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技高一筹-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站在他身后的众位大人也一齐跟着叩首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着山呼万岁之声远远散开,无数涌上街头的百姓亦是不自觉地加入了齐声高呼的队伍里,让整个汴京都陷入了欢呼的海洋中。
“莫非真是天佑所为?!”
听着这激荡人心的赞誉之词,同样守在宫墙之上的赵祯也跟着期待不已,“掌灯!朕要把那只神鸟仔仔细细看个清楚!”
皇帝一声令下,城头立时点燃了数十盏巨大的灯笼将禁门照得通亮。
这一束束耀眼的亮光将越来越多的百姓吸引了过来,即便不敢与守城将士发生冲突,他们也尽量拥在最前面借以瞻仰圣物。
众目睽睽之下,天上的大鸟先是发出了一声奇怪的啼鸣,紧跟着就将一侧的翅膀倾斜在地面上。
随着大鸟的动作,无数匹骏马顺着它的脊背漫步而来,嘶鸣着昂首挤开了碍事的人类,开始打量着不甚满意的新家。
还不等被马儿赶走的老大人们回过神,又有更多不可计数的牛羊出现在了鸟背上。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速速安排衙役将路边百姓劝出此地,否则一旦牛马疾驰下来损伤难免。”唯恐出现不必要的伤亡,包拯赶忙吩咐道。
“属下遵命!”
四大护卫领命而去,只剩下一身红衣的展昭还守在上官身旁,“大人,若不是亲眼所见,展某实难相信天下还有如此神异之事。”
“展护卫,”看着满面惊奇之色的爱将,包拯迟疑再三还是没有说出实情,“为防事情有变,你就留在本府身边吧。”
所谓疏不间亲,若是公主不愿欺瞒展护卫日后自会与他说个清楚;若是公主不说,自是有她不便对人言的道理,自己又何必枉做小人呢。
“大人放心,属下必定寸步不离。”
展昭拱手领命后,再次望向那只几乎披天盖日的大鸟,不由在心中憧憬道:“若是有一日能够像它那样肆意翱翔于天地之间,不知该有多么畅快!”
尚不知严谨正直的未婚夫正在出工时摸鱼畅想未来,在赶走客舱中最后一只小羊羔时宋辞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些家伙实在太调皮了,一眨眼的工夫就窜到了角落里和人躲猫猫,还有许多闻着气味跑去货仓顶门的牛犊只会瞪着雾蒙蒙的大眼睛卖萌,真是让人打也不是骂也不是。
现在整个飞艇里只剩下了小红一匹母马因为初见时的好印象被宋辞留了下来,只等着带回公主府饲养。
“好了,牛马羊全部清仓,我这位人形鲲鹏也该功成身退了。”
拉了一下汽笛,宋辞驾着飞艇在汴京百姓的欢送声中驶离了皇城,又在郊外变换成飞剑模式,偷偷带着患有严重恐高症的小红潜回了公主府。
忙碌一夜的国师大人总算能够换马甲休息了,可对守城禁军来说最严峻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离开了随意听从驱使的主人,挤在宫门外和大街上的四脚动物全都胡作非为起来。
之前在飞艇上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约束失效之后,憋了小半天的宝宝们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随地排毒。
还有那些个子大脾气更大的战马,摇头摆尾就是不肯让人套缰绳,惹火了不管来人穿的是布衣还是绸缎通通踹上一脚了事。
好端端的天子脚下一时间就变得乌烟瘴气满地污秽,偏偏皇帝本人还笑呵呵地站在城墙上看热闹,半点也不觉得生气。
“哎,普通兵士降不住战马可以让展护卫出手啊,朕的御猫可不是浪得虚名!”
对着前来求助的禁军统领,赵祯只一眼就看见了那道在人群中上下翻飞的红影,“快,传朕旨意,若是展昭能够降服头马,朕就允他亲自挑一匹好马回去!”
宝马配英雄,反正这些马儿都是天佑弄回来的,转手送给妹婿也不吃亏。
皇帝心中的小心思无人得知,倒是接到圣人口谕的展昭喜出望外道:“下官遵旨!展某必定竭尽所能不负皇恩!”
早在鲲鹏初现时他就对那些神骏的宝马垂涎不已,乍然听闻有机会能从中选出一匹最合心意的坐骑,身为爱马之人又岂能不激动万分。
有御猫助阵,本就尥了半天蹶子早已显露疲态的战马可算是安静了下来,一个个低眉顺眼地站在牵着缰绳的兵士旁边,等着集体迁到城外的皇庄猎场再好好混顿饱饭。
其余的牛羊之流就更好解决了,随便拉来两个牧人吆喝几声,散乱的种群就立刻紧紧凑成一团不再四处乱窜。
待得一众牛马羊全都去了该去的地方,鸡飞狗跳了整个上午的禁门终于恢复了原有的清净,又从宫内涌出了无数洒扫太监开始清理门外的污物。
望着远处徐徐前进的牲畜队伍,赵祯的眼中微不可见地露出了一抹湿意,“父皇,您看见了吗,大宋的春天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庄子。逍遥游》
宋辞:公主一匹,展大人一匹,正好凑成鸳鸯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么么哒~~
以下是欢乐小剧场
――――开封府的断案日常。
包黑炭:“不知案子进行到哪一步了,整日在府内枯坐干等,本府实在是忧心不已。”
公孙策:“大人安心,展护卫已经去查了,就连张龙赵虎他们也跟在身旁,总会找到些线索的。”
包黑炭:“先生有所不知,正是因为有别人陪同在侧本府才更加担心啊。”
公孙策:“哦,莫非大人是怕那些侍卫武功不济会有性命之忧?”
包黑炭:“比起这个,本府更怕他们拉低了展护卫的颜值,影响他搜集罪证。”
公孙策:“原来如此,那大人就不必忧心了,早先借口雾霾有害健康,学生已经为四大侍卫准备了一打加厚口罩,想必不会对展护卫产生影响的。”
赵虎:“……我说哥哥们怎么无缘无故给了我一打护面,难道在他们眼里我才是那个拉低展大人颜值的罪魁祸首吗?”
第74章 11、
狠狠坑了辽国国主一把; 宋辞又龟缩回公主府做起了混吃等死的皇二代。
虽然仗着国师之名为自己和便宜娘加了一把二十四克纯金镶钻保命锁; 却没打算把好好的大宋搞到全民皆神棍的地步。
毕竟像她这种真材实料的冒牌仙人是不可复制的; 真要把全靠忽悠的神权捧到了超越君权的高度; 岂不是给后面那些随时准备玩把大买卖的骗子手提供了现成的借口。
所以为了不给便宜哥哥找麻烦也让自己少受点累; 宋辞决定除非遇到类似对辽反击战那样生死存亡的大事,逍遥子道长是绝不会再度出关入世的。
正好此举也颇为符合当初为国师塑造的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人设; 谁叫这年头不耍点小性子玩矜持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高人一等呢。
闲来无事; 宋辞就闷头研究起了北宋美食和红楼美食的差异之处; 猛然发现这中间隔了几百年的代沟真是对大吃货帝国国民的最大伤害。
不说尚未引进的红薯、土豆、玉米等种种旱涝保收的救命粮食; 光是那顿顿水煮菜叶就够折磨人了,更何况此时国内并未引进辣椒,即便有人舍得花几百钱买条小鱼吃吃也依然别想尝到水煮鱼和剁椒鱼头的美妙滋味。
挨个把玩着手里的青红柿子椒,宋辞不免暗搓搓地想到若是没有投身为公主,闲来无事开个酒楼哪怕不卖白酒光卖调料也能混成宋万三了。
“弄月,将装好的食盒依样送出去。”轻轻拍打干净身上沾染的烟尘; 宋辞扬声吩咐道。
“知道了,公主。”
跟着弄月一起进来服侍的怡芳快嘴道:“那盒辣味重的给开封府送去,酸甜口的给宫中太后送去; 奴婢没记错吧!”
她每日都盼着公主能有雅兴下厨,这样就能趁机跟着吃些让人忍不住吞掉舌头的美味。
“难得你那不大的脑子还能记住点东西。”
指了指满面讨好的小婢女; 宋辞在她期盼的眼神中笑道:“灶上剩下的食物你们都分了吧。”
若不是之前就催眠过身边的近侍,她还真怕这位姑娘随便就被人用一点吃食给勾搭走了。
“多谢公主!”
怡芳喜盈盈地下拜道:“我这就去开封府办差,宫中那份就交给弄月姐姐了。”
看着怡芳欢脱的背影,弄月也颇为无奈地摇了摇头; “仅有的一点小聪明却没用在正地方。”
“随她去吧,只当孩子还小。”宋辞拎着一个小号的食盒往外走,“本宫去马舍转转,不用派人跟着了。”
因为地位超然,赵幼懿的公主府占地极大,在这汴京城中仅次于八王爷的南清宫。
除了规制内的房舍游园华亭镜湖还有一个极为宽敞的马舍,专门开辟出来一半用来圈养宫中赐下的珍奇异兽。
早在宋辞投身之前,赵幼懿就在宫中养了一只长着梅花斑点的幼鹿,一对黑白相间的野兔,还有一只动不动就拿屁股看人的雄孔雀。
搬家时她特意去看了原主的宠物一眼,见它们蠢萌蠢萌的实在惹人爱又怕留下之后再被原主的仇家虐待,干脆就全都运回公主府了。
打发走正在给马儿梳毛的小太监,宋辞扬了扬手里的食盒,“开饭了,有没有人想我啊!”
她刚喊完话,就有一只傻头傻脑的孔雀从格栅里探出了脑袋,咕咕叫了几声。
“彩虹,一到饭点你就积极上了,倒是和怡芳一个脾性。”
将用水果杂粮和些许蟋蟀干搅拌成的饭食餐盘放在地上,宋辞趁机摸了一把炫目的尾翎,“哪天偷偷拽下一支做羽毛笔,写出来的字一定格外漂亮。”
彩虹不耐地甩了甩尾巴,埋头扎进杂果里猛啄。
眼见小伙伴都吃上了,乖乖趴在墙根下面晒太阳的小黑小白兔子夫妻也连忙蹦了过来,扬起三瓣嘴抖着小胡子讨要吃食。
照例摸摸毛放下一把蔬菜和胡萝卜,宋辞这才来到早就急不可耐的马儿前面,“萌萌今天乖不乖,想不想出来遛弯?”
她故意避开急得直撩蹄子的小红,朝隔壁邻居小鹿含笑道:“今天有新鲜的葡萄吃呢。”
傲娇的河曲贵族见主人至今不肯理睬自己,委屈的直眨眼睛,顿时一滴晶莹的泪珠就顺着深邃的眼窝淌了下来。
“呦,瞧这委屈的小模样,好了好了,谁知道你这么不经逗的!”
宋辞急忙摸了摸气哼哼躲闪不停的马首,又打开食盒给它瞧,“你看,我亲手做的饭团,里面不光有豌豆米饭还拌了不少山珍呢!”
见小红马终于肯屈尊吃下手中的米团子,她不由得松了一口气笑道:“看来小红这么个俗名确实配不上你的秉性,不如往后就叫你圣婴大王好不好,正好跟银角大王配对。”
对面的马儿只顾着埋头吃饭,也不知道主人在转瞬间就给自己另起了个足够抢眼的名字。
伺候完几个萌物,宋辞又朝石槽子里兑了点稀释的泉水,这才轻轻拍打掉裙摆的草屑准备自己回屋用饭。
哪知道还不等她返回主院,迎面就跑来了一个气喘吁吁的宫人。
“公主,奴婢本是像往常一样去后衙给展护卫送饭,结果他人却不在。”怡芳擦着俏脸上的细汗急道。
“既然人不在就把食盒放在那好了,值得你这样心急跑回来。”宋辞随意地说道。
巡街这种事哪有个准点,尤其是市坊之间每日不知要闹出多少劳务纠纷,再加上言语不通的胡人穿插其中更是搅得开封府的衙役们焦头烂额。
如此算来,整个北宋的衙门中也只有汴京城的差爷称得上是劳碌命了。
“公主有所不知,这开封府里不光展大人不见踪影,就连包大人、公孙师爷也全都不见了!”
怡芳大惊小怪地说道:“还有往常最爱与奴婢闲谈搭话的赵虎几个也都全不在衙内,您说难道不奇怪吗?”
闻听此言,宋辞不免侧目道:“照你这么一说,确实有些蹊跷。”
她微微眯眼查看天色,此时将将过午,不说距离下衙尚有一段时间,只说能让包拯将整个开封府的重要人物全都调走,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府衙让捕快暂且支撑就绝对是有了不得的大事发生了。
想到某种可能,宋辞不由自主地起了疑心,“本宫想要回房歇息片刻,你与寻梅四人自行循例安排府内大小事务,切勿入内打扰。”
“是,奴婢遵命。”见公主难得摆出了如此严肃的姿态,怡芳心虚地低下了头。
疾步走回房内,宋辞招手唤来一只蜜蜂,细细轻语几声后又将它顺着窗缝放了出去。
在她换上轻便的束脚裤又将头发用玉冠高高束起之后,窗纱上已经爬满了密密麻麻的蜜蜂。
若不是宋辞之前要求宫人暂避,此时一定会有人被这些几乎比得上整个蜂箱数量的飞虫吓到。
轻轻一招手,最早离开的那只蜜蜂就晃晃悠悠地落到了她的指尖上,只停留片刻又在振翅之后再度飞走。
“李妃啊李妃,若是你肯继续安安分分当你的疯妇,本宫又何须如此对你。”抚摸着手中的佩剑,宋辞垂首轻叹道。
虽然后世演了几千年的宫斗戏依然火热,可狸猫换太子这么极具戏剧性的故事都有人肯相信也只能说先帝的智商太感人了,又或者是著书人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就为他安上了脑残紧箍咒,想让他发癫就随便念一念。
真要寻根究底论起来李妃也莫要责怪刘太后了,谁让安到她身上的是逆袭梗呢,若是著书人灵光一闪让刘妃先生出一位皇子,这时候的喊冤人岂不是又要换个角色。
所以说闹来闹去还不是大戏一场,何必那么认真呢。
不过宋辞是不会跑去跟那两位注定要撕个你死我活的女人说这些的,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照着原主希望的人生走下去。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宋辞故技重施为自己和便宜娘加戏的剧情太过刺激,反倒让那李宸妃提早几年生出了认儿归宫的心思。
或许在她看来,有国师为证还怕不能证明自己是皇帝的亲母么,届时不光认亲有望,就连瞎掉多年的眼睛想要恢复光明也不过是皇儿一句话的事情。
平心而论,李宸妃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既然已经有了比包拯更合适的人选又何必多费光阴继续隐忍呢。
这番谋算中唯一的差错就是她离开皇宫太久了,久到已经远离了最上层的权利圈子,连国师的真正身份都不可能得知。
若她知道那位被市井间传为神人下凡的逍遥子道长就是死对头刘妃的女儿,想必她一定不会如此迫不及待的在包拯面前表露身份。
“包拯,本宫倒要看看没了秦香莲,你还是不是当初那个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青天大人!”
想到前世数次与包黑炭对质公堂、御前哭求的原主,宋辞呵呵一笑,挥手驾着飞剑朝郊外的农庄疾驰而去。
不消片刻,她便落在了一处毫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中。
此时看似清贫的篱笆院子外面早已有开封府四大护卫守在院门前,而只需十数步就能推开的矮屋房门内侧,另有一位面色肃然的红衣侍卫持剑而立。
宋辞才将将贴近门板站定,只有一掌之隔的房内、似有所感的展昭便不由得微微转身,隔空注视着毫无动静的外院。
“果然是一只灵动敏捷的猫儿。”仿佛看见了那人微微敛起的眉头,宋辞在心中轻笑道。
“包拯,哀家素闻你不畏强权只尊法理,为何却在知晓此等骇人听闻的千古含冤之事却久久不语,莫非,是哀家错看了你,你也是那等慑于刘太后淫威的昏官佞臣不成?!”迟迟未曾等到答案的李宸妃不由出言怒斥道。
如今不过是想借着包拯之手与皇帝相认就如此作难,若真是要让此人替自己洗清冤情,岂不是至死都再难见天子一面?
一直站在李宸妃身边的义女梅娘见母亲气恨难耐,焦急道:“包大人,你就帮帮我母亲吧!”
往日里她只听着母亲口称哀家,还以为老娘的疯症是早年失子而致,又岂能想到还有此等触目惊心的内情。
直到今日见到包大人,她才知道自称哀家的义母真的是宫中太后。而当今圣上,竟然摇身一变成了自己未曾谋面的义兄,这种种曲折离奇的变故真是让人惊诧万分却又亦喜亦忧。
此时屋内听案的开封府三人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而城府极深的公孙先生则含忧望向了黑云罩顶的上官与不知不觉中早已攥紧双拳的红衣侍卫。
谁又能想到展护卫只是在例行巡街的时候被神似状元府一案的嫌犯引来,就在误打误撞中让府内众人陷入了如此两难的境地。
初闻二十年前的宫闱旧事时包拯就有一种极为不祥的预感,哪知天不从人愿,那瞎眼老妇娓娓道来的竟然是狸猫换太子的惊天大案。
虽是内心惊骇不已也不愿相信天下间竟有如此祸乱宫闱的奇案,可手中的御赐金丸却告诉他那老妇口中的故事绝非虚言。
再听这自称李宸妃的老妇之言,分明是立誓要拨乱反正重见青天。
联想到此事的艰难之处,包拯在心中沉沉叹了一口气,若是早些时候,天佑帝姬还只是一个颇为受宠的公主,他自然会毫不犹豫地面奏圣上禀明二十年前的沉疴旧案。
可如今公主早已扶摇直上成了庇佑国邦的有道仙人,就连那刘妃也跟着母凭女贵傲然于皇权之上。
且不论事情真假,有天佑帝姬护身想动她却是不能。
况且若是为了李妃娘娘秉公执法,一旦国师生怒,大宋江山又靠何人庇佑?
一国与一人孰轻孰重,法理与万民孰轻孰重?
包拯思虑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此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单凭一枚御赐金丸尚不能证明陛下身世有疑。待本府稍作查证,再来与娘娘细细分说。”
作者有话要说:
宋辞:李娘娘终于浮出了水面。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么么哒~~
以下是欢乐小剧场
――――包大人的失踪日常。
乍闻天子身边出了个神人,重新燃起希望的李宸妃立刻派人将开封府尹请了回来。
李宸妃:“包卿家,哀家的千古奇冤就全靠你来昭雪了!”
梅娘:“包大人,我娘苦了这么多年,你一定要帮她完成心愿啊。”
白玉堂:“包黑子,你要是不听我表妹的话接下这狸猫换太子的旧案,就别想再回开封府!”
包拯:“本府又岂是那贪生怕死之人?不回就不回!”
十天之后……
李宸妃:“唉,包卿家,你为何如此固执?”
梅娘:“好可怜的包大人,都被表哥饿瘦了。”
包拯:“为何当日公主被掠就有无数禁军出城寻找,轮到本府反倒无人过问了?难道连展护卫都抛弃本府了吗?”
赵虎:“……包大人既有此问,属下实在不吐不快,因为人家是白雪公主啊。”
第75章 12、
是夜; 开封府内衙书房。
操劳了半日; 换上便服的包拯仍是满怀愁绪; 手持金丸对月兴叹。
终年与其相伴、早已默契十足的主簿师爷见他面色难看; 稍一沉吟; 试探着问道:“大人可是为那狸猫换太子一案犯难?”
闻听此言,包拯不由得长叹一声:“以本府历年断案经验来看; 那李妃娘娘言之凿凿、神清气正; 实在不像是在信口雌黄、平白污蔑之辈。”
“既是如此; 大人又为何会在白日里否认此案却有值得深究之处?” 公孙策奇道。
包拯缓缓摇头说道:“先生有所不知; 本府也是无可奈何才假借托词出言安抚住那含冤莫白的李妃娘娘。”
比起有人凭空编造污蔑当朝太后,怕就怕在事情确实不无可疑。
公孙策见上官将那一枚金丸始终握在手里,了然道:“学生明白,大人是在顾忌太后与皇上二十年的母子之情,生怕陛下一时激愤,不肯相信此等荒谬之事。”
说来也是; 任谁猛然听见这种笑谈都会以为是有人在拿自己戏耍取乐。
他本以为自己言中了上官的心思,谁知包拯却再度摇了摇头,“事到如今; 本府也只有对先生和盘托出了,当日辽使来朝……”
在师爷不可置信的眼神中; 包拯将在紫宸殿发生的神降之事一一道来,包括事后皇帝严令在场诸人不可泄露公主的神异之处,这才有了今日不为人知的哀叹愁思。
公孙策震惊之下久久不能言语,好半晌才心生感慨道:“世间果有此等奇异之事!学生这才知道大人口中的无奈之举是因何而起。大人所虑实为社稷之忧; 倘若他日陛下获悉实情也会定体谅您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若非要在迎回国母与保存赵家王朝的延续之间二选其一,相信皇帝心中亦有答案。
许是自感难辞其咎,包拯面色难安道:“本府愧对圣上,愧对娘娘。今日面对娘娘的声声诘问、种种委屈,竟然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或许本府纵然自命清高也终究不过是个顺势而为、不敢强撼于天命的世俗之人罢了。”
见上官始终郁郁寡欢,师爷细细思量片刻之后,转到方桌旁沏了一杯清茶。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大人一概隐忧皆是由公主而起,为何不将这二十年前的旧案说与公主,由她断明真伪呢?若公主真是天赐大宋的庇护之人,又岂会为了私人恩怨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