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剑三]妹控守则-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一路跟随你们从洛阳到幽州,从幽州到江东才知道武将也不全是粗鲁的人,公瑾也是个武将,你觉得他粗鲁吗?”
“公瑾自不会是粗鲁之人,他这样的人便是那些世家公子也比不上的吧。”
“那么孙策呢?”赵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说粗鲁也是粗鲁,但又跟粗鲁不一样。若真的是粗鲁之人他又怎么会将小妹交给他呢。“而你可比孙策好了太多了,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儒雅的气息,就像是历史上说的那些儒将一般。”
“儒将?我?阿琰,你说。。。”他竟然在蔡姑娘的心中有这么高的评价,儒将,他觉得他相比这个词还差了很远的。
“对啊。子龙你在将士们面前的自信去哪儿了,在我的心里你是世上最儒雅的武将,你会护我一辈子安好无忧的对吗?”
“当然!”他会护着他最重要的人,从前是小妹,现在又加了阿琰,以后或许还有他的孩子们。
至于靖瑶,此时她正趁着兄长无暇管她的时候偷溜出府呢,然而看着面前的护卫有点牙痒痒。“赵小将军,您别让属下为难,将军已经吩咐过了不许您擅自出府。”好吧,正门不让她爬墙好了吧,反正大轻功甩起来就算是长安城那高大的城墙也挡不住她的!然而看着屋顶上的守卫,兄长真的是太了解她了,连她想从哪里出逃都一清二楚。靖瑶愤愤的跳下墙回到自己的屋子,不就是七天嘛,不出去就不出去,她睡觉!!!
七天之后及笄礼成,靖瑶终于成为了一个大人,不过大概在诸位兄长的眼中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小孩子的吧。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病逝,其子刘璋继益州牧之位,不过半月汉中张鲁自立。同年,徐州刘备与兖州曹操在贾诩的暗中挑拨之下争斗不休,中原北地战火频起。而江东之地,孙策领兵攻占了丹杨、吴郡等地,后来袁术派亲信前来再次将丹杨、吴郡等地接管。年底刘繇身死,孙策派太史慈前往收拢刘繇旧部,遂得豫章郡。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帝出长安。汉献帝刘协最终在亲信的护持下逃出了长安,前往旧都洛阳。一路之上兵马残破,连天子本身都不能吃饱,犹如难民一般。到得洛阳,看到破碎焦黑的洛阳城刘协恸哭不已,或许大汉真的完了。
汉献帝出长安的消息传到各路诸侯那里,曹操麾下的毛玠趁此建议曹操迎奉天子,曹操当即派使者辗转来到洛阳,以示忠于汉朝廷,并利用黄巾军余众,在许县附近开展屯田,聚集粮食,招纳军队。
曹操迎奉天子入许之后当即以天子名义下令,封袁绍为大将军以示安抚,封江东孙策为丹杨太守,意图挑起他跟袁术之间的战斗。封刘备为徐州牧,承认其皇叔的名号并召刘备入许都觐见。刘备不敢不从,毕竟他也想要坐实这个皇叔之名。然而曹操也不敢真的对刘备做什么,刘备便带领三千精兵与两位义弟入了许都,徐州与兖州的战事暂时平息,只是其中暗流汹涌却是比之前征战更加的激烈了。
接到曹操欲迎奉天子入许的消息,郭嘉、戏志才等人也预感到了不妙,纷纷加快了征伐的脚步。孙策将传国玉玺交予了袁术以换取袁术的信任,袁术大喜过望之下增派了兵马给孙策带领,并将丹杨郡也交与他治理。孙策交予袁术玉玺之后便带兵收复了会稽等郡,静静地等待袁术的反应。
不几月,河内人张鮍为他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他以此为理由,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得到消息的孙策第一个打出了反对袁术称帝的旗号,庐江以南的这些暗中有孙策控制的郡治皆脱离了袁术的统治,其他袁术麾下郡治见此也有不少纷纷自立,脱离了袁术的统治。然而袁术已然无暇去管这些事情,随后曹操以天子的名义号召天下群雄征讨袁术,然后与刘备一同出兵,直压寿春。
马丹,我这边刚迎奉天子你就给我称帝,生怕汉朝的威望衰败的不够快是吧,必须揍,狠狠地揍!by快被气死了的曹操
此次会战孙策并未曾参与多少,至多兵压庐江一线给袁术压力。一来袁术毕竟是他的旧主,前往讨伐有点不太好听,再说了就袁术这个样子,曹操跟刘备的联军足够将他打的爬不起来了。二来就是之前顾忌着袁术将地盘打下来之后未曾好好地治理,现在这些地方已经实至名归的归了他所有自然是要以此为根基好好地治理一番了,后勤夯实才能够支持前线的战事,不然后方不稳兵无战心任孙子再世也无法胜利。
对于名下地区的改革管理,先前他们曾经多次的讨论了。汉朝的制度已经腐朽,宦官专权,外戚乱政彼此争斗不休,而且世家豪门林立,寒门无出头之日,这个天下与其说是皇帝的天下还不如说是世家的天下。因此出身寒门的郭嘉、戏志才对此深恶痛绝,坚决要改变这一制度。
靖瑶便趁此提出了科举制,当然靖瑶也只不过是在上学的时候记了一耳朵而已,能够说出大概的原理但是具体的制度就是为难她了。好在科举制是在唐朝完善的,大唐而来的裴珞跟乔晗对于这一制度便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由他们一起来进行完善这个制度。
他们准备先在江东试行这个计划,这里正是实验的最好地方,世家豪门稀少而且威望权力都不大,完全可以控制住,而且触及的世家的利益并不大遭到的阻力也小。如果在江东能够得到顺利的实施那么随着他们的征战或许能够慢慢推广到中原乃至全国,这样的话说不定他们一统天下之后过不了几年就能够全面落实这个制度了。战争是摧毁一切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建立新制度的最好方式。
科举制的制度先后在庐江等郡颁布,凡有才学之人皆可前往曲阿,通过考试即可成为各地的官员。这条律令一出顿时震惊了江东士族,士族历来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此条令一出恐怕就会威胁到士族的地位。然而因为袁术称帝的这条大新闻在前孙策的这个条令除了江东的人之外其他地区并无多大的关注,不过就算是江东世家的阻力较小孙策也狠狠的杀了许多的阻碍科举制度通行的世家之人。
既然有了科举制度那么书院自然也是要有的了,蔡大家算一个但是也太少了些,靖瑶想了想就把郭嘉、戏志才那些人全部扔了进去。恩,还有兄长跟孙策,反正学校要分文武两院干脆将在曲阿的武将都扔进去挂个名,闲了就去指导指导好了。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搞定了这些就要注重民生了,这些不是靖瑶的领域。要知道就算是在21世纪她也只是个纯理论性的理科生,在这个毫无电力的时代一点儿用没有。哦,不,她还记得一硝二磺三木炭,标准的爆炸公式,只是动手实验还是算了吧,一旦出个问题大轻功也解救不了她被炸死的速度。
不过靖瑶不行还有乔晗跟裴珞啊,这两位都是在唐朝熟读百家的人,唐朝的科技比三国就已经发达好多了,足够现在用了。万花又有工学,虽然裴珞专精的是医但不妨碍她耳濡目染,画个图纸应该是小case。裴珞被叫去了改良农具,至于兵器,什么时候天上能掉下个二小姐呢,她对于兵器肯定很有研究的吧!
士农工商,商为末者然而却是一个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靖瑶始终记得这一点。近几年天灾**不断,江东还好一点遭受的天灾要少,战事也少所以百姓还能勉强过得下去。然而为了民心也不能抽取重税,这样一来,军队的供养便成了问题,之前靠的是以战养战,但是现在也挥霍的差不多了,一年之内孙策不会再往外扩展,专心的治理内政,再加上改革农业、教育的花销,靖瑶看着这几日孙策愁眉不展的样子把主意打到了这个上面。
第9章 8
这天晚饭以后,赵云带着蔡琰出门(tan)散(qing)心(shuo)(ai)去了,孙策上门来看靖瑶的时候,靖瑶便将这一不太成熟的想法告诉了孙策。“阿策,你有没有想过重新制定一下税法呢?”
“税法?”孙策显然有些想歪了,他看着阿瑶摇了摇头,“阿瑶,赋税不能再增加了。近几年天灾**不断,百姓民不聊生,十五税一已然是商定好的最高的标准了,再提怕是百姓就要吃不上饭了。阿瑶不要着急,裴姑娘不是已然新制了农具提高产量了吗,等过几年财政就会有所好转了,而且如今江东盐铁丰富又有着造纸这一获利极大的商业,短时间之内不用担心财政问题的。”他知道阿瑶这几天也一直在为财政的事情担忧,也是为了他着想,只是她不懂税赋难免会想错。
心累,我比你更想再把田租降一下好吧,靖瑶小声的嘟囔了一句,“阿策,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打的可不是田租的税赋,毕竟‘民为贵,君为轻’的道理我懂得比你多好吧,我是说商业税。”靖瑶眨眨眼,“这几天我看了一下税赋的名目,五花八门的类目繁多,尤其针对商人税务十分的沉重。你说我们要是把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目去一下,减低一下商人的税会不会吸引大批的商人来我们这里做生意呢,毕竟商人逐利。”
“阿瑶你仔细与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我就是想啊,你看商人一南一北这么一跑便是十倍以上的价格贩售,去掉人工等等税收也能赚好几倍的钱,所以天下商人从来不绝。你说要是我们这里的税收低了他们会不会都跑到我们这里进行交易呢,毕竟在那里交易不是交易呢,能够多赚点谁又会想要少赚呢。这样的话按照‘薄利多销’的想法,大概就能收到很多的钱了。”靖瑶眼冒钱光,将曲阿打造成商品交易中心,大概光收税收就能够供养的起军队的开销了吧。
然而孙策想到的还有很多,吸引很多的商人来的话他们就能购买到好的兵器盔甲战马,他们的战斗能力大概又能够上一个台阶,还有粮食等民生用品大概也不会缺乏了。“阿瑶想制定什么样的税收呢?”
“唔,我想的是只保留交易税跟城税就好了,具体的税收概率嘛我又不懂这些,就交给专业人士去考虑好了。”这个东西可是一件大事,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员来解决吧。
“交易税?”
“对啊,只要他在咱们的交易才收税,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的商人来了,只是看看又不要钱应该会有很多人的吧。”
“我明白了,谢谢你阿瑶。”孙策眼前一亮,他情不自禁的抱了抱靖瑶,“我先去找子瑜先生跟子布先生商谈一下这些事情,不好意思,今天又不能陪你了。”孙策有些内疚,这几天他忙于内政军务,已然好几天没有陪着阿瑶了。
“没事了!”靖瑶不在乎的挥挥手,“你快去吧,这件事情要紧。走吧走吧。”
将孙策轰走解决了心里的一大问题的靖瑶就开始浪日常了,所谓的日常就是心情好的时候教教美少年习武,心情不好的时候找美少年‘切磋切磋’。哦,忘了说了,庞统少年已经正式归属我大江东的怀抱,相比于现在还在学习的诸葛孔明、孙权、陆逊三位小同学他已经开始接触政务,没办法谁让现在江东政务人才紧缺呢,庞统比他们都大一些,跟随在水镜先生身边学习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就理所当然的被拉过去了。
庞统表示他真的很庆幸不用去学习,他可是看过赵小将军教人习武的场面的,那个画面太残忍,他一点儿也不想经历!
“瑶姐姐,你的事情办完了?”孙权看到靖瑶远远地走过来开心的扑了上去,靖瑶一把接住孙权,唔,好像更重了,也不知道这段时间权儿吃什么了,体重一天天的增加,再过两年她可能就接不住权儿了吧。孙权如今已经13岁了,个子只比她矮了半头,这还是她这两年个头极速拔高后的比较,曾经一度他们两个个子齐平,打击的她都以为自己可能这辈子再也长不高了。
靖瑶放下孙权摸了摸他的脑袋,“当然都解决了,我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情能难得住我吗?来来来,我来教你们习武,你们先两两对战我看看你们如今的水平。”
一旁的陆逊跟诸葛亮悄悄地呼了口气,看来今天赵小将军的心情不错,应该不用被揍了。“亮(逊)见过赵小将军。”
“好了,不必多礼了,你们开始吧。”靖瑶看着两人仿佛松了口气般的神态笑眯眯的点头坐到了一边,诸葛亮刚来的时候靖瑶就请命教他们自保的武艺了,小心眼的靖瑶公报私仇的好好的收拾了一番诸葛少年,也在陆逊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赵小将军真的好凶残,孔明兄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小将军被收拾的这么的凄惨,以后坚决不能得罪赵小将军。虽然说孔明兄外表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内里绝对很疼,他已经不止一次跟他抱怨说后悔当初‘调戏’了赵小将军。
至于另一名从犯庞统,虽然说逃过了书院光明正大的折腾,但是他怎么可能逃得过靖瑶的手心呢。靖瑶的脑子里高速旋转,想着该以什么样的名义光明正大或者暗搓搓的将庞统少年揍一顿。
不过现在还是先办正事,她可是负责人的好老师。看着三人已经有些样子的招式,靖瑶满意的点点头,虽然他们三人以后都是走内政、军事一类,一般都好好的待在后方或者大军中心,并不跟武将似得冲锋在前有很多的危险,但是怎么说也要学两招防身用,以免发生万一。现在三人对付一般的小兵应该不是问题了,至于遇上敌方大将,她估计就算这三人练一辈子也打不过的那就不用考虑了,看来再练一段时间就可以出师了,正好也到了重新打仗抢地盘了的时间了。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这一年里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二月,帝出长安来到洛阳。五月,曹操迎天子入许,刘备皇叔之名也终于被汉室皇家承认,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没什么大的影响。天子他们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了害怕一个皇叔?
三月,孙策等人得到了曹操欲迎天子的消息便准备提前动手,孙策将传国玉玺交给了袁术。迎天子是不可能有他们的份儿了,毕竟江东那般的遥远,别说天子愿不愿意,就算是愿意这一路的艰难险阻也很难平安将天子接回来。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就想方设法的败坏汉室的威望吧,正好也为以后建立新朝打基础。
同时,孙策将玉玺交出之后得了丹杨太守之位,并率军占下了建安、会稽等郡。
八月,袁术于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然而他这个皇帝当了没半年便被曹操跟刘备的联军打进了寿春,也幸亏袁术逃得快侥幸活了下来。
年底,袁绍跟公孙瓒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鲍丘之战公孙瓒大败退守易京,消息传到江东的时候赵云轻叹了一声,叫上了从幽州来的老兵大醉了一场。“公孙将军打仗从不含糊,自他驻守幽州以来,幽州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很多,乌桓犯边每每都是他调兵遣将将乌桓人逐了出去。”
“那个时候还有我们,还有大哥,我还记得跟阿瑶并肩作战,我们是子龙兄长的先锋,骑着战马直冲敌阵,那叫一个痛快!”孙策显然也想起了那个时候的光景,“还是那时候自在,不用想那么多,敌人来了打出去就是。”如今呢,想要治下百姓好一点还得考虑不要触及皇权,要小心世家的利益,要保持平衡,实在是憋屈。不过又不能不这么做,这才是最郁闷的事情,好在他只是拿个决定,真正头疼的事情都分配了出去。
其实早在他们打理好右北平,扩充了军队之后就感到憋屈了吧。那个时候公孙将军就已经在忌惮他们了,不过那个时候顶在头上的是子龙兄长,他们还没有感觉。现在想想,那一年昌黎守将失职,乌桓打了进来他们想去救援却被制止了,当时还在责怪子龙兄长不近人情,不让他们去,现在想想大概是公孙瓒的命令吧。他是怕救了昌黎他们会顺便占下,从而扩充实力吧。
哎,这个天下从什么时候起便成了这样子呢?
赵云笑了笑,他摸了摸趴在一边睡过去的靖瑶的头发,“等到天下一统了,我就去给你们守边,守着这江山让他不被外族践踏,你跟阿瑶就好好的在都城治理,让百姓过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子龙兄长,其实我也想要去守边,可是我知道可能没机会了。”孙策闷闷的灌了一口酒,躺了下来闭上了眼睛。他的志向最初不过是想做卫霍那样的大将军,尤其是在幽州那样痛快的打过仗之后。可如今,阿瑶常说能力越大,责任便越大,他既然有那个能力为这江山百姓做些什么又怎么可能去拒绝呢。
赵云笑笑没有再说话,伯符这辈子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的,等到他们成婚以后,他跟小妹的的孩子出生,教养成人他不就可以放权去幽州、去并州守边,完成他的梦想了。不过他是不会告诉他的,他还想着多留小妹几年呢,一旦他想明白了这件事情又该哄骗小妹跟他早成亲了,而小妹绝对是斗不过现在这个腹黑的伯符的,他们又不能随时在身边看着,难保不被哄骗了去。
第9章 9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二月,曹操、刘备从寿春撤军,袁术悄悄地回到了汝南老家。孙策在曹操、刘备走后便出兵占下了整个扬州,之后便安心的治理发展。
孙策在江东兴办起了屯田制度,他在斩杀一群反对科举制的世家豪门之后将他们的田地划归自己,并且命人重新丈量土地、荒地,编造在册。这部分土地一部分分给了前来江东投靠的流民,一部分便成为了军队的屯田。因着有了比较先进的农具再加上合理的规划,又没有大的天灾这一年收成很好。
由蔡大家带头在曲阿兴办了第一家书院以后,江东各郡陆陆续续的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办起了多所书院,供给各地的少年们读书。不过这些书院不同于蔡大家的书院,蔡大家的书院分文武两院,由学生选择科目入学进行专业教导。其实靖瑶还想要加个工进去,不过裴姐姐只是看过一些图纸,对于工学实在没什么研究,也无法进行教导。听说三国比较著名的工匠是一个叫马钧的人,她寻找了好久才听说已经到了曹操的麾下,看来只能打败曹操之后看看能不能将工学兴办起来了。不过学院倒是开了医学,挂靠在了文院之下,裴姐姐有空就会去指导一下。
在孙策改革商业税制以后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进入江东,江东本来麻织品便十分的优良,很多商人都会从江东进一些麻织品到各地贩卖,相比于丝织品来说麻织品虽然价格低廉但是购买的人数很多,因而商人也是络绎不绝。在听说了江东的税收状况之后,一些大商人便专门的前往江东与其他商人进行交易,顺便才买麻织品进行销售,这样一来也促进了江东手工业的发展,一些农妇闲来便会采用新改良的织布机进行织布补贴家用。
当然,195、196年这两年虽然说他们安心治理属地但也不是说没有战争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很早就有百越与汉族人民共同居住,称为山越。山越之民居于深山,很多都不听朝廷的调遣,而且劫持过往的路人、商人,形同山匪。近几年朝廷势弱山越之民的活动也便欲加的频繁,攘外必先安内,孙策坐镇曲阿,调派太史慈、赵云、黄盖、程普、靖瑶等将于各郡围剿安抚山越之民。不听话的斩,听话的愿意出来务农的便发放田地,过好日子。
经过一年多的陆续围剿,斩杀山越之民达三万多人,招安的也有三、四万人,剩余之人都躲进了深山里,孙策也不去管他们,只要不出来闹事就好。他尽全军之力围剿了一年多损失了上万人才有如此战果,深山之中他们不如山越熟悉,一个不留神便会全军覆没,因而后来围剿山越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不仅仅改革制度与练兵,建安元年这一年也有很多的喜事,赵云与蔡琰、郭嘉与裴珞先后成婚了。赵云与蔡琰一对不必多说,只是裴珞知道自己寿数已然不多,并不想拖累郭嘉,一心想着能够为郭嘉寻一个知冷知热的良人以便能够在她走货照顾他,只是赵云大婚的那天,奉孝好似起了疑心。
“阿珞,如今子龙兄与蔡姑娘已然成婚,那么我们呢?”席间郭嘉悄然耳语,他眉眼中满含着笑意,如今大哥已然成家,志才还未找到良配不提,公瑾更是早早的便与乔姑娘成婚了,如今子龙兄也已然成婚,就剩他们了。
“奉孝今日怎得提起了这个事情?”裴珞忍下心中的苦涩笑着回问,她低头为自己倒了一杯酒,她真的很想跟奉孝白头偕老,只是如今已然不能了。既然不能就不该霸着奉孝,可是她心有不甘,她想让奉孝陪着她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她想一直一直的看着奉孝。她曾想过给奉孝找一能够知冷知热的良家女子可却发现她做不到,做不到将他推向另一个人的怀中。
见此情态郭嘉好像误会了什么,“对不起,阿珞,让你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前在长安的时候大哥大婚我曾说过到得江东便娶你的,可到了这里之后事务繁多我一直没有抽出空来,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
她怎么可能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