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暮看着这样的姨娘,知道姨娘说的不是假话。他摇摇头,父亲健康着呢,这些事儿,先不用去想。
发榜的前一日,会试的榜单,还是照例要先给礼部、圣人过目。
林海极力克制着,还是抖着手,打开从贡院送出来会试的结果。
会元,林旻。首先跃进林海的眼里。
林海略激动,再往下,林暮在三十多名。林海一个一个地往下找,终于,在第九十九名看到了林晨。
林海的一颗心算是放回了肚里,不枉自己这些年的辛苦。
林海继续往下找,没看到宝玉和贾兰。他二人也参加了这次的会试。余下的人,林海没看的兴致了。揣了这折子,去见圣人。
今上看林海隐隐藏匿不住的激动,笑着问:“林大人,你那个十四岁的解元儿子,考的如何?”
林海把折子递给当今,“幸不负圣人厚望。”
“这孩子今年十七还是十八了?”
“过了十七的生日了。”
“可订亲了没有?”
“还没有。他还有俩哥哥,都没订亲呢,也是这次参加了春闱。”
今上听了林海的话,满意地点头。林海在内阁说话的份量越来越重,能不私下结党,还真是有分寸的。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林大人可备好聘礼了?”
“臣给圣人的谢媒礼,都早备了三份了。”
今上哈哈大笑,“等殿试,朕见见你的三个儿子,不会亏待他们的。”
林海赶紧谢了又谢。
遇上这样的帝王,也是没招,这心操的啊。
林海庆幸自己是坐车往来的,他一路回府,觉得人都是飘的。径自回了书房后,打发小厮去后院说一声,有事情要做,让他们先吃饭。
可没一会儿,就听到外面有小厮在拦人,“四公子,老爷在忙。”
“嘁,看到食盒没,我给父亲送饭。再忙也要吃饭的。”
林海叹气,“让他进来吧。”
林旻笑得和朵花似的进来,“爹爹,儿子给您送饭来了。都是您爱吃的。”
“你吃了没有?”
“儿子就惦记着,明天能不能拿到会元,哪里吃的进去啊。”
这小子,一边说话,还一边摆出一幅急不可耐、痛不欲生的模样来。
“慢慢惦记吧。”林海不动声色,慢条斯理地吃饭、喝汤,不给林旻窥视出真相。
林旻眼巴巴地看着林海吃完了,小厮收拾好食盒下去了。林旻又端来一盏茶。
“爹爹,喝茶。”
林海喝了茶,笑曰:“还不回去?等在这里讨打吗?”
林旻眼睛转了转,欢呼一声,窜了出去。
这小子,这个心眼儿多的啊。
过了一会儿,是林暮进来了。
“爹爹”林暮憋出一幅云淡风轻的样子,“二哥想知道,他上榜没有?”
“你不想知道自己?”
“嘿嘿,儿子自己,也就是个二甲而已。”
“二甲还而已?别小瞧了天下的才子。”林暮这样自信,林海憋不住笑意。“稳当点,你兄弟俩就是兄弟俩。别在府里传出去什么了。”
外面一声轻呼,是林晨。然后是林旻的声音,“二哥,二哥。”
林暮出去,马上就回来了,“爹爹,二哥哭了。”
“叫你二哥进来吧。” 这些孩子,唉。
林旻和林暮俩,把林晨拉进来。林晨哭得眼睛红红的,甚是不好意思。
“爹爹。”
林海怜惜地拍拍林晨的肩膀,这孩子是把压力都藏心底了。
“晨儿,你是个好样的。殿试好好考。”
“是,爹爹。”
林海把仨儿子留在书房聊天,和他们细说殿试应该注意的。直到月上中天了,才放了儿子们回去,叮嘱儿子回去好好睡觉,待贡院明日出榜。
第291章 林海154
殿试; 圣人点了林旻做状元; 没人有异议。圣人喜欢连中三元的吉利; 又是林阁老的儿子; 没谁那么想不开,要挑战圣人和林阁老。对于探花,惯例是在前十名里; 择一相貌英俊的。可圣人看过殿试的林暮后; 再让他选探花; 这一届三百名进士,他觉得除了林暮,没谁能担得起探花的名头了。就连林旻; 也赶不上林暮。
圣人点了状元,榜眼; 传胪 ; 然后留下探花空着,把前十都排出来了。
“如海啊,林暮才貌双全,朕若有适龄的公主; 一定要召林暮做驸马。”
圣人这话一出,所有人看着探花那处的空白,都明白了圣人的意思。
林海对圣人一掬手,笑曰:“老臣谢圣人抬爱。”
“林大人; 你可不显老啊。”
圣人和林海东拉西扯了好一会儿。参与会试阅卷的; 都是久经官场的; 谁也不肯开口,替圣人把探花的名字叫出来。
圣人不见有人接话,脸色就不好看了。最后还是程荫给圣人找台阶来了。
“圣人,臣看林暮会试是三十多名,殿试的名次是二十多,倒是可以做探花”
圣人一笑,提笔就把林暮的名字,添到探花的位置。
“繁森的提议好,也只有林暮,才担得起探花的。”
会试的阅卷官:……
算你们狠。
当今点完了新科三鼎甲,看众臣的一幅呕血的不甘样,却没人敢出来反对自己。欣喜不已,大度地发话,看好谁家的闺女,娶谁家的,今年不再指婚了。
山呼万岁声,这可都是诚心诚意的。
林海大喜,纪氏听了更是欢喜,谁不想自己挑媳妇?虽是当今说了不指婚,林海和纪氏商议了一番,还是确定第一条要姑娘好,第二条家事别太出挑。
新科进士夸街后京里问林晨的人更多。无它,林晨的朝气蓬勃、磊落气韵,任是觉得这孩子的举业,不如他俩个弟弟的人,见了林晨,都觉得心里愉悦。再说啦,林晨虽是二甲的倒第二,那也是二甲,也考上庶吉士的。
纪氏很辛苦了一阵子,和林海反复商量,给林晨择了鸿胪寺卿陶家的嫡长女,敲定了婚期。
鸿胪寺卿陶大人,是个很有内秀、外表又甚是圆滑的人。林海觉得自己要是没看错人的话,陶大人迟早也会入阁。
这中间,林暮的婚事,纪氏也一道看了。林暮俊美的,能让当今说出要召驸马的话,来问的人甚多。
程荫很快来了林府一趟,婉转地表达了今上的意图。
今上生母宫女出身,家里只是识字的乡绅,虽太后早逝、今上的外祖、舅舅都已经去世,无承恩公的爵位,但今上也给了舅家唯一的表弟——承恩伯的爵位。
在京里,承恩伯一家低调到、像是不存在一般。承恩伯的嫡长女,今上就是那个意思啦。
林海为这事儿纠结了一晚上,林晨的婚事,暂时是避嫌了,以后的远景可期。可林暮的岳家差这么多,现在今上在位,承恩伯就如影子一般,以后……真的是提不起来啊。
林海虽发愁,可今上这意思,透过程荫来说,和指婚也差不了多少了。他只好找了林暮来,和儿子说这婚事。
“爹爹,儿子认为很好。承恩伯家的姑娘,不会嫌弃姨娘是奴才出身。”
“唉。”林海一声长叹,谁说从父亲看儿子是一样的,就是一样的了?
“爹爹,您莫为难了。儿子中举以后,和外人交往,才知道别人家的庶子过的什么日子。儿子这些年的日子,对母亲只有感谢的。”林暮笑的发自肺腑。
“爹爹,今上当初还是皇子呢,他小时候的日子,比儿子可差太远了。”
“不许胡说。”
“好,好,不胡说,听爹爹的。爹爹,这婚事就这样吧,请母亲早些去操办吧。”
纪氏听了林海说林暮的婚事,愣了有好一会儿。
“夫君,暮儿这婚事,他岳家,以后可帮不了任何事儿啊。”
“暮儿要是能趁着今上在的时候上去,也算可以的。”
这样的“指婚”,夫妻俩心里不舒服,可也只能就这么认了。
“婉容,你过去承恩伯府,可别带出什么不满意来。那样就白搭了暮儿,还得罪了今上了。”
“夫君你放心,妾身省得。”
纪氏先递帖子给承恩伯府。从承恩伯府回来,却是一脸的喜气。
“夫君,承恩伯的嫡长女,妾身见过了。那姑娘长得甚是美丽,又温柔大方,举止也不是小家子习气。听说这孩子长得像她姑祖母,去年曾进宫见过圣人。圣人当时就欢喜得赏了那姑娘不少东西,还说婚事会给安排。”
纪氏一口气说了这许多,喝了口茶接着说:“府里人口很简单,那姑娘只有一弟一妹。弟弟只有十岁出头,妹妹看着和霖儿他俩差不多大。都安安静静的。”
按纪氏的想法,如果不图岳家以后的助力,这样的姑娘,好过自己当初——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呢。而且圣人活的好好的,暮儿这婚事,结得很好。
等林暮的婚事确定了,满朝文武看向林海的目光又是同情。怪不得今上坚持提林暮做探花,原来有这样的婚事等着呢。就是翰林院里,原对林暮看不顺眼的,得知了这婚事,都转而同情起林暮来。
当然免不了,有那心里终于解恨了的,狠狠地说一声:该!
这该,也是避着人说的。
那是今上的母家,呵呵……
纪氏操办林晨的婚事同时,也一起办林暮的婚事。看在圣人“指婚”,纪氏准备的、给女家的聘礼,基本没什么相差。就是院子,也是东西的分别,收拾的一模一样的。
归荑看着眼前沉静的儿子,呐呐地说:“三公子,都是姨娘这做奴才的,拖累了你。你都是探花郎了,婚事却……”
归荑的眼泪,一串串地、从仍然姣好的脸颊滚落。
“你父亲探花郎,娶了荣国公的唯一嫡女,可如今,你……你怪姨娘生了你吗?”
“不怪。姨娘要这样想,那是当今的唯一表弟的嫡长女。要不是有这婚事,儿子做不了探花郎,该和二哥一样地考庶吉士,在翰林院读书。然后三年后散馆,最多是七品官,留在京里,就是从七品。儿子现在在翰林院就是七品官,比同年的进士,早了五年甚至更多了。”
“暮哥儿,你要是想得开,以后娶人进门了,就好好地待人家。”
“好,我听姨娘的。”
“以后,以后,”归荑咬着嘴唇,犹豫着。
“姨娘,你说。”
“以后你遇到再喜欢的人,也别生庶出的。” 归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最后憋出来一句:“娘俩都是煎熬啊。”
“暮哥儿啊,姨娘不该生你啊,让你小时候受过委屈。”
林暮坐过去,挨着归荑,搂着归荑的肩膀,一下一下地拍着,等归荑冷静了,才说话。
“姨娘,儿子最感谢你肯生了儿子。儿子也感谢姐姐。姨娘说的话,儿子一定都记得。以后不生庶出的,不生。”
“姨娘,儿子小时候受的那点儿委屈,真不算什么的。别人家的庶子,就是今上小时候,差点让别的皇子打死呢。”
归荑吃惊地瞪大眼睛。
“是大舅父救了今上。姨娘,”林暮把手指竖立在唇间,“姨娘可不能和任何人说这话,和父亲也不能说的。”
归荑连连点头。
“二哥那时候小,不懂事,姨娘看二哥这些年,是如何待儿子的。比起待四弟、五弟、六弟,不差什么的。父亲和母亲,对待儿子和嫡子也不差什么的。”
归荑点头,林暮没扭了性情,真的是全赖大姑娘和二公子。
归荑起身,从柜子深处,摸出来一个盒子。
“暮哥儿,这是老爷那年病重以后,给你和姨娘防身的。庄子和铺子,原是林讯在管,现在换了他儿子。往年账目都是报到老爷哪里,如今你娶亲了,老爷该让你接手了。你拿过去吧。”
林暮打开看看,把银票捡出来,给归荑。
“姨娘留着花用吧。”
“暮哥儿,姨娘哪里需要这些。”归荑把银票又放回林暮手里的盒子。“老爷这院子里,什么都不曾少了姨娘的。早些年,大舅老爷常来,姨娘还要避着,闷在屋里,如今老爷这书房院子,哪里还有人敢来。姨娘在这里好着呢,你回去好好过日子就好。回去吧。姨娘知道你过的好,就好了。”
林晨的婚事安排在冬月里,林暮的婚事安排在转年的三月间。而林旻的婚事,却让林海和纪氏愁白了头。
谁家的闺女,林旻都晃头。气得纪氏说:“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问你一句,你还没边了。”
“那母亲随便娶,娶回来就是你儿媳妇,哼。”
林海明白这小子的言下之意,就不是他媳妇呗。
“林旻啊,”纪氏抱怨很多次以后,林海不得不来给媳妇撑腰了。“你母亲问你,是想你以后过的好,你那是什么态度?嗯?”
林海板脸,林旻立马规规矩矩地站好了。
“父亲,母亲,儿子错了。请父亲、母亲,不要因儿子生气。”然后端了茶来。没一会儿,就又嬉皮笑脸地了。
纪氏无奈,“你说你到底要娶什么样的?也好给你看人。”
“像姐姐那样的。”
林旻终于憋出来了这一句,然后就是滔滔不绝的——
“爹爹,你看姐姐多好。武功比儿子高,漂亮,能执家,文采好,琴棋书画诗酒花都好。儿子就想娶像姐姐这样的。说文能聊得来,论武也能打得起。嗯,就是一起绣花也行。”
林旻还和林曼一起学了绣花。
第292章 林海155
林海真想和林旻说——你慢慢想。
纪氏先发话了,“旻儿啊; 你姐姐那样的女孩子; 你就不用想了。这京里的女孩子子; 只要是差不多的; 母亲都看过了。比得了你姐姐的,文官家的姑娘,没见那个有武力。娶武官家的姑娘; 你想都不用想。你还是换一个比照的。你自己不说个究竟出来; 母亲就给你选一个漂亮的,性格,唔; 就像你妹妹的吧。”
选林曼那样性格的,林旻他宁可一辈子不娶了。
林旻马上又换了一幅诚恳的模样; “爹爹; 母亲这阵子太辛苦了,先让母亲好好歇歇呗。等二哥、三哥完婚了,母亲也歇过乏了; 再给儿子看亲事; 好不好?反正儿子还小; 不差这半年的功夫?”
体贴的、不得了的孝子表情。
纪氏想想; 不差这半年的功夫。也行; 先把林晨和林暮的婚事办完。
冬月里; 林府娶了新媳妇; 鸿胪寺卿陶大人的嫡长女。新媳妇认亲的时候; 所有人都称赞,虽只是一般清秀模样的女孩子,但站在林晨身边,同样地洋溢着明朗的、阳光的气息。俩人气韵趋同,站在一起,大大方方的,宛如珠联璧合。
黛玉向父亲母亲道喜。
纪氏笑着说,“我一看到陶氏啊,就觉得配晨儿最好。”
林海点头。
而纪氏听了林海鸿胪寺卿陶大人的评价,说他以后很可能入阁以后,对陶氏就没起过要摆婆婆的谱,拿捏媳妇的念头。
林晨的新婚生活很惬意。原来他还为娶亲后,再不能每天和父母、弟弟们,一起围坐吃晚饭纠结呢。娶亲之后,恨不能餐餐只陪着媳妇吃饭了。
转年三月间,林府又娶了新媳妇,承恩伯府的嫡长女朱氏。林海等见到朱氏,承认纪氏说的很准确。朱氏女很美丽,站在林暮一起,朱氏居然没被林暮的美貌比下去。温柔大方的性格,举止行动间,也是大家姑娘的气派。而她身后站得嬷嬷,居然是皇后宫里的。
看来朱家比外面认知的,更得当今的关照。
林海赶紧把这一点,私下里告诉纪氏。他怕纪氏有些要不得的、要拿捏庶子媳妇的念头。好在纪氏一点就透,看朱氏的嬷嬷,每天陪着朱氏来给自己请安,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是怕朱氏在她这里受搓揉了。
所以,纪氏对二个儿媳妇的态度,完全是一样的。
而林暮的日子,过的比林晨更愉悦,更开心。他现在是翰林院的编修,可以天天回家住。不用像林晨做庶吉士的,要在翰林院继续读书,还要住一年,只有休沐才能回家。
林暮娶亲后,林家的晚饭餐桌上,又少了一个儿子。
林旻在翰林院混了一年的时间后,很严肃地找去林海的书房。
“父亲,儿子不想在翰林院了。”
林海挑眉,看这个想法多多的儿子。
“你想去哪儿?”
“儿子想外放。”
“你先娶了媳妇再说。”
林旻哀嚎一声,他就是看不过母亲的日日念叨,想外放的。
“爹爹,早知道是这样,儿子晚三年去春闱啊。”还能用专心读书挡一挡。
“林旻啊,你赶紧选,明年腊月,你是一定要娶亲的。你要是想等你母亲定人了,再反悔,是不可能的。”
“爹爹,有珵儿,二哥和三哥,都马上要给您添孙子了,您就先放过儿子呗。”
“已经把你的婚期,放到明年腊月,而不是明年的二月了。还不满足?那还是二月吧。现在定下来,来的及。”
“爹,爹,还是明年腊月吧。”
呵呵……
“爹爹,儿子不琢磨外放了,去刑部好不好?或者大理寺?都察院都可以。”
“嗯?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翰林院是天下读书人最向往的地方,爹爹也在翰林院修史,修了三年呢。”
“爹”林旻拖长音,恹恹地,“翰林院好无趣啊。就是读书、读书,再就是整理旧史。儿子不感兴趣,有时候看着那一库库的书,就想:都烧了,会怎么样?!”
嗬,这孩子是读书太早,读的太快,读的太多,读腻烦了。幸好他该考的,都考完了。
“那刑部有什么让你感兴趣的?”
“刑部那些案子啊。总比要从那些枯燥的圣人曰、圣人云里,翻出新意思,要有趣。爹爹,儿子猜测,圣人说那些话的时候,本来没那么多意思,都是后人附会的。有些牵强的,很没有道理。”
“交换条件?”
“爹爹,儿子明年一定娶亲。”
“好。”
对林旻现在要离开翰林院,已经接任了翰林院掌院的张昭,来林府拜见林海。
“林姑父,可是旻表弟,在翰林院遇到什么难处了?”
“彰明啊,过来坐。来喝茶。”
林海慢悠悠地亲手泡茶,张昭看林海这样举动,知道林旻不是因在翰林院,呆的不顺意而离开,放下心来。林姑父的茶,泡的极其好喝,只是很少能喝到。
“林旻啊,他啥事也没有。就是读书读够了,读腻烦了,不想再摸书本了。”
呵呵,状元郎腻烦读书了?
张昭还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
“林姑父,旻表弟准备去大理寺?”
“嗯。他对那些积案感兴趣,依着他,恨不能去做捕快呢。”
林家的几个孩子,都身俱武功,和林家孩子的举业出众一样,广为人知。不过大家都知道林阁老的夫人出身武将世家,孩子会武功,也是很正常的事儿。
张昭知道了林旻去大理寺的原因,也不再忐忑不安了。他总记得自己和张旭,刚回到京城时候,林姑父留自己兄弟住在林府,为他们俩兄弟辅导功课,又做了那许多的考前准备。这么些年后,他再回看,要是没有林姑父的那些努力,自己和堂弟,能考个同进士,就已经是不错的。
同进士,想做翰林院掌院?呵呵,榜眼想坐这位置都难呢。
“林姑父,侄儿原心里想着旻表弟的以后,以后可以接侄儿的这个位置呢。” 张昭和林旻的年龄差,也恰恰好可以的。
“你有心了。他现在太小,也许过几年想明白了,会再回翰林院,也不晚。”
也是,有个隐形首辅的父亲,又是状元,吏部程尚书又是他姐姐的公公,好像林旻去哪里,也都可以的。
张昭想起自己像林旻这么大的时候,呵呵,他那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态呢。
林海一边和张昭喝茶,一边和他说起自己的一个打算。他要汇同翰林院,确定幼童,六周岁到十周岁的男童女童,必须学习的科目。
“彰明,你不来,过几日,我也要去找你呢。今年的吏部考核,发现那些女童学过律法的,家人犯罪的少。我正想请圣人立法,要求所有幼童必须学律法。你看看翰林院,是个什么意见。”
林海把刑部考核的相关内容,递给张昭看。
当今手握朝廷大权,难免地有了些刚愎自用,乾纲独断。这事儿,说起来也有好有坏。比如,平民学堂,在当今的强力要求下,这些年就开遍了朝廷能管辖的每一个区域。百户以上的村落,必须设有学堂。有功名的秀才、举人,凡享有朝廷赋税减免优惠的人,必须承担义务教学的。而童生,要是去没有秀才的地方教书,还可以领到朝廷的禄米,享受秀才的免徭役待遇。
十岁以下的女童和男孩子一起读书识字,当初设想的只是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学早,学有余力的女童,在十岁以前还可以学完《孝经》、《律法》。
这些年下来,地方官员还有一项考核,就是统计学过律法的女童,其娘家、夫家,发生犯法的人数。
这些年统计结果,发现女童的律法学的多的地方,百姓违法现象减少明显。
张昭仔细看过,方说:“林姑父这提议好。民众从小学了律法,可避免再出现不教而诛。我附同您,一起上奏章。”
林海和张昭合上奏章,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