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并非为难人,事实上你别以为这年代不是法家人就不了解法家学说了,他们甚至可能比法家本身还要了解呢。
你看韩非他是法家,但是他的思想受到道家的影响也很大啊。
再说了,这年代撕逼情况严重,因为没有一个统一天下之后定下的官方学说,大家都觉得别人是歪门邪道,别以为读书的文人就都是谦谦君子了,这年代的读书人个个都是撕逼大手。
当然,你要撕对方的学说,首先你得知道对方哪些地方是值得攻击的呀,可你若想了解这一点,就必然要十分了解对方的学说,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的,一旦辩论起来立刻就会露馅。
……所以说,这年代读书人挺凶残的,真的。
但也正因为如此,把法家当做必考科目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阻力,反正又不是要大家一起夸法家萌萌哒美的好像一枝花之类的,只是考考对法家思想的了解和见解而已,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嘛。
当然,也因为苏云卿坚持各家的学说,只要是有用的都要有,因此秦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老师哪里找?
建个学馆很容易,昭襄王划一块地方,秦人实在又勤劳,干活儿靠得住,很快就能建起质量合格的学馆来。
但老师要怎么找?
法家兵家之类的秦国那是肯定不缺的,就算是如今几乎已经销声匿迹的农家,仔细找也能找到踪迹,墨家别提,黑社会隐藏的很深的,秦国肯定有,就看人家愿不愿意冒头了。
可以说现在站得住的学说,还有生命力的学说,秦国努力一下都能找到,就算秦国没有,去其他地方请也是能请来的,而且当初灭赵的时候其实也算是收获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
唯一的问题是,儒家哪里找?
现在儒家的地位并不如同后世那般尊崇,但儒家也算是目前来说比较具有实力的一派了,反正比越混越惨的墨家要强多了,可儒家和秦国算是天生的八字不合。
自从当世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前几年入秦,但最后却不欢而散之后,儒家便算是彻底放弃了秦国。
……秦国用法家啊!法家撕儒家撕的那叫一个凶残!
苏云卿觉得法家和儒家简直天生一对,你看后来成为法家代表人物的韩非虽然也是撕逼大手,且徒手撕百家,但实际上撕的最多撕的最惨烈的……还是儒家_(:зゝ∠)_
因此虽然当时荀子离开秦国的时候对秦国并无怨言,甚至这位值得敬重的长者还非常有胸襟的赞扬了秦国,但实际上儒家和秦国算是彻底掰了没希望了。
如今要请儒家入秦,恐怕要十分艰难。
苏云卿虽然派人去请了,但大部分比较有名气的儒家学者都明确表示不愿意与虎狼之国为伍,然后非常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因此直到咸阳学馆的第一批学子入学,苏云卿也没把儒家请来。
范雎对此倒是无所谓:“儒家那群人,不来就不来,你又何必挂心?依我看,他们不来反倒是好事,来了反而烦人。”
苏云卿摇摇头:“儒家虽然有不好,但也有好的地方啊。”
至少乱世之中用法家强国那是没问题,可统一之后若还是只单单用法家治国的话,恐怕就容易出乱子。
儒家道家倒是好选择。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年代的儒家与后世的儒家,尤其是宋以后的儒有很大的不同,看了这年代的儒家,苏云卿再回想一下当年课本上对明清时期一些儒家思想的介绍……好吧,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苏云卿觉得吧,明清时期的儒就算是孔子复生恐怕也是认不出来那是他的儒家了_(:зゝ∠)_
这年代的儒生们也是个个凶残的不行,文能提笔撕逼,武能拔剑干架的……读书人_(:зゝ∠)_
如果说后世的儒家渐渐把自己装点成了一朵表面好看的白莲花的话,那么这个时代的儒家……彻头彻尾的霸王花啊!哦,运气不好的遇上食人花也是有可能的。
因此无论现代人批评儒家有多少多少弊端,但在苏云卿看来,此时多听听儒家的并不为过。
再说了,也没让儒家一家独大啊。
不是还有个更加凶残的法家在么。
可不管怎么说,范雎不愿意帮忙,苏云卿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最后她干脆一下狠心,把后来韩非写的几篇站在法家角度徒手撕儒家的文章抄录了一遍,然后直接命人给现在儒家公认的第一人,也就是荀子送去了。
……最后她还表达了自己想请荀子入秦宣讲儒家学说的愿望。
【苏云卿你这样真的确定荀子会来吗?】
不会先被你气死?
“……试试看呗。”
反正现在也请不到人,再说了,只看当年荀子入秦的事情,苏云卿觉得荀子的胸襟气度都是很值得敬佩的,他不一定就会因此记仇不来。
而在等待荀子的时间里苏云卿也没闲着,她把大把的工作丢给了吕不韦,还美其名曰这是对吕不韦的锻炼和培养,至于说苏云卿自己?
在忙完了每天那些必须由她处理的事情之后,苏云卿就在咸阳学馆里晃悠,她还记笔记。
【你这是要干啥?】
系统可不相信苏云卿这是突然想要好好学习了。
果然,苏云卿随口答道:“上次子楚不是说等再过几年就把男神交给我教育嘛,我又没教过小孩子,学武还好,学文我是真没什么经验,因此要早做准备啊。”
苏云卿不由的想着,这次没了被丢弃在赵国的几年,嬴政可以说是从小在子楚的身边长大,都说孩子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赵姬就不提,就算是子楚……苏云卿真的不能想象嬴政摆出一副子楚的画风来啊!
所以说,养成男神这种事还得自己上手。
放心吧男神,我一定会把你培养的文武双全,你的未来一片光明!<( ̄︶ ̄)>
【……呵呵。】
第123章 党的光辉照我心
然而不管系统怎么鄙视苏云卿,最后荀子还真的来秦国了。
荀子来了之后第一个见他的人却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和苏云卿,当然,不是昭襄王是范雎也没差,谁不知道范雎是秦国丞相且深得昭襄王的重视和信任呢?
荀子来之前倒是了解过目前的情况,然后发现秦国这次可能是真的要接纳儒家入秦。
秦国是目前最强大的国家,尤其是在灭了赵国之后,可以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秦国相抗了。
因此如果儒家还想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那么能够得到秦国的认同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说服一个秦国完全抵得上说服其他剩下的五国。
因此荀子入秦已成必然。
虽然前些年因为他入秦结果无功而返的事情儒家很多人现在不愿意入秦,但荀子本人倒是不介意,他本就是个心胸宽阔的人,在他看来,不过是在秦国用了法家之后他入秦想要推行儒家主张最后被秦国拒绝了而已,昭襄王一没怠慢他,二没辱骂他,更没有什么人身伤害发生,最后也客客气气的把他送走了,这本就没什么嘛。
再说了,荀子本人也非常赞赏秦国的法家,当然,荀子赞赏的不是秦法的严苛,他赞赏的是秦国实干强国的精神,且秦法虽然严苛,但实际上却很全面,且正因为秦法严苛,所以敢于犯罪的人很少,这不仅仅是说普通人,就是权贵们轻易也不敢触犯秦法,这一点可以说荀子只在秦国看到了。
至少在其他国家,法律总是要给权贵们让道的,所谓法律其实就是权贵们一句话的事情。
总体而言,荀子对秦国的印象不错,因此这次看到了希望他便再次来了。
此时虽然见他的人不是昭襄王而是范雎,但荀子也知道目前范雎才是主事人,那么他见范雎也很合适,再说了范雎为秦国丞相,让范雎接待他也不算失礼啊。
可出乎荀子的预料,范雎只是与他客气的几句便不再说话了,正真主事的人反而是坐在范雎侧面的苏云卿。
看范雎垂眸不语一脸平静的样子,荀子立刻就明白这不是苏云卿不知轻重贸然开口,这件事情上真正只挂名不管事的那个很有可能是范雎而不是苏云卿。
想到这里,荀子对苏云卿的态度立刻就更加郑重了一些。
荀子本就是个非常有心胸的人,他并不觉得苏云卿这样一个后辈来与他谈这件事情有什么不对。
他想让儒家思想入秦,而苏云卿是负责这件事情的人,他与苏云卿谈这事有什么问题吗?
荀子也不愿意扯什么名望辈分,真要论起来他的名望资格都在苏云卿之上,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至少就事论事的话,荀子在这件事情上的地位与苏云卿是对等的。
苏云卿当然也明白这一点,因此对荀子也十分尊重,至少如果换位一下,她如果是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且取得荀子的名望地位,那么是一定会对这种情况有所不满的。
只是,说起来的时候荀子却先问了另一件事情。
“之前送去我那里的几篇文章可是将军写的?”
苏云卿不带兵之后昭襄王又把顾问的头衔丢回来了,因为苏云卿现在不仅仅是给昭襄王做私人参谋,也要参与其他事物,因此这品级就得定下,可并没有人开口问这事,昭襄王自己也没提,毕竟苏云卿不好定官职。
……考虑下以后太子继位,要是这时候给苏云卿定个官职,到时候到底算哪个?多麻烦啊。
但只看昭襄王的授权就知道,在某些事情上苏云卿直接对昭襄王负责,其他人都管不了她,因此大家心里也算有了个底。
只是苏云卿顾问的名头虽然回来了,但因为她自己不乐意被叫顾问,只愿意被叫将军,因此大家便也都继续称呼她为将军。
反正昭襄王都不管这事,他们还管啥?
因此荀子此时对苏云卿的称呼便还是将军,而不是顾问……虽然顾问这职位大家都没听说过_(:зゝ∠)_
但是并不妨碍啊,战国人民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大,只是个没听过的称谓而已,有啥不能接受的?
当然,对于苏云卿来说,荀子的问题就有些尴尬了,但她并没有避而不谈,反正她送出去的时候就知道早有这么一问。
因此她只是摇头:“并不是我写的,而是我从别处抄录来的。”
这倒是让荀子意外了,毕竟这文章写的极为精彩高妙,但他以前却完全没有见过,荀子虽不至于骄傲自夸,但自信还是有的,这么精彩的文章若是前人所作,他怎么会没读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荀子虽然是儒家,但是他也是看别家文章的好吗?
像是知道荀子的疑问,苏云卿说道:“前人著作浩如烟海,偶尔有遗漏也是在所难免。”
于是荀子便不再纠结自己看没看过的问题的,苏云卿说的很对嘛。
明珠尚有蒙尘的时候,从春秋到战国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战乱不断,那么偶尔有几篇文章写的好但却没能被人看见的,也是很正常的。
反倒是系统对此有些意外。
【我还以为你会说那是你写的呢。】
苏云卿嘴角一抽:“我至于那么不要脸吗?拿着别人的文章冒名顶替说是自己写的,畜生都不屑做这种事,我拿了韩非日后的文章来用已经挺对不起人家了,如果还做出冒名顶替的事情来,系统你干脆抹杀我算了,我自己都嫌弃丢人。”
她虽然不能直接告诉荀子这是谁写的,但也不至于做出那么不要脸的事情来吧?
苏云卿觉得自己的做法已经有些过分了,如果再过分一点……还是抹杀算了吧。
至于说别人会不会问?
……尽量忽悠吧_(:зゝ∠)_
反正她目前用的也只有几篇而不是韩非子全篇,总能忽悠过去的。
至少荀子是忽悠过去了……
不提那几篇文章的事情,荀子很自然的问起了秦国邀请儒家入秦是想要做什么了,是仅仅做个样子,只在咸阳学宫里扯扯皮还是真的要用儒家。
“自然是要用,但先生也知道,秦国以法家治国,这不是随随便便能更改的事。”
荀子顿时眉头一皱:“既然如此,邀请儒家入秦的意义何在?”
“现在不用不代表以后也不能用,或者说,这方面不用不代表其他方面不用,先生对秦国之法也是赞赏的,显然也知道这对富国强兵的好处,可如今我们发现单单富国强兵是不够的,法家治理了国家却无法抚慰民众。”
这一点荀子自然是知道的,他对法家也算得上了解,尤其秦国是目前最为强大的国家,那么自然也就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秦法严苛,且秦国实行军功爵制,以战争中的斩首数量提升爵位,说是奖励耕战,但实际上农耕获得爵位远不如战场杀敌来得快。
军功爵制度使得秦军杀人极多,人人争功尽力杀敌,这虽然让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且秦人完全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百姓那样抗拒当兵打仗,反而对此十分热忱,但也因此让秦国得到了虎狼之国的称号。
这绝不是什么好的称号,至少被秦国攻下的地区,百姓们被秦国是极为敌视的,当兵的可都是他们的亲人,而这些人正是被秦军所杀,再加上有时候有人浑水摸鱼,进城时斩下普通百姓的首级充数,可以说也是这些百姓仇视秦国的原因之一。
秦军太过残暴嗜杀,而秦法的严苛程度令人发指,一点小错误就是削鼻子剁手脚的惩罚,这自然就更叫普通百姓抗拒了。
可以说商鞅之法强大了秦国,但同时也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因此秦国还是得用。
但用不代表不能变不能改。
战国人民可没有什么祖宗家法不能变的奇怪规矩,这本就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可以说各个国家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或大或小的变革,只要有好处,管他什么祖宗家法呢,该变就变该改就改,根本不带犹豫的。
苏云卿的想法之前已经对昭襄王和范雎讲过,他们自然是不反对的,否则咸阳学馆也建不起来。
此时苏云卿对荀子说这话就是在告诉荀子,秦国可以用儒家,只要儒家能让秦国更加强大。
以荀子的水平自然不会说出什么儒法不可兼得的话来,在荀子看来,各家学说虽然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但有些时候也能寻找到不少的共同点。
至少韩非就是个好例子,他师从荀子,但却被誉为最得老子道家思想精髓的人,可他偏偏又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所以说,兼具各家所长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主要得看决策者们最后怎样使用。
当然,关于这个话题荀子没问,毕竟目前各家连对秦国进行深入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修改建议的能力都没有,至少可行性极高的是没有的。
……至于说那种废了法家用自家的说法,不提也罢。
荀子的主要目的是推行儒家思想,他只要确定秦国是真的想用就是了。
事实上秦国也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忽悠人。
花大力气建个咸阳学馆,把各家最顶尖的人才召集到此,然后再让各家宣讲传播思想,最后又不用完全只是逗人玩这种事……别说荀子,这话说出去全天下人都不信。
秦国虽然是虎狼之国,但秦人务实也是很出名的。
秦人才不会做这种白费钱财力气,最后只图个好玩的事情呢。
因此不必苏云卿赌咒发誓的承诺,她只要告诉荀子秦国的大概想法就行了。
荀子来到秦国可以说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至少荀子往咸阳学馆的大门口一站,这地方立刻就出名了,且有了荀子入秦的消息,原本还在犹豫观望的各家也都纷纷开始准备入秦。
然后苏云卿就见到了各种非常神奇的学说流派,讲真,有些学说到了现在根本不剩几个人了,但人家也来,苏云卿也照样接纳,不过真正值得重视的还是其中比较有名的那几家。
法家儒家纵横家什么的就别提,墨家如今倒是来了几个,不过人家没表明身份,苏云卿便也继续装作不知道,事实上苏云卿觉得这几个人应该也是故意暴露的,只是墨家在向秦国表示一下态度,比如说我们并不是瞧不起秦国不来呀,我们来了哦,免得让人觉得墨家拒绝秦国,留下不好的印象。
苏云卿当即就掰着手指开算要怎么用人了,比如纵横家可以负责外交,儒家做个形象包装也很不错,和道家结合一下也很适合战后以及抚慰民众,墨家的黑科技就不用说啦,科学技术就是第一战斗力嘛,倒是有个叫名家的苏云卿半天才知道那是啥,说名家或许有印象的人不多,但如果说’白马非马‘的话大概很多人就知道这说的是谁了,名家擅长诡辩却并不务实,但苏云卿想想觉得就名家这样的,配合纵横家一起简直外交利器啊,纵横家有大局观而名家不要脸又特别擅长嘴皮子,一般人还真说不过他们,但他们却能把其他人忽悠的一愣一愣的,多么好的搭配啊……
然而那些怎么说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咸阳学馆还在起步阶段,而只有咸阳学馆走上正轨之后秦国各地的学馆才能陆续开始建立。
苏云卿想想又把闷头苦读《韩非子》的韩非给丢去咸阳学馆了。
她是不知道现在的韩非有没有和荀子学习过啦,但现在的韩非刚成年特别稚嫩倒是真的,多读书也好。
毕竟是未来的撕逼大手啊。
有了吕不韦帮忙处理各种事务,苏云卿倒是轻松不少,反正吕不韦也很乐意做这件事情,他以前是个商人,虽然有些才略可到底比不上这些人能说会道,且人家说起来是名门正统,吕不韦是啥?
吕不韦对这些人自然是心存羡慕的,此时有了机会他倒是努力学习,完全是立志想要自成一家的节奏。
这也不能说吕不韦不自量力,前两天不是刚来了一个叫邹衍的齐国人带着自己创立的阴阳思想来秦国卖安利么?
既然邹衍可以,为什么吕不韦就不可以?
战国时期对于创立新学还是很包容的,你要是有本事创立新学也没什么,安利卖的好自然有人吃嘛。
苏云卿对此并不说什么,反正哲学家她是不用想的,她这种人,提到哲学就一脑袋浆糊,总觉得哲学家和她的距离已经不是一个次元了,那是好几个次元,根本无法理解。
然并卵,苏云卿既然要管这事就难免要牵扯这个问题,其他人苏云卿可以不管,但当荀子问起苏云卿是哪家学派的时候,苏云卿就不能不回答了。
“将军是秦国人,且看起来对法家也极为推崇,这么看起来,将军是法家?”
“不,法家那一套其实我也挺糊涂的。”
讲实践讲治国苏云卿还能扯出个一二三来,但如果说到法家的哲学思想……谈个皮毛还是能谈的,可一旦深入就知道苏云卿只是个理论花架子了_(:зゝ∠)_
可苏云卿这回答却叫荀子好奇了:“那么将军是兵家?”
兵家是研究战争的,荀子觉得说苏云卿是兵家那也很靠谱。
然而苏云卿依旧摇头:“也不能算是兵家吧?不过如果说起来的话,我倒是挺喜欢兵家的。”
兵家很靠谱啊,你看典型的代表人物孙武孙膑吴起什么的都是很靠谱的人物啊。
可不是兵家又不是法家,这就叫人意外了,荀子想来想去也不觉得苏云卿还能与其他学说扯上关系,难道苏云卿也是自成一家的那种?
大概是知道避不开这个话题,苏云卿想了想说道:“我的信仰也是一位伟大的前辈先贤提出来的,不过您可能不知道他。”
敢直接说荀子不知道的,苏云卿也算是胆大。
但荀子真的不知道……
苏云卿一挺胸:“我信仰社会主义!”
【……苏云卿你够了啊!】
果然,一听啥社会主义,荀子也懵逼了。
这是啥?
然而苏云卿并不打算详细解释,她只是随口扯了几句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东西。
荀子觉得吧,虽然这是哪家学派没听说过,但单纯以思想来说,还是很高深很靠谱的。
不过苏云卿看起来并不愿意多谈的样子,荀子便也不再多问了。
他之所以对苏云卿提起这个不过是想要知道苏云卿会不会额外的偏向哪家而已,毕竟人心都是偏的,如果苏云卿是法家,那么她肯定觉得法家思想非常正确,与法家相驳的就是错误的,因而格外的偏向法家。
现在知道苏云卿显然不属于哪一家,至少荀子觉得信仰苏云卿那所谓的’社会主义‘的大概也没几个人了,且苏云卿看样子也没打算推行自己的思想主张,因此他也就放心了。
好吧,虽然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千千万,但这年代还真只有苏云卿一个。
忽悠完了荀子,苏云卿觉得自己简直机智!
【……你能不要这么没出息吗?】
到战国时期搞不清楚哲学搞不清楚各家思想什么的也就算了,但是你居然和荀子谈什么社会主义……
扯淡呢这是!
苏云卿特别自信:“我怎么没出息了?一颗红心向着党,党的光辉照我心,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系统沉默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
【……不,苏云卿你很出息,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