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和古代名人同在-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寻常点灯?来来来,油灯什么的了解一下!
“郎君,这油怎么放?若是冻住了可怎么好。这冰灯……为啥不做成灯盏的模样?”
哎呦,平安啊,你就是没你爹有眼力见啊,没见阿玉这脸色有点不对嘛,居然还上赶着找没脸,这都什么情商?好在阿玉对于迁怒什么的,一向没什么爱好,反过来,还颇有些变通的脑子,在想到了自己出的岔子之后,猛地又为自己寻到了一门新财路而高兴。
自打他一天到晚穿越以来,毫不客气的说,真的是几乎到了只要触手可及,无论高低贵贱,凡是挣钱生意都做过了,可或许是穿越朝代,或者地位身份的缘故吧。他这上下几百年的,还真的是从来没为这蜡烛上过心。不是不愁没得用,就是已经不稀罕。
所以啊,他这一身制作蜡烛的手艺,真的,白白的浪费了那么长的时间。如今好了,据他所知,蜡烛得以普及,那是要到南唐以后了,因为后世在工业革命之前,普及率最大的蜡烛,一种是西南蜡虫制作的,还有一种就是江浙一带的柏树油脂取代动物油脂制成的,据说还是南唐烈祖李昪下令制作的。
咳咳咳,谁下令的和阿玉没关,有关系的是,这里就是江浙地区,他们还正好就住在山上,更要紧的是,阿玉可是个背下了《永乐大典》的人……这制作蜡烛什么的,很难嘛?
有了这么一个天降横财的大喜事儿,即使平安在怎么情商低,对于阿玉来说,也没了半点的影响,相反,他还乐呵呵的,十分大方的一挥手,对着平安说道:
“冻住就冻住,还能权当蜡烛用呢,多好。豪门贵胄都未必有这样的机会。点上,对了,沿着石壁,隔一段就用雪理出个半人高的基座来,上头在放上冰灯……对了,顶上在加一个盖子,要透气的啊,这样,夜里出门都容易了好些。”
是,那肯定容易,都能赶上路灯了,能不好,只是这花销的油也相当的好啊,看看,福寿叔嘴角已经开始抽抽了吧,那是心疼的。
“郎君……”
“就今天,且当我也迎一迎天官可好?”
连着封建迷信都出来了,你让福寿叔怎么说?难道说不好?虽然黄巾起义整的太大,被压制的也狠了些,可道家什么的,已经洒下了信仰种子。即使不是信徒,也未必敢随意抨击。不过是一点子油,还是阿玉自己家的,福寿叔自然是只有点头的份。
“好吧,就一晚,不过郎君,这冰……到底太凉了,你可不能贪玩,耽搁了身子,若是病了可怎么好。咱们病了还能指望你,若是你病了……这附近还能指望谁?”
好吧,这也确实是个好理由,刚有些兴奋的有点飘的阿玉立马让福寿叔给说的兴致全无了。自己之所以如此重要,原来是这个原因嘛?为嘛他听了只觉得心酸呢?几世了,从没有发现医护人员是如此的稀缺重要。
“知道了,我自己会小心的。我不动手总成了吧,平安,你去,一会儿弄完了别忘了喝一碗姜汤。”
如此坚持,福寿叔还能说啥?难不成说舍不得自己儿子?再说了他自己对于自家郎君说的冰灯什么的,其实也有点好奇的,所以索性子啊确认了阿玉不动手之后,自己跟了过去,一并弄了起来。
至于效果?看看福寿叔和全叔两个老货咧着嘴的模样就知道了。秦润和嫩娘领着山根家的两个孩子这会儿都欢呼起来了,这一个年过的,除了爆竹就在没有半点往日的乐趣,好容易多了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冰灯,他们高兴的都快跳起来了。秦润更是满眼都是星星的问阿玉:
“伯兄,这冰灯能坚持多久?能一直有吗?若是每晚都有,睁开眼就能看到光亮,多好。就像是以前庄子里晚上的大火把一样亮。”
“有灯,夜里就不怕了。”
就是嫩娘也跟着点头,那轻声的话语满含安心,道出的是最直接的感触。只是阿玉听了这话,心却猛地一揪。
他们都还是孩子,孩子会害怕夜晚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啊,即使有他这么一个大哥在,到底不是父母,到底更给予的安全感还是差了些,到底,这里不是家,他们再怎么懂事,再怎么沉默,心里依然是忐忑的。
“放心,咱们家又油,再不济还有那么多兔子油呢,明儿开始,伯兄教你们做蜡烛,以后每天都点着。”
不管了,哪怕是浪费点动物油脂呢,也不等开春寻什么柏树油了。赶紧的做出蜡烛来,让孩子多几分安全感更要紧。
“郎君……郎君会做蜡烛?”
一时感性的阿玉说出的话听到福寿叔的耳朵里,简直就是石破天惊一样。眼睛都快瞪出来了有没有!自家郎君……自家郎君啥时候什么都懂了?莫名的,福寿叔就联想到了今日郎君说的什么要给天官引路的话来。心里猛地一凛:
自打到了这山里,自家郎君似乎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再不是往日捧着书的谦谦君子模样了,一下子会了好些平日想都想不到的东西,难道说这真的是天官赐福了?那若是这样……不行,今儿晚上不睡了,怎么也要给天官好好上香才是。天官保佑啊,让我家郎君继续这么能干下去,老秦家兴旺有望了。
当当当!恭喜阿玉,洗脑出新一代天官信徒一名!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历法需要说明的是:
古代其实没有“春节”这个概念,辛亥革命后湖北军政府为推广公历纪年,这才把中国传统的年节改为春节,所以“春节”一词的历史仅仅百余年,古人将春节都叫做“年节”,而年节的历史与古代农耕文化密不可分。虽然年节由来已久,但在不同朝代,年节的日期也大为不同,而这主要是因为各朝所用历法不同而导致的。我国最早使用的历法是夏朝的“夏历”,即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农历”,夏历根据天干地支将全年分为十二个月,对应十二生肖,夏人规定建寅为正月,即每年一月为新年初始,这与现代农历并无太大差别。
成汤代夏,殷商君王改建丑为正,规定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即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如此一来,商人过年的时间就比夏人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周朝建立后又改变历法,将建子定为岁首,即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十一月初一为元旦,虽然周天子是这样规定的,然而一些诸侯国仍旧沿用殷商历法,这就导致不同地方过年日期却可能相差一个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各国采取不同历法的做法着实混乱,于是下诏全国统一以建亥为正,即夏历十月初一为元旦,这就导致秦帝国的过年时间几乎与现在的国庆节重合。
秦朝二世而亡,汉代沿用秦历,规定每年十月一日为年,不过汉初时曾对历法进行了一定改革,要求百姓不以十月为正,而是直接称呼十月为年。不过这并没有持续多久,汉武帝改元太初时,太史令司马迁制定了更为严谨的《太初历》以正农时。太初历复用夏历,将建寅作为岁首,这就与现代春节的时间相符合了。太初历一直沿用至西汉末年,直至王莽篡汉才被废除,王莽为巩固统治,宣扬“复古”而改用殷历,又把十二月作为正月,百姓们这下不买账了,民间也就按照太初历过日子,仍以一月为正。更始帝刘玄登基后,又把官方历法给改了回来,继续遵从夏历。
三国时期,曹魏又把官方历法给改为景初历,夏历十二月再次成为正月,西晋一统天下后随后在全国推行景初历。时间一长,百姓们也就习惯于十二月为年,觉得提前一个月过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到了南朝刘宋时期,宋文帝刘义隆一心想要青史留名,成本最低的办法就是更改历法,于是他在元嘉二十二年(公元445年)颁行《元嘉历》,规定夏历一月为正。由于当时南北分立,长江两边沿用的历法并不一致,北朝国家采用景初历,南朝则用元嘉历,一些江北的百姓在十二月过年之后,一月回到江南老家可能又要再过一次年。
北周时期,统治者改用甲子元历,以一月为年。在隋朝统一南北后,百姓们过年的日期又得到了统一。至此,以夏历一月初一为年节的传统基本确定了下来。当然,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武曌篡唐建周之时,再度实行周历,直到退位后才又将历法改回为夏历。此后,中国过年的日期再无变化,时至今日都是如此。
第168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1
月光柔和而清冷; 洒落在山涧,映衬的那皑皑白雪越发的晶莹透亮起来,水墨一般的画卷; 带着几许神秘和安逸; 而在这样的一片静逸中; 星光点点的继续火苗; 突兀的闪现其中。隐约间似乎成了这一幕天上人间画卷中的核心,吸引了无数的瞩目。
山中野兽戒备的在附近游走,天上鸟虫几经踌躇转身而去,倒是身在其中的人对此一无所知,更无所顾忌。唯有偶尔起夜巡夜的人,侧目而向时; 能看到那一双双看向火光的温和眼神。
沿着石壁的一排冰灯; 就这样在众人瞩目中坚持了后半个冬季; 直到冰雪融化,才渺无踪迹。当这灯突然消失的瞬间; 不知怎么; 所有人的心里感觉十分的失落,夜间也总忍不住频频回头; 如此这般的牵挂之下,才过了没几日; 类似于冰灯的,几个木质的器物,又在原地出现了。夜里又有了火光; 即使不如冰灯光亮,可它们就在那里,伫立无言,温和以待,让这一片人类所在充斥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于此同时,随着往来阿玉这里的人越发的频繁,这样木质蹲座的路灯,也消无声息的在别处落地开花起来。像是顾三,它们的村子中就有,就在那村口石牌坊处,数量不多,前后左右不过是四个,可这四个却照亮了所有村民回家的路。
这或许是这个时代,不是这个时空最早的路灯吧!阿玉不确定,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无意中又创造了一个历史,他也没工夫细究这些,因为随着春的到来,季节变化之下的风寒病症越发的多了起来。所以喽,他这里随着他的名声的传播,也变得越发的忙碌起来。
里里外外凡是能住人的地方,哦,除了他们自己的屋子以外,已经都住满了,连着栅栏边那两处小屋都一并给用上了,更不用说那三面围炕的大屋了。这么多风寒的患者集中到了他这里,阿玉头一个反应就是赶紧的全家都一日一碗姜汤下肚,另外严禁里头的孩子往这边来,生怕给传染了。而他自己?口罩什么的,他半点没不好意思的已经套上了,顺带还寻人去买了点醋回来,日日在各间屋子中翻煮,不弄一屋子酸味,誓不罢休。
这样的严防死守,再加上阿玉出手确实不凡,这才不至于让这一场风寒救治的大潮变成自家受罪的源头。另外……为了以后不至于经常来这么一番,阿玉十分的大方,直接是来一个就说一个,将熏醋和生姜驱寒的功效传了个众人皆知。并使得这两样最便宜常见的东西,成了附近百姓家中必备的良药。
不说从历史角度来说,阿玉这一番做派有多少历史意义,推动了中医药进步多少多少;就这周边,当地百姓的角度来说,阿玉这一番坦然告知的态度、行为,妥妥就是救民与水火,是为善一方的典型啊。
据说,据说啊,已经有人建议,明年官府举孝廉什么的,他们都愿意帮忙说话,争取让阿玉也得个秀才之类的功名……
举孝廉?秀才?擦擦,阿玉有些牙疼,就他?大唐宰相,大明锦衣卫提督,去当个秀才?看人脸色?还是个注定被灭的割据势力里当小官?别逗了!还是好好的当他的名士吧,这年头,这职业比当官都有前途。
阿玉这一个冬天过得十分忙碌,作为管家,福寿叔更是晕头转向。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也会觉得不可思议,明明都已经住到了山里,愣是比往年在庄子上来的人都多。看病的,送礼的,人来人往的,让福寿叔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身上最起码瘦了不下五斤,人都说冬日养膘,为嘛他就没这么个福气呢?不过再晕乎,作为一个管家,他的安全敏感度还是很不错的。在某一次从一个因为病好,上门送礼感谢的人口中再次听到了山匪的消息之后,整个人的神经就再一次的绷紧了。
“郎君,郎君,看样子这山匪……只怕是站稳了脚跟了,这可怎么好,那里离着咱们可不远啊。如今这郎君的名声又大,若是盯上了咱们,那……哎呦,这老天爷,怎么就不知道安生呢。”
话说到后来,福寿叔那眉头皱的都快能夹死苍蝇了。他们才几个人?还都是没多少本事的老弱,这要是让人盯上了,那下场真的是可想而知。
“别着急,别着急,福寿叔,知道这些山匪也不下一个月了,你觉得我是那心里没数的?放心,就等着开春呢。”
阿玉确实心里有数,刚开始知道的时候,他不是不想立马解决这些个危险,只是吧,当时时节不对,大冬天的,冰雪交加,树木枯槁,去探查踩点什么的,太容易留下痕迹,也很容易被人发现,这才蛰伏不动。
如今呢!雪?已经没了,只留下雪化之后绿芽零落的春泥。树?重新又长出叶子来了,看着就知道,遮掩度上去了最起码三成。武功?已经恢复了六成,即使不及某些小说里,动不动千斤之力的大将沙场征战的本事,可现实中,短兵相接之下,根据前几次的经历,加上脑子里的记忆,阿玉很有信心,在这个时代没几个人能拿的住他。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阿玉想,还有什么搞不定的?看看,这不是,等着这边忙过了一个高峰,安排剩下的几个春日受寒的病号一天内的药,阿玉提溜着弓箭,拿着一把某个病号送礼送来的八面汉剑,疾步,往北面而去。
从来九成的山都有一点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北面一般都比较险峻,而南面则相对宽缓,南面的林木也比北面更密实粗壮,这里头和地壳运动什么的是不是有关;和树木风沙什么的,是不是有联系,阿玉不知道,毕竟他不是学地质的,也不是学什么环保的对吧,只能说知道个大概的常识,并因为经验丰富,对于各种山林间隐藏身形气味的技巧也十分娴熟,几乎可以就地取材到极致。
像是他这样的人,想要寻点别人的痕迹,做点踩点的事儿,那真的是,实在太容易了了。虽然说这些山匪,看着也不像是没有半点章程的,在外头还布置下了暗哨什么的。只是吧,很多后世常见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这个公元234年的人来说,却像是夜空恒星一般,带着璀璨的光芒,非寻常人能触摸。你说,能防备的住?怎么可能。若不是阿玉有心往里头探,而不是上来就一路强攻,这会儿这些岗哨还在不在都难说的很了。
“不过是十三四人,并不多啊。怎么出场频率这么高呢?水平又这么差,住宿档次也不行,这也能算是山寨?”
阿玉这会儿就在距离这一伙子山匪很近的某一处树梢上,瞪着眼珠子数人,而下头那些山匪呢,则是在四合院一样的,简陋竹树屋围起来的所谓的山寨里头,正烤着不知道哪儿弄来的山羊,嘻嘻哈哈的闹腾,愣是没有一个看到阿玉的,你说说这警惕性有多差。难道说他们这是对外头的岗哨那么放心?嘿,就那几个傻蛋一样的,以为坐在树上就没人看到的,还能算是岗哨?这些人就能当山匪,这附近混山大王似乎也太容易了些吧。
阿玉鄙视了一番这几个所谓的山匪,掐算好了人数,正想回去,不想才出了原本岗哨的位置,转头又觉得有些不对,果然自己长久不敢这样的活脑子都有些慢了,今儿自己已经收拾了这些岗哨,若是不能一鼓作气的将这些人都收拾了,那这些人明儿还在不在可就不好说了,就是在,说不得还会扩大搜索范围,或者弄点陷阱啥的,那不是给自己添麻烦?
反正自己也没指望家里那些人能跟着一起过来打斗什么的,索性今儿一鼓作气处理了算了。
阿玉想要处理人,即使这些人数和他一个人对比起来真心不少,可收拾起来却十分的容易,因为……呵呵,阿玉用了药啊。一把山里的毒草,点燃了顺着风那么一吹,得了,都不等这些察觉到不对的山匪逃出山寨大门,一个个的已经倒在了地上,这个利索的,让阿玉自己都想叹气了。
就这水平,居然还当什么山匪?这业务水平哦,真是没法儿说了。哦,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最起码这兵器,一看就知道是兵营里出来的,若不是这几个衣裳伸手看着不怎么的,他还以为是溃兵呢。
“好,好汉,不知是哪条道上的,咱们没见过吧,远日无冤,近日无仇的,何必……”
“何必你个头啊,你看看,看看这些人?这不是仇?这不是怨?”
因为早就听说过这些山匪,阿玉也挺有心的,从人倒了就立马十分利索的用边上不知道那个犄角旮旯寻到的藤蔓,将人给绑了,心下想着四处寻寻,若是人不是太坏,倒是也能给条活路,毕竟他也不是那红杀人不眨眼的,没道理遇上就杀人对吧。可惜啊,他忘了,这乱世能活下来的,就没有一个不是狠人,看看,这后头的屋子里寻出了啥?带着血的首饰银钱就有小小的一箱子,毛估估,也有一二百两上下,剩下的粮食足有四五石不说,被他们掳来发泄□□的妇人就有四个,听那些还哭哭戚戚,终于得救的妇人说起,人命更是不下十来条,你说,到了这个份上,阿玉还能放过他们?
所以啊,不过是回了几句话的功夫,手起刀落,这些人就一个个让阿玉给送去了地府。这样的场景若是放在太平盛世,这些看到的妇人只怕一个个都该吓得尖叫了,可这是乱世,所以阿玉下手后,略微有些后悔,感觉冲动了,只怕是吓到人,会引来一阵惧怕的事儿愣是没发生。
不仅仅是没发生,等着那些妇人缓过神,愣是还冲上去,狠狠的在尸体上又踢了好几脚这才罢休。
“多谢恩人救了妇人。”
几个妇人感激的眼泪汪汪的,看着阿玉的眼神那真是和……看到天神一样,这让饱受过某些剧情璀璨的阿玉猛地打了一个机灵,愣是觉得比这些山匪都吓人了几分,忙不迭的说到:
“不,不客气,你们,你们这赶紧的回家去吧。”
“哪里还有什么家啊,我们本是结队从北面往南去逃兵灾的,可是不想……如今家人都已经被他们给杀了,就剩下我们几个……咱们几个已经是无处可去了。”
阿玉一说让她们回家,这原本还彪悍的一比的妇人立马一个个眼泪汪汪的,就差没有嚎啕大哭了,说出的话更是让人心酸的很。顺带,又引发了新的问题。直接将阿玉给镇住了。
“恩人,求求您,好人做到底,留下我们吧,我们能干活的。”
“恩人,留下我们吧,我能织布,真的,能养活自己,给我们个安生过日子的地方就成。”
“恩人,求求你了。这里……咱们守不住,也没法子活啊。”
啥?这是啥意思?让自家收留她们?阿玉觉得不行。可真的将他们留下?这好像也不现实。听听她们这话,若是不收留,好像还不如不如不将山匪弄死来的好呢。最起码她们还有个安全住着,不担心野兽的地方。
于是乎,阿玉坐蜡了,最终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第一次发现,自己做好事儿,愣是做出了罪恶感,这事儿整的。所以喽,不过是走了这么一圈,呵呵,阿玉家的人数又上去了,直接增加了四个妇人,还是二十来岁,正当年的妇人。这一出闹得,反正福寿叔看到的时候那是直接傻眼了。
“郎君……这个……怎么说的?”
“唉,福寿叔啊,这个是山匪窝里救出来的,没地方去了,所以……让奶娘她们处理吧。喂牲口做饭的,总能有用处。”
不然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若不是搜刮出来的东西不少,这些妇人还帮着当了一回运输大队,他都不知道该怎么和福寿叔说了。好在还能反过来这么想:
“弄回来这么些粮食呢,即使多了这么几张嘴,咱们也不缺吃的,就留着吧,总不能让她们自生自灭不是。再说了,都是能干活的岁数,种地……应该也能搭把手吧。”
好在如今他们屋子多,那原本当客房的屋舍收拾一间,也就够这四个女人住了,不然福寿叔觉得,自己头发都能白一圈。自家郎君不是去探探嘛?怎么就探出这么些个事儿呢?当然了,银子什么的多了那绝对是好事儿。一个个的擦拭干净了,拢到一处,就是将原本的庄子重新翻修一遍都足够了,这一点福寿叔还是很满意的。
第169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2
说起这个银钱问题……从寻常角度来说; 越是时间往前推,这金银什么的,在流通性上就越是差些。看看那些五铢钱; 看看以前的刀币; 看看后世的铜钱; 大家就应该能琢磨过来; 铜钱这东西才是我大中华使用频率最高的钱币,连着中原王朝周边的小国,包括东瀛和高句丽一样,都习惯采用中国的铜钱。
可为什么阿玉历经了唐朝,又跑到了这几乎能以物易物的三国时期,对于金银依然这么执着?因为储存起来方便啊!随便挖个坑; 掘个洞的; 就能放好了; 作为后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