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古代搞建设-第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74、第 174 章

寒流侵袭吴国后,吴国境内普降大雪,大雪迫使人们中断室外活动。王都康城郊外西部军营有一片崭新的营房,士兵中断训练,在营房内躲避风雪。内毛老大一边烤着火,一边对一位新兵进行思想辅导。

“唐漠,知道我们龙虎兵是为了什么训练吗?”

“报告长官,龙虎兵是为了更加善战!”

毛老大对面的新兵来自唐地,是唐地的一位猎人,因身手相当不错,被特招进新成立的龙虎军。龙虎军是楚朝辉九月份才计划筹建的一支特种部队,龙虎特种部队对士兵要求相当之高,训练也极为艰苦。

毛老大现在已不是普通士兵了,他在进攻唐王宫战役中表现英勇,第一个杀上王宫城墙站住脚根,为后续上墙的战友建立了立脚据点,使得进攻战友减少了牺牲。战后论功行赏,总是因为学不进文化的毛老大,终于凭功劳跳过了学不到五百字就不能当士官的门槛,破格提拔为排长。让毛老大骄傲的事,这个排长不是普通军队的排长,而是刚成立的龙虎军排长。

毛老大除了升官,还得到两百金的美元封赏。毛老大用封赏为妻子买了一套金银首饰,帮两个弟弟成了家。

龙虎军目前最高编制是团。能进入龙虎军的士兵,都经过严格挑选,不但要求勇武,还得出身可靠。毛老大是楚朝辉亲自点名要了去的。

龙虎兵大本营在康城西郊,离毛老大居住的村子不远。毛老大原属于马仁属下,马仁率领的士兵在这一两年内,得留在唐地负责治安,毛老大因进了龙虎军,才得以从唐地返回故乡。

跟毛老大一起去的同乡毛柱子还留在唐地,毛柱子打仗不如毛老大英勇,只因为文化学得好,毛柱子被挑选出来在唐地暂代地方官吏。

毛老大因为自己进了龙虎军,这次没有羡慕毛柱子当官。

“错!”毛老大否决唐漠的回答。

“为了大王?”

“不对!”

唐漠有点发愣,军队不是都对君王效忠的吗?

“为了大将军?”

毛老大继续摇头:“不是!”

唐漠愁苦,他思索良久,忽然想起什么,眼睛闪亮。“是为了明公子,龙虎军的成立是为了保护明公子的,对不对?”

唐漠觉得自己这次是答对了,因为明公子曾遭受刺客行刺,因刺客差点要了明公子的性命,明公子的对郎大将军楚朝辉怒而起兵伐唐。唐国如今已被兼并,楚大将军筹建龙虎兵肯定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明公子,防止再出意外。

“龙虎兵的成立是为了明公子,也是为了广大受苦的黎民。”毛老大说出自己对龙虎兵的理解。

“也为了黎民?”唐漠睁大眼睛,这种说法太新奇了,唐漠闻所未闻。“为哪里的黎民?”

毛老大狠狠拍了下唐漠的头。“你不是受苦的黎民?”

“我唐漠原来在唐地,进山打猎所得都得上交封主老爷,打猎收获虽丰厚,却总是饿肚子,饿肚子还没有衣服穿当然是受苦。”毛老大手劲很大,打得唐漠生疼。

“你现在还受苦吗?”毛老大又给了唐漠头顶一巴掌。

唐漠摸着头,连连摇头:“现在不苦了,这里管饭管穿,还每月发十金军饷,哪里还苦。”唐漠进了军营,感觉自己掉进神仙府邸,只有被强度非常大的魔鬼训练折磨时,才醒悟自己还在人间。当唐漠第一个月领到十金军饷,他又觉得自己是处在上仙居住的地方,十金吴金币,唐漠在唐国打一辈子猎都积攒不到。

“明公子仁慈,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黎民百姓。龙虎兵为明公子训练,就是为了我们自己训练。”

唐漠连连点头:“对对!毛长官说得太对了!没有明公子,漠还在深山为封主贵人打猎呢!我以后要练好骑马,随时保护明公子!”

毛老大见唐漠领会到龙虎兵精神,不由眉开眼笑。他从碳盆里扒拉出两个烤熟的红薯,将其中一个递给唐漠。

“红薯好了,快吃,这东西又甜又香。”

唐漠接过红薯,不顾烫手扒开皮猛咬一口:“吴国到处都长好东西,哎,要是我爹娘他们活着就好了,他们也能过下这种吃饱饭的好日子。”

唐漠的父亲和哥哥也是猎人,两人都在打猎时被猛兽咬死,唐漠的母亲和一个妹妹两年前因饥饿生病相继死去,唐漠一家五口,只余唐漠一人,这年的春节,唐漠将在军营中度过。。

“唐漠,今年过年去我家过吧,你嫂子办了好多年货。”毛老大对唐漠发出邀请

“排长……”唐漠感动。

“不许推拒!”毛老大大手又拍上唐漠头顶,可怜的唐漠,头顶被毛老大连拍三下,已经拍得眼前冒起金光。

毛老大跟唐漠谈心时,楚朝辉在军部跟黄钟密谈。

“派到齐鲁两国的情报人员渗透进展如何?”

“据送回的消息,他们行动基本都已达到预期计划。”黄钟递上几封密信。

楚朝辉翻完密信,脸上神色满意。

“黄钟,你物色几位可靠商人,将唐地兵库中的那些破烂偷运到齐鲁两地藏匿。”楚朝辉所说的破烂是兵器。

唐国兵库中的兵器跟吴国打造的武器不能相比,大部分都兵器都不能装备吴国士兵,只有重新回炉的价值。兵库中一部分兵器已经运回南埠,剩下的一部分更烂的,楚朝辉准备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

“诺!”黄钟心领神会,楚朝辉对齐鲁两地的计划让黄钟震惊,震惊的同时,黄钟又热血澎湃,他所做的事将改变这个大陆。

“情报部除了将齐鲁作为重点关注目标,对赵国也不要放松,赵国王庭上下一举一动都得严密关注。”楚朝辉再次强调。

目前吴赵两国关系融洽好过任何历史时期,楚朝辉从未放松对赵轩的监视,在他的心目中,赵国是他最要对付的一个国家,特别是前几天看到了赵轩写给郑钰铭的亲笔信。

“禀大将军,已经增派人手去赵王都了。”黄钟偷偷瞄瞄楚朝辉,楚朝辉正在磨牙,瞄见楚朝辉视线扫来,黄钟连忙低头,不想让楚朝辉发觉自己偷看到他发醋的样子。

等到黄钟告辞离去,楚朝辉在大秦地图前自言自语:“赵轩竖子!怎么老要做些不切实际的梦呢?总有哪天叫你不能做梦,即使有梦,也是噩梦!”

大秦天子会默许吴国兼并唐地,郑钰铭派去的使者献上的重礼在其中起了作用。戎人南下打劫,是突破秦朝险要西关口进的大秦腹地。秦天子和秦王室王公贵族的封邑都遭受了洗劫,秦天子为了修复被戎人破坏的庄园和西关口城隘,正闹着钱慌,吴国使者觐见献上的重礼正好填补了秦天子的口袋。秦天子使臣来吴有诏书传达,要求吴国明年五月得去镐京朝拜。

秦天子地位自百年前开始式微,本来三年一度的诸侯国君朝拜,变成了五年一次。朝拜年数拉长,各地君主又嫌路途遥远,总找借口拖延不去。上一次的五年朝拜,只有一些中小国君主前往镐京觐拜天子,六大强国国君,一个都没有前往。

秦天子封邑遭受戎灾经济拮据,吴国有求与他,秦天子趁机提出要求,要求吴国出头号召各诸侯去参加朝拜。诸侯国国君去镐京朝拜必须携带贡品进献天子,诸侯国君不将天子放在眼里,但在朝拜觐见时,为了脸面,进献的贡品都非常贵重。秦天子指望着诸侯君主的贡品帮他度过经济危机。

秦天子跟吴国提出这个要求,是用默许吴国兼并唐地作为交换。郑钰铭听完秦使者吞吞吐吐表达出秦天子的用意后,心底对秦天子只有怜悯。一国天子落到如今这样地步,简直是种悲哀。

郑钰明没有当场答应秦使者的要求,而是先跟楚朝辉商议。

“这倒是件好事,秦天子式微,如果吴国出头号召各诸侯前去觐见天子,吴国无形中便了起头领作用。”楚朝辉赞同吴国做尊王的号召者。

“我也是这么想的。”到底是同一时代的人,郑楚两人想法相近。

“这样吧,明天四月我跟笙一起去镐京。”作为带头号召者,吴国君王当然得身先士卒,带头去镐京。路途太遥远,旅途有艰险,楚朝辉决定亲自护送吴王笙到天子都。

“不,笙这次不去。”郑钰明摇头,田王后的产期是明年五月,如果吴王笙去觐拜天子,势必不能亲眼见到孩子出生。

楚朝辉的脸立刻阴沉下来。“是不是你要代替笙去觐见?”田王后腹中孩子没有降生前,郑钰铭算是吴国王位第一继承人,可以代替吴王笙朝拜。

楚朝辉脸色不好看,是因为郑钰铭代替吴王笙去镐京,他便得留守在国内守住基业。楚朝辉自郑钰明遇刺后,对郑钰铭的人身安全问题特别紧张。

吴国王都和镐京相隔千里,路途遥远艰辛,楚朝辉不能放心。

“朝辉,历代吴王觐拜都没事,到我这里哪里就特别危险了?”郑钰铭安抚楚朝辉。“我这里还那把杀伤力超强的手枪防身呢!”

郑钰铭的迷你手枪掉落在蔚山瀑布处再没有找到,楚朝辉强迫郑钰铭随身携带他的92式手枪。

楚朝辉叹气,知道无法改变郑钰铭的决定,郑钰铭看着温和,却是那种拿定主意便不肯改变的犟脾气。

“光有手枪不行,从明天起得跟我进行锻炼!”楚朝辉还是不能安心,魁吉行刺时,郑钰铭一样有手枪,却因使用不熟练没有打开保险,被魁吉杀伤掉落悬崖差点送命。

“这个可以!”郑钰铭马上保证。

吴王笙四年元月,吴国发起觐拜秦天子的号召。号召发出后,跟吴国关系良好的陈国,许国当即同意。想跟吴国套近乎的齐鲁两国响应,楚国观望后也发表意见赞同。赵国也积极拥护了吴国的倡议,赵轩同时提出了一个邀请,邀请吴国明公子访问赵王都后,跟他结伴同去秦都。

因有吴国倡议,五大强国响应,面积实力中小的诸侯国国君只得附和。这年的朝拜将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

175、第 175 章

参加吴王笙四年提拔考试的考生人数比三年前多了三番,特别是吴国之外的诸侯国学子,多了五六百人。这些赶赴考的诸侯国学士家世比第一届学士高多了,有一半出身名门世家。

来赴考的学子在一月份就云集康城。家境不错的学子一般都有奴仆随身伺候,来参考的学子总数在两千多,陪考伺候的奴仆也有相同数目。

一下涌进五六千外地人口,康城大大小小的客栈挤得爆满,后至的学子找不到住宿之处,只有高价租住康城百姓的房室。康城因各地学士学子涌入显得更热闹,国外考生也被康城的繁华震惊。

康城经过四年的建设,整个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全城进行了功能规划,王宫附近为行政区,行政区往南是学院区,东门和南门处为主要商业区,北城为康城大部分居民居住区,西部有禁卫营、菜市口、畜牧交易处。城中街道宽阔干净,街道旁的商铺林立。

街道旁标有路牌,想去哪里,路牌有指示,坐上有编号的公共马车便可到达。城中走动的牲畜屁股后一律由布袋兜粪,只畜牲小便无法控制,由专门负责卫生的老人拿拖把清理。

吴国进城已经取消收进城费,只收牲畜的清洁费。为了解决牲畜拥堵城市要道,每个城门口外设有临时牲畜停放处,付上些许草料费,便可将自家牲畜寄放。

城中商铺货物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外地考生目光,商铺中的贵重货物标价低廉让他们跌掉眼球,这些物件在他们国家价格最起码要翻上一两番。

康城除了店铺繁多,饭馆小吃铺子也多,这些饭馆小吃铺子中的食物做法新颖,味道美味之极,考生们品尝后,大呼这才是人间美味。

最让考生们稀奇的是,康城市中心有一座没有围墙的园林,园林有小桥流水,弯曲的砖路旁栽种各种花木,花木都专门花匠管理。园林正门上刻有公园两字,按字面意思便是公共的园子,随便谁都可以进入游玩。

到唐地实习的学子都赶在提拔考试前一周回了康城,经过实习的学子,只要有前五十名的名次,便会受郑钰明重用,毕竟他们处理过地方事务,具备了理论和实践经验。

卫仲从唐地返回康城,看着离提拔考试还有四五天,便出头邀请昔日好友一聚。这次聚会地点没有设在卫府,而是选设在了公园一处亭阁中。

卫家家仆早早就去公园申请预约使用亭阁。亭阁四周有雕花门挡风,在亭阁内置上火炉,阁内温度便会暖和。亭阁地基很高,开了阁窗,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是品酒赏雪的好去处。

因亭阁是一处不错的赏景之地,想到亭阁聚会赏玩的康城人很多,为了不撞期有纷争,使用者必须到公园管理处登记,付出少许管理费预定。

卫仲向来活跃,为人义气,好友众多。这次公园聚会,卫仲邀请的人有二十之多。亭阁中没有置取暖的火炉,而是置了三桌火锅。有三个火锅在亭阁,已不需要再升取暖的火炉。

杨贺和符畴都已赶回康城,两人作为卫仲最好朋友当然在邀请之列。聚会之日,两人从北学院散步到公园亭阁时,时间尚早,亭阁中卫仲品茶等待客人,卫家两个仆人准备着火锅食材。

“两位贤弟,快快进亭阁暖和一下。”卫仲瞧见杨贺和符畴从小径走来,起身出来相迎。

杨贺和符畴见到卫仲连忙抱拳行礼,杨贺一边行礼一边称赞:“卫兄总有奇思妙想。这处赏景就应该品尝火锅才过瘾。”

卫仲得杨贺夸奖,哈哈大笑,步下台阶携了两人手臂一起进了亭阁。亭阁中有三个鸳鸯火锅中正煮着底料,温度比亭阁外高出十几度。杨贺和符畴一进里面,除了满鼻子香气,全身寒气也立刻被驱散干净。

卫仲和杨贺、符畴在靠窗位置坐下,卫家仆人给杨符两人倒上热茶。卫仲将亭阁一扇窗户推开,入目便是一片晶莹美丽的雪景。三人边茗茶吃着干果交谈,边欣赏窗外美景等侯其他宾客。

阁窗外树枝上的积雪是前两天下的,今天没有风,也没有什么太阳,正是赏雪的好日子。

卫仲打量自己的两位好友,杨贺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去唐地实习半年,举动变得干练多了。符畴原来话不多,如今言辞更默,清秀的脸变得有些消瘦,外表稳重成熟了好多。

亭阁周围小道上不时有游人经过,本地人知道亭阁处经常有人相约聚会,他们不会走小径到亭阁旁打扰,外地游人常常会转入亭阁小径,待发现有人在此聚会,大都忙不迭离开。

亭阁处刚走开一发外地游客,又有三人从小径拐了过来,三人边走边交议论着什么,随着三人走进,亭阁中的人听清他们的话语。

“不知两位发现没有,康城竟然没有乞讨者,真让吾难以置信。”中间一位身穿裘毛滚边锦衣的年轻人提出自己发现,这年代百姓可是普遍不得温饱。

“应该是城中护卫将他们驱赶到城外了吧。”同行之人说出自己理解。

“应该如此!吴地再富裕,也不可能无乞讨者。”裘毛锦衣年轻人跟另外一人点头赞同,他自己国家的都城就是如此行事。

只是那些饥饿百姓为了活命不顾都城护卫殴打,拼命想法混进都城乞讨。裘毛年轻人的王都乞讨者总是赶之不尽。

正当三人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如此现象,头顶忽然传来反对声。

“非也!非也!三位想错了!”

锦衣年轻人抬头,发现亭阁窗户处有一二十三四岁,长相儒雅的年轻人正在摇头。

锦衣年轻人拱了拱手:“在下申落,许国人氏,跟两位同乡来贵国参考,吾三人如若说错,请君为吾等解惑!”

摇头的年轻人是卫仲,听清锦衣人自报的姓氏,卫仲不由一愣。

“阁下可是许国宗室?”申是许国宗室姓氏。

申落点头:“不错,余正是许国当今国主堂侄。”

阁楼内三人听后,连忙走出亭阁到阁门处相迎。

许国是名士王颉的母国,王颉和弟子在吴国受到重用之事早传遍许国王庭。吴国不问出身国界,只要有才就会重用的消息吸引了许多许国人。

申落虽是王室子弟,因父亲曾跟许国国主争过王位,许国国主上位后,申落一家便被提防闲置。申落是个有抱负的人,总想着从政,既然国内不能实现,申落便想到吴国碰碰运气。

春节过后,申落联络了两位好友,携带金银路资没有携带奴仆就悄悄离开许国,这时节北部大河封冻,水路不通航,三人只能骑马走陆路,用了半个多月才赶到吴国康城。

“原来是许国贵胄,卫仲失礼了!”卫仲给申落行了尊礼,又介绍了杨贺和符畴。

申落身份显贵,人却随和,跟杨贺和符畴一一见礼,又介绍自己身侧同伴,这两人也是许国的世家之子。

“卫某在此处请友人小聚,三位也一起小酌如何?”卫仲诚恳邀请。

申落跟同伴昨天刚刚抵达康城,正要找人了解吴国情况,对于卫仲邀请,欣然接受。

六人到阁楼就坐,申落又提起乞讨话题。“卫兄!刚才卫兄话里意思,吴国是真无乞讨者吗?”

方才叙了年龄,卫仲在这群人中年龄依然最大。

卫仲笑笑:“这倒不是,吴国还是有乞讨者的。”

申落不解:“那吾等哪里说错?”

“康城中没有乞讨者并非护卫驱赶。”旁边杨贺为申落解释。

吴国对于乞讨者有三种处置办法。如是流落来的难民,由民政重新编制户口安排到各地开荒。不是难民,体健却好逸恶劳者,查明丢到矿场劳作。身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有亲人可投奔者,当地给残疾亲友一些优惠政策照顾,没有亲友可依靠,护卫将他们送至专门的收容场所,收容所条件不是太好,也不是太坏,不过可以保证这些人的温饱。

“三位在康城没有见到乞讨者,正是此原因。吴国各大郡县都是如此,只唐地去年刚刚合并,此三种处置办法还未实行。”杨贺说得很细致。

杨贺解释完,申落三人讶异吴国王庭之仁厚。

申落上下打量杨贺:“杨弟对吏事相当熟悉啊!”

杨贺腼腆一笑:“在下去年夏天就开始到地方实习,实习中接触多才了解仔细。”

“实习?”申落又碰到一个不懂的名词。到了吴国,申落发现许多新鲜词汇。

卫仲连忙给申落解释实习就是到地方实践,吴国南北学院前十名学子去年被派到唐地实习吏事。

“哦,这是要学业优异才可派去吧?三位可是都去唐地实习了?”申落肃然起敬。

卫仲微昂了下头,嘴上谦虚:“卫某学业不精,勉强够格去唐地,倒是杨贤弟和符贤弟,他们两人是北学院的翘楚!”

申落脸上敬佩:“原来杨符两位贤弟是大才,这次提拔考试,两位贤弟必定会在榜首!”

申落赞誉之词刚落,杨贺就尴尬地摸摸鼻子,符畴则是脸一红,微微低头,倒是卫仲哈哈大笑。

申落诧异:“卫兄为何大笑?”

“各位有所不知,今年提拔考试榜首非一人莫属!”

申落更惊疑了:“是哪位奇才,能被各位一致推崇。”

卫仲脸上笑意深重,他手指亭阁小径:“今年榜首来矣!”

申落回头,只见小径上走来两位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

吴国的提拔考试有两项硬性规定,一是考生必须年满十六周岁,二是考生参考被选用后,得宣誓不做出损害吴国国家利益的行为。前一条因提拔考试主要是选拔人才担任国家公务员,得是成年人才可以胜任。

第一条规定是因为大秦人平均寿命在三十出头,因死亡年龄太早,人们将十六岁定性为成年,依据是男女在这个年龄段性发育了。这条规定针对所有学子。

第二条规定主要针对的是吴国之外的诸侯国学子,防止通过提拔考试被重用的诸侯学子做出背叛或伤害吴国利益的举动。这时的人重名誉,信鬼神,立下毒誓便会遵守。

吴王笙四年的提拔考试和第一届提拔考试相比有两个特色,一是人数非常之多,二是有女子参考。考试报名截止时,报名参考的女子共有六人。六人全部是南北两所学院的学生,霍思华和卫蔻都在其中。

霍思华今年十七,三年前不够参考年龄,霍思华如果三年前跟兄长一起考试,成绩不会比霍思中差到哪里。

霍思华在北学院才进修两年,课业成绩却压倒了学长。特别在数学方面,霍思华的算数只比不上郑楚和公孙盘三人,南北学院其他数学导师的水平都在霍思华之下,作为学生的霍思华经常以导师身份给学长上数学课。

对于霍思华这样的学霸师妹,杨贺和符畴早就甘拜下风,北学院考子在心底已认定霍学妹会为今年提拔考试魁首。

霍思华不负众学长们的厚望,以无可争议的成绩稳居了榜首。考生们的试卷姓名实行糊名,当总成绩第一揭晓是霍思华后,吴国王庭百官沸腾,他们不像北学院学子那样对霍思华了解。一部分人觉得不可思议,一部分人则拿怀疑目光看向郑钰铭,因为明算是郑钰铭出的题,他们觉得郑钰铭可能作弊了。

不过王庭众人在庭议上看了霍思华的策论问答试卷后,都闭上了质疑的嘴巴。对策是名士王颉出题,对于王颉的人品,吴国王庭百官没有谁会质疑。霍思华的策论新颖有说服力,才华透过试卷显露无遗。

霍思华虽是提拔考试第一名,郑钰铭并没有派到地方重用,而是让霍思华到教育司长公孙盘手下任职。在普世观念男尊女卑下,让霍思华过早出人头地对她是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