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计有十郡之数,连太守都凑不齐呢,正是缺人的时候。今年再加几郡更不知要点谁去做太守了。”
虞翻这一句话就是对诸葛玄最好的良药,诸葛玄疲惫的双眼立即多了神光。诸葛亮立即俯身对虞翻就行大礼,诸葛瑾也再次向虞翻行礼,然后恭敬地送了虞翻出去。
虞翻一边往外走一边对诸葛瑾说:“你那兄弟看着很聪明啊。得空你把他带去国太那里吧,国太就是喜欢聪明的少年郎。”
诸葛瑾连声应了,略略担忧地说:“我怕孔明的才说尚浅,耽误了国太的心意。”
虞翻就说:“吕子明刚刚学全千字文,识字不到两千个,尚还跟着国太读兵书呢。听说吴侯在江都守孝的时候,也常常和周公瑾一起与国太研究兵法的。只要他肯学,不用担心以后在吴侯这里找不到好职位。”
诸葛瑾满脸感激:“谢虞功曹提醒,我今日就问问孔明的课业,明日带他去刺史府拜见国太。”
虞翻还礼后摆摆手带着自己的仆从走了。一路上他还想着吴国太对诸葛瑾这一家未免太关注太优待了,而侯爷不管诸葛瑾什么能力,就说缺郡守的话,不过看诸葛玄的神情变化,怕是那郡守就是医治他心脾郁结的良药,但愿诸葛玄病愈能担得起一郡之长。
诸葛瑾休息一日把家里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晚间把准葛亮和诸葛均教到书房考问二人的课业,发现俩个弟弟的学业都没有耽误。
他双手握拳郑重地对兄弟俩说道:“叔父就与我们阿翁无二,继母待我们兄弟俩也是亲娘一般。我们兄弟以后好好孝敬叔父、母亲。”
诸葛亮和诸葛均立即躬身应答“喏”。
长兄为救一家人舍身抗匪,在小兄弟俩的心中有着不同一般兄长的份量。
“孔明明日与我去刺史府拜见国太,看看吴侯能不能得空见你,你现在的学识已经可以去刺史府谋个职位了。”
诸葛亮听到长兄的认可很开心,诸葛均则兴奋地拉着诸葛瑾问道:“长兄年奉是多少?”
诸葛瑾有点儿自豪地说:“五百石。”
诸葛亮有点吃惊地瞪大眼睛,诸葛均很开心地咧嘴笑起来。从到荆州以后他们一直很紧张,就是偶尔添件衣服,阿娘都要算计了再算计。诸葛亮比他大一点,知道的事情多一些,就对诸葛瑾解释。
“叔父的官奉要养家,还要给阿姐备嫁妆,阿娘日常就得多做计划。”
诸葛瑾立即就明白了为什么叔父一行十来个人,行李那么简单,怕是准备这三辆牛车都费了不少心思才筹备到。
“大兄,牛车是二位姐夫各送了一辆,后来蒯家又赠送一辆。”
诸葛亮似乎看透了诸葛瑾所想,立即给他解惑。
诸葛瑾笑着拍拍诸葛亮的肩膀,“孔明,在家里就罢了,出去了有时候看穿了别人心里想的什么最好不要说出。”
诸葛亮点头,“大兄我明白。”
他早知道任何哪一个人,都会忌惮能看穿自己心思的人。可现在是在家里,在长兄和弟弟面前。
第二天诸葛瑾带着诸葛亮去刺史府。进了刺史府,诸葛瑾看着自己的亲弟弟强自镇静的紧张模样,拍拍他肩膀说:“吴国太是很慈祥的人,你当与母亲说话一般就是了。”
诸葛亮点点头,攥紧的拳头松了再攥紧,努力掩饰下忐忑紧张。他太想取得吴国太、吴侯的认可,单是大兄一人养家,会让大兄同叔父这些年一样地辛苦的。自己不期待能有五百石,就是有二百石,最好是三百石,也能母亲松快点。
对于今天能见到史册在史册上留了浓墨重彩的诸葛亮,吴夫人心里也有点儿小激动。她叫了孙权陪自己一起,美名其曰让他见见同龄的优秀学子,同时给他布置了考题,让他根据诸葛亮的学识看诸葛亮适合什么职位。
这时候的诸葛亮也就是十六七岁的少年吧,与前几年的孙策相比,会有何不同呢?
在吴夫人见诸葛亮的这一天,曹操见到了被五花大绑的吕布。在曹操围攻下邳的这三个月期间,吕布面临外无救兵、内里军心越来越涣散的局面。
他垂头丧气失去斗志多次想投降曹操,接过都被陈宫阻拦了。
“曹贼是因为缺粮而来进宫徐州,无粮草以后他自会退兵了。”
对陈宫,吕布是相信他又怀疑他。如果事情都按陈宫说的去做,自己必然不会落到外无救援的境地,怀疑他就是妻子说的曹操待陈宫如父母办尊敬,陈宫还不是背叛了曹操?陈宫不值得相信。
就在这样的犹豫中,围攻三个月下邳的曹操急躁了,他决水围城,领吕布军中立即军心大乱。早有投降意愿的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绑了陈宫降了朝廷。
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的攻势知道大势已去,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但左右不忍,吕布就下城投降曹操了。
曹操的亲卫把吕布捆得紧紧的押到曹操跟前。
吕布拜倒,“布甘愿降明公。可否松绑?”
曹操回答吕布道:“缚虎不得不急也。”
吕布诚恳地对曹操说:“明公所担心不过是吕布这个人,现在吕布已经投降与你了,不值得再担心。明公得到我这样的勇将,由我率领骑兵,明公率领步兵,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吕布的话打动了曹操,曹操想到在江东的那只小疯狗,捻须犹豫起来。
刘备在一边看到曹操犹豫了,心里对吕布的仇恨简直要把目光化作了实质的钢刀,把吕布千刀万剐了。
就是这个三姓家奴,害得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基业成了烟云。
于是他对曹操说道:“明公可还记得吕布怎么侍奉丁原和董卓吗?”
吕布大骇,对刘备说道:“昔日我救你与性命危殆之际,如今你要诳明公杀我?小人之言最不可信,明公请查。”
曹操本就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有人辜负我的秉性,立即摆手让人把吕布推了出去。
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同拒降的属官陈宫、高顺的头颅一起送往洛阳,到皇帝那里去请功。
一代枭雄猛将,就这么身首异处,死在刘备的手中
事后荀彧与曹操说起刘备,“明公,刘玄德记仇不记恩,其心思歹毒,不可不防。”
曹操眼神晦暗地回答荀彧,“文若,那刘玄德最好别漏丝毫的蛛丝马迹……”
二人瞬间达成了一致的意向。
第691章 691、武烈皇后37
诸葛亮与吴国太探讨了约有大半个时辰的《左氏春秋》; 在一边听着的孙权开始还能够插话进去,慢慢就闭嘴只能听母亲与诸葛亮一来一往发言; 从《左氏春秋》谈到《吕氏春秋》中的《恃君》。
“君道不废者,天下之利也。故废其君; 而立其行君道者。君道何如?利而物利章。故为天下长虑,莫如置天子也;为一国长虑,莫如置君也。置君非以阿君也; 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 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德衰世乱,然後天子利天下; 国君利国; 官长利官。此国所以递兴递废也,乱难之所以时作也。”
吴国太慢慢把《恃君》中这一小段背给诸葛亮,就见诸葛亮皱眉思考了好一会儿才说话。
“国太是要行废立之事?”
好一个心思敏锐的孔明。
吴国太皱眉,“废立之事不好妄论。从何进乱宫,黎民百姓陷入困乱已经十年余。更不提早先的灵帝当政的那些黄巾军了。孔明你认为天下应该这样下去吗?”
“自然不可以。”
诸葛亮这十来年颠沛流离的日子让他认识到天下必须要稳定; 可荆州的刘表利用五姓之间的矛盾; 求得了暂时的微妙的平衡; 一旦有一家衰微或者做大; 这平衡打破了对荆州就是灾难。可扬州呢,听长兄讲一切寄托在吴侯孙策身上。
诸葛亮瞟一眼在边上陪坐的孙权; 这二公子课业一般,只是普通人之智质。
“国太是以为天子无机缘定鼎汉室河山了?”
“机会不大。若是无伯符领先纳贡,天下十四州竟无一州肯奉养天子。食不果腹衣布遮体坐困愁城待外臣供奉; 你认为他可有能力挽救已经倾颓的汉室?”
诸葛亮再度陷入了沉默中。
良久以后,诸葛亮慢慢抬头问道:“国太可是要蚕食荆州据江东之地抗二袁?”
吴国太点头。
“非此举难以留得方寸乐土与黎民。”
诸葛亮沉吟起来,想着一路踏入吴侯治区的景象与徐州、荆州的差别,想着北方舍家弃业要来江东躲避战乱的百姓,他起身拜倒。
“亮愿追随国太、吴侯为黎民争乐土。”
吴国太赶紧让孙权扶起诸葛亮,笑着对他说:“孔明,你如今只比仲谋大了一岁余,虽然你诸子百家读了许多,但是我安排半天学习,半天跟在吴侯身边做书记可好?”
诸葛亮赶紧再度躬身致谢,能在刺史府谋到一个职位、还是吴侯身边的书记太好了。从叔父病倒,自己就想在荆州谋到一个位置担起养家的责任,可是竟然连接替叔父做一个属吏都难。
吴国太让孙权还礼,“既你同意了,仲谋每天早起与伯符练武,你愿意就和他们兄弟一起操练,上午就跟在伯符身边做事,下午你俩个就一起读书吧。讲课的人可能是张纮、张昭,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某方面能力超卓的大人,还望你有闲暇提点提点仲谋。”
他立即认识到吴国太的安排,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诸葛一家也是最好的。
孙权看了母亲与诸葛亮的一番对答,心里已经折服在他的课业比自己优秀了。赶紧对诸葛亮施礼。
“请孔明兄不吝指教。”
半上午的对答,诸葛亮得了一个全天候的同僚加同窗,然后他与孙权辞别吴夫人,去孙策身边开始做书记官的生涯。
晚上回到家里,诸葛亮把一天的经历讲给叔父、继母、诸葛瑾和诸葛均。诸葛玄虽沉疴日久、旅途又很辛劳,但他先是解开了部分心结,如今见诸葛亮竟然也得到了刺史府里的书记官,虽然没有品秩,但是跟在吴侯身边做事,还愁以后没有前程?而且每日下午还能与吴侯府里的公子们一起读书,这可是吴侯看重子瑜兄弟俩个了。诸葛玄越想越开心,整个人如同枯木逢春般地焕发出生机。
“子瑜、孔明,你们得吴侯器重,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事。”
“喏。”兄弟俩赶紧站起来应道。
诸葛瑾待诸葛亮把他一天的正事说完后,才说起对诸葛均的安排。
“张子布今儿问起阿均的课业进度,然后说吴侯府里的小公子们甚多,刺史府的属官有年龄相仿的子侄儿郎,都跟着他们在一起读书。每天辰时开始读书,辰正刺史府备早膳,午正也有饭食,嘱我明日将阿均带过去。”
小谭氏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她擦去眼角泄露心事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哽咽起来。就半个月的时间,家里从快要绝望的绝地,一下子落到蜜罐里了。
“子瑜,幸好你来了东吴。”小谭氏发自内心地赞扬诸葛瑾。虽然这继长子不如孔明和阿均与自己亲,可他从来待自己也恭敬守礼没有怠慢。
“大兄,幸好你得了吴侯的器重。”
诸葛均很高兴,明天他就有了新同窗,他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与新同窗一起读书了。
诸葛瑾想说是吴国太器重自己更多一些,但他抿嘴咽下了心里话。对吴侯来说,吴国太是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他们母子情深,自己还是不要在这时候说扫兴话了,相信依着孔明的聪明已经看出来了。
这一年的南北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兖州的曹操终于得了徐州。压抑在他心头的对徐州愤恨,容不得他继续憋着了。
他也怕把自己憋出来毛病呢。
于是下邳在被曹操引了引沂水、泗水灌进城里去,然后再被曹操攻破后,遭遇了再一度的屠杀和抢掠。
曹操和他手下的军卒发泄了几天后才冷静下来,他发现事情做得过了,可是后果已经是他不能面对的了。
“人屠”成为曹孟德的别号,在短时间内再度在大江南北传响,成为能止住小儿夜啼的恶名。
荀彧收到东吴的孙策辗转送来的一封信,里面只有酣畅淋漓的几个泼墨般的大字——荀氏,人屠主谋。
荀彧晃了几晃才没有跌倒,他明白这是孙策在逼自己做选择了。如果自己继续辅佐曹操,那么用不了不久,给曹操出主意屠城的人就是荀氏,荀氏就要被永远定在“人屠主谋”的名号下。
让自己弃了曹操去江东?荀彧舍不得自己在曹操身边谋下来的位置。几年下来,他已经成功从谋士的地位,转到内政治理方面。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张良的位置,转成了萧何的位置。
舍不得舍不得!
可荀氏的名声呢?千古史册的身后名呢?荀氏后人该怎么办呢?
荀彧急忙派人把荀攸请来商议,他与荀攸是同族的堂叔侄。荀攸更多喜欢隐藏在幕后出谋划策,甚少在人前开口。这两年反倒是郭嘉在曹操跟前更得其青睐。
荀攸看着心急难耐的荀彧说道:“叔父难道被这虚名恐吓住了?依公达看来不理会也就是了。”
荀彧看他完全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忍着气说道:“我荀氏千百年的名誉,决定与你我二人身上,你说不理会就可行的?!主公为什么得了‘人屠’的别号,还不就是这竹纸把一屠徐州、二屠徐州之事于天下间宣扬?就是以后匡扶了汉室,又岂能抹去这污名。”
“可是几番屠城都不是你我的主意,前番你只是帮明公守兖州,此番我也只是出主意那吕布。这样的污蔑之事与我们无关。再说了,主公以后得了天下,自然能够找出竹纸的东家,在史册上‘澄清’这屠城等等是其污蔑。”
荀彧发现自己与族侄荀攸是没法交谈了,他认识到俩人之间最大的分歧所在,自己是盼着曹操能够做大、然后匡复汉室。荀攸也是盼着曹操能壮大,但是他是期冀曹操能够得了天下。
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说的就是这般吧。
荀彧病倒了,所有的军政大事他都没法起身办理,曹操不得不亲自过问很多的琐事,一时间忙得昏天暗地,倒也是无暇顾及“人屠”之事了。
荀彧的病倒是曹操认识到他对自己的不可或缺,于是曹操指令自己能请到的最好的郎中,来为荀彧诊治。
几个郎中回话都说荀彧是心有郁结,情志不畅所致。
曹操觉得很莫名其妙,他很关心荀彧,连着几天没事儿就泡在荀彧的房间里。
“文若,你心里有什么事儿想不开的,你与我说,我替你办了。”
荀彧苦笑,“彧无事,过些天自然就好了。”
他在心里后悔,后悔对程昱的做人肉脯假做无知;后悔竭力帮曹操保下了兖州三县;后悔不曾劝阻了曹操的第一次屠城,以至一再发生屠城之事。
可是荀氏阖族都在兖州呢,自己没办法带领全族脱离曹操,什么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荀彧是先尝到了。
曹操能信才怪呢。可荀彧不说,曹操也没办法。
曹操只好问计与荀攸。
“公达,文若病势凶恶,他是为何事郁结在心?我问了他几次他都不肯说。”
荀攸看曹操是真的关心荀彧,而荀彧不说自己就更没有替他说的必要了。
“明公也知我与叔父关系一般,我因他病了才去看他,也没问出来是因何发病,却不料病势越来越沉重了。”
于是众人眼看着荀彧失去了生机,一日日地渐渐枯萎下去。
第692章 692、武烈皇后38
曹操再度屠城; 这行为在洛阳引起了轩然大波。
助天子东归有大功而晋御史中丞的钟繇上书天子,建议严惩曹操屠城的行为。朝臣有不信曹操屠城之事的; 钟繇建议天子派人去徐州核查事情。
本来钟繇这人因为曹操占了兖州后,以兖州牧自居主动给还在长安的天子上表; 对曹操的印象非常好。当时李傕、郭汜等人认为曹操是想在关东自立天子,虽然派了使者来,也并非是出于他的本意。
还商议着要扣留曹操的使者; 拒绝接受曹操给天子的上书; 否认曹操的兖州牧。
钟繇出面劝阻持有这样意见的李傕、郭汜等人。
“当今天下豪强割据,各自都假托天子之命辖制一方; 没有什么人把天子方子眼里; 想着给天子上书。如今有曹操上书给天子,不管他是真是假,他心里还是有天子存在、有皇室存在的。如果拒绝了他的‘忠诚’,多天子以后再兴汉室的愿望不符。”
就是因为钟繇的这番话,曹操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拿到了兖州牧的官方文书。
所以曹操对钟繇一直是心存感激的; 并把钟繇引以为神交。
可是曹操接连地屠徐州; 有江东孙策对天子的恭敬和稅贡; 让钟繇没法把那种只要认同小皇帝,就是忠臣的理论在洛阳再搬出来了。
作为御史中丞他有责任弹劾曹操屠城这样天下皆知的事情; 如果他对此不做表态,年终考核的时候就是他的失职。
小皇帝知道曹操屠城的事情十之**是真的。他在钟繇带队离开洛阳去徐州之前,把钟繇召到宫里; 忧心忡忡地叮嘱钟繇。
“元常,曹孟德屠城之事恐怕不假。但你一定不要与他在徐州对上。你一定要记得,朕只盼着你平安回来。”
钟繇知道天子这事对自己器重,挂念自己的安危。他再三向小皇帝保证,一定会平安回来,才在小皇帝的目视里离开洛阳残破的皇宫。
钟繇领了几十人的官员去徐州,目的就是考核曹操是否有屠城之事,队伍里中间信与不信的臣子各自参半。
好在洛阳离徐州不算远,一路上都很太平。可当他们这行人刚踏入徐州的地界不久,就看到了路边未及掩埋的尸骸,还有不少随意丢弃在旷野的白骨。开始的时候钟繇他们还停车,让护卫的军卒去掩埋新旧不一尸骸、凌乱的白骨,慢慢地钟繇意识到他们做不完。
沿途的尸骨太多,就只好先那么暴露在荒野上。
坚持曹操没有屠城的官员,在经过一个个荒芜人烟的村镇、看到那些被大火烧塌的断壁残垣,都闭嘴沉默起来。
他们不敢否认这是兵祸的屠杀,连推脱到一般的流匪所为都牵强。那累累的白骨和一些身上还有布丝的尸骸,都在不语中说着徐州这几年的遭遇。
在曹操为其父报仇前的徐州,是没有经过战火的□□的乐土,是汉室北方少见的几个富庶的地方,而今满目苍夷、惨绝人寰的景象……
徐州百姓到底是经了怎样的人间炼狱的残酷!
钟繇带队来徐州核查屠城之事,还没有出洛阳呢,曹操就得到了信报。想到对自己一直都很友善的钟繇,曹操略略放了点儿。他没法堵住徐州的百姓悠悠之口,只能期冀钟繇会为他遮掩一二。为此曹操把刘备又推回到徐州刺史的位置上,摆出自己只是替刘备张目、替刘备夺回徐州的样子来。
刘备立即命关羽驻扎在下邳,自己带军又回小沛驻扎去了。
张飞不解,追着刘备。
刘备掩面叹道:“三弟,非是我不想在下邳,实在是触目伤情,不敢在下邳。若是我能护住徐州抵挡住袁公路和吕奉先,下邳哪里会十室九空啊。”
是的,钟繇带队的朝廷官员看到的就是下邳十室九空的局面,还有下邳城里被大水淹过以后,街道上来不及清除的淤泥、来不及送到城外掩埋的尸骨。
明白一些医理的人知道,随着天气回暖、气温上升,这妥妥是疫病爆发前最常见的。考察队在下邳只停留两日,就匆忙离开。还是钟繇提醒关羽,要立即把尸体运送到城外掩埋了,把下邳清理干净,免得爆发疫病。
关羽对钟繇等人的话虽然半信半疑的,但是他不敢拿疫病之事来验证真伪,于是立即带领军卒开始清理下邳。
钟繇等人心事重重地离开徐州,谁也没想到徐州会是这样。他们回去时候的心情比来时沉重了很多。徐州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就是与曹操交好者,也难开口为曹操说话。
再要说曹操能够匡扶汉室、挽救汉室与倾颓,那得是不怕冤魂半夜来找的。
诸葛玄带着家人离开了荆州去投奔在江东的孙策帐下的诸葛瑾,这事情如同微风掠过林梢,只在蒯家和庞家有小小的声响,然后就迅速恢复为平常了。
蒯良认为刘表把诸葛玄的大侄女嫁到蒯家,就是为了拉拢蒯家。蒯家确实也因为联姻,在刘表跟前得到足够的地位和权势。而蒯祺与诸葛氏夫妻俩这几年小日子过的恩爱,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不仅诸葛玄和蒯良认为这是很不错的一个联姻,就是当事的夫妻二人也同样这么认为。现在诸葛玄眼看着是有一天没一天地在数日子了,他愿意把诸葛亮兄弟交托给他们的亲兄诸葛瑾,而不是交托给蒯祺夫妻,那也是应该应分的事情。
蒯良认为诸葛玄很明白道理。
所以他在蒯祺赠送了一辆牛车后,怕诸葛家一辆牛车难以安顿重病的诸葛玄和小谭氏,不仅又加了一辆牛车,还附赠了两个部曲,命令他们要把诸葛玄一家好好地送到曲阿,也是尽到了姻亲的应有之义。
这也是蒯良虑事周全的地方 。
庞德公是外出回来才得知诸葛玄一家离开荆州的消息。他叫来儿子庞山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