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牧:“……”
……其实你们就是合起伙儿的来卖萌的吧?绝壁是吧?!(╯‵口′)╯︵┻━┻
第127章 所谓名将
从出征到胜利再到回去,李牧觉得这事干的不仅没有技术含量,甚至连一点真实感都没有。
他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周王,之后又顺手把所谓九鼎装车带走返回咸阳,这简单的就跟去菜市场买颗大白菜似的。
如果说以前李牧还能对这个天下有点天真的幻想的话,到了这种时候,他倒是真切的感受到了周王室气数已尽,而这个天下迫切的需要一个全新的统治者。
不是诸侯割据的统治,而是真正的,重新统一起这个天下。
而如果说目前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到这种事的话,也就只剩下秦国了。
其他无论是谁想要去做这件事情,首先都要解决强大的秦国,而以目前来看,李牧觉得昭襄王以下,太子这一辈有苏云卿可用,再到下一辈的子楚也能看出明君之相,可见从现在算起,秦国三代之内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以秦国目前的国力,只要秦国自己不出问题,其他人想要解决秦国谈何容易?
然而事实证明李牧太天真了,至少当他把九鼎带回咸阳的时候,除了昭襄王,其他人从范雎到白起再到苏云卿甚至包括现任的丞相蔡泽对他都没啥好脸色。
李牧可憋屈了。
你说他这一仗的对手虽然不咋地显示不出他的能力吧,但李牧本身做事没得挑啊,他干净利落的解决了周王,之后又安安全全的把九鼎带回了咸阳,既没磕着伤着也没弄丢,不管怎么看都是完美完成任务吧?
既然如此,干什么一个个的都给他甩脸色看?
苏云卿对着李牧叹了口气:“所以说,将军你怎么就不知道打个一年半载……好吧,那是不可能了,但是你打上几个月总可以吧?”
李牧一脸的不可思议:“我怎么可能要打那么久?”
“……我当然知道你不可能打那么久。”
如果解决周王那点点大的地方都要打上几个月的话,李牧别说是什么名将了,赶紧的收拾东西滚回家去算了。
可这不代表李牧不能打那么久……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以将军之能,这事不算难,可将军也该知道,只要这事解决了,大王下一步肯定又要说打魏国。”
可现在是打魏国的时候么?所有人的一致意见都是别打魏国打韩国,可昭襄王不听啊。
如果说转移昭襄王的注意力,苏云卿不由的叹了口气,这上哪儿再找个九鼎去?
而且……
“将军不该把姬延带回来的,”苏云卿看着李牧:“将军把姬延带回来,大王可就难办了。”
对于周王,不需要有其他任何想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直接杀了他。
这不是容人之量又或者是国君的气度问题,事实上就算胸怀再怎么广阔的国君,也不该容忍周王继续存在,这无关于能不能容忍,而是该不该容忍的事情。
周王室既灭,那么就该立刻手起刀落的把现任周王以及周王的一干亲属全部杀掉,没有任何选择和商量的余地。
可李牧没有杀,而是把人给带回来了。
苏云卿当然知道李牧的想法,至少以周王的身份地位来说,是生是死都不是李牧一个将领能够决定的,李牧俘虏了周王也只能选择把他交给昭襄王处理。
道理是没有错,可这事却不能做。
因为昭襄王无论如何是不能处置周王的,无论昭襄王是留着还是杀了,他做的都不对都是要让人指责的,因此这件事情就不能给昭襄王处置。
苏云卿看着此时的李牧,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白起那样的将领难得了。
这不仅仅是说白起仗打的好,最重要的是,白起同样具有政治眼光,且他是个敢为国君背锅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知道什么是他必须做的,且做起来毫不犹豫。
从长平之战之后白起自己坑杀了那二十万赵军降卒就能看出来了。
这件事说起来是白起自己做的,与昭襄王与苏云卿与其他的任何人都没有关系,但苏云卿知道,实际上白起这就是在帮昭襄王背锅,因为如果白起不杀,而是将这二十万人看押起来,之后上书给昭襄王询问处理的办法,昭襄王所能给出的也就只有杀了这种决定而已。
可这种事,白起能做,昭襄王却不能做。
将领做了那是将领的事情,国君做了就完全不同了。
白起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很干脆的自己杀了,只在事后给昭襄王汇报了一下,昭襄王果然不为白起的’擅做主张‘而生气。
当年的二十万赵军降卒是这样,现在的周王也是这样。
李牧本就不该把周王带回来,事实上,如果这事交给白起去做,那么肯定是攻下地盘之后二话不说直接把周王及其宗室杀的一干二净,完全不留任何余地。
苏云卿知道这做法听起来残忍且不讲道理,但这就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战国时代不适合现代那一套道德价值观念,如果硬要照着现代社会讲什么人道主义,别说成事,不坏事就算好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法则,这一点无论是谁都无法改变。
因此苏云卿能够对李牧说出他不该把周王带回来的话,因为如今不杀周王,日后就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李牧显然是没有想到苏云卿会这样说的,李牧当然听出了苏云卿话中的意思,可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才震惊。
无论如何周王都是天下共主,无论周王室如何衰败他至少还有天子的名头,这样人,俘虏之后怎么能是他李牧说杀就能自作主张的给杀了的?
道理没有错,可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本就是不讲道理的。
但苏云卿除了那一句话之外却没有多说,她还不至于为这事去指责李牧,毕竟以正常的眼光和思维来看,李牧没有任何错误。
“去见大王吧……”
无论如何,既然人带回来了,那么就必须要有个说法。
第128章 不了了之
关于到底怎么处置周王这事苏云卿没去关心,这事本就不该她插手,再说了,又不是没她这事就不能解决了,没有苏云卿蔡泽照样把事情处理的漂漂亮亮。
……虽然,确实难度挺大。
毕竟李牧把周王带回来了,那么这时候再杀了周王,谁都说这是昭襄王的意思了,如果是昭襄王做这事,那是一定会被人骂的。
只因为真要算起来,其实秦国祖上不是做国君,甚至不是什么卿大夫之类的贵族,他们家是给周王养马的,因为养的好,所以才被封了块地方,后来周幽王被杀周平王东迁,这一次秦襄公抓住机遇,在其他大部分诸侯都因为烽火戏诸侯的事情而不愿意勤王的时候依旧出兵,帮助周王室平定战乱立下大功,也因此才被正式封为诸侯,秦襄公也就成为了秦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国君。
从秦国的诞生来看,可以说秦国是受了周王室的恩惠的,若非如此,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秦国,而现在的秦人依旧在依靠养马放牧为生。
既然周王室对秦国有大恩,那么昭襄王要杀周王,就算被人指着鼻子骂昭襄王都找不出半句话能为自己辩驳。
这本身就是秦国忘恩负义嘛。
完全可以想象,人家一定会说,秦国果真是虎狼之国,半点不讲恩义,从里到外都坏透了。
因此周王被带回来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杀了不行,不杀更不行。
蔡泽为此可算是愁的头发都白了,更叫他为难的是,咸阳学馆的那群儒生们听说周王被俘虏,一个个的都来请愿,表示秦国万万不可杀了周王。
蔡泽为这事来找苏云卿,苏云卿也没办法啊,这是学子们的想法和意愿,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她怎么也不可能禁止学子们为周王求情吧?那不是坐实了昭襄王想要杀周王的事情了?
所以说,这事如果蔡泽没办法,那么苏云卿就更没法管了。
于是最后这烂摊子还是甩在了蔡泽的怀里,蔡泽简直要哭出来了,他觉得自从来了秦国,这顶尖大国丞相的权势他没来得及感受多少,整天就跟着收拾烂摊子了。
其实秦国找的根本就不是丞相,而是全能保姆吧?
虽然心里这么吐槽,可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蔡泽没办法最后跑去找了范雎。
苏云卿是不知道这两任丞相到底商量了什么坏点子出来啦,反正没多久周王这事就算是过去了,大家很快就把这个不怎么重要的周王丢开了,因为秦国有另外一件大事发生了。
昭襄王真的摆明车马要攻打魏国啦!
这事蔡泽拦了,没拦住,范雎劝了也没用,白起说话也不行,苏云卿就更不可能了……
总之,在所有人都劝不住的情况下,昭襄王真的要攻打魏国了。
就在昭襄王调集兵马的时候,范雎上门去找苏云卿了。
对于范雎的到来苏云卿显然是十分意外的:“您想要见我,让人来通知一声叫我过去就是了,怎么好教您亲自跑一趟?”
范雎毕竟年纪大了,让他亲自跑过来拜见,苏云卿怎么都觉得不太合适。
但范雎却摇了摇头:“这事必须由我亲自来说。”
苏云卿一愣,随即明白范雎要说的事情恐怕不会简单,至少他这话明明白白的告诉苏云卿,这事必须由他来说,其他人来说都不行。
必须由范雎来说,且还是范雎亲自上门……
苏云卿总觉得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范雎也不绕弯子,他一开口就直接说道:“大王已经下定决心要攻打魏国了。”
“是,我知道。”
听着范雎这话,苏云卿心中更加不踏实了,她隐隐的已经感觉到范雎要说什么了。
果然……
“我这次前来,就是希望将军能够阻止大王,此时绝不是攻打魏国的时机,此时攻打魏国,恐怕要给秦国招来灾祸啊。”
听着这话,苏云卿不由的看向范雎:“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但我又怎么能阻止得了?”
范雎和白起联名都无法改变的事情,苏云卿又哪里来的那么大本事?
再说了,这件事她不是没劝说过,但根本劝不下来。
和一般的君主不同,昭襄王在位时间长,取得的各种辉煌成就也多,他一生历经多番坎坷,但最终却让秦国成为了天下最为强大的国家,就连之前号称秦国最大威胁的赵国也被灭国。
可以说,作为国君,昭襄王个人的威望已经达到了顶点,他决意要做的事情,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拦的了。
范雎却摇头道:“也并非是毫无办法,我此来正是给有一策能够劝阻大王,但却要将军配合。”
苏云卿没说话,她也不想说话,因为听到范雎的这句话她就已经明白了范雎的意思。
是的,一般来说确实是没有人能够阻止得了昭襄王的,但却并非真的无法阻止,只要有人敢真的豁出去。
范雎这话的意思,就是说要牺牲掉苏云卿来完成这件事情。
因此苏云卿根本不想听范雎的什么计划。
“应侯为何偏偏选择了我?能够做这件事情的人有很多,为何偏偏是我?”
如果说是牺牲一个人去阻止昭襄王的话,那么很多人都有这个分量和能力,可范雎偏偏选择了苏云卿,既然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就一定是有他的理由和原因,苏云卿至少要知道,范雎为什么要将她逼迫到那样的地步。
范雎叹了口气:“我知道这对将军不公,但将军是最合适的人选。”
“因为我的牺牲无关紧要?”
范雎摇头:“只要您不死,只要子楚公子还在,您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说白了,只要昭襄王不杀了苏云卿,那么日后苏云卿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昭襄王年事已高,就算再长寿又还能有多少年?
而一旦太子做了国君,那么新任的太子自然就是子楚,作为太子的母亲,苏云卿的境况怎么都不会太差的。
范雎就是要苏云卿牺牲掉现在的一切,然后等着以后依靠子楚翻盘。
苏云卿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范雎说她最合适了,因为这种条件只有她才具备,其他人都做不到这样的事情。
如果苏云卿只想做个地位尊崇的女人,最后安安心心的当个摆在后宫里的太后之类,那么她答应了也没什么,可苏云卿不是。
面对范雎,苏云卿只是冷笑一声:“应侯这话说的好听,但是凭什么?凭什么要我做出这样的牺牲?”
苏云卿已经能够知道她所要面对的是什么了,她将失去现在的一切,她到了这个时代之后苦心谋划的名望,地位,权力,全都会在这次毁于一旦,连点渣都不会剩下。
至于说苏云卿本人,恐怕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侥幸活命罢了。
所以,凭什么?
凭什么要求她去做这样的冒险和牺牲?
她具备重新获得荣华富贵的条件,不代表这件事情就该她去做啊。
更何况,苏云卿根本不在乎后宫女人的尊荣,什么王后什么太后她从来就不在她的规划之中。
范雎要她牺牲的正是她最重视的东西,而补偿给她的却是她根本不在乎的东西。
但从外人的角度来看,苏云卿这样已经很好了,她有底牌有退路,那么她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就该苏云卿去做这件事。
苏云卿觉得这样的想法简直可笑,她有能够承受牺牲的资本,所以就一定要她来付出牺牲吗?且这牺牲的所谓回报,所谓资本,她半点都不想要!
对于苏云卿的质问,范雎只是叹了口气:“我并非想要胁迫将军,可不用我说,将军也能想到大王一意攻魏的后果是什么,将军何妨多想想这件事情的后果呢?”
苏云卿看着范雎:“……应侯这是在胁迫我吗?”
因为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因为知道昭襄王绝不可能成功,因为知道一旦失败秦国所要面对的情况和要承受的巨大打击和损失……所以她就该为此负责?
苏云卿知道自己不愿意看到那样的情况,但现在范雎的做法无疑是在用这一切来胁迫她。
范雎要苏云卿多想想后果,不过就是要苏云卿去衡量国家的损失与个人牺牲之间孰轻孰重罢了。
而这种事情根本就不需要衡量。
国家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国家需要的时候,牺牲个人似乎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换句话说,苏云卿这种时候就不该有什么不满,她应当为了阻止昭襄王,为了维护秦国而做出牺牲。
理所当然。
话说到这里,苏云卿知道范雎赢了,她无法不屈从于这个国家,这不是为了其他,仅仅是她自己无法做出冷眼旁观的事情来而已。
……尤其是,当她本有机会也有能力阻止的时候。
范雎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其实他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讲道理,也不需要去给苏云卿戴什么高帽子,他只需要提醒苏云卿想想后果,然后再告诉苏云卿他有办法就行了。
苏云卿纵然心有不甘,但终究还是会做出范雎所希望的选择。
事实也确实如此,苏云卿在沉默了一会儿之后,终于还是开口:“说说看我该怎么做吧……”
听到这话,范雎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立刻道:“将军深明大义……”
“应侯,”没有让范雎继续说下去,苏云卿直接打断了他:“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了,你我都知道那些漂亮话除了好听半点用处没有。”
她这话说的实在是不客气,且足够无礼,可范雎并未生气,他终究是叹了口气:“是我对不起你。”
他算准了苏云卿的心态,然后一步一步的把她逼到这种地步。
可范雎的低声下气并没有让苏云卿的态度缓和:“对不起?我自然是相信你是真的心怀愧疚的,可那又如何?无论你是否对不起,你都已经做出了选择且不会改变,就像现在你绝不会因为对不起,因为感到愧疚而改变主意,转而去找其他人做这件事情。”
说白了,要你的对不起有什么用?愧疚的样子又做给谁看?
事情已经做了,且不打算改变主意,那么也就不必要去表现其他了。
大家都是明白人,做那种事情看起来未免太过虚伪。
苏云卿这话可以说就差指着范雎的鼻子骂他了,可范雎还是忍了,至少目前来说苏云卿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而他却处心积虑的坑了苏云卿多次。
想到这里,范雎便也觉得他何必对苏云卿做出心怀愧疚的样子来?就像苏云卿说的那样,无论他是否愧疚,都不会因此改变主意,既然如此又何必那么虚伪作态?
于是范雎便也不再拖拖拉拉,而是干脆的把计划给苏云卿讲了。
苏云卿听完之后就笑了:“其实应侯从一开始就想要我去做这件事情吧?”
这计划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说不是从一开始就特意选了她都没人信。
范雎没说话,但也算是默认了。
苏云卿一笑:“无论如何,这事我记下了。”
范雎叹了口气:“既然如此,想来将军也不会再想见到我了,我便告辞了。”
他知道苏云卿那句话不是在放狠话,也不是在威胁,那句话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事她记下了。
至于说以后怎么样,那也得是以后的事情了。
但无论如何,范雎知道,他和苏云卿之间的关系算是彻底崩了,以后也难有和好的可能。
他本不该做出这样的蠢事,毕竟苏云卿若是想报复,只要等范雎死了,尽可以报复范家满门。
可就像苏云卿没有选择一样,范雎也没有选择,他处在这个时代,处在这个位置,又具备这样的能力,这就注定了他要去做一些事情,他也不得不做。
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国正式决定发兵攻打魏国,秦王亲自在朝堂上宣布此事,并着手开始安排。
可还没容得大家消化这个消息,紧接着就又传出苏云卿为劝阻昭襄王与昭襄王爆发巨大的矛盾,昭襄王大怒。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复杂了,一般人看不到这其中的运作和斗争,但秦国的军队和朝堂为这事骚乱了一个多月,尤其是秦军之中更是变动不断。
就算不是身处其中的旁观者也能从这一系列的调动和变化之中隐隐的感受到上位者们的交锋。
两个月后,由此事引发的波动逐渐平息,秦国的朝堂与军队看似再次恢复了平静。
可实际上呢?
李牧蒙骜全面接手秦国大军,而范雎和白起两人则彻底被废。
昭襄王下了诏书表示这两人年纪大了,也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是时候回家好好休息养老,安度晚年了,他给白起范雎两人加封了不少食邑,但紧接着就将两人遣去封地养老,不再留在咸阳了。
至于说苏云卿,废除所有官职,苏云卿再次回到了太子的后宫里,并且被昭襄王命令闭门思过,不得命令不许踏出院子一步。
而伴随着这一系列的变动,秦国攻魏的事情也跟着不了了之了。
总之昭襄王是再也没有提起攻打魏国的事情。
而此时的苏云卿却在自己被关禁闭的小院子里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
“……计划?”
那自然是有的呀!
“不然我还真的坐着等死么?”
第129章 别让我失望
【……所以说,你的计划就是宅在院子里教孙子说普通话?】
系统简直要给苏云卿跪了好吗!
苏云卿字正腔圆的又给嬴政把今天最后的几句兵法读完,然后才回答系统。
“难道你不觉得培养下一代很重要吗?”
昭襄王快要狗带了,而太子只当了三天的秦王也跟着狗带了,子楚倒是比他爹强点,他当了三年,最后还是狗带了。
也就是说,如果苏云卿不能在这几年之内做完计划中的事情,那么未来她最重要的队友就是嬴政。
虽然说从历史来看,能当始皇帝显然也就说明了嬴政不是个猪队友,但从某些方面来说,苏云卿觉得嬴政也没好到哪里去。
典型的比如说迷信嘛。
虽然说古人都迷信,但是能被同一个人骗上两次……嬴政这也是挺不容易的。
哦,这说的就是大忽悠徐福。
苏云卿怎么想都无法理解,你说第一次被骗也就算了,给钱给人要啥给啥,结果徐福一去就没了消息,多年以后再冒出来忽悠嬴政,管他要钱要人……嬴政居然又给_(:зゝ∠)_
这是一只羊薅了两次毛,羊还很乐意啊!
而在徐福忽悠嬴政的这两次中间,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名的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事件,不过焚书坑儒的说法是后世才有的,之前倒是没这个说法,苏云卿在三国时期听说的是’焚诗书,坑术士‘诗书不用解释,术士的话差不多就是指那些忽悠着嬴政求仙问道追求长生的术士,显然会发生这种事明显是嬴政在当世已经意识到他被术士骗了。
……所以说,孙砸你到底为啥在意识到自己被骗没两年,之后遇上徐福就又被骗了一次啊!
苏云卿总觉得徐福很有可能是个比本山大叔还要可怕的忽悠高手_(:зゝ∠)_
但不管怎么说,虽然嬴政取得的成就很大,可他做的糟心事也不少,苏云卿总觉得难得有一次养成的机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