管皇帝如何怀疑大长公主与徐家一党,却也要给亲姑姑几分面子。下个赐婚圣旨也影响不了前朝,皇帝乐于施恩。且这些日子,丞相舅舅很是识趣,主动收拾了几个自己手下的人,完全没有插手补缺,让他提拔了不少人手。
  舅家识趣,皇帝也乐于施恩。若是可以皇帝也不愿意落个忘恩负义之名。徐家愿意自己退,那是再好不过了。
  到了九月,帝后大婚,京城自是一番热闹。徐耀华和玉秀林的婚事却是定在了次年。石慧依旧如常,每月与何氏进宫给太后请安。进宫多了,也隐隐听说些宫中传言。
  诸如自皇后进宫,独得帝宠,六宫粉黛无颜色,便是有孕的贵妃也是旬月不见陛下。不过石慧每次入宫,王贵妃都必在太后面前伺候。说是伺候,自然不需要贵妃亲自伺候人,只是陪着陛下吃喝玩乐罢了。
  皇帝独宠皇后,然石慧在长信宫见了王贵妃,这位贵妃却全无怨怼之色。太后怜惜她有孕,皇帝却过于冷淡,贵妃反而反过来劝说太后帝后和睦乃是国之幸事。
  在百花宴头次见王贵妃,石慧便觉得此女大气,若为后,当为贤。王贵妃的表现却比她预料的更出色,贵妃说起来也不过十七岁,可行事全无小女孩的任意,反而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
  倒是正宫皇后,石慧只见了两三次,说话轻声细语,全无皇后威严。石慧每每进宫见太后,王贵妃便是不在长信宫,也定然过来拜见,口称外祖母。石慧见皇后却都是自己去中宫叩见,皇后以老夫人相称。
  皇后不喜其他妃嫔占据皇帝的注意力,不爱嫔妃到自己宫里。不多时,宫里其余嫔妃也喜聚在贵妃左右。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御下,朝皇后都比王贵妃弱了几分。皇帝独宠贵妃,太后却喜王贵妃,宫人并不敢因贵妃不得帝宠轻视半分。
  时光匆匆,转眼过了新年,徐耀华和玉秀林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这日石慧正听何氏盘点徐耀华的嫁妆,就听到外面管事来报,说是朝家送了贺礼。
  “不过是份贺礼,归档便是,何必特特来报。”
  “将军夫人的这份礼,颇为贵重,小的不敢做主。”
  “将礼单送来瞧瞧!”石慧开口道。
  待管事递过礼单,石慧过了一眼,淡淡道:“让人送回去吧,这份礼太重了!”
  徐耀华赐婚的旨意下来后,太后、皇帝和王贵妃都赐下了添妆,就连宫中其他妃嫔也随着王贵妃送了礼物,唯独皇后没有表示。石慧知道皇后与安平长公主交情颇深,可安平虽然与舅家不睦,到底也给表妹添妆了。
  过年,带着徐耀华进宫请安,石慧就发现皇后似乎很讨厌徐耀华。大约是因为之前徐家有意送徐耀华进宫的缘故,让皇后发了醋。毕竟那王贵妃再好,也不曾传过为后之言,反而徐耀华之前言辞凿凿说会被立为皇后。
  朝夫人这是知道了宫里只要皇后没有赐下添妆,要给女儿描补一二呢!只是朝家送了,徐家却不能收这重礼。有太后、皇帝、贵妃赐下的添妆,徐家已经够风光了。没必要为了些许面子沾上朝家。
  如今皇帝为何信重朝家,乃是朝家是孤臣。朝运既然要做孤臣,她又何必坏人家的事情呢!朝皇后在后宫都要做孤主,他们徐家也没必要往皇后身边靠。
  因徐家退回了朝家贺礼,朝家就没有来喝喜酒。不过徐家已经极富贵,不需要再有人锦上添花。因是皇帝赐婚,新人新婚后还要进宫谢恩。。
  三朝回门,玉秀林与徐耀华回徐府,石慧见小夫妻蜜里调油便知晓面圣顺遂,可见徐耀华是真的走出来了。过去一年,徐耀华几乎是被石慧回炉重造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