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道系林妹妹-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前,刻意隔绝永玙的目光。
  果然,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愈发强烈。
  “看上了我家玉儿?”杨毅回头去看黛玉。
  黛玉正满脸“若无其事”却双眼直勾勾地盯着林如海跨进殿门的脚,对周遭一切全部熟视无睹。
  “呵呵,那你怕是得吃些苦头了!”杨毅好整以暇迈步,跟着林如海踏进大雄宝殿内。
  此刻,殿宇内恰巧没什么人。只有赵氏并一个梳着妇人头的女子。
  林如海万没想到竟会在此巧遇赵氏,顾不得旁人在侧,赶忙上前行礼招呼道:“不想嫂夫人竟也在此,这倒巧了。”
  赵氏淡定自若地受了林如海之礼,遥遥冲杨毅点头示意并飞快和黛玉眼神一触,扯着身边女子道:“倒真是巧了,如海贤弟也在此。这位乃我家近邻扬州知府家夫人的内侄女孙姑娘。孙姑娘好心,今日特地陪我前来进香。”
  林如海听着赵氏介绍,面上神色不变,微低了头,目光锁在靴尖上,冲着孙姑娘所在方向轻施一礼,淡淡道:“如此,如海便不打扰嫂夫人与孙姑娘进香。且先去后山碑林转转。”
  适才他粗粗一眼便发觉赵氏身边女子形容打扮颇为怪异,分明梳着妇人头,赵氏却称她姑娘,又当着他的面细说她的家承,还好巧不巧正在寺里遇上。
  不用想,这怕不是赵氏故意安排给他相看的人家吧?林如海想到此处,越发不苟言笑,特意说明要去地点,本意是借此杜绝“巧遇”。
  哪知,赵氏打蛇随棍上,竟道:“是吗?孙姑娘书画双绝,正要去后山欣赏碑文。可怜我山野村妇,字都识得不多,哪里懂得什么铁画银钩。不若,如海你帮嫂夫人领着孙姑娘转一转,也是答谢她陪伴之谊。”
  被点名的孙姑娘却一直低着头,只在林如海初进殿时扫了一眼。此行目的,她已知晓。且林如海才名享誉金陵,她本担心名不副实。哪知匆匆一见只觉林如海气宇轩昂风华正茂,看去不仅不似命不久矣老态龙钟的“御史老爷”,反而是意气风发金榜题名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探花郎。
  这林老爷形容倒真不错!故而,哪怕赵氏一时心急,说话过于直白,漏了端倪,孙姑娘也只装不知,依旧低头不言。
  林如海却皱了眉,沉吟不语。
  黛玉在后面瞪大了眼睛等着,见父亲迟迟不作回应,心儿悬到了嗓子眼儿,突然觉得她这般自作主张会不会惹得父亲生气?
  杨毅见事成僵局,上前一步解围道:“大哥,怎地忘了玉儿近来书法颇有进益,又与顾太太亲厚,便让玉儿陪着顾太太等人转转多好。”
  林如海也是一时糊涂了,闻言忙道:“玉儿,怎地见了你顾伯母也不上前问好?”
  黛玉硬着头皮上前,一一给赵氏和孙姑娘见礼。
  “玉儿,今日你便陪着你顾伯母和孙姑娘好好逛逛,晚间也可跟着你顾伯母的车马回去。”林如海背对着黛玉道。
  黛玉身子一抖,紫鹃慌忙扶住。
  “是,女儿遵命。”黛玉低声道。
  赵氏见黛玉粉面吓得煞白,又见林如海薄唇紧紧抿成一线,便知今日之事已然吹了,不仅两头不讨好,恐怕还得连累黛玉回去挨训,有意出言开解。
  却见杨毅在背后暗暗冲她摇头。想起之前自家老爷回家后曾提起林如海新结交的义弟是个人物,又见杨毅进退有度,便从善如流不再多言,只是拉过黛玉,和林如海告别。
  林如海前脚离开大殿,后脚黛玉眼泪就要滚落,碍于孙姑娘颜面,咬牙忍住,反装作无事道:“不知伯母和孙姐姐可曾拜过佛?若拜罢了,除了后山碑林,黛玉听闻寒山寺的山茶也十分有名,咱们去讨一杯如何?”
  赵氏见黛玉强打起精神招呼自己,心下不忍,抚着她的额头道:“傻孩子,你孙姐姐最是通情达理的人。我们去讨主持一杯山茶,你且去寻你父亲吧!”
  孙姑娘虽然失望,到底不过一面之缘。她命途多舛,十五岁与人定亲,不曾出嫁却赶上母亡,守丧三年期满,未来公公却又暴毙。这般拖着,等她能嫁人时,原先良人身边的大丫鬟已经大了肚子。偏偏那人念旧,不肯丫鬟落胎反闹将出来。孙父一怒之下,退了亲。彼时,孙姑娘已二十多岁,孙父更是年老体衰,婚事便搁置了下来。
  渐渐,就有嚼舌妇人私传孙姑娘命硬,克亲。且老姑娘于家不宜,诸事不兴。
  孙姑娘听说,气得放话不嫁,甚至自梳了妇人头,一心在家照顾老父。直到近来,孙父身体大好,催促孙姑娘寻个好人家嫁了,四处寻找亲戚做媒,声称填房也无所谓。
  早先孙姑娘去扬州知府家中看望姑母,曾被赵氏撞见,几次三番下来,彼此便熟络了。赶上黛玉求助,正好彼此牵线。
  只是没想到,林如海态度那般坚决。
  孙姑娘见赵氏并黛玉都面有惭色,大方笑道:“两位这是作甚?姻缘天定,过了这村焉知没有下一店。我这些年一个人过得也不错,得有缘人相伴虽好,无有,也得自在。”
  黛玉没想到孙姑娘这般洒脱,瞠目望着她。
  “好!孙姑娘真性情!可怜大哥竟这般无福。”杨毅不知何时回转来,正听见这话,忍不住赞道。
  殿内三人都没料到杨毅还会杀个回马枪,一时都愣住了。
  倒是孙姑娘,适才只敢略看了看林如海,半点也没注意杨毅。这会儿听他语声,见他形容,不知怎地,忽然红了脸。
  且说永玙,巴巴等在大殿外,好不容易盼走了林如海,正想进门,忽然见杨毅又转回来。暗自奇怪,忍不住溜达到门边,竟矮身听起壁脚来。
  等他看到杨毅表情并那孙姑娘娇羞神色,瞬间如释重负,直起身,长出口气。
  晚到一步,什么也没听见的文竹只来得及看见自家公子背着手晃着八字步招摇过市地从大殿门口荡过来荡过去……
  殿门内,黛玉还在犯糊涂,赵氏已察觉不对劲,哑然失笑——果然姻缘天定,造化弄人吗?反正是做媒相看,干脆拉着黛玉出门,单剩下孙姑娘和杨毅。
  黛玉全神贯注想着林如海适才话语,五内如煎,压根没注意到在门口跟唱戏般来来回回的永玙,目不斜视从他面前过去。
  永玙:……
  “哎,林姑娘——”永玙大着胆子唤出声。
  谁知赵氏拉着黛玉一溜小跑,拐出院门,眨眼不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  顶锅盖。额,这次相看是个乌龙,上一章标题其实有暗示的。
  重头戏是林如海和黛玉因此会有一次父女交心的深谈。
  至于,续弦,这个事林如海自有打算,他会自己张罗的。
  而他和杨毅都是性情中人,才不会因为没影的一次相看就生分了。如果会,杨毅便不会说那话了。
  ————
  小剧场:
  永玙(咬牙切齿):作者大大,你出来。我要和你聊聊人生。
  一溜小跑不见踪影的本我:来呀来呀,咱们比比谁短跑更快呀!
  20章里骑着宝马轻飘飘越过的永玙:怎样?马屁好闻吗?


第20章 推心置腹协同心
  赵氏拉着黛玉一路小跑往后山碑林赶,边跑边安慰黛玉道:“玉儿,你莫害怕,我看今日这事倒能歪打正着。你父亲知你一片孝心,并不会深究,你且去好好与他认错便是。”
  黛玉木然点头。
  眼见碑林在望,赵氏松开手,让黛玉自己进去。
  紫鹃和雪雁本要跟去,被赵氏拦住,“且由他们父女两人好好说道说道。”两人只能望着黛玉背影,一步三回头。
  小道拐角处,永玙假作游山信众,趁赵氏等人不注意,亦飞快拐进碑林。
  碑林内,林如海独自站在一块石碑前,高大的菩提树遮住他半边身影。轮廓分明的五官以鼻梁为界,明媚与阴暗参半。
  黛玉垂头走近,不等林如海说话,先跪下道:“都是女儿自作主张让父亲难堪!父亲要如何责罚女儿都行,只求父亲不要因此气坏了身子。”
  林如海身形明显一僵。
  偷偷藏在树后的永玙也忍不住皱眉——那地上可是石子路,且天日渐寒,她就这般硬生生跪在地上。伤了膝盖事小,若是因此感染风寒……
  不就是擅自安排续弦吗?这林老爷忒也小气!永玙对林如海如此小题大做,甚有微词。主要是他不该任由黛玉跪在地上,却无动于衷。
  永玙撸胳膊挽袖子就要去英雄救美却被文竹死死拉住。
  “爷,人家父女谈心,您千万别去掺活!”忍下的后半句话是——如果您还想当林家女婿的话!
  后面两人动静不小,林如海和黛玉却都未察觉。只因碑林本就非林家禁地,有其他游人也属正常。且他父女二人心事重重,无暇旁顾。
  林如海确实不满黛玉擅断,却也没到雷霆震怒的地步,适才种种多半是做给赵氏并孙姑娘看的。他既无心,自然要断绝得狠些。只是不曾想,黛玉当了真。
  “地上凉,你起来说话。”林如海忍着不回头道。他和贾敏虽对黛玉宠溺,却也教育极严。去荣国府之前的黛玉,做事之前一定会先禀明父母,绝对不会任意妄为。
  黛玉却不愿意起来,沉声道:“今日之事,玉儿知错了。父亲是玉儿最亲近的人,玉儿但凡有什么心思、想法都应先禀明父亲,不应该瞒着父亲。”
  “哎,你既知错,如何又不听父亲的话?”林如海摆手让黛玉过去。
  黛玉这才起身,走到林如海身后一步距离处停下。
  林如海指着碑文上刻字对黛玉道:“你可知这段话的意思?”
  黛玉定睛看去,原来是《诗经·郑风·将仲子》一段。
  这段故事是说古时候,有个名叫仲子的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偷偷上她家幽会。姑娘因他们的爱情还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父母知道后会责骂她,兄弟、旁人都会说闲话,所以要求恋人别这样做。后来人普遍引为“人言可畏”之意。
  “父亲是说,玉儿今日行为会落人话柄,影响、影响闺誉?”黛玉答道。
  “正是。”林如海点点头,“你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娘,却为父亲张罗续弦,于情于理都不合适。你顾伯母与咱家亲厚,故她不会多想。但若是旁人或者你外祖母家人知道,保不齐会说你不孝,丝毫不顾及母女感情。”
  “且续弦是大事,你如何就替父亲做了主?那孙姑娘就是再好,若我,我——”不喜欢的话,林如海不好当着黛玉的面说出口,只好转言道:“便似今日这般,你让人家孙姑娘的面子往哪里搁?”
  黛玉一心以为事情水到渠成,却没想到竟是从头错起,只能垂手听训。
  林如海低头看见黛玉小脑袋几乎埋进了胸口,实在心疼,不自觉放缓语气问道:“你且告诉为父,究竟为何这般一意孤行?”
  黛玉咬咬牙道:“母亲离去已久,父亲身边却没有一个靠得住的人照顾。而我,我不知何时万一离开父亲,父亲又该怎生是好?”
  林如海不知原来不仅他在为女儿未来担忧,女儿竟也时时刻刻惦记着他,哪里还忍心怪罪黛玉,一把将她搂入怀中道:“傻孩子父亲这般大的人,哪里就一定需要人照顾?倒是你,年纪轻轻,怎么操这么多心?你就不怕父亲有了继室,她对你不好或者父亲一时疏忽,疏于照料你?”
  黛玉见父亲言辞恳切,知道他并不再生气,长舒口气,柔声道:“顾伯母问过玉儿同样的话,玉儿便答相信爹爹不会忘记玉儿,也自信能照顾好自己。”
  林如海闻言失笑,“怎地,你个小孩子就能照顾好自己,爹爹反倒不成?”
  黛玉眼珠一转,得寸进尺道:“爹爹,玉儿想您续弦,想我们一起回京城,还想、还想再有个弟弟。”
  林如海吃惊地看着黛玉,惊讶于她的执着,却也心疼并欣慰女儿的成长。果然几年磨砺下来,黛玉性情已十分坚毅。
  续弦?如今看来确实需要认真考虑。而京城是一定要回的,他还想在官场上再拼一拼。怎么地也要做黛玉的靠山,让她能有资本得个好归宿。
  至于儿子,如果黛玉能有个兄弟,自然多个照应;若是没有,他也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再不强求。
  女儿都大胆出面为自己张罗相看了,当爹的也不能太腼腆吧!林如海轻咳一声道:“傻丫头,这些哪里是你操心的事。你只需要听贤弟的话,好好读书练舞,把身子固好。旁的事,自有爹爹料理。”
  见黛玉睁着一双大眼睛祈求地望着他,似乎在追问旁的事究竟怎么处理,林如海只得接道:“圣上已答应父亲辞去巡盐御史职位,新的御史不日便至金陵。等到交割完毕,明年开春想必咱们就能回京城了。到时候自然有人替你爹张罗。”
  亲事两字,林如海到底还是没好意思说出口。无奈呀,他脸皮真是比自家闺女要嫩。
  黛玉仰头看见林如海微红的耳廓,知道事情这才算是彻底成了。她下手张罗再怎样也比不过父亲手腕,继父亲病情之后心底第二块大石落下。
  黛玉终于有了心情挽着林如海的胳膊陪他欣赏碑文。
  林如海边看边不忘嘱咐黛玉道:“今日让你顾伯母为难了,你切记回去后备两份大礼,分别给你顾伯母和孙姑娘送去。”
  黛玉点头应是,忽然想起赵氏的话并杨毅与孙姑娘神情,有心说与父亲知晓,又怕被父亲训斥逾矩,嘴唇翕张,到底没有开口。
  日头越攀越高,将父女俩身影扭在一处。
  只是其后还有一条笔直的影子光天化日之下尾随着。
  永玙听罢父女俩人对话,皱起的眉头渐渐舒展。这父女俩人一心都只为对方着想,且能够推心置腹真诚沟通,比起他那些从来只会互相猜忌“举一反三”的亲戚们,不知好了多少。
  这林老爷虽然小气迂腐了些,倒是个家风严谨的!永玙点评道,顺带潇洒一挥手,调转头,往碑林外走去。
  身后文竹一时没反应过来,小跑着跟上去追问道:“爷,您不是非要见那林老爷与林姑娘吗?怎的这会儿却又走了?”
  永玙随口答道:“爷是要办正事的人,哪能为了儿女私情耽搁至此!”
  儿女私情?文竹心想,爷您终于知道,您最近诸般作为都是因为儿女私情了?不对,文竹又忍不住腹诽道:“正事您耽搁的还少吗?”
  完全不知道自己属下在想什么的永玙背着手溜溜哒哒往外走,边乐呵呵哼着小曲,“嘿嘿,既然你们要去京城,那可是爷的地盘,到时候,嘿嘿嘿……”
  作者有话要说:  小天使们中秋快乐!
  人月两团圆哦!


第21章 临行置产遇计
  山塘街最繁华的路段上,两家绸缎庄、三家脂粉铺招牌都是金漆黑底大字,左下角落款处有小小一个“林”字。
  这便是林家在姑苏商铺的统一招牌。
  说起来,林如海因为身居要职,不宜过于招摇,并未过多置产,只是绸缎、脂粉、文玩器物舶来品……最挣钱的几个行业都有涉猎。就拿在山塘街的铺面来说,每日流水盈利不说以一当百,以一抵十绝对足够。
  林如海卸任消息在金陵已小范围传开,接任的人已经在衙门开始办公。贾雨村才得信,巴巴赶来林府,想从林如海这里打探底细。被林如海若无其事几句关于近来富绅抱怨日子艰难的诘问堵回去,灰溜溜离开。
  贾雨村离开后,黛玉来到林如海身边,将薛蟠杀人夺妻后安然无恙径直进京的事告诉了林如海。还特意提起香菱儿时元宵节看灯被拐子抱走辗转卖掉最终沦为薛蟠妾室的经历。
  林如海早有耳闻贾雨村进身之阶颇不光明,今日又从黛玉口中得知详情,十分不齿,愈发在御史本本上记了贾雨村一笔。
  “玉儿,爹爹要进京,这姑苏的产业你看如何处理得宜?”林如海问道。
  黛玉掌家已非一两月,不仅后宅安宁,林如海那两三个姨娘半点闲话不敢有,就连外头管事们每月来汇报、请示,黛玉亦处理得井井有条,量入为出作得十分到位。
  林如海很好奇,专门询问黛玉如何知晓这些。黛玉委婉将荣国府铺张浪费强撑门面的情形说了,林如海沉思良久,至此家务彻底放手,甚至渐渐引导黛玉学习开源之道。
  黛玉从善如流,每日除了跟杨毅读书习舞,还跟着管事、账房等人学习认账、盘账,也定期到各大铺面查看。
  这日,林如海正忙着在衙里与继任交接,杨毅光明正大和孙姑娘游湖去了,剩下黛玉带着李妈妈和雪雁去山塘街铺面巡视。
  黛玉在绸缎庄内堂坐了。
  这绸缎庄内堂设计别有洞天。黛玉在此处坐了,外面柜上布匹并来往客人情形全一目了然。但外面的人却看她不着。
  黛玉很满意,请掌柜的在下首坐下,看着外头摩肩擦踵盛况,含笑道:“秀叔辛苦了!玉儿听说了,整个姑苏最好的绸缎在咱们铺子里都能买到,且价格公道。”
  林府铺面不多,掌柜的都是家生子,一律姓林,故而黛玉以名呼之。
  林秀受宠若惊,起身不敢受。
  黛玉佯嗔道:“秀叔,玉儿也不是头回来了。你怎么还这般客套!你替父亲把家业照管得这般好,应得起我一声叔。”
  林秀这才又欠着身坐下。
  黛玉见状,越发高兴。知恩图报进退有度不骄不躁,林秀不愧是父亲亲自挑的大掌柜。
  “秀叔,父亲和我明年开春便要上京。父亲让我来问问你,你是要跟去京城还是就在这里?”黛玉问道。
  林秀又站起身,恭敬答道:“老奴愿留在姑苏,代老爷、姑娘看着这些铺面。”
  “哦?京城最是繁华,寸土寸金,那里的人非富即贵。就拿绸缎、脂粉来说,不知比咱这儿要多出起几许钱财,秀叔为何不愿去?”黛玉端起茶盏,润润嗓子,又问,“且咱们多年后再次回去,人生地不熟,一切重来,父亲与我都正是用人时候,秀叔能者多劳,何故拒绝?”
  林秀却抬起头来,望着黛玉道:“不瞒姑娘,自打老爷放出话要回京,老奴便在思量此事。老奴年纪大了,守成有余,冲劲不足。但是老奴有个徒弟,现下是古玩街铺面的掌柜林淼。他三十出头,做事沉稳细致,面面俱到,最适宜跟着老爷姑娘进京置产。且老奴在姑苏呆了大半辈子,自忖对此处风土、人情都甚熟悉,留下守成,哪怕不能使产业连年递增,至少每年三成利可以保证。”
  三成利,可不是小数。且林秀不贪权,主动引荐人才,而他引荐的人也是近来林如海和黛玉考究后心仪的开疆人选。
  “秀叔赤胆忠心,玉儿与父亲断不会忘。”黛玉郑重道。
  林秀拜谢下去。
  大局便定。
  此时,黛玉方问起一些闲话,正说到自家绣娘,忽然看见一位故人风度翩翩从门外走进。
  黛玉不由瞪圆了眼。
  来人正是永玙。
  永玙今日一副纨绔公子打扮,腰间宝剑早消失无踪,取而代之两枚压衣裳的玉佩。玉佩这东西,不似宝剑,出鞘方知其锋利;玉佩,但凡懂行的人打眼一看便知好坏。永玙今日身上佩戴的这两枚玉佩,玉质温润透亮,隔着老远看去也知不是凡品。
  且他手里摇着的泥金销骨折扇,单单扇骨便价值千金。而扇面上的题字——
  黛玉眯眼细看,怎么那么像先生义弟赵煦的手笔呢?想起那日码头上,永玙曾出言点醒于她,想必他定也伸手援助了赵煦。黛玉心底对永玙好感又多了三分。
  只是,他看去不似游手好闲之徒,怎会青天白日来逛这女子们最常来的绸缎庄呢?黛玉疑惑,点头示意林秀和李妈妈一起出去招呼永玙。
  她想着,反正永玙也不认识李妈妈,这里人多嘈杂,言语听不大清,不如干脆让李妈妈在场。
  林秀和李妈妈转出去,亲自招待永玙。
  永玙如暴发户般将柜上所有绸缎一气儿买下,还说库里有多少他要多少。
  林秀与李妈妈对视,汗颜婉拒道:“这这这,这位公子您一气儿把小店搬空了,小店还要开张,怕是不成。不如您先下订,您需要什么咱们现在就去调货,保证三日内给您配齐。”
  永玙敲着柜台大声道:“人都说你这里是整个姑苏最大的绸缎铺子,应有尽有且童叟无欺。小爷我大老远慕名而来,原来最大的铺子也不过如此。既然你做不得主,就请你们店里真正能管事的人出来,爷与她说。”
  林秀便是林家大管事,林如海对他信任有加。平常生意往来,他都能一言而决,金陵地界的商人都是知道的。
  这位公子贵气逼人仪表堂堂,也不像是来找茬的,但是听他话语又分明别有所指。偏偏今日黛玉正好在内堂。任凭林秀沉稳老练,额头也已见汗。
  “孟公子,既然点名道姓要见铺子背后主人,那就烦请内堂一叙。”黛玉清冷的语声遥遥传来。
  文竹在永玙身旁低声恭喜道:“爷,大功告成。”
  永玙却耳不闻,忍不住低声喃喃道:“她记得我姓孟,她记得我!”
  文竹:孟是国姓,您这相貌,那般张扬求见,记不得才不正常吧?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看中秋晚会,看到了李雪健老师那版水浒传的演员们一起上台唱好汉歌,真真都是回忆!
  不知不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