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李牧应下这事,昭襄王开开心心的就宣布散会了。
    此时昭襄王的脑袋里什么魏国什么韩国统统都不重要了,他满脑子的九鼎长得什么样,他得到九鼎之后要怎么安置之类的问题,根本就再也顾不上其他了。
    苏云卿叹了口气:“我倒是突然有些庆幸了,我不属于这里。”
    因为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因为清楚的明白早晚都要离开,因此便不会过分的沉溺于权力财富之中,因为这些注定都是留不住,也是迟早要放下的。
    而这个这个年代土生土长的人自然做不到这一点,苏云卿为昭襄王的狂热莫名的感受到了一种可悲的心情,但她知道,她不该觉得昭襄王可悲,甚至昭襄王这样很正常,在这个年代普天之下有谁能够拒绝九鼎的诱惑?
    平心而论,昭襄王做的已经足够好了,至少在相对于他这个等级,取得了他这样成就的国君之中,昭襄王已经非常优秀了,哪怕是到了这种时候,他至少也保留了理智的底线。
    你不能再要求更高了,人无完人不是么?
    当你高标准严要求,以完美严苛的眼光去打量别人,要求别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其实你自己已经失去了评价别人的资格。
    为什么不在这种时候评判一下你自己行为呢?
    苏云卿向来觉得那些要求别人该如何如何的局外人特别的可笑,你站在局外两嘴皮子一动说别人该如何如何不该如何如何,哪里有了什么问题无论大小都一定要拎出来鞭挞一番,这种嘴脸不是分外的可笑吗?
    易地而处,你别说做的和人家一样,甚至很有可能还不如呢。
    至少苏云卿得承认,如果她没有穿越的优势,如果她是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如果她站在昭襄王现在的位置上,恐怕她做出的事情远远不如昭襄王。
    只是苏云卿理解昭襄王不代表其他人也都理解。
    至少事后李牧转脸就问苏云卿:“将军之前为何不让我说话?”
    苏云卿摇摇头:“将军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必我多说,我只能说,日后能顺着大王的地方便尽量顺着点吧。”
    李牧沉默了一会儿,终究是一拱手:“多谢提点。”
    他不是真的笨蛋,会开口问苏云卿也只是想要知道是不是这背后有什么只有秦王室内部才知道的奇怪原因罢了,苏云卿不说,但至少可以探探口风吧?
    可现在苏云卿既然说出了这种话,那么李牧自然不会继续追问了。
    等李牧离开之后,子楚却好奇的问道:“母亲知道大王为什么会发脾气?”
    之前昭襄王那样子吓得他和太子坐在一起根本不敢讲话,太子是不知道讲什么,子楚是真的不敢开口。
    就连范雎都被骂了啊!这种事子楚还怎么敢开口?
    子楚很清楚,虽然他说起来是秦国的公子,是得到昭襄王看重的孙子,但实际上要论起面子地位来,他一样都比不过范雎。
    现在范雎都因为几句话被骂了,子楚自然是缩着不敢说话了。
    可不敢说话也想知道原因啊……
    苏云卿看他一眼:“我进宫的时候少,平日里都是你陪在大王身边处理公务,这种事你来问我?”
    子楚一愣,他想了想试探着问道:“从去年冬日开始大王的身体便时好时不好,现在虽然看起来还算硬朗,可精神却远不如之前了,晚上批公文根本撑不住,是不是因为这个……”
    苏云卿微微点头:“所以大王不是想要责骂谁,他只是着急了。”
    昭襄王想要在死前做尽量多的事情。
    一方面是因为昭襄王自己的野心,另外一方面,恐怕也是他实在不放心太子治国,昭襄王要灭魏国不是没有道理的。
    固然韩国是原因之一,但留着魏国对秦国始终是一个威胁。
    昭襄王还活着的时候各国都不敢乱动,但等他死了呢?太子无能,昭襄王完全不认为太子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
    就算是有苏云卿和子楚在他也不放心。
    这是很正常的,一旦太子做秦王,那么他对于子楚来说就既是君又是父,子楚根本不好违背太子的意思,苏云卿倒是胆子大呢,可一旦打仗苏云卿也撑不住。
    没有人比昭襄王更清楚了,战争不仅仅是前线的事情,后方甚至更加重要,如果太子给苏云卿当猪队友拖后腿,苏云卿就算再怎么机智也撑不住啊。
    不得不说,此时的昭襄王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虽然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苏云卿觉得很多都是瞎操心,可就像之前说的那样,这并不是对昭襄王的指责。
    苏云卿理解那种感觉,因此才更觉得昭襄王此时不容易。
    她当年还能跟贾诩说,或者说至少贾诩自己猜到了,多个人分担的话总会好受一点,再加上苏云卿自己也知道那并不是真正的死亡,因此心情还要轻松一点。
    昭襄王却不同,所有的压力他都只能自己承担,他不能对任何人说感觉到自己身体逐渐不好了,可能撑不住几年,甚至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大致猜到内情的人敢去和昭襄王说我理解你之类的话。
    ……找死呢这是!
    昭襄王的压力大,但他并不需要人分担,也没有人能够分担。
    苏云卿回去的时候正看见华阳夫人教导小小的嬴政说话走路,嬴政目前三岁半,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他看起来显得特别稳重老成,发育似乎也更好一点,至少目前来说自己单独走路已经不成问题了,说话也是老早之前就会了,但小孩子总有些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华阳夫人此时正耐心的教导嬴政。
    不过说实话,苏云卿觉得这场景挺不忍直视的。
    ……男神一脸严肃的跟着华阳夫人说纯正的陕西方言什么的_(:зゝ∠)_
    系统你做这个世界的时候为啥不普及一下普通话啊!
    【……至少我给你提供了普通话翻译系统和各国的语言系统,有意见?】
    “……没。”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挺让人崩溃的,比如说这年代没有普通话,于是各国的所谓官话其实就是方言_(:зゝ∠)_
    哦,不过这年代不叫方言,比如山东话放这年代就叫齐国话,比如东北话放现在就叫燕国话,再比如韩国魏国的河南话之类的……
    “噫,原来我放在这个年代还是个精通六国外语的人才吗?”
    【……】
    你够了啊!
    不过各种方言听着确实不习惯,尤其是议事的时候听着满耳朵的陕西方言什么的,苏云卿总觉得半点都不严肃了,最后还是良心的系统提供了普通话自动翻译才算缓过来。
    至少别人不管说的哪国方言……哦不,是外语,到了苏云卿这里听着都是普通话,这感觉顿时就好多了。
    然而今天看着华阳夫人特意教嬴政说纯正的陕西话什么的……
    完全无法想象历史上的男神操着一口陕西方言说,朕要统一六国这种豪言壮语啊,然后底下的来自各国的大臣们操着什么山东话,东北话之类的一起夸大王棒棒哒!
    ……这特么什么鬼!
    苏云卿看了看,也幸好嬴政从小就比别的孩子聪明,很多都是只教一遍就会了,因此华阳夫人的教学进度非常快,苏云卿估摸着最多也就明年吧,那时候子楚就该把嬴政教给她教育了。
    苏云卿对此充满了信心!
    至少这些年忙着学馆建设什么的也不是白忙的好吗?苏云卿自认还是学了不少东西的,尤其是优秀的人民教师荀子更是给了苏云卿不少的帮助。
    苏云卿充分相信她能够教育好嬴政。
    ……虽然第一次还是有些紧张。
    【苏云卿你还真打算自己教?】
    系统本以为苏云卿这是一时兴起啊!
    【咸阳学馆里不是有荀子在,你把孩子丢给荀子不就好了。】
    保管教出来的聪明机智画风正啊!
    系统完全不敢想象苏云卿给嬴政教什么啊。
    ……总不至于真的教嬴政高唱着东方红,建设社会主义新秦国吧?
    “系统你484傻?”
    你傻我还不傻呢好吗!
    

第126章 灭周
    苏云卿嘴皮子一动忽悠着昭襄王先去打东周了,于是本来该一群人加班加点忙活的事情变了李牧带兵出去,其他人除了丞相蔡泽忙成天策,基本都没啥感觉。
    且苏云卿显然属于那种忽悠完了就撒手不管的,眼见着要被派任务,苏云卿分分钟跑去咸阳学馆声称自己很忙,非常忙。
    弄得蔡泽最后看着苏云卿嘴角直抽,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如果是前两年苏云卿说咸阳学馆事情太多,忙得很,那么大家还勉强能够理解,但现在再说这话也太扯淡了吧?
    要知道在咸阳学馆走上正轨之后,苏云卿就开始着手建设分馆,而第一个分馆的选址正好就定在原本赵国的都城邯郸。
    这也正常,要知道赵国原本也是大国,且人才济济,国内前前后后也出了不少著名人物,再加上这是秦国新占领的地盘,正需要教化安抚,虽然这几年没出什么事情,但在文化上,至少是在原本赵国百姓的心中,他们对秦国依旧没什么归属感。
    苏云卿把新的学馆建在邯郸自然是有这方面的考量,当然,伴随着邯郸学馆的建立,苏云卿也第一次提出了将学馆分作文武两院,这一点得到了兵家的极力赞同。
    其他人不好说,但兵家就是研究战争的,历史上出了多少名将啊,可名将又不是仅仅要学文,武艺也不能差的好吗?
    尤其是这年代普通的读书人都会学点武艺,什么舞剑射箭之类的都是必备项目。
    你说一般的读书人都这水平的,兵家对武将的要求显然要更高一点嘛,不高等着上了战场被对方随便派个文官吊打吗?
    再说了,不用研究都知道,战场上主将奋力杀敌对鼓舞士气是大有好处的,如果主将英勇,同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既然如此,在对于优秀主将的评选标准中,武力水平自然也就成了必备的要求之一。
    可苏云卿的提议除了在兵家这里得到大力支持之外,其他各家却是反响平平,甚至有人认为完全没必要单独再开个武院出来,毕竟他们是来讨论学问的,若是同学馆的还有一些大老粗,那多掉逼格啊。
    是的,苏云卿提出的武院可不仅仅是说将领们除了读书再学点武艺,事实上苏云卿完全是建立了一个军官学校,个人勇武和学业水平都在考察之列,比起学馆的文院,是个人都能看出来所谓的武院就是培养军队军官和优秀军士的地方。
    虽然优秀的将领得人敬重,比如白起如果来学馆那不管是哪家的,都很尊重他,但一般的军士又或者中低层的军官却被归纳为武夫莽夫一类,高贵的读书人自然是不乐意与他们并列的。
    但不管有多少人反对,最后这事苏云卿还是做了,甚至于她是顶着压力以一种强势到完全不容商量的态度去做了这件事。
    荀子倒是找苏云卿提过这事,对于荀子苏云卿自然得给面子,而说到为什么要建立武院的事情,苏云卿的回答其实很简单……
    “学馆建立的目的是为秦国培养人才,文官如应侯那样的是人才,那么武将便不是国家重要的人才了吗?”
    荀子赞同这种说法,而只要说服了荀子,苏云卿就知道不管多少人反对,这事其实都不会出问题。
    果然,当荀子表态之后,大部分人都消停了。
    只是这事并没有让苏云卿觉得有多高兴,设立武院并不是她的最终目的,她想要的是学馆最终分为三部分,不仅仅是文武,科技才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啊。
    这年代虽然没有什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奇葩论调,但因为这年代掌握知识依旧属于奢侈品的行列,因此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庭条件不错的,至少曾经是不错了,往上数起来,祖上都是有光辉事迹的,这些人自然不愿意与中下层的人为伍。
    当然,苏云卿也庆幸这个年代是战国,战国总是有些看起来很奇怪但却意外的能让人接受的事情发生。
    至少在这个时代,身份的贵贱已经不是那么被看重了,这年代信奉的是拳头大的有道理,因此武院虽然在提出的时候总有人BB几句,可实际上做起来的阻力并不是那么大。
    苏云卿所谓的科技却不同。
    说白了,大部分时候这是工匠们干的活儿。
    武将也就算了,连工匠都要弄进来,苏云卿已经可以预想到到时候得有多大的反对声音了。
    不过也没关系,事情可以慢慢来。
    至少苏云卿觉得墨家是个很好的契机。
    墨家当然不仅仅是工匠,他们虽然玩科技,但你如果把他们等同于’手艺好的工匠‘那就完全错了,但这不代表这其中没有可以利用的部分。
    至少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之间是有重合的部分的。
    可叫人糟心的是,直到现在苏云卿也没见到墨家公开身份入秦,这几年墨家陆陆续续的来了不少人,大概是对秦国有了一定的信任,再加上之前大家互相试探了一下相处的还比较愉快,因此后续墨家再来人的时候倒是不隐瞒身份了,他们表明自己是墨家的墨者。
    这是个好现象,可直到现在苏云卿也没见到一个墨家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
    好吧,苏云卿只能安慰自己,人家愿意来就是好事。
    至少她往都江堰那边派人的时候方便多了,大部分直接从墨家这批人里面拉出来就好。
    说起来修都江堰是个苦差事,苏云卿本来还担心墨家的墨者们千里迢迢的赶来秦国,结果来了之后席子还没焐热呢就被她丢去修建都江堰,做这种苦差事了,不管怎么说,这做法不太厚道,人家怎么都得有怨言吧?
    然而事实证明苏云卿太天真了。
    墨家就是一群实干派,你不让他们干活他们才不高兴呢,这一听说是修建都江堰,又弄明白都江堰是个什么性质的工程之后,要不是苏云卿拦着,咸阳学馆里的墨者们非跑个一干二净不可。
    ……大家都想去修都江堰啊_(:зゝ∠)_
    干实事可比在咸阳学馆里整天的吵架撕逼又或者拿着竹简空谈理论好多了呀!都江堰棒棒哒!
    所以说,苏云卿真是拼死才留下了一部分人,可人家被留下过舒坦日子还不高兴呢,那段时间苏云卿可吃了不少冷眼,面对这群墨者的时候,苏云卿总有一种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他们追求至理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拦路虎,是个大坏蛋大反派的感觉。
    最后苏云卿只好解释,其实她不是要阻拦着不让墨者们干活儿啊,要知道,奔赴第一线是功劳,在后方提供支持也是功劳啊。
    就像打仗,秦国攻灭赵国固然是前线苏云卿和白起的功劳,但范雎在后方出谋划策,很多政治舆论问题都是范雎解决的,难道范雎便没有功劳吗?
    所以说,墨者们去修建都江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但留在学馆里做学问也是方法嘛。
    苏云卿紧接着就提出了各种问题,比如面积体积的计算,比如圆周长的计算,比如角度的计算,比如一些难以亲身测量的环境,要怎么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数据……这些说是数学问题,但更是实际做工程的时候避不开的问题,这年代虽然已经有了一些计算的方式方法,但在苏云卿看起来还是觉得有些原始,且不够全面,但真要她自己说……她当年也不是这专业啊,毕业之后也没用到这玩意儿,基础的还好,带点技术性的早忘得差不多了。
    但此时对墨家提出来却很有效。
    于是苏云卿紧接着又提出一堆物理、化学方面的问题,然后表示这虽然是研究是理论,但如果没有这些成果,实践就难以进步,如果墨家能有更好的机械更先进的公式理论之类的出来,又或者能够有新的更好的东西被研制出来,这贡献完全不比自己跑去第一线差呀。
    苏云卿一个劲的忽悠这群战国时代的技术理论双优人才,她也确实需要这些人,很多问题她能提出来,但自己却无法解决,毕竟……早忘了_(:зゝ∠)_
    她唯一能够自傲的也只有多出来的那点见识了。
    所以说,那些穿越之前普通人,但穿越之后立马左手造肥皂,右手烧玻璃,再一转脸连冰箱电视轰炸机都造出来的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以上所有技能当中苏云卿唯一会的就是肥皂,那还是当年迷恋手工皂,想要自己做的时候学到的呢。
    然并卵,等到了这个时代照样抓瞎。
    现代的时候啥啥啥材料直接某宝买了就好,苏云卿要做的就是照着顺序和要求把材料给用了就行,可这年代她知道啥?单纯就说要用碱,苏云卿倒是知道那叫氢氧化钠呢,然而这玩意儿怎么来?怎么制作?怎么提纯?苏云卿全部一脸茫然。
    得,别想了,趁早歇着吧。
    ……所以说,苏云卿觉得自己还是趁早死了自己一人开挂发展秦国科技的想法吧。
    做梦呢那是!
    但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苏云卿才更觉得应当建立专门的科技院,专门用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毕竟术业有专攻,这世上能样样通样样精的人还是少数。
    至少苏云卿觉得墨家那群人在学馆里不仅要搞研究,还要陪着百家撕逼,那未免太辛苦了一点,也影响工作效率啊。
    苏云卿又不能说你们禁止找墨家撕逼……这话说出来不是白白添麻烦嘛。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目前咸阳学馆总体还是比较安稳的,苏云卿盘算着等邯郸那边的学馆稳定了,下次就可以试着一次性多开几家了。
    毕竟也算是有经验了嘛。
    就在苏云卿窝在咸阳学馆不想操心周王室的时候,李牧正式带兵出发了。
    经过了几年的训练,秦国的骑兵终于算是成样子了,虽然在苏云卿看来和后世的并州精锐还有差距,但至少也算得上是到及格线了,放在这个年代也是傲视群雄了。
    当然,即便骑兵与苏云卿的设想还有差距,但苏云卿并不认为这是李牧做的不好,相反,李牧做的非常好,苏云卿必须承认,就算把她和李牧换个位置,她今日所能取得的成果也不一定就比李牧更好。
    毕竟不同于三国时代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骑兵,在这个年代,所有的一切都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不是你知道该怎么做就能够做到的,除非你能一个人改变全世界。
    此时秦国共有骑兵五千余人,都是从秦军中选拔了士卒进行训练,之后再将不合适的淘汰所得到的,单纯从士卒的素质来说,这也是天下少有的精锐了。
    由于李牧表示骑兵的训练已经有了一定成果,可以正式投入战场使用了,因此这一次昭襄王便干脆的让李牧带骑兵去了,反正就东周的那点战斗力,连韩国都不如呢,就算骑兵不堪重用也没有关系,并不会有什么损失。
    之后昭襄王又另外给李牧拨了一万五千步卒,这就算是全部的军队了。
    虽然看起来李牧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两万来人,如果打灭国之战的话好像完全不值一提的样子,可实际上苏云卿觉得昭襄王已经足够重视了。
    此时的周王室地盘有多大呢?其实也就是个范围一二百里的小地方罢了,就连现在地方最小实力也较弱的韩国都瞧不起他们,讲真,拿着地图看,如果没有特意标注的话,其实一眼看过去你都找不到周王室的地盘在哪里_(:зゝ∠)_
    所以说,两万人其中还有五千骑兵的规模已经算是非常大了,苏云卿觉得就周王室那样子,随便派个秦军小队过去都能干掉他们,昭襄王这次派了两万人,恐怕看重的不是周王室而是九鼎。
    ……如果不是九鼎,说不定昭襄王就真的派个小队过去了呢。
    哦,也不对,若是没有九鼎,大概也没人愿意搭理现在的周王吧?
    这么一想简直心疼啊。
    然而更加心疼的还在后面……
    苏云卿怎么都没有想到,这场让昭襄王派出了规模两万人,还加上了大将李牧的战争,连半个月都没打就结束了。
    ……哦,这时间还是算上了李牧行军走路上的时间= =
    更加神奇的是,这场战争实际上根本就没打起来。
    东周君目前的领地也就一二百里的路程,骑兵跑起来这点地方根本不够看。
    据说李牧在靠近之后直接撇下步卒,一群骑兵直接就冲过去了。
    ……毕竟此时的周王室已经连王城都没有了,也就不存在攻城的问题了。
    李牧一路疾驰,再加上周王室实在是没什么战斗力,且根本也没想到李牧会来,因此当李牧站到了目前的周王姬延的面前的时候,周王还完全没反应过来呢。
    等李牧收拾好了周王身边仅有的几个护卫之后,只听外面一声大呼……
    “报——!!!”
    只见一士卒直冲进来:“报!秦国的军队,打……过来了……”
    说到后半截,这士卒看着李牧那一身典型的秦军黑甲,没声儿了。
    周王看看那士卒再看看李牧,半晌才苦逼逼的憋出一句:“……寡人看见了。”
    李牧:“……”
    ……其实你们就是合起伙儿的来卖萌的吧?绝壁是吧?!(╯‵口′)╯︵┻━┻
    

第127章 所谓名将
    从出征到胜利再到回去,李牧觉得这事干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