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敛财人生-第10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喝稀的。
  桂兰逢人就说:“不心疼孙子就罢了,连儿子也不心疼。我们家宝柱想办法把侄子弄到厂里吃上了商品粮了,就够意思了。可当老人的,就没个老人的样子。要是老家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我们这当儿孙的不养爹娘那是我们丧良心。可是呢?老家丰收了,他们大儿子家收的粮食只怕是堆的没地方堆了。可却非赖着我们不可!等这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横竖我带着俩孩子跳井算了。这不是天不给活路,是家里要逼死人命了。”
  然后厂子里的人,见了张宝柱的爹妈,都不怎么搭理了。
  两老人其实心里是含糊的,还问带来的大孙子呢:“咱老家真收了那么多粮食?我们都是老庄稼把式,地里能收多少我们心里有数。怎么可能收了那么多……”
  “这还有假?!要知道这样……我都不出来看婶子的脸色了,在家里呆着多好!”城子带着几分埋怨的语气,“广播上都说了的。报纸上都写了的!这还能有假!”
  “那广播员也不下地,写文章的也不一定懂种庄稼,他们说的能都是真的?”老太太不信,连连摇头。
  城子就说:“您懂什么啊?广播报纸只管负责把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他们敢这么说,那当然是有人负这样的责任的。你们不看报,啥也不知道。这秋粮就快下来了,报纸上都登了预计的产量了。花生一亩能产一万多斤,谷子至少都一万斤。这玉米还不往两万斤上说话。”他也劝老两口:“回去吧!赶上秋粮还能分一份口粮。顺便跟我爸妈说一声,先给这边拉上几车粮食吧,我二叔也怪不容易的。”
  老两口面面相觑,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启程回老家。
  以前回老家还带这个带那个的,这次回老家,桂兰是看的紧紧的,一个线头都不叫带走了。
  好家伙!没见过这么偏心的。大儿子家都恨不能吃一个馒头扔一个馒头了,还从我们这种为了你们只能吃红薯面的人家扒拉。没这美事了!
  反正这一对比,把桂兰对公公婆婆仅剩下的那点情分都折腾没了。连张宝柱这个大孝子,对爹妈也有了些意见。
  一口干粮都没给带,就叫回了老家了。
  更是有像是苗大嫂这样的人,先是给老家写信,表示愿意跟老家的人换粮食。
  也不说买卖,就说是换。
  买卖是犯法的,但是换粮食这个不犯法。
  农村很多地方都是如此过的。比如这个县主产棉花,那个县主产小麦。到了棉花下来,这些人就带着自家分的棉花,到产小麦的县以物易物,换小麦。
  这个却是没什么人会调查。
  所以啊,千万别说买卖,就说是换。
  一说换,大家就都明白啥意思。
  然后老家是久久不来信,苗大嫂更气了:一个个的都阔绰起来了,咱们城里人倒是成了穷亲戚了。人家看不起也就罢了,连个回话都没有。
  可实际上呢?
  老家的人这会子都能难死。要真是有,肯定就给了。不管是换了布还是换钱了,都行的。可这是真没有!没有就罢了,还不能说没有。因为大家都认为他们有!当然了,他们对外也说他们确实是有。
  可这会子作难的人恨不能骂娘:谁有谁是孙子!
  不知道怎么回信,这信自然就不回了。然后这边等不到,可不就误会了吗?
  像是苗大嫂这样遭遇的人不少呢。像是桂兰,等着老家给送粮食呢,可这哪里有送的。桂兰这一生气,对侄子的态度也就那样了。把侄子的口粮往出一分,就这么些吧,以后你就自己过去吧。厂里租的那个平房,你也自己掏钱去。我们不伺候了。
  丹阳也咬着筷子问他爸:“咱老家会送粮食来吗?”………………………


第1231章 旧日光阴(43)三合一
  “干嘛别人来送?”端阳朝墙外指了指,“咱自己种去。”
  可这边有围墙围着,其他地方却没围墙。万一人家从其他几面看见的了呢?
  端阳这么说着,心里却寻思着办法。
  没过了几天,平房那边就有好几个人过来感谢端阳来了,谢他把他们家的孩子从那片沼泽地里拖回来。
  这些孩子还犟嘴:“那块水都不深了,没啥危险了。”
  可这沼泽地是看水深水浅吗?有个泥窝子陷进去就出不来!
  孩子越是这么犟着,大人就觉得那地方危险,越是得管束。
  范云清又及时的提议:“关系下一代的安全,必须重视。”她家的孩子也小啊!
  然后基建科就有的忙了,得花费工夫把这一片都个用墙围起来。砖瓦墙不现实,土墙能就地取材,就土墙吧。
  不光夯了土墙,这一片还成了厂里的禁区。
  这还不算,在孩子中间,很快就流传着那一片有水鬼水怪的传说,说是会拉扯小孩子的腿,一个一碗水的小水坑,都能淹死人。
  大人们多是会心一笑,在孩子们问他们是否属实的时候,他们多会说的更吓人,一恐吓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
  于是,孩子们就真不敢翻墙朝那里面去了。
  至于大人,谁没事跑到里面干啥?就是想干点偷摸的事,白天有人能看见,晚上的话,里面谁也不知道啥情况,真不是非选这见鬼的地方不可的。
  然后,这地界安全了。
  四爷也不去管,端阳自己把柴房一角的砖给翘起来,从那里挖一个能进去一人的洞通到外面,洞里修成方便上下的台阶。平时呢,柴房这边的这个洞口就用一个不大的水缸堵着,谁也不知道下面是洞,墙外的那一头,盖着木板,从洞里轻轻一推就推开了。
  反正是为了这一片地端阳算是下了功夫了。这段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在琢磨这一片地。
  可等整理出来,都已经九月份了。
  北方的九月份,还能种啥?
  就是白菜萝卜都晚了。后院菜地里的白菜,这会子都差不多快要能收获了。
  冬小麦倒是来得及,可是吧,没有种子,也不好弄到种子。
  把林雨桐笑的:“撒点菠菜,种上点晚白菜。”
  白菜这东西,叶子长成啥样都能吃。来不及成熟就不叫成熟吧!
  墙外倒是潮湿,菜种下去就不用管了,叫它长去吧。
  倒是后院的菜,端阳和丹阳两个,每天早上给浇一次水,晚上回来还得抽空就浇一次。
  就这都感觉:“旱了!”
  是!空气里没水分,菜叶子也卷边。
  家里用的水,是压力井压出来的水。井边的水槽,也是通着后院的菜地的。平时撒出来的水也都会流向菜地,相当于一天三浇,可菜叶子还是卷边了。
  果然,秋粮下来的时候,常大满并没有买到多余的粮食。
  跟林雨桐过来解释:“……不行……产量压根就没那么高……今年后半年又没下雨……我瞧着,乡下的日子难过着呢。”说着又道:“……表姐,要是有办法,就赶紧找吃的吧,甭管啥东西,吃了DU不死人的,都算数。今年冬天,乡下的日子不好过……”
  不管好过不好过的,四爷和林雨桐这边都顾不上了。
  大炼钢铁了嘛!
  钢元帅升帐,一切都得给让路。
  一一五自然接到任务了,车间的生产不能停,但所有不在车间的,都给我干活去。土炉子都造吧。
  四爷忙叨了一年,图纸都能堆一屋子。为的可不就是这个时候,他一天到晚,都在工地上猫着呢。
  而林雨桐呢?
  也忙起来了!
  忙啥呢?先开始是炼钢炉那边要成立一个花木兰炼钢队,娘子军嘛,这是妇联的事。不管怎么说,林雨桐得在里面挂个职位吧。该干活还得积极干活。这边还没忙完呢,厂里又要办大食堂了。
  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
  口号是: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那妇联要做的,是安排能给这么多人做饭的人手,还有就是,叫大家把家里的碗筷都拿到大食堂去。大家一起用嘛!
  林雨桐拎了一摞子碗,不是家里常用的,但也算是交差了吧。
  可好些人开始把家里的锅给端走了,直接送到炼钢炉去了。林雨桐家能不送吗?
  行吧!给几个孩子煮衣服和尿布的锅,送到炼钢炉还是可行的。为了配套,林雨桐把家里的锅盖都给搭上,一起送去了。
  然后四爷晚上回来看着没锅盖的锅,有啥办法呢?
  用木板给订了一个木盖子。
  可大部分人,对没有锅碗的日子,也没有什么抵触的。
  因为可以在食堂吃饭了。虽然供给发不到手里了,但是有什么关系。不是说了,能放开肚皮吃吗?
  欢欣鼓舞啊!
  在厂里走着,不管遇到谁,那都是走路带风。
  感觉生活的节奏彻底被打乱了。
  早上起来,一家人洗漱之后,在七点二十的时候,得赶到大食堂。大食堂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各家贡献的。差不多就是一家人或是两家坐一张桌子。
  林雨桐家和钱思远家,刚好能挤一桌子。林雨桐这边是六口人,钱思远家是三口。多是孩子,挤一挤能坐下。等到七点二十的时候,抽调到后勤服务组的妇女同志们,就给大家上菜了。早上比较简单,一碟子酱菜一碟子腐乳,一个桌子一盆子稀饭,一大盘子馒头。没有了再去拿,管够!
  好家伙!端阳一顿干掉了十二个馒头,把林雨桐吓的制止了,才算是罢了。
  钱思远还朝端阳竖起大拇指:“好小子,真能吃。”他一顿也才吃了八个。
  庄婷婷都能吃七个,还说林雨桐:“林主任,这吃的多才能干的多。你别给大家伙省着了。一顿才吃俩,这能顶个什么用呢。”
  边上的人就说:“放开吃吧林主任。一亩产一万斤的粮食,咱们就是一人长三个胃,也吃不完的。”
  还有更直接的,拿着馒头直接往林雨桐怀里塞:“这是不好意思当着大家的面吃这么多吧。没事,以后就习惯了。吃不了拿家去慢慢吃。还能叫人饿着是咋了!”
  林雨桐有口难辨,怀里一捧就是五六个馒头呢。
  那就拿回家去吧。
  每天拿回去的馒头用网兜装起来,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风干,以后这就是干馒头片。
  吃了饭了,抹嘴就走。不用刷锅洗碗,简直不能更美妙。
  然后上工的上工,上学的上学。
  丹阳和朝阳负责先送骄阳去托儿所,交到舅妈手里。然后两人才跑步去学校。学校也没啥事,主要就是组织大家,去一些企业的废渣里筛出碎铁沫。一一五的职工学校,那肯定得回一一五来。所以相当去学校溜了一圈,这又回来了。
  林雨桐是科室、炼钢组、食堂,三点一线的跑。路上瞧见孩子们一串一串的又回来了,就问老师呢:“今儿有活动啊?”
  “钢元帅升帐了,一切都得让路嘛。”老师是这么说的。
  得!晚上又得给俩孩子补课了。
  中午吃饭,是不用去食堂的。服务队会把饭送到车间,送到生产第一线。
  至于说是坐办公室的科室人员,晚上加班干干本职工作,其他的时候,一律一线走。
  全国人民都在迈步前进,咱们更该加把劲。
  中午米饭配着红烧肉炖土豆,可劲的造!林雨桐的饭量,就属于大半碗米饭足够的那种。可在大家看来,还不够塞牙缝的。
  于是苗大嫂这种管着厨房,又跟林雨桐特别好的一类,就说了:“你放开了肚皮吃。咱们做的肯定是够的。”
  足足盛了小半面盆给林雨桐递过来:“端回去慢慢吃去。”
  端回去这种事不新鲜,家里要是谁没来得及吃饭,是允许给带饭的。
  这馒头还能晾着吃干馒头,这米饭咋办?没办法啊,晚上在家里的烤炉里,把米饭烤成金黄色的干米粒。得空了,把这干米粒磨成粉,它也是好粮食。
  不过现在处理这些粮食超级费时间的。
  平时大家的上班时间是八个小时。现在工人们自主的,将上班的时长定在了十二个小时。就这,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工作时间是再十六到十八个小时之间的。他们根本就不回家!饿了,食堂给送饭,十分钟一顿饭是慢的速度。困了,席地而眠。醒了,咱再接着干!
  没有人强制,都属于自发自愿的行为。
  原因呢?只有四个字——国家需要!
  反正整个秋天,差不多就是在这种吃饱喝足啥事也不用操心的情况下度过的。睁开眼就去吃饭,吃饱了就是干活,干累了就睡,睡起来就吃。
  日子似乎一下子就简单起来了。
  啥心都不用操,只一心搞生产就好。
  都赶着要翻个几番,给国庆献礼呢。
  炼钢组那边呢,在国庆那天,第一炉钢铁成了。
  把赵平乐的哈哈直笑,叫懂点钢材的都过来看:“看看咱们炼的钢,这才叫钢。”
  其他人用土法炼的根本就不叫钢,那叫豆腐渣。
  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泄露技术,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想要大规模的组织人学,这是不可取的。
  怎么办呢?
  代加工。
  只要你们提供原料,我们就来帮你们炼制,别的成本都没有。但就是得靠你们自己运输。对比过两种钢材之后,很多单位企业也都默默的接受这种做法。
  但就是一点,不能说出去。他们把钢材拉回去,还得说是他们自己炼的。
  赵平跟四爷呢,却准备了各种材料和样品,开始往省里跑,往B京跑。想给一一五设立一个下属的钢铁分厂。
  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你说要建钢铁厂就建了?
  这种厂子跟别的还不一样,首先得考虑的是原材料。
  也就是说,先决条件是矿。
  有铁矿吗?
  还真有!
  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就在距离省会城市走着需要半日路程的老家三合县。
  你们怎么知道有矿的?
  四爷从包里拿出一块石头:“这是矿石,可以验。”
  这还是四爷在放羊的时候捡到的。
  具体储藏量是多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这地方肯定是有的。在全国都在大炼钢铁的背景下,只要有,就有申办成功的可能。
  只要成功了,全国哪里都可以去开厂嘛。
  一一五的分厂不是非要和一一五挨在一起的。
  如今,他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资格。
  当然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回去之后,四爷又专门请了地质局的专家,去现场勘查。但你想马上出结果,那是做梦。
  这种勘查,少则半年,多着两三年都有可能。
  但既然已经启动了程序,那么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最多就是来回的催一催,其他的也帮不上忙了。
  地质勘探队,住到了老家的村里。四爷帮着给牵线搭桥,叫一定照顾看勘探队的安全,如果有什么问题,给他打电话。
  然后就不多留了。
  李月芬这娘倒是追出来想见见儿子的,但是这不是都是公事嘛。再说了,远远的看了一眼儿子,怎么越看越面生呢?
  竟是迈不开腿的感觉。
  等她回家的时候,家里放着几张肉票,半袋子大米,两身做好的棉衣,她就知道,这孩子还不算是丧良心,还记得爹妈呢。
  她这么跟金大山说呢,刘铃铛就说:“他叔啥时候也没忘了,月月都给钱呢。”
  没两天村里就传呢,说是金老四给老家办了好事了。放羊的时候发现铁矿石了,如今叫了勘探队勘探呢,说不定以后咱们这一片要盖工厂哩,咱们就都成了工人了。
  是不是的?谁也不知道,只等着人家勘探队的结果。
  没有人比他们更盼着结果属实了,比较起来,当然还是工人好啊。
  四爷都能来回的折腾一个月,这里跑那里跑的,但是奇迹的,竟然没瘦。
  几个孩子围着他爸叫他说在外面的见闻。可能有什么见闻呢?
  不外乎到处都是大锅饭。像是他们这种出差的,啥也不要,到点了就吃吧。有些地方还摆着流水席,就是路过的人,如果饿了,也是可以留下来吃一顿饭的。
  几个孩子是坚信,一亩地真能打一万斤粮食的。要不然,日子能这么过吗?
  孩子们挺高兴的,吃的饱吃的好,一个个的往上窜着长个子。
  可到了冬天,天一天天的冷了,伙食的标准也慢慢的降下来了。
  白面馒头肯定是没有了,就是玉米面的,也都是一人一个两个的分。菜就是白菜炖萝卜,萝卜炖白菜,里面是一点油都不见。
  骄阳吃饭的时候就龇牙咧嘴,比吃药瞧着还难受。
  不好吃!
  嗯!是不好吃!
  不光是不好吃,感觉还吃不饱了。比在自家吃饭还不如。
  林雨桐天天晚上给几个孩子偷着弄饭吃,不是在烤炉里烤薄饼吃,就是随便弄碗鸡蛋面糊糊,放点菠菜放点盐,点上几滴香油叫他们偷着吃。
  不光林雨桐家这样,好些人家都这样。
  还不敢叫人家瞧见自家冒烟。但自从天冷开始烧炕了,这种顾忌就少了,任何烟都可以解释为烧炕。
  于是,住筒子楼的就羡慕起住平房的。
  住平房的还能在家里弄个泥炉子,凑活着自己做一顿吃了算了。但是筒子楼怎么办?大人们没办法,孩子们就偷着把食材弄到厂外面,野地里点火烧着吃烤着吃。
  于是,红薯和土豆就比较受欢迎了。
  这种情况一普遍,厂子里就把大食堂给取消了。
  前后也就两三月的工夫,办不下去了,各自回去想办法吧。
  这就这么点时间,连吃带拿的,林雨桐家柴房的梁上,挂着五六个网兜,网兜里,全是风干的馒头。还有两布袋子磨好的大米粉。都是干净的,用水冲了就能吃。
  要回家自己开火了,然后大食堂差点打起来。
  为啥啊?
  当初送到食堂的碗筷盘子,桌椅板凳,都得往回要吧。可这么多人吃饭,大人孩子的,哪天不摔几个啊。当初一百,现在能剩下五十就不错了。肯定是家家都不够数的。
  那怎么行了?
  我们当初拿出来给大家用的,结果你们给我们整的尸首都找不见了。怎么着?
  赔偿吧!
  拿啥赔偿,看见食堂还有啥就拿啥。
  手快有手慢无!
  苗大嫂整个人都愣住了:“办大食堂的时候多好啊!”大家和和气气的,你让着我我让着你,都怕对方吃的少拿的少,谁像现在这样争过多寡呢?
  等林雨桐到的时候,食堂除了实在是拿不动的东西,剩下的,但凡能拿动的,都拿走了。
  苗大嫂都哭出来了:“……林主任,他们怎么能这样呢?就好像我欠了大家的一样,我家今年光是红薯就收了两千多斤啊,我全拿到食堂,叫人家吃了。只一天工夫,我家的红薯都吃光了,我说啥了?”
  苗大嫂家最可怜了,家里的厨房里连案板都没有了。蔬菜干连同红薯红薯叶子,全都捐出来叫大家吃了。
  结果如今回去,连做饭烧水的锅都没有。
  得!
  林雨桐把家里的一个炒菜的锅给了苗家:“先凑活着用吧。”
  又给了一大麻袋的萝卜白菜,差不多能凑活下去吧。
  今年的冬天,一片雪花都没落下。
  从五六月份下了雨之后,这都半年了,不见雨不见雪的。干冷干冷的!加上睡火炕,早上起来,嘴上都起皮,嗓子干喉咙干的。
  四爷看几个孩子可怜,跑到人家的罐头厂,把人家要做梨罐头的原材料的那种山梨,买了好几大筐子。
  这种梨做罐头说不得会好吃,但是生吃,却不怎么样。
  林雨桐给熬汤,梨切块,放冰糖,天天晚上一人一大碗。
  到了天实在是冷的很了,林雨桐就给几个孩子都请假了,就在家里呆着吧。不去学校了。气候干燥,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咳嗽开了。
  一个咳嗽,一班都跟着咳嗽。
  如今的咳嗽谁还管你,过几天自然就好了。就算是去医院,也就是给你用纸片包点甘草片,苦的要死要活的,没几个孩子爱喝那东西。
  那就干脆别去了。
  丹阳在家带着朝阳和骄阳,完全没有问题。
  年前的时候,常大满的媳妇来了,来问林雨桐:“表姐,你要缝纫机吗?一个六十,处理呢?我过来给问问。”
  六十?
  这么便宜!
  二手的也够便宜的了。
  “是好的吗?”林雨桐就问。
  “是好的。”她就说,“这不是给国家减轻负担呢吗?我们这缝纫社就解散了。剩下的缝纫机要处理呢……”
  林雨桐就明白了:“行!你们一共有多少?”
  “一百五十台呢?”这媳妇就说。
  不多!
  厂里这么多家庭,肯定吃的下。
  林雨桐刚要点头应下,心中一动,问道:“那这缝纫社解散了,你的工作呢?”
  她尴尬的摇头:“再自己想办法呗。”
  户口在,有定额口粮,但这口粮也得花钱买的。
  林雨桐就说:“要不你留一台缝纫机,自己接点零活……”
  “我也想呢。”她更尴尬了,“不过……”
  林雨桐明白了,这是实在没办法了,过来借钱来了。她当时掏出来就给了:“那就麻烦你,回去给咱联系,就说有多少台,咱们要多少台。”
  果不其然,林雨桐在厂里放出消息之后,都找上门来了。
  晓星要、范云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