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系统突然想到,能有那接受能力愿意和苏云卿一起跳的……其实白起本身也不是啥正经老头吧?
……真没想到你居然是这种武安君!哼!
等苏云卿和白起终于可以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几个月之后了,此时昭襄王已经派遣了大量的官员入赵,同时又调派了其他将领带着军队过来,苏云卿和白起总算是解放出来,不用继续在赵国镇着了。
回去的时候苏云卿自然是带着子楚等人一起走了,后面还跟这个吕不韦。
要说这段时间吕不韦那是真的痛并快乐着。
他一介商人出身社会地位实在是不怎么高,这和钱没有关系,哪怕他再怎么有钱,商人其实也不是太让人瞧得起的,因此吕不韦才会期望在子楚又或者苏云卿的身上进行投资然后获取回报。
而这段时间苏云卿是真的帮助他当官了,然而吕不韦并不开心。
是的,当官的第一天还没来得及高兴,那边就加班加成了天策,吕不韦连抱怨的时间都没有了。
苏云卿倒是悠闲的很,她甚至拍拍吕不韦的肩膀,一脸‘我很看好你’的表情表示她这是在锻炼吕不韦,希望吕不韦日后能够真正的身居高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吕不韦确实是一个非常有野心有抱负的人,于是不管加班怎么苦逼,他都忍了。
更何况,旁边还有苏云卿这个大魔王盯着呢QAQ
子楚和吕不韦也算得上是同病相怜,他一开始倒是在苏云卿的身边晃悠想要刷好感度呢,结果转脸就被苏云卿丢出去和那帮官员作伴了。
哦,按照苏云卿的说法是,子楚的武力值这辈子是不用期待了,如果连处理事务都做不好的话还回什么秦国?老实点啥都别想了吧。
子楚自己也知道自己确实就像苏云卿说的那样,秦人重军功,可他这辈子是别指望赚什么军功了,既然如此,如果他想要在太子的一群儿子中脱颖而出,那么就一定要有过人之处,如今苏云卿的安排确实让他觉得挺苦逼的,但子楚觉得这是为了他好呀。
子楚在赵国这些年赵国当然不会多么费心的培养他,更不可能教导他怎么处理事务,因此如果子楚就那么回去了,那真是分文不值啥都不会,如今苏云卿让他去做那些事情不就是在让他尽快成长起来吗?这正是子楚所需要的。
因此子楚一边苦逼逼的和吕不韦一起加班,一边觉得其实苏云卿对他还不错,虽然面子上冷淡了一点,但实际上该为他着想的时候也是真的很为他好的。
苏云卿和白起大胜之后回到秦国自然是有相当隆重的欢迎仪式的,甚至就连昭襄王都亲自出门迎接,苏云卿却在这时候稍稍后退一步走在了白起的身后。
白起看了苏云卿一眼也没说话,而是继续向前走,然后就被昭襄王给迎上了。
等一番该有的仪式都举行过了,该发表的演讲也都讲完了,一群人终于准备散伙儿的时候,苏云卿这才打起精神来。
苏云卿很清楚,前面那么长的一段其实都是面子功夫,好看就行的,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正题。
果然,等苏云卿把子楚等人都安排走了之后,昭襄王那里很快就有人请苏云卿过去一趟。
苏云卿到的时候白起也到了,哦,范雎也在。
昭襄王看起来还是很高兴的,至少他今天脸上一直带着笑意,半点不像以前看起来的那么威严了。
昭襄王对着白起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然后终于松了口气的样子:“能看到你平安回来,寡人十分欣慰。”
白起刚准备谦虚一番,昭襄王就继续说道:“唉,之前是寡人对不起你。”
这话叫白起一愣,就连苏云卿就愣住了,难道昭襄王要和白起坦白?
然而昭襄王只是看向了苏云卿,一脸的不不可置信:“寡人真傻,真的,寡人居然让你去揍她……”
那可是能三锤子砸开邯郸城门的女人啊!
别说白起现在年纪挺大了,就是个小年轻人,那身板也比不上城门结实啊!
苏云卿听着这糊抽了抽嘴角:“大王……”
“你别说话,”昭襄王转脸就去问白起:“你没真的和她打起来吧?”
不过既然白起能好好的回来,看样子应该是没打起来?
这话就算是白起也没忍住抽了抽嘴角:“第一次打了,第二次没敢动手。”
昭襄王:“……”
范雎:“……”
白起你为何如此耿直!
然而白起就是这么耿直!他第一次真的打了!
苏云卿的眼神飘了飘,实际上第一次那也不能算是打,因为根本就没打着。
苏云卿的武力值是明摆着的,白起别说是现在了,就是年轻的时候真干起架来能不能打得过都是个问题,毕竟白起又不是以武力值高闻名的,但这事并不是武力值高就有用的。
至少苏云卿肯定不愿意对自家男神动手嘛,于是那次是一个打一个跑,苏云卿一溜烟的就跑出去了,白起只和苏云卿在最开始交手了两招,那两招还都是苏云卿招架了一下而已。
只是说起这个,昭襄王不由的就看向苏云卿:“你那么好的武艺,哪里学来的?”
如果只是智商高也就算了啊,武力值这种东西,看看军中的那些将领们就知道了,那是要每天练习的,一天不练就生疏了,就算是白起每天都坚持舞剑骑马,没有放松的时候。
可苏云卿以前是干啥的?她哪里来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苏云卿特别的理所当然:“这种事还要学?”
昭襄王:“……”
你还要点脸吗?
不过既然赵国都已经灭了,苏云卿又立了大功,昭襄王也就懒得再和她斤斤计较这种事情了。
“只是你也得记好了自己是什么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苏云卿一笑:“我自然是秦国人,秦国的大业就是我努力想要完成的大业,我的利益与这个国家一致。”
只要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姐就不用担心掉进宫斗大坑啦!
苏云卿的保证让昭襄王还算满意,因此这事也就算是揭过去了。
闲话说完也就该谈正事了,可在昭襄王开口之前,白起便自己先提出来不想再带兵了。
他已经没有那个身体条件再为秦国征战了。
白起征战一生,自然是不愿意老死家中的,但他也同样清楚,他身体精力都开始跟不上了,打仗是最耗精神的事情,万一他有个什么疏忽,那么就是拿几万甚至几十万将士的生命开玩笑,这种事是万万不能做的。
昭襄王自然是不舍的,他极力的挽留白起。
虽然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是有些虚伪,但苏云卿知道,昭襄王是真心想要挽留白起的。
应该说昭襄王对白起的心情很复杂,他一方面忌惮白起,想要扶持别人去制衡他,但当白起真的要退位的时候他又是不舍的。
可无论昭襄王怎么挽留,白起自己的心意已定,再说了,他所说的都是事实,他确实年纪大了无力再去过行军打仗的艰苦生活了,那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战争大事开玩笑。
见无法挽留白起,昭襄王只好叹了口气:“那么你觉得在你离开之后,寡人可以对谁托付大事呢?”
以前的昭襄王根本不用想,有什么困难的,拿不准的仗就去找白起,可以说白起已经成了秦国的一种象征,就算是昭襄王自己心中也存有这样的潜意识,如今白起离开,他手下确实还有不少将领,但能够像白起那样让他委以重任的,昭襄王把所有人选来回筛选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白起确实无可替代。
即便在这场战争之中苏云卿的表现同样出色,但那还不足以挑战白起,或者说是替代白起的地位。
白起自己想了想说道:“夏将军便是极好的人选,当然,赵将李牧也素有善战之名。”
听到李牧的名字苏云卿挑了挑眉,她当然知道李牧,事实上这个时代她可以不知道任何人,但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苏云卿那是肯定知道的。
可昭襄王却紧接着问道:“李牧?寡人记得赵国有两员值得关注的将领,一个是老将廉颇一个就是李牧,你既然没有提到廉颇是因为廉颇不堪重用吗?”
说起这个,反倒是苏云卿叹了口气:“大王,并非廉颇不好,事实上老将军的本事秦国谁不知道呢?军中多少将领都对他服气呢。”
廉颇确实善战,长平之战他与秦国相持两年多的时间让秦国半点好处拿不到手,等到赵王傻逼的把廉颇给撤换走了,这时候秦国才终于取得了像样的进展,否则就是让白起自己来说,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么快取得成果。
白起觉得他能够击败廉颇,但却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不是像对付赵括那么容易。
因此廉颇的本事在秦军之中还是很受认同的,秦人重军功,廉颇虽然是敌将,但说起来的时候大家虽然对他敌视,却也承认他确实很厉害。
此时苏云卿说出这样的话,昭襄王立刻就明白了苏云卿的意思。
“廉颇不愿意归顺秦国?”
苏云卿点头:“在邯郸的那段时间,我特意让人将之前在守边的李牧调了回来与他长谈一番,李牧倒是还好,他虽然眷恋赵国,但也并非就不愿意再为秦国做事,可廉颇老将军那里,我去了几次也没什么成果。”
昭襄王的脸色果然就不那么好了,可苏云卿却像是不在意这种事情似的:“大王何必为了一个廉颇忧心呢?连武安君您都能放手,一个廉颇又如何?”
白起那可是货真价实无可辩驳的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你连白起都可以放手让他养老了,又何必在乎一个廉颇?
“廉颇老将军的年纪也不小了,大王便当做他是和武安君一样回家养老去了呗。”
昭襄王看她一眼没说话,果然,苏云卿继续说道:“大王就算留下廉颇又如何?先不说他能对秦国有多忠心,便是能为秦国所用,那又能用几年?与其看着廉颇,不如去看看年轻一带的新人啊,这也是我之前并没有把劝服廉颇作为重点的原因,在我看来,显然李牧更值得花心思。”
昭襄王想想也对,如果李牧真的能为他所用,再加上一个苏云卿的话……其实白起和廉颇都去养老也没什么了。
范雎看着这些却有些感慨,他的年纪并没有和白起差很多,他和白起可以说是斗了大半辈子,如今白起说放手就放手了,反倒是叫他无所适从了。
……难道他还真得像苏云卿之前提议的那样去和白起干一架?
范雎叹了口气,把这点复杂的心思和感慨先放到了一边,然后对昭襄王说道:“大王,如今赵国的事情已经彻底尘埃落定,赵王和赵国的宗室也都被押来咸阳看管起来,但这件事情却并不能算作结束。”
他这话叫人分外的难理解,这赵国都灭国了还不算结束,那还得怎么样?
范雎却反问道:“赵国是灭国了,那么韩国呢?大王可还记得这一战是因何而起?”
一提这个昭襄王的脸色顿时就黑了:“韩国!”
其实秦赵大战真的就是个意外,赵王全程那么状况外一直没做好真正举国大战的准备真不能怪他,因为在最开始秦国的目标不是他啊。
最开始的时候是秦国和韩国打仗,秦国攻下韩国的野王之后因为韩国国土的奇葩特点,算是彻底切断了韩国的南北要道,直接将韩国分割成了两部分,而被分出去的位于北方的那一部分便是上党。
韩王一想,得,反正这是拿不回来了,他干架又干不过秦国,肯定抢不回来呀,于是他很干脆的表示要把上党送给秦国,希望秦国能够停止战争,不要再攻打韩国了。
说白了,用一半的国土来换自己的小命。
当时秦国觉得这买卖还挺划算,因此便同意了。
结果谁知道临到最后韩国没有把说好的上党送给秦国,反而是拿去送给了赵国,赵王出于一时的贪心接受了韩国的上党。
这下昭襄王得炸了。
这叫什么事啊!
这等于说是秦国在前面拼死打仗,最后的好处全给赵国了?
这绝壁不能忍!
秦国要求赵国交还上党,赵国当然不干,然后两国就打起来了。
最后不仅打出了一个长平之战,如今更是连带着把赵国都给灭了_(:зゝ∠)_
你说赵王憋屈不憋屈啊!
不,应该说韩国真是史上第一神坑。
他一个上党保住了自己的小命,顺带着把赵国给坑灭国了= =
此时赵国被灭,秦赵之战结束,但那不代表这事就算完了,秦国怎么说都是得去找韩国算账的。
范雎的意思是,赵国那样的国家秦国说灭就给灭了,其他国家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觉得秦国是个威胁,因此要一起来对付秦国?
据说魏国那边最近信陵君蹦跶的很厉害啊,一直叨叨着让魏王赶紧找人准备合纵对付秦国,只不过魏王胆子小,不敢撸袖子就干,因此才一直没有动静。
可就算是魏国暂时没有动静,但这已经代表了其他国家的不安,秦国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好其他各国,他们虽然害怕秦国,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些国家如果真的再次合纵,对于现在的秦国来说绝壁是个大麻烦啊,至少秦国现在是无力再去打仗了。
按照范雎的说法,这一切的切入点都可以从韩国开始,昭襄王怎么处理韩国将对成为秦国对其他国家传出的信号,这可能会影响他们之后对秦国的态度。
是畏惧而谄媚,还是直接五国合纵撸袖子干上,和秦国拼了。
昭襄王皱着眉头看向范雎:“丞相以为如何呢?”
范雎一笑:“依我看,大王必须对韩国有惩罚,但这惩罚却不能过重,不要说是灭国,最好连开战都不要有,可大王也不能过分仁慈,因为过分的仁慈会让人觉得秦国底气不足,反倒是更容易引起其他几国的攻击。”
因此范雎对韩国提出的要求其实也就是那几点,韩国割让四座城池给秦国,并且赔偿秦国大量的金银做补偿,另外还要韩国向秦国称臣,要韩王对昭襄王行臣下之礼。
苏云卿听到这里不由的感慨范雎还真是老狐狸一只,他下手确实够狠,也足够作为韩国的惩罚,同时这样坚决的态度也叫人感受到了秦国的决心和底气,但同时他又不得罪其他国家分毫,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针对韩国的。
至于说要韩国称臣什么的,其实以前韩国也做过秦国的属国,如今再做一次也没什么,大家恐怕早就习惯了,就算是要韩王对秦王行臣下之礼,那也是韩王的面子问题,关其他人什么事?
范雎就是在告诉所有人,秦国的态度一日既往的坚决,我们什么都不怕,但同时这件事情到底为止,秦国只对付韩国,其他人大可不必卷进来。
既然可以独善其身,谁愿意和秦国撕逼去啊!
赵国倒是有胆子撕呢,那不是刚被灭国了?
昭襄王很快同意了范雎的意见,同时范雎提出的要派使者去燕国齐国的建议也通过了。
如今除了韩国之外就只剩下了燕国齐国魏国和楚国,韩国是不用担心了,而燕国和齐国是世仇,如今秦国灭赵之后就与燕国相连,想要以此控制两国不敢轻举妄动并非做不到。
毕竟燕国要是真敢蹦跶,就不怕秦国联合齐国一起揍他?齐国肯定非常愿意揍燕国的。
昭襄王对范雎的建议全盘接受,在这些事务上他向来很信赖范雎。
可就在这时候苏云卿却开口了:“大王,在对韩国的条件上我还想再添一条。”
“哦?你想要什么?”
“我想要两个人。”苏云卿说道:“只要两个人,一个韩非,一个郑国,想来韩王应该不会吝啬再多送两个人来秦国吧?”
第117章 拖后腿
苏云卿提出想要韩非郑国两人,这话不仅仅是昭襄王,就算是范雎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苏云卿这是要干啥。
甚至关于这两人是谁范雎都回忆了半晌:“韩非……将军是说韩国公子韩非吗?”
范雎恍惚好像记得韩国有个叫韩非的公子,但也仅限于此了。
此时的韩非才刚满二十岁,实在是没什么名气的,他日后的那些大作也基本没能面世,再加上说话口吃,虽然出身高贵是韩国宗室但说到底根本就不受重视,二十多岁了除了读书韩王也不愿意放他出去做事,省的丢人。
真要说起来,范雎还能想起韩国有个公子叫韩非已经非常的不容易了。
至于说郑国……好吧,这个范雎是真的想不出来是谁了。
范雎都没注意过的人物昭襄王和白起就更没有关注过了,因此这两人比范雎还要茫然呢。
苏云卿倒是觉得这样挺好,没人听说过这两人说明他们还不出名,更说明他们的才能要不是没有得到展现,要不就是展现了但却不受重视。
总之,她想要这两个人大概会很容易。
可范雎却问道:“将军为何偏偏点名只要这二人?”
这两人连他都没怎么听说过,显然不是什么太值得关注的人,可苏云卿为何偏偏就点了这两人的名字?她又是从哪里知道这两人的?
韩非也就罢了,到底是韩国公子,以如今的情况让韩王派个人质来秦国什么的估计韩王也不会拒绝。
那郑国呢?
范雎思来想去就是想不起来这郑国到底是哪号人物。
……难道是韩国新出的名将?
得了吧,韩国那坑爹的地方出名的人物就一个申不害,还是个思想家……名将什么的,自从三家分晋以来都多少年了,从来没见过嘛。
苏云卿知道,她提出这个要求其他人肯定会有疑惑,也肯定要问为什么,然而这事并不需要太多的解释啊。
苏云卿一笑:“只是两个人而已,等人到了咸阳,丞相自然就知道为什么了。”
范雎刚想再问,昭襄王便摆了摆手:“罢了,既然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要过来就要过来吧。”
苏云卿这次的事情叫他十分满意,因此在昭襄王看来,这韩非郑国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何必问那么多?苏云卿想要给她就是了。
对待有功之臣,多纵容一点并没有什么。
……当然,前提是对方自己知道分寸。
显然,苏云卿很知道分寸。
苏云卿提出的要求看起来叫人疑惑,但实际上这并不会对昭襄王的王权有什么影响,那么这件事情自然也就不重要了。
对于昭襄王来说,他对苏云卿的要求只有两条,一是忠心,二是能力,如今的苏云卿既然符合这两条,其他的昭襄王完全可以纵容。
至少以苏云卿这次的功劳来说,昭襄王并不觉得这样的纵容算过分。
范雎看了昭襄王一眼果然不再说话了,他把昭襄王的心思摸的很准,这种时候昭襄王一开口他就已经知道了对方的意思,自然也就不会在这种枝节细末的话题上纠缠了。
再说了,范雎的想法其实和昭襄王差不多。
反正韩非和郑国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以现在秦国和韩国的关系来说,别说是韩非这么个没什么名气的公子了,就是昭襄王要韩王亲自来咸阳执臣下之礼拜见,韩王也是不会拒绝的。
于是韩非和郑国的名字便就那么简单的添加到了秦国索要的条件之中,甚至不比一件精致珍贵点的器物显眼多少。
苏云卿当然知道现在的韩非不是日后的韩非,她所知道的那个著名的法家人物韩非现在还太过稚嫩,恐怕还处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但苏云卿并不觉得就这样把他带到咸阳来有什么不好。
韩国能给他的教育秦国也能给,甚至给的更好。
苏云卿完全不担心韩非的成长会不如留在韩国好,她当年还养了诸葛亮呢,诸葛亮没去荆州后来不也挺好?
更别提韩非现在二十来岁也算不上是小孩子了。
至于说郑国……那就更简单了呀,掰着指头算算李冰的都江堰计划也该差不多了,到时候郑国来了就丢去给李冰作伴呗。
有李冰这个水利专家盯着,想来就算后来的‘疲秦计’提前了也是没什么效果的。
至于说积累经验的问题……实践出真理嘛,修个都江堰恐怕比在韩国更有用?
再说了,苏云卿是指望着日后郑国在秦国修建水利工程的,因此还把他留在韩国干啥?他对韩国的水利研究的再深入也卵用没有啊,不如和李冰组队更靠谱呢。
但关于韩非郑国两人的事情也就只是到这里了,这两人暂时还用不着苏云卿去操心,至少现在还不值得。
等昭襄王和范雎白起把事情谈完,说起后面秦国自身的计划的时候,苏云卿也就安安静静的听着。
秦国刚刚经历过了一次大战,可以说是全国上下都精疲力竭了,再也没有力气去打什么仗,因此昭襄王便打算修养几年。
灭赵固然叫昭襄王雄心壮志的想要在自己的手上统一天下,但他到底还没有真的失去理智,秦国目前不能打仗的现状他还是知道的。
昭襄王对国内的安排基本也就是休养生息,发展农业建设水利,训练军队之类的,由于这次全国上下都出了不少力气,昭襄王为了安抚国人,因此在赏赐和升迁爵位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小气的。
因此虽然刚经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