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大,那瑚儿的婚礼?”
“继续啊。都已经准备好了的。母亲,老二,我前阵子看到理国公的那孙子不错,是理国公府的嫡长孙,比元春大了几岁。母亲您看这婚事,成吗?”
贾政听着就攥紧了拳头,紧张地看向贾母,生怕贾母的嘴里吐出一个“不”字来。
“好啊。那孩子以后可是有爵位的。不过到他承爵的时候,也该降了不少?”
“是。看他们想不想了。”
贾政听见母亲允了,心花怒放的同时想到大哥定是有了过难关的法子了,悄悄地舒了一口气。
“恩侯啊,我上次见到齐国公府的嫡次女,与珠儿的年龄也差不多,你认为这样?”
“那孩子是长房的吗?”贾赦追问。
贾母摇头,“我还真没留心是不是长房的。原没什么想法的,不然等瑚儿成亲的时候,齐国公府的人都回来,我再问问。”
贾赦点头,“这事儿就交给母亲了。是不是长房的没什么所谓。最好是长房的。”
“好,母亲省得的。”
贾赦和母亲说话,贾政跟在一边直点头,齐国公府的嫡次女啊,大哥心里还要人家孩子是长房的。真的是不是长房的都无所谓的,不然自己的儿子怎么能够得上。
贾母点头把事儿应了,扭头对贾政说:“老二,你大哥为孩子们筹划的亲事,你先放在心里,别给人知道了。”
“是,是,儿子晓得轻重的。”贾政连连保证,自己怎么敢说出去,都是高攀的不得了的人家,要是不成以后再怎么给孩子寻亲事了。
“行啦,老二,你去看好你媳妇。娶亲的时候,她别丢了荣国府的脸。”
贾赦没好声气地撵贾政。
贾政立即起身,应了几个“是”,又给母亲和大哥行礼后,脚步有点儿发飘地退了出去。
“母亲,你说王家那王子胜会向北去吗?”
贾赦很担心,他怕堵不到王子胜夫妻。
贾母半眯着眼,想想说道:“依林之孝的说法,那王子胜的媳妇绝对会出主意往北走的。可能还会让人带着差不多大小的孩子往南去,做个障眼法给金陵知府。不过出金陵往北,也就那么几条路,他们都是富贵乡里长大的,给他们一个月,也跑不了多远的。那十几组人足够堵到他们的了。”
“但愿。”贾赦长叹一声,心里琢磨的却是怎么能把这件事儿,好好地掀过去。“母亲,王氏以后不能留了。她只顾着自己的小处,还是情有可原的。可这事儿,她非要跟着林之孝一起过去,显见地是坏了心肝了。”
贾母费力地点头。
“她若是只带了她侄子出来,弄个奴才替罪,也还说的过去。她王家四口人都不见了,朝廷得了金陵的公文,必然要着落在荣国府头上。”
“母亲放心,儿子会留意金陵那边过来的公文。”
贾母叹息,“是我老昏聩了,惹出来这样的祸事。”
贾赦见母亲自责,立即出声安慰母亲。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母亲要是不派林之孝过去,那王氏会偷偷地把周瑞派过去的。等出了事,我们一无所知、更无法补救。真要那样,怕是等刑部上门了,儿子才知道是祸事临头了呢。”
对王氏可能会偷偷派人去金陵这点儿,贾母认同贾赦的说法。依着王氏的秉性,看是看不住的。
母子俩沉默,半晌后贾母开口。
“老大,你下定决心,就去做。好坏母亲会给你撑着的。怎么也会保全了琏儿。”
“好。”
贾赦信母亲做的到,他站起来给贾母深施一礼,转身离开了荣庆堂。
贾瑚娶亲,贾赦把请帖撒的满城皆是。他还别出心裁地、给圣人和太子各送去一张请帖,连几个皇子、平时点头之交的宗室,他也都送去了帖子。
圣人拿着贾赦亲手写的帖子,他看着那龙飞凤舞的字迹,字字表面规规矩矩,内里却有掩藏不住的张牙舞爪。
圣人轻笑了一声,对太子说道:“恩侯这字啊,这些年就是一个表面的规矩,内里还是桀骜不驯的。”
太子笑着回答:“父皇说的是。恩侯内里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字如其人,放在他身上,可是一点也没说错的。”
圣人把请帖放到御案上,“婚宴的请帖,还真的是朕这一辈子第一次收到的呢。恩侯这样大派请帖,是要做什么?”
太子笑得轻松,“父皇,说了你会不信的。恩侯与儿臣说‘我派了帖子,看在太子的面上,那个敢不来?哪个好意思空手上门喝喜酒?’他这是要收礼金呢。”
“这贾赦,正事不见他有脑子。罢了,梁九,给他送一份大礼去。”
梁九笑着应了“是”,下去准备。心说满朝文武的头一份啊,敢拿请帖问圣人要礼金。罢了,看在圣人要禅位了,自己也送他一份。
七皇子收到贾赦的请帖,拿去给甄贵妃看。
“贵母妃,您看,荣恩侯那狗东西,前面不肯投我,现在还敢派请帖给我。”
甄贵妃接过请帖,略看了看劝儿子。
“太子登基后,他就是圣前第一人了。送份礼也没多少花销的,他肯打开门与你往来,以后你也好找他,只做一个空头王爷,也没什么意思。”
七皇子觉得母妃说的有道理。
“成,儿子听母妃的,厚厚备上贺礼。”
与贾赦关系不睦的人,接了帖子都有一种尴尬、甚至哔了狗的感觉。户部的李尚书算是出自张太傅的门下,他对贾赦亲自来户部送请帖,不仅客气地接了,还说了说了一句到时候必备厚礼登门庆贺。
当然要必去了,太子登基了,只看贾赦与太子多年的交情,也必须去捧场啊。
户部与贾赦搭过话的,都得了请帖。
翰林院的帖子,贾赦没有交给大舅兄张瓒帮忙,反而是自己一个一个地去送,可把那些翰林学士们惊呆了。
待贾赦走了以后,都围住张瓒发问。
张瓒笑着说:“我大外甥的婚礼,我转交帖子给你们,你们得去?现在我那做侯爷的妹夫,亲手送帖子给你们,你们还怕抬举过了啊。你们只告诉我去不去?”
去,怎么能不去。冲着太傅、冲着同僚张矩臣的面子,也得去啊。更别说荣恩侯挺给大家面子,亲自送了帖子来。
第531章 红楼贾母80
贾瑚去迎亲前; 按着父亲的授意; 带着自己的那一串伴郎,去荣庆堂与祖母辞行。哎呀呀; 这一串英俊的少年郎; 可把陪着贾母坐在荣庆堂聊天的老祖母们欢喜坏了。喜得这些先到的女眷; 嘴里高兴地奉承贾母; 心里也都悄悄在感谢贾母。因为贾母把那些少年的名字、年龄、父祖挨个问了遍,还问人家订亲没有。
羞得一众少年郎,拘于礼貌不得不答。这些少年人也知道能在荣庆堂里陪着荣国公老夫人的; 都是身份显赫的勋贵; 若能结一门好亲; 将来也不屈自己。故而一个个的都拿出自己的最好仪态,在荣庆堂展示自己。
而像贾珍这样陪同迎亲、一看就是孩他爹的那几位; 就被拦在荣庆堂外面了。贾珍作为过来人,也知道荣庆堂里的那些变相相亲; 他哂笑一下,自顾自地与族人闲聊。心里明白要他们这样成过亲的人,混到迎亲队伍里; 是属于遇到难题,得他们迎上去硬抗的; 免得少年郎脸皮太嫩,被南安郡王府刁难到接不回新娘子。
最后还是官媒看时辰差不多了,到荣庆堂来催,贾母和老太妃、那些老国公夫人等; 才放了这些少年郎离开。
贾瑚的迎亲,集结了京城上层勋贵里的青葱少年,慕煞了看着迎亲队伍的所有人。有的老男人想,自家有个这样的孙子就好了;如贾赦这般年纪的则在想,自己当初也曾这样年轻过啊;至于与贾瑚年龄相仿、没排进迎亲队伍的,那是恨自己不能长得再俊俏一点儿、出身再高一点儿,好能挤进迎亲的队伍里。
贾赦在送请帖前,就与理国公达成意向,待贾珠订亲后,就给元春订亲。所以贾母等迎亲的少年郎退出了,立即就对身边的客人说:“理国公家的那个嫡长孙,真有国公的气势。”
哈哈,十五岁的少年,除了一脸的稚气,有什么啊。但贾母这一句,周围的人联想到才在贾母身边的那两个孙女,知道贾母是瞧好理国公府的嫡长孙了。大家也都哈哈一笑,同声地赞美那少年几句。理国公被边缘化好多年了,府上除了爵位也没什么了,不值得与荣国府去争抢。
而荣国府二房的嫡长女,有贾赦这个伯父撑着,也算勉强配得上。
元春早被贾母告知,让她在屏风后面看人。等她看到不逊贾瑚、贾珠风采的理国公府的少年郎,知道这就是大伯给自己定的婚事,美的羞红了脸颊,一颗芳心如小鹿在乱撞。不过她没忘记祖母交代给她的人物,让她仔细看好齐国公府的嫡次女,是不是和人、行事儿是不是够大气,那是要与她胞兄贾珠订亲的姑娘。
迎回新人,拜堂后,元春带着瑛儿,拉着几个小姐妹,在已婚妇人退出去后,溜了新房。新人一脸羞怯地身着大红喜服、顶着新娘妆还有满头的珠翠、坐在喜床上。见了这几个自己认识、比自己年龄小不了多少的姑娘们、还有俩小姑子,抿嘴一笑,示意丫鬟招待。
元春始终留意的是与自己同来的齐国公府的姑娘,与新娘子的相处、与其他姑娘的相处。可多少年后,等她明白只要齐国公府的二姑娘是个活人,大伯父都会为自己胞兄娶回去的时候,她回想起自己当初的认真劲,还是会忍不住在嘴角噙上一缕笑意。
宁荣两府大摆筵席,接到帖子的都来了,没接到帖子的愿意来凑趣,也会被安排个座位。齐国公世子、柳国公世子被贾赦一句“拜托亲家公帮忙”,哄得俩人高高兴兴地帮贾赦招待武勋。而贾敬、张瓒被贾赦委托,去招待科举上来的清流,贾政去招待兵部的下层官员。
魏九代表圣人来送礼,两柄白玉如意,一盘金锞子一盘银锞子,还有一些宫缎等。太子则较圣人少了宫缎。贾赦哈哈大笑,引了魏九和三德子同桌吃酒,对二人说:“我给圣人和太子备了回礼,那可是京城里的独一份。”
宗室来的客人就坐了两大桌。居首的是福亲王、然后是四、六、七这三个皇子,有福亲王这做宗正的老好人在,宗室都很乖巧的没有闹酒。
宗室和武勋没有闹酒,清流那些人基本是不会在这样的场合失态的。贾敬喝了一个半熏,看张瓒拉着来敬酒的侄子眼泪汪汪的,就上前解救贾瑚。
“矩臣,今个是瑚哥儿的好日子。这么多人等着瑚哥儿敬酒呢。”
张瓒不好意思,就是看着大外甥想起了妹妹而已。唉,贞儿怎么就想不开呢,好好的日子……
张瓒甩掉对妹妹的思念,他还肩负帮忙招待清流的任务呢。他和贾敬一道,带着贾瑚挨桌敬酒,挨个认人。也不知道妹夫是怎么想的,这么多人,要外甥每个人都敬到酒。张瓒很担心,今儿的酒非常好,可也是容易罪人的。
跟着贾瑚敬酒的小伴郎们,一个个喝得小脸红扑扑的。贾瑚看着还算好的。贾敬看着儿子紧紧贴着侄子,给侄子倒酒,琢磨了一会儿笑起来。
“矩臣,你别为瑚哥儿担心,他喝的那酒没我们喝的烈。”
整个婚宴很顺利。因贾赦说有回礼给圣人和太子,魏九和三德子的胃口被吊的老高,等酒宴结束,发现荣恩侯的回礼是纯酒,圣人十坛子、太子八坛子。
魏九咧嘴这么多的酒,是要拿来洗澡么?!
贾赦揽着魏九的肩膀,指着标签说:“这两坛子里装的酒,是窖藏够五年的。也是荣国府最后的两坛窖藏了五年的酒。圣人和太子一人一坛。你俩喝的也是这种酒,味道你们知道的。剩下那些就是去年的了,这就是我的一点儿心意,回宫先替本侯谢圣人和太子,也谢谢梁九等拖你俩带贺礼的那些人。”
魏九回宫后,将贾赦回礼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报给圣人。他舔舔嘴唇,回想那酒的味道,对圣人建议:“荣恩侯的酒醇厚美味很不错,就是劲太大,不能多饮。”
圣人对身边服侍的梁九魏九,从来都会宽待几分。他听了这话问道:“魏九,你喝了多少啊?”
魏九笑着回答:“圣人,老奴只喝了三小杯,再多就不敢了。福亲王说这是唯有飘香楼才有的纯酒,平日里都要窖藏一年的,都要一两银子一斤,窖藏三年的少见呢。他差点喝醉了呢。”
魏九的话,勾起了圣人的兴趣。晚膳的时候,圣人就小酌了一杯,然后大赞“好酒”,觉得自己给贾赦的贺礼,能换回来最后两坛子窖藏五年的酒,不亏。
太子听说五年窖藏的只有两坛子了,立即把自己的那份送给了圣人。
贾赦在贾瑚成婚后,收到派去北边的亲随回信,王子胜夫妇找到了。夫妻二人因风寒逝去在客店里,已经被客店老板报官、经了当地的衙门,但是王仁却不见了。贾赦亲随的赶到,也算是帮了当地衙门的忙。三个亲随一边送信回来,一边把人装殓往金陵送。
金陵知府接信,立即着人确认是王家家主后,见是荣国府派人从北边送回来的,还有死亡地衙门的公文等,明白荣国府的态度,立即送公文进京。
至于八岁的王仁,怎么找寻,就是刑部的一件小事了。
金陵知府的二份公文一起送到刑部杨尚书的案头。杨尚书仔细看了两份公文,立即明白金陵知府的前一份公文被扣,是因为王子胜夫妻逃脱呢。
如今王子胜夫妻已死,这是金陵知府确认过的。王子腾也不是什么要紧人物,王家只走脱一个八岁的孩子,算不得什么大事。他不想与气势正高的荣恩侯做对,就循常例过了这事,也不在圣人跟前提起。
不过杨尚书不想自己给贾赦的人情虚空了,到底通过张瓒传了过去。荣国府得信后,悬在心头几个月的大事落地,贾政高兴的又大哭了一场。
王氏得知自己哥哥嫂嫂殒命的经过,她也只能在自己的房内悄悄哭了几声,也不敢服丧,只换了素服,自己茹素。想到周瑞家的跟随自己二十多年,最后被贾赦弄去西北做官奴,而她娘家、夫家的所有人,也都被发配去西北了,心里暗恨,却也没有任何法子。又因自己儿子、女儿才定下的婚事,都是看在贾赦的面子上,才得的上上等人家、上上等的人才,心里百感交集、各种念头、情绪纠结,中了暑热,缠绵病榻了。
圣人的禅位大典安排在九月初,夏季也有两个好日子,但太子以圣人身体已弱,不堪难受夏季的祭天等繁冗礼仪,改为气温更适合的初秋。圣人看着太子处处为自己着想,少了几分禅位的惆怅。心情愉悦之下,把京营节度使给了贾赦,兵部空了兵部尚书、还有一位侍郎的位置,所有的武勋都瞪大了眼睛,跃跃欲试。
圣人把贾赦叫去养心殿,征询贾赦的意见。
贾赦看着亟待自己回答的圣人和太子,坦然笑道:“兵部尚书,臣认为自己可矣。兵部侍郎,要待圣人和太子抉择。”
“齐国公和理国公如何啊?”圣人问贾赦。
“太老了。不堪胜任兵部侍郎的职位。”贾赦直率的回答,不在意的态度,表明了他对二人的不以为然。
“两府的世子呢?与你年纪可差不多的。”太子笑着替圣人问贾赦。
“太子殿下,您看臣弟与他们结成亲家,那是因为他们只剩了空头爵位。但兵部侍郎是朝廷的职位,臣不能因为是姻亲就举荐他们?”
贾赦回答的大言不惭,末了加了一句,“那还不如您把官职都给了宗室呢。”
太子对贾赦的混不吝回答,哭笑不得。圣人摆手让贾赦下去了,也没有表态兵部尚书一职给不给他。
很快就到了钦天监选好的禅位大典的正日子。
典礼结束,所有参与的官员都累得半死。回府后都恨不能拽着猫尾巴上床。但此夜注定了是一个不眠之夜,子时,宫里传来连绵不断的云板叩击。
疲惫的官员们,被家人叫起来后,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匆忙赶去紫禁城。各人心里皆忐忑不安。
——谁薨了?
第532章 红楼贾母81
太上皇薨了。
禅位的当日就薨了?开天辟地了。
所有人都懵了。最难接受的是新圣人; 刚刚晋级成功的徒贤了。
内侍来报的时候; 刚刚躺在乾清宫的大床,美美与待升级的石氏分享内心欢乐的徒贤徒明允; 简直惊呆了。
他就那么呆呆地躺在龙床上; 不知所措。还是石氏先醒过味; 使劲推他几下; 唤回了他的神志。
夫妻俩赶紧爬起来更衣去永寿宫。
等夫妻二人紧赶慢赶到了永寿宫,一路上听内侍禀报太上皇薨逝的现场,心里明白这事儿是与牛淑妃有关的。
牛太淑妃是太上皇后宫里的特别人物。
缮国公在上元夜卷入逼宫事件、当时死在午门; 而后牛家阖族被砍头、流放、卖为官奴的等都处置后; 圣人对着将将二十出头的牛淑妃舍不得处置了; 只将她禁闭在永寿宫里。
牛淑妃是缮国公府众多的庶子庶女中的一员。缮国公府的男人,从立府的那老祖宗开始; 就贪花好色。一代代传下来,哪个也没少纳妾。府里爷们纳的女人多; 生的庶子庶女就越来越多,家计也越来越困窘。一些庶女就被“嫁”给富户了。而牛淑妃因为是所有的庶女,样貌顶拔尖的; 被缮国公送进宫里参加选秀。
太上皇的后宫,一向是秉承生育之功晋位。但牛淑妃进宫没多久就升为嫔; 然后等甄妃晋升为贵妃的时候,她得了淑妃的封号。依她无儿无女的、进宫还不到十年,就能到了如此高位,可想而知太上皇对她的喜爱程度。
缮国公府事件的后续; 就是太上皇关了牛淑妃。所有人都以为太上皇会贬谪牛淑妃的位分。不想半年以后,太上皇自己耐不住解了永寿宫的禁制,还常去永寿宫与牛淑妃小酌一番。牛淑妃人美、性格好,还有一点儿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就是她的酒量好到喝起纯酒像喝水一样。往日里,牛淑妃都控制着自己,只陪圣人稍稍饮半杯,也就是个意思。
今日禅位大典之后,圣人晋升为太上皇。虽然禅位是他自己做的决定,但终究有些惆怅。他带着那所余不多的五年窖藏的纯酒,来永寿宫找后宫最得他心意的牛太淑妃,颇有些借酒消愁的意味。
太上皇是属于自制力超一流的人。禅位后他自觉卸下了所有的负荷,又有美貌温柔的太淑妃劝酒。开始他还有克制,等喝到一定程度,那是谁劝少喝一口也不肯听的。梁九急得没法,使出以水代酒的臭招,被喝高的圣人赶出去跪着了。剩下的内侍哪里还敢开口相劝。
牛太淑妃把所有伺候的人,都撵了出去,陪着圣人一杯接一杯地俩人对喝起来,喝到快亥初的时候,太上皇已经烂醉如泥不能坐稳。太淑妃叫了伺候的内侍进来,帮着给太上皇洗漱,灌进去一碗醒酒汤后,太上皇醉的不知东西南北,梁九只好听牛淑妃的把太上皇扶去床上躺着。
太淑妃只留了她带进宫的大丫鬟一人伺候,这样的事情,亦是常见的。约莫小半个时辰左右,在屋外守候的人,听着屋里咣当一声的凳子倒地的声音,问了一声没应答,吓得内侍赶紧进去看。只见太上皇、太淑妃都吊在床架子上,一动不动。而太淑妃那丫鬟的双脚还在空中晃动着。梁九吓得魂飞魄散,知道自己是得不到好了,一边指挥内侍把太上皇卸下来,一边派人去请太医、通知才迁入乾清宫的新圣人。
圣人与太医差不多同时到了永寿宫。
值夜的太医战战兢兢地上前给太上皇摸脉,太上皇早僵硬变凉了。那太医看看太上皇颈下的勒痕,对圣人说:“圣人,太上皇已薨。下官看太上皇应该是薨逝以后被挂起来的。具体要仵作来验看了。”
圣人习武多年,他上前仔细看太上皇脖颈的勒痕,明显的二道勒痕。应是被太淑妃和那丫鬟勒死后再悬吊起来的。
圣人结合梁九说的他进来的时候,那大宫女的双脚还在晃动。太上皇俩人脚下没有凳子,又是先解下太上皇俩人后才去解下她的,所以那大宫女也吊死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牛太淑妃为缮国公府报仇,和陪同进宫的丫鬟一起勒死太上皇。而那丫鬟等淑妃吊死后,自己也上吊了。
永寿宫的所有人,再没有谁能想到这俩人会用腰带勒死了太上皇。
圣人与石氏俩人跪在太上皇的身前,惶恐不安。心里的想法都是,威震九域的赫赫战功的太上皇就这么去了?二人目光相接,缮国公府已经没有近支族人了,所谓的夷三族九族的,春天也都夷的差不多了。
圣人从嗓子眼里憋出“太上皇驾崩”后,就跪在床前嚎啕大哭,领头哭起太上皇来。
石氏陪着丈夫哭了一会儿,看着丈夫痛哭不已,她没法子只好自己起身吩咐筹办丧事。
宫里连绵不绝的云板声,在寂静的夜里很快传遍全城。朝臣们都惊慌失措地赶到皇宫。六部九卿、宗室贵胄都涌在宫门前等候。
秋夜的凉气,紧紧地裹挟着这些疲惫了素日的大人们。每个人的眼里都是惊恐,不仅是身体感觉到冷,内心深处也觉得冷飕飕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