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唯我煌煌大唐-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常家家主得出的结论那就是,不是唐人女皇不忌讳言商,而是唐人在商这条路上走的比他们还远,所以唐人有关商的法令才会又多又细致。
虽然常家家主的思路比起乔家家主的思路有些跳,但是,他提示了在场所有的人。
曹文是这才慢悠悠地道:“这才是我所担心的啊。晋商、徽商、潮商,我们这三波,可比得过唐人?”
老亢头烦躁地敲了敲烟斗,道:“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还怕了他们不成?”
乔全美道:“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哪家是靠着这句话起家的?”
乔全美的这句话,可不是说到在场的每一位的心坎儿里去了?就好比说曹家的曹三贵,当年就是在边关那边,靠着磨豆腐起家的。还有他们乔家,也是背井离乡去了包头,建了广盛公。
这句话,可是说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商人等同于贱籍的大环境下,但凡有一丝活路,哪个会走商?还不是为了挣一口饭吃。
不独他们,徽商也是如此,要不然,那句话怎么来的?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这说的,就是徽商,其实,也是在说这个世道下所有的商人。在这个年头,第一次出去走商,身上唯一带的,除了那身衣裳之外,也就只有腰间的一根麻绳了。麻绳是用来干嘛的?平时束衣服当腰带,有活计干的时候用来绑东西,没有活计干也实在是活不下去了,那就干脆一点,自挂东南枝得了。
说出这样的话,本来就是丧气、服软、怕事儿的表现。就不知道,这老亢头是不是故意如此。
渠骁也道:“我听说一件事儿,唐人的学堂,蒙学堂,不仅教读书识字,还教打算盘、看账本儿。”
曹文是当时就跳了起来:“真的假的?”
“真的。宣徽府,知道不?”
众人点点头。
“专门替女王打理产业的衙门,每年要拿出一个亿的牡丹币,就为了贴补蒙学堂。而他们的蒙学堂的小学生,七岁入学,学七年,出来正好十四岁。若是家里有钱愿意供给,那就继续学,日后科举做官。家里没钱供养的,则自己出来做工,攒够了钱,想再入学堂深造的,可以继续入学堂。这蒙学堂的钱,一部分是国库贴补的,另外一部分,则是女王的私库里出的。据说女王最艰难的时候,欠了近九个亿的外债,依旧没有减这里的贴补。”
曹文是迟疑了一下,道:“华夏土地广袤,人口众多,女王怎么可能……”
“这是真的。据说,博陵公主已经在京畿一带收养孤儿,让这些孩子在蒙学堂里读书了。”
“不要钱?”
“对,不要钱。不止如此,听说唐人的法令,对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提供食物补贴。用跟银票一样的代金券,可以在宣徽府下的铺子购买食物。”
“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儿?”
“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约莫能够拿到三百钱的食物补贴。”
“那,那可是很了不得的数字呢。”
在座的人都是生意人,听到一个孩子一个月三百文的时候,立马开始计算了起来。要知道,这年头,一个大人累死累活一天都未必能挣到十文钱。一个孩子一个月就三百文,那五个孩子,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文,一年下来,那就是十八两银子!一个中等之家一年累死累活,也不过是挣二十两而已。
曹文是忍不住道:“唐人女王可真是大方!如果生一个孩子就能白得三百文,只怕那些穷汉都会拼了命的生孩子。”
不能说这位女王不爱民,但是这样的政令,就是曹文是都在担心,这样的政令会不会抽空了女王的宣徽府。
范家那位代表终于开口了:“据我所知,这个标准,比唐国国内的补贴标准要少很多。”
渠骁道:“少不少跟有没有是两回事儿。对于我们华夏的农民来说,一个月三百文已经不少了。之前雍正爷的摊丁入亩,让他们不用负担那么多的人头税,所以从雍正朝开始,大清的人口才开始飙升,官方数字首次突破了一万万大关。若是这唐人女王如此贴补天下百姓,我一点都不怀疑,不久之后,这天下的人口,会突破四万万大关。”
曹仲建道:“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听晋阳公主府的长史说,朝廷要修铁路还要综合治理黄河呢。”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就是今天的事儿。我就是走得慢了那么一点,所以听了那么一耳朵。”
在场的人的神情立刻轻松了起来。
“傻子,人家是故意说给你听呢。”
对于这些晋商而言,这唐人朝廷不跟他们要钱,他们心中还是没有底,但是人家用这样的方式透出消息来,对于这些晋商而言,反而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儿。
不就是摊派吗?
这个他们熟!
那些满清鞑子的官员,不就是经常找他们要钱的吗?这天底下能用钱办成的事儿,都不是事儿!
六家的家主立刻碰了一个头,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约莫说了一个数字。
比方说,之前嘉庆到太原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只想借十五万两银子的,但是曹家干脆就给了四十万两。这就是曹家的财力。曹家既然能给嘉庆四十万两银子,那么给唐人就不能少了。
毕竟,他们如今就在人家手下讨生活不是?
曹家家主迟疑了一下,定了个六十万两银子的数字,他甚至还定下了一百万两的上限。如果唐人不能满足,大不了,讨价还价,再给一百万两。
曹家尚且如此,常家也不甘落后,定了个五十万,然后定了个八十万两银子的上限。
其余各家,除了不能做主的范家代表,其余的各家也都给了一个大致的数字。
然后,他们就准备去求见晋阳公主了。
第243章
作为晋中重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晋阳公主的工作其实非常多,尤其是,贵为公主,必要的时候她必须利用自己的身份去安抚民心。这才是外人以为负责人口户籍管理是她的主要工作。实际上,这个工作不过是她的真正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
所以,晋商的求见,最后被转移到了晋阳公主的面前,就一点都不奇怪了。虽然那天晋阳公主只能挤出十五分钟的时间接见他们。
当然,晋阳公主也不可能一口气见他们六人,所以,最后只有曹家家主曹文是、常家家主常彪和亢家的家主老亢头三人得以觐见,其余的人,都只能在门口等候。
看着这三个对自己行跪拜礼的晋阳公主,心中暗自叹息,要消除满清长久以来灌输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奴性思想任重道远。
晋阳公主自小接受的思想便是如此。虽然说大唐也行跪拜礼,但是,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比方说,如果是汉唐式的屋子,君主也是跪坐在席子上的,那么,臣民行礼之后也跪坐在哪里,这是合理的。如果君主是坐在椅子上的,那么臣民在行礼之后,就可以站起来了。
大唐从一开始,大臣们跟君王议政,就是坐着的。区别也只是坐在席子上还是坐在椅子上而已。
可是看这些晋商大佬,竟然依旧趴在地上说话,让晋阳公主不得不从书案后面起身,走到书桌前面来,然后让他们起来说话。
老亢头和曹文是、常彪三个还不敢相信,这大唐的公主殿下竟然这么好说话,竟然让他们站起来。
三人趴在那里僵硬了好一会儿之后,这才迟疑着站了起来,垂着头、缩着肩膀站在哪里,用尽可能恭顺或者说讨好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来意:听说唐国处处在用钱,他们就给唐国送钱来了。
虽然措辞可能更加委婉,但是,意思很明确。
送钱。
晋阳公主先是愣了一下,笑道:“诸位真是消息灵通。没错,如今华夏百废待兴,的确处处需要用钱。就如同报纸上说的那样,朝廷打算修建两条连通南北、东西的铁路,第一条,从天津,经过北京、包头,直达太原,第二条,从北京开始,一直往南,经过济南、连云港、金陵、扬州、松江口、杭州、泉州,一直到广州。从而把我大唐的控制区和港口全部连接起来。此外,我们还打算在不能修建铁路的地方,修建大量的公路。我想,小汽车,这个新奇的座驾,诸位也听说了吧?”
不得不说,晋阳公主也年轻,她还不曾真正近距离接触过这些晋商,更无法理解,晋商群体中因为大唐不接受他们的钱他们就没有安全感的这种心态。
不过,她依旧成功地把晋商的思路给带偏了。
“是,是的。我们听说了。”
回答的,是曹家的家主曹文是。
晋阳公主道:“虽然很多人都说,这是个新奇的玩意儿,但是,母皇的意思,希望通过推动工业和基础建设的发展,让寻常百姓人家超过六成的家庭在十年之后,也能够购置起这样的小汽车。让小汽车成为百姓的代步工具,这是母皇的心愿。”
可怜曹文是,他都惊呆了。
没错,这里是1814年,因为李嫣的大力支持,所以不止蒸汽机技术提早得到了完善——主要是因为李嫣保住了以拉瓦锡为首的诸多法兰西科学家,甚至不惜动用解烦军将士把人从监狱里面偷出来,而这些法兰西科学家跟万花门下、玉虚观门下的通力合作,使得蒸汽机技术的完善速度比另一个时空里面快多了,甚至连内燃机和石油提炼技术都得到了充足的发展而提早出现。
这里除了需要考虑橡胶园的因素之外,还必须着重声明一下法兰西科学家的作用,
法兰西的科学家,在那场浩劫之前,他们中间能人辈出,拿出的成果,甚至比同期的英国科学家还要多,可就是因为那场浩劫,让法兰西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地落后于英国。
而这一次,因为李嫣的干预,法兰西的科学院虽然在那场浩劫里面受到了重创,甚至还换了一种形式,可是大部分的法兰西科学家和学者都被保了下来。而这些死里逃生的科学家和学者,他们回报给李嫣的,就是更多更先进的技术。
没错,刚刚兴起的汽车工业,就是内燃机技术的衍生物。因为是新兴事物,所以这个时候,每一辆汽车都非常非常昂贵,每一辆,对外销售的价格就没有少过一百万牡丹币。按照牡丹币的含银量,就是差不多一万六千两银子。换而言之,现在的小汽车,就是在唐国的法令之中,也是奢侈品的范畴,必须缴纳近乎六成的奢侈品税,买家还要承担运输费用等等。如此算来,最后到手的价格,差不多是五万五千两银子!
而曹文是会目瞪口呆,完全是因为他刚刚以六万两银子的价格给自己定了一辆小汽车,打算在自家的花园子里和晋中并不平坦的乡间土路上开。
现在晋阳公主告诉他,唐国女皇竟然打算让小汽车变成家家户户都能够用上的代步工具,他哪里不惊愕的?
商人本性,让曹文是忍不住脱口而出:
“那,那陛下打算把小汽车卖成什么价?”
晋阳公主也愣了一下,继而笑道:“这要看是哪一类型的小汽车。如果是全手工制作的奢侈品类的汽车,就是三百万牡丹币也打不住。若是平民化的小汽车,这个价钱大约会控制在三万牡丹币以内。”
曹文是立刻换算了一下,三百万牡丹币,也就是五万两银子,三万牡丹币,那就是五百两银子。
虽然说有些不舒服,可是,这就跟瓷器一样。官窑的瓷器,哪怕是新东西,就因为东西好,所以大家都舍得花钱,三五百两银子买一套回去显摆的也不是没有。可百姓人家的粗瓷碗的?几个大钱就能够买上一摞。
曹文是决定,回去之后,他一定要打电报去问问,他的那辆小汽车是不是全部手工的高档货。
老亢头立刻抓住机会,道:“陛下爱民,我等感激在心。可是,这样一来,陛下,岂不是背负了很大的亏空?”
晋阳公主先是一愣,继而笑了:“原来你们是担心这个?”
“是,是的。我们希望能为陛下排忧解难。”
晋阳公主道:“这个,就不劳费心了。事实上,宣徽府在这上面简直霸道的可以!为了保证母皇和国家对铁路的掌控权,别说是你们,就是我,也不允许投资铁路。”
在场的三位晋商代表都傻眼了。
“您,您说什么?”
“您也不能投资铁路?”
这是什么意思?
老亢头、曹文是、常彪三人更懵了。
晋阳公主道:“是的。国法里面明确规定,重要矿产、铁路、公路等,这些必须属于国家,属于君主,就是储君也不例外。”
“那,那陛下……”
“放心,固然同时进行这么多的工程,对于母皇和宣徽府而言,一样意味着沉重的资金压力,可同样,一旦铁路通车,那就意味着宣徽府的货物能在数日之间,从广州到达北京,再从北京到太原。这里面的价格优势,绝对不是你们能想象的。”
别的不说,南洋那些稀罕的水果,放到杭州卖不起价钱还是放到北京卖不起价钱?
距离越远,卖的价钱就越高。晋阳公主一点都不怀疑,宣徽府会再度从中赚得盆满钵满。别的不说,这次从美洲大陆运送大量冰冻的鸡肉鸭肉,不也一样让宣徽府赚翻了吗?
更别说,宣徽府现在有自己的银行,银行这种金融机构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被宣徽府玩出了许多花样。
好吧,虽然双方的接触很有些鸡同鸭讲的味道,但是,晋商们还是得到了以下结论:
第一,唐国女王非常有钱,
第二,唐国人不稀罕他们的钱。
前者对于晋商们来说,这不算什么,毕竟,华夏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就是如此:取天下以供一人。
但是后者对于晋商们来说,就复杂了。
唐人不喜欢他们的钱?
为什么?
从晋阳公主跟前告退之后,晋商们再度碰了一个头,然后交换了一个意见,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他们最不敢相信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可能唐人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有钱,所以,他们才会觉得,比起落个坏名声,鲸吞他们的钱这样的行为,更加不合算。
更简单的说,鲸吞他们的家业,对于唐人们来说,政治成本或者是名声成本或者是其他的成本太高,因此不合算。
得出这样的结果,晋商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第244章
钱,是商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挣钱,更是商人立足的根本。没有人比商人更加清楚钱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换了别人,也许早就丢到了一边去了,但是对于晋商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必须要弄清楚,唐人到底多有钱。
重点:他们必须要弄清楚,宣徽府到底多有钱!
毕竟,那位晋阳公主可是说了,一旦铁路开通,几日之内,南洋的水果就能够送到北京,这就是宣徽府赚钱的模式。
晋商们必须弄清楚宣徽府挣钱的模式,不然,人家吃肉,他们怕是连汤都喝不到!
晋商们立刻活动了起来。
在这方面,作为晋商的老大,曹家的反应是最快的,因为第二天,曹家的家主曹文是就带着自己的几个兄弟子侄出现在了唐人的纺织工厂里面。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李嫣在当时的欧罗巴境内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挤兑英国国内的纺织业的发展,击垮了英国的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从而让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因之夭折。
如今,已经是十九实际一十年代中期,英国的纺织业还没能恢复元气,但是,对于唐国欧罗巴境内的纺织工业来说,从纺织工业的利润率,到纺织工业的人口容纳量,再到人们的平均知识储备,总之,一句话,纺织工业已经无法满足唐国欧罗巴境内的人民的生产、福利需要了。这个产业,在欧罗巴,已经到了不得不外迁的时候。
在这方面,英国人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接收唐人的纺织业,从而用这种血汗工厂来挽救自己国内的经济。因为在过去的四十年里面,因为李嫣的经济打击政策,英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甚至衰退的状态。
可是,现在的英国,出现了一个强力的竞争者。
因为比起英国的本土,这个时期的东方,人力成本更加便宜。向东方输出纺织工厂,会得到更多更便宜的产品。不只如此,东方的地大物博,也保证了工厂获得的原材料,会比英国方面更低,因为英国的原材料还需要千里迢迢地从殖民地运过去,而东方的原材料,只需要就近采购就可以了。
不过,这里面还有几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曾经在英国害人不浅的“羊吃人”问题。
宣徽府负责接待并且介绍唐国巨型纺车的官员王士鑫就道:“首选你们晋商,就是因为你们从明末开始,就跟草原以及东北有商业往来,你们有现成的商队,甚至下面商队的伙计们都能够熟练地用草原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语言跟他们交流。”
曹文是道:“大人,如果是需要羊毛的话,你们大可以让我们帮忙去草原上采买羊毛等原料。”
王士鑫道:“可是这样一来,也难说,你们不会采取就近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自己的乡亲们在山西放羊。要知道,羊吃草,从来都是连根一起吃的。放羊的确很省力,只要把羊赶出门,羊自然就会去找草吃。可是你们可想过水土流失的问题?”
“水土流失?”
不要说曹文是孤陋寡闻,事实上,这个时候的东方人还真没有几个知道这种常识。
这可是属于风水先生的“高级”知识。
王士鑫叹了一口气,转战自己的办公室,解释了一下水土流失跟植被的关系,并且用水槽、沙土和草皮,演示了一下有植被覆盖和没有植被覆盖的黄土高原的土地在雨季里面的水土流失情况。然后道:“这就是我们不许百姓放羊的原因。我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如果官府直接干预,只怕会有刁民本着法不责众、官府有重重忌讳,不能拦了百姓的财路为由,故意不把官府的禁令放在眼里。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各地的宗族力量来帮助我们达到此事。也就是说,不止是利用官府的力量,还利用宗族力量。”
曹文是拱了拱手,道:“大人,恕我直言,并不是每一个宗族都会听令。”
王士鑫道:“所以,我们会进行精挑细选。我想,你们曹家既然能走到今天,想来这点格局和眼光是有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如果仅仅把采购羊毛这一块让给你们却不允许你们就近采购羊毛,实际上是增加了你们的成本,让你们无形中承受了损失。所以,我们才把羊毛纺织技术让给你们。这样,你们的族人,你们的乡亲,如果不能跑商的,也可以在家有个生计,无论是帮忙梳羊毛还是上机器做工,都是一个活路。我想,这样,就是让你们和你们的乡民放羊,你们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曹文是连忙躬身:“大人仁义。”
这段话,说得曹文是是心服口服。
没错,这个时代,人们聚族而居,就跟他们晋商一样,哪里是他们曹家一房在做?根本就是他们曹氏一族都在做买卖。如果让下面的人知道羊毛是他们曹氏一族的重要进项,整个曹氏宗族都会加入进来。不止是男人们会外出,去草原上采买羊毛,就连女人、老人和孩子们在家,也会想办法弄到羊毛。这样一来,放羊,可不是成了首选?
就跟唐人说的那样,既然这水土流失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固然是让一家得了利,可是祸害的,却是子孙后代。
这种事情,他们曹家是不会做的。
可是不让族人们放羊,也好歹要给人家一个交代啊!不然,不是断人生路是什么?如果不是知道唐人有意把纺织机一起给他们的话,只怕曹文是都要开始琢磨,用什么样的法子说服族里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商人们,还是很有节操的。以儒治商,是很多大商人们做买卖的根本。哪怕这些大商人们很多人在起家的时候不曾读过书、是个半文盲,但是,让他们把买卖做大的是儒家思想,让他们把生意长长久久地做下去的,依旧是儒家思想。
听王士鑫给他们解释原因的时候,曹文是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明明,明明他们还没有为唐国做什么,明明他们不过是商人,士农工商,他们最末,可是这唐人的官员竟然如此礼遇他们,不但细细地为他们讲解其中的原因,还方方面面地为他们考虑到了。
曹文是几乎是拍着胸膛表示,他绝对会约束好自己的族人,绝对不会让族人们犯了朝廷的忌讳!
他的儿子曹仲建还是没能忍住,问了一句:
“大人,请问,百姓人家不能养羊吗?”
王士鑫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是圈养的方式,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