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尤氏有终的奋斗生活-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自从有了弘昂,老爷子对太子那态度,除了皇位,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说到弘昂,这三兄弟没有不眼红眼热的,太让人嫉妒了,又聪明又乖巧还带着福运。自从弘昂出生,太子就再也没让别人抓住过手脚,太风顺了。

    想到弘昂,再想想自己的弘旺,胤禩不敢说能把皇位挣到手,但也想给儿子赚个亲王爵位。这边三兄弟坐在一起各想各的。

    隔壁的雍亲王府,四福晋乌拉那拉氏到底是跟着胤禛生活了十几年的,别人看不出胤禛严肃的外表之下的心情,四福晋也能猜到一点儿的,但已经成亲十几年了,除了弘晖,就也没有别的孩子,即使是将来成功了,也是别人占了晖儿的位子,何必呢。现在一个亲王爵位,即使府上唯二的两个阿哥都是李氏所出,也不代表别人没心思没手段啊,刚进府的年侧福晋和那长成了的钮钴禄氏,一个得了爷的心,一个占满八旗的出身,也不是没心思的。反正自己也没什么可输的了,坐看三方争斗,不正好吗?

    胤禛不相信自己福晋猜不到自己的心思,别人自己不了解,自己的福晋自己还能不了解吗,现在不好好宽解自己,瞎寻思什么呢,想想胤禛烦躁起来,站起来就出了后院。苏培盛连忙跟上去伺候着。乌拉那拉氏见了,吩咐道:“关上院门,伺候梳洗。”丫鬟嬷嬷都动了起来。

    “这后院有一个满八旗出身的是不是?”胤禛站在花园里,看着周围的院子。苏培盛回道:“是,爷。府上有一个康熙四十四年进府的满洲镶黄旗出身的钮钴禄格格。”胤禛吩咐道:“就去这钮钴禄格格院里吧。”苏培盛赶紧带路去了。

    “万世王?特等铁帽子王?”尤为绵脑子里想着,清朝有这个爵位吗?记得清朝最高的宗室爵位就是铁帽子王了,我记得整个大清朝也只有十二个铁帽子王。清初功封了八位,清朝中后期恩封了四位,清朝中后期的最早的也是雍正年间的事儿了,现在怎么康熙朝就出来个特等铁帽子王了。自己没记错啊,想了想,看向尤老爹,问道:“爹爹,这万世王什么来历啊?”尤老爹难得看着女儿一副小孩子的茫然样,女儿平时小大人样弄得自己都没有当爹的成就感了,得意的说:“这万世王,是太子爷的嫡长子。”

    作者有话要说:

 12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 庚寅(5)

    “万世王,是太子爷和太子妃的嫡长子。太子妃自大婚后,好几年后,才生下嫡长女六格格,后来,好几年没消息,康熙四十二年,索相议罪,太子一脉元气大伤,再加上之前圣上分封诸皇子。各皇子之间党派林立,太子爷一党可谓是大不如前,也只剩下面上风光。直至太子妃当年传出喜讯,嫡子嫡孙,不同而语。圣上大为重视,太子爷的位子才稳定下来。等太子妃生下四阿哥后,四阿哥生而不凡,与圣上最为亲近。嫡皇孙一出生,不光圣上欢喜,就是满朝汉官也大为宣扬嫡子嫡孙论。虽是满人的天下,但咱们汉人到底势众,不可小觑。于是,皇位之争才看似平息下来,最起码明面上太子的位子稳着呢。不过现在,皇太后寿宴上,皇上这一问也是大有深意,如果是为了试探太子。如果嫡皇长孙的话,算是让皇上满意,那万世王一说,大可稳固了太子的位子,虽然弘昂阿哥被排除在继承皇位外,但还有个太子妃的嫡皇次孙六阿哥弘为;若是弘昂阿哥的话,不让皇上满意的话,就凭皇上特封的万世王,将来机会大的也应该是和太子一脉关系好的。圣上高深莫测,为父也只能参透这两层意思,不过,最起码就这,为父也不敢站队了。”尤为绵听了,心里直感叹,尤老爹到底不愧在红楼里,即使英年早逝也能以一介举人之身能做到六品官。不愧不眼光独到狠辣。

    胤禩跟胤禟、胤俄商量过后,也开始慢慢的显出自己的真脾气,一改往日的贤王作风。佟国维、马奇、阿灵阿、鄂伦岱等人一看,原来八贤王也不是没脾气的,即使八阿哥即位,自己和家族也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弄不好来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因此,这些重臣们也开始慢慢地疏远了八阿哥一党,八阿哥一党从此形同虚设。佟国维等还不敢说八阿哥的不是,毕竟良妃虽出生卑微,但八阿哥到底是皇嗣,因此,全异口同声的说到底是皇上血脉大气。

    胤禩也开始慢慢的向太子一脉靠拢,胤禟、胤俄继续经商、霸王作风。让皇上和太子大为满意。

    胤禛在书房内,听着暗卫传来的消息,面色更为冷峻。现在连八爷党都散了,大爷党也是面上风光,难道自己就真的一辈子向太子称臣了吗?不行,汉朝戾太子母亲宠冠后宫几十年,舅舅表兄弟都是手握兵权的大将,还被废了呢。现在索额图废了,太子一党也就只有个太子爷和万世王的空衔,只要自己忍着,以图后效,未必没机会。当下还是子嗣,弘昀的身子看着也不好,能不能成人还是未知数,也就弘时看着还好些,不过听钮钴禄氏说,此子又亲近胤禩。等于自己膝下荒芜啊。想着叫道:“苏培盛,你到年氏屋里说一声,最近她的风光太盛,今晚,爷到钮钴禄氏屋里歇着,帮她转移一下后院里的视线。”苏培盛听了,应着就去了年侧福晋的屋里。

    胤禛带着几个小太监去了钮钴禄氏房里。

    “主子,爷对您真好!”丫鬟秋红欢喜道。年氏却是心里冷下来了,也对胤禛看的清了。这就是男人啊,心里还是最重权势,哪有一丝情谊,外面的形势自己不是不清楚,但凡对自己有一分心,也不会吩咐苏培盛来说这番话了。这个时候的年氏还不知道,因着自己这时候的清醒,自己免了将来连番失去三子一女的痛苦,有了个幸福的晚年。

    作者有话要说:

 13万世王解释说明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当时确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

    另一种是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这就叫做世袭罔替。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但康熙能封铁帽子王,但以后铁帽子王过得怎么样,将来的皇帝容不容得下很难说。要是即位的皇帝跟弘昂关系不好,赐死弘昂,再过继自己的子孙或他人继承这个爵位,也是可能的。弘昂说自己相像衍圣公孔子那样,历经各朝,都能有世袭爵位,已经很不错了,很强大的理想抱负。而康熙当众表明后世皇帝只要在清一朝,不可因任何原因废除、惩治弘昂一脉的铁帽子王,怀着同秦始皇一样愿传至万世的愿望封为万世王。弘昂其实质还是铁帽子王,但论起来说,比其他铁帽子王多了些保障和特权而已。

    作者有话要说:

 14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辛卯(1)

    账簿的事儿,给太子带来这么多的好处。特等铁帽子王,可不是一般的好处,为此,胤礽特意查了一下这事儿到底是谁查不出来的。等尤老爹的个人信息被查出来后,太子一看,直觉这人不简单!毕竟一个举人能在这么多进士没授得官的时候,当上正九品的主簿,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可见这人有几分本事。但这么多的举人,也只有这一人放弃继续科考,从典吏坐起,也见这人有几分自知之明。毕竟好的官职,让有背景的抢先了,差一点儿的,给了二甲名次靠前的了。再剩下的给了,那些家里有钱走通关系的了。这尤步凡一没背景,二学识不出众,等他考中的时候,不知道到哪时候了,三寒门出身,家里没余钱,连个丫鬟婆子都没请。在这种情况下,这尤步凡能坐到正九品的县主簿,再加上这次上的折子,看来这人是个有能力的。并且这么大的功劳不越过上级,看来也是个老实人。这人可用。对尤老爹印象一好,再加上这次尤老爹无意中确实帮了自己一个大忙,太子爷也不是个小气人。大笔一挥,白知县从正七品外省升为正六品京县知县。而尤老爹也跨品级,由正九品的县主簿升为从六品运盐司运判。

    等吏部的任命消息传出来,几个皇子和一些消息灵通的重臣也就明白了,这是太子奖励下边这次恩封万世王的回报。就是白知县,虽说知道上边会有封赏,但也没想到这尤步凡能紧跟自己升成从六品啊。毕竟自己岳家是四品官家,自己是二甲进士出身;而尤步凡仅仅是一个举人,两任岳家,元配岳父是个乡间私塾先生,填房妻弟还是一个秀才,没什么助力。两相一比自己怎么也是不比他差,这次要是没有自己的帮忙,他尤步凡能上得了这道折子,能有这么大的功劳。这功劳自己怎么也得跟尤步凡对半分,他能连跨三品五级,自己怎么能仅仅升一品两级呢。自己怎么也得升为从四品啊。这边白知县还在心里不停地琢磨,怎么往上升。那边尤老爹家里也热闹起来了。

    “以前我就说魏大妹子看着像是顶有福气的。这不魏大妹子才进门多久啊,尤姑爷就升了这么大的官!”一个魏家的远亲表嫂夸张的奉承道。以前的魏姑娘,现在的尤太太嘴上谦虚道,心里还是得意,也觉得自己是旺夫。尤老爹听着屋里妻子和她娘家亲戚的奉承话,想起自己的元配,不住的摇头。自己元配郭氏家里也是读书人家,郭氏在时,自己的日子正是艰难。郭氏嫁过来没一句怨言,能理家管事,还能跟自己说说知心话,外面遇到事儿了,郭氏也会开解自己。现在留下的绵儿,更是大有自己夫妻风范,这次还帮自己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这魏氏嫁进来不说管家,就是平时跟邻里相处都做不来,家里有什么好的还想方设法往娘家搬。没法比啊!这次刚一升官,魏氏又跟着她娘家那边的祸害亲戚往来,也不怕招灾惹祸。再想着自己刚一回家女儿劝自己现在风头正盛,多小心谨慎的话。尤老爹更是感怀郭氏,心里对魏氏更是疏远。

    现在自己也算是从六品了,也能为妻子请封诰命了,郭氏,无论身份,情谊还是子嗣,都对尤家来说是有功之臣。尤老爹刚进门时对两位妻子,而只能请封一位的愧疚消失了,郭氏的诰命只能靠自己了。魏氏,能养出个秀才弟弟来,相信将来也能养出个好儿子来,让她那好儿子给她请封诰命。

    心思定了,尤老爹就去书房,写下了升官后的第一封折子。

    等郭氏的诰赠安人诰命下来,魏氏沉寂了,虽说于情于理,封郭氏都是应该的,但活着的,陪着他的是自己啊,魏氏心里还是止不住的不平,对郭氏和尤为绵也多了一丝怨恨。为绵见了,对继母也只是以礼相待,不再存着交好的心思了。毕竟,自魏氏嫁进来后,自己没有一丝的为难她,这一次诰命的事儿,于礼,娘是元配,她魏氏是填房;于理,这功劳里,自己也有那么一小部分。自己没有同母兄弟,娘也没有庶养子,自己凭能力,给自己亲娘请封一个诰封,碍着你魏氏什么事儿了。想着为绵就觉得这魏氏的要求有些无理取闹。自己爹可不是以前的小主簿了,以后要是这魏氏拢不住老爹的心,纳了妾,看你那时候还敢这样任性不

    为绵虽然想有个妾,让魏氏收敛点儿,但也只是想想。毕竟没有女儿管到自己亲爹房里的,再说太太又不是自己亲娘,自己还担心她伤心。娘不在了,老爹就是自己最亲的人了,一切都听老爹。虽然当官的家里大都有几房妾侍,但自己家里还是看老爹的意思再说。老爹现在升官了,以后要搬到京城住了,自己收拾好家里,还得抽空跟外公外婆他们告别一下。

    想着为绵就动起来了。先把家里的大件家具,好的带走,毕竟老爹升官了,门面要重视,但家里没那么多的余钱,还上得了台面的能用就用着。这笨重的用不上的桌椅到时候就分给左右相好的邻居,她们家应该还用得上,剩下的衣服布料等的也是同章办理,再跟每月定粮食和蔬菜的铺子说一声,再把这个月的钱给结了。再去车行说一声,预留几辆好的马车和师傅。算是大面上安排妥当了。

    就剩下家里租出的三十亩良田了,等老爹回来再问一下怎么处理。尤老爹一回来,就看着女儿把家里料理妥当了,问道:“都安排完了?”为绵说道:“能用得上的家具和衣服布料跟其他零碎东西,我都包好了,到时候,咱们直接搬上马车带走就行;至于那些笨重大件又用不上的等走的时候送给邻居吧,到底相处一场,也不妨平日里的往来情谊。这些所有的东西,我都做成单子了,我查了两遍,害怕有什么疏漏,一会儿,爹你再清点一下吧。至于粮铺那儿的银子,我也给提前结了。省得走的时候忘了,留下别人说爹的口舌,马车行那儿,我也说了一声,得让爹看一下,才能定下。”说完,为绵就把单子递给尤老爹。尤老爹心里十分满意,闺女还是自己的好,媳妇还是以前的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15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辛卯(2)

    尤老爹最后检查了一遍东西,除却马车这等为绵不能做主的,具是料理的不错,说道:“这单子上的东西就不用改了,都按这上边的办就行了。这马车明天我去车行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就定这家车行的车吧。”为绵看尤老爹不忙,就说道:“过几天咱们就搬去京城了。我想在走之前看看外公外婆。”尤老爹听了,说道:“应该的,就后天去吧。后天有一整天的空,将来还不知道过多久才能再见呢。你也好好跟你外婆她们说说话。”

    一辆马车行走在乡村的小道上,尤老爹在车边上坐着挥着鞭子使着马。为绵坐在车里,一是年级慢慢大了,不好再跟小时候一样抛头露面的在外边坐着无所顾忌;二也没了车里没了那个笑着宠着纵着自己的妈妈了,爹爹也再娶了别人了。这个世上再也不是小时候自己的世界里只有爹爹、妈妈的小绵绵了。自己长大了,世界大了,虽然爹爹还像以前一样疼爱自己,自己也知道,但家里没了妈妈,爹爹还是一样的娶了别人,升了官,将来也还会有别的孩子。妈妈却只有自己这一个,自己怎么能忍心,把自己对妈妈的一片心意放在别人身上呢,别人未必缺少一个自己,妈妈却只有自己一个孩子。我还会一如既往的敬爱爹爹,爱尤家,但妈妈我也会深深的记着。

    “大姑爷带着表小姐来了。”郭母眉开眼笑道:“好,快开门叫大爷和二爷去迎迎。”等下人下去了。郭母跟郭父说道:“我就说尤姑爷不是那没情义的,咱们姑娘好歹也跟他过了几年日子,又生了为绵。即使他再娶了,也不会忘了咱们家。”郭父虽没说话,但看着额头舒展,面上柔和,心里也是对老妻的话赞同的。

    “小婿给岳父大人、岳母大人请安!”说着,尤老爹给两位磕了个头。郭父面上带出一丝满意,毕竟尤老爹已经是六品官了,自己是个白身,说好听点儿是个教书先生罢了,再加上自己女儿已经没了,女婿还能对自己恭恭敬敬,也不算失了情义。吩咐两个儿子,“赶紧扶你们起来。”郭平和郭安一左一右扶起尤老爹。为绵又上前见过郭父、郭母和两个舅舅。行完礼,郭母说道:“你们爷几个就在这儿说说话吧,我带着绵绵在后边也教她点儿事儿。”尤老爹忙起身谢道:“劳烦岳母大人了。”

    郭母问道:“魏氏嫁进来已经快一年了吧?”为绵说道:“快了,就差几天。”毕竟现代有结婚纪念日,所以,为绵把这类日子单独日子记得挺清楚的。郭母说道:“你娘嫁过去的时候,没满半年就有了你。现在姑爷都快三十了,你后娘还没消息,再加上你爹又升了官。以后不准儿,也跟其他那些当官的一样纳几房小妾。你娘没留下个哥儿,你早晚也是要嫁出去的,只要不是那寻思不开的,就凭你是元配留下的孩子,也没人薄待了你,你可别搅和进你爹后院里这些事儿去。至于管家的事儿,能交给你后娘,就交给你后娘,省得她在外边走动时说你的坏话,坏了你的名声。啊!”为绵听了郭母这番话,哪里不知道这都是为自己好,忍不住想起去了的郭氏,哭出声来,哽咽的喊:“妈妈”。郭母听了,心里也难受,眼中泪花闪动,说道:“都怪你那没良心的妈,但凡她为咱们祖孙俩想想,也不至于早早的没了,让你这没娘的孩子在尤家这般用心思,哭着啊。也让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说着说着,郭母就跟为绵抱头痛哭。

    为绵哭了一会儿,心里痛快了,劝道:“都怪我,惹得外婆哭了。人都是生老病死。妈妈早早的去了,或许命里就是如此吧。咱们还得努力活下去。想必妈妈也不愿咱们因她去了而一直悲伤。再说,若咱们不好好的,将来世上也没人再知道世上曾经有过妈妈这个人了。”郭母听了,心思也从去了的女儿身上转了回来,想到两个儿子和面前的外孙女,眼中的泪水慢慢退去。为绵也把自己心里存着的想法问了出来:“外婆,我想从族里过继个哥儿在娘名下,你看可行吗?”郭母听了外孙的想法吓了一跳,“好好的,你怎么想起给你娘过继个儿子了,是你后娘苛刻你了,还是有人传瞎话了?好好的,你怎么冒出这个想法了?”为绵当然不能说,我是因为林黛玉家几世单传,林黛玉死后,连个清明给林如海和贾敏扫墓的都没有想出来的。尤家以后出生的孩子,都算魏氏养的,朝廷有恩封的话,也会封魏氏,而不是郭氏。将来出现个跟林如海祖宗一样的分宗事,要是带走了魏氏的牌位,忘了妈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历史上有多少女人,明明是元配,却没有留下任何的信息,甚至连元配的位置都没能留住。在很多人的眼里,丈夫的元配妻子是另一个女人。不管郭氏有没有能力养下个这般的孝子贤孙,但自己必须能让一个人、一个宗族永远的不能忘却妈妈。为绵说道:“没人跟我说,我只是想着爹爹将来的孩子无论嫡庶,都算魏氏养的,我早晚也是别人家的人,即使能记着妈妈,也不过两代人。我想有个一支至少每年祭祀时能念起妈妈的人。”郭母听了,不住的念叨:“好孩子!好孩子!不枉你娘在时万般疼你。你有这个心思就好,你家里还有你后娘在呢,再说你爹又不老,将来未必没有孩子,你爹未必同意。”为绵说道:“我会让我爹同意的,我先在族里看看,最好是品行好的年岁小的,又没牵挂的,这样也好念着妈妈。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找。等魏氏生下嫡子来,我就接过来,放在我娘名下,排成嫡次子。这样我爹将来有什么,我亲弟占大份,想来我爹不会不同意的。”

    郭母听了,想着也没什么大的出处,大姑爷应该会同意,心里也为女儿高兴。毕竟女人就看子嗣和地位。女儿虽然不在了,但姑爷还是给请封了诰命,等绵绵再给女儿过继个哥儿,就看绵绵,将来的哥儿也差不了,自己女儿也不算白活这一回。

    作者有话要说:

 16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辛卯(3)

    尤老爹一家坐着马车,用了六七天,终于到了京城。等尤老爹去运盐司报到回来,为绵帮着尤老爹把家里都安顿好。为绵找到尤老爹说道:“爹,女儿有件事儿跟您说一下。”尤老爹看着为绵郑重的样子,想着不是小事儿,严肃的说:“绵绵说吧,你是我亲女儿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为绵也知道尤老爹素来疼自己,也不生分说道:“在大兴县,咱们家的情况,邻里差不多都知道。但京城这边虽说是咱们老家,但自我记事儿就很少待过,咱们家的情况,别人也不清楚。家里的事儿还是二娘管着才是正经。再说了,即使,女儿现在能管得,说句不知羞的,等女儿到了别家,二娘还是这么不知事儿,到时候不说家里的事儿,就是和爹爹同僚夫人间的往来之事才是大事。家里的事儿,短的来说费些钱财,长远来说,爹爹今年还不到而立之年,已经升到六品,将来未必不能升到四品、三品甚至更大的官,到那时,家里的事儿就不是小事儿,否则,书房或是爹爹的公事露出些消息可不是小事。可惜女儿不是男子,否则也能早早娶回个贤惠能干的媳妇,管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