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笑你父王傻啊,尽做傻事。”圣人回答的声音可不小。
  太子一个停顿,要不是定力好,他得平地跌个跟头。孤是顾及什么去问的,啊?居然换来一个“傻”的评价。
  “皇祖父?”徒亘听圣人这么说太子,他有点犯傻了。父王傻,尽做傻事?才在上午的时候,皇祖父还夸父王,在自己这么大的时候,都能做什么什么的呢。
  “等你大了就明白啦。”
  徒亘现在是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了,不论是皇祖父,还是父王母妃,这么说的时候,就是不想告诉自己答案的,问也不会告诉的。于是他放弃再问,继续读折子,听圣人给他讲那些遥远的地方,都有什么特殊的。
  户部的番薯种植计划,如期推广下去了。同时太子让户部敦促京畿的基层官员,让农户扩大养猪、养鸡的规模和数量等等。
  至于铜的问题,太子召集内阁重臣商议,决定从扶桑进口铜锭。用扶桑缺少的棉布、茶叶、瓷器,还有白酒等去交换。
  时间过的飞快,太子妃在七月底又生了一个儿子,母子平安。
  圣人高兴之余,赏赐了石氏很多稀罕物,还给小皇孙取名为徒丞。
  圣人和太子把禅位、登基安排在一天举行,朝臣都能够接受。把太子的册封也安排在同一天,就有些勉强了。但圣人坚持,礼部也没法子。
  而把皇后的册封,也安排在同一天,礼部齐尚书就非常抓狂了。
  “太子殿下,都在这一天,忙不过来的。”
  太子人笑的可亲,受的话却不好听,“十月十八是今年最后的、最好的日子,总不能让孤登基以后,真的做孤家寡人,等明年再册封皇后吧?!”
  齐尚书被太子堵得无话可说。
  太子的实际意思是可这一天来,不然隔几天就办一个册封礼,还有今年的祭天,得自己带着徒亘去的,真的是累不起的。
  不仅是册封礼累,更因为移宫的人多,事儿就更多了。
  在冬月里,住在东六宫的多个妃嫔要移去西六宫和慈宁宫等。太子夫妇也要移宫,陈良娣、黎良媛跟着也要移出东宫,得把东宫腾出来交给徒亘的。
  这么多事情,把能凑合到一起的册封礼,挤在一天里去进行,忙完了大家都歇歇气,也能消消停停地过年。
  好在齐尚书脑袋也不笨,他很快想明白了太子的用意。
  礼部所有的官员,又重翻礼仪制式,制定出厚厚的礼仪步骤,太子看完以后,还是捧给圣人去过目。圣人带着太孙边念边解释,急得齐尚书差点没吊到乾清宫的门楣上,等了三天,才等到圣人应允用印了。
  礼部合着内务府的人,忙得人仰马翻,总算是在规定的时限内,准备好了所有的事情。
  斋戒、祭天后,圣人简单致词就退位成太上皇。齐尚书依礼对圣人的此生、此举,进行长篇歌功颂德。参加典礼的所有人都认可齐尚书的所言。
  然后是太子登基成为新一代的圣人,由太上皇给圣人带上十二旒冠冕。再敕封太子妃为皇后,册封太孙为太子。
  典礼结束,所有的人都累得趴下了。
  可当八百里紧急军报,在凌晨送进了乾清宫,也就由此拉开了一代帝王的铁血生涯的帷幕。


第409章 铁血帝王5
  兵部值夜的郎中见到八百里急报立即去叩乾清门,没等值夜的内侍来叫; 刚刚登基的帝王徒贤和皇后石氏就被惊醒了。
  “明允?”石氏有些惊惶地坐起来; 心里泛起一些不好的想法。
  “卿卿,”徒贤搂过石氏; 拍拍她的肩膊,这动作很好地安慰到了她。
  “别慌; 朕去看看是什么加急的军报。”
  “军报?”
  “嗯; 八百里加急。”徒贤的内力进展飞速,比石氏这修炼没几年的,不吝是武林高手与初能打顺一套拳法的娃娃的差距。
  徒贤快速地就着内侍留下的夜灯穿好中衣,他伸手从衣架上摘下外袍。这时候石氏已经从床上下来,摸过梳子踮着脚给徒贤通发。值夜的内侍听到声音,悄悄地探头查看,却发现新登基的年轻帝王已经在扣外袍的长衣绊钮。穿着中衣的皇后,赤脚披发,在给新圣人挽发。
  “圣人; ”内侍看这样子的帝后夫妻,不像是闹翻的模样,可这离起床还早着呢啊。
  “掌灯,开宫门。有八百里急报进来。”
  那内侍有点懵,徒贤略屈曲双腿,半蹲下去方便石氏帮他把冠带上。这时候他已经扣好衣服; 另一个激灵点的值夜内侍; 迅速给他拿来袜子、长靴。
  徒贤一边穿袜子靴子; 一边问这内侍,“你叫什么名?”
  那内侍赶紧跪下磕头,“回圣人,小的叫袁旺财。”
  虽是着急,徒贤也好悬没笑出来,“白天去找六福换品级,以后跟在朕身边伺候。”
  那袁旺财伶俐地又磕了一个头,啥话也没有说,爬起来就跟着圣人往正殿去了,身后跟着一串尾随的、羡慕不已的同伴。很快地新圣人喜欢伶俐内侍的消息,没过午就传遍了宫闱。
  兵部郎中周惟带着俩送军报的军卒,跟着守卫乾清门的侍卫,刚刚走到乾清宫的门口,隔着宫门的缝隙就见里面逐渐地亮起来,有细碎的跑步声奔宫门而来。周郎中没想太多,他抬手扣住巨大的门环,不等他拍门,乾清宫的宫门无声地迅速打开了。
  乾清宫的灯火一盏盏地亮起来,让几人瞬间感觉有点不适应。
  领头的内侍问道:“可是有军部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周郎中下意识地应到:“有。”
  那内侍就说:“快些地,圣人在等着了。”
  周郎中吃惊之余,立即带着那两个兵卒,跟着内侍进入正殿。只见灯火通明的正殿,圣人已经穿戴整齐,居中端坐等着自己几人了。
  周郎中上前跪倒,“圣人,臣兵部郎中周惟,今夜轮值。刚收到八百里加急军报。”
  周郎中把手里核对过火漆的军报往上一递,有内侍立即接了过去。
  “平身。赐座。”
  圣人清朗的声音,完全听不出来被人刚刚从床上惊醒的感觉。周郎中小心地坐了半拉的鼓凳,眼睛往圣人那边一扫,见十几个内侍,有章有度地站在圣人俩侧,圣人已经展开军报在读。
  “送军报的士卒可在?”圣人很快把军报看完,抬头问周惟。
  “回圣人,士卒在殿外侯传。” 周惟忖度圣人会问他们,就把人带进宫里了。现在圣人这么问,周惟庆幸自己猜测对了。
  圣人吩咐袁旺财,“旺财,叫人进来。”
  这名字听得周郎中就是一愣,他立即见到一看起来就伶俐的小内侍,脚步轻快地急匆匆出去了,俄而带着那俩个士卒进来。
  俩士卒在这一会儿的功夫,就得到了旺财的指点。俩人进来后,在大殿中间跪下磕头,异口同声地说:“拜见圣人。”然后低着头,规规矩矩地跪着,等圣人问话。
  “你俩谁知道这军报的内容,说说看吧。”
  年龄稍大一点的那个,开口说话,声音里掩饰不住的害怕。
  “圣人,十天前,从吕宋岛逃回几船报信的士兵,我们都督询问那些人,说是吕宋岛上去了一伙儿蓝眼睛红头发的洋人,守岛的胡将军见他们守不住马尼拉了,派了百人乘二十几条船回来报信,只有他们这几条小船的人到了福州。”
  徒贤点点头。
  那年纪小的抬头看圣人,徒贤注意到这人是在热带呆久的皮肤颜色,就问他道:“你可是回来报信的那几船里的一员?”
  那士兵一愣,看着圣人说:“是。”
  这是个能说官话的士卒,怪不得靖海侯派他来京城。
  “你知道进攻马尼拉的,都是些什么人吗?”
  那士兵舔舔开裂的嘴唇,哑着声音说:“胡将军说他们是从大吕宋、还有大元岛那边过来的夷人。他们的□□比不过我们,但是他们的火炮比我们的厉害,城墙被他们的火炮轰塌了几次。将军说城墙再禁不住炮击了,派我们回来给朝廷报信。另外将军还派人把女眷孩子都送去山里了。希望朝廷能把女人和孩子给接回来。”
  “好。你放心,福建水师已经过去吕宋了。你们起来吧。旺财,你带他们去喝茶,给他们弄点吃的、穿的,然后送去兵部值房等信。”
  旺财赶紧答应了就走过去,示意二人跟着他出去。
  周惟一愣,跟着起身站起来。圣人向他招手,周惟下意识地往圣人跟前走。圣人把加急军报递给他。
  “周郎中先看看这军报,一会儿有事儿要你去做。”
  这是福建水师提督、靖海侯施琅发来的军报,里面详细写了他从小吕宋逃回来报信的那些军卒口里问出来的话。在军报的末尾,有写他已经带着水师精锐奔赴吕宋,去解救被围的同袍。若是来不及,也要接回他们的内眷。
  从时间上推算,靖海侯施琅现在早已经到了吕宋了。
  今儿是因前一段时间的紧张,临时加了的休沐日。如今看来是不用休息了。如果敲钟召集朝臣议事,就会惊动京城里的所有人。
  徒贤想想,觉得还是没必要弄这么大动静。他回头看看身边这十几个内侍,吩咐道,“你们现在就分头去六部九卿的宅邸送信,再让他们派人手通知各自所辖的部门。辰正的时候,各部三品以上的官员,到太和殿开小朝会。军报的事情,可对阁老们先说一声。”
  这些个内侍齐齐应诺一声,呼啦啦倾刻散去了大半。
  “周郎中,你回兵部,去把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的军备等情况准备好。辰正的小朝会,你要做个详细的介绍。”
  “是。”
  周郎中心里激动,自己在圣人跟前露脸了。一定要把圣人要的军备资料,都准备齐全了。他恭恭敬敬地给圣人行礼告辞,有内侍过来,带着他出去了。
  等人都散了,石氏从后面走出来。
  “明允,可是要开战?”石氏刚刚躲在后面,听了个详细。
  “是啊。人家打到咱们家了,不得不开战啊。”
  徒贤顺手把军报递给石氏看。
  “明允,我怎么能看这个。后宫不能干政的。”石氏不敢接。
  “嘁。那些年要是没有太皇太后的干政,太上七八岁的时候,能理得了政事?别听那些腐儒胡说八道,在他们眼里这事儿是朝政;在我们夫妻眼里,家国天下,这就是家事儿。”
  石氏听圣人这么说话,谨慎地把军报看完,迅速递回给徒贤。
  她长叹一声,有些担忧,“吕宋离得远呢。不知道福建水师赶不赶得及啊。”
  圣人叫内侍打水,他洗漱以后对石氏说:“不论时候赶不赶得及,靖海侯的做法是对的。得把内眷和孩子给接回来。然后,那些夷人一个也不能留。”
  “可咱们的大炮……”
  “你放心咱们火炮不会比他们差的。不把这些夷人打怕了,他们以后少不了要伙同倭寇,侵扰福建沿海的。”
  石氏点头,“就是这个理。今儿这事儿不开大朝会好吗?”
  “不用大朝会,大朝会也就是多一些白站着的。要是能行,朕以后会取消大朝会的。”
  徒贤从来不觉得大朝会有什么用,实际意义多是为了体现皇权的威仪。
  “父皇西征的时候,没有大朝会,也没误事。不过,明允你要取消大朝会,还是要先和太上说说才好。”
  “嗯。你再去睡会儿吧。这时辰父皇也差不多起来了,朕去慈宁宫和父皇说说军报的事情。”
  石氏撑着说:“我回去后边坤宁宫了,一会儿小五醒了该闹了。你穿件披风,早晨凉呢。”
  徒贤点头,接过石氏递过来的披风,看着换好衣服的石氏,裹得严严实实的、带着人往后面去了。他也就带着人去慈宁宫。
  乾清宫在片刻的功夫后,就由灯火辉煌变得一片黯淡。突然的沉寂,就好像刚才的那许多人都没有出现过,那紧急军报也没有到来过似的。
  天空开始飘雪了,一片片松散的雪花,在北风中打着旋儿。小北风吹得人脖颈凉飕飕的,让人禁不住想要缩回脖子。
  圣人加快了脚步,后边腿短的内侍们,为了跟上圣人不由就小跑起来。


第410章 铁血帝王6
  我们的新圣人——徒贤赶到慈宁宫的时候,慈宁宫还是在一片寂静。宫门上吊着的气死风灯在北风里摇摆着; 晃出飘舞雪花的微弱光影; 更衬得圣人这一行人到来的突兀。
  “叩门。”
  圣人的话简短有力; 俩小内侍立即就抓住门环拍打起来。很快里面传来脚步声和喝问。
  “什么人?”
  “乾清宫; 圣人有八百里紧急军报要见太上皇。”
  里面很快把门打开了一条缝,一个内侍探头,一下子看到了圣人; 赶紧拉开大门; 跪在了门边。
  “圣人。”那内侍和开门的俩人都有点傻眼,跪在那儿发抖。
  “起来吧。往里送信去。”
  几个小内侍如蒙大赦,立即爬起来往里跑; 圣人带着人跟着进去。远远就听魏九的低声斥骂。
  “小兔崽子,都皮痒痒了不是?大清早的要是惊了圣驾; 不想活啦!”
  声音渐低; 估计是附耳在说话呢。
  圣人在正堂坐定,魏九急急地从后面过来。他见真的是圣人过来了,腿一软; 就要跪下。
  “圣人。”魏九怕了。
  “太上皇可起来了?”圣人皱眉; 平时这时候圣人早就在养心殿了。这是昨儿一退位; 就真的开始养老了?还是昨儿累着了?
  “太上皇还没有起。老奴这就去唤太上皇起来。”
  “去吧; 吕宋的军报; 莫惊着太上皇了。”
  “是; 是。”
  魏九倒退了出去; 撒丫子往后跑。
  圣人昨儿真的有点累了; 但他不放心爱孙在疲累后,再去东宫独居。就把孙子弄到了慈宁宫的暖阁里,如今祖孙俩一床,睡的香着呢。
  魏九轻唤了几声太上皇,把太上叫醒了,他小声地向太上禀告。
  “太上,圣人来了,说是有吕宋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太上皇眨眨眼睛,醒过神来。
  “吕宋?”
  “是。”
  “让他自己去忙,别来扰朕和小乳猪的好眠。”吕宋隔着海,又那么远,有什么事儿,值得八百里紧急军报的,哼!
  太上皇摆手,翻身看看孙子的睡颜,被叫醒的不愉快,立即忘到一边了。他小心地给孙子拉拉被头,缩胳膊回被子里了——他要继续睡。
  魏九无奈,到正殿把事情一说,圣人好悬没气笑了,还别扰他和小乳猪的好眠!他摇摇头,留下一句话,“等太上皇起来,你告诉太上辰正有小朝会,太上愿意就过去听听。”
  太上皇把孙子带去了慈宁宫,听了加急军报也不起来……等出了慈宁宫,圣人才真的意识到肩上这付担子有份量了——这以后的朝政,是要自己来拿主意了。
  太上皇真的是说退就退了!
  周惟回到兵部,就立即打发自己的长随快快去荣国府,把要和荣国公说的话,细细叮嘱了一边。然后开始按着圣人的要求,准备福建水师和广东水师的军备资料等。
  辰正时分,圣人准时出现在小朝会的文华殿。该来参加小朝会的朝臣都到了,尤其是兵部的,来的特别整齐。
  一番见礼后,阁臣们都被赐座,圣人让周惟把凌晨的军报,读给朝臣。然后是周惟匆匆总结出来的、福建和广东水师的军备大概情况。
  “荣国公,你怎么看?”圣人点名问贾代善这个兵部尚书。
  “回圣人,老臣建议增兵给福建水师,趁机把大元岛和吕宋都拿下。”
  “唔。其他人什么意见?”
  静默的一群。
  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这仗不打是不行的。吕宋的稻谷对西征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今这夷人占了吕宋,那等于贼人来砸自家的米缸了。
  圣人招呼俩内侍,把自己匆匆画在绢布上的地图展开,如此巨大的堪虞图,好多朝臣是第一次看到。
  “既然没有反对开战的人,现在就商量一下怎么打,打到哪里,要动用多少战船,还有物质的补给,该征用多少民船吧。”
  张太傅站起来,“圣人,老臣建议今年尚未出远洋的船只,都先停了。赚银子是重要,但夷人先打到咱们家门口,能去远洋的船都配了火炮的,这些船都征为军用。”
  在座的很多人就有些心疼了,跑一趟远洋是多少银子啊,平安回来一般就是十倍利以上,少的也有五六倍。这要是少跑一趟,损失也太大了啊。
  可是谁也不敢在这时候出头,甚至连一点舍不得的表情,都不敢露出来。
  圣人面对所有人尚未发现太上皇拉着太子,从御座后面的屏风转出来,站在他的身后,正听得津津有味呢。
  圣人点头,“太傅考虑的是。水师现有的舰艇不足,朕就是想扩大福建、广东的水师规模,也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事情。保家卫国,国安才有家。夷人现在敢把火炮对着吕宋,对我们的官民开火。谁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火炮对准了广东、福建、浙江了。所以,这一次所有的能跑外海的船只,都征为军用。”
  圣人的手指,划过大元、琉球、吕宋那一大片岛屿,画了一个圈以后,看着众臣继续说:
  “这一大片,对大景至关重要。而且,现在还要防着扶桑那边倭寇,以大元岛这一片为巢穴,在福建水师去吕宋这段时间里趁火打劫。荣国公,你调派所有能水战的士卒,去福建。盘踞在洞庭湖等地的水匪,让当地官员去招安。只要他们肯去参加海战,朕既往不咎。并按他们在海战中的表现,与将士一样地续功。这一次要把大元、琉球、还有吕宋,这一片的海盗、倭寇夷人,彻底肃清。荣国公,你可明白?”
  荣国公高声应到,“老臣明白。”
  圣人的手指慢慢地向下滑,绕过马六甲海峡。
  “要查明那些夷人是从哪里来,不掀翻他们的老巢,总是坐等夷人打上门来,太被动了。”
  群臣突然间发现,往日温润如玉、温和得像没有火气的前太子,昨日才登基,今日就爆出了比圣人更尚武的一面。
  太上皇站在圣人背后直点头,这才像自己的儿子。
  看着朝臣更是无话敢说了。
  工部郭尚书站起来说道:“圣人,虽从扶桑进了铜锭,做火炮还是不够用。是不是圣人颁旨,暂时禁止民间使用铜器陪嫁,禁止打造铜盆、塑佛像等?”
  圣人把视线投在殿内人的脸上,每一个人的眼睛都不错过地看了一遍,开口问道:
  “有人反对郭尚书的提议吗?”
  圣人等了一会儿,大殿里没人说话。
  “如果没有,内阁拟旨,发文禁止使用铜器陪嫁,禁止打造铜盆、塑佛像。让地方官员向百姓解释清楚,朝廷要用铜造火炮。还有,”
  圣人停顿了一下,“回收铜钱。明年改元不发铜钱。”
  户部陈侍郎立即问道:“圣人,若是没有铜钱,怕是百姓不便。”
  “用铁钱替代吧。”
  “这?二枚大铁钱顶一个铜板,五枚小铁钱顶一个铜板的。”陈侍郎想到用铁钱代替铜钱,会引起来的麻烦就感到头大。
  “多揣几个铁钱麻烦点,好过被夷人的火炮架到头顶的。”缮国公出面,粗声粗气地援助圣人。
  “依着老臣,谁家也别用铜盆,木盆难道不能用了吗?寺庙里的那些铜像,都该化了做大炮的。不然让那些和尚扛着佛像去吕宋。”
  没人支持缮国公,也没人支持陈侍郎,更没人反对回收铜钱。太上在西征取得的成就,已经明白地告诉了所有人,火炮、火器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
  圣人见没有反对意见,点点头总结道:“兵部进入战争准备状态,所有人取消休沐、休假。在家守孝的将官,立即夺情回兵部续职。六部九卿到文渊阁议事,兵部的所有人,也都来文渊阁议事。”
  圣人看一眼六福,六福就尖声叫道:“有事题本,无事散朝。”
  坐着的阁臣们都站了起来,所有朝臣俱整齐喊道:“恭送太上皇、恭送圣人、恭送太子殿下。”
  圣人一转身,看到站在屏风边的祖孙俩,太上皇笑得像才吃到了肥鸡的狐狸。
  有关对吕宋开战的事情,在小朝会上得到朝臣一致的支持后,六部九卿协同兵部的将官,在文渊阁热闹地讨论了有一个时辰,把该进行的准备都详细地列了出来。然后该那个部门的,那个部门的尚书把事情领回去。托太上皇多年准备西征的福气,圣人挟着太上西征的余威,很快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安排下去了。
  等群臣散了,太上皇笑眯眯地看着儿子问:“当圣人的感觉如何?”
  “父皇,”对着这样的太上皇,圣人有些无奈。“儿臣早上从慈宁宫出来,一下子觉得肩上重逾千斤。压得儿臣几乎行走不得。”
  圣人抱怨太上皇早上不搭理自己。
  “明允啊,以后莫再自称儿臣了。你往后不是任何人的臣,你要挑起大景的这幅担子了。”
  太上皇说的郑重,转眼又笑得狡黠,“明允啊,大景往后怎么走,要靠你这个圣人带路的了。是高瞻远瞩,还是盲人瞎马,全在你一念间。”
  “父皇,你肯来听,儿臣,朕的心里就有底气。”
  太上皇摇头,对孙子说:“小乳猪啊,你看你父皇,越长越像小孩子了。你父皇讲的那些,你听明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