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两天李斯你暂时接手一下好了。”
    反正两天的时间也不太可能出什么大事。
    李斯:“……”
    面对李斯那顿时黑掉的一张脸,苏云卿没多说什么,只是挥挥手让他离开了。
    苏云卿和嬴政自己也要走,但她到底还算比较有良心,临走之前还吩咐人好好照顾吕不韦,别睡的着凉了。
    在这一点上李斯可比苏云卿积极,在苏云卿和嬴政离开之后李斯还特意又给细细的嘱咐了一遍。
    别问为啥李斯这么关心吕不韦,毕竟吕不韦要是真的生病了,给他顶班的事情不还得砸李斯头上么。
    所以说,吕不韦还是好好的吧。
    李斯看着趴在桌上睡的死死的吕不韦终究还是叹了口气,算了吧,顶两天班那就顶两天呗,他陪着苏云卿出去浪了几个月期间都是吕不韦顶着的,这么算起来他也不亏。
    然而等李斯转身离开之后,趴在桌上睡得香甜的吕不韦,缓缓的露出一丝笑容。
    叫你坑我!该!
    但不管怎么说,吕不韦拿到了两天的假期倒是真的好好休息了一下,两天之后便精神饱满的去上班了。
    至于说李斯,反正他有个疼他的师弟,这事不用担心。
    给李斯干活儿,韩非的效率可高了好吗。
    于是两天之后,苏云卿看见的就是精神饱满的李斯和吕不韦两人,顺带着,这次来的还有一个李牧。
    关于攻打楚国的事情,苏云卿并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李牧更让她放心一点。
    毕竟楚国这些年国力虽然大不如前,但他到底还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且还有个名将项燕在,不管怎么说都比燕国什么的要更值得重视。
    攻略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啊。
    至于说攻打楚国的事情,这是苏云卿一早就定下的,因此这时候再提也不是很让人意外,之前吕不韦之所以那么忙就是因为要为攻打楚国做准备呀。
    否则你真以为平日里那些日常事务能让吕不韦那么劳心劳力的?
    而这几个月过来吕不韦也算是做了不少准备,他前两天给苏云卿递上去的报告里就重点讲了这个。
    但今天吕不韦带过来的东西更加详细,再说了,还有个李牧在,这显然也不仅仅是做点战前准备了,苏云卿这次是真打算定下攻打楚国的基本方针了。
    苏云卿和嬴政是在入冬之前出门的,真算起来,几个月过去马上都得到春耕了,而春耕过后苏云卿立刻就会发动战争。
    所以说这种时候确实很有必要讨论下细节了。
    而说起这个,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情。
    “春耕之后最多能准备多少军队?”
    虽然打楚国你派个二十万三十万的过去也不是不能打,但那简直就跟闹着玩似的。
    如果苏云卿的目的仅仅是欺负一下楚国,那么二三十万就足够了,可如果她是想要灭掉楚国,那么军队的数量至少要往上翻一倍。
    毕竟楚国那么大的地方呢。
    而关于苏云卿提出的军队的问题,自然是由吕不韦来解答:“如果倾尽全国之力,大概能拿出八十万人来。”
    “八十万?”苏云卿皱着眉头:“就不能更多了吗?”
    八十万看起来不少,可实际上他们还要防备齐国,虽然大家都觉得齐国没胆子和秦国瞎BB,但齐国也同样是个土地广阔的国家,再加上由于一直没打什么仗,齐国的军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损耗,拿出一二十万人来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么一算想要防备齐国,派的人就肯定不能少了。
    看着齐国要人手,攻打楚国要人手,而秦国也必须要留下一部分人作为机动部队,大概类似一块砖,哪儿需要往哪儿搬。
    毕竟哪家打仗都没有说把军队全派出去,手里一点不留的,万一出点啥意外状况,你想救都没力气救呀。
    所以说,这手上肯定还要额外留一支部队作为预备。
    这么一算的话,看起来很多的八十万人其实真用起来那还真是紧巴巴的。
    吕不韦对这个问题也很为难:“八十万确实是极限了,毕竟边境要留人防备匈奴等外族,各地也得留下城防的部队,总不能国内一点人都不留呀。”
    真全给派出去了,国内的安全咋办?
    可没见过哪家打仗是把国内所有驻扎的部队都抽调一空的。
    苏云卿想了想说道:“我觉得可以改一下,国内的城防部队要留,但不必须要留太多,这一点你去计算下最低限度,多余的人就全部都调出来,然后把咸阳的人马也算进去。”
    吕不韦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苏云卿话里的意思,他立刻反对道:“此事不可!”
    便是李牧也摇头道:“太后,此举太过冒险,压缩各地的城防我没有意见,但咸阳的兵马却万万不能调动,这关系到您与大王的安危。”
    苏云卿接手后把原本的兵马给改了改建制,目前步兵骑兵什么的全部加起来,咸阳卫戍部队大概能凑出近十万人来。
    一旦出现意外,作为守城的一方,又占据着咸阳这样一座高大坚固的城池,十万人几乎可以把咸阳守的固若金汤。
    因此可以说咸阳卫戍部队是秦国保护着国家心脏的最后一道防线,考虑下咸阳城里住的都是些什么人呀,秦国的王公贵族以及高官们基本都在咸阳,再加上苏云卿和嬴政也都在咸阳,如果咸阳有失,那么秦国就真的是完蛋了。
    ……这一点放哪个国家其实都一样。
    灭赵国的时候苏云卿攻下邯郸于是战争结束,灭燕国的时候打下了蓟城于是战争结束,灭韩国的时候是搞定了新郑,灭魏国的时候搞定了大梁……
    总之,基本都是以攻破对方国都来结束一场战争的。
    如今的咸阳也一样,如果咸阳出事了,如果苏云卿和嬴政两人被人一锅端了,那么秦国也就可以不用蹦跶了,打什么楚国呀,自己都要灭国了好吗!
    因此不管是吕不韦还是李牧都是反对调动咸阳的兵马的。
    可苏云卿却不这么认为:“咸阳只要给我留下两万人我就有能力保证无人能够攻破了,虽然我觉得其实连这两万人都是多余的。”
    “现在我们的对手只剩下两个,一个楚国一个齐国,难道你们觉得楚国能够在两国交战的时候分兵一路深入秦国最后直接打到咸阳城下吗?如果连楚国都做不到这一点,齐国就更做不到了。”
    所以说苏云卿觉得其实咸阳很安全啊,真的很安全啊!
    然而这话并没有能够说服李牧,他依旧持反对意见:“太后这话说的是没错,但威胁咸阳的又何止是齐国和楚国呢?我们去年才刚攻下魏国和燕国,这两国如今并不能算是安分,原本的旧势力依旧强大,谁能够保证他们当中不会有人趁机作乱呢?”
    平日里秦军强大自然是没人敢蹦跶,但如果秦国的军队大部分都被抽调,国内的军队少少,就连国都咸阳都不剩多少人了,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孤注一掷的拼一把?
    即便他们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这种事根本不能拿来冒险啊,那可是一个国家的存亡,他们需要说的不是这样大概没问题,而是一定要万无一失才行。
    这不是胆子小胆子大的问题,关系到国家存亡的事情,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呀。
    可苏云卿问了一个更简单的问题:“之前咸阳也并没有这么多部队呀。”
    之所以现在有十万人,那是因为现在这支部队归苏云卿管呀,换了以前直属咸阳的根本没这么多人,以前秦国的那么多代国君不也好好的?
    秦国还没被人打到咸阳城门口过吧?
    李牧和吕不韦皱着眉头,他们承认苏云卿这话说的不假,咸阳的兵马全在苏云卿手上,而苏云卿这些年确实扩充了不少,原本直属的只有五万多人,现在却有十万人,简直是翻了一倍。
    ……别说以前的人太少,这算的是直属咸阳直接握在王室手中随时调动的军队,而不是说咸阳就只靠着五万人做最后防线了。
    你把咸阳的城防部队给忘记了呀!
    而且咸阳作为国都所在,是整个国家的心脏,各种林林总总的加起来确实有不少人。
    ……其实苏云卿刚接手的时候连五万人都不到,之所以照着五万算了是因为苏云卿陆陆续续的又扒拉了不少全给算进去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充。
    这也是为啥子楚死后嬴政继位简直风平浪静半点不和谐的因素都没有的原因。
    整个咸阳就被苏云卿握在手中,自然是她说什么就是什么,有人敢反对的话,恐怕早上提出的意见晚上就得被那些士卒们闯进家门了。
    本身手握军队就是个非常好的威慑力量,苏云卿又把这人数扩充到了十万人,这就直接造成了如今咸阳城里只有一个声音。
    “我敢说我的兵马只比以前更加精壮不会更差,既然以往没那么多人的时候都能够保护咸阳的安全没道理现在就不行吧?”
    虽然大家都很想说这情况不同了,当年的秦国可没把其他国家都给灭了,可对着苏云卿谁也说不出这话来。
    因为苏云卿也会说当年的军队也没现在这么强大呀。
    这强大不仅仅是士卒强悍,装备也不一样了呀,墨家的黑科技成功的给秦国的军队集体升级了一下装备,再加上秦国那堪比现代流水线作业的精密制造水平,真要说起来,秦国的军队应当算得上是这个时代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了。
    所以说,秦军不仅仅是等级高,装备也比以前好,这肯定不能简单的同日而语呀。
    于是李牧和吕不韦不得不做出退步,但其实这两位也没有退太多,照着苏云卿说的那样只给她留两万肯定不行,最后大家就跟菜市场买菜似的讨价还价,最后终于把人数定在了六万人,另外抽调出去四万人。
    然后吕不韦大致算算,觉得这样再加上各地挤压出来的,应该还能凑出十万人来,加上之前的八十万,那就是九十万人。
    发动一场牵扯到九十万人的战争,就算战国末期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但这依旧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了。
    而且吕不韦也必须提醒苏云卿:“九十万人已经是极限,如果人数再多的话其实也没用了。”
    打仗虽然人多有优势但也不是人越多越好无脑拼人数的,如果单纯的拼人数有用的话,大家也别打仗了,在一起比比谁家军队多就好了嘛。
    九十万人就是吕不韦给苏云卿的极限,再多的话,他表示秦国的后勤就撑不住了。
    秦国这些年虽然因为重用百家的缘故在各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大家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富裕了,但之前才刚打过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搞定了燕国和魏国,这两国虽然后期作的一比,但也不可能打起来没消耗没损失呀。
    去年才刚打了一仗,今年就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这对于秦国的压力其实还是很大的。
    毕竟他们打得战争并不仅仅是掠夺,秦国是要治理占据的土地的,既然如此就不能抢夺百姓的东西,他们唯一能抢的只有各国的贵族王室之类而已。
    即便这些人确实占据了大量的财富,可秦国干啥不花钱呀,再加上由于国情不同,占据之后各地都得照着秦国要求的标准重新建设,典型的比如各国的水利工程,比如各国的农具耕牛种子,再比如修建统一的官道,这都得花钱呀!
    考虑下各国与秦国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这水平的差距真不是一点两点,习惯了秦国的,再让凑合着用其他国家的,吕不韦表示那真是连凑合都不想凑合简直不能忍好吗?
    于是这些全部都要重新建设,再加上各地的政府部门,学馆等等,算起来可不都是钱么。
    从一个国家的王宫里搜刮出来的财宝能满足一个国家的重新建设需要吕不韦都得笑了,有时候根本就是倒贴钱进去呀。
    所以说,打仗要钱,派军队出去也要钱,没钱就不能保证充足的后勤供应,而不能满足这一点的话,再多的军队都是个笑话。
    你派一百万人出去结果一百万人全饿死了,这有个卵用!
    所以说,吕不韦算来算去表示九十万人就很好,再多咱就得等着饿死了。
    于是苏云卿便也不盘算着再从哪里抠点兵马出来了。
    当然,总人数是能够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做各路的安排了,知道了底线好做安排嘛。
    这事嬴政是不说话的,他一般也就听着,反正苏云卿也能安排好。
    苏云卿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这次她自己就不上前线了,转而把总指挥的位置给了李牧,而除了李牧之外,苏云卿又把蒙骜给加上了。
    蒙骜和李牧两人一起攻打楚国,如果这样都能出问题,那秦国还是早点收拾东西回老家,关上函谷关的大门再也别出来吧。
    而在这一路,苏云卿表示留下十万人应急用,还有十万人守着齐国,剩下的再给李牧那边六十万人,至于说这六十万人怎么分配那是李牧的事情了。
    “这件事就由将军全权负责吧。”
    她没打过楚国那块地方,对那边也不了解,自己又不上前线,还是不要瞎指挥比较好。
    苏云卿一向觉得不了解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
    “我只要求将军灭楚国,至于说怎么灭,这一仗怎么打,将军可全权做主。”
    想了想苏云卿又补充了一句:“这期间但凡有事,只要是事关灭楚的,也全都交由将军处理,若是前线临时有什么变故,将军也可先斩后奏,总之,你可以全权处理所有相关的事情,事后给我个报告就好了。”
    这放权是真的放的彻底,大家都觉得苏云卿这样做的太过了。
    “太后,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李牧自己也觉得这不太合适。
    虽然苏云卿让他作总指挥那肯定是要给他权力的,但所有的事情都让他全权处理且遇上紧急的事情也完全可以先斩后奏,这完全就是说李牧想干啥都行啊。
    苏云卿却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她对李牧说道:“在战争期间,将军手下各部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让他们汇报到你那里解决,这期间我不接前线除了你之外其他任何人的汇报,而如果有命令我会直接下达到你那里,至于怎么完成任务,那也是你的事情了。”
    说白了,李牧就是一堵墙,苏云卿搀和前线的事情全部通过李牧,有什么命令有什么想法也直接对李牧说,然后交给李牧处理,而前线也是一样,任何事情都去跟李牧说,不允许越级上报。
    说到这里,苏云卿看向吕不韦:“丞相那里也是一样,我知道你手下有人,但如果有人请示你,你也给我把消息送去李牧那里,任何人不得越级上报也不得越级指挥。”
    这话顿时就让吕不韦眉头一皱:“太后,这……有必要这样吗?”
    “当然有必要,”苏云卿这话并不是假的:“作为前线的总指挥,没有人会比李牧更加清楚前线的情况,因此有事自然要找他,至于说不能越级的事情,这么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牵扯到的人自然不是少数,一人一个想法,一人一个命令,这仗不就打乱了?”
    比如说李牧今天给张三下了个命令,可张三不满意呀,他有自己的想法,更何况他和吕不韦的关系好,于是他就越过李牧上报到吕不韦那里,然后吕不韦给了他一道命令,张三照着吕不韦的命令做了,李牧那边怎么办?难道吕不韦能比李牧更能清楚前线的事情?再加上吕不韦和李牧的大脑又不互通,万一等李牧那边要用人的时候却发现这地方原本摆着的部队早被吕不韦一道命令调走了,李牧咋办?仗还打不打了?
    如果张三和吕不韦这样的情况再多一点,那还打个啥,直接乱成一锅粥了好吗。
    所以说,指挥只能有一个,既然苏云卿任命了李牧,那么她便不能再越过李牧去指挥军队,否则这就要乱套。
    有苏云卿的话放在这里,吕不韦便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只是……
    “太后只安排了八十万人,还有十万人呢?”
    对呀,预留十万人,齐国十万人,楚国六十万人,这是八十万人呀!
    还有十万呢!
    “还有十万不急,”苏云卿的指尖敲了敲桌子:“楚国的战争不是一天两天能结束的,可战争就会有伤亡,我是打算以这十万人为基础,作为后续补充的预备队的。”
    以老带新培养预备部队,哪怕是一对一的教导,这也能再多出十万预备队呢,到时候再把部队混编一下,在尽量不削弱战斗力的前提下为前线提供补充不是比临时拉一些没经过训练的农夫补充上战场要好得多?
    至于说这次不上战场的苏云卿自己,她自然是有另外的事情要做的。
    

第172章 称帝
    苏云卿所谓的另外有事要做,一方面是要盯着齐国,毕竟苏云卿的名声放在那里,只要有她在,只要她还盯着齐国,那么齐国基本也就不敢蹦跶了。
    当然,如果说仅仅是为了齐国的话,苏云卿是不会特意留下的,毕竟虽然她可以威慑齐国,但实际上齐国也不是什么很难搞定的国家呀。
    苏云卿承认齐国的军队或许有一战之力,然并卵,齐王的脑子坑啊,这年头,国君坑基本上也就表示这国家没多大指望了。
    你看当初的嬴柱虽然也是智商不怎么高的样子,但实际上嬴柱并不是一个特别坑的国君,虽然人家智商低,但是人家肯听话呀!
    听话的国君不坑人呀!
    齐王就不同了,智商低还不听话,不听话也就算了还可劲的作死。
    你说都是当年被人揍的不要不要的,虽然各国联合攻秦的时候,秦国比齐国好点,至少没被人灭国,但作为秦国后期少有的几次被人揍的连函谷关的大门都不敢出,也能够看出来那次秦国被揍的有多惨了,嗯,这作死的是昭襄王。
    可昭襄王能作死更能补救呀,真要说起来其实这事情也并没有过去太久的时间,几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实并不算是特别漫长,可就这么几十年的时间,秦国就再次恢复了元气甚至实力更上一层楼,到了现在眼看着是要灭六国平天下了。
    再对比下齐国,嗯,虽然当年齐国被乐毅带着燕国的军队灭国好多年,但在复国成功之后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进步。
    反正国君的脑子还是一样的坑。
    同样都是被人揍的嘤嘤嘤,齐国但凡努力一点,就凭着他那天然的好位置不用和秦国时不时的打仗,你不说发展的和秦国一样强大吧,但你也不能坑成现在这样子吧?
    考虑下秦国在大肆扩张之前的国土面积可没有特别大,且很多地方都不是什么好地方,至少各方面肯定是比不上占着好位置的齐国的。
    要说起来齐国那块地方是真的好,扒拉一下历史你就知道为啥齐国的位置那么好了。
    齐国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时代,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咱先不提田氏是怎么把齐国搞到手的,就说齐国初封的时候吧,齐国的封地最初是封给姜尚的,对,就是那个很有名的姜子牙。
    姜子牙功劳大智商高总之是个非常机智的小伙伴,当初周王对他也很不错,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就给姜子牙封了一块又大地理位置又好的地方,一直传下来也就是今天的齐国了。
    考虑下齐国的老祖宗就知道齐国那块地方真的不会差了……周王再怎么坑也不可能给姜子牙封一块不好的地方呀,更何况周武王实在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他是不会做出那么坑的事情来的。
    可就是占着这么一个又富饶水土又好面积还大的地方,齐国在没有直面秦国的情况下硬生生的自己把自己给作成了今天这半死不活的样子。
    ……从这一点来讲苏云卿还是很佩服齐国的历代国君的,哦,尤其佩服最近的几代国君,简直个个都是作死小能手。
    苏云卿想来想去觉得自己也就只能佩服齐国国君那神一样的脑回路了。
    ……估计着没比什么燕王韩王之类的好多少。
    这样一个你放着不管他都能自己把自己给作死的,显然不值得苏云卿特意留下来盯着,或者说这种事不用说,大家都明白。
    嬴政显然也明白,因此一直不发表什么意见,在苏云卿等人讨论的时候只是听着的嬴政,却在吕不韦等人都离开之后问道:“你为什么不去呢?”
    不要说什么齐国,也不用提什么训练补充的预备队,这些事情虽然重要但还不至于一定要苏云卿才能去做,或者说,这种事就算是交给王翦和蒙武也是没问题的。
    这两年轻人打完了燕国和魏国之后其实一直没回来,一直被苏云卿和李牧安排丢在外面锻炼呢,这种时候做这点事情的能力还是有的吧?
    苏云卿眨眨眼:“你刚刚一直不说话,就是在想这个?”
    “从你让李牧担任主将并且全权指挥的时候我就开始想不明白了。”
    往常苏云卿对这种事情都是报以极大的热情,谁都不许跟她抢的,这次却主动把这位置让出去了,显然不正常呀。
    苏云卿想了想觉得这种事她也用不着一直瞒着嬴政,虽然不能直接给嬴政透底把啥都说了吧,但挑挑拣拣倒也确实有不少能说的。
    想了想,苏云卿开口道:“你觉得李牧攻打楚国,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少?或者说,在有了秦国的全力支持之后,李牧有可能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