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3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的君臣关系要变了。
周嘉漠看着与新君斗输了而悻悻的方从哲等人,唇边逸出一丝微笑,这种众人皆在庐山迷雾的感觉真好。
礼部的登基仪式很庄重,就是改变的那部分看起来有点儿折腾人。
朱由校在寅正就被叫起来沐浴,然后身着孝服到寿皇殿的光宗灵前祭拜。要在光宗的灵前念一篇祷文,这事儿被指给了刘时敏替朱由校念。朱由校只需要配合着跪在指定地点磕头。
刘时敏替他念完就算是受了先帝的皇命。然后还要到神宗的灵前磕头,又是刘时敏替他念祷文。
回去乾清宫换上天子的衮冕服,走到早已经准备好的皇极殿,行告天地礼。跟着在礼部官员的指引下去奉先殿谒告朱家的祖宗,要在神宗皇帝的神主前、神宗皇帝的元配皇后神主前、此身的亲祖母神主前,各行五拜三叩头大礼。
再接着给光宗的神主行五拜三叩头大礼。给此身的嫡母光宗皇帝元配皇后的神主、此身生母的神主,各行四拜三叩头大礼。
磕得昏头昏脑了,再走回乾清宫即位。
这让经过几天锻炼的朱由校感觉很疲惫,心里暗自庆幸只加了去寿皇殿的部分,礼部尚书没加要给朱家历代皇帝皇后都行五拜三叩头大礼,否则他非掀桌了不可。但是还要打点起精神头接受百官的朝贺。
礼部原来的仪式里是没有去寿皇殿的,登基仪式也是在文华殿举行。但是孙如游临时改变主意,说先帝就是在文华殿登基的,不太吉利。但是历代皇帝登基所用的皇极殿、神宗登基的中极殿、还有建极殿都被烧毁了,文华殿偏位与皇城一侧,不在中线上,所以登基大礼在举行前的前夜,由文华殿移到乾清宫。
朱由校默认了礼部的安排,由孙如游一个人说了算。
等朱由校再度踏进乾清宫、在鸿胪寺引进乾清宫的执事官礼赞、《中和韶乐》的伴奏下升座的时候,他恍然觉得自己到了陌生的地方了。
乾清宫殿前身着朝服的文武百官,跪着行五拜三叩头礼的群臣中,他认识的没几个。
宗室的代表就只有光宗的俩兄弟露脸,必恭必敬的瑞郡王朱常浩和惠郡王朱常润。然后是勋贵,文臣武将。行罢叩头礼的百官尊着礼部的指使,重演一个月前神宗登基的程序。
直到礼部官把诏书迎至到礼部,颁行天下,登基大典算是完成。
然后天下人惊惶地发现,新君登基没有大赦天下。
第775章 木匠皇帝30
登基大典顺利进行了; 可是没有大赦天下的“顶牛”后遗症,隔日就在被划去都察院的那些给事中官员里发生了。
批红被被六科给事中封了回来。
这使得朱由校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都察院。
张问达指使那些六科给事中做的吗?都察院要借助才划过去的六科; 成为朝廷最大的权利机构、揽大明的实权?这是最开始涌上朱由校心头的疑问。
看来大明的皇权受到的掣肘牵绊有点多啊。
刘时敏看着沉吟不语的新君有点儿不安; 心想新君是才登基的少年郎,能不能撑住啊?这些人是不是心怀鬼胎; 要把新君逼到和神宗老皇爷一样的境地?
那可就会害了大明的百姓了。
刑部尚书黄克缵也听说了都察院“封驳”批红的事情; 他急忙忙地去都察院找张问达。张问达原是刑科给事中。
“德允,都察院‘封驳’批红是怎么回事儿?”
张问达也为给事中的不晓事挠头呢。
虽然前天他附和了方从哲依惯例要大赦天下,后来回头想想新君说得也有道理。不说祖崩父殂逝在一月内连着的两场丧事; 单是那些做了恶事之徒,连续减刑甚至得以释放,就让人心里不舒服。偏还要新君在这样的时候; 给恶人送去欢喜的机会,是有点儿勉强少年天子了。
黄克缵捋着长须缓缓道:“德允; 老夫略长你几岁,就在你这里充前辈说几句闲话。”
张问达立即起身施礼,“绍夫兄; 你是万历八年的进士,而我迟了你三年; 你是正经的前辈呢。请说请说。”
“不是老夫要干涉你都察院的事务。而是六科利用‘封驳’的权利; 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张问达点头,票拟、批红走的是正常处理程序,而六科的〃封驳〃也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的权利。
“绍夫兄,我明白你说的意思。给事中的‘封驳’权限不限制; 以后内阁、天子、所有朝臣就要看给事中的脸色行事了。”
“你明白就好。他们这是欺负新君年少,想把天下大权揽在手中呢。今日不过是借着微不足道的小事来试探。老夫最担心的是新君与神宗的性子太像,执拗顽强,要是学神宗三十年不上朝,前两天议的那些事儿可就没法完成了。”
俩人正说话呢,吏部尚书周嘉谟找了来。也是为了六科“封驳”之事。但是在周嘉谟的眼里就是给事中做的好。适度地提醒了天子,六科虽然被划去都察院了,但是六科的职权还在,不存在圣旨可以直接出宫门之事。
然后张问达就看着周嘉谟和黄克缵争起来。
“明卿,他们这么做是要坏事儿的。”
“绍夫,你光看到可能会坏事儿了,可没看到陛下凡事要朝臣依着他性子行事的一面。如果不给他一点儿适度的提醒,以后才会坏事儿呢。”
二人说的热闹呢,乾清宫派来小宦官,传张问达带着御史的名册过去。
黄克缵看着张问达出门后,与周嘉漠一起离开都察院。边走边嘀咕:“净军能替换个王府的侍卫,是我们前几天都同意的。为什么不能替换了所有守灵的军卒,这明显是对朝廷有益处之事啊。”
周嘉漠则道:“咱们先看看新君怎么处理,要是他扛不过给事中,我再与你一起帮陛下可好?”
周嘉谟也是服了黄克缵的性子了。只要他是认定的事情,他一定会拧着把事情做成。走了张问达,自己就成了他说服的对象了。
还说新君执拗,他比神宗祖孙都拗。
张问达跟着小宦官到了养心殿的正殿。刘时敏引了出来说:“张大人来了,陛下将日常处理政事移到这里了。乾清宫做大朝会所用。”
张问达点头赞天子一句,“陛下这安排好,司礼监值房就在偏殿,看折子也不用来回跑了。
刘时敏笑笑,“大人所言极是。”
跟在刘时敏穿过正殿的东间,见新君正在描红。他上前给新君行礼,朱由校笑着说:
“免礼。张卿看看朕这字描的可好?”
张问达凑到御案前一看,立即赞道:“好!力透纸背啊。”
朱由校搁下笔,小宦官上前把习字的描红帖子等收走。
“六科给事中划去都察院以后,御史可够数了?”
张问达心里立即敲响了警钟,他低声回答。
“总人数算是够了。但是六科有他们的职责在,老臣不能将他们与普通御史一样使用。”
朱由校接过刘时敏递过来的擦手巾,把十指仔细地擦了一遍后,扔给刘时敏。
“张卿,你说朕是派东厂核对朝臣填报的隐田数量好呢,还是派都察院的御史去好呢?”
张问达就是一惊,眉头拢了拢又舒展开来。
“凭陛下的心意。老臣听陛下的安排。”
“好,那你回去。刘时敏,派人去户部官员名单,将那些矿监撤回来之后没事儿做的,还有在路上没来得及返回的宦官,都派去查验各州各府各县的官员私产。”
张问达可不敢走了,这要是被东厂查出来天下违纪的官员太多,他这督察御史就做到头了。
“陛下,臣听陛下安排。立即把都察院所有御史都派出去,配合户部清丈耕田。”
“那六科的职责呢?”
“老臣会率领留在京师的御史完成都察院的分内事。”
“还有那替换守陵军卒之事,你一并把驳回的批红处理好。”
“是。”
张问达见天子再无吩咐,行礼后跟着小宦官离开。
刘时敏的一颗心落到了实处。
“皇爷圣明。”
朱由校微微一笑,“你去看看王安,问问太医他养的怎么样了。内廷裁员你俩要赶紧拿出来名单。把那些藏奸的、贪婪的打发去净军。内廷只留忠厚肯做事的。东厂要留足两百聪明伶俐的。各家王府派去的那些是不在千人之数中的。去南京和中都的也要掂量好,是能够做事的人。十二监该合并的就合,该撤的就撤。查查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各监人数,也有个参考。那些只搂银子的监正,该裁撤就不能手软。内廷入息有限,养不起闲人的。”
“臣遵旨。皇爷,臣这就去看看王安?”
“去。”
朱由校把屋子里伺候的小宦官也撵了出去,心里想着这大明的官员,不用宦官和锦衣卫牵制就是拨动不起来啊。这张问达也有一点儿敬酒不吃吃罚酒的味道呢。
黄克缵得了天子处置都察院的手段,找上周嘉谟。
“明卿,去不去都察院看看?”
周嘉谟没心情,冷冷地警示黄克缵
“绍夫,你现在高兴的有点儿太早了。万一以后出现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大权独揽的情况,有你后悔的那一天,你哭都来不及。”
黄克缵笑道:“大明的文臣还有怕死的么?文谏死武战亡。到了那一天,自有我辈的佼佼者前仆后继。如今是我们得扶持这看起来有雄才大略的天子,实现他勾画的人人有田种。”
周嘉漠不想再说这些,转了话题问黄克缵。
“姚宗文他们你准备怎么处置?”
黄克缵有些为难,“十年寒窗也不容易,我准备将用户部的新的薪俸标准,套着那些人的品级,把用五年还清所欠的赋税作为一类,十年能还清的作为一类,再就久远的就准备削除他们的官籍了。”
周嘉谟伸出手指,“加个二十年的档次,我看好些人还不到四十岁呢。”
黄克缵皱眉,“试试看,这事儿最后的定夺权利在天子那边。有些人过的很奢华,要是有二十年的选择,怕是人人会选二十年的。”
周嘉谟咧嘴,“还清隐田赋税三年或者五年后才予升职,你看如何?”
黄克缵大笑着伸手与周嘉谟击掌,“好。我这就回去写折子,早定下来早安心。”
黄克缵的折子按流程先到了内阁。
韩爌看了以后走去对刘一燝说:“你看看黄尚书的建议,好是好,可是对姚宗文等人的处理不适合。他们要是选择二十年还清赋税,刑部就要立即放他们出来。天子因他们弹劾熊廷弼,特意派杨文儒、左共之去辽东安抚,未必会气顺的。”
刘一燝笑笑,“这折子我今儿没空看,你明天拿给我。我看完之后会转给方首辅看的。司礼监只有魏朝领着几个秉笔太监,听说在忙内廷裁员。”
韩爌皱眉,“这样不好,养成习惯会误事的。”
“这是重要的折子,但不属于紧急的。内阁明日拿出票拟,就符合程序。他们那些喜欢无事生非的人,也该吃些苦头的。”
果然隔日黄克缵的折子到了司礼监秉笔魏朝那里后,又压了一整天。魏朝赶在日落前把折子送到天子御案上,还是放在重要一挡的最底下。等朱由校看到的时候,已经是快二更天了。
朱由校叫当值的宦官,“去查查这折子是什么时候到司礼监的。”
小宦官应声去偏殿。
过一会跑回来禀报。
“皇爷,这份折子是今儿一早递进来。”
哼,果然人人都有小盘算。
内阁就把这折子捂了三天,这是在报复姚宗文等人弹劾内阁呢。
人性啊!
第776章 木匠皇帝31
在张问达把归到都察院的原六科给事中的几十位官员; 都当御史派出去协助户部核查隐田后,刑部尚书黄克缵在递上补人的奏折后,如愿地看着找上门来的周嘉谟。
周嘉谟见黄克缵笑他,故作不知; 绷了一会儿; 还是忍不住开口。
“绍夫; 天子能不费力气就拿捏住张问达; 你想不想知道怎么做的?”
黄克缵摇头,“明卿,我们只需要跟着陛下做事儿就好。我就想等着今秋的赋税解到京师了; 再多造几门火炮。”
“你呀!要是总惦记着造火炮,你该转去工部的。”周嘉谟摇头。
“我现在可不想去工部; 还是让王佐先修帝陵。你这过来是想好把谁补到刑部了?我记得方首辅在先帝的时候,曾经推荐了不少人起复。有那先期到京的; 你可要往刑部多拨几个来。积年之事累积的太多了。”
周嘉谟摇头; “我过来就是要和你说这事的。那些人多是因为‘争国本’慷慨直言而被贬谪。意气是足够; 但是都不适合刑部。派到刑部的官员,郎中以上的首要是精通刑律。你刑部真的要加人,还是从御史里挑选比较适合。”
黄克缵摇头,“从御史里选是比较好。但是你看姚宗文等人就是御史出身,可我看他弹劾别人的时候,是方方面面尖锐激烈滴水不漏,到了他自己就是丈八的烛台了。”
“你可以把这次参与弹劾熊廷弼和方从哲的人,都剔除选择啊。”
“再把六科才划过去的人也剔除吗?我要是敢这么选; 张问达会打上我的衙门来。他麾下的那些御史,得用的也就那么些人。”
周嘉谟摊手,“看看看,不是我不给你刑部派人,让你从最适合的、能接任你的苗子里选,你不敢去挑啊。”
黄克缵立即黯然,“人生七十古来稀。咱们这几个老家伙,也到了该准备致仕的时候。”
周嘉漠拍拍黄克缵,安慰他。
“老夫还比你虚长几岁呢,现在可没有生致仕的心思。先帝撒手突然,没有给少年郎的新君留下后备人手。咱们接了顾命的重任,总要为天子预备了五年后、十年后的可用之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的心思不就是怕我们中的哪一个突然不成了呗。”
黄克缵笑着揭破周嘉漠。
周嘉漠也不气恼,笑着继续说:“你明白我的心思就好。趁着新君有决心上进的时候,把有才能、心思正的人,拔擢到各部侍郎的相应位置。我建议你从都察院里挑选,也是我看那几位都不错,存了让你把人调在身边先看几年的意思。这么做,就是以后致仕了也能宽心的,是不是?”
黄克缵点头,“你说的很是,考虑的很周全。”
周嘉漠见黄克缵接受了自己建议,立即感觉轻松了。
“另外就是老夫看陛下是个重规矩又藐视规矩的。要是有哪些条律碍了他的事儿,哪怕是洪武的定律,他也会去改了的。若是有用的,故纸堆里也会翻检出来的。所以我想不如你给陛下授课的时候,着重在刑律?”
黄克缵点点头,认为周嘉漠说的很对。单看新君敢改了驸马可以领实职这事儿,就知道他是藐视陈规陋俗、胆大包天的。
“好,我先去都察院与张问达商量,不能给我一个现成的侍郎,就是能过来做郎中也好。”
周嘉漠把刑部这一头安顿下来,又去找户部尚书。他看的很明白新君是对户部的银粮重视,但新君的着眼点又不是通过在升斗小民身上盘剥获利,而是致力于建立一个对天下人都公平的赋税标准。
这就要求未来的户部尚书能够跟上天子的思维,既得有生财之道还得是品性高洁之人。
他倒是看好了几个不错的侍郎人选。从历年考核看能力都不错,人品心性目前看着还可以。但还是那句话,得与本部现任尚书投缘、才能按着天子目前的做法继续下去。他可不想选来选去的,提拔了在钱粮方面与天子想法相悖的侍郎。
户部尚书李汝华从新君莅临大宝就忙个不停。这些天每次见了周嘉漠都是要补人。如今见周嘉谟肯来户部,立即让自己的长随去沏自己最爱的好茶。
周嘉谟见李汝华熬得两眼满是血丝,心里顿生愧疚。
“茂夫,你这么做可不成。事必躬亲会累垮你自己的。”
李汝华接过长随送上来的热面巾擦了擦天,然后舒服地长叹了一句。
“明卿,我这几天虽然很累,但是心里很爽快。只要想依着陛下的提议做彻底了,就不虞黎民百姓再有饥饿了。我和你说,陛下派户部去福建取甘薯,我问了福建籍的主事,他说那甘薯亩产不须肥田,就能收获千斤以上。从万历二十几年间,此物就在福建已经遍地种植了。”
“那太好了。能让天下无饥馑,可是千秋功绩。”
李汝华轻呷了一口热茶,“有了甘薯,明年再多半数的耕地,还不需要给藩王那么多的俸禄了。只要想到这些,想到户部明年会有余银,我这户部尚书才算是称职了。”
周嘉谟的心里对李汝华的评价很高,这就是一个做实事、不党无私的君子。
“我知你能干,只我见到的这五十年的户部尚书里,最后能名存青史的你一定是头一个。”
李汝华摇头,“明卿不是我能干,是我的机缘好。虽然我入仕比你晚,也有四十年了。说句推心置腹的话,就是先帝执政,会不会这样查隐田,会不会皇家一体缴纳赋税?就是张太岳自己还是阡陌相连呢。对了,我问你要的人,你可能最近派过来?我和你说,坚决不要那些名头响亮不会做实事的。户部虽然看着人多,但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人都要担着一省的事务呢。”
周嘉漠从袖袋里抽出那页户部侍郎和郎中的备选名单,递给李汝华。
“这几位我看了他们的历年考核,都有主政一方的经验。目前看人品可以,才能也符合你的要求,到底能不能适合你的户部使用,那就要用起来之后才知道了。你看看这几位你是否合意,或者你有其他的人选,也不妨提出来。”
李汝华仔细看过以后,将那候选名单还给周嘉谟。
“明卿,我不喜欢东林那些人。户部这里,也不想进一个东林的。不然内部争持起来了,很快会带得整的户部分派别的。人心都在争论对错上了,我这里只要埋头做实事的。”
“茂夫,不是每个东林的人都是你说的那样。你看杨涟,这一个月不就做的很好。”
李汝华立即摇头,“不成。我听说杨涟也参与弹劾方从哲了。我知道他是先帝器重而破格拔擢的顾命大臣,他能指出先帝的过失,是不畏生死、有眼光,我那时候对他期冀很大的。
但是他缺少看大势做事的眼光。
陛下这样的性格、行事手段,方从哲做首辅是最好的。把方从哲从首辅的位置弹劾下来了,势必要廷推首辅,每一次廷推都会引起不必要的争吵,最后常常会朝臣互相弹劾的混乱,然后所有人都忘记了手里的正事要做。”
周嘉漠知道李汝华说的不错,但是把杨涟从户部郎中的人选中划掉,他又舍不得。心里为他惋惜不已,就继续劝李汝华。
“杨涟曾做过知县、户科给事中,是有名廉吏。到你这里做户部郎中,不论人品和才能,都是最适合的人选之一。我听说陛下找他去乾清宫之后,他与左光斗立即撤回了弹劾方从哲的奏折。他才入仕十三年、回朝也没多久,不同你我这样站在高位看久了这朝堂的老不死。”
李汝华见周嘉谟极力相劝,也不好不给吏部尚书面子。便勉勉强强地说:“既然你这么看好他,就让他来户部做郎中。但是我可与你说好,他要是在户部里搞东林那一套,我要找你算账的。”
“好好好,若是那样,我就把他送与都察院,与六科那些人一起做伴当御史去。”
周嘉谟见李汝华认可了一个郎中,长出了一口气。继续与他推荐自己选中的其他人。
李汝华却道:“我收杨涟是因为他是顾命大臣,别的人你再斟酌斟酌。陛下要把南京六部的人都调过来,你再帮我多参详几个。”
“茂夫,这几个我真的是反复推敲斟酌过的。”
李汝华见周嘉谟不肯让步,只好对他直言。
“明卿,我看好南京的户部尚书汪应蛟。只是无论资历能力做户部的左侍郎都有些屈才呢。”
周嘉谟膛目结舌。
“茂夫,你可真敢想。他也应该有七十岁了。去南京六部也是养老的。”
“可是陛下要把南京六部合过来,他过来做尚书不可能,做左侍郎虽然屈才,也不直接致仕要好。不然你问问陛下的意思,再问问汪应蛟本人肯不肯?”
周嘉谟只好接受了李汝华的建议,带着自己辛苦挑选出来的各部亟待补充的侍郎人选名单,恹恹地去乾清宫求见天子。
第777章 木匠皇帝32
周嘉谟宁愿先与各部尚书对增补郎中的人选进行沟通; 在达成一致的看法后,再从吏部走正常派遣的公文程序,也不愿意因派去的官员的不适合而被尚书们抱怨。
至于各部要增补的侍郎人选,那就更是慎重了。因为各部的侍郎; 他只有举荐的权利。就是各部尚书也同意的人选; 最后也必须得到天子的认可。
他常常会为一个侍郎的位置; 考核十几位符合基本要求的官员; 然后在心里按照能力、品性排出梯度,供在任尚书选择。因为侍郎不仅是尚书的左右手、要协助各部尚书处理好事务,而且还很可能就是尚书的下任人选。
所以他往往会推荐几位与尚书达成一致的侍郎候选人给天子。但是不到尘埃落定; 那是连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