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王,这支军队是我提出来的,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更清楚,而您也知道,这支部队在此之前并无先例,我的担心并非毫无根据。”
这话倒是真的叫昭襄王迟疑了,昭襄王必须承认苏云卿说的没错,因为这支部队的独一无二,因此除了苏云卿恐怕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支军队训练出来应该是什么样子,而这其中万一出了一点岔子,那么他砸进去的那些钱恐怕就是打了水漂了。
……好吧,就算没有打水漂,但实际效果肯定也是大打折扣了。
这显然不是昭襄王想要的结果。
昭襄王想了想,最终还是说道:“既然如此,这事还是交给李牧主办,你兼管一下吧,看着点不要出什么岔子。”
听到这话,苏云卿知道昭襄王是下定决心要她去做其他事情了。
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昭襄王宁愿暂缓骑兵的事情也要把她调走?
苏云卿才刚这么疑惑着,那边昭襄王就拿出了一份东西。
“之前丞相给寡人看了一份计划……”
只随便扫了一眼苏云卿就知道这大概是说的什么了……人才培养及选拔!
苏云卿:“……”
她仿佛已经明白了什么。
这特么是范雎挖的大坑让她跳啊!
看不得人家不加班是不是!(╯‵口′)╯︵┻━┻
范雎你怎么这么小气!
第120章 来撕逼!
昭襄王显然是看出了苏云卿不乐意留下来的,她更想出去带兵,当然,昭襄王自己也承认,让苏云卿出去带兵是非常好的选择,苏云卿的能力足够,这一点从刚刚结束的秦赵之战中就能看出来了。
但苏云卿的能力足够却不代表她是不可替代的。
至少李牧就能代替她嘛。
昭襄王只要想想就知道了,苏云卿能去练兵,李牧也能练啊,可这建立一个全新教育体系的事情,李牧能做吗?
显然不能。
既然如此,昭襄王很自然的选择了让李牧去练兵,让苏云卿留在咸阳。
苏云卿自己稍微想想也是能明白这一点的,因此她也就不再对此有什么抱怨了。
事实上让李牧去训练骑兵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李牧原为赵将,对秦国的军队并不熟悉,真要是直接让他带领秦国的军队,李牧也是需要了解和适应的,既然如此,干脆就让李牧去训练新兵好了,再加上他确实对胡人的战法非常熟悉,李牧守着赵国边境那么多年胡人不能入侵,只这一条就足见李牧的本事了。
要知道当年赵王可是干过换人的事情的,结果赵王前面刚把李牧给撤换了,转脸边境就没守住,外族入侵赵国损失巨大,赵王没办法只好再把李牧给调回去,好了,这下边境又安稳了_(:зゝ∠)_
赵王你为啥就这么作呢!
李牧在边境的主要对手是东胡和匈奴之类的外族,而显然,这些民族可比中原的汉人擅长马上作战,当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以此强国也是这个道理。
苏云卿对李牧的能力当然不怀疑,好歹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就算李牧是最废的那一个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更何况李牧看起来一点都不废啊_(:зゝ∠)_
只是想到范雎,苏云卿就不明白了,她当然不会认为范雎仅仅是因为看不惯她不加班就想办法把她留在咸阳了,这也不是范雎会做的事情嘛。
但这事一时半会儿的也想不明白,苏云卿便只能把这先放到一边去了。
苏云卿想了想对昭襄王说道:“既然如此,不若将丞相也一起请来商议。”
昭襄王点头,他本就有这个打算。
但在范雎来之前昭襄王却先询问了苏云卿关于太子的事情:“我听说,子楚刚回来那日太子就对他发了好大的脾气?”
苏云卿听到这话一愣,随即明白了昭襄王的意思,她笑着说道:“一点小事而已,大王也听说了?”
苏云卿倒是没想到昭襄王还有空操心这种事,不,也不能说是有空,苏云卿觉得昭襄王应该是特意关注了子楚。
目前太子不成器,昭襄王便只能在孙子辈里找好苗子了,但孙子好是一回事,以后有没有本事站住脚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以昭襄王的手段,太子那里发生的任何事情他都一清二楚,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太子和华阳夫人约定让子楚做未来的继承人这种事。
显然,仅仅凭借这一点子楚就已经与其他人不同了,再加上还有个苏云卿呢。
昭襄王是个相信实权的人,比起什么长子嫡子,他更清楚的是以太子的无能程度,到时候谁拳头大谁手段高谁就是继承人。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其实子楚根本不需要华阳夫人,他只要牢牢地抱好苏云卿的大腿就行了。
苏云卿不可能做秦王,那么她获取大权的最好方法就是有一个当秦王的儿子。
如果苏云卿在子楚做秦王这件事情上出了大力气,子楚是依靠苏云卿才能当上秦王的,且苏云卿给他的助力不是来源于后宫而是实打实的前朝实力派,那么日后苏云卿干涉朝政几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昭襄王摸准了这一点,也就很自然的能够确定苏云卿日后一定会在子楚继位这件事情上出力,而只要苏云卿下定决心,昭襄王并不觉得太子后宫里那群只会嘤嘤嘤手段和眼光最多也就只够玩玩宫斗宅斗的女人能够斗得过苏云卿。
其他不说,以苏云卿在军队里的声望,随便捞个几百将士把这群人一围基本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这还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昭襄王觉得苏云卿完全有能力做的更加高明一点。
既然如此,只要苏云卿别出什么意外,只要昭襄王自己不对苏云卿出手,那么子楚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继承人了。
昭襄王很清楚的一点是,太子年纪大了,昭襄王本人在位的时间太长,也就使得太子并不年轻了,就算不提太子的才能问题,他的年龄就是个逃不过的话题。
昭襄王当然不能作为参考的对象,以这个年代来说,昭襄王的年纪已经算是非常高寿了,如果以正常的寿命来算的话,等太子当了秦王估计也就不剩几天了。
也就是说,国家会很快的转移到下一任国君的手上,如今在昭襄王看来,子楚已经成为最有希望得到这个位置的人,他关注子楚几乎就是理所当然的。
此时他特意问起子楚的事情显然不是一句话就能打发了,苏云卿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便说道:“子楚那孩子,平日里看起来是个没脾气的,可遇上有些事情就是脾气太犟,也就是为了这个才和太子闹的不愉快,我已经说过他了,太子是父,无论太子说的在他看来对或不对好或不好,他都该尊重太子才是。”
听到这话昭襄王果然半点不生气,好像他完全不觉得子楚顶撞太子有什么不对似的,他甚至还有心情对苏云卿道:“我看这孩子不错,你下次来见我也把他带上,多大的人了,整天待在自己的院子里不做事,像话嘛?”
苏云卿眨眨眼,开开心心的答应下来。
昭襄王这话当然不是在说子楚没出息,相反,这是他很看好子楚的表现。
太子那么多儿子,闲在家里的也有不少,怎么不见昭襄王去说他们闲着不像话?
再说了,昭襄王一直对太子不满意,如今子楚不对太子的胃口,再加上苏云卿那话说的,显然子楚是个有原则有想法有自己的坚持的孩子,这就很让昭襄王满意了嘛。
子楚这样就很好,孩子就该这样养嘛,要是都像太子其他儿子那样对太子十分顺从,平日里只会在太子面前奉承讨好,真要办事了那点水平连太子都不如……真这样昭襄王还不得糟心死。
说话之间范雎就已经到了,他走的比较慢,毕竟也年纪大了,昭襄王很体谅他,并不介意自己多等了一会儿。
倒是苏云卿,见着范雎的第一眼就给了范雎一张大大的笑脸。
……就是你坑的我啊丞相大人!
看着苏云卿那张漂亮的不行的脸,此时的范雎半点没有欣赏的心情。
不祥的预感咕噜咕噜的往外冒,压都压不下去啊!
范雎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_(:зゝ∠)_
第121章 脑洞辣么大
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一直没做什么,甚至她一直都很配合范雎,并没有发生那种挖了坑让范雎往下跳的事情。
范雎不由的就有些疑惑,难道苏云卿真的不在意?
范雎当然是知道苏云卿有多想出去带兵的,他更加清楚苏云卿对那支新兵的的期待感和热情度有多高。
可他还是对昭襄王提出了留下苏云卿的建议,昭襄王也采纳了。
范雎不觉得苏云卿会不知道这事里面是他动的手,只要昭襄王把那份计划给苏云卿看了,苏云卿就一定会知道。
既然如此,苏云卿怎么会没反应?
然而苏云卿越是没反应范雎心里就越是不安定,毕竟如果苏云卿直接报复回来,那么也就代表她没有太过记恨这件事情,该报复完了也就算了,可苏云卿没有。
……好吧,这明显是被记了小黑帐的节奏啊!
范雎不由的就想到了秦赵之战的时候,苏云卿在临去战场之前与他的那番谈话。
显然,这个女人有心机有手段,更不缺乏看人的眼光,她对范雎的了解恐怕比范雎对她的了解更甚。
想到这种人暗搓搓的盯着你,简直冷汗都要下来了好吗!
所以说,他当初为什么要作死去坑苏云卿一把?!
……好吧,其实想想也没啥好说的,就算给范雎重来一次的机会,他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来。
他同样会阻止苏云卿直接执掌军队。
至于说苏云卿会不会因此不高兴,会不会报复他什么的,这个从一开始就是很明确的事情,范雎也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决定这样做了。
且做了并不后悔。
此时范雎一直等着苏云卿对他态度不好,又或者至少冷嘲热讽一下吧?
然而苏云卿一直很淡定,像是完全不知道范雎坑了她一把一样。
直到该谈的事情谈完也没见苏云卿有什么报复,相反,就如同当初苏云卿很支持白起对她的计划进行修改一样,苏云卿对于范雎修改的计划也十分赞成,甚至她这次是真的当面表示赞同,然后感谢范雎。
……然并卵,苏云卿越是这样范雎心里越不踏实啊。
范雎觉得,就算苏云卿此时不报复他而是留待以后,但若是苏云卿对他冷嘲热讽一番,那么他也就可以放心了,因为这证明这种人不足为虑。
可苏云卿不是,苏云卿真心的赞同范雎的计划,并且也是真心的感谢他……这就让范雎十分紧张了。
如此喜怒不行于色,且能够在这种时候对他笑脸相迎的人,心机城府是深到了何种地步?
便是他这个做了这么多年丞相的,范雎也只能说面对自己看不顺眼的时候控制着自己不要上去就揍一顿,至少态度能保持寻常,但若说像苏云卿这样他是做不到的。
范雎自己做不到,因此便更觉得苏云卿此人心机城府之深恐怕是他平生仅见。
可他又能怎么办?
范雎心中苦笑,无论如何他都是不可能放任苏云卿这次直接领兵在外的,因为他很清楚,苏云卿这次出去了,日后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苏云卿远比白起更加可怕。
她心机手段能力才干样样都不差,唯一值得说道的也不过是她是个女人,但性别的问题在苏云卿的军功面前什么都算不上,至于说其他……范雎不得不承认,苏云卿就是那种有办法让人对她产生好感,愿意为她效忠的人。
关于当初邯郸城是怎么破的,这计划是怎么来的,后来赵王的投降仪式又是怎么安排的,范雎一清二楚,也因此他更觉得苏云卿可怕。
你看,就连白起都很愿意听苏云卿的。
刚开始苏云卿还只是提出’请求‘,等到了邯郸,苏云卿的表现就差是在直接给白起下命令了,可结果呢?白起没反对,没生气,他很平静的接受了。
白起尚且如此,军中的其他人就更别指望了,范雎很确定,只要昭襄王敢放手把苏云卿丢在军中三年,三年之后这军队是大秦的军队,但将士们真正听谁的那可就不好说了。
好吧,不提白起,就连他范雎自己这次对苏云卿出手都不是因为私人恩怨。
这样的人,范雎只要想想都觉得冷汗直冒。
但他偏偏讨厌不起来。
……这种感觉真是糟糕透了!
于是直到事情都谈完了,范雎也没有听到苏云卿说他半句不好,更没有挖坑给他跳。
对此范雎只有自己心中苦笑了。
想了想,范雎还是决定试探一下。
于是当正事谈完,昭襄王闲聊几句以示亲近和关心的时候,范雎摇摇头说道:“老咯,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了,这次也是劳烦大王和将军久等了。”
昭襄王自然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他甚至安抚道:“丞相这是说的什么话,你的年纪大了难道寡人的年纪就小吗?寡人还指望你继续为寡人分忧呢。”
范雎叹了口气道:“多谢大王的抬爱,只是我这身体自己知道,早年在魏国落下不少伤,能活命已经是大幸了,哪里还奢求长寿呢,与大王那更是万万不能比了。”
早年范雎在魏国受辱,被人打断了鼻梁打掉了牙齿,就连肋骨都断了几根,之后不但没有得到救治反而被丢进厕所里,让来往的宾客侮辱。
范雎能够活命确实算得上是一件非常侥幸的事情,要知道就连当时负责看守他的守卫都觉得他活不了多久了,因此当范雎劝说他放过自己的时候守卫同意了,而后向主人报告范雎已死,这更是没人怀疑,由此可见范雎当时伤的有多重。
可范雎活是活下来了,但考虑到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要说没留下点病根,没落下点隐患,这话谁能信?
因此范雎此时对昭襄王说这话也并非是客气话,他这些年身体确实是大不如前了,年纪大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早年受的伤,可以说是伤了根本,因此他的底子就比别人要差一点。
话题既然已经到了这里,范雎便干脆继续说道:“我也很愿意为大王分忧,但实在是一年不如一年,正想着什么时候与大王辞官呢,倒是前些日子我见到个年轻人很不错,虽是燕国人,但大王向来知人善任,也不必在意是哪国的人了,要说才能,接替我是绰绰有余啦,我这里正想着留用一段时间,等他成长起来就推荐给大王呢。”
范雎这话说的十分诚恳,昭襄王也不由的被带出了几分感慨,他也知道范雎说的都是实话,因此纵然不舍,但他最多也就留范雎几年罢了,这只是拖延时间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比起昭襄王的感慨和不舍,倒是苏云卿很赞成的点头:“丞相的年纪确实大了,总让丞相一个人操心那么多事情确实不太好,我知道大王不舍,但丞相说的没错,他现在还能为大王分忧,可年纪大了精神便不好,国家大事却容不得半点差错。”
听到这话,范雎眼神一动,他顿时就明白苏云卿要做什么了!
但他不得不说一句,苏云卿简直干得漂亮!
苏云卿这话明里暗里都是在要求范雎早点退位让贤,滚回家里养老算了,但你偏偏还不能说这是苏云卿说的不对,因为这话本就是范雎自己提出来的,他甚至连理由都找好了。
苏云卿此时说,不过是体谅他这个老臣罢了。
甚至苏云卿不用多说,范雎自己就得把这话题接下去,也必须接下去并且表明自己坚定的心意,否则他前面的话就显得太过虚伪了。
瞧,苏云卿什么都没做,她才没有逼迫老臣呢,一切都是范雎自己的主意,苏云卿不过是偶尔不轻不重的说几句附和一下范雎而已。
范雎知道,此时不管他是真心还是假意,他这个位置都得尽快让出来了,就算昭襄王挽留他,苏云卿也会再次逼迫的。
可范雎不由的想到,如果他一开始提起的不是这个话题呢?
……不,根本不需要这样思考。
范雎很快就明白了,苏云卿根本就没打算自己动手报复他,她要做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顺势而为而已,范雎之前的话不过是提前给了她这个机会。
可不管日后如何,至少此时昭襄王是不可能同意范雎就那么告老回家的,因此昭襄王只是再次安抚挽留。
之后出乎范雎的预料,苏云卿居然再次开口了,她这次是在赞同昭襄王。
“大王说的没错,以丞相之才若是早早的辞官回家,大王还能托谁以国事呢?年轻人自然是好的,但年轻人的不足更多,丞相就那么辞官走了,留着大王一个人对着满朝堂的年轻人,大王多可怜,咳,我是说,多孤单……哦不是多……不放心啊。”
苏云卿眨眨眼,看向范雎:“丞相你肯定也不放心的吧。”
范雎:“……”
所以说你到底是哪一边的!
不仅仅是范雎,昭襄王也有这疑惑,苏云卿这一会儿支持范雎,一会儿又说他说的对,那这范雎到底该不该辞官啊?
抛开那奇怪的形容不谈,反正昭襄王已经习惯了苏云卿说话偶尔会冒出几句不靠谱了,这种事习惯就好,作为秦王他有足够的胸襟去包容这么点小小的失礼,比起关注苏云卿说话靠谱不靠谱,更让昭襄王在意的是,苏云卿说这话到底什么意思?
至少昭襄王知道苏云卿并非是个没有主见的墙头草,人家说啥她都点头的那种,她既然这样说了,那么就一定是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果然,当昭襄王问起这个的时候,苏云卿一笑:“其实我有这个想法很久啦,今天刚好和大王说说,大王您看看合适不合适。”
苏云卿的办法也挺简单的,组建养老团……哦不,是参谋团嘛。
说白了,就是把那些有资历有才干,但偏偏年纪大了不能负担太多工作的老一辈集中起来组建个参谋团,他们不参与决策,但可以为昭襄王提供建议和咨询。
有什么事情年轻人定下了昭襄王觉得拿不准的,就可以找这些人嘛。
这样既不用当着职位负担大量的工作,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为昭襄王提供助力,当然,为了防止这些老资格们威胁新王的王权,苏云卿给这个参谋团的定义还真的就是个养老团。
国君开口的时候他们有权力干涉国家事务,但如果国君不开口,那除了面子上的尊荣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范雎一想,觉得抛开其他来看,苏云卿这想法其实还挺不错,至少像是白起那样的人,虽说不领兵了,但你要真就让他蹲家里养花养鸟,不说其他人,就算范雎这个老对头都觉得可惜了呀。
更何况苏云卿还提出,其实这参谋团里面也可以加入一些年轻人。
现在培养后辈都是直接让做官做事开始的,并没有什么岗前培训的事情,没有岗前培训,没有实习期,直接开始上手做事,秦国在这方面又比较高标准严要求,因此很多人其实一开始就被刷下去了。
当然,也因为这个,能在秦国凭本事做到高官的人,基本都是这个时代顶尖的人才了。
在苏云卿看来,其实完全可以提前熟悉一下嘛,和老前辈多学学经验就很好啊,而且在此期间不同于在外找老师求学的时候,这是能够真正的接触到具体事务的,这可比听老师讲课靠谱多了呀。
再说了,这年代的老师,教的好的算少数,大部分你不如说那是文学家哲学家之类,讲的道理多,做的事情少,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比如荀子嘛,可荀子那得是什么等级的老师了?普通的老师哪有这水平。
好吧,就算有那水平估计也没那条件啊,国家大事那是随便能拿去给别人讨论的吗?
因此范雎想了想最后还是点头支持了苏云卿。
当然,这里面肯定是有私心的。
范雎目前是丞相,又被封应侯,可以说是高官厚爵都有了,可秦国这国家比较坑啊,别人家的爵位能世袭,秦国的不能啊!
也就是说,如果范雎退休了,那他的儿子孙子他的家族子孙便什么都没有了,这也是范雎这几年虽然身体不好,但依旧坚持奋斗在工作的第一线,轻易不愿意放权的原因。
可人都有极限,这两年范雎还能撑着,再过几年呢?
范雎知道自家那几个子孙出息的没几个,就算有,他也不敢在自己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再让家里亲戚身居高位,那明显是傻子才做的事情。
因此范雎的儿孙有当官的,但官职都不高,可现在不高是为了自保,以后呢?
范雎在位的时候不能提拔,等他不在了,想提拔也提拔不起来了。
可苏云卿的提议给了他机会,如果照此实行的话,那么即便范雎不当丞相了,他依旧具有对朝政的影响力,且培养年轻人什么的……虽然结党不是什么好做法,但有那么一两个有潜力的年轻人受他指点,与他范雎的关系好点也没人能说出什么闲话来吧?
再说了,借此机会提拔一下自家人也很不错啊。
看在他的面子上,怎么着也得比别人更具优势一点吧?
人都是有私心的,范雎当然也是这样。
因此从长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