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尴尬夫妻-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邢霜心道,看来这淹水的问题,是这一带最迫切需要改变的了,便心里默默记了下来,准备回去同丈夫说一说。
  又逛了一会儿,再转回去,家兴已同余老汉签好了协议,这渔村的十几个村民,皆成了贾家的佃户。
  邢霜这才对余老汉道:“既是我家的佃户,我这里也有话要说。”
  余老汉带着众村民忙要下跪,准备听邢霜吩咐。
  邢霜赶紧挥了挥手,又上前去扶余老汉,其他人见状,不敢劳烦夫人亲自来扶,一时跪也不是站也不是。
  “各位都起来听吧,我们太太不喜欢这繁复礼节。”家兴机灵,忙大喊了一句,众渔民半信半疑,但还是听话乖乖的都站好了。
  邢霜看了一圈,见这些人还有些胆怯,心中微叹,面上尽量和蔼的笑道:“各位不必多礼,这平日的规矩,自会有人来同你们交代,今日我要说之事,并非这些。”
  余老汉忙道:“夫人请讲。”
  邢霜笑道:“既都签了协议,便是我家的佃户,只要各位依旧同以前一样,勤劳吃苦,我便不会亏待大家。
  “只有几点,想同大家言明。这其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会着人将你们渔具船只皆换新换好,以便诸位增产增效,但请各位珍惜爱护,切勿随意糟蹋。”
  余老汉倒是听得懂些官话,可是这增产增效是啥意思,文绉绉的他也不甚明白。
  家兴便在一旁用粤语道:“太太的意思,以后你们都是咱们家的佃户了,她会给你们把船和渔具都换成好的,让你们多打些鱼上来,但你们必须好好爱护,不能把渔具和船弄坏了。”
  邢霜只听得懂一半,但知道自己说的太文绉绉了,对方听不懂后,她立马改了语气又道:“这第二点,我希望你们搬家,这宅子离着海近了,虽然方便可住起来不安全。
  “你们既然是我的佃户,我便要护你们安全。这房子我会叫人来建,到时也会安排车辆,每日一早你们集体一块去海边,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另外打渔回来,这些鱼类只管交给我家的家丁,也免了你们再去县城换米粮的时间。”
  余老汉听闻这位贵夫人要替他们搬家,还会送他们车,顿时激动的又想跪下,可一想起夫人不爱跪拜,赶紧忍住,只是这老泪纵横的样子却忍不住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水泥

  等余老汉把这句翻译给村民之后,邢霜不等村民如何激动,又说出了第三点。
  “这第三,虽我会替你们打点好住处,可这天灾不可避,希望你们有了新住所也要珍惜,若是发了大水,必须像主家回报。再有这淹了水的房子,也要及时修复,不可放任不管。”
  这话说了出来,不少人都有些犹豫。余老汉忙对邢霜解释道:“不是我们不想修复,只是这修复房屋每次都需要不少木材。而这一片树林砍不得,若是砍了,新安县的淹水就更严重了。”
  邢霜闻言,心里对这个村的村民好感瞬间提升不少。
  原来并非他们懒惰,而是苦于穷困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这个你们不必担心,既这新宅是我为你们建造,自然修复也是我来。你们且放心,日后这淹水的问题,也会慢慢解决。”
  余老汉和村民其实并不知道这位贵妇的来历,他们只知道有个有钱的夫人买了他们这片地。当听闻这位夫人还要改善淹水的问题,所有人都懵了,看着那位夫人仿佛看什么怪物一般。
  这个……夸这种海口,若不是个傻子?果然是内陆来的人啊,不知道海的厉害。
  只是众人也不好明说,只是尴尬的低下头去。
  邢霜知道自己说什么,这些人都不会信。她也正好懒得解释。
  一来她不想暴露自己总督夫人的身份,二来日后淹水若是改善了,这些人才会对她更加信服。
  于是当晚回去,等贾亮下了班,邢霜就跟他提起了淹水的事情来。
  贾亮耐心的听妻子反馈完,往床上一靠,缓缓道:“这也是我刚上任就要解决的问题。起先我还以为这两广总督,只是个武官。结果到了才知道,是文武皆管。
  “我来时是五月,倒还好说,一进入六月,这雨就多了起来。各县的求资都在往上报,我这里也是头疼的很。
  “听闻这个月开始就有台风,往年都是如此。今年我才上任,若是各县死亡人数比往年更多,我没法像陛下交代。”
  邢霜闻言也是担忧不已,连忙问丈夫:“那你可有对策?”
  贾亮叹道:“唯有加强各县防护,尽量多些疏通。难就难在海边堤少,这会儿的大坝也质量不好,材料简陋。
  “我有心想弄些水泥回来,可这会儿再让人运也晚了,加上水泥重,又不好海运,只要沾了水,就全废了。若是我花大价钱让人买这东西,一不小心就是在浪费国库了。”
  邢霜意外道:“难道这会儿水泥已经出现了?”
  贾亮笑了起来:“亏你还是生在英吉利的小妞,竟连这个都不知道?罗马人一直都用类似水泥的东西搭建房屋。后头英吉利有个技师,为了修复普利茅斯港口的灯塔,无意中得到了一种看似劣质的石灰岩,结果发现造出来的粘合剂比以往更强,发现这种石灰岩里含有黏土,水泥便真正问世了。”
  邢霜嗤了一声,赌气道:“这种小事历史里怎么会教,我又不是百科全书,你难道就能知道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所有事情?若不是你去了英吉利做使臣,怕是连你也不知道这种东西吧。”
  贾亮大笑起来,忙安慰妻子道:“是是是,是我胡言乱语了。我也是亲眼见过那边的水泥,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
  邢霜又道:“既他们能研究出来,没道理咱们不行。琏儿这方面是强项,交给他不就好了?就算如今的条件还做不到尽善尽美,能弄出不错的粘合剂,咱们就能把大坝做出来不是么?”
  贾亮叹道:“也不简单,这人力物力都是难题。广州繁华,但周边各县皆不起色。也难怪会被北方称为偏僻之地,只因这边发展的太不平衡。
  “加之这边人口稀少,又因贫困导致大多人可坚持不了多久的力气活。可若不从本地找人,招外来人口起码要筹备三个月以上。”
  邢霜眨巴着眼睛道:“咱们那边,但凡有了洪水有了灾害,哪回不是军人冲在前面。这保家卫国,除了为国,也要保家不是?这会儿你白养着这么多兵将,又无甚战事,为何不可借来一用?”
  贾亮倒是被邢霜提了醒,仔细想了想,那些将士们也是每日闲来无事,除了每日巡逻的将士,不当值的人确实只是每日操练一下就混日子去了。
  难得妻子提起这一点来,倒是让他茅塞顿开,他身为总督一职,难道还调不动这些兵将?
  于是几日之后,一道加急快报被送往京城。而不等京中回执,贾亮便让贾琏开始研究这粘合剂,又命各县加紧赶制石砖,以作筑堤之用。
  只是若要筑堤,就要先行实验“水泥”的强度,邢霜大大方方的把自己的地界让给丈夫做实验,并派人加紧建房,把自己海边的那群佃户给搬了出来。
  不出五日,贾琏根据父亲口述的材料,实验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别制出好几种“水泥”来,最后粘合力最好,最坚固的那种“水泥”被人偷偷运到了海边,作为实验材料。
  而新安县烧纸的石砖,也纷纷运到位置,等待开工。
  贾亮一声令下,不顾军中怨言,派遣了一支三十人的队伍到了新安县海边,开始筑堤实验。
  很快,第一道堤坝建成,就等雨季来临。
  邢霜见丈夫这些天来日日愁眉不展,忍不住劝道:“虽还不知强度如何,好歹也比那石头木头垒出来的强些,不如先让各县搭建起来,也总好过无所作为。”
  贾亮叹道:“这也不行,咱们虽有信心,可别人俱不知情。只当我是为了贪墨,故意搞公共建设,这传回京城,就算陛下不信,也会派人来查。若是认识的人就罢了,若是故意要整咱们的人,便是好事也能给他搅和成坏事。
  “我倒不怕陛下责难,只怕这城中百姓因这些争斗,白白没了防护,每年还是要胆战心惊。所以只能先拿一处做着实验,其余各县人等,我只命人疏散及时就好。”


第五百九十五章 接着说

  贾亮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他的折子才传到京城,就引来朝中众臣各说纷纭。有说他劳军伤财的,有说他滥用职权的,还有弹劾他说他在广州私购宅邸的。
  所有想拉贾赦下马的人,在这时间纷纷露出真面目来,趁着贾赦不在,狠狠地参了贾赦一本。
  皇帝坐在龙位上,面无表情的听着下头的各种弹劾,直到最后一个大臣说完,他这才抬起头来看了底下一眼,问道:“都说完了?”
  大殿上鸦雀无声,众臣这才似乎想起,贾赦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君臣关系。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是君臣,也是友人。
  只是这样的好机会,谁也不愿错过。贾赦这个浑人,凭什么就能做皇帝的心腹,他又无甚真材实料,想必就是靠着拍马迎逢才上的位。
  但众臣又不敢真的这么说出口来,这么说出来了,岂不是在说皇帝昏庸,轻信小人之言。
  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众卿方才说,贾赦劳军伤财?”皇帝冷冷的一笑,反问底下:“敢问他伤财在何处,劳军在何处?”
  底下有人状着胆子上来道:“守军职责乃驻守一方安全,贾总督不顾边疆海防安全,竟调兵去修筑海堤,简直大材小用。那海堤,只需征用些劳民即可,何需动用军队?
  “其调军建堤,无非是想从中扣下征民之费,以填其欲壑。且广州一带,早有堤坝,何需再建什么海堤,分明是其打着建堤之名,暗中敛财。
  “且方才刘大人所述,其在广州上任不过一月之久,便大肆兴建府邸。所造之处奢靡无比,莫说在广州一带,就是在京城,也找不出他那样的豪宅。
  “陛下,若他无中饱私囊,何来这些银钱私建宅邸?户部又不是没有给各地总督修建总督府,他却嫌弃不用,这是对户部不满,是对陛下不敬。”
  皇帝看了看那人,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张兴,你乃翰林院掌事,居然就这点见识?朕都要怀疑,朕是不是看走眼了。”
  张兴心里咯噔一下,冷汗顺着背脊往下流淌下去,一直流到股沟,害他以为自己尿裤子了。
  “不知民情,张口胡来,不懂内务,妄加评论。这就是你翰林院掌事该做的?”皇帝冷笑:“贾赦的奏折是直接传到朕的手里,敢问你们底下这些人,哪一个亲眼看过他的奏折,知道这奏折的内容?”
  底下的大臣皆瑟瑟发抖,心中嘀咕,虽然没看过奏折,可这贾赦的主意,不也是陛下拿到朝堂上来让人讨论的么?既然拿出来讨论,那就证明陛下还在犹豫不是?
  可看这样子,陛下似乎并不是在犹豫,而是已经下了决定允了此奏。既然如此,还拿出来讨论做什么呢?
  皇帝看着鸦雀无声的群臣,冷笑一声,点了一人道:“贾珠,你来说说,你伯父的这份奏折,可能行之?”
  贾珠不紧不慢站了出来,一躬到底大声道:“臣之见,可行。”
  底下人又大胆了起来,议论之声又响了起来,有人装着胆子道:“你当然帮着你亲伯父说话,连你的爵位都是他让出来的。”
  皇帝的脸色暗沉似水,看了看说话的人,心道自己是放任这些人太久了。
  “是谁如此大胆,陛下还未问话,就插嘴多言?”一旁的黄桂早就看懂了皇帝的表情,立刻尖着嗓子叫了起来:“殿前失宜,拖出去杖责三十。即刻执行!”
  那个嘲讽贾珠的官员,还没来得及喊冤枉,殿外就冲进来两个御前侍卫,直接把人拖了出去,就在殿外打了起来。
  竹账拍打的声音,声声入耳。再没有人敢肆意枉为了。
  “贾赦此人虽浑,可在朕的跟前却始终没有你们这么大胆的。”皇帝冷笑道:“你们当这是什么地方?集市?还是你们家后院?”
  底下再不敢出声,寂静的像在庙里一样。
  皇帝又看向贾珠,说:“接着说,为什么支持。”
  贾珠镇定的道:“回陛下,臣也曾在广州上任过一段时间,虽职位低微,但也能接触军中各将士。
  “平日里,只有负责巡逻的将士有事可做,其余将士不过闲着,虽有将军看管,但军队大了,也总有那管不到的。
  “赌钱吃酒,已成风气,又因久无战事,令军中众兵懒散颓废。这将士本该保家护国,却因和平的太久,这些人都忘了自己的本分,甚至还出现过扰民的事件。
  “贾总督所为,一来让这些人记起自己保家护国之责,二来让他们受些皮肉之苦,免得真有了战事,这些人各个懒怠的手拿不起刀,提不动枪。
  “再者,臣亲眼所见,广州一带,出广州城稍为富裕,其余各县皆穷困潦倒。并非知府不管,而是那边穷山僻壤居多,来往不便,又因年年水患,不宜农耕。
  “敢问各位大人,无所出之地,依旧要年年交税,百姓的税从何而来?臣曾派人打听,那些乡民不是以渔为生,便是种植果树。可那鲜果难以保存,无法卖到外地。本地又家家户户皆种果树,根本卖不出价钱。
  “长期以往,闭塞如斯,百姓又因水患之苦,年年遭殃受损。这种情况,若还征民建堤,才真乃狼心狗肺毫无爱民之心的昏官。
  “以军充役即可减轻民众负担,又可锻炼军中将士,避免他们懒怠失了血性。再者,还能替户部省去一笔征民之费,更可解决水患。此举可谓一举四得,实乃大善!”
  贾珠这一番话,说的皇帝龙颜大悦,心道贾珠就是比贾赦好用,这贾赦平时在朝上根本使不上力,不是闭着嘴装作听不见,就是一张嘴满口浑话,反而坏了自己的事。
  可这贾珠就不同了,张口道理闭口民情,娓娓道来,有理有据。他这番话说出来,还有人胆敢说贾赦的法子不好,那就是作证自己是个昏官了。
  果然,贾珠说完,堂上一片瞠目结舌,众人望着贾珠,心想,走了个浑人,却来了个更不好对付的。


第五百九十六章 汛期已过

  不少人都在反省,贾赦这么早就让了爵位,只怕是被人给打压坏了。早知道贾珠比贾赦还厉害,当初就该那么挤兑贾赦。至少那傻子,总比这个探花好对付吧。
  当然,朝中也不是全站在贾家对面的。贾珠此话说完,立刻有人站出来道:“陛下,贾副使此言甚是,臣也觉得,这调军一事可行。古来便有以兵养兵之例,陛下统领之后,天下太平,军队无甚可做,又不能因无事可做就解散归田。这以兵养民,又有何不可?
  “再说方才贾副使也说过,军队之责本就是保家卫国。这卫国自然重要,保家也是其职责所在。
  “广州一带年年水灾泛滥,臣上任这些年来,真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可年年皆派粮赈灾,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方才有人说,广州已有大坝,何来再建之理?臣斗胆问大人一句,既有大坝为何还年年水患严重,导致灾民无数,害得户部年年焦头烂额的拨粮拨款赈灾救民?
  “臣虽对贾总督不熟,可臣却深知,贾总督之子贾男爵乃天下之奇才。他发明的火铳,更甚西洋十倍不止,他发明的钢笔,敢问诸位谁家没有用过?
  “当初臣就纳闷,既然是贾总督上任,为何还带上贾男爵一家前往,如今倒是恍然大悟,想必是贾男爵研究出了什么新玩意,能做出比以前更好的海堤来。”
  贾珠低着头微微一笑,心道当年结的善缘,终于有了回报。
  原来这人便是当年与他同届的状元,周瑾生。
  当年周瑾生比他更早外放,去了如州做了三年知县,后又回来进了户部,如今认侍郎一职。
  也得亏户部有了这周瑾生,他精通算数,一进户部便得了户部尚书的重用。如今他的话在户部,可是很有分量的。
  如今他站出来替伯父说话,那么户部尚书想必也是要支持伯父的了。
  才想到这里,果然章炳荃也站了出来,表示支持贾赦。
  章炳荃一出来,户部各员能上朝的自然纷纷倒向贾赦这边。贾总督这是在给他们省钱呢,他们怎么能落井下石呢?
  而礼部一向不掺和这些事的,居然礼部尚书也站了出来,倒向了贾赦这边。
  “陛下,臣不如户部了解广州的情况,但臣深知贾总督此人。外界对他多有误解,他看似疯癫浑噩,可实则每一个主意都以利国利民出发,实则乃良臣也。
  “别的不说,他几次出使南洋东洋,如今开通商道,各港口码头发展迅速,户部因比我们更加知晓,贾总督的几次出航带回的可是大笔的商机。
  “再者说他以前弄出来的马桶,更是让普及了马桶的城市,大大减低了疫病爆发。陛下因该知道,这些年来,因疫病而流亡的灾民已是少之又少了。每年只有一些未普及马桶的郊区才会有疫病者,大到城镇,小到县城哪里还有什么疫病困扰?”
  礼部侍郎也赶紧站出来道:“臣也不得不说一句,方才有位大人信口开河,说贾总督中饱私囊私建宅邸?此话当真可笑!若非这位大人恨贾家入骨,口不择言,又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京中谁不知晓贾家大太太,邢氏之名?敢问这位大人,是您家的太太没买着人家洋货铺子里的东西,所以记恨在心,故意抹黑人家吗?
  “那贾总督刚分了家众所周知,又有国公留下的财产,又有夫人的嫁妆,还买不起一处宅子吗?况且那贾总督是一到地方就立刻张罗买地建房,敢问这位大人,他一到地方怎么中饱私囊?难不成那广州的官员,早早的把贿赂银子准备好了,送到他手里去了?”
  贾珠闷声低着头不语,只想发笑。
  这位侍郎的夫人,可是自己伯父的闺中密友,不帮自家伯父说话就怪了。
  皇帝看着形势开始有所扭转了,心中一阵冷笑。这些人方才默不作声,这会儿看自己点了贾珠的名,才敢站出来,可见也只是胆小怕事罢了。
  贾珠不出声,那是因为这是自家伯父,他要避嫌,反而不能出声。
  可户部那些老油条也不出声,这会儿又来说贾赦此举对户部大善,简直就是墙头草。
  皇帝心中不悦,居然大手一挥,让黄桂下旨,从今往后,两广之事允许贾赦自行做主,不必再上奏申请。
  至于贾赦所需费用,户部需第一时间核算通过,不可拖延耽误。否则耽误了大事,让广州再犯水患,就拿户部是问。
  此令一下,众人皆吸了口冷气。若是说以前还有人报着侥幸的心理,这会儿连一丝侥幸都不敢有了。
  从古至今,哪个大臣得过这样的信任,更何况还是总督一职,手握兵权。
  而皇帝则更是因为这个,才放心贾亮。
  兵权在手,他贾亮不是第一时间想着怎么跟各方拉拢关系,而是直接去解决首要的水患问题,甚至不惜动用兵权去做众臣不屑的“琐事”。
  这份为国为民之心,才是真正的忠臣纯臣。更可贵的是,他从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什么利。
  皇帝的圣旨经过八百里加急送到了贾亮手中,不过也已经迟了。
  倒不是说广州的水灾严重了,而是贾亮这边已经把水泥实验好了,开始大批调动军队,到各地建海堤去了。
  贾亮都没想到,儿子能一回就试出最佳的比例来,甚至坚固的程度,还超过了他在英吉利看到的那些粘合剂。
  再一问,原来贾琏早就在英吉利见过水泥,甚至还早有心思要把这东西研究出来,用来给自己盖厂房了。
  这一年的汛期,广州的百姓安稳的度过,虽还有些淹水,却比往年好的太多。而靠海边的居民,其实比广州还安全,因为不是城镇,积水有地方可流,只要拦住涨高的海平面即可。
  这一回,邢霜的村子只淹了个小腿,居民们甚至连山都不用上,等汛期一过,立刻就能出海捕鱼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私房菜开起来了

  但是海堤并没有达到贾亮预期中的圆满,始终还有些地方并没有拦住涨高的海水,这一年广州依然有水难,但却比往年的损失小了一大半。
  这样一个令贾亮不满意的结果,传回京城,却让京城的官员和皇帝都大为震惊。他们本以为贾赦这一折腾,就算能减少水难,肯定也还有死伤。
  却没想到,今年竟没有一桩死伤案件,只有些房屋受损。至于田地,被淹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只要没有人死,那便是前所未有的成功。
  皇帝龙颜大悦,立刻下令嘉奖两广总督贾赦,赏赐无数,又下令工部着人去广州向贾赦“取经”,将这防患之法学会,推广至各个会患水难的地区。
  本以为贾赦领了两广总督一职,是去“养老”的,谁知道他这一去,第一年不到就有如何显赫的政绩。
  不服气的人,终于偃旗息鼓了,就连想趁着贾赦失败再落井下石的人,也找不到机会了。
  京城那边,渐渐消停了下来,众人的目光从贾家的身上,转移到了别人身上。贾珠写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